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清·吴楚材
清·吴楚材文章精选
以下为清·吴楚材文章的精选集,欢迎大家品鉴!
古文观止
- 卷十 宋文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桨
...更多
古文观止
- 卷十一 宋文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於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云表,暮则表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於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
...更多
古文观止
- 卷十二 明文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爱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於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於物乎?有昔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蚕风蝉,昔日之凤笙
...更多
古文观止
- 附录一 元文
※送秦中诸人引元好问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於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沈湎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於颜间。二叁君多秦人,与予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
...更多
古文观止
- 附录二 清文
※廉耻彼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於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礼犯义,其原皆生於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叁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
...更多
上一页
1
2
清·吴楚材
简介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