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脉经卷第六-脉经
脉经卷第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气虚则梦见圆苑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
起。肝气盛则梦怒。厥气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
病在肝,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病先发于肝者,头目眩,胁痛支满,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二日之胃,而腹胀。三日之肾,少腹腰首痛,胫酸。十日不已,死。冬日入,
夏早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堕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若软
而散。其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溢人肌皮、肠胃之外也。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胁下痛,有气支满,引少腹而痛,时小便
难,苦目眩头痛,腰背痛,足为逆寒,时癃,女人月使不来,时无时有,得
之少时,有所坠堕。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诊曰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
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肝中风者,头目瞤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如阻归状。
肝中寒者,其人洗洗恶寒,翕翕发热,面翕然赤,絷絷有汗,胸中烦热。
肝中寒者,其人两臂不举,舌本燥,善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时时盗汗,
咳,食已吐其汁。
肝主胸中喘,怒骂。其脉沉,胸中必窒,欲令人推按之,有热,鼻窒。
凡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积于左胁下则伤
肝。肝伤者其人脱肉,又卧,口欲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人痛,此为肝
脏伤所致也。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肝水者,其人腹大,不能自转侧,而胁
下腹中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乘肝,即为痈肿;心乘肝,必吐利。
肝著者,其病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久不愈,
发咳、逆,痎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也?肺病传肝、肝当
传脾,脾适以季夏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因结留为积,
故知肥气以季夏得之。
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此为可治。
宜服防风竹沥汤,秦艽散。春当刺大敦,夏刺行间,冬刺曲泉,皆补之。季
夏刺太冲,秋刺中郄,皆泻之。又当灸期门百壮:背第九椎五十壮。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
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若欲治之,当取其经。
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胻内,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
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趺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
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阴毛中,环阴器,抵少腹,侠胃,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
上注肺中。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痜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胆病者,善大息,口苦,呕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
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见其脉之陷下者灸火;其寒热,刺阳陵泉。善
呕有若汁,长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溢
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刺三里以下胃气逆;刺足少阳血络以
闭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也。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太息。
厥气客于胆,则梦斗讼。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兑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脉前,
至肩上,却交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
目兑眦后。其支者,别目兑眦,下大迎,合手少阳于,下加颊车,下颈,
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
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中,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
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趺上,出
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趺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内,出其端,还贯入爪
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面微尘,体
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角痛,颔痛,目兑眦痛,
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
至胻、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不用。盛者,则人迎大一倍于寸
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心气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心气虚,则梦救火,伤物,得其时
则梦燔灼。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
厥气客于心,则梦兵烟火。
病在心,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病先发于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支满,五日之脾闭
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病消渴,而已。
心脉沉之小而紧,浮之不喘,苦心下聚气而痛,食不下,喜咽唾,时手
足热,烦满,时忘不乐喜太息,得之忧思。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
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心脉急,名曰心疝,少腹当有形。其以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少腹
当有形。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即
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即为癫,阳气衰者
即为狂。五脏者,魂魄之宅舍,精神之所依托也。魂魄飞扬者,其五脏空虚
也,即邪神居之,神灵所使,鬼而下之,脉短而微,其脏不足,则魂魄不安。
魂属于肝,魄属于肺。肺主津液,即为涕泣。肺气衰者,即为泣出。肝气衰
者,魂则不安。肝主善怒,其声呼。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而欲食,食则呕。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如虫注。
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愁忧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
下重,心中痛彻背,自发烦热,当脐跳手,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心水者,其人身体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大肿。
肾乘心,必癃。
真心痛,手足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腹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热,苦渴,
涎出者,是蛔咬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毋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
虫不动,乃出针。肠中有虫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针。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于脐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愈,病烦心,
心痛。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也?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适以秋王,王者不
受邪,心腹欲还肾,肾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得之。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
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夏刺太陵,皆补
之;秋刺间使,冬刺曲泽,皆泻之。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
心病者,胸内痛,胁支满,两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
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大阳,舌下血者。其变病,
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视有馀不足而调之其俞。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歧伯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小肠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乏,复耳前热。苦寒甚,独肩
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中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
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厌,故取之肓原以
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
调之。
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小肠胀者,少腹膹胀,引腹而痛。
厥气客于小肠,则梦聚邑街衢。
手太阳之脉,起之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
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入缺盆,
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
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者,别颊,上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
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
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
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牌,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昳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
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
夏晏食。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骭肿,
若水状。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
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
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
即胸胁抢急。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
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
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
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
秘塞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阳,卫气长;迟则为阴,荣气促。荣卫俱和,刚
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
趺阳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
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馀。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
心气虚也。得食而满者,此为脾家不治。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也。
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
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
或五液注下,青、黄、赤、白、黑。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
白者,不治,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脐反
出者,此为脾先落。
脾胀者,善哕,四肢急,体重不能衣。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支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
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反不渴。
凡人病脉以解,而反暮微烦者,人见病者差安,而强与谷,脾胃气尚弱,
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
里。
饮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管,则抑而刺之;在下管,则散
而去之。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即能食。
胃胀者,腹满,胃管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曰:胃实则胀,虚则泄。
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
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脾,闭寒不通,身痛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
后,夏日昳。
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
芤而有胃气者,脉浮之大而软、微按之芤,故知芤而有胃气也。
趺阳脉数者,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趺阳脉涩者,胃中有寒,水谷不
化。趺阳脉粗粗而浮者,其病难治。趺阳脉浮迟者,故久病。趺阳脉虚,则
遗溺;实则失气。
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
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
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
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菟,下入膝膑中,下循胻
外廉,不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
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
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
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
汗出,鼽衄,口?,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痛循膺、乳、街、
股、伏菟、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
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肺气虚,则鼻息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仰息。肺气虚,则梦见白物,
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厥气客于肺,
则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
病在肺,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病先发于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支满;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
体重;五日之胃,腹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至今不复散发。
肺脉沉之而数,浮之而喘,苦洗洗寒热,腹满,肠中热,小便赤,肩背
痛,从腰以上汗出。得之房内,汗出当风。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大,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
肺痹,寒热,得之困醉而使内也。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
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肺伤者,
其人劳倦则咳唾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肺伤气雍
所致。
肺胀者,虚而满,喘咳逆倚息,目如脱状,其脉浮。
肺水者,其人身体重而小便难,时时大便鸭溏。
肝乘肺,必作虚喘。
脉软而弱,弱反在关,软反在颠;浮反在上,弱反在下。浮则为阳,弱
则血不足。必弱为虚,浮弱自别,浮则自出,弱则为入。浮则为出不入,此
为有表无里;弱则为入不出,此为无表有里。阳出极汗,齐腰而还,此为无
表有里,故名曰厥阳。在当汗出不汗出。
趺阳脉浮缓,少阳微紧,微为血虚,紧为微寒,此为鼠乳,其病属肺。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热,气
逆喘咳,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也?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适以春
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得之。
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为可治。宜服五味
子大补肺汤、泻肺散。春当刺少商,夏刺鱼际,皆泻之;季夏刺太渊,秋刺
经渠,冬刺尺泽,皆补之。又当灸膻中百壮,背第三椎二十五壮。
肺病者,必喘咳,逆气,肩息,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挛,髀、
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手太阴,足太阳
之外、厥阴内、少阴血者。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
外俞,背第三椎之傍,以手痛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
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
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
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
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
风汗出,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
无度。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
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廉、
三里。
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
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厥气客于大肠,则梦田野。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外侧,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
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入肘后廉,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直入上
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出页)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盛
者,则人迎大三倍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胀满,四肢正黑。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溺人,
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畏怖。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厥气客于肾,
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病在肾,夜半慧,日乘四季甚,下晡静。
病先发于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二
日上之心,心痛;三日之小肠,胀;四日不已,死。冬大食,夏晏晡。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
肾脉沉之大而坚,浮之大而紧,苦手足骨肿,厥,而阴不兴,腰脊痛,
少腹肿,心下有水气,时胀闭,时泄。得之浴水中,身未干而合房内,及劳
倦发之。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
水而卧。
凡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如浴水,则伤肾。
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肾水者,其人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鼻头汗,其足逆
寒,大便反坚。
肾著之为病,从腰以下冷,腰重如带五千钱。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冰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敌,
是其证也。病属下焦。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故,久久得之。
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
久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也?脾病传肾,肾当
传心,心适以夏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
知奔豚以夏得之。
水流夜疾,何以故?师曰:土休,故流疾而有声。人亦应之,人夜卧则
脾不动摇,脉为之数疾也。
肾病,其色黑,其气虚弱,吸吸少气,两耳苦聋,腰痛,时时失精,饮
食减少,膝以下清,其脉沉滑而迟,此为可治。宜服内补散、建中汤、肾气
丸、地黄煎。春当刺涌泉,秋刺伏留,冬刺阴谷,皆补之;夏刺然谷、季夏
刺大溪,皆泻之。又当灸京门五十壮,背刺第十四椎百壮。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痛,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即胸中痛,
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足少阴、太阳血者。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
肩背、颈项强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
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中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
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
中。是动则病饥而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喉鸣而喘,坐而欲起,
目无所见,心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若人将捕之,是为肾
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
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灸则强食生肉,缓
带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则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
人迎也。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膀胱病者,少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则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
陷,足小指外侧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者,取委中。
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
病先发于膀胱者,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
一日之小肠,胀;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二日不已,死。冬鸡鸣,
夏下晡。
厥气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
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会于后阴,下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
左右别,下贯髋,过髀枢,循髀外后廉,过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
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
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列,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
颠疾,头脑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
小指不用,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本,留则为
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
少腹病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
结而血者。上及胃脘,取三里。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壳壳然而不坚,不疼。
手少阳之脉,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因腹坚;热在下焦,因溺血。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
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
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以屈下额,至(出页)。其支者,人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
前,交颊。至目兑眦。是动则病耳聋,辉辉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
病者,汗出,目兑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
用。盛者,则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邓豁渠
宋·吴开
清·高秉
宋·蔡伸
清·张玉书
宋·郑友贤
张衡
唐·郑氏
宋·陆游
明·徐复祚
清·曾国藩
(宋)丁特起
宋·吕祖谦
(宋)蔡襄
汉·扁鹊
宋·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