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上-台湾文献丛刊030 台阳见闻录
卷上
善化唐贊袞韡之編輯
建置
通商
洋務
田賦
鹽政
籌餉
刑政
政事
水利
·建置(疆域附)
臺灣
臺灣不知所自始,地迆長千餘里,諸番種類不一。諸羅縣誌據馬貴與通考紀流求國,其略云:流求國諸海島,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水行五日而至。隋大業中,曾令羽騎尉朱寬入其國,取布甲而歸。時倭國使來朝,見之,以為彝邪久國人所用。旁有毗舍耶國,袒裸盱睢,殆非人類。宋淳熙間,其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州水澳、圍頭等村,多所殺掠。喜鐵器,掠取門環及剜甲取鐵。今考諸番俗,多與臺類。且東洋諸番,惟臺地不產鐵。而郡南有小琉球山。今琉球國距泉州甚遠,或元以前,臺與澎湖共為一國,而與琉球同名。其所記毗舍耶國,或系諸番內一種,亦未可知。
至蓉洲文稿,則據名山藏為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名為雞籠。考其源,則琉球之餘種,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遠接呂宋,控南澳,阻銅山,以澎湖為外援。是皆臆度之詞,未可據為信也。
府舊誌云:臺灣古未隸中國版圖,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風泊此。天啟元年,漢人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日本,甲螺即頭目之類),引倭屯於臺。鄭芝龍附之。尋棄去,久之,荷蘭紅毛舟遭颶風飄此,愛其地,借居土番,不可,及紿之曰:「得一牛皮之地足矣」,遂許之。紅毛剪牛皮如縷,圈匝已數十丈。因築安平鎮、赤嵌城,漳、泉商賈集焉。
「臺灣紀略」云:先是,北線尾日本番來此搭寮經商,盜賊出沒其間,為沿海之患。後紅毛乃荷蘭種,由咖■〈口留〉吧來,假地日本,遂奄為己有。築安平、赤嵌二城,各社土番聽其約束。辛丑歲,偽鄭成功敗自長江歸,土人勾之往,由鹿耳門入,潮水忽添數尺。紅毛戰敗逃歸。成功因名臺灣為偽東都,設一府、二縣。府曰承天。縣曰天興、曰萬年。壬寅歲,成功卒,子鄭經嗣。改東都為東甯。康熙辛酉,經預立其庶子鄭欽為監國,退閑洲仔尾。未幾,經卒,眾憚欽之嚴,迫之縊死,遂立鄭克塽為主。年幼,政出多門。福建總督姚啟聖知之,密請東征。朝廷可其奏,命靖海將軍施琅為提督,與巡撫吳興祚同討之。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十四日,大師由銅山進發。二十二日,克澎湖。克塽繕表歸誠。臺灣遂平。設一府、三縣。府名臺灣,縣名臺灣、鳳山、諸羅。紀略所言如此。
康熙五十年,命大臣涉海勘定疆界。雍正九年,割諸羅北境為彰化縣。通計版圖所隸,南此縱長約千餘里。東界崇山,山內盡生番。西臨大海,橫闊不踰百里。地形如灣弓,故名臺灣。外環七鯤身,又名沙線。繚繞斷續,約百餘里。環圍內河,與府治相向。其外長沙線,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止,不知其幾千里。復有大線頭、海翁崛為臺灣之外障,沙線系海邊石矗露波面,高不尋丈。
改設行省
臺灣為南洋門戶、七省藩籬。有事之秋,非但閩、臺脣齒相依、不容稍分畛域,即沿海各省亦相維繫,雖以兩府之地、設立行省、名實不稱,然前明京北宣大兩府曾設總督,國朝湖南曾設偏沅巡撫,皆因地制宜、隨時變通、以期盡善。今為籌辦臺防計,非設大員、駐劄其地,終恐心力不專、作輟無常,難收實效。
光緒十一年,由楊制帥奏准改設行省,一切改設事宜,由巡撫督同司道籌議在案。查改設行省,必與福建聯成一氣,庶可內外相維。自分治以來,經營建置,整飭海防,急應請閩省先籌巨款,儘力籌解足數,五年後,臺灣可以自立,即請毋庸協濟。
省城基址,屢經相度,自以中路彰化所屬之捒東保地方為合宜。然於荒煙蔓草之間,建造城郭,又系省會,凡有關祀典之壇廟、文武大小官員之衙署、試事之考棚、兵勇之營房,缺一不可。且如嘉義、彰化、新竹、淡水,地方遼闊,近日降番益多,須分治建城。約略計數,亦須二百萬兩。且一經分治,亟須先講土地之闢,乃能裕課養民。查前後山之膏腴曠土極多,均未撫墾。今欲為一省籌自立之方,必以招墾為急務。而綜計墾費又不下百萬。此款統俟田園成熟,照則升科,以期遞年彌補。
臺北工程
查臺北自光緒初年分設郡治,僅將城垣、文廟、試院、府署陸續營建,其餘地方工程,因民力不逮,多未興辦。其時,城內盡屬水田,不特屋宇無多,並無輿馬可通之路。先經飭據淡水縣勘購民田,按折方論丈給價,砌築橫直官道。一面招商蓋造鋪面,闤闠漸興。
嗣議籌辦分省,中路省會,一時驟難猝辦。撫藩大吏以及各局執事員役,不能不先營辦公之地。且臺北踞上游海口,形勢吃重,將來或須添設道員或巡撫,隨時分駐;地方公廨,以後亦不能少。爰於城之西北隅,勘建巡撫行署,並造親兵營房,即於附近添造藩司行署、銀庫、庫大使署、各局局所。
至淡水改廳為縣,舊治現為新竹縣所駐,淡水縣所暫住城外民房。先未有署,因於城東勘建,並造監獄及典史官廨。其艋舺營參將,有城守之責,舊署隔城,辦事不便,一併並移駐城中。
此外,地方廟祀,如關帝廟、天后宮、大士殿、風神廟、龍神廟,沿海胥資護佑,尤不可闕。並經興建,次第蕆工。所需料件,分批由官輪運自福州,較之就地購用,稍為節省。
埔里社
臺灣北路理番同知,原駐鹿港,旋因內山開闢日廣,番民交涉事件日多,奏准將北路同知改為中路,移駐埔社。查埔社居鹿港之東南,萬山層疊,素為生番巢穴。自楓硿口起,至埔社止,綿長六十里,內有平埔,足以開闢;因系番業,故屢議而未成。
鹿港
鹿港為沿海南北通衢、水陸碼頭,人煙稠密,為全臺重鎮。前經設立巡檢駐守。自乾隆五十三年地方日益繁盛,改設同知。嘉慶二十五年,復加「總捕」字樣。
其地有三大姓,人數約有四、五萬丁,每因強大,致啟爭斗。產米八、九十萬石。此外零星之糖、麻、豆餅等項,約計米數之半。
鹿港沿海一帶,港道分歧;南則王功番、挖西港、麥寮、五條港、下湖等澳,北則草港、福安港、水里港、梧桐、高密等澳,綿延百餘里。輕貨重偁,皆由鹿港配運。光緒五年,奏定開墾埔社,將鹿港同知移駐埔社,又將南投縣丞移設鹿港,再將羅漢門巡檢改移南投。經彰屬紳士丁壽泉等聯名簽稟:鹿港同知請照基隆之例,將彰化沿海一帶割歸專防;劉爵帥將原稟發交彰化縣擲還,議遂寢(續經奏准:埔社改設撫民通判,南投縣丞仍循其舊,羅漢門巡檢移設澎湖,名曰八罩巡檢)。
澎湖
澎湖一島為閩、臺咽喉,地不產榖,民皆仰食臺郡;而四面環海,為海防最要之地。形勢散漫,無險可守。
光緒十一年,閩督楊石泉制帥會同臺撫劉籌辦防務,到澎湖相度地勢,奏請於媽宮地方憑海築城,聯絡砲臺,以資捍衛。現已工竣,咨部立案。其地舊隸晉江縣;「臺灣紀略」以為屬同安縣,考諸府志,以屬晉江縣為允。康熙二十二年,臺灣平定,始歸臺灣縣;共三十六島,皆平岡小阜而童,惟媽宮嶼最大,廣延各三十餘里。臺灣府誌云:總澎湖之嶼計之,實四十有五,而相傳為三十六嶼者,特舉大概言之耳。周曆覆勘環海四面,南北長約七十里,東西寬約三十餘里,東至臺南一百七十里,西至泉州同安灌口三百二十里、漳州府海澄縣鼓浪嶼三百三十里。東北至鹿港一百九十里。前有副將署,現改作廳署。又另起蓋化善所,禁押各屬人犯。嗣因犯所擁擠,即經贊袞稟請停解。
安平縣
光緒十二年七月,案准霍領事照會,安平哨船港一帶、海關之東所砌石岸,近為港水沖擊,已經損壞;該港系為禿頭,其去路僅有一線,潮水進港,入多洩少,倘遇風浪緊急,必致水漲隄潰。議塞此禿港,以成有用之地基。當飭縣會營覆勘,謂:該港為營中收泊師船而設,現須建造龍艚快哨停泊該處,自未便將港填塞,有礙船塢。
安平修路
安平公路,不測風潮,倘不隨時修補,須費浩繁。公議:每年小修一次。其經費即照此次各股所出之資十分之一,共集百五元。復由道按年向臺南鹽餘項下提給七三洋四十八元應用。
蛤仔難
蛤仔難在臺灣之東北,淡水之背也。臺灣綿亙千餘里,背陽向陰,水皆西流,而蛤仔難則背陰向陽,水皆東流;故其地當為臺灣之正面。自大雞籠山居臺灣之極北,有雙峰陡高不可極者,為三貂山(一作山朝)。三貂之支,東入於海,如象之彎其鼻也。蛤仔難居三貂之南,彎環之內,迆北有港曰:「蛤仔難」。港南一望平曠,水豐土腴,草木鮮潤。番人居者舊有三十六社,多在海口。自臺灣初開後,已與內地人通往來;番乘艋舺(鑿大木為小舟)出貿易。其時半線以北,尚未設官,此地屬諸羅後山之北境。
康熙五十六年,金筑周宣子為諸羅令作邑志,蛤仔難之名始見於策。宣子作三貂蛤仔圖,雖甚簡略,然其中之三港合流,其東三沙洲、龜嶼,其內山之黑沙晃,南境之直加亙五社,並詳於志。蓋其時國威既訖,諸番向化,其聲息固無所不通者。惜乎,其急撫之也。內地人民蕃庶,地力已盡,蛤仔難番既通貿易,漳、泉、廣東之民多至其地,墾田結廬,以居、以食,蠶叢未闢,官吏不至,以為樂土,聞風者接踵以至。於是,圍堡禦患,自北而南,為頭圍、二圍、三圍,又南為四圍。漳人有吳沙者,遂統其事,遂推為長。沙有才略,能識經紀,設立鄉勇,以防生番。內地來者,入餅銀一、二十,助鄉勇費,任耕其地。陸路由三貂入,其初,險徑僅容一人行,牛不得度。以後,漸闢以廣。然闃寂無人,生番伏路,行者多中傷。沙乃定為一期,率鄉勇迎外入者以益眾,且通有無。
嘉慶三年間,有龍溪蕭竹者,頗能文章,喜吟詠,究於堪輿之術,自謂得異傳。竹從其友,遍遊臺灣,窮涉至蛤仔難,吳沙疑之。居且久,乃為標其勝處為八景,且益為十六景;今所傳蘭城拱翠、龍潭印月、曲徑香泉、濁水涵清之類者皆是也。竹悉為賦詩,或論述其山水脈絡甚詳。然其時未有五圍、六圍者,要其可以建圍之地,竹於圖中皆遞指之。當竹之時,墾耕居民,至四圍而止。吳沙既富,自恨不為良民供租稅,且百貨不通於彼,乃陰以圖求敢言於當事者:得奏報升科,願出賦,為請設官建署。
其時,鎮道惡周羅以化外,置之不問。未幾,蕭竹卒,吳沙亦死。越一、二年,海口蔡騫(一作牽)以賊艘進蘇澳,侵蛤仔難,欲取其地。吳氏率耕民禦之。騫使告於吳氏曰:吾欲得地為耕種計耳;此間地曠,願得共墾,於爾無傷也。吳氏曰:地固在也,盍盡焚汝舟,吾與汝登岸。騫不可,率眾賊登陸。海口番人怖,與斗,賊大戮番人。適其時耕民與番社有釁,蔡驀率眾登陸,番不知其為海寇也;而以為耕民約內地眾從水道來夾攻,乃大駭,多散走徙去。吳氏擒數賊,獻於官,蔡騫敗去。於是,蛤仔難耕民日益眾。
嘉慶八年,蛤仔難大疫,眾相率祈禱,按丁口出錢。稽簿冊,得男女六萬。
紅毛荷蘭為二國
前史以荷蘭即紅毛。府舊志云:荷蘭紅毛舟遭颶風於臺灣地,借居土番。「臺灣紀略」亦云:紅毛乃荷蘭種,由咖■〈口留〉吧來,假地日本。據「吧遊紀略」云:紅毛國近和蘭。和蘭人白晢、長大、深眥、青碧眼、大鼻尖准,毛髮須眉皆白,狀類獮猴,多譎智,善賈;紅毛狀貌與和蘭相類,特鬚髮皆赤為異耳。史以為即和蘭,非也。
和蘭與紅毛、高車為鄰,而差弱於二國。近紅毛與高車相仇殺,皆求援於和蘭,皆許之,而兩不敢有所助。其紅毛、高車之賈於咬■〈口留〉吧者,和蘭必善遇之。和蘭之來咬■〈口留〉吧,必經高車。高車番不甚長大,男子耳貫全環,綴珠;國殷富,通商遍諸邦;有慧識,能辨寶物。
和蘭借地
荷蘭一名和蘭,初至臺灣,借地居之,遂據有其地。「吧遊紀略」云:和蘭初賈於咬■〈口留〉吧,亦借地以住;後益熟,遂攻殺咬■〈口留〉吧王。和蘭種類在咬■〈口留〉吧者,不滿四千人,悍鷙多譎計,諸夷懾服。自和蘭抵咬■〈口留〉吧,帆海兩月可到,中國人不得至其國。其吧地有犯罪被流,安置和蘭;或遇赦放回,懼其按誌水道,必沿海迂道,經歷所屬番島,五、六月乃達咬■〈口留〉吧焉。
按咬■〈口留〉吧,即系爪哇。其屬最眾,曰萬丹、曰井里悶、曰三把隴、曰井里哞哪頭、曰直葛、曰北家浪、曰貳怕嘮、曰爪哇林、曰南望、曰碣勒石、曰四里末嗄、曰望佳煞、曰安悶、曰萬蘭、曰■〈虫間〉子蹄、曰瞿港、曰馬臣、曰末留齡、曰牛嶼等島,皆爪哇屬也。和蘭悉愚弄之。性癡拙,貪酒,冒色,無長計,尤嗜鴉片。鴉片土產於和蘭。和蘭法制,國人吃鴉片者,罪死無赦。歲海運數百萬斤於咬■〈口留〉吧,賣與諸番及異國人,以取其貨物;且毒害之。爪哇無男女,皆吃鴉片,故其人悉貧,無厚產,羸懦,怯於戰斗。咬■〈口留〉吧並於和蘭,不能有所抗,則鴉片為之也。
爪哇之外,又有武兀、烏鬼番、過水諸雜番。武兀性懦馴,殖榖負販,習技自給。
咬■〈口留〉吧之俗,屋皆層樓,人居樓下避暑。惟武兀之番,室內架木而處,故俗謂之蜘蛛番。烏鬼番,膚黑如墨,所居之屋,塗以牛糞。性黠,和蘭用以為爪牙。凡查票差役、左右護衛及各處鎮兵,皆此類也。
學政
臺灣學政事宜,向由巡臺御史兼理。乾隆十七年,御史裁撤,改歸巡道考校。
光緒二年,沈幼丹星使奏請:以巡撫來臺,應歸巡撫主政,並於臺北府地方,捐建考棚;奉旨交部議准。十二年,御史陳琇瑩奏:臺灣考試,宜添設學政,以專責成,或令福建學政乘輪東渡,按試臺屬;經楊石泉制帥、劉省三爵帥、陳桂生學使,會商妥議,謂臺屬考試,僅祇三棚,而中路應試之士子,仍即嘉、彰、新竹等縣之人,近雖劃為三府,為數並不加多,專設學政一員,經費尚屬有限,而事太簡略,如由福建學政渡臺考試,而臺洋系屬橫流,如遇風濤海霧,輪船每多阻滯,仍援二年之案,奏准暫歸巡撫兼攝。其考試,向分閩、粵二籍士子,閩居其八,粵居其二,番籍系土著,應考初無多人。自開辦招墾撫番,人文亦日盛也。原設二府九學,向分兩棚考試;分省後,改設郡縣兩學教官,並奏明恆春仍附鳳山併考。其基隆廳及新設各州縣,或附或分,隨時察看議辦。
巡撫
光緒元年,經沈制軍、王中丞會籌巡撫有全省地方之責,自難常川駐臺,而臺灣海外孤懸,又非內地所能遙制,且餉源人才,必須在省豫為籌商,臨時呼應不靈;籌畫兼顧,除省、臺有緊要事宜隨時往返不計外,二年起,福建巡撫冬春駐臺,夏秋駐省。蓋以內地秋審奏銷並各屬案犯解勘,率在夏秋;而臺地夏秋,山溪水漲,道路往往阻滯,巡查又宜冬夏故也。其出省後,撫署緊要摺件,仍於行署核辦。尋常之題、奏、咨各案,由總督代為辦理。所有日行事件,並委藩司代印、代行。題、奏、咨有關考核者,於回省時補辦。
十一年,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常川駐劄;福建巡撫,即著閩浙總督兼管;奏頒臺灣巡撫關防,以重信守。凡司道以下各官,考核大計,閩省由總督主政,臺灣由巡撫主政,照舊會銜。所有撫標、左右兩營兵丁,初因省垣未定,無處安置,遇有空額,無須募補,仍暫留歸閩省總督兼管,兵餉照舊由閩支發;俟臺灣巡撫移住中路,再行全數調歸臺灣。其臺灣鎮總兵,銷去「挂印」字樣,與新調澎湖鎮總兵,統歸巡撫節制。撫轅原設經制書吏十二名,各有清書、幫書;自福建巡撫事歸總督兼管,議留經制書吏六名,酌用幫、清各書,在督署辦公。尚有經制書吏六名,酌帶幫書赴臺灣供役。所有撫轅檔案,造冊、登記,關涉內地者,留督轅核辦;關(涉)臺地者,還臺備查。
藩司
一省大政,不外錢榖。臺灣物產豐腴,每歲所入,約可得銀百一、二十萬兩;視貴州、廣西、甘肅,奚啻倍之。如果屯墾、礦務辦成,利益尤多。經楊制帥奏請添設藩司一員,綜核錢糧、兵馬,整頓廳縣交代;並設布庫大使一員,兼理臺灣額征人丁、餉稅等款。向照福建內地例,限分上下忙開征;藩司將征收數目,核明分數,詳請奏報,並造具清冊送部。其經征本年錢糧未完一分以上各員清單,並年終奏銷,向由臺灣道彙齊造送,由部歸入來年兵餉案內支撥,由福建藩司在於臺灣征入收撥款內劃抵撥解,年終造冊題銷,歷久遵循辦理在案。今添設藩司,經吏部議准所有各屬經征人丁餉稅及各營官兵等項一切錢糧事件,統歸臺灣藩司案照福建舊制核明詳辦,內地藩司無庸會銜。
臺灣道
康熙二十三年,改福建巡海道為臺廈兵備道,兼學政事。六十年,改臺廈兵備道為臺廈道。六十一年,添改滿、漢巡臺御史二員,亦駐城中,每年一易,間有留住一年者。雍正五年,以學政歸漢御史。六年,改臺廈道為臺灣道。乾隆十七年,定御史三年巡視一次,事竣,即回。學政仍歸臺灣道兼理。三十二年,仍加臺灣道兵備銜。四十七年,停巡臺御吏。五十二年,臺灣道著加按察使銜,自行奏事。所有歲、科兩試,歸道考校;其達部事件,呈福建學使轉咨。因澎湖居臺、廈之中,為臺、廈門口,去臺灣為近,特歸臺灣道控制,故臺灣道曰臺澎道。
光緒十二年,劉宮保奏准學政改歸巡撫兼管,全臺刑名仍歸臺灣道管理;添設司獄,作為按察使司獄。
臺灣府
臺灣分省,以中路之橋孜圖地方為省會;設首府,曰臺灣府,即臺中府。首縣,曰臺灣縣;劃嘉義、彰化轄地。就林圯埔,設雲林縣;分新竹轄地。就苗栗街,設苗栗縣。改埔里社為撫民通判。分徵錢糧,均經劃清地界,將缺目、煩簡及存留、坐支等項,詳申劉省三中丞,奏咨議准。
其彰化縣,改隸臺中。
臺南府
臺南府,本鄭氏承天府地,總名東都,成功子經改稱東甯者;設臺灣府,隸福建布政使司。
自分省後,改為臺南府;附府治,舊為臺灣縣,現改安平縣。南曰鳳山;北曰諸羅,今名嘉義。
同治十三年,沈幼丹星使奏請於南路之猴洞設恆春縣。
康熙二十三年,於澎湖設巡檢一員駐守。雍正五年,裁巡檢,改設通判一員,兼海防事,即大山嶼之媽澳為廳,今隸安平縣。
臺北府
查艋舺當雞籠、龜崙兩大山之間,沃壤平原,兩溪環抱,村落衢市,蔚成大觀;現院司駐此。西至海口三十里,直達八里坌、滬尾兩口,並有觀音山、大屯山以為屏障;且與閩省五虎門遙對。非特淡、蘭扼要之區,實全臺北門之管(鑰)。
光緒元年,沈幼丹制帥奏准於艋舺設臺北府,自彰化以北,直達後山,胥歸控制;仍隸於臺灣道。其附府一縣,南劃中壢以上至頭重溪為界,北劃遠望坑為界,名曰淡水縣。自頭重溪南至彰化界,至大甲溪止,其間之竹塹,即淡水廳舊治也;裁淡水同知,改設一縣,名之曰新竹縣。自遠望坑迆北而東,仍噶瑪蘭廳舊治疆域,設一縣,名曰宜蘭縣。惟雞籠一區,以建縣治,則其所轄之地不足;而通商以後,竟成都會,且煤務方興,末技之民四集,海防既重,訟事尤煩。該處尚未設官,亦非佐雜微員所能鎮壓。遂改噶瑪蘭通判為臺北府分防通判,移駐雞籠以治之;名曰雞籠廳。臺北府系屬新設,事極難,准作為沖繁難題調要缺。淡水縣系屬附郭,准作為沖繁難要缺。新竹、宜蘭事務較簡,准作為疲難中缺。臺北府分駐基隆通判,有稽查海口、兼管礦務之責,准作為煩難要缺。其距艋舺十二里新庄地方,原有縣丞一員,現艋舺既設府縣,新庄縣丞准即裁撤,改為臺北府經歷,兼管司獄事務。淡水縣添設典史一員。新竹縣准將竹塹巡檢改為新竹縣典史。宜蘭縣即將噶瑪蘭羅東巡檢改為宜蘭縣典史。基隆通判續於分省案內奏改為撫民同知。
臺東直隸州
光緒十四年,奏准於後山地方,將埤南同知裁撤,改設直隸州知州一員,駐劄中權扼要之地水尾;將埤南舊治添設直隸州州同一員。水尾迆北為花蓮港,添設直隸州州判一員。其臺東直隸(州)統轄後山事務,按年在鹽餘項下,提給銀七千兩,以資辦公。其舊治埤南同知所有口費,改歸安平縣管理。
查臺東為臺極東,倚山沿海,內防生番,外控日本諸夷。城署未成,農商少聚,現臺東直隸州仍駐埤南。
臺灣鎮
臺灣鎮一員,雍正十一年,議准照山、陝沿邊之例,為「挂印」總兵,帶方印,駐臺灣府城。標下中左右三營遊擊各一員,中軍、守備各一員,千總五員,把總九員,分防南北中三路。今銷去「挂印」,歸臺撫節制,改設城守營參將一員、左軍千總一員、右軍守備一員、鎮中營遊擊一員、安平遊擊一員。
澎湖鎮
澎湖為閩、臺門戶,須設重鎮,以資守禦。奏准將澎湖副將,與海壇鎮對調。嗣後澎湖鎮總兵缺出,照例恭候簡放。海壇副將,仍作為外海水師題補之缺,以符舊制。
查澎湖鎮系屬新設,缺分之瘠苦如前,而官職較崇,費用尤鉅,自不能不優予津貼。光緒十三年,由善後局詳准:將澎湖鹽務歸鎮管理,按年於鹽餘項下提給辦公經費。新議平番三千兩,遇閏勻給,以資辦公。
鳳山縣
鳳邑縱橫百餘里,本城道路適中;前棄舊城而移此,必非無意。北六十里至大湖,西二十里至旂後,南三十里至東港,再六十里至生番境,各處村庄疏遠,零星聚居多,大鄉大族尚少。惟東至下淡水,直趨內山一帶數十里中,人煙稠密,土田沃饒,俗善戰斗。其尤富足而強悍者,則為粵庄;與閩庄素不相能,無和睦之誼。
彰化縣
彰邑地處中權,舊有十五堡,分庄一千有餘。自分治後,幅■〈巾員〉尚廣。濱臨海口者,民情稍覺循良;偪近內山者,著名獷悍。路通南北,其不逞之徒,以內山為逋逃淵藪。匪類據險要為巢穴,平日厚固竹圍,高築銃櫃,明為防敵,實則拒官,素稱難治。
嘉義縣
嘉邑居中扼,靠山、面海。近山則有南路之茅港尾、下加冬、東南之店仔口,北路則有他里霧、大莆村、打貓街、東北之斗六門等處;近海則有布袋嘴、鹽水港、北埔、笨港等處,均屬通津要衝。斗六、鹽水港、笨港,尤為水陸阨要之區。匪徒出沒嘯集,則莫如東南之店仔口、北路之打貓街。故盜寇之為患,不急於海而迫於山。
北埔之吳姓不下數萬丁;次則下雙溪之侯姓、蒜頭之黃姓、灣內庄之陳姓、笨港之蔡、許、楊、陳,皆系聚族而居。素恃丁強,每行不義(現他里霧、北埔、笨港、斗六等處劃歸雲林)。
苗栗縣
苗栗系新竹劃分,設縣城於夢花庄,承買民地,種竹為城,背山面海。北鄰新竹,南接臺、彰,民以閩、粵分籍,而社番亦逼處其間。民情最為強悍。
鹿港同知
彰化縣屬鹿港,原有中路同知一缺。光緒十四年,臺灣分設郡縣後,經臺撫劉省帥會同楊石帥,將劃清縣境所轄情形,具摺陳奏,請將鹿港同知裁撤。嗣龍丞吉銘,查明鹿港究為中路最要口岸,沿海一帶,人煙稠密,商賈輻輳,民情浮動,時虞滋生事端;而距彰化縣城多至二十里,有鞭長莫及之勢,請將南投縣城移駐鹿港,以資彈壓。鹿港沿海一帶之馬芝、二林、深耕、線西四堡,歸為分防地段;其餘仍由彰化縣典史專管。南、北投兩堡,與鹿港界不毗連,復歸臺灣縣典史管轄,各專責成。由邵筱帥據情奏准,頒換印信。其廉俸役食等項,悉各於原款內開支,名為彰化縣鹿港分防縣丞。
·通商
鐵路
淡屬水轉腳召洋匠創開鐵路,徑達基隆。獅球嶺山洞亦已鑿穿,兩邊峭壁間,多煤苗沙穴,一遇風雨,時虞坍御。由銘軍三營隊伍修築,已成坦途。間有低窪數處,均經填實。
中路工程,開抵新竹縣界。七堵為淡水至基隆鐵路必由之處,前建橋樑屢坍,嗣賈道之協戎督工改造。五、六堵亦由黨幼虞刺史改建長橋,另由高楚珩軍門派隊按段修竣。目下火車由水轉腳駛行,直達坡角,往來迅速,商民利便。設有票房五所,統歸本地商人承辦。
劉宮保擬由臺北接開直達臺南,惟有大甲之阻。林時甫星使曾帶中西工匠,繞溪巡視。擬起建鐵橋,以資利涉,而迅流湍急,橋亦不能站柱。繞溪有兩道可通:一土地平衍,惟稍窵遠;一路徑較近。以是,論者各執一見。惟邵筱帥洞悉情形,力阻其議,不獨為撙節財用起見,而謀慮固深且遠矣。
開山
同治十三年,沈幼丹制軍渡臺,督率文武,次第開闢山路。南路由內埔、崑崙、諸也葛,大貓釐等處,而入埤南。北路由蘇澳、大南澳、三層城、馬鄰溪、鯉浪港等處,而抵加禮宛、秀姑巒。中路由大坪頂、大水窟、鳳凰山、茅埔等處,而抵霜山。計三路開地各數百里、百餘里不等,均系束馬懸車,縋幽鑿險,隨時創碉設堡,甚費經營。
車票
臺灣鐵路,自大稻埕以迄基隆、新庄諸處,共設票房數處。去冬由粵商包辦,獲利無幾,辦理亦不妥善,仍改由黨幼虞直刺經理。嗣以鐵路四通八達,火車來往,多有假公濟私及所載貨物、並非官用、而隱戤官場者,若不嚴定章程,恐於商務終無裨益。遂酌定一切,稟明劉宮保批由善後總局出示照辦。其略云: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奉爵撫批:本總局詳據鐵路商務局黨委員遵札核議俸公人等官用物件裝載火車收費定章,繕摺據情請示各緣由:奉批所擬奉公人等及官物餉械分別買票收費章程三條,准即照辦。嗣後,搭坐火車及裝載官用貨物,均須照章買票。計粘單一紙,計開:
㈠署、局、營、關奉公人等,各有差費、飯食,應請通飭一律買票搭車,不得藉口奉差,致壞商務。惟遇有更調兵勇,請撫轅中軍先期移知卑局,以便分飭票房火車各司事,遵照辦理。
㈠官用貨物,似宜免給載費。特恐一出免單,勢必紛紛舛錯,莫可究詰,轉於商務有礙。應請通飭:無論何項貨物,均須照章買票裝車,以希劃一。
㈠餉銀軍械等項,凡有憲局提到大批銀兩及由外洋購來機器、軍火,應請飭支應所、軍械所分給憑移,以便照辦。其餘慨不得免給載費,以重商務。
臺灣鐵路章程
全臺商務總局,為出示曉諭事:照得臺灣奏辦鐵路商務,原為通商便民起見。惟山路崎嶇,工程浩大,必須分段興工,方期早日蕆事。現已逐漸告成。查大稻埕至錫口一帶,火車早經通行。現奉爵撫憲諭:大工未竣,本不便遽行搭載,然念該處為行人必經之道,既由外洋購到貨、客各車,自當先行試辦,以便商民。大稻埕、錫口附近車路地方,各設票房,按名取值,以便該商民買票搭車。除擇於十六日開辦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往來商民一體知悉:如欲乘坐火車以及貨物搭載,即向各票房按照定價買票,以便登車。倘有額外索費等弊,准該商民投局稟揭,以憑究辦。切切。特示。計開章程:
㈠臺北至錫口,搭客一等座,洋三角;二等座,洋二角;三等座,洋一角。
㈠小孩五歲以內,不出車價,五歲外至十歲減半。
㈠臺北至錫口,客貨行囊每石洋一角;五十斤減半,多寡照算。
㈠搭客車內,不准攜帶物件,致占地步。
㈠客貨行囊憑票另載貨車,裝滿封鎖;到時,由驗票司事憑票驗發。
㈠細重貨物,按輕重取價;粗鬚貨物,按方位取價。
㈠搭客必先向票房買票,憑票發車。
㈠搭貨行囊,亦由票房買票,發給牌記二個。一繫於貨物裝車,一交客執,以便到時驗取貨物。
㈠凡客位及貨物,有票方准上車。倘有人貨無票者,一經查出,人貨皆加倍示罰。倘驗票司事舞弊,亦從重議罰不貸。
㈠搭客未至碼頭,不准下車。緣火車馳行甚速,關係匪輕,違者加倍示罰。
㈠每處派書票一人、收錢一人;開車時,則發票;車到時,則收票;以便互相稽查。
㈠車中派驗票司事一人,專管裝卸貨物、稽查客車,倘或瞻徇情面,有淆定章,查出究辦。
㈠火車須守定章,中途不許停車,致生弊竇;違者,議罰司車洋人。
㈠每日載客與貨若干,按日報明票根,車價一併呈交總局,以憑稽核。
㈠洋銀按時作價,不許浮收;查出弊端,立即重罰。
㈠客位貨物,不准以多報少;倘有此弊,定即議罰革退不用。
樟腦
樟腦一項,為臺灣出產大宗。從前,因生番屢出滋事,內山樟木不能斫伐,以致樟腦無出。現在生番一律歸化,民間煎熬樟腦,業經查照舊章,歸官辦理。由督辦全臺稅釐總局沈方伯出示曉諭商民,以後如有願備工本煎熬樟腦者,許在就近撫墾局稟明承辦。俟煎成之日,歸官定價收買,不准走漏。第此物全視人工之多寡;人工易得,煮熬可多。現在內山生番歸化,土人爭墾荒地,其利倍於熬腦。
臺北之大科嵌、三角湧等處,自開辦以來,大科嵌尚無民夫採熬,僅三角湧一處,於光緒十二年十月間,雇集民夫一百二十人,每月熬腦百餘石。
中路甫經設廠議辦,即有奸民勾結洋商包攬。查三角湧包辦章程,每石樟腦計成本九元,連同運費折耗,合價十元。臺北售價,每石十三元上下,亦視香港銷路如何,亦無一定價值。
現在興辦鐵路,附近樟樹,多取為鐵路枕木。土人因後山一帶入夏以來,結藔煮腦,易受瘴癘,不願採腦,故出腦日見其少。
考本草註言:樟腦出韶州、樟州,故一名韶腦。今漳、韶均無,獨出彰化、淡水。樟有二種,赤者腦多,白者無腦。傳聞美國有一地,多蟲,惟畏樟腦,為殯殮所必需。年運至粵東,轉鬻西商。
硫磺
臺北磺山,綿亙數十里。現祇磺窟三處,內油坑一處,系山內湧出。磺油煎熬所得,向由官局派弁駐山、督同磺匠煮繳,每月僅得上等淨磺二十餘石。
至北投等處,均系就地挖取磺土提煉而成。前次開辦,系由本地匠首加工重煉,質極純淨,每月可繳三、四百石。每石發官價一元、運費三角。
查此物久經封禁,只准官用,不准販運出口。現經弛禁;凡民間藥材、花砲等項,皆需購用,銷路較廣。惟日本產磺極多,價值亦賤,奸民私行販運,獲利甚厚。加以廣東英德、清遠二縣,民間自開磺礦,亦准弛禁。故目下臺地積存磺石不少。
煤礦
基隆出產煤炭,原地方自有之利,無奈人工過貴,民洞本屬無多,農忙時,半皆停歇,閒時始行開採。每值夏秋,民煤即少。前(沈)幼丹制軍因恐民煤不敷船政應用,奏請於八斗地方,由官開礦。惟官辦從前每年虧折銀約十萬兩,近年極力整頓,每年亦須虧折四、五萬兩。
現查八斗老井,煤炭告竭,僅存一井可以出煤。若遽開新礦,不獨巨款難籌,以後逐年虧折之貲,亦難為繼。倘停竭不辦,不獨船政乏煤應用,即臺灣機器局、車路、輪船僅恃民煤,亦恐不能應手。中外商輪,往來上海、香港,半由臺灣添購燒煤;商務、關稅,因而起色。福、泉沿海船戶,運鹽來臺,裝煤回閩,鹽價因而便(宜)。煤礦停歇,商船不過臺灣,關稅必減;鹽船無貨回載,鹽價必貴。且一經停歇,煤礦工匠千餘人,未免遽失生計。歷年購辦機器,礦本銀十餘萬兩,亦即全行棄置。
光緒十六年,有商人蔡應維等奉准集資,同官合辦。估用洋三十萬元,另由暖暖地方開挖新井。嗣經部駁,飭令該商退辦,仍委員前往暖暖履勘地址,考驗煤質,再行核辦。
金礦
基隆開地二百餘年,從未有滿地生金之說。忽於光緒十六年,三貂堡、龍潭堵一帶顯露金沙,即有土人私淘金砂。利聲四達,遠近踵至,幾至盈千、累百。續經職員許棟材等稟請:就近加廣礦地,於八堵隔岸暖暖生至三貂庄一帶試辦。已蒙沈護帥批准行司,飭基隆廳勘驗。嗣據該廳詳復,仍請一律封禁。
煤洞
查臺灣北路雞籠地方,出產煤炭,揀派前江蘇候補知府胡斌,會同淡水同知陳培桂,前往勘定。雞籠口海港東邊深澳坑等處,皆系偏僻旁山,無礙正支龍脈,亦無妨礙民居、田園、廬墓,堪以開採。擬定開煤以七十洞為限,悉用土著工役。酌議章程六條,詳請咨明總理衙門。旋准議覆:雞籠口海港東邊之深澳坑等處,開挖煤窖,實於風水、民居無礙,並於該處地方百姓有益,可試行舉辦。惟須飭知地方官,認准此事系為中國百姓興利,不與條約相干;亦不與洋人相干。一切招商、給票、設廠、開行、抽稅,均照中國地方開窯為例辦理。如此劃清界限,方免洋商牽混、影射諸弊,轉行飭道妥議馳覆。黎前道未及辦理交卸,胡守等勘定准開煤洞七十處,聽民開採,不准土民勾串洋人將產煤處所私行租占;約計每年出產煤炭在七、八十萬石。除船局購用外,其由洋船載運出口者,完海關稅銀二萬數千兩。雞籠一口徵稅,以此為大宗。貧民藉口資生者,亦不下數千人;是利之所在,萬難禁止。
現有煤盡洞閉者,有尚在開採者,原議開採七十洞,現在閉歇三十一洞,尚開三十九洞。訊據土人云:煤洞大者,進去約六、七百步,洞中高不過三尺,闊不過五尺,有泉水,皆用水桶接取,倒出洞外。所開俱祇一層,從未往下再開。由洞中運出,每筐不過裝煤百觔,洞外俱用竹筐挑取。故離海口遠者,挑工較多,即不能開。
又金砂
基隆出產金砂,經撫帥邵派員經理,只准本地民人淘挖售賣,不准外來游民溷跡其中。由官稽查、彈壓,抽收釐金,以裕民生,而裨公用。定於光緒十六年正月初十日,設立總分各局開辦,所有產金山溪、田埔,何處官地、何處民業,由署理基隆廳黎丞、會同總辦委員徐守,勘明界址,分別辦理;並飭招募壯勇三百名,前往彈壓。其金質甚佳,每兩可易洋銀十八元有奇;利之所在,固趨之若鶩也。
電報
臺灣南北路,地勢袤長,聲息易於阻滯。沿途雖設有馹站,文報未能迅速。經前撫丁奏准於臺地安設電線,一切俱由中國官員自行辦理;撥用船局工匠,攜帶器具,先由府城至旂後試辦,計程八十里。當派船局學生蘇必灼等勘明,於光緒三年七月開工,至九月工竣。
查同治十年,經前兩江督沈奏准臺地設立水路電線,曾向上海大東北公司議明價值,未及舉辦。嗣臺撫劉於法兵解嚴之後,即派已革知府李彤恩馳赴上海,與該公司面議。據開:水程由廈至澎以達安平,共五百里,索價十五萬五千兩;包修三年,需費銀三萬兩;以後遇有損斷,僱令該船修理,每日需費銀五百兩。與沈幼帥原定合同,大略相同;均須交付現銀。李彤恩因該公司開價過多,置不與議;會同已革廣東試用道張鴻祿諮訪各洋行,令其各開價值,約同各洋商一併來臺,與之面議。然修理無船,水線萬不能辦。據瑞生洋行條陳:自造鋼殼四鐵葉輪船一只,由外洋裝線運至中國,並自購修理機器一副,船身長三百二十英尺,闊三十英尺,可以安砲六尊。俟電線安妥後,平時可以載貨、裝兵、巡洋;遇有電線損斷,隨時自行修理。一舉而數善備,以免大東北公司居奇。稔籌熱商,事屬可行。臺灣四面皆海,多一船即多一船之用。當令飭商各開實價,擇其廉者,與其成交。旋據地亞士等七行開單,內惟怡和、泰來、瑞生三行開價較廉:電線價銀十萬兩,輪船價銀九萬兩,修理電線機器一萬兩,測量機器一副、三局電報機器器具,並包運、包放、工價、包險等費共銀二萬兩;總共價銀二十二萬兩,絲毫不能再減。臺灣經費支絀,一時難籌鉅款;當同該商人等面議,如能分期三年歸還,即可成交。泰來、瑞生皆不承應,惟怡和願辦。當飭張鴻祿、李彤恩與共詳議條款,先給定銀四萬兩,其餘分三年歸清,不給息銀。
嗣據李彤恩等詳送條款合同、並船圖電線樣式前來。伏查沈制帥前立合同,估價有三:㈠由福州至淡水之白沙墩,再由臺灣府至澎湖,議價洋二十四萬五千五百餘元。㈠由臺灣逕至廈門,議價洋十七萬六千八百餘元。㈠由安平至澎湖,再由澎湖至廈門,議價洋二十一萬二千九百餘元。三項中,惟末一項與此次道里相同,可辦;其估價合成銀數計之,約十五萬三千二百餘兩。且所議頭等電線,近岸只八噸重者,八十五里;其餘皆一噸三分重。此次所訂電線,議定頭等近岸十噸重者一百里;其餘皆二噸重。不獨價值便宜,線料亦大相逕庭。且查瓊州水程不足六十里,據大東北公司開送從前包辦海線價銀二萬餘兩;以臺灣線價比較,更屬廉平。其添購修理電線輪船一項,按照合同所開機器馬力,價亦並不昂貴,應於經費萬分支絀之際,勉力籌辦。急要之務,若不切實打算,給價稍多,不惟不能節省,且見笑於洋人。
旱線由基隆、滬尾合至淡水,由淡水至臺灣府城,來往兩道,議定八百里。除木料之外,其餘皆由泰東承辦,其價銀三萬兩。
電線
光緒十三年九月,電報局委員試用從九胡維鐈、儘先千總陳繼成等稟:據旂後電報局報云:『旂後買洋醫自造電線一支,自旂後山起,通至哨船頭洋人之伙屋內。該洋醫貪圖省費,竟將電線挂在我局電竿之上,計有五根』等語。竊查中外水陸電線,畛域甚嚴,不容稍亂。今買洋醫並無稟請、照會、通知,輒將己線混挂旗局電竿之上,應照會駐臺領事官,飭令該洋醫另自設法,速將其電線移去,以免混淆啟釁。旋接准霍領事照會,當即轉飭另移去後。
地律風
光緒十三年九月,據旂後醫士梅威令稟稱:現欲設造地律風一條,教導門徒習學,以廣學業;並便於請醫,以期速到之用。擬先由本署旗杆之上起線,然後沿江懸達至於德人蚶阿之家,一路所過,俱在洋樓租界之內樹樁配挂,並無罣礙民居房舍。據此,查各國通商條約,僅准在各口地方租地蓋屋、設立棧房,起造禮拜堂、醫院、墳塋等事,並末准設地律風明文,未便准行。
·洋務
教堂被毀
光緒十年八月十六日,據拳山保礴美街總理高敦義等稟稱:是月十三日,法船闖犯滬尾口。該管新店街,素常教民甚多;而蘇水與眾教民,十四日突將家眷、物件倩船十餘只,搬脫別往,以致民人懷疑教民必是勾引法人。本十六早,教民將家器、什物尚在搬移,眾民人向阻不理,隨將教民高霞嫂等家圍搶。教民逃入教堂,亦被毀傷。當經地方官履勘,估計需賠償九千餘元。幸費領事頗知大體,因法國啟釁,民心義忿,遂至玉石俱焚;與平常挾嫌情形不同,請給予一萬元完案。
又,十年九月,准額領事照會:日斯巴呢亞教士王鐸德稟:鳳屬下淡水社老埤庄教堂,被潘幼黨眾圍擊;經代理鳳山縣李嘉棠責令庄眾賠修,折價銀一百二十六元,給領完案。
領事署被竊
光緒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旂後英領事公署失落大鐵箱一架,里面裝各洋商地契案件,經鳳山縣會營跴緝。旋有捕魚民人,在哨船頭球場後面張網捕魚,撈拾鐵箱,起獲送縣,檢查物件無失,照請完案。
撫卹英國船隻遭風
奉劉爵帥札開: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初七日,准英國駐臺北領事班德瑞函稱:『本月初五日,有英國三枝桅夾板船一只,遭風碰壞於許厝港地方,被百姓擲石、燒船。船上人等,救出九人,尚有十四人竟無著落』等因。當飭地方官營縣保護、查辦;並先電飭滬尾防營派勇彈壓暨委淡水縣馳往會查,並令通商委員致送該船被難洋人銀元,未及收受。節據新竹縣先後稟詳查勘、訊供情形,疊飭臺北府會同通商委員照會班領事查照。嗣准班領事函請會辦了結,經委通商委員袁守保頤、淡水縣知縣汪令興褘,會同班領事妥為商辦去後;旋據該委員等稟稱:該船並無載貨,由上海駛往呂宋,在洋遭風碰壞,飄至新竹縣轄許厝港邊擱淺。附近庄民,紛紛聚看,不免有撕鬧情事。迨夜深,該船火起,燒剩船殼,想必船內煤爐油鐙遺火焚燒,各庄民實無放火焚船。而該船焚遺斷桅、碎板,窮民不免搬取。至船上洋人十四名,當時另坐舢舨飄至外海,存亡未卜。鄉民委無圖搶之事。似此情形,本難由中國賠償,即按照條約,亦無賠償之語。惟念該船飄洋失事,情殊可憫,格外體恤,議給撫卹銀五千元,由班領事經手分給該船上下人等及不知存亡十四人之家屬承領;並先由領事寫立合同為據,彼此均不得翻悔、另生異議;並聲明此案拏犯究辦,歸中國地方官自行辦理,應請領事無庸過問。
輪船被搶
光緒十年八月,有英商■〈舟夾〉舨船一只,由旂後遭風損壞,漂在草港擱淺。該處三十餘庄民人,疑法國兵船到境,持械出禦,齊登船上,將該船大夥未土嗎典戮傷腳底。其船中之糖與器具、銅片、鐵釘等件,搶掠一空。經鹿港同知鄒漸鴻、鹿港遊擊郭發祥、署彰化縣蔡麟祥先後馳往彈壓,拿犯追賠,並將船主及大夥女眷、水手人等救護上岸。一面追起贓物,交船主點收;陳前道與施領事商酌認賠。船主復行翻控;旋委前鳳山縣李倅嘉棠與領事通融結議,以七兌洋銀九千元,作為賠價。該船及船上貨物、恤款、保險各費,一概在內,永斷葛藤完案。
日本船遭風
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單枝桅駁船一號遭風漂至後山高士佛洋面。該恆春縣武令親督勇役救護水手二名到署,給予紙筆,令書姓名;據書中國文字,一為兒玉伊之助,一為神清仙次郎,並據親筆出具並無被搶摹結及點收衣服清單各一紙。旋將該水手送郡,貲遣回國。其船為風擊破。
琉球國難民遭風
光緒十一年六月,有琉球國難民陳文選等十二人,在洋遭風飄到基港。經基隆廳查照前遣發基隆逃出內地被擄難民章程,水官二員,每人給回國路費八員;舵工、水手十人,每人給回國路費六員;另遭風到基後伙食,照章給發。
英國船遭風
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二夜,有英國夾板商船泊旂後洋面,忽被颶風衝斷椗索,呼救甚急。經陳管帶率勇會商各營局前往救護,幸砲勇詐文先身先赴水用索牽住船隻;林芳彩等相接援應,始得人物無傷,洵屬勤奮可嘉。當由陳前道賞給六品功牌,以昭激勸。
洋醫生
醫生乘坐輪船,來往府城醫病。光緒十年,經劉前道照會墨稅務司准該醫生自備認旗,標諸船首,夜用號鐙,俾各砲臺人員知所分別,不敢攔阻。
醫館
光緒八年十二月,准倭領事函,據旂後買醫生請租醫館東邊閒埔蓋屋;當由劉前道委飭楊縣丞會邢繙繹官馳詣照議,勘明界地,繪圖議租,由道核給印照付執。
藥房
光緒七年十月,醫士買威令請在安平行臺後、舊砲臺邊,擇一官地,起蓋藥房。經會勘丈量,與民居方向無礙。議定租價、年限,不作別用,並不得架造高樓。准以租用二十年為限。如限滿後,中國別無用處,該醫生再租賃,應照舊接租。倘限滿後,中國自有用處,應歸還官用,不得藉留。
英義塾
光緒八年八月,英國教士偕士里,仿照中國義塾,延師在滬尾開設學堂,延中國之師,教中國之書;不可謂非義舉。特是教學與遊藝不同,此端一開,誠恐逐漸推廣,將來該子弟等文字、科名,勢必沿溯淵源,致歧趨向。且以中土之童,蒙費外人之培植,官斯土者,心甚歉然。商將所延塾師歲修百元,由臺北府支還。每年遇有甄別,會同領事酌給獎賞,用存體制,而杜流弊。
寶星
光緒十二年正月,經劉爵帥片奏:淡水關稅務司法來格上年在滬尾幫同防禦,又基隆海關幫辦洋人鮑郎樂在基隆贊助,懇恩將法來格賞給三等寶星、鮑郎樂傳旨嘉獎。
燈樓
又恆春縣屬之鵝鑾鼻地方,洋人建造燈樓,於光緒七年十一月興工,至八年五月工竣。當有廈門虎稅司乘商輪登岸踏看便,帶回起造燈樓之營造司哈爾定並大小工匠人等;其留守洋員太羅、白喇二人,又水勇等共十七名。其外面巡更、防番各事,仍歸鎮海前營防守,以專責成。
浮椿
同治十年,准打狗海關通商委員積函:據怡記行稟稱:擬就旂後港內建設浮樁,以為輪船進口繫纜之用。查各口建設浮樁,應由地方官會同領事官按照條約酌辦;所需費用,於七成船鈔之內取資。今怡記行自建浮樁,查勘尚屬無礙,應允予辦理。
洋人為生番挫敗
同治六年五月十二日,有花旗國輪船前進傀儡山之龜仔荳社,有二等帶兵洋官一員、洋兵一百七八十名登岸,被生番詐誘上山,從後兜拿;因路徑狹窄,帶兵官受傷斃命,洋兵被傷者數十人。
洋人開堡伐木
同治八年十月,臺灣滬尾口通商稅務委員劉佐領申稱:英國洋人康姓,在噶瑪蘭內山大南澳開堡伐木。經府、縣堅迫英國額領事勒令撤回。旋准照復:展限撤退;將地收還封禁。查該兩澳地方,土皆肥美。惟僻處海壖,稽查不易。與其視同甌脫,虛而置之,徒貽奸宄逋逃淵藪,致為海疆無窮隱患;不如召人承墾,藉佃戶以實其地。佃屬於官,即官有其地;而稽察不難。況佃之田土在彼、身家在彼,必能為官捍禦外侮,不容宵小潛藏。由此,風氣日開,田賦日增,官中不無利賴;以視徒慕封禁之名,而無封禁之實,其利害不啻倍蓰。當經黎前道出示招墾。
保護船隻
光緒二年六月,奉憲行選舉沿海地甲頭目,分擇地段,責成保護中外船隻在洋遭風;並頒行圖冊、章程、告示,當由道委員前往臺屬各海口村庄確查。各鄉均各舉甲首、頭人,責成督率鄉民,遇有遭風船隻,實力救護,由縣給予旗幟,以為標准;並令出具切結,諭飭遵照告示章程辦理。
假銀
光緒五年十月,准有領事函,據教士稟稱:萬金庄隘首潘德安等謀鑄假金。差獲潘登傳,訊供深夜偽造時,曾經窺見,旋拘首犯未獲。
安平開設碼頭
光緒十一年四月,案准前稅務司墨照會:安平關碼頭,擬照安平關地面寬闊一帶海埔,由北填出,與去年怡記洋行所填之地一律扯平。如無妨礙,即行填築,再請給照等因;當經劉前道札飭臺灣縣查勘去後,嗣據該縣具覆:以查勘該處海埔地段,系屬官地,尚無妨礙民居水道方向,堪以填築。其形勢、丈尺,均與原送圖式相符等情;並詳送原圖一紙前來。查該處埔地,既系官地,尚無妨礙,自應由稅務司填築作為碼,頭之用;應以此次覆文存關為憑,免給執照。
燈房
光緒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准代理臺灣關稅務司司登得照會,內開:照得敝稅務司近奉北京總稅務司來文,飭令於旂後山上建置一燈。其建燈之圖,昨已留下貴署,想邀清覽。查此燈系為夜間光照船隻進出口平安起見,亟宜建設,以便航海船隻往來。理應照請查照,准將此燈建置旂後山上,並請給示曉諭軍民人等一體遵照,勿得從中阻撓,實為公便等由。准此,查此案本道未奉到本省上憲公文,本難照辦;既准照會前由,自系應辦善事。惟昨閱來圖,縱橫各英尺六尺、高八尺,為地不寬;但不知擬建何處,電飭旂後通商楊委員鴻猷查覆。頃據覆稱:即旗山挂旗處,系官地等情。查旗山挂旗地方,曾(經)撫憲岑親履查勘,應建砲臺,並將挂旗處圍築在內。茲稅務司奉文於該處建設燈房,雖寬高圖式已承交閱,未見應撥山地之圖,應請飭繪送補存案。將來砲臺興工,恐有妨礙,再三細思,惟有變通辦理,酌定兩全之法。如砲臺湏燈,移燈就臺,遇有守臺防海等事,燈房照料燈火,由營代辦,或仍由稅務司酌派一人在房照料,仍聽守臺官兵稽查;毋庸多派人役,以免出入混雜,多有不便。如此辦理,則兩無窒礙,自應先行酌定,免致後有煩言。至禁止閑人告示,隨文發附收存貼用,仍飭鳳山縣加示嚴禁。
議開打狗港口
光緒九年八月,據臺南領事霍必瀾來函稱:打狗港口日見壅塞,易致膠舟,遞年尤形危險。適有洋人言及:有一種濬水挖泥機器,中外經用,均見成效,為價不上五千元。該洋人願自發價,自為疏濬,抑或中國官自行辦理工程,而洋人亦願代為購置等語。當以該口淤淺,輪船不能灣泊。前曾屢議開濬,因工費浩大,致未舉辦。現在,該領事所議,是否挖濬港內浮淤,抑系將港口開闊濬深,以便輪船出進?系從何處開起,至何處止,深闊各若干,是否不致旋開旋塞之虞?統計購運機器到地,並開濬完竣,共需經費若干?請飭該洋人通盤籌計,分別各項,確為估量,先行繪圖寄閱,以便由道籌款,詳候憲示辦理;函復去後。查打狗港口,即旂後口也。檢閱卷宗,從前丁前撫憲奏將開濬、夏故道稟請遵辦;而憲慮周詳:第一恐如挖煤有石隔,第二恐守口形勢有礙,第三因經費太大。夏故道稟復之詞,謂開港與挖煤迥異,祇將浮沙挖去,並無石隔;地方形勢,既建砲臺,不致有失;經費則臺餉可提,如大雅、安瀾損失一船,即去二十餘萬金,較之開港,費帑尤鉅。況中外遭風船隻,事所時有,不開此港,設有洋船遭風之事,藉此要求脅謀,反落後著各等語。夏道旋即病故,張前升道接任;臺灣憲諭:開港之事,仍作罷論。於是,以籌款未定,婉辭洋人,並稟請咨明總署,以前估銀五萬三千餘元、續估銀二十萬四千餘元,為數太鉅。現在該口小輪船亦仍照常進口,惟大船不能進泊。若開深後,洋船出進自由,不能不於該口添劄重兵,以資扼守。擬照從前吳淞口之議,作為宕筆;倘駐京之總稅務司詢及此事,應以事屬臺灣道經手,令其仍向該道熟商各等語。嗣洋人復議:此事並不催請官中速辦,而自己籌款請開,是籌款一層,不能再宕。彼雖漫討一准,如果真准,彼必竟自開之,將來藉稱彼開,費由彼抽,無端挾我,直與人以太阿,斷無如此辦法。
塔表
同治十年三月,准英國駐臺有領事照會,以澎湖乃天津、上海、福州各口洋船來往必經要津,屢有■〈舟夾〉板擱淺、碰壞,擬按照第三十二款載「通商各口分設浮樁、號船、塔表、望樓,由領事官與地方官會同酌視建造」一條,在該嶼建兩高塔,上挂明燈,以為船隻指南。
查通商條約第三十二款內載:分設浮樁等件,由領事官與地方官會同酌視建造等語。所有福州口,前此設立標桿、照燈應需經費,系在海關噸鈔項下動給,在關庫提支,曾奉核准在案。今臺灣澎湖一島,雖非通商口岸,而既為天津、上海、福州各口洋船來往必經要津,且該島礁石林立,水沿險惡,屢有■〈舟夾〉板擱淺、碰壞情事,既准有領事照請援案設立高塔挂燈,系為保衛商船起見,自應照辦。
白塔
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准駐滬英國副領事額勒格里照會:本年六月間,接准本國水師參將布來文內開:現在雞籠海口,船隻往來比從前加多。本參府察看情形,應該設備塔表、浮樁等件,以便船隻出入。查該處近海一帶,遇北風時節,即有黑霧遮掩,以致洋船臨港,難辨海口,不無冒險之虞;不如該港口左右兩邊建置白塔兩株,高可四丈五尺左右,兼於港內砂石兩處設備浮表或竹樁,以為洋船出入指認之處,庶往來船隻,無失路擱淺之患。
游歷
查臺灣民俗強蠻,而生番又厥性嗜殺,理諭、勢禁,均極為難。倘外國商民深入番社,地方官無從保護,必致生端釀事。查英、法兩國給照,均不准往有賊處所,以杜滋生事端。
今臺地生番,形同化外,自亦不可不熟籌審慮。本司道悉心酌核,應請嗣後外國體面商民,有願赴臺游歷者,由領事官給照、地方官蓋印,照內註明祇准游歷臺灣內地行走觀覽,不得深入內山番界字樣。其有願作貿易者,凡臺灣通商口岸,毋論有無執照,均得按約通商;即欲赴臺灣內地買賣,現在臺灣地方已飭添設子口,自應由海關及子口給發照單,更毋庸另給買賣執照,以符條約。同治八年,經梁前道照會有案。
洋款
臺南陳守禮欠美商旗昌行一款,曾經總理衙門行知轉飭該美商遵判,以被告繳交洋鉞一萬五千元,即將案註銷。嗣拖延日久,未得如數繳楚。贊袞在道任,商及臺南府包守,飭據陳守禮將鈔封備抵達三堂租館變賣洋一萬五千元,照還美國駐廈壁領事收給完結。
教民捐賑
光緒四年,准英國有領事先後照送臺、鳳、嘉、彰各處教民捐助晉、豫等省賑銀四百餘兩,經何制軍札飭地方官傳諭嘉獎。
中外事件冊報
臺灣改設行省,所有臺口中外交涉事件,是否由臺造冊,詳請分咨請示,奉前撫劉批,以光緒十四年起,歸臺辦理。當經咨准福建通商局鈔送冊式,札飭各府廳遵將十四年春季分起承辦通商交涉各案,分別已結、未結,按季造冊報府,由府彙造送道核轉;先繕草冊呈請撫憲核定,俟奉核發,另繕正冊詳咨,歷經遵辦。
洋稅情形
查滬尾口系於同治元年六月間設關,打狗口系於同治二年八月間開辦,所有兩口海關,僅徵洋船貨稅一項。遵照通商例則,按貨徵收。倘有所載之貨,未列稅則之內,應將原貨估價,每百兩抽收正稅五兩。一切收稅事宜,均由稅務司專政;派令扞子手逐件過秤,給發驗單,交於該商,賫赴海關銀號照納稅銀,給予憑單,方准放行。此關中徵收洋稅之情形也。
洋藥稅
案准臺灣關稅務司馬照會,洋藥正稅、釐金並征,定於光緒正月初九日由關開辦。
安平海關地址
安平海關地址,業經商請總理衙門准照中國屋式,於安平官地廢址興工起蓋;並准滿稅司照會前來,當經府縣親往勘得該處舊廢外國土城一所。該稅司指定土城內砲臺基址,改建海關。當查砲臺有關鎮扼海口,左屬水師營火藥庫,右屬鳳山縣支放該營米倉,均非建設海關所宜;遂改勘土城外、靠東空曠官地一段,商請稅司按驗合式,於同治八年七月興工蓋建。
洋行
光緒十二年六月,准駐廈德國嘉領事照會,商人赫斯樂、博勞茲等稟:在臺灣府城開設瑞興洋行字號,請照例立案,以杜假冒。
商務
臺地自辦商務以來,不及兩載,市面漸繁。蓋從前府城一帶,田地十居其八;刻下起造房屋,各項貿易櫛比星羅,非復舊日荒涼氣象。而艋舺為貨物聚集,規模宏敞,不減申江。
現商務局有駕時、斯美兩商船,往來各口,攬載客貨,商人尤便。又有飛捷、靖海、海鏡各兵輪,亦由劉宮保改歸商局調遣。又有本地得忌利士公司之科魔沙、福建、海龍、爹利士各輪,到臺、廈兩處運載茶葉、糖貨。故近來基隆、滬尾、安平各口,輪船或數日一至,或一日數至,商務有日新月盛之象。
郵政
光緒十五年,奉劉撫帥札開:接據滬尾海關稅務司葛顯禮迭次函稱:臺地鐵路通行,基隆可成一大口岸。將來洋商行棧雲集,英、美、日之公司驛遞輪船沿途往來該口,裝運茶貨。所有附貨函信,必憑郵遞,是郵政必須預籌。查臺灣陸地已設郵政,基隆應添設一局,實於貿易有益。當行郵政局,會商稅務司妥籌詳辦。
旂後通商局
旂後為通商口岸,事務日見繁多,自宜派員駐理。光緒四年,經夏前道稟請於旂後設一通商分局,遴委廳縣一員,並由鳳山縣派撥差役四名、書吏一名。凡有中外交涉事件,准予就近訊辦,或由委員自訊,或與領事官會訊,隨時了結。如情節較重者,仍由委員移會鳳山縣核辦。如遇華民詞訟事件與洋務無涉者,該委員不得擅理。
安平開設銀號
光緒四年二月,准好稅務司照會:安平一口,征收洋稅,年增一年。各商到旗(後)完稅,諸多不便。請於該口添設銀號,俾得就近完稅,以順商情。經前任將軍慶調查原卷,臺灣之安平,系屬驗口,只准洋船在該處寄椗、起卸貨物,本不應設立銀號;續據打狗口前委員德協領查稟:該稅司所請就安平設立銀號,實為華商就近在該口完稅領單,得以便當起見。復經戶部核准,遵即飭旂後口銀號,選派熟悉稅則人役,前赴安平口岸附近洋稅關之處,暫賃民房,於六年十月啟辦。
枋藔
竊照合眾國羅妹商船在臺灣琅■〈王喬〉地方遭風、被生番戕殺一案,委員查辦完結情形,經前撫李恭摺具奏。聲明:鳳山縣境,由枋藔至琅■〈王喬〉一帶,應作何設官駐兵,容督飭省會司道及臺灣鎮道通盤籌畫,另行辦理。
據前臺灣鎮總兵劉明燈議:請將琅■〈王喬〉地方撫而有之,設官征賦。前署臺灣鎮總兵曾元福議,循土牛之禁,仍歸荒服。前臺灣道吳大廷,則兩存而節取之,議於枋藔地方設官駐兵,琅■〈王喬〉柴城地方調取屯外委酌帶屯丁駐劄,並就該處閩、粵各社頭人中舉充總理,專司防範生番、保護遭風洋船各事宜。一切履田問賦,概從其緩。
續據該鎮道等暨現護臺灣道梁元桂等疊次會議具詳,大旨約略相符。行據省會司道覆核:所議尚有未盡合宜之處,詳經委令本任平潭同知鄭元杰等馳往周歷履勘。嗣據勘明,繪圖呈送,並以博採眾論,琅■〈王喬〉之柴城及風港地方,民番錯處,均未便設官駐兵;議請仿照臺灣各廳縣沿山隘口設立隘藔章程,選舉隘首、隘丁,分段防護。
伏查鳳山縣治,原設興隆里,嗣移埤頭。由埤頭以南三十里為東港,又三十里至枋藔,系赴琅■〈王喬〉陸路要道。由枋藔過溪,即屬番界。十二里,至■〈艹〈束刂〉〉桐腳。南行十八里,至風港。沿途山深菁密,僅闢一線,以通行人;兼有凶番,潛伏伺殺;自風港三十里,至琅■〈王喬〉之柴城,均系熟番村社;並有閩、粵民人雜處其中。琅■〈王喬〉背山面海,山以內為生番十八社。又由琅■〈王喬〉以南三十里至大繡房,有兩路可通。外路沿海,內路緣山。龜鼻山即在大繡房,與龜仔角對峙。其番社在山凹之內,亂山重疊,不能深入。
又查枋藔以至琅■〈王喬〉,另有海道可通。惟湧浪甚大,礁石林立,時有山風壓船,名曰落山風。舟行遇之,立為齏粉。夏秋風暴不常,尤不可渡。蓋水陸皆天險也。故向設土牛之禁。今琅■〈王喬〉一帶既有閩、粵民人潛入居處,日聚日繁;而打狗口通商以來,復屢有洋人私躡其地,生番伺殺無常,設再有如羅妹商船之事,辦理殊費周章。自應妥籌防範,庶邊境藉資控制,中外亦可相安。
熟籌詳度:鳳山縣治以南六十里枋藔切近番界,為防番扼要之地。擬請將鳳山縣屬之興隆里巡檢,改駐枋藔。在於新設臺灣道標內撥千總一員、兵五十名,合成一百名,同往該處駐劄,經理護洋、防番各事。所移興隆里巡檢分防地面有關參緝,應否另行劃定,由該管道府督縣查議具詳,另行咨部。查該移撥道標千總一員,同改駐各兵巡緝摻防勸懲勤惰,悉照營制辦理。
琅■〈王喬〉地方,近海多閩人,依山多粵人,山內為番人。擬請就(閩)、粵、番三籍之內,每籍選舉正副各二人,名曰隘首;壯丁各五十,名曰隘丁;各就三籍所居之地,分設隘藔,逐段防護。如遇洋船遭風,隨時救援,送交枋藔文武轉送地方官按約妥辦。其風港地方,另選正副隘首二名、隘丁五十名,一律設藔分防,均歸枋藔巡檢、千總就近督率,仍由鳳山一體稽查。正副隘首,先由臺防同知給與印劄,以昭信守。俟三年無過,詳請獎札,正隘首給予把總銜札,副隘首給予外委銜札,作為額缺。如再能防番出力,外委銜札獎以(外委),把總銜札獎以把總,調營差委。如系番籍頭人,未便受職留營,應加給五、六品頂戴,以示鼓勵。如防護不力,給把總銜劄者,降為外委;給外委銜劄者,革退另舉。所有文武員弁兵丁及隘首隘丁,既責以巡防,課其勤惰,不得不量予津貼,酌給薪俸、蔬餉,以資辦公,而示體恤。擬請文職巡檢與武弁千總,每年各津貼公費銀二百兩。臺灣戍兵,向有加餉,此項改駐兵丁一百名,於加餉外,每名月給薪蔬銀四錢,仍按臺灣戍兵三年更換一次。正隘首四名,每名年給薪俸洋銀八十元。副隘首四名,每名年給洋銀六十元。隘丁二百名,每名年給洋銀八元。統計文武員弁年給津貼及兵丁薪蔬銀共八百八十兩,隘首、隘丁年給俸餉銀七百二十元,均在臺灣府經收叛產租息內按季支給。應設文衙署及兵房隘藔,俟定案後,另行委勘、籌款興建。
洋人不可輕入番社
查臺灣南北兩路,番社遼闊,人鮮明理。如入內山,生番凶頑更甚。外國傳教士,如有前往,設遭不幸之事,中國地方官更難保護。嗣後應由領事官諭知傳教士:如往各處游歷,須請蓋印執照註明赴何處字樣,不可載入番社及內山一帶。倘有不遵,輕入其地,致有別事,莫謂中國地方官不加保護也。
再查臺灣系閩、廣兩省之人居多。閩人中,又以漳、泉兩府為多。向來各分黨類。閩與廣不和,漳與泉又不和;即泉州一府之中,如晉江、南安、安溪、同安亦均不睦;時有爭斗之事。此三籍中,邇來俱有奉教者。如有爭斗,自應仍照中國律例辦理,不得牽涉教案,以昭允協。
教堂條約
光緒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准日斯巴尼亞國胡領事申陳:本年七月十一日,承准貴爵部院照復:以教士何鐸德在大稻埕設堂傳教,被該處紳民誤指為法國教士一案,接准敞總領事申指各情,飭縣遍行開導,群疑稍釋。並據紳商人等僉稟:尚有數端,必須約明,日後方能民教相安。
㈠何鐸德開堂設教,必須擇僻靜之所,不得在大街通衢,有礙居民地方。所傳之教,務須同耶蘇一樣,勸人為善。教士須立品待人,堂內不得收養婦女及包庇匪類、不受尊長約束。
㈠凡遇教民家中婚喪之事,教士不得前往干預,以避嫌疑。彼此輯睦,而免滋事。
僉懇據情稟覆前來,照覆查照,轉飭該教士遵辦等因,到敞總領事(?)。准此,查所約三事,應即准行轉飭何教士一體遵照。
洋人引誘社番入教
同治五年,訪聞鳳邑港東上里萬巾庄(即名力力社),有外國洋人開設天主教堂,引誘社番習教情事。遂即選派妥丁,協同下淡水縣丞所派親丁,馳赴確查,並傳通事潘水泉、土目潘政山、隘首潘德安,詳細詢問。據稱:該社向住番丁,離傀儡山僅止二里,自同治元年間,即有洋人到彼,用銀勾騙社番,認為同宗,築蓋茅屋居住。至本年始□□土查看。該社蓋有磚屋三間,坐東北、向西南,兩邊草屋二十餘間;又搭蓋樓屋一座。內有漢人,假充洋人,設堂傳教。所有萬巾、赤山、加匏朗三庄社番,約男婦二百餘人聽其所惑。每日在堂念經,名為禮拜。並稱:去年亦有洋人到內山勾結生番,給予犒賞酒肉。旂後洋人,亦有進內山遊玩,同行者僅止三、四人。閩、潮、粵庄之人,均不信從入教。
·田賦
撫墾
淡屬內山,撫事初定,所有墾地現經設立隘卡,派劄營勇;墾民番社交涉往來,應由營勇將弁暨撫墾局員保護,以民養兵,以兵衛民,猶有古法。內山空曠,墾民進駐,或種竹園,棲止防衛,分別一百名、五十名,立一墾首,督佃丁耕作。無論本地、外來,由局員暨稽察墾務,一體保護。此所以固墾民之心,而安其業也。員紳又秉公配撥地段,限期墾闢成田,於墾就三年之後,升科定則,完納錢糧。復於成墾後,委員勘明界址、甲數。每甲合田十一畝三分零,分別上、中、下三等,每甲全年納榖或六石或四石;園內種茶、種雜糧,每甲全年配納番口糧洋銀二、三元或二元、一元。酌定年限起納,由官發三聯單,一給化番收掌,一給墾民執持,一存官備查。再令墾民出貲開溝導川,灌溉農田;准照民間收租章程,抽收水田租榖,備酬工本,兼備歲修。
以上章程,由沈吉田方伯議定;所謂舉大事、成大業者,固貴有大公之見以持之也。
清賦
臺灣自隸版圖以來,田園未經清丈。供賦輕重,南北懸殊。如臺灣、鳳山、嘉義三縣所征供粟,系沿鄭氏取租之數,賦額極重。續闢之彰化、淡水、噶瑪蘭各廳縣,均照同安下沙則,應配銀米,折征供粟,賦額較輕,不能劃一。統計全額無多,歷辦銷冊有案。
自道光初年報升之後,續墾成熟田園,相率欺隱。又有隘租、番租各項名目,影射吞匿,均未報升。此次清丈,臺俗田園論甲,則有四十餘萬甲。惟舊征、新額,向無麟冊,不能分別。若仍照舊章開征,輕重不一,小民苦累不堪,自非另議賦則不可。現將所丈田園,無論新舊,悉照同安下沙成例,分數配征,化甲為畝。以一甲作一十一畝。仿一條鞭辦法,刪去各項名目;凡地丁、糧米、耗羨等款,一併在內,並化折征榖價,提充正賦。每十一畝上田,征銀二兩四錢六分零,中田征銀二兩零,下田征銀一兩六錢六分零。上園視中田,中園視下田;下園及下下之田,土壤瘠薄,照下田核減二成;下下園照下下田遞減。
此外,沿山、沿海及墾荒未熟各田園,暫予剔歸未入額數,從緩升科。計自光緒十二年間辦理清賦,十五年十二月全臺一州、二廳、十一縣,一律給單完竣。其嘉義、鳳山各屬,初丈不實,另委員復丈。隱匿者,揭報;開墾者,升科。造具圖冊,分別奏咨。計舊額人丁稅餉、供粟餘租、官庄耗羨,年共徵銀一十八萬三千六百六十六兩有奇;現在糧額,年征銀五十一萬一千九百六十九兩,隨征補水平餘銀一十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二兩,加以官庄租額銀三萬三千六百五十七兩,共銀六十七萬四千四百六十八兩有奇。比較舊額,溢出銀四十九萬一千五百零二兩。除補水平餘銀兩外,實計正款溢出銀三十六萬三千三百四十九兩。
田園
臺灣田賦,獨與內地異。內地止有田,而臺灣兼有園。園者,旱地;田乃有水之區。內地田論畝,臺灣則論甲,澎湖則論種。每甲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地之方圓、廣狹不整者,以尺寸折算:乃荷蘭授地法,後即因之。覈以內地弓步,每甲計田十一畝三分零。種則每谷一石,折地七畝四分七釐五毫。
內地之賦有銀、有米、有麥豆、有折色、有本色,臺灣則止納粟;且有本色,而無折色。澎湖則每種一石,徵銀四錢二分,合計每畝徵銀五分六釐零;不分田園,亦不徵粟米。噶瑪蘭兼有餘租,謂取其額徵供粟以外所餘之租也。
內地田賦,每畝科銀一、二釐有奇,至一、二錢零不等;米則三撮起,至七、八升而止。即江、浙漕糧,最重亦止每畝科米一斗九升零。臺灣則每甲上田徵粟八石八斗,中田七石四斗,下田五石五斗,上園五石,中園四石,下園二石四斗;以二粟一米與每家十一畝零科計,每畝上田完米三斗九升零,下園亦一斗一升零。殆承鄭氏重斂之餘,未及議減;而民不病者,地力有餘、無憂不足耳。
雍正九年,奉世宗諭:自七年始,新墾田園,化甲為畝,改照同安上、中、下則例,起科計畝,銀米分徵,仍代納以粟。爰定一甲為十一畝;每畝上田徵銀八分零、米六合,合之,每甲輸粟二石七斗零;中田徵銀六分零、米三合零,合之,每甲輸粟二石八升有奇。下田徵銀五分零,不徵米,合之,每甲輸粟一石七斗五升零。上園視中田,中圍視下田。下園視中園少差,每甲輸粟一石七斗一升零。較之舊則,僅三之一焉。部議科則太輕,應照舊額輸納。
乾隆九年,復奉恩諭:不必議加,仍照同安則例定額徵收。厥後續報陞科,有以畝計者,有仍以甲計者;即以畝計,而徵粟仍以甲計。噶瑪蘭初無上、中、下則之分,議照淡水屯租。田比屯租六等,每甲徵粟六石;園比屯租四等,每甲徵粟四石。嗣照同安下沙則例科算,即於六石內應完正粟一石七斗五升零,耗粟一斗七升零;又四石內應完正耗粟一石八斗八升零,作為正供。其尚餘粟四石零及二石有奇,名曰餘租;每石折銀一員,隨粟繳納。彰化更有水沙連社糯米之徵。種種不同,蓋如此。屯租,田、園各分六等,征租之制,詳後「屯田」內。
官庄
官庄者,歸官之業;庄乃所在處也。有田,有園,有牛磨,有塭,有蔗車。所徵有粟,有面,有魚,有青白糖,有芝麻;而皆按價折銀以繳;惟淡水、噶瑪蘭止徵粟,澎湖無徵。其庄有遺自鄭氏者,有無人田業由官墾設者,有紳民請歸者,有緣事充公者;其間有已詳奏者,有未咨報者,有崩陷倒壞請豁免者,有籍在而產亡者,有規復而隱匿者。其承辦也,有舉佃首者,有派胥役者。其銀粟有應歸完正供粟餉者,有擴充兵餉者,有備地方工程公用者,有供祠廟祀祭者。就道光間而言,共計官庄一百二十餘所,年徵銀一萬九千餘兩、粟三十餘石,止能徵其七、八而已。
叛產
叛產者,抄封叛逆所遺之產也。乾隆五十三年,諭將林爽文案內叛產租息,賞給戍兵,每名每月銀四錢;爰有「加餉」名。後續抄陳周全、張丙等案內叛產,有撥支兵餉者,有充地方辦公經費者,亦有鬻供軍需者,並有未經上達者。其產散在各廳縣境,統歸臺灣府遴舉佃首經徵。
田、園各分三等。每甲上田徵粟三十二石,中田徵粟二十六石,下田徵粟二十石;上園如中田,中園如下田,下園徵粟十八石。道光間,年應徵番銀八萬餘元,合銀五萬六千餘兩;亦如官庄,止徵十之七、八。
臺地糧課,欠者甚寡。獨鳳山多書欠、府徵多佃欠云。
查臺南府叛產抄租,每年實徵銀計四萬餘兩,約有平餘四千餘元,以補額撥「加餉」內之應征未完租款。同治六年,由葉署府宗元稟請,將前項平餘儘數歸公。
隆恩官庄
光緒十八年,准臺藩憲唐移開:案照臺、澎各營原置隆恩官庄田園、糖廍所收租息,除完納正供外,餘銀由營造冊送司,按年在於請領臺餉銀內,扣存司庫,入撥充餉。間因遞年租息參差不等,奉部行令,按照乾隆三十四、五年兩年租息統算,折半勻計,作為定額。盈則盡數造報,絀則責令承辦營員賠補。例定甲年征收,乙年造報閩省;歷辦在案。
嗣因各營原置田園,案卷間多被匪遺失。歷年既久,官弁遞更,逐年祇向原佃收租,不復問及田園處所;間有被水沖坍者,亦久不報豁,佃戶難免累租。弊竇之叢生,以致東牽西扯:將新墾民業,希圖免糧,混為官庄者有之;逐年蒂欠,短額積壓,數年始行造報者有之。是此項官庄,從前業已含混不清,迨至全臺一律清丈之時,南北情形又各不同:南路則就田查問,是以此項田園歷歷可考;臺北則不問何項田園,統行清丈。在當時,則藉刪除各項名目為詞;殊不知此項田園系發帑置買,租由官收,與民田之完納番租、隘租、屯租情形迥異。
嗣因清丈完竣,民業錢糧,議由小租戶完納,大租減收四成,賠給小租完糧。而臺北官庄田園,亦由佃戶承糧。由臺北府雷守議照大租章程,營中減收四成、司中祇照六成扣收租息;奉前撫憲批准,行司照辦。當時辦理,原為一時權宜之舉,不能遽以咨部。何也?緣各銀扣餉之庄租(?),系已除完納正供之款,淨收租息。清丈以後,供賦多至數倍。供多則租亦多,何以轉少四成?是以難於咨報。
臺南各縣田園,歷歷可考,系清丈時查詢佃戶,自稱各縣照所指之田園年應徵收錢糧平水,赴營催完。營中則較之前年所納供賦,盈溢數倍,租息因之而短。各營所以紛紛藉口。然臺南官庄田園,盈溢可想而知。倘營中原置田園,案卷尚在,何難一一清理;租息尚可加增。祇以各營案卷燬失,加之當時原置田園甲數,並無造冊分送督撫司存案,以致上年赴閩查案,無從查出。現在各營,以新定錢糧,較之舊額應納供賦,溢出數倍,臺北議以減四收六章程,臺南則不能完納。迨至奏銷迫屆,由縣詳司,就餉核扣,而各營錢糧既多,租額因而短少,紛紛又以按照臺北減四收六核扣租息為請。
本司詳加參酌,此項隆恩官庄田園,系發帑置買,遞年徵收租息、完納錢糧之外,扣存司庫充餉各數目,均咨部有案。臺北議以減四收六,緣因田園混入民業,丈量未經指出,暫時(權)宜辦理。然亦不能遽以咨報。
現在民業田園,均已升科定案,而此項官庄,歷年轇轇不清。若統照減四收六辦理,遞年司庫短扣五千餘兩,從何彌補?亟需通籌全局,澈底清釐,俾期一勞永逸。擬請將臺南安、鳳、嘉、彰四縣官庄田園清丈時既已指出,應飭各縣委員會營按照圖冊所載,前赴就田問佃,向佃議租,重新整理。臺北淡、新、宜各縣雖無田園之可考,總有佃戶之可憑;向佃追田,罷四六之議,逐一清理。間或田甲不敷、租額短缺,究竟是何原委?仰系昔年被水沖坍?據實造冊送司,分別核辦。
臺田
臺土黑墳,甚肥沃,不須下糞;故人畜糞狼藉道路。每風起,臭穢不堪;■〈囗外賣內〉廁無以踰。布種自二、三月至九、十月,收穫亦如之。往時夜露甚大,雨澤或愆期,禾稼不病。邇來居人眾,夜露亦稀。且苗多生蟲,槁死;每下種,以煙梗附根下,蟲患乃息。
番餉
番餉,徵之熟番,即丁糧也。番有公廨、壯、少之分。初,公廨番,每丁年徵米一石;壯番,每丁年徵米一石七斗;少番,每丁年徵米一石三斗。壯番婦與公廨番同。亦有按社納銀、不計丁口者。雍正四年,詔免婦口。其番丁納米,改征折價,每石折銀三錢六分。
乾隆二年,奉諭番丁亦皆赤子,照民丁例,每丁徵銀二錢;按社徵者,亦以丁計。均以康熙五十年冊,除免番婦外,計男六千八百三十八丁為定額。
番租
查新竹、苗栗未經分治之先,苗邑各番社皆隸於新竹;所有各社番租,經新竹縣方令祖蔭奉文裁提,議作新邑孤貧月米,詳准有案。
光緒五年十月,新、苗分治。前新竹縣張令廷■〈木幹〉,以此項番租,半系苗栗管轄,援照明志書院在淡學租,統歸新邑征收,以便給發孤貧月米經費,詳奉批府議復核准。嗣新竹縣沈令茂蔭,據竹塹屯外委邱長髮以番租由伊給發等情,詳奉前撫劉批:新、苗既已分治,各社頭目舉革事宜,各歸各辦,款系撥充新邑孤貧月米。隸苗栗頭目繳者,即由苗栗按忙催收移解。其隸苗栗頭目潘林山等所欠十五年番租及應繳十六年租榖,即由苗栗分別查追繳解。
義倉
查臺郡義倉,自道光十八年沈護道汝瀚任內始行創設。官紳捐助共榖二萬餘石,建倉實儲,選舉倉正,經理出入,官為稽查;立法本極周詳。嗣因地方節次軍需,陸續借動,所存無多。同治五年丁前道重整倉儲,首先捐榖一千石;又追繳偷漏出洋之銅錢一千八百串,買補谷石上倉,並勸諭殷實紳商量力捐輸,共認捐榖一萬零五百餘石;又追繳前此官紳所借榖四千五百餘石,共榖一萬六千餘石,一律實儲,取具倉收存案。編成「倉廩實、禮義興、風俗美」九字,及續添「慶、豐、登」三字,計十二倉。
十二年,夏前道獻綸復籌買倉谷五萬石。內舊存一萬一千二百零石,添購二萬八千七百零石,紳商捐助一萬石。不敷之款,由臺灣稅釐項下動支銀一萬三千九百零兩;當經詳咨在案。嗣因歷年平糶,採買未能足額。余抵護道之任,查悉情形,因思義倉備儲為民生第一要務,若不於平時講求積聚,一遇荒歉,必致束手無措。況郡城為根本重地,安邑為附郭首縣,兵民雲集,田土磽薄,向出地瓜、雜糧,歲止一收,本非他處沃壤可比,民間亦乏蓋藏。加以近年洋船、商船,搬運大空,籌補更形掣肘。向藉鳳山一隅餘米運郡接濟,無論年歲豐歉,如遇風帆不順,米船較少,米價日昂,貧民即嗟食貴。臺地人心浮動,游手太多,往往因此滋事;朝不謀夕,更多意外之虞。是郡城義倉積榖,尤為緊要,難為膜視。現核倉榖僅存一萬七千四百零百,所餘榖價,除發商生息銀一萬五千三百兩、實存道庫銀一萬七千七百零兩,除遴派員紳採買收儲外,並責成董事隨時稽察,不假胥吏之手。如遇米少價貴,再議開倉糶濟,以平市價。所糶價值,仍於米賤之日,立時買榖還倉,庶於海外民食,稍有裨益。
稅餉(田房、當)
田房稅者,順治四年,定民間置買田地房屋,必用布政司契尾,每兩輸銀三分,今謂之稅契;年無定額。當稅者,開設當舖,質人衣物而取厚利,故稅之。每鋪徵銀五兩,以其開閉無常,亦無定額。此二款,與內地同。
船稅
船有尖艚、杉板、■〈舟古〉船、渡船、採捕船之分。其稅有以只計者;有按其樑頭大小以擔計者,每擔以百觔為則。尖艚每只徵銀八錢四分。杉板每只,半之。彰化■〈舟古〉船,每隻徵銀一兩一錢五分五釐。渡船、採捕船,每擔徵銀七分七釐。俗稱有澎仔、龍艚、大■〈舟古〉、小■〈舟古〉、按邊、穵仔、一封書等名,皆往來南北各港貿易採捕、不能橫渡大洋者。內地江海巨舸,均按樑頭科稅,渡船、魚船不徵也。臺灣則正稅外,更有規禮。
乾隆二年,高宗特諭:海島居民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乃年有規禮,為衙門公事之用,漁人多受剝削,頗苦累;著即永行禁革。若有公用必不可少之處,將他項銀兩酌撥補之。
港潭塭餉
港、潭、塭餉,就蓄魚、產魚之所徵之。港者,海水支流之處。潭者,平埔開窪積水甚深。塭者,沿壖築岸,納水其中。咸待魚繁,以資捕取。港以所計;有徵銀二百二十兩者,或六十、九十餘兩,少至一兩及四錢,分別大小徵納。潭亦以所計;每所徵銀十二兩及七兩零不等。塭以口計;每口徵銀五十兩及七兩九錢零至五錢止,亦視大小為等差。
番丁社餉
查臺、鳳、嘉、彰、淡水等縣,向有番丁餉、番社餉、鹿皮餉等項,全額每年共祇銀一千餘兩。民戶丁口銀,乾隆十二年奉准部咨,勻入田畝之內徵收;因番丁並無地糧可勻,是以仍照舊額丁餉、社餉、鹿皮餉,分別徵收。
惟社番非民可比,不通言語、文字,向系責成通事社總包徵。每年繳數寥寥,早已有名無實。其通事、社總如何向番科派,亦無從查悉,難免無假公濟私情事。此次番界墾熟之地,已議減半陞科,則前項番丁、番社、鹿皮餉銀,與勻入田畝之例相符,應請全數蠲除,以杜影射苛擾。
屯田(番租附)
查臺灣先由熟番而化,疊次隨軍打仗出力,奉將軍公福奏准,挑募屯丁,以資捍衛。全臺分設大屯四、小屯八,屯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一十二員、屯丁四千名,撥出番界已墾田園三千七百餘甲,分六等征租。田,上則每甲征租榖二十二石,中則一十八石,下則一十四石;園,上則每甲征租榖一十二石,中則一十石,下則八石。每石折銀一元,歸官征收,支給屯弁丁俸餉,不給供榖;此即所謂屯租也。
又撥出番界未墾荒埔五千六百九十餘甲,分給耕種收租。屯千總每員一十甲,把總五甲,外委三甲,屯丁每名自一甲至一甲三分、一甲六分不等,以及番社墾耕之田園,而僅完納番丁,不徵供榖;此即所謂番租也。
第從前番租田園所以不徵供榖者,系因各番社甫經歸化,墾耕田園無多,以示招徠之意。現在各番社歸化,田園日闢日增,且有續墾民業,藉稱番租,影射朦混,匿報升科。若仍拘泥舊例,實於催科大有窒礙。即屯租一項,本屬官業民佃,所征租榖,舊章亦不為昂。但年湮代遠,案檔遺失,屯佃子孫私相售賣,以致現下管屯之戶,率皆用價承買而來,原佃非已逃亡,即多故絕;若仍照六等征租,民力實有難支。詳請番屯租田園,均與民業一律升科納賦。惟屯租田園所收屯租,原以支給屯弁丁俸餉;現屯田既擬改征銀米,則各屯俸餉自應就各縣於應徵銀米項下,按年撥完、造報。
又,番租田園應徵番丁銀兩,此系丁銀與地稅,本兩不相涉;猶之民業之有無,丁不在糧銀秋米之內。將來擬由縣查照舊額應征銀數,即就番、屯兩業,按上、中、下則田園均勻配搭征收,毋庸另議更張。
·鹽政
曬鹽
臺南五場,每年分■〈日凡〉兩次,全年共曬鹽二十一、二萬石,共給曬價銀三萬四千元。洲南、洲北、瀨東,以一百一十八觔為一石;瀨南、瀨北二場,以一百二十四觔為一石。大■〈日凡〉曬收鹽石,另派有緝私委員帶同巡勇,每日於傍晚時,會同場員隨帶哨勇,遍歷各鹽田,眼同曬丁,將曬成鹽粒掃刷淨盡,押令挑赴場內,先堆倉外,俟隔夜流滷稍乾,次早,場員眼同曬丁過秤,再入倉廒。鹽面,蓋用鹽印,不致暗被偷漏。
其各館持引來場運鹽,場員將引裁取「繳查」,其餘三聯發還賫運。該曬丁秤手,憑引發鹽。每引五十石,委員如不檢點,每鹽一石,過秤稍高,即可溢鹽二、三觔不等。然此委員猶易防範。其所稱場漏者,即無引之鹽,必系委員串同甲首、曬丁、巡勇、左右鄰,方能出運。若委員潔己自愛,則曬丁等力無能為。如委員不與若輩聯同一氣,其勢亦難出運。是欲絕場漏之弊,必先慎擇委員,使任其事而後可。現在各場委員,經隨時留心明查暗訪,尚無不肖情事。
溯查從前設場建倉,曬鹽儲運,其場外竹圍及儲鹽竹倉,皆系田主、曬丁自建。如有捐壞,應歸田主、曬丁修理。現在每場鹽倉,俱有一面數十間,田主、曬丁窮苦,年久失修,半多滲漏;雖可儲鹽,而風雨飄淋,上蓋雨漏,或遇海濱大水,往往溢於倉內,化鹵消失,積年計之,為數不少。
上年九月,經派委員履勘查估。除瀨南場並無消失外,據各場員估報,洲南場消失鹽二萬六千八百四十石,洲北場消失鹽五千七百零七石,瀨東場消失鹽一萬六千五百三十石,瀨北場消失鹽三千二百八十八石五斗,計共失鹽二萬五千三百六十五石五斗。查閱之下,殊深駭異。第念積年既久,屢易委員,澈底根查,恐亦莫由得實。向章如有消失,應著曬丁賠補,不給曬價;因即飭令各場於是年大■〈日凡〉停曬後,補曬數日,以補前闕。其失數過多者,補曬二十日,仍不給發曬價,以符原案;各曬丁均已遵照辦理。其竹圍鹽倉,巳飭各場委員督飭曬丁趕緊修補,並各倉編列字號、曬丁姓名、註明每倉儲鹽若干,以便抽查根究。經此次整頓、補足失鹽後,嗣後抽查,倘有虧短,應即將委員、曬丁重加懲辦。
臺鹽
臺灣鹽務,場產不足,半由內地運售,名曰「唐鹽」。內地長泰、南靖等縣澳引額,定例撥歸臺灣代銷;所徵正溢課釐,雖留臺撥充盤費,尚有抵押內地鹽務雜支之款。每屆奏銷,由福建鹽法道彙核造報。各省鹽務引地,多有推行外省;閩、臺鹽務分辦,殊多窒礙。現仍照舊章辦理。製鹽之法,有煎、有曬;閩皆曬鹽,臺灣亦然。初於鳳山縣屬濱海產鹽地,由民自曬、自賣,價每不平。雍正四年,議歸臺灣府經管,於臺灣、鳳山二縣設場四:曰瀨北,曰瀨南,曰洲南,曰洲北,共築鹽埕二千七百餘格。後因瀨南鹽質黑而不佳,移於瀨東。所出之鹽,盡數由官盤收入倉。倉即設於場所。每年二■〈日凡〉,募僱哨丁晝夜巡邏,不准私鬻、並私添埕格。淡水所屬虎仔山,亦產鹽;惟所出不多,尚須臺南配運。
南北各設鹽館一所,各販戶庄民赴館繳課領單。每鹽一石,定繳課價、腳費若干,執單赴倉支鹽,運赴各廳縣售賣;年無定額。乾隆二十四年,始定銷鹽十一萬石;嗣又加溢額鹽二萬石。道光初,又加代銷漳屬官辦滯銷引鹽一萬七千石,年共應銷鹽十四萬七千石。應徵正溢課銀三萬八千五百餘兩。至光緒二年,經夏道臺整頓,每年增銷三十六、七萬石,只得價銀四十餘萬元。除津貼運費成本外,尚得洋十七萬元。自劉道臺抵任後,每年僅得十二、三萬元。
糧
查嘉屬各館,稱鹽云糧。於糧尾木架柱邊,雕刻三痕,謂之上中下三瓣名目。凡稱收場鹽,以糧尾高至極頂之痕為上瓣;系一百十八斤作一石;較之中瓣之糧,有一百二十四、五觔,計多六、七觔之譜。如遇卸辦移交,即以糧尾高至中間之痕為中瓣,亦以一百十八觔為一石;較之下瓣,有一百二十二、三觔,計多四、五觔之譜。門市銷售,每石以下瓣一百一十觔出售。又,應報繳公家溢鹽九觔、報收入冊糧頭、二觔,核計售鹽一石,應下瓣糧一百二十二觔,與移交中瓣之糧,數目相若;承辦者無甚沾潤。故移交之鹽,各館鮮肯發售,而於卸辦之時,皆圖多運場鹽入倉,以期移交可多六、七觔之長餘。
墊報鹽
查墊報鹽石,系光緒十四年分瓜菜歉收、海魚不旺,又適嘉、彰土匪滋事,遂致各館銷數,大形短絀;因比較攸關,均墊報足額。而鹽雖墊報,仍屬在倉未售;故課欠無從解繳。自十五年正月分起,奉准將墊報鹽石,勻作二十箇月帶銷,完繳舊課。
嗣至十六年八月底止,限期屆滿,各館僅顧按月比較額數,仍屬未能銷及墊報之鹽。因又議將墊報鹽石,自十七年正月起,由公家收回,作為新引銷售;所欠前年墊報之課,自十七年分起,勻作三年,於報銷冊內列報短征,彌補前欠。經詳奉准在案。核計十七年分起,收回墊報鹽石,每年應撥抵舊欠課銀一萬零兩。
·籌餉(釐金附)
經費
查臺灣辦理分治,遵照戶部奏案,以臺灣自有之財,供臺地之用。經於籌辦新設各郡縣城垣衙署工程案內,由前撫劉奏准:自光緒十六年起,就錢糧項下,分年提撥經費應用;已將光緒十六年分征存起運錢糧,分別奏銷提撥在案。自光緒十七年福建省、關兩處協餉均已停解,經費萬分支絀,不能不於司、局兩庫通籌挹注。所有光緒十六年七月以後百貨釐金征收銀兩,奏即解歸善後海防經費項下,列收造報。
京餉
部撥鐵路經費五萬兩,奉准在於百貨釐金項下撥解,已將光緒十六年分如數解經海軍衙門兌收。
嗣准北洋大臣李咨行奉辦關東鐵路一摺,令將奉撥前項經費,徑解天津;又將十七年分應解銀兩,先解一半,均聲明照案支給補水匯費,先後奏報在案。旋准部咨,不准開支補水;飭將臺灣應解鐵路經費,改在起運地糧項下按年提解。其業經提解銀兩,亦在地糧項下提還歸款。遵即將已解光緒十六年分暨十七年一半共銀七萬五千兩,並應抵解銀二萬五千兩,連同匯費,一併在於光緒十七年分地糧項下提支,分別歸款起解,補水隨款核補。
釐金
臺南、安旗兩局,挑釐以糖貨為大宗。府城口並不產糖,向由南北來府城轉售出口。局設西壘,因各貨聚集之地,且為便商起見。
抽釐章程,與子口半稅無分軒輊。光緒十二年間,開辦稅釐,准各行郊興用報票,給發運照,外來土貨,由出口時完納釐金一次。先後(在)東石口、布袋嘴、港仔藔,添設分卡。就此產貨之區,一律按則抽收。嗣因各行郊具稟:㈠則以現錢不便攜帶,㈠則以運貨晉府完過釐金出口,又須完釐,一貨重抽,商民苦累。是以議給運單報票,准由府城出口完釐一次;濟餉之中,仍寓體恤之意也。
關稅
旂後、滬尾兩海關,向歸將軍管理。近年所徵稅項,均撥充臺餉。現在臺灣改設行省,該兩關事隸臺屬,應援照浙江之制,改歸巡撫就近監督。於十三年,奏准所有收稅事宜,仍按外國三箇月為一結;將結內收支稅數,繕單奏報。
三府津貼
臺灣府年支津貼一萬三千六百兩,臺北府年支津貼一萬兩,均在鹽餘項下動支。光緒十四年,新設臺灣府,查照臺北府章程,先行年給銀一萬兩,俟省會移駐中路,再議酌增。其原有之臺灣府,改為臺南府,與臺北情形一律,將原定津貼裁減三千六百兩,亦按年支銀一萬兩。
竹費
查雲林縣屬清、濁兩溪,向有私抽竹費。去年六月間,業經李令聯珪稟歸公收,改為官辦。估量每年可抽二千餘串,內除局紳飯食等項約共六百餘千文,又收埤工費約貼五百餘千文,除外贏餘千串征存款目,歸於廟宇書院工程撥用;稟准試辦在案。
現在,抽收竹費比較估量數目相符,全年不過贏餘千串。該縣內山一帶種竹,為(?)出產甚多。向來載運大竹出口,一百二十枝為一溜,次者一百七十枝為一溜,小竹四、五百枝為一溜;全年核計,竹枝販運出口,實屬不少。現廖從九稟請:將竹費改為竹稅,歸於稅釐項下,頒給三聯完單,派員督司巡認真辦理,核實比較,則漏弊可除,而額征起色。如蒙俯准,估計該處販運竹枝出口者,全年約有六、七百溜,仍照現辦章程,每溜征完釐金銀六元三角三瓣六尖,每年計可征餉銀四千餘元。內除局用並貼修埤工費外,尚可贏餘三千餘元之數。所征款目,遵照向章,逐旬造報,按月解繳。
茶釐
查臺北淡水地方,出產茶葉,由來已久。咸豐年間,由商船運往福州銷售,俱系未揀毛茶;就南臺大橋卡口完釐,系在省城茶葉包辦四卡口之內,每年不過數百石或數千餘石,為數無多。自同治二年起,淡水滬尾、雞籠二口,與外國通商,就地買葉,從此鮮運福州。
查考滬尾海關冊,同治七年出口茶三千九百六十一石,八年出口茶五千九百六十九石,九年出口茶一萬零五百四十石,亦有由內地商船運往省、廈、廣東各處者,不知其數多寡。緣臺灣從無海關常稅釐金局,雖有商船釐,每百石定收洋銀一元四角,不問貨為何物,亦不問精粗貴賤,統名船貨釐金;每計石照完。以是,商船運茶出口,年有若干,並無稅釐冊案可稽。就民間訪詢大概情形,皆謂今年洋船出茶(原文有)約有一萬五千石左右,商船出茶約有三、兩千石,須視釐金辦過一年,方為准數。所出茶葉,大都皆寶順、怡記、德記三洋行收買居多。民商自運出口,本屬寥寥;且臺灣本地業茶商民,多系承領洋行資本入山採辦,並無重資自開茶行。
本年上中茶價,每百觔貴至洋銀四十八元。民商運往內地從何售此昂值?是以,本年內地商船運茶尤少。此近年淡屬出產茶葉之大較也。
至茶釐局原設在艋舺,另於大稻埕分設驗卡。嗣查內山出產茶葉,多系徑赴滬尾裝船出口,而大稻埕系往滬尾必由之路,業於本年七月二十日將茶釐局改移大稻埕,合局卡歸一;既可以杜偷越,又可以省糜費,較為便益。此外沿海各處,則於滬尾口、雞籠口、大溪口、新庄、竹塹、後壟、大安等處各(設)驗卡,凡有運茶過卡,無論中外商民,一律查驗。每百觔,不論茶之粗細,不折觔數,實收釐金洋銀五角。完清釐金後,由局卡給與憲頒單,照驗放行。
牛墟
臺南府安嘉大武壟,地方遼闊,貧民子弟無力讀書,長即習為桀驁,鮮知禮義。同治九年,經郭巡檢秀先稟准設立義塾。嗣因經費難籌,又稟請就灣裡街牛墟每只納稅一百文,充為義塾經費。因所取無多,足以杜絕盜竊、私宰,有便鄉民,經劉前道批准照辦。
菠蘿麻釐金
光緒十八年,准全臺釐局移開:據臺南支應局呈稱:旂後釐局請將菠蘿麻減征一案,查菠蘿麻一項,每百觔征釐銀六角,合銀四錢三分二釐,系按向來釐金定章征收;海關向征菠蘿麻每百觔稅銀七錢。自光緒十六年三月間將菠蘿麻歸併入苧麻類一律征收,每百觔減為征銀三錢五分;是前本稅重而釐輕,今轉稅輕而釐重:此皆鋪戶所以籲求核減也。但據各鋪戶稟稱:凡有貨物出口,無不援照海關正稅減半抽收釐金。此則不盡然。茲查出口貨物如土茯苓,每百觔,洋關稅則征銀一錢三分,而釐金定章征銀一元;如牛皮膠,每百觔洋關稅則征銀一錢五分,而釐金定章征銀五角:此稅輕而釐重也。如芝麻,每百觔,洋關稅則征銀一錢三分五釐,而釐金定章征銀一角四瓣。如樟腦,每百觔,洋關稅則征銀七錢五分,而釐金定章征銀五角五瓣:此稅重而釐輕也。是關稅與釐金,原有參差不齊,不得謂百貨釐金俱照關稅減半征收。其子口半稅,原指洋商請領三聯票運貨到最後子口完半稅而言;若華商,則逢關納稅、遇卡抽釐,何得援子口半稅為例。但現據該鋪戶稟稱:近來市景蕭條,銷路尤滯,尚系實在情形;計旂後菠蘿麻出口,每年征釐銀約二、三百金,為數本屬無多,姑准原照釐金核減歸併苧麻章程,每百觔仍改征收釐銀四角二瓣,合銀三錢零二釐,以恤商艱。
·刑政
刑名
臺北詞訟,藉命圖詐者最多。往往有刁生劣監充當保家,意在噬肥。從中唆使,平空架害。檢閱卷案,有凶犯已經認供,而屍親指為頂替者;有屍身僅止一、二傷,而羅織多人,或誣以喝令、誣以幫凶;或病死、或自盡,而捏造威迫:種種譸張,不堪枚舉。
余蒞道司之任,曾通飭各屬,將在監、在押各犯,逐起清釐。何犯已結,何犯未結,或應發配,或應解勘,或應復訊,或應保釋,一律分別詳辦。其發澎監禁人犯,各屬相沿擅請,殊與部章不合,並詳定復有違例擅請者,每案記大過一次,已奉院批准行。十七年十一月,奉邵中丞札飭:臺灣盜案向系稟請就地正法,較之已規復舊例,應行解勘之內地省分,業已迅速;既非叛逆土著,更何必取速於電報。盜案以獲贓為據,以同夥先後獲案供詞為證。二者多不得兼,尤以事主報呈為憑;雖不無謊報,可以勘對贓冊分別准駁。不准,再行電請正法。仰見矜恤庶獄,慎重民命之至意。現經通飭,謹遵辦理。
相驗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贊袞在道任,案奉撫憲邵批:據鳳山縣稟覆:已死差弁鄧正邦屍身,查明當時委系日久腐爛,無憑相驗情形;並請示遵緣由。奉批:此案驗屍,僅隔半月,壞爛不免,應尚不同皮肉消化。實在無相驗之屍,當時何須辦理檢骨?洗冤錄載明:已爛屍被打或刃傷處皮肉作赤色,深重作青黑色,貼骨不壞,蟲不能食;非無相驗之方耳。驗屍必須解除衣褲,對眾如法相驗。該縣原驗,據仵作喝報,已死鄧正邦上穿烏布杉,下繫烏布褲,並不飭令解除,即作屍已壞爛、無憑相驗詳報。今謂當日曾參之錄載,何曾參到此層?驗屍第一在不避臭穢,該令又曾見乎否?受傷部位,因無人明白呈告指證,在官即可作無憑相驗,不予仔細看痕損,應無此理。衣褲尚不解除,亦安知拳傷之外,無物刃傷骨損之在屍?莆田縣唐啟■〈忄興〉命案,當日據報,即經周身驗明,故原案已有其餘週身腐爛之語;亦與此案未經解除衣褲週身相驗者不同。何得謂之事同一律。鳳山天氣炎熱,非始今日,從前於春夏秋九腐爛之屍,如果實在無法相驗,應毋待該令今日始行請示。人命全以驗屍為憑,獲犯到案,訊明執持凶器,追起照格認傷,並將凶器比對,格填屍傷分寸是否相符,方無枉縱。今該令於此案既怕穢臭,潦草驗報於當時;迨經批飭,又復設作無憑相驗者三,並引一成案,文過於事後,全不在實事上著想;而猶謂系實事求是之下情,種種支離扭捏,殊屬荒謬。應作何記過示懲,以儆效尤,仰臺灣道即行核明議評飭遵。此案事經如此,姑准俟獲犯到案日再行開驗繳,等因;奉此,遵查相驗屍傷,為地方官專責,自應不避臭穢,悉心看視,免致將來屍遭蒸檢之慘。此案鄧正邦屍身當時雖經腐爛,尚不致皮肉消化,該令並不解除衣褲認真相驗,率請俟獲犯開檢;迨奉批飭,復敢文過飾辯。誠如憲諭,殊屬荒謬,應請將署鳳山縣李淦酌記大過三次,以示儆戒。並通飭各屬遇有命案,務須隨時認真相驗,免干重究。
秋審
臺灣秋審,向由臺灣道酌擬小看造冊送院,由撫帥核定分別實緩,發道繕正,於二、三月間詳請撫帥示期審錄,派撥官輪來南帶同經書案卷,赴北襄辦一切,仍由撫部院咨明督部院轉咨具題。
查本屆舊事秋審情實人犯,無論奉旨情實免勾及奉旨停勾,亦無論情實幾次,概同新事。秋審各犯,一並提省;其舊事緩決各犯,一概免提,彙冊辦理。後於光緒十二年間,詳明更正,祇將本年應入新事秋審人犯提審一次。其舊事秋審情實人犯,無論奉旨免勾及停勾之犯,亦無論情實幾次,即照就事緩決之犯,一概免提。余承辦十八年臺省秋審,核計十七年新事秋審人犯共三起,人犯三名,內除恆春縣絞犯陳知高一名,查明應准留養,當即詳請核咨,現未奉部覆准,自應歸入本屆十八年舊事冊報,毋庸審錄。其基隆廳絞犯千粗皮、新竹縣斬犯徐阿菁等二起,人犯二名,甫於上年六、八等月間始行接准部覆,仍應歸入新事案內提審外,計實在應入光緒十八年秋審已准覆千粗皮、徐阿菁等二起,人犯二名,未准覆王水賴、高典、甘添來等三起,人犯三名,相應解省審錄。
·政事
清庄
臺地盜風素稱充斥,向惟冬令較甚;故有「防冬」之名。分治之初,各屬經管清丈,不遑兼顧。各州縣惜費縱弛,遇案鮮有破獲,以致匪膽鴟張,橫行無忌。而嘉、鳳、雲、彰一帶,劫奪傷人,形諸案牘者,層見疊出。尚有民間漏報者及各屬諱飾消弭者,尤指不勝屈。
十六年清賦告竣,經唐薇卿方伯舉辦清庄。先治積匪,再圖善後。實屬一勞永逸、與民休養之計。當詳定章程:㈠調派營勇清庄之法,須周歷四鄉,將積案巨匪,按名拏或責令族長紳耆綑送。有不率教者,不能不加以兵威。㈠遴委干員,分路清查。㈠嚴捕著匪,以期懲一儆百,不得僅獲情輕夥犯,顢頇塞責。㈠跟究窩主,使盜匪無倚靠之所。㈠按庄結保存案。如庄內有為匪不法之徒,立即綑送究辦。倘敢窩留容隱,即治以庇匪之罪。㈠約給賞費。捕盜本為縣令專責,所有清庄費用,自應由縣設籌。惟間有積年巨匪,必須廣覓眼線、懸賞購拿者,倘為數較鉅,力難籌墊,應准稟請提結公款,以示體恤。㈠分別勸懲。如印委各員,辦有成效,事竣,應詳請獎勵;倘不實力奉行,亦即分別撤參。此誠正本清源之策也。
育嬰
查臺郡育嬰堂之設,始自咸豐四年。職員石時榮,偕郡紳倡捐。銀業創建,歸於民辦。
同治八年間,黎道臺提歸官辦。委派官紳設法整頓,並仿照他省一文愿捐收,未及幾年,停止。經費短絀。同治十二年正月間,夏道臺籌定洋藥抽捐彌補。至光緒七年十一月,洋藥抽捐截止,經費更屬不敷。屢據該堂紳董稟請:堂中原有田租共一十二款,每年連充黃敬租息,年計收銀一千元左右;而開銷年約銀二千六百餘元,尚不敷銀一千四、五百元之譜。光緒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劉道臺就於洋藥釐餘及海埔租息項下,提出六八洋銀六千元,發商生息。又於十一年十二月,就提回臺南司碼平餘銀二千六百三十七兩七錢六分,發商生息,所短無幾。十四年間,清丈堂中所管鳳屬粵庄田業,未經定議,將來完糧而外,終恐比前短少。
義塚
南郡義塚租業,乾隆年間,蔣前府倡率眾紳捐置產業,以為經費,得垂久遠,法至美也。業在安屬者,則仁和里太爺廍、永康下里開元寺邊;在鳳屬者,則下淡水港、西里、檳榔林、龍肚庄。惟開元寺邊有帶完薄供,餘概赦免。蓋前府因念及義舉之經費不敷,將供蠲免。然核計每年所收之租息,除南北厲堂致祭孤魂並堂內點油香、給廟祝工食、齋糧、南北塚上收廢墳、設巡丁等費而外,每慮入不供出。設遇雨澤愆期,租被佃欠,經費尤形短絀。他如太爺廍等處,前遭法寇滋擾,園地設作營壘,三年稅銀,盡歸烏有,地變荒埔。經前府給諭招佃再墾,無奈近城瘠地,又多牲畜半盜蹧捐(?),收成歉薄,近年始有收稅。
計典
臺灣改設行省,司道以下各官考核大計,閩省由總督主政,臺灣由巡撫主政,照舊會銜辦理。惟臺灣分省甫定,添改府、廳、州、縣教佐各官,事在創始,一時尚多揀員未定,實任人員無多,所有大計舉劾之案,仍由臺撫核實賢否,分別加考,咨送總督飭發福藩司附於閩省大計冊後會題。
交代
臺灣各屬廳縣交代冊結,久未報部,亦未照新章將廳縣到任日期逐員開報。茲既改設行省,所有造報該處廳縣交代、到任、卸事各日期,乃恪遵定章,核實造報。惟臺灣各屬交代年分既遠,積壓甚多,若不酌定辦法,勢必積壓之案未經辦結,而新案交代又成積案。部議於此文到之日,限四月,先將現在任事之經管錢糧各廳縣佐等官接收前任交代,分造冊結匯齊送部。至各前任所接交代,統作舊案,免計遲延月日。其現在任事各官,如有升遷事故,卸事交代均作為新案,統照十年八月間奏定章程期限,造冊送部。如查有征存未解銀款,盡數提解司庫入撥。自光緒十三年正月起,凡經管錢糧之廳縣等官,無論選補、署事、代理,俱將到任、卸事各日期,按月匯報一次。
·水利
全臺水利
竊惟全臺形勢,東北背山,西南際海,中有村庄以外,皆田地也。雖勤惰繫乎人,豐歉系繫天,然地勢之高下,水道之利害,不可以不講。北自噶瑪蘭至淡屬之艋舺、新庄、叭吱林、桃仔園、塹南、塹北、中港、後壟、貓盂、吞霄、銅鑼灣、三灣以及新開之金廣福諸處,延及彰屬之牛鰲頭、沙漯、大肚、水裡、龍目井、貓霧捒、胡蘆墩、犁頭店、大墩以下,內而寂寂、水沙連、南北投,外而鹿港、白沙坑、東西螺一帶,皆有堤防、溝渠,以為蓄洩之備;歲可出榖數百萬石。此水利之已有成規,無庸再議者也。
若臺、嘉二邑,田三園七,其田近山而多雨,且有原築大埤以備旱潦。故雖溪流不足,不害三時;如嘉屬之青埔、打貓、火埔林、西門口、水掘頭、柳仔、林店仔、口埤堵、糞箕湖、西勢尾,臺屬之蕃薯藔、羅漢內外門、木岡、南庄、內茄拔、霄籬是也。其七園地,界在海口,於嘉則有土庫、南北港、尖山、椬梧、樸仔腳、鹽水港、鐵線橋、茅港尾、霄壟、麻豆、木柵,於臺則有浮芋埔、新昌、永凝、文賢以及大目降、十九里、二庄。其地半屬旱田,半為園埔,仰資天水,絕無埤掘可以預瀦。雖其間有笨港溪、八掌溪、汲水溪、曾文溪、二層行溪,然地高流深,有水不能上岸。遇霪雨,則橫流洋溢,民其為魚;逢旱災,則赤地焚燒,野無青草。故土人多種花生、芒蔗、地瓜雜糧,以待時雨之滋潤,而不能必其大有收也。此固臺、嘉地勢使然,不得以人力爭之者。其十九里、二庄,田下下,而賦上上;豐年尚可收抵,歉歲尤為足憫耳。
鳳山一邑,利害參半。東南門外直趨東港,如林仔邊、枋藔、水底、萬丹、阿猴、竹葉、新庄、加走庄、閩閩、大庄諸處,悉通溪流,為良田之最。郡城日食,資其半焉。北門以上二十里,自觀音山至楠仔坑,轉而舊城一帶,稍為乾燥。前邑令倡築圳道,(以通)下淡水溪流,至今亦歲得兩收矣。然而人力不齊,地勢非一,計自楠仔坑至大湖,東北有阿燃岡、大洋,西南有五甲尾、北嶺旗、大埔,週圍平曠,可二、三十里;比之淡屬之內港、新庄,彰屬之內山、大洋,則所出谷不相上下,惟少一溪流以為灌溉。故前此八載,遭旱歲,無粒收。聞其地父老云:由番薯藔內門鑿山三里許,以通旗尾溪,即可引水而下,至於二層行頂,分而為二。一可由阿燃東轉,而之大小岡山;一可由竹仔湖西轉,而之竹戶、後鄉,直達大埔洋出海。第其中圳道遠涉,經過之地四、五十里,收買良田,遷徙墳塋,工費浩繁。前此殷富之時,不計及此;茲則才力俱敝,集事為難。惟五甲尾洋一處,俗名潭底;距郡三十餘里,歲可出谷萬石;其地常不苦旱而苦水。前年灣仔內圳道未塞,阿公店一帶,水可由東而南,轉西達海,故無浸淫之患;近則圳路蔽塞,內深外淺,阿公店之水,不由灣仔內庄順流到海,反由二濫橋腳倒灌入潭。凡所過處,不特禾稻失收,即民居亦見傾倒。現在基址尚存,田業拋棄,累課逃亡,莫可勝道。前年鳳邑紳士曾捐資六百餘金,就二濫橋下稍為草創,但費小力微,未得其法。一經雨後,淤泥仍塞,水患依然,究無所補。方今時雨沛臨,禾稻勃興,誠舉方正紳耆一、二人,悉心履勘,由番薯藔鑿山通圳,以濟北嶺旗、大小岡山水利。否則,先就五甲尾洋相度地勢,應如何築閘攔阻來水,疏通積淤,俾潭底洋諸業戶計畝鳩資,興利除害,共成善事。
再鳳邑楠仔坑下建草潭埤圳兩條,實為子民造福。惟曩時董事之人,稍存瞻顧,以埤南地勢浮軟,恐有崩陷,僅於埤北獨開一壩,以為洩水之地,餘則各分大小圳而去。豈知一壑不敵眾流,壩下諸田,遇大旱則水不能及,逢大雨則溢而為災。故數年來,楠仔坑西一帶,田園崩壓無數,居民遷避不一。所過草橋、圓通港、大潭、挖仔、面前諸塭,俱被淹沒。使就埤南北交界之所,添築一壩,壩下地廣溝深,由下達上,易於出海。縱遇埤水漲滿,則兩壩分流,而後硬石沖、鴨腳藔、竹仔藔、鹽田仔、圓通港等庄,可免水患。即前被沙壓諸地,雖不得仍為水田,亦可灌作旱園耕種。此又水利之宜從通變者也。
淡屬之塹南、塹北、中港、金廣福,今劃歸新竹。後壟、吞霄、銅鑼灣三灣,今劃歸苗栗。又貓盂、即苗栗。彰屬之牛鰲頭、沙漯、大肚、裡水,龍目井、貓霧捒、葫蘆墩、犁頭店、大墩、寂寂、南北投,今劃歸臺灣。水沙連、西螺,今劃歸雲林。
各縣水圳
查安平縣轄僅有瀦水之埤,而無通流之圳。推原其故,或因南邑供賦最重,佃業集資較難。又諸溪皆岸高水深,施功不易。曩讀顧亭林先生「日知錄」,其論水利有云:『水日乾,而土日積,山澤之氣不通焉。得無水旱』!又曰:『雨者,水氣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術』等語。安、嘉地方,時多熯旱。素有水圳之彰、淡,則雨水應時,豐歉迥別,益信水利致雨之術有徵。嗣訪紳耆,始知虎頭山二重溪前有歐姓開圳一道,就近之田,均資灌溉。五年後,經理不善,遂至廢墜。又訪問山仔頂地方,可開大圳一道,溉田約數千甲,需費在二萬元以外。又聞新市溪、牛相觸溪兩處,均可開圳。
鳳山縣東鄉有大溪,曰淡水,其源出放加里山,清流激湍,紆曲百餘里。道光年間,故令曹懷樸分動官帑民捐,自溪開流兩支。一自柴頭埤繞縣治之西北;又分小支,於新埤仔經瓜汴,繞縣治之東南,曰舊圳。一自瓦厝庄、蓮池潭繞舊城之西北;又由公爺埤分支而繞於舊城之東南,曰新圳。兩路並由旂後入於海。於是鳳邑東、西、南三境,獲免乾旱之虞。
嘉義縣水圳甚少。聞柴頭港、他里霧、湖仔、內庄、埤仔頭等處,從前原有開設水圳。嗣因水沖崩,乏資修理。此外,尚有土庫、下加冬二處並鹽水港河道,可以開濬修築。
彰化縣水圳大小有九,引灌溪水,資溉田園;而就圳分流,不下數十處,各保均有水份。或業佃公舉圳長董理,或業佃公辦,按甲抽租,為修陂築隄之費。惟北投近山一帶,地勢較高,以及各保零落高阜,雖有溪圳,不能激而使上,則須雨力滋潤。
至嘉義之他里霧、土庫,今劃歸雲林。
圳租
查臺屬直加弄水圳,系夏前道任內籌動公項開築,引水灌溉農田;頻年以來,用費鉅萬。又兼築壩修圳以及辛工等項,按年需費二千餘元。前因款無所出,深虞莫繼。於光緒四年間,飭照臺地各處水圳之式,按田抽收水租,以為歲需經費。
嗣因該處田甲無多,所收水租不敷經費十分之一。又經夏前道飭照臺邑各圳最輕之租,議定圳頭之田,自直加弄起,至五塊藔東畔一帶止,每年每甲抽榖二石五斗;又五塊藔起,至竹仔藔、海尾藔、木淵藔西畔一帶止,圳尾之田每年每甲抽榖一石五斗;又魚塭利息勝於田畝,每甲均抽谷二石五斗,作為常年定額。嗣經縣議照收成分數,定抽租之多寡。本年該處收成八分,即照八折飭納;並由縣給單,曾令董事徐紳元綽抽收經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周達觀
李亦畲
梁·萧绎
周·尹佚
南朝陈·姚最续
宋·许叔微
宋·张敦頥
明·徐光启
宋·行霆
清·马幼良
元·曾世荣
(明)冯梦龙 编
(清)仁和沈星炜秋卿
宋·郑克
唐·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