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晋·郭璞
晋·郭璞文章精选
以下为晋·郭璞文章的精选集,欢迎大家品鉴!
尔雅注疏
- 卷四
释训第三[疏]释曰:案《释诂》云:“训,道也。”《周礼。地官》有土训、诵训。郑司农注云:“谓以远方土地所生异物以告道王也。”後郑云:“玄谓能训说土地善恶之势,诵训能训说四方所诵习,及人所作为,及时事。”然则此篇以物之事、义、形、貌告道人也,故曰“释训”。案此所释,多释《诗》文,故郭氏即以《诗》义解之。
明明、斤斤,察也。(皆聪明鉴察。○斤,居觐反。)
[疏]“明明、斤斤,察也”。○释曰:舍人曰:“明明言其明甚。”孙炎曰:“明明,性理之察也。”《大雅。常武》云:“赫赫明明。”舍人: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五
释宫第五[疏]“释宫第五”。○释曰:《易。系辞》云:“王古穴居而野处,後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此其始也。《白虎通》云:“黄帝作宫室。”《世本》曰:“禹作宫室,其台榭楼阁之异,门墉行步之名,皆自於宫。”故以“释宫”总之也。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
[疏]“宫谓”至“之宫”。○释曰:别二名也。郭云:“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释名》云:“宫,穹也,言屋见於垣上穹崇然也。室,实也。言人物实满於其中也。”是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六
释天第八[疏]“释天第八”。○释曰:《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释名》云:“天,显也。在上高显。”又云:“天,坦也。坦然高远。”《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春秋说题辞》云:“天之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纪,故其字一大以镇之。”此天之名义也。天之为体,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属焉。然天地有高下之形,四时有升降之理,日月有运行之度,星辰有次舍之常,既曰释天,不得不略言其趣。故其形状之殊,凡有六等。一曰“盖天”,文见《周髀》,如盖在上。二曰“浑天”,形如弹丸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七
释地第九[疏]“释地第九”。○释曰:案《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佼易、变化,含吐应节也。”《释名》云:“地,底也。其体在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地,施也,谛也。应变施化,审谛不误也。”此篇释地之所载四方、中国州、府、陵、薮之异,故曰“释地”。
两河间曰冀州,(自东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自南河至汉。)河西曰?州,(自西河至黑水。○?,於用反。)汉南曰荆州,(自汉南至衡山之阳。)江南曰杨州,(自江南至海。)济、河间曰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八
释草第十三[疏]“释草第十三”。○释曰:草,《说文》作□,隶变作廾。七老切。百卉也。又曰:象野草莽苍之形。《说文》别有草字。自保切。云:“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徐铉曰:“今俗以此为廾木之草,别作皂字为黑色之皂。案,栎实可以染帛为黑色,故曰草。通用为草栈字。”然则此篇辨百卉之名,见於经传者,当为草木之草,故云释草。
{艹?},山韭。茖,山葱。葝,山薤。蒚山蒜(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所种者。茖葱,细茎大叶。○{艹?},音育。韭,音九。茖,音革。葱,音忩。葝,巨盈切。薤,音薤。蒚,力。)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九
释木第十四[疏]“释木第十四”。○释曰:《说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种名虽多,木为?号。此篇析别,故云释木也。
?舀,山?夏。(今之山楸。○?舀,音叨。?夏,音贾。)
[疏]“?舀,山?夏”。○释曰:李巡云:“山?夏,一名?舀。”郭云:“今之山楸。”《诗。秦风》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陆机《疏》云:?舀,今山楸也,亦如下田楸耳。皮叶白,色亦白。材理好,宜为车板。能湿,又可为棺木。宜阳共北山多有之也。
...更多
尔雅注疏
- 卷十
释鸟第十七[疏]“释鸟第十七”。○释曰:《说文》云:鸟者,羽禽之总名。象形字。《左传》曰“少?氏以鸟名官”之类。此篇广释其名也。
隹其,夫?不?。(今孚?鸠。○夫?,方扶切。不?,方浮切。)
[疏]“隹其,夫?不?”。○释曰:舍人曰:“鵻,一名夫不。”李巡曰:“今楚鸠也。”某氏引《春秋》云:“祝鸠氏司徒。”祝鸠,即鵻其、夫不,孝,故为司徒也。郭云:“今孚?鸠。”《诗》曰:“翩翩者鵻。”毛传云:“鵻,夫不也。”“一宿之鸟。”郑笺云:“一宿者,一意於所宿之木。”又云:“鸟之谨悫者,人
...更多
葬书
- 葬书
風水術(堪輿學)深入中國人的生活已有數千年,幾乎與中國文明同步發展。風水術實際結合了中國人的環境、天文等自然的認知,與人倫、風俗等文化涵養而形成。隨著時空的遷移,風水術雖然有變遷,但百變不離其宗《葬書》便是千百年來被奉為圭臬的經典之作。 本書納入了中國風水術的聖經,採原文與白話上下對譯的方式,直接將古文譯為白話,使讀者閱讀時,不必受翻找干擾。直譯的方式,更提供讀者直接與原書對話。為了讓讀者對風水術有正確的概念,譯者特別為本書作了簡要的導讀,介紹中國風水術的起源與發展,並對《葬書》的思想作了簡介。
=====
...更多
葬书
- 内篇
葬者乘生气也。 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礴乎大化,贯通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陶促曰: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固有。盖亦指此云耳。且夫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五气即五行之气,乃生气之别也,夫一气分而为阴阳,析而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于地。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
...更多
葬书
- 外篇
夫重冈叠阜,群城众支,当择其特。
圣人之于民类,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亦类也。重冈并出,群阜攒头,须择其毛骨厅秀、神气俊雅之异于众者为正也。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众山俱小,取其大;众山俱大,取其小。
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参形杂势,言真务之不分;主客同情,言汝我这莫辨。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伏者隐伏,峙者隆峙。此言支城行度体段之不同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晋·郭璞
简介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