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清)丁紹儀
(清)丁紹儀文章精选
以下为(清)丁紹儀文章的精选集,欢迎大家品鉴!
東瀛識略
- 屯隘
臺灣本無屯,設屯自乾隆五十三年始。時大學士福文襄貝子康安勘定逃匪林爽文之亂,因各社熟番隨同官兵殺賊有功,議照四川屯練例,擇番丁之壯健者為屯弁屯兵,分給界外民墾丈溢田園,歸屯納租。一等田每甲徵租粟二十二石、園每甲徵租粟十石,二等田一十八石、園六石,三等田一十四石、園五石,四等田一十二石、園四石,五等田十石、園三石,六等田六石、園二石:計分田、園各六等。每粟一石,折徵番銀一圓,由官徵收。按照二、八兩月支放,仍給未墾埔地,使之自耕自食,不徵租賦,即古寓兵於農意也。五十五年,奏准南北兩路設立屯千總二員,分統一路屯務,由屯把總拔補,每員年給
...更多
東瀛識略
- 海防
臺灣孤峙海東,非舟莫達。初止鹿耳門一口,沙堅如鐵,港道紆迴。樹標水中,以誌淺深,名曰盪纓。兩舟不能並駛;稍不慎,衝擱沙線,舟立碎。門內為安平鎮,設重兵扼守,夙稱天險。百餘年來,淤沙擁塞,安平至郡已可陸行。海舶到臺,多泊百里外之國寨港;另易小舟,盤運而進。雖潮退時深祗二、三尺,而海天浩渺,一望無涯。時值夏、秋,風狂湧大,即國寨港亦不能泊。昔險今阻,不同如是。縣之西北更有新港、洲仔尾二口,大舟不能至,僅容漁舟出入。
鹿耳門南為鳳山縣屬之打狗口,昔祗小舟能進。近年沙去水深,南北有打鼓、旗後兩山彎環相抱,故一名旗
...更多
東瀛識略
- 物產
臺灣多竹,而筍味均苦,不可食。別有檳榔筍,乃樹頂初出嫩尖,巨如人臂,剝去外殼,僅比茭白略長,味甘鮮且嫩於筍。其樹直上無枝,高一、二丈,折其尖則萎,故得之不易,價甚昂。凡種檳榔,不與椰樹間栽,則花而不實。葉皆上豎,猶如鳳羽。葉脫一片,內現一包。包綻花開,色白微黃,朵朵連珠,香芬襲人。實附花下,一穗數百粒,初類羊棗,瑩碧如橄欖,臺人名為檳榔棗,男婦咸嗜之。細嚼,麻縷相屬,即大腹皮;剖其中,含水少許,甚甘。逮成粒,即雞心檳榔;既熟,則大如雞卵,縐而紫黑矣。菩提果,一名香果,花有鬚,無瓣,白色,其實中空,有細絨屬蒂,狀如蠟丸,鮮青熟黃,味
...更多
東瀛識略
- 番社
臺灣土番,當荷蘭、鄭氏竊據時,附近數十里內非徙即滅,已無遺種,故臺灣縣治獨無番。雍正閒,劃鳳山、諸羅二縣地益臺灣,遂以鳳山屬之大傑巔社、諸羅屬之卓猴社、新港社歸臺灣縣轄,皆熟番也。道光中,清釐疆界,復割嘉義縣屬噍吧哖、內優兩社所分之小社五:曰芋匏、曰茄茇、曰頭社、曰蕭釐、曰芒仔芒亦歸臺轄,名雖歸化生番,已與熟番無異。
鳳山縣轄熟番之社凡八:曰淡水、曰下淡水、曰阿猴、曰搭樓、曰大澤機、曰力力、曰茄藤、曰放索。其歸化生番,凡一百二十二社:近在東南者為山豬毛四社:曰山毛孩、曰萬里篤、曰山無崙、曰加六堂;遠在縣南
...更多
東瀛識略
- 番俗
臺地諸番,多深目瞪視,鼻隆而銳。語作都盧嘓鹿聲,呼酒曰「打蘇」、煙曰「淡巴菰」,頗與蒙古音相近。男女均不薙髮,有齊翦覆額如頭陀狀者,亦有男番薙其半、留其半者。男多穴耳,實以竹,漸舒漸大如錢,以硨磲螺貝圍圓二、三寸者塞之。剌其胸、臂,為花、草、虎、豹文,云遵祖制,不敢背也。北路番或文其面。噶瑪蘭番咸於額間刺一「王」字。或塗鹿脂於體,以禦風雨。足皆重繭,履山險如平地。編藤篾束腹,以期行走趫捷;娶婦則去之。番女鮮白皙;惟嘉義以北較妍淨,乃繞脣吻刺之,點以黛,若塑羅漢髭鬚以為美。穿耳多至六、七孔。既婚,男女必斷旁二齒,女之黥面者不斷。古云
...更多
東瀛識略
- 奇異
後漢書鄭宏傳云:「若耶溪風,朝南暮北,土人呼為鄭公風」;徵之臺灣,益信古語不誣。臺之鹿耳門,恆朝東風、午西風,四時不爽,名曰發海;一月內鮮有一、二日異。蓋舟赴澎湖,必侵曉揚帆,回必日晡進港;若西朝東晚,則往來俱阻,誠天造地設之奇也。內地之風,拔木發瓦而止;臺則千石巨舟,往往吹上田隴。有時風愈烈,燥熱愈甚,風過草木皆焦,名麒麟暴,謂風中有火云。鳳山縣轄風港以南,更有山風,善撲人,必數人攜手偕行;如一人獨走,不急伏,輒吹入海。早起東望,諸山雲霧迷茫,主老晴;若山無片雲,歷歷可睹,少頃即雨。天際現斷雲如半帆、或如鱟尾層矗,曰鱟帆雲,不久
...更多
東瀛識略
- 兵燹
康熙間,臺灣新附,不四十年,亂民三起。三十五年秋七月,臺灣縣民吳球謀亂。
眾未集,臺灣道高拱乾、總兵王國興設計擒之;不一月,平。四十年冬十二月,今改嘉義之諸羅縣民劉卻復亂。卻以拳棒自負,日與無賴往來。密置樟腦於屋瓦,深夜然之,詫於眾,謂每夕紅光燭天。遂率黨燬營汛,四出焚掠。北路參將白道隆整隊禦之;歲將除,殲其黨殆盡。卻走匿山谷,久之就獲,伏誅。六十年夏五月,鳳山縣民朱一貴亂作,禍尤烈。一貴以豢鴨為業;鴨行皆成列,眾異焉。逆黨杜君英以其姓朱,假托明裔,擁之;攻據岡山汛,偽稱義王,僭號永和。總
...更多
東瀛識略
- 遺聞
人生以忠孝為本,孝尤人人所當盡;顧士大夫有不能竭其誠者。而至性所發,甚至亡身以殉,往往出自小民,不圖人知,人亦不盡知,況在偏隅海外,湮沒無聞者多矣。其可知者,順治初,鄭成功蹂躪泉州,有蕭明燦者,周晬而孤,甫五齡,與母林相失;其族祖攜之至臺,以為子。既長,始稔遭亂失母,故行求內地,久不得,最後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生;繼遇延平族人,知母所在,迎以歸,備極孝養,母以老壽終。雍正中,有黃廣者,耕於臺,鄰火起,扶母出避;惟小妹在內,見母憐女復返,急隨母入,妻慮夫同焚,挽之止,輒推妻倒,遂與母同燼,其妻亦投於水。後又有翁林福者,居淡水之竹塹
...更多
東瀛識略
- 外紀
臺灣水程最近惟福建。再則琉球,在臺之東北,水程約四十餘更。國王有三: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明時並入中山為一。其人多黑而髯,官以金銀簪為等差;首以布
帛纏之,紫黃為貴,次紅,綠青為下。屋地多鋪板,簟潔不容塵。無貴賤,皆著屐,入室則脫之。婦人無粉黛,下裳摺細而長,足不令顯。司刑名、錢榖、訪聞、朝貢之事者,有大夫、長史、都通事、法司、耳目等官。文字與中華同。竊盜輒加剖腹、劓剕之刑。賦法略似井田,王與臣民分土為食,有事始取於民,事竣即已。土瘠而貧,恆西貢中國、北附日本,藉貿販取利。順治初,投誠請封;後定二歲一貢
...更多
上一页
1
2
(清)丁紹儀
简介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