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全後漢文-(清)嚴可均 輯
全後漢文目录:
全後漢文目錄一
全後漢文目錄二
全後漢文目錄三
全後漢文目錄四
全後漢文目錄五
全後漢文目錄六
全後漢文目錄七
全後漢文目錄八
全後漢文目錄九
全後漢文卷一
全後漢文卷二
全後漢文卷三
全後漢文卷四
全後漢文卷五
全後漢文卷六
全後漢文卷七
全後漢文卷八
全後漢文卷九
全後漢文卷十
全後漢文卷十一
全後漢文卷十二
全後漢文卷十三
全後漢文卷十四
全後漢文卷十五
全後漢文卷十六
全後漢文卷十七
全後漢文卷十八
全後漢文卷十九
全後漢文卷二十
全後漢文卷二十一
全後漢文卷二十二
全後漢文卷二十三
全後漢文卷二十四
全後漢文卷二十五
全後漢文卷二十六
全後漢文卷二十七
全後漢文卷二十八
全後漢文卷二十九
全後漢文卷三十
全後漢文卷三十一
全後漢文卷三十二
全後漢文卷三十三
全後漢文卷三十四
全後漢文卷三十五
全後漢文卷三十六
全後漢文卷三十七
全後漢文卷三十八
全後漢文卷三十九
全後漢文卷四十
全後漢文卷四十一
全後漢文卷四十二
全後漢文卷四十三
全後漢文卷四十四
全後漢文卷四十五
全後漢文卷四十六
全後漢文卷四十七
全後漢文卷四十八
全後漢文卷四十九
全後漢文卷五十
全後漢文卷五十一
全後漢文卷五十二
全後漢文卷五十三
全後漢文卷五十四
全後漢文卷五十五
全後漢文卷五十六
全後漢文卷五十七
全後漢文卷五十八
全後漢文卷五十九
全後漢文卷六十
全後漢文卷六十一
全後漢文卷六十二
全後漢文卷六十三
全後漢文卷六十四
全後漢文卷六十五
全後漢文卷六十六
全後漢文卷六十七
全後漢文卷六十八
全後漢文卷六十九
全後漢文卷七十
全後漢文卷七十一
全後漢文卷七十二
全後漢文卷七十三
全後漢文卷七十四
全後漢文卷七十五
全後漢文卷七十六
全後漢文卷七十七
全後漢文卷七十八
全後漢文卷七十九
全後漢文卷八十
全後漢文卷八十一
全後漢文卷八十二
全後漢文卷八十三
全後漢文卷八十四
全後漢文卷八十五
全後漢文卷八十六
全後漢文卷八十七
全後漢文卷八十八
全後漢文卷八十九
全後漢文卷九十
全後漢文卷九十一
全後漢文卷九十二
全後漢文卷九十三
全後漢文卷九十四
全後漢文卷九十五
全後漢文卷九十六
全後漢文卷九十七
全後漢文卷九十八
全後漢文卷九十九
全後漢文卷一百
全後漢文卷一百一
全後漢文卷一百二
全後漢文卷一百三
全後漢文卷一百四
全後漢文卷一百五
全後漢文卷一百六
全後漢文卷十二
烏程嚴可均校輯
侯霸
霸字君房。河南密人。成帝時為太子舍人。莽初遷隨宰。後為淮平大尹。建武四年徵拜尚書令。明年代伏湛為司徒。封關內侯。十三年卒。追封則鄉侯。謚曰哀侯。
立春下寬大詔
制詔三公。方春東作。敬始慎微。動作隨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皆須麥秋。退貪殘。進柔良。下當用者。如故事。(續漢禮儀志上。 案。後漢侯霸傳。每春下寬大之。詔奉四時之令。皆霸所建也。)
奏劾朱浮
浮敗亂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三
烏程嚴可均校輯
桓譚二
桓子新論上
謹案。隋志儒家。桓子新論十七卷。後漢六安丞桓譚撰。舊新唐志同。本傳。譚字君。沛國相人。成帝時為郎。哀平閒位不過郎。莽時為掌樂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世祖即位。徵待詔。極言讖之非經。出為六安郡丞。道病卒。譚著書言當世行事。號曰新論。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蕭[蕭當作肅]宗使班固續成之。章懷注曰。新論。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輔。四言體。五見徵。六譴非。七啟寤。八袪蔽。九正經。十識通。十一離事。十二道賦。十三辨惑。十四述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四
烏程嚴可均校輯
桓譚三
桓子新論中
譴非第六
王者初興。皆先建根本。廣立藩屏。以自樹黨。而強固國基焉。是以周武王克殷。未下輿而封黃帝、堯、舜、夏、殷之後。及同姓親屬。功臣德行。以為羽翼。佐助鴻業。永垂流(舊校云。流恐統。)于後嗣。乃者強秦罷去諸侯。而獨自恃任一身。子弟無所封。孤弱無與。是以為帝十四歲而亡。漢高祖始定天下。背亡秦之短計。導(舊校云。導恐遵。)殷周之長道。褒顯功德。多封子弟。後雖多以驕佚敗亡。然漢之基本得以定成。而異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五
烏程嚴可均校輯
桓譚四
桓子新論下
離事第十一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振裘持領。萬毛自整。治大國者。亦當如此。(意林。)以賢代(意林作代。下同。)賢謂之順。(意林作煩。)以不肖代不肖謂之亂。(意林。御覽四百二。)
關並字子陽。材智通達。(漢書溝洫志注。 案此以下皆言治河事。孟堅采新論以為志。首尾略具。故附載焉。志云。王莽時徵能治河者以百數。其大略異者。長水校尉平陵關並言。河決。率常于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六
烏程嚴可均校輯
蔡茂
茂字子禮。河內懷人。哀平閒徵試博士。對策高等。拜議郎。遷侍中。莽居攝。以疾自免。更始時避亂河西。竇融以為張掖太守。固辭。建武十三年與融俱徵。復拜議郎。再遷廣漢太守。代戴涉為司行走。二十年卒。年七十二。
上書禁制貴戚
臣聞興化致教。必由進善。康國寍人。莫大理惡。陛下聖德重興。再隆大命。即位以來。四海晏然。誠宜夙興夜寐。雖休勿休。然頃者貴戚椒房之家。數因恩埶。干犯吏禁。殺人不死。傷人不論。臣恐繩墨棄而不用。斧斤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七
烏程嚴可均校輯
鮑永
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司隸校尉鮑宣子。為郡功曹。莽時舉秀才不應。更始二年徵。再遷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持節安集河東并州朔部。封中陽侯。更始敗歿。為發喪。罷兵來降。拜諫議大夫。出為魯郡太守。封關內侯。遷揚州牧。母憂去官。建武十一年徵為司隸校尉。十五年遷東海相。拜兗州牧。卒官。
奏劾趙王良
今月二十七日。車駕臨故中郎將來歙喪還。車駕過須臾。趙王良從後到。與右中郎將張邯相逢城門中。道迫狹。叱邯旋車。又召候岑尊詰責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八
烏程嚴可均校輯
馬融
融字季長。嚴第五子。永初中。大將軍鄧騭召為舍人。拜校書郎。又拜郎中。在東觀十年不調。自劾歸。為鄧太后所怒。禁錮六年。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出為河閒王廄長。召拜郎中。順帝即位。移病去。為郡功曹。陽嘉中舉敦樸對策。拜議郎。大將軍梁商表為從事中郎。轉武都太守。桓帝時遷南郡太守。以忤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遇赦。復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以病去官。延熹九年卒于家。年八十八。有周易注十卷。尚書注十一卷。毛詩注十卷。周官注十二卷。喪服經傳注一卷。孝經注二卷。
...更多
全後漢文卷十九
烏程嚴可均校輯
范升
升字辯卿。代郡人。莽時大司空王邑辟為議曹史。後奉使上黨。遇漢兵。留不還。建武初徵拜議郎。遷博士後為出妻所告。繫獄得出。永平中為聊城令。坐事免。
上疏讓博士
臣與博士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並耆艾。經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並立。深知羌學。又不能達慚負二老。無顏于世。誦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開口。以為人師。願推博士。以避恭羌。(後漢范升傳。建武二年。)
范升 一
...更多
全後漢文卷二十
烏程嚴可均校輯
馮衍
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莽時更始將軍廉丹辟為掾。丹敗死。亡命河東。更始時。尚書僕射鮑永行大將軍事。安集北方。以為立漢將軍。領狼孟長。屯太原。後聞更始歿。為發喪。罷兵來降。光武怨不時至。見黜。尋以為曲陽令。有功不封。後為司隸從事。坐交通外戚得罪。赦歸故郡。永平中卒。有集五卷。
馮衍 一
顯志賳(又自論)
馮子以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風興雲蒸。一龍一蛇。與道翱翔。與時變化
...更多
全後漢文卷二十一
烏程嚴可均校輯
吳漢
漢字子顏。南陽宛人。莽時為縣亭長。坐法亡命。更始初拜安樂令。光武徇河北拜偏將軍從平王郎。賜號建策侯。拜大將軍。及即位。拜大司馬。更封無陽侯。明年定封廣平侯。建武二十年卒。謚曰忠侯。
奏劾朱祐
秦豐狡猾。連年固守。陛下親踰山川。遠至黎丘。開日月之信。而豐悖逆。天下所聞。當伏誅滅以謝百姓。祐不即斬截以示四方。而廢詔命。聽受豐降。無將帥之任。大不敬。(袁宏後漢紀四。建武四年。)
令軍中<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葛士浚
唐·僧彦悰
宋·晓莹
清·苌乃周
宋·毛幵
(明)席书 编次,朱家相 增修
明·张三丰
宋·洪迈
金·刘处玄
庾肩吾
唐·李瀚
清·周克复
清·徐松
明·朱鼎
清·李渔
明·洪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