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國語卷第五-國語注
國語卷第五
魯語下
1 叔孫穆子聘於晉〔一〕,晉悼公饗之〔二〕,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四〕,曰:「子以君命鎮撫弊邑〔五〕,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六〕,不腆之樂以節之〔七〕。吾子舍其大而加禮於其細,敢問何禮也〔八〕?」
〔一〕 穆子,魯卿,叔孫得臣之子豹也。
〔二〕 以饗禮見也。
〔三〕 及,至也。悼公先為穆子作肆夏、文王各三篇而不拜,至鹿鳴之三篇,乃後拜樂三也。
〔四〕 行人,官名,掌賓客之禮。傳曰:「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焉。」
〔五〕 鎮,重也。撫,安也。
〔六〕 腆,厚也。稱從者,謙也。
〔七〕 以樂節之也。 案:「之」,公序本作「禮」。
〔八〕 大,謂肆夏、文王也。細,謂鹿鳴也。
對曰:「寡君使豹來繼先君之好,君以諸侯之故,貺使臣以大禮〔一〕。夫先樂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二〕;夫歌文王、大明、綿,則兩君相見之樂也〔三〕。皆昭令德以合好也,皆非使臣之所敢聞也。臣以為肄業及之,故不敢拜〔四〕。今伶簫詠歌及鹿鳴之三〔五〕,君之所以貺使臣,臣敢不拜貺〔六〕。夫鹿鳴,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敢不拜嘉〔七〕。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八〕。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九〕』,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一0〕。臣聞之曰:『
懷和為每懷〔一一〕,咨才為諏〔一二〕,咨事為謀〔一三〕,咨義為度〔一四〕,咨親為詢〔一五〕,忠信為周〔一六〕。』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一七〕。」
〔一〕 貺,賜也。
〔二〕 金奏,以鍾奏樂也。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此三夏曲也。禮有九夏。周禮:「鍾師掌以鍾鼓奏九夏。」元侯,牧伯也。鄭後司農云:「九夏皆篇名,頌之類也,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是以頌不能具也。」
〔三〕 文王、大明、綿,大雅之首,文王之三也。三篇皆美文王、武王有聖德,天所輔祚,其徵應符驗著見於天,乃天命非人力也。周公欲昭先王之德於天下,故兩君相見,得以為樂也。
〔四〕 肄,習也。以為樂人自習修其業而及之,故不敢拜。
〔五〕 伶,伶人,樂官也。簫,樂器,編管為之。言樂人以簫作此三篇之聲,與歌者相應也。詩云:「簫管備舉。」
〔六〕 貺,賜也。
〔七〕 嘉,善也。鹿鳴曰:「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是為嘉善先君之好也。
〔八〕 四牡,君勞使臣之樂也。章,著也。言臣奉命勞勤於外,述敘其情以歌樂之,所以著其勤勞也。
〔九〕 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之樂也。皇皇,猶煌煌也。懷私為每懷。靡,無也。言臣奉使當榮顯於君,如華之色煌煌然。既受命,當思在公,每人人懷其私,於事將無所及也。 案:「榮顯於君」,「於」,公序本作「其」。
〔一0〕此六者,皆君之所以教臣也。訪問於善為咨,忠信為周。言諏、謀、度、詢,必當諮之於忠信之人也。
〔一一〕鄭後司農云:「『和』當為『私』。」
〔一二〕「才」,當為「事」。傳曰:「咨事為諏。」
〔一三〕事,當為「難」。傳曰:「咨難為謀。」
〔一四〕咨禮義為度。度,亦謀也。
〔一五〕詢親戚之謀也。
〔一六〕言當諮之於忠信之人。詩云:「周爰諮謀。」
〔一七〕六德,謂諏也、謀也、度也、詢也、咨也、周也。
2 季武子為三軍〔一〕,叔孫穆子曰:「不可。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德〔二〕。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三〕。諸侯有卿無軍,帥教衛以贊元侯〔四〕。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五〕,帥賦以從諸侯〔六〕。是以上能征下,下無姦慝〔七〕。今我小侯也〔八〕,處大國之間〔九〕,繕貢賦以共從者,猶懼有討〔一0〕。若為元侯之所〔一一〕,以怒大國,無乃不可乎?」弗從。遂作中軍〔一二〕。自是齊、楚代討於魯〔一三〕,襄、昭皆如楚〔一四〕。
〔一〕 為,作也。武子,魯卿,季文子之子季孫夙也。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伯禽之封,舊有三軍,其後削弱,二軍而已。武子欲專公室,故益中軍以為三,三家各征其一。事在魯襄十一年。
〔二〕 師,謂六軍之眾也。公,謂諸侯為王卿士者也。周禮:「軍將皆命卿。」詩云:「周公東征。」周公時為二伯而東征,則亦上公為元帥也。
〔三〕 元侯,大國之君。師,三軍之眾也。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承天子,謂從王師征不義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四〕 諸侯,謂次國之君。有卿,有命卿也,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無軍,無三軍也。若元侯有事,則令卿帥其所教武衛之士,以佐元侯。禮所謂「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謂以賦出軍從征伐也。贊,佐也。
〔五〕 無卿,無命卿也。王制曰「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也。
〔六〕 賦,國中出兵車、甲士,以從大國諸侯也。
〔七〕 征,正也。慝,惡也。
〔八〕 言小侯者,削弱之日久也。
〔九〕 大國,齊、楚也。
〔一0〕猶懼以不給見誅討也。
〔一一〕之所,謂作三軍,元侯所為也。
〔一二〕言中者,明已有上下軍也。
〔一三〕代,更也。
〔一四〕襄,襄公也。昭,昭公也。如楚,朝事楚也。事在襄二十九年、昭七年。
3 諸侯伐秦,及涇莫濟〔一〕。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及涇而止,於秦何益〔二〕?」穆子曰:「豹之業,及匏有苦葉矣,不知其他〔三〕。」叔向退,召舟虞與司馬〔四〕,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五〕。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必將涉矣〔六〕。具舟除隧,不共有法〔七〕。」是行也,魯人以莒人先濟,諸侯從之〔八〕。
〔一〕 及,至也。涇,水名也。濟,度也。魯襄十一年,晉悼公伐鄭,秦人伐晉以救鄭。十四年,晉使六卿帥諸侯之大夫伐秦,至涇水,無肯先渡者。
〔二〕 何益於伐秦之事也。
〔三〕 業,事也。匏有苦葉,詩邶風篇名也,其詩曰:「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言其必濟,不知其他也。
〔四〕 舟虞,掌舟。司馬,掌兵。
〔五〕 材,若裁也。不裁於人,言不可食也。共濟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
〔六〕 詩以言志也。
〔七〕 隧,道也。共,具也。舟虞具舟,司馬除道。法,刑也。
〔八〕 諸侯,諸侯之大夫也。以,用也。能東西之曰以。
4 襄公如楚,及漢,聞康王卒,欲還〔一〕。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非為一人也〔二〕,為其名與其眾也〔三〕。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諸大夫皆欲還。子服惠伯曰:「不知所為,姑從君乎〔四〕!」叔仲曰:「子之來也,非欲安身也,為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遠而聽於楚〔五〕;非義楚也,畏其名與眾也〔六〕。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七〕?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苟羋姓實嗣,其誰代之任喪〔八〕?王太子又長矣,執政未改〔九〕,予為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一0〕?將為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一一〕?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誰由己貳〔一二〕?求說其侮,而亟於前之人,其讎不滋大乎〔一三〕?說侮不懦,執政不貳,帥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一四〕?若從君而走患,則不如違君以避難〔一五〕。且夫君子計成而後行,二三子計乎?有禦楚之術而有守國之備,則可也〔一六〕;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
〔一〕 襄公,魯成公之子襄公午也。如楚者,以宋之盟朝于楚也。漢,水名。康王,楚恭王之子康王昭也。
〔二〕 叔仲昭伯,魯大夫,叔仲惠伯之孫叔仲帶也。一人,謂康王也。
〔三〕 名,謂為大國有盟主之名也。眾,略地多、兵甲眾也。
〔四〕 惠伯,魯大夫,仲孫他之子子服椒也。姑,且也。
〔五〕 憚,難也。
〔六〕 義楚,非以楚有義而往也。 案:「義楚」上疑脫「非」字。
〔七〕 慶,猶賀也。喜,猶福也。
〔八〕 羋,楚姓也。嗣,嗣世也。任,當也。誰當代之當喪為主者乎?言必自當之,故不可不往弔也。
〔九〕 執政,令尹、司馬也。改,易也。
〔一0〕言我為楚先君故來,聞死而去之,後嗣臣子誰肯自謂我德不如先君者也。
〔一一〕舉,動也。如在國聞楚有喪,將為之舉動而往,況已至漢,聞喪而還,其誰言魯不輕侮也?
〔一二〕任,當也。由,從也。言楚臣方事其君,當其政,其誰肯從己時而使諸侯有攜貳者也。
〔一三〕說,猶除也。滋,益也。亟,疾也。言楚君臣求除其輕侮己者,將急疾於前之人,此讎不益大乎。
〔一四〕懦,弱也。憚,難也。言楚人欲除其侮慢之恥,不懦弱,其執政之臣無二心。以楚大讎,為魯作難,其誰能待之?待,猶禦也。
〔一五〕走,之也。
〔一六〕可,可還也。
反,及方城,聞季武子襲卞〔一〕,公欲還,出楚師以伐魯〔二〕。榮成伯曰:「不可〔三〕。君之於臣,其威大矣。不能令於國,而恃諸侯,諸侯其誰暱之〔四〕?若得楚師以伐魯,魯既不違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五〕。若楚之克魯〔六〕,諸姬不獲闚焉,而況君乎?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將天下是王,而何德於君,其予君也〔七〕?若不克魯,君以蠻、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獲矣。不如予之〔八〕。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九〕。醉而怒,醒而喜,庸何傷〔一0〕?君其入也!」乃歸。
〔一〕 方城,楚北山也。卞,魯邑也,季武子襲之以自予也。
〔二〕 伐季氏也。言魯者,季氏專魯國也。
〔三〕 成伯,魯大夫,聲伯之子也,名欒。
〔四〕 暱,親也。
〔五〕 夙,武子名也。言夙取卞時,魯人不違而從之,是為聽用其命,必同心而守,故言「固矣」。
〔六〕 克,勝也。
〔七〕 無亦,亦也。同類,同姓也。攘,卻也。言楚亦將自置其同姓於魯以取天下,不與君也。
〔八〕 予之,以卞予武子也。
〔九〕 悛,改也。
〔一0〕庸,用也。言公欲伐魯,若人醉而怒;今止者,醒而喜,用何傷乎。
5 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一〕,追而予之璽書〔二〕,以告曰:「卞人將畔,臣討之,既得之矣〔三〕。」公未言,榮成子曰〔四〕:「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五〕?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隸也,又何謁焉〔六〕?」子冶歸,致祿而不出〔七〕,曰:「使予欺君,謂予能也〔八〕。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九〕?」
〔一〕 季冶,魯大夫,季氏之族子冶也。逆,迎也。
〔二〕 璽,印也。古者,大夫之印亦稱璽。璽書,印封書也。
〔三〕 此璽書之辭也。
〔四〕 恐公怒,故先言也。
〔五〕 利,猶便也。
〔六〕 隸,役也。謁,告也。
〔七〕 致,歸也。歸祿,還采邑也。傳曰「公冶致其邑」也。
〔八〕 欺,謂璽書言卞人將畔也。能,賢能也。
〔九〕 享,食也。
6 虢之會〔一〕,楚公子圍二人執戈先焉〔二〕。蔡公孫歸生與鄭罕虎見叔孫穆子〔三〕,穆子曰:「楚公子甚美,不大夫矣〔四〕,抑君也〔五〕。」鄭子皮曰:「有執戈之前,吾惑之〔六〕。」蔡子家曰:「楚,大國也;公子圍,其令尹也。有執戈之前,不亦可乎?」穆子曰:「不然。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七〕;諸侯有旅賁,禦災害也〔八〕;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九〕;士有陪乘,告奔走也〔一0〕。今大夫而設諸侯之服,有其心矣〔一一〕。若無其心,而敢設服以見諸侯之大夫乎?將不入矣〔一二〕。夫服,心之文也。〔一三〕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若楚公子不為君,必死,不合諸侯矣〔一四〕。」公子圍反,殺郟敖而代之〔一五〕。
〔一〕 諸侯之大夫尋宋之盟也。在魯昭元年。
〔二〕 楚公子圍,恭王之庶子靈王熊虔也,時為令尹。先,謂使二人執戈在前導也。
〔三〕 歸生,蔡大師子朝之子子家也。罕虎,鄭大夫,子罕之孫、子展之子子皮也。穆子,魯卿叔孫豹也。
〔四〕 美,謂服飾盛也。
〔五〕 似君也。
〔六〕 惑,疑怪也。
〔七〕 訓,教也。虎賁,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宮門,所以習武教也。
〔八〕 禦,禁也。旅賁,掌執戈盾夾車而趨,車止則持輪,所以備非常、禁災害也。
〔九〕 貳,副也。承,奉也。事,使也。
〔一0〕陪,猶重也。奔走,使令也。
〔一一〕有篡國心也。
〔一二〕若不見討,必為篡,不復入為大夫也。
〔一三〕言心所好,身必服之。
〔一四〕不復為大夫以會諸侯也。
〔一五〕郟敖,楚康王之子麇。麇有疾,圍縊而殺之,葬之于郟,諸侯謂之郟敖。 案:公序本無「諸侯」二字。
7 虢之會,諸侯之大夫尋盟未退〔一〕。季武子伐莒取鄆〔二〕,莒人告于會,楚人將以叔孫穆子為戮〔三〕。晉樂王鮒求貨於穆子〔四〕,曰:「吾為子請於楚。」穆子不予。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衛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五〕?」穆子曰:「非女所知也。承君命以會大事〔六〕,而國有罪,我以貨私免,是我會吾私也。苟如是,則又可以出貨而成私欲乎〔七〕?雖可以免,吾其若諸侯之事何?夫必將或循之,曰:『諸侯之卿有然者故也〔八〕。』則我求安身而為諸侯法矣〔九〕。君子是以患作〔一0〕。作而不衷,將或道之〔一一〕,是昭其不衷也。余非愛貨,惡不衷也〔一二〕。且罪非我之由〔一三〕,為戮何害〔一四〕?」楚人乃赦之。
〔一〕 尋宋之盟也。
〔二〕 鄆,莒邑也。
〔三〕 楚人,令尹圍也。以魯背盟取鄆,故欲戮之。
〔四〕 樂王鮒,晉大夫樂桓子也。
〔五〕 梁其踁,穆子家臣也。衛,營也。
〔六〕 大事,盟也。
〔七〕 苟,誠也。誠復有如此事者,即當復以財貨求免而成私欲。私欲成,則公義廢也。
〔八〕 必將有循傚我者,言諸侯之卿嘗有以貨私免者也。
〔九〕 貨免之法也。
〔一0〕患作,患所作不得衷,以亂事也。
〔一一〕衷,中也。
〔一二〕欲殺身以成義,不欲求生以害道也。
〔一三〕由武子也。
〔一四〕何害於義也。
穆子歸,武子勞之,日中不出〔一〕。其人曰:「可以出矣〔二〕。」穆子曰:「吾不難為戮,養吾棟也〔三〕。夫棟折而榱崩。吾懼壓焉〔四〕。故曰雖死於外,而庇宗於內,可也〔五〕。今既免大恥,而不忍小忿,可以為能乎?」乃出見之。
〔一〕 日中,旦至日中也。穆子怨其背盟伐莒,故不出見之也。
〔二〕 其人,穆子家臣曾阜也。
〔三〕 武子,政卿也,是為國棟。言己為戮,魯誅盡矣,故曰「養吾棟」也。
〔四〕 壓,笮也。言季氏亡,則叔孫氏亦必亡也。
〔五〕 庇,覆也。
8 平丘之會,晉昭公使叔向辭昭公,弗與盟〔一〕。子服惠伯曰:「晉信蠻、夷而棄兄弟〔二〕,其執政貳也〔三〕。貳心〔四〕必失諸侯,豈唯魯然〔五〕?夫失其政者,必毒於人,魯懼及焉〔六〕,不可以不恭。必使上卿從之〔七〕。」季平子曰:「然則意如乎!〔八〕若我往,晉必患我,誰為之貳〔九〕?」子服惠伯曰:「椒既言之矣,敢逃難乎?椒請從〔一0〕。」
〔一〕 晉昭公,晉平公之子昭公夷也。魯昭十年,季平子伐莒取郠,莒人愬之於晉。昭十三年,晉將討魯,會于平丘,使叔向辭魯昭公,不與之盟也。
〔二〕 蠻、夷,莒人;兄弟,魯也。
〔三〕 執政之臣有二心於莒而助之也。
〔四〕 案:「心」,公序本無。
〔五〕 言不獨失魯也。
〔六〕 必加毒於人也。
〔七〕 從至晉謝也。
〔八〕 平子,季武子之孫、悼子之子意如也,時為上卿。
〔九〕 患,謂見執。若,如也。貳,副也。
〔一0〕椒,惠伯名也。
晉人執平子。子服惠伯見韓宣子〔一〕曰:「夫盟,信之要也。〔二〕晉為盟主,是主信也。若盟而棄魯侯,信抑闕矣〔三〕。昔欒氏之亂,齊人閒晉之禍,伐取朝歌〔四〕。我先君襄公不敢寧處,使叔孫豹悉帥敝賦〔五〕,踦跂畢行,無有處人〔六〕,以從軍吏,次於雍渝〔七〕,與邯鄲勝擊齊之左〔八〕,掎止晏萊焉〔九〕,齊師退而後敢還。非以求遠也〔一0〕,以魯之密邇於齊,而又小國也;〔一一〕齊朝駕則夕極於魯國〔一二〕,不敢憚其患,而與晉共其憂,亦曰:『庶幾有益於魯國乎〔一三〕!』今信蠻、夷而棄之,夫諸侯之勉於君者,將安勸矣?若棄魯而苟固諸侯,群臣敢憚戮乎?諸侯之事晉者,魯為勉矣。若以蠻、夷之故棄之,其無乃得蠻、夷而失諸侯之信乎?子計其利者,小國共命〔一四〕。」宣子說,乃歸平子。
〔一〕 宣子,晉政卿,韓獻子之子起也。
〔二〕 要,猶結也。
〔三〕 闕,缺也。
〔四〕 閒,候也。欒氏,晉大夫欒盈也,獲罪奔楚,自楚奔齊。魯襄二十三年,齊莊公納盈,不克。秋,伐晉,取朝歌。朝歌,晉邑也。
〔五〕 賦,兵也。
〔六〕 踦跂,跘蹇也。
〔七〕 次,舍也。雍渝,晉地也。
〔八〕 邯鄲勝,晉大夫,趙旃之子須子勝也,食采邯鄲。左,左軍也。
〔九〕 從後曰掎。止,獲也。晏萊,齊大夫也。
〔一0〕非以求遠功也。
〔一一〕密,比也。邇,近也。
〔一二〕極,至也。
〔一三〕益,謂得晉之力助也。
〔一四〕共,敬從也。
9 季桓子穿井,獲如〔一〕土缶,其中有羊焉〔二〕。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三〕?」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四〕,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五〕。」
〔一〕 案攷異卷二:「『如』字疑涉注文而衍。」
〔二〕 桓子,魯政卿,季平子之子斯也。或云:得土如瓦缶,中有土羊。昭謂:羊,生羊也,故謂之怪也。
〔三〕 獲羊而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測之也。
〔四〕 木石,謂山也。或云:「夔,一足,起人謂之山繅,音『騷』,或作『〈犭喿〉』,富陽有之,人面猴身,能言。或云『獨足』也。」蝄蜽,山精,傚人聲而迷惑人也。
〔五〕 龍,神獸也。非常見,故曰怪。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唐云:「羵羊,雌雄不成者也。」案:「羵羊」,公序本作「
墳羊」。
10季康子問於公父文伯之母〔一〕曰:「主亦有以語肥也〔二〕。」對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語子。」康子曰:「雖然,肥願有聞於主〔三〕。」對曰:「吾聞之先姑〔四〕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五〕。』」子夏聞之,曰:「善哉!商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也。」
〔一〕 康子,魯政卿,季悼子曾孫、桓子之子季孫肥也。文伯,魯大夫,季悼子之孫、公父穆伯之子公父歜也。母,穆伯之妻敬姜也。
〔二〕 大夫稱主,妻亦如之。語,教戒之也。
〔三〕 覬得一言可行者也。
〔四〕 夫之母曰姑,歿曰先姑。
〔五〕 能勞,能自卑勞,貴而不驕也。有繼,子孫不廢也。
11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一〕,以露睹父為客〔二〕。羞鱉焉,小〔三〕。睹父怒〔四〕,相延食鱉〔五〕,辭曰:「將使鱉長而後食之。」遂出〔六〕。文伯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七〕曰:『祭養尸,饗養上賓〔八〕。』鱉於何有〔九〕?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魯大夫辭而復之〔一0〕。
〔一〕 敬叔,魯大夫,孟僖子之子、懿子之弟南宮說也。
〔二〕 睹父,魯大夫也。客,上客也。禮:飲,尊一人以為客也。
〔三〕 羞,進也。
〔四〕 怒鱉小也。
〔五〕 延,進也。眾賓相進以食鱉也。
〔六〕 此睹父辭也。
〔七〕 先子,先舅季悼子也。
〔八〕 言祭祀之禮,尊養尸;饗宴之禮,養上賓也。
〔九〕 於何有,猶何禮有鱉也。 案:「猶何禮有鱉」,札記據段玉裁說當作「猶何有於鱉」。
〔一0〕辭,請也。
12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一〕,康子在其朝〔二〕,與之言,弗應,從之及寑門,弗進而入〔三〕。康子辭於朝而入見〔四〕,曰:「肥也不得聞命,無乃罪乎〔五〕?」曰:「子弗聞乎?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六〕,合神事於內朝〔七〕;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八〕,合家事於內朝〔九〕;寑門之內,婦人治其業焉。上下同之〔一0〕。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子將庀季氏之政焉〔一一〕,皆非吾所敢言也。」
〔一〕 如,之也。
〔二〕 自其外朝也。 案:「外」,攷異卷二:「當是『內』字之誤。」
〔三〕 入康子之家也。
〔四〕 辭其家臣,入見敬姜也。
〔五〕 得無有罪也。
〔六〕 言與百官考合民事於外朝也。
〔七〕 神事,祭祀也。內朝,在路門內也。
〔八〕 外朝,君之公朝也。
〔九〕 家,大夫。內朝,家朝也。
〔一0〕寑門,正室之門也。上下,天子已下也。
〔一一〕庀,治也。
13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一〕,懼忏季孫之怒也〔二〕,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
〔一〕 言家有寵,不當績也。
〔二〕 季孫,康子也。位尊,又為大宗也。
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一〕?居,吾語女〔二〕。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三〕,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四〕。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五〕;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六〕;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七〕。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八〕;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九〕;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一0〕;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一一〕,而後即安〔一二〕。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一三〕,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一四〕,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一五〕。卿大夫朝考其職〔一六〕,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一七〕,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一八〕。士朝受業〔一九〕,晝而講貫〔二0〕,夕而習復〔二一〕,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二二〕。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二三〕。
〔一〕 僮,僮蒙不達也。言已居官而未聞道也。
〔二〕 居,坐也。
〔三〕 磽确為瘠。
〔四〕 瘠土利薄,又勞而用之,使不淫逸;不淫逸則向義,故長王天下也。
〔五〕 民勞於事,則思儉約,故善心生也。
〔六〕 沃,肥美也。不材,器能少也。
〔七〕 善心生,故向義也。
〔八〕 禮:「天子以春分朝日,示有尊也。」虞說曰:「大采,?織也。祖,習也。識,知也。地德所以廣生。」昭謂:禮玉藻,天子玄冕以朝日。冕服之下則大采,非袞織也。周禮:「王者搢大圭,執鎮圭,藻五采五就以朝日。」則大采謂此也。言天子與公卿因朝日以修陽政而習地德,因夕月以理陰教而糾天刑。日照晝,月照夜,各因其照以修其事。 案:「冕服之下」,「冕」字上公序本有「玄冕」二字。
〔九〕 宣,遍也。序,次也。三君云:「師尹,大夫官也,掌以美制王。維,陳也。旅,眾士也。牧,州牧也。相,國相也。皆百官政事之所及也。」一曰:「師尹,公也。詩云:『赫赫師尹。』」 案:「掌以美制王」,「制」,公序本作「詔」。
〔一0〕夕月以秋分。糾,恭也。虔,敬也。刑,法也。或云:「少采,黼衣也。」昭謂:朝日以五采,則夕月其三采也。載,天文也。司天文謂馮相、保章氏,與大史相儷偶也。因夕月而恭敬觀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一一〕監,視也。九御,九嬪之官,主粢盛、祭服者也。
〔一二〕即,就也。
〔一三〕業,事也。命,令也。
〔一四〕典,常也。刑,法也。
〔一五〕儆,戒也。工,官也。慆,慢也。
〔一六〕在公之官職也。
〔一七〕序,次也。
〔一八〕庀,治也。
〔一九〕受事於朝也。
〔二0〕貫,習也。
〔二一〕復,覆也。
〔二二〕憾,恨也。凡此皆先公後私之義也。
〔二三〕晦,冥也。
「王后親織玄紞〔一〕,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二〕,卿之內子為大帶〔三〕,命婦成祭服〔四〕,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五〕,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六〕。社而賦事,蒸而獻功〔七〕,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八〕。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九〕,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一0〕。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一一〕!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一二〕。』爾今曰:『胡不自安〔一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嗣也〔一四〕。」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一五〕,季氏之婦不淫矣。」
〔一〕 說云:「紞,冠之垂前後者。」昭謂:紞,所以懸瑱當耳者也。
〔二〕 既織紞,復加之紘、綖也。冕曰紘。紘,纓之無緌者也,從下而上,不結。綖,冕上覆之者也。
〔三〕 卿之適妻曰內子。大帶,緇帶也。 案發正卷五引任大椿說:「緇帶」當作「素帶」。
〔四〕 命婦,大夫之妻也。祭服,玄衣、纁裳也。
〔五〕 列士,元士也。既成祭服,又加之以朝服也。朝服,天子之士皮弁素積,諸侯之士玄端委貌。
〔六〕 庶士,下士也。下,至庶人也。
〔七〕 社,春分祭社也,事農桑之屬也。冬祭曰蒸,蒸而獻五穀、布帛之屬也。 案:「布帛之屬也」,「屬」公序本作「功」。
〔八〕 績,功也。辟,罪也。
〔九〕 下位,大夫也。 案:「大夫」,公序本作「下大夫」。
〔一0〕處事,處身於作事也。
〔一一〕上言「愆則有辟」,故言「何以避辟」也。
〔一二〕冀,望也。而,女也。修,儆也。
〔一三〕欲使我不績而自安也。
〔一四〕承,奉也。以是怠墮之心奉君官職,無以避辟,將見誅絕也。
〔一五〕志,識也。
14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一〕。康子往焉,{門為}門與之言〔二〕,皆不踰閾〔三〕。祭悼子,康子與焉〔四〕,酢不受,徹俎不宴〔五〕,宗不具不繹〔六〕,繹不盡飫則退〔七〕。仲尼聞之,以為別於男女之禮矣。
〔一〕 祖父昆弟之妻也。
〔二〕 {門為},闢也。門,寢門也。
〔三〕 閾,限也。皆,二人也。敬姜不喻閾而出,康子不踰閾而入。傳曰:「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
〔四〕 悼子,穆伯之父、敬姜先舅也。與,與祭也。
〔五〕 禮:「祭,主人獻賓,賓酢主人。」不受,敬姜不親受也。祭畢徹俎,不與康子宴飲也。
〔六〕 繹,又祭也。唐尚書云:「祭之明日也。」昭謂:天子、諸侯曰繹,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賓尸,與祭同日。此言繹者,通言也。賈侍中云:「宗,宗臣,主祭祀之禮也。不具,謂宗臣不具在,則敬姜不與繹也。」
〔七〕 說曰:「飫,宴安私飲也。」昭謂:立曰飫,坐曰宴。言宗具則與繹,繹畢而飲,不盡飫禮而退,恐有醉飽之失,皆所以遠嫌也。
15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一〕,饗其宗老〔二〕,而為賦綠衣之三章〔三〕。老請守龜卜室之族〔四〕。師亥聞之〔五〕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六〕;宗室之謀,不過宗人〔七〕。謀而不犯,微而昭矣〔八〕。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今詩以合室,歌以詠之,度於法矣〔九〕。」
〔一〕 室,妻也。
〔二〕 家臣稱老。宗,宗人,主禮樂者也。楚語曰:「屈到嗜芰,有疾,屬其宗、老曰『祭我必以芰』」也。
〔三〕 綠衣,詩鄁風也。其三章曰:「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以言古之賢人,正室家之道,我心所善也。 案:「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乃毛詩綠衣四章之辭而非三章。綠衣之三章:「我思古人,俾無訧兮。」與下文「謀而不犯」之義正合。
〔四〕 守龜,卜人。族,姓也。
〔五〕 師亥,魯樂師之賢者也。
〔六〕 賈侍中云:「男女之饗,謂宴相饗食之禮不及宗臣也。」昭謂:上章所云「徹俎不宴」是也。
〔七〕 虞、唐云:「不過宗人,不與他姓議親親也。」昭謂:此宗人則上宗臣也。亦用同姓,若漢宗正用諸劉矣。凡時男女之饗,不及宗臣,至於謀宗室之事,則不過宗臣。故敬姜欲室文伯而饗其宗老,賦詩以成之也。
〔八〕 不犯,不犯禮也。微而昭,詩以合意也。
〔九〕 合,成也。
16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聞之:好內,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之辱共先者〔一〕祀〔二〕,請無瘠色〔三〕,無洵涕〔四〕,無搯膺〔五〕,無憂容,有降服,無加服〔六〕。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仲尼聞之曰:「女知莫若婦,男知莫若夫〔七〕。公父氏之婦智也夫〔八〕!欲明其子之令德。」
〔一〕 案:「者」,公序本在「祀」字下。
〔二〕 辱,自屈辱,共奉先人之祀者也。
〔三〕 毀瘠之色也。
〔四〕 無聲涕出為洵涕也。
〔五〕 搯,叩也。膺,胸也。
〔六〕 輕於禮為降,重於禮為加。
〔七〕 言處女之智不如婦,童男之智不如丈夫也。
〔八〕 公父,季氏之別也。智也夫者,凡婦人之情,愛其子,欲令妻妾思慕而已,今敬姜乃反割抑,欲以明德,此丈夫之智,故曰「智也夫」。
17公父文伯之母朝哭穆伯,而暮哭文伯〔一〕。仲尼聞之曰:「
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私,上下有章〔二〕。」
〔一〕 哭,謂既練之後,哀至之哭也。此父子之喪哭不相及,終言之耳。禮,寡婦不夜哭,遠情欲也。
〔二〕 上下有章,夫朝、子暮也。
18吳伐越,墮會稽〔一〕,獲骨焉,節專車〔二〕。吳子使來好聘〔三〕,且問之仲尼,曰:「無以吾命。」賓發幣於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四〕。既徹俎而宴〔五〕,客執骨而問〔六〕曰:「敢問骨何為大〔七〕?」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八〕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九〕,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一0〕;社稷之守者,為公侯〔一一〕。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一二〕,守封、嵎之山者也〔一三〕,為漆〔一四〕姓〔一五〕。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一六〕,今為大人〔一七〕。」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一八〕。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一九〕。」
〔一〕 會稽,山名。墮,壞也。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越王句踐棲於會稽,吳圍而壞之。在魯哀元年。
〔二〕 骨一節,其長專車。專,擅也。
〔三〕 吳子,夫差。好聘,修舊好也。
〔四〕 發所齎幣於魯大夫,次及仲尼也。爵之,飲之酒也。
〔五〕 獻酢禮畢,徹俎而宴飲也。
〔六〕 因折俎之骨,執以問也。
〔七〕 凡骨何者為大?
〔八〕 群神,謂主山川之君,為群神之主,故謂之神也。
〔九〕 防風,汪芒氏之君名也。違命後至,故禹殺之,陳尸為戮也。
〔一0〕山川之守主,為山川設者也。足以紀綱天下,謂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以利天下也。
〔一一〕封國,立社稷而令守之,是謂公侯也。
〔一二〕汪芒,長狄之國名也。
〔一三〕封,封山。嵎,嵎山。今在吳郡永安縣也。
〔一四〕案:「漆」,札記:「當為『淶』之訛。」
〔一五〕漆,汪芒氏之姓也。
〔一六〕周世其國北遷,為長狄也。
〔一七〕今,孔子時也。
〔一八〕僬僥,西南蠻之別也。
〔一九〕十之三丈,則防風氏也。
19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一〕。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二〕。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三〕。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四〕,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五〕,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焉〔六〕,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七〕』,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八〕。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親也〔九〕;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一0〕。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一一〕。」使求,得之金櫝,如之〔一二〕。
〔一〕 隼,鷙鳥也。楛,木名。砮,鏃也,以石為之。八寸曰咫。楛矢貫之,墜而死也。
〔二〕 惠公,陳哀公之孫、悼太子之子吳也。館,仲尼所舍也。 案:「惠公」,攷異卷二據史記陳杞世家說當作「湣公」。
〔三〕 肅慎,北夷之國,故隼來遠矣。傳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四〕 九夷,東夷九國也。百蠻,蠻有百邑也。
〔五〕 方賄,各以所居之方所出貨賄為貢也。
〔六〕 監,視也。
〔七〕 刻曰銘。栝,箭、羽之閒也。
〔八〕 分,予也。大姬,武王元女。胡公,舜後,虞遏父之子胡公滿也。諸,之也。
〔九〕 展,重也。玉,謂若夏后氏之璜也。
〔一0〕陳,媯姓也。
〔一一〕故府,舊府也。
〔一二〕櫝,匱也。金,以金帶其外也。如之,如孔子之言也。
20齊閭丘來盟〔一〕,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二〕。」閔馬父笑,景伯問之〔三〕,對曰;「笑吾子之大也〔四〕。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以那為首〔五〕,其輯之亂〔六〕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七〕。』先聖王之傳恭,猶不敢專,稱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八〕。今吾子之戒吏人曰『陷而入於恭』,其滿之甚也〔九〕。周恭王能庇昭、穆之闕而為『恭〔一0〕』,楚恭王能知其過而為『恭〔一一〕』。今吾子之教官僚〔一二〕曰『陷而後恭』,道將何為?〔一三〕」
〔一〕 閭丘,齊大夫閭丘明也。初,齊悼公在魯,取季康子之妹,及即位而逆之,季魴侯通焉。女言其情,不敢予也。齊侯怒,伐魯,魯與齊平,齊使閭丘明來盟。在魯哀八年也。
〔二〕 景伯,魯大夫,子服惠伯之孫、昭伯之子子服何也。宰人,吏人也。陷,猶過失也。如有過失,寧近於恭也。
〔三〕 馬父,魯大夫也。
〔四〕 謂驕滿也。
〔五〕 正考父,宋大夫,孔子之先也。名頌,頌之美者也。太師,樂官之長,掌教詩、樂。毛詩序云:「微子至于戴公,其閒禮樂廢壞,有正考父者,得商頌十二篇於周之太師,以那為首。」鄭司農云:「自考父至孔子,又亡其七篇,故餘五耳。」
〔六〕 輯,成也。凡作篇章,篇義既成,撮其大要為亂辭。詩者,歌也,所以節儛者也,如今三節儛矣。曲終乃更變章亂節,故謂之亂也。
〔七〕 恪,敬也。先王稱之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有作,言先聖人行此恭敬之道久矣,不敢言創之於己,乃云受之於先古也。
〔八〕 此其不敢專也。
〔九〕 驕為滿,恭為謙。
〔一0〕庇,覆也。恭王,周昭王之孫、穆王之子。昭王南征而不反,穆王欲肆其心,皆有闕失。言恭王能庇覆之,故為「恭」也。
〔一一〕恭王,楚莊王之子。知其過者,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覆楚國之師。若歿,請為『靈』若『厲』」。子囊曰:「君實恭,可不謂『恭』乎?」大夫從之。
〔一二〕唐云:「同官曰僚。」昭謂:此景伯之屬,下僚耳,非同官之僚也。同僚,謂位同者也。詩云:「我雖異事,及爾同僚。」
〔一三〕失道尚為恭,如其得道,將何為乎?
21季康子欲以田賦〔一〕,使冉有訪諸仲尼〔二〕。仲尼不對,〔三〕私於冉有曰:「求來!女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遠邇〔四〕;賦里以入,而量其有無〔五〕;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六〕。於是乎有鰥、寡、孤、疾〔七〕,有軍旅之出則徵之,無則已〔八〕。其歲,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過也〔九〕。先王以為足〔一0〕。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矣〔一一〕;若欲犯法,則苟而賦,又何訪焉〔一二〕!」
〔一〕 田賦,以田出賦也。賈侍中云:「田,一井也。周制:十六井賦戎馬一匹、牛三頭。一井之田,而欲出十六井之賦也。」昭謂:此數甚多,似非也。下雖云「收田一井」,凡數從夫井起,故云井耳。
〔二〕 冉有,孔子弟子冉求也,為季氏宰。康子欲加賦,使訪之。
〔三〕 以其非制也。
〔四〕 制土,制其肥磽以為差也。籍田,謂稅也。以力,謂三十者受田百畝,二十者五十畝,六十還田也。砥,平也,平遠邇所差也。周禮:「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也。」
〔五〕 里,〈土廛〉也,謂商賈所居之區域也。以入,計其利入多少,而量其財業有無以為差也。周禮「國宅無征,園〈土廛〉二十而一,漆林之征二十而五」也。
〔六〕 力,謂繇役。以夫,以夫家為數。議其老幼,老幼則有復,□□除也。 案:「則有復」下,公序本無空格。
〔七〕 又議其鰥、寡、孤、疾而不役也。疾,廢疾也。
〔八〕 云徵鰥、寡、孤、疾之賦也。已,止也。無軍旅之出,則止不賦也。
〔九〕 其歲,有軍旅之歲也。缶,庾也。聘禮曰:「十六斗曰庾,十庾曰秉。秉,二百四十斗也。四秉曰筥,十筥曰稯。稯,六百四十斛也。」 案:「二百四十斗」,公序本作「一百六十斗」。
〔一0〕足供用也。
〔一一〕籍田之法,周公所制也。
〔一二〕苟,苟且也。時康子不聽,魯哀十二年春,卒用田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清溪道人
清·方大湜
宋·龙衮
唐·李翱
唐·文轨
(宋)王观
东晋·佛陀跋陀罗
宋·钱时
西湖渔隐
清·朱世杰
宋·黄机
郭戈
梁·沈约
春秋鲁·左丘明
蔡襄
马非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