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上·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医学源流论
卷上·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于人身,其功能亦无所不到,岂有其药止入某经之理?即如参耆之类,无所不补;砒鸩之类,无所不毒,并不专于一处也。所以古人有现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锭、至宝丹之类,所治之病甚多,皆有奇效。盖通气者无气不通,解毒者无毒不解,消痰者无痰不消,其中不过略有专宜耳。至张洁古辈,则每药注定云独入某经,皆属附会之谈,不足征也。曰:然则用药竟不必分经络脏腑耶?曰:此不然也。盖人之病,各有所现之处,而药之治病,必有专长之功。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孰知其功能实不仅入少阳、太阳、阳明也。显然者尚如此,余则更无影响矣。故以某药为能治某经之病则可,以某药为独治某经则不可;谓某经之病当用某药则可,谓某药不复入他经则不可。故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总之,变化不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梁·明徽
清·石玉昆
清·芝屿樵客
唐·刘肃
清·周安士
明·凌蒙初
北凉·浮陀跋摩
苏曼殊
清·陈克鉴
清·柯培元
唐·惠详
唐·徐炫
明·廖道南
唐·虞世南
(宋)李格非
清·林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