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灵枢经-史崧
灵枢经目录:
第1-7法
第8-14法
第15-21法
第22-28法
第29-35法
第36-42法
第43-49法
第50-56法
第57-63法
第64-70法
第71-77法
第78-81法
第1-7法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歌勿使被毒药,无用随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②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送,其往不可追
...更多
第8-14法
本神第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利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建铁,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米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请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
...更多
第15-21法
五十营第十五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子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子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O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
...更多
第22-28法
病狂第二十二
目眺外决于面者,为锐毗;在内近鼻者为内毗;上为外毗,下为内毗也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观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阳,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咳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在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在,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后,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部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能骨也。骨癫疾者,颇齿诸脑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挽。呕多沃②沫,
...更多
第29-35法
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曰二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间俗,入家问讳,上堂门礼,临病人间所便。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疼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①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知糜,
...更多
第36-42法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人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日: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律;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股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由股理团,气湿不行,水本留于膀眈,则为溺与气。五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喉,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
...更多
第43-49法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黄帝曰:愿闻淫邪件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青梦。气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潘们,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篮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颜气客于心,则梦见
...更多
第50-56法
论勇第五十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日:帝问柯急?黄帝曰:愿尽闻之。少俞日:者青①风,夏阳风,秋凉风,各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日: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日: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
...更多
第57-63法
水胀第五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联胀、鼓胀。肠罩、石浪、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腔懂,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黄帝曰:肤胀问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轰轰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富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肠罩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碑而内著,恶气乃起,瘟肉乃生。其始
...更多
第64-70法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黄带回:余闻阴阳之人何仅伯高日: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日: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水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水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郑文焯
宋·辛弃疾
(南朝梁)沈约
汉·许劭
杨逸云
明·孟称舜
(清)李雨堂
(戰國)呂不韋 編
明·高濓
明·杨循吉
清·李荫
元·陈梦根
清·黄叔璥
元·陈准
明·冒襄
清·卢光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