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北魏)郦道元
(北魏)郦道元文章精选
以下为(北魏)郦道元文章的精选集,欢迎大家品鉴!
水经注
- 原序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恻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
...更多
水经注
- 卷一
○河水一
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
《昆仑记》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
...更多
水经注
- 卷二
○河水二
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
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皆故塞种也。南属葱岭,高千里。《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也。河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一水西迳休循国南,在葱岭西。郭义恭《广志》曰:休循国,居葱岭,其山多大葱。又迳难兜国北,北接休循,西南去罽宾国三百四十里。河水又西迳罽宾国北。月氏之破,西君大夏,塞王南君罽宾。治循鲜城。土地平和,无所不有。金银珍宝,异畜奇物,逾于中
...更多
水经注
- 卷三
○河水三
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
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县城。王莽名郡为威戎,县曰持武。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应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三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河水又北,有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马骝。韵转之谬,遂仍
...更多
水经注
- 卷四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涅石。《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
...更多
水经注
- 卷五
○河水五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是会也,晋侯召襄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狩地。服虔、贾逵曰:河阳,温也。班固《汉书·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晋太康地道记》、《十三州志》:河阳,别县,非温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涓为侯国,王莽之河亭也。《十三州志》曰:治河上,河,孟津河
...更多
水经注
- 卷六
○汾水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山海经》曰:《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其山重阜修岩有草无木,泉源导于南麓之下,盖稚水濛流耳。又西南夹岸连山,聊峰接势,刘渊族子曜,尝隐避于管涔之山。夜中,忽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背有铭曰:神剑服御除众毒。曜遂服之,剑随时变为五色也。后曜遂为
...更多
水经注
- 卷七
○济水一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贞也。《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今济水重源出温城西北平地。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
...更多
水经注
- 卷八
○济水二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其一水东南流,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
南为菏水。北为济渎,迳乘氏县,与济渠、濮渠合。北济自济阳县北,东北迳煮枣城南。《郡国志》曰:冤朐县有煮枣城,即此也。汉高祖十二年,封革朱为侯国。北济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吕都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祁都也。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
...更多
水经注
- 卷九
○清水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馀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流飞,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溪曰瑶溪,又曰瑶涧。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于清水。清水又东南流,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故城西北。修武
...更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北魏)郦道元
简介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