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舊五代史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
開平三年九月,御崇勳殿,宴群臣文武百官。賜張宗奭、楊師厚白綾各三百疋,銀鞍轡馬。丁酉,上幸崇政院宴內臣,賜院使敬翔、直學士李班等繒綵有差。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七百四十六。案通鑑:丁未,以保義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西行營招討使。辛亥,侍中韓建罷守太保,左僕射、平章事楊涉罷守本官。
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翰林學士奉旨、工部侍郎、知制誥杜曉為尚書戶部侍郎、平章事。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九。
制:「內外使臣復命未見便歸私第者。朝廷命使,臣下奉行,惟於辭見之儀,合守敬恭之道。近者凡差出使,往復皆越常規。或已辭而尚在本家,或未見而先歸私第,但從己便,莫亶王程。在禮敬而殊乖,置典章而私舉。宜令御史臺別具條流事件具黜罰等奏聞。」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庚子,殿直王唐福自襄城走馬,以天軍勝捷逆將李洪歸降事上聞。賜唐福絹銀有加,宰臣百官上表稱賀。壬寅,開封府虞候李繼業齎襄州都指揮使程暉奏狀,
案:歐陽史作行營招討使、左衞上將軍陳暉。
以今月五日,殺戮逆黨千人,并生擒都指揮使傅霸以下節級共五百人,收復襄州人戶歸業事。
案歐陽史云九月壬寅陳暉克襄州。據是書則陳暉以壬寅奏捷,非以是日克城。攷通鑑克城繫九月丁酉,與是書今月五日正合。歐陽史蓋據奏捷之日而書之耳。
癸卯,帝御文明殿,以收復襄漢,受宰臣以下稱賀。
案襄漢下原本衍「收」字,今刪正。 冊府元龜卷四百三十五。通鑑:八月,陳暉軍至襄州,李洪逆戰,大敗,士日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斬叛兵千人,執李洪、楊虔等送洛陽,斬之。
詔曰:「秋冬之際,陰雨相仍,所司擇日拜郊,或慮臨時妨事,宜令別更擇日奏聞。」是月,禮儀使奏:「今據所司申奏,十月二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今參詳十月十七日以後,入十一月節,十一月二日冬至一陽生之辰,宜行親告之禮。」從之。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三。
河中奏,准宣,詔使有銅牌者,所至即易騎以遣。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十月癸未,大明節,帝御文明殿,設齋僧道,召宰臣、翰林學士預之,諸道節度、刺史及內外諸司使咸有進獻。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四百八十七。
詔以寇盜未平,凡諸給過所,竝令司門郎中、員外郎出給,
司門,原本作「司關」,攷五代會要有司門郎中,今改正。
以杜姦詐。
永樂大典卷六千九百二十。
十一月癸巳朔,帝齋於內殿,不視朝。甲午,日長至,五更一點自大內出,于文明殿受宰臣以下起居,自五鳳樓出南郊,左右金吾、太常、兵部等司儀仗法駕鹵簿及左右內直控鶴等引從赴壇,文武百官太保韓建以下班以候,帝升壇告謝。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三。
司天臺奏:冬至日,自夜半後,祥風微扇,帝座澄明,至曉,黃雲捧日。
冊府元龜卷二百二。
丙申,畋于上東門外。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戊戌,制曰:
夫嚴親報本,所以通神明;流澤覃休,所以惠黎庶。斯蓋邦家不易之道,皇王自昔之規,敢斁大猷,茲惟古義。粵朕受命,于今三年,何曾不寅畏晨興,焦勞夕惕。師唐、虞之典,上則于乾功;挹殷、夏之源,下涵於民極。欲使萬方有裕,六辨無愆。然而志有所未孚,理有所未達,致奸宄作釁,旱霪為災。驕將守邊,擁牙旂而背義;積陰馭氣,陵玉燭以干和。載考休徵,式昭至警。朕是以仰高俯厚,靡惜于責躬;履薄臨淵,冀昭于玄覽。兢兢慄慄,夙夜匪寕。及夫動干戈而必契靈誅,陳犧齋而克彰善應,苟非天垂丕佑,神贊殊休,則安可致夷兇渠,就不戰之功,變沴戾氣,作有年之慶。況靈旂北指,喪犬羊于亂轍之間;飛騎西臨,下鄜、翟若走丸之易。息一隅之煙燧,復千里之封疆。而又掃蕩左馮,討除峴首。故得外戎內夏,
內夏,原本訛「內憂」,今改正。
益知天命之攸歸;喙息蚑行,共識皇基之永固。仰懷昭應,欲報無階。爰因南至之辰,親展圜丘之禮。茲惟大慶,必及下民,乃弘渙汗之私,以錫疲羸之幸。所冀漸臻蘇息,亟致和平。噫!朕自臨御以來,歲時尚邇,氛昏未殄,討伐猶頻。甲兵須議于餽糧,飛輓頻勞於編戶,事非獲已,慮若納隍。宜所在長吏,倍切撫綏,明加勉諭,每官中抽差徭役,禁猾吏廣斂貪求。免至流散靡依,凋弊不濟。宜令河南府、開封府及諸道觀察使切加鈐轄,刺史、縣令不得因緣賦斂,分外擾人。凡關庶獄,每望輕刑。只候纔罷用軍,必當便議優給。德音節文內有未該者,宜令所司類例條件奏聞。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己亥,以司門郎中羅廷規充魏博節度副使,知府事,仍改名周翰。時鄴王紹威病日甚,慮以後事,故奏請焉。
通鑑攷異引薛史。
辛丑,幸穀水。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戊午,御文明殿,冊太傅張宗奭為太保,韓建受冊畢,
按:原本疑有脫誤。
金吾仗引昇輅車,儀仗導謁太廟訖,赴尚書省上。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九。
幸榆林坡閱兵,教諸都馬步兵。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四。
敕改乾文院為文思院,行從殿為興安殿,球場為安毬場,又改弓箭庫殿為宣武殿。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九。
靈州奏,鳳翔賊將劉知俊率邠、岐、秦、涇之師侵迫州城。帝遣陝州康懷英、華州寇彥卿率兵攻迫邠、寕,以緩朔方之寇。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六。案五代春秋:十一月,秦人來侵靈州。陝州康懷英侵秦,克寕、慶、衍三州。秦人來襲,懷英師敗于昇平。
十二月乙丑臘,較獵于甘泉驛。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以蒲州肇迹之地,且因經畧鄜、延,于是巡幸數月。暇日游豫至焦梨店,頗述前事,念王重榮舊功,下詔褒獎而封崇之。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二。
國子監奏:「創造文宣王廟,仍請率在朝及天下現任官僚俸錢,每貫每月尅一十五文,充土木之值。」允之。是歲,以所率官僚俸錢修文宣王廟。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四。
福建節度使王審知奏,捨錢造寺一所,請賜寺額。敕名大梁萬歲之寺,仍許度僧四十九人。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四。
贈牢牆使王仁嗣司空,故同州押衙史肇右僕射,押衙王彥洪、高漢詮、丘奉言、仇瓊竝刑部尚書,王筠御史司憲。初,知俊將叛,謀會諸將詢所宜,仁嗣等持正不撓,悉罹其酷,至是褒贈之。
冊府元龜卷二百一十。
劉守光上言,于薊州西與兄守文戰,生擒守文。
通鑑注引薛史。
開平四年正月壬辰朔,帝御朝元殿,受百官稱賀,用禮樂也。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敕:「公事難于稽遲,居處悉皆遙遠。其逐日當直中書舍人及吏部司封知印郎官、少府監及篆印文兼書寫告身人吏等,竝宜輪次于中書側近宿止。」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帝出師子門,至榆林坡下閱教。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四。
壬寅,幸保寕毬場,錫宴宰臣及文武百官。賜宰臣張宗奭以下分物有加,賜廣王分物。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七百四十六。
賜湖南開元寺禪長老可復號惠光大師,仍賜紫衣。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四。案五代春秋:正月,燕王守光克滄州。
二月乙丑,幸甘泉亭。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帝出師子門,幸榆林東北坡,教諸軍兵事。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四。
賜潞州投歸軍使張行恭錦服銀帶并食。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五。
丁卯,出光政門,至穀水觀麥。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八。
戊辰,宴於金鑾殿。甲戌,以春時無事,頻命宰臣及勳戚宴于河南府池亭。辛巳,楊師厚赴鎮于陝。寒食假,諸道節度使、郡守、勳臣競以春服賀。又連清明宴,以鞍轡馬及金銀器、羅錦進者迨千萬,乃御宣威殿,宴宰臣及文武官四品已上。
三月壬辰,幸崇政院宴勳臣。己亥,幸天驥院宴侍臣。壬寅,幸甘水亭宴宰臣、勳戚、翰林學士。辛亥,宴宰臣于內殿。
案原本脫「宴」字,今增入。
丙辰,于興安球場大饗六軍,樂春時也。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七百四十六。
四月壬戌,詔曰:「追養以祿,王者推歸厚之恩;欲靜而風,人子抱終身之感。其以刑部尚書致仕張策及三品、四品常參官二十二人先世,各追贈一等。」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十。
乙丑,宴崇政院。帝在藩及踐阼,勵精求理,深戒逸樂,未嘗命堂上歌舞。是日止令內妓升階,擊鼓弄曲甚歡,至午而罷。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進瑞麥,一莖三穗。
冊府元龜卷二百二十。案通鑑云:友諒獻瑞麥,帝曰:「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遣使詰責友諒。容齋續筆亦載此事,疑皆采薛史原文,而冊府元龜徵引梁書有所刪節也,謹附載于此。
丙戌,幸建春門閱新樓,至七里屯觀麥,召從官食于樓。河南張昌孫及蒲、同主事吏賜物各有差。
冊府元龜卷二百五。
帝過朝邑,見鎮將位在縣令上,問左右,或對曰:「宿官秩高。」帝曰:「令長字人也,鎮使捕盜耳。且鎮將多是邑民,奈何得居民父母上,是無禮也。」至是,敕天下鎮使,官秩無高卑,位在邑令下。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葉縣鎮遏使馮德武于蔡州西平縣界殺戮山賊,擒首領張濆等七人以獻。
冊府元龜卷四百三十五。
鎮海軍節度使錢鏐擊高澧于湖州,
案九國志:高澧以三年十月叛,四年二月奔吳。是書繫于四月,蓋以奏聞之日為據。
大敗之,梟夷擒殺萬人,拔其郡,湖州平。先是,澧以州叛入淮南,故詔鏐討之也。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六。
五月己丑朔,以連雨不止,至壬辰,御文明殿,命宰臣分拜祠廟。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三十二。
自朔旦至癸巳,內外以午日奉獻巨萬,計馬三千蹄,餘稱是,復相率助修內壘。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甲辰,詔曰:「奇邪亂正,假偽奪真,既刑典之不容,宜犯違而勿赦。應東、西兩京及諸道州府,制造假犀玉真珠腰帶、璧珥并諸色售用等,一切禁斷,不得輒更造作。如公私人家先已有者,所在送納長吏,對面毀棄。如行敕後有人故違,必當極法。仍委所在州府差人檢察收捕,明行處斷。」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魏博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鄴王羅紹威薨,帝哀慟曰:「天不使我一海內,何奪忠臣之速也!」詔贈中書令。
冊府元龜卷二百四。
六月己未朔,詔軍鎮勿起土功。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七月壬子,宴宰臣、河南尹、翰林學士、兩街使于甘水亭。丙辰,宴群臣于宣威殿,賜物有差。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劉知俊攻逼夏州。
通鑑:七月,岐王與邠、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萬衆,圍夏州。 案五代春秋:八月,晉人、秦人侵夏州,與是書及通鑑異。
以宣化軍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面行營都指揮使,陝州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六。
福州貢方物,獻桐皮扇;廣州貢犀玉,獻舶上薔薇水。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時陳、許、汝、蔡、潁五州境內有蝝為災,俄而許州上言,有野禽群飛蔽空,旬日之間,食蝝皆盡,是歲乃大有秋。
永樂大典卷五千一百九。
八月,車駕西征。己巳,次陝府。是時憫雨,且命宰臣從官分禱靈迹,日中而雨,翌日止,帝大悅。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三十二。案五代春秋:八月,晉人、秦人來侵夏州。
庚午,次陝府。辛未,老人星見。是日,宴本府節度使楊師厚及扈從官于行宮,賜師厚帛千匹,仍授西路行營招討使。丙子,宴文武從官軍使已下,設龜茲樂,賜物有差。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九月丁亥朔,命宰臣于兢赴西都,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三。
甲午,至西京。
案:五代春秋作九月己丑,帝還西都,歐陽史同。通鑑作己丑,上發陝,甲午至洛陽。
下詔曰:
朕聞厯代帝王,首推堯、舜;為人父母,孰比禹、湯。睿謀高出于古先,聖德普聞于天下,尚或卑躬待士,屈己求賢。俯仰星雲,慮一民之遺逸;網羅巖穴,恐片善之韜藏。延爵祿以徵求,設丹青而訪召,使其為政,樂在進賢。蓋繇國有萬幾,朝稱百揆,非才不治,得士則昌。自朕光宅中區,迄今三載,宵分輟寐,日旰忘餐,思共力於廟謀,庶永清于王道。而乃朝廷之內,或未盡于昌言;軍旅之間,亦罕聞于奇策。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伫。諸道都督、觀察防禦使等,或勳高翊世,或才號知人,必于塗巷之賢,備察芻蕘之士。詔到,可精搜郡邑,博訪賢良,喻之以千載一時,約之以高官美秩,諒無求備,唯在得人。如有卓犖不羈,沉潛自負,通霸王之上畧,達文武之大綱,究古今刑政之源,識禮樂質文之變,朕則待之不次,委以非常,用佐經綸,豈勞階級。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當舍短從長,隨才授任。大小方圓之器,寕限九流;溫良恭儉之人,難誣十室。勉思薦舉,勿至因循,俟爾發揚,慰予翹渴。仍從別敕處分。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二。
辛丑,以久雨,命宰臣薛貽矩禜定鼎門,趙光逢祠嵩岳。
永樂大典卷一千五百二十一。
敕:「魏博管內刺史,比來州務,竝委督郵。遂使曹官擅其威權,州牧同于閑冗,俾循通制,宜塞異端。竝依河南諸州例,刺史得以專達。」壬寅,頒奪馬令。先是,王師擊賊,獲馬多上獻,至是盡止之,蓋欲邀其奮擊之功也。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一。
乙巳,王師敗蕃寇于夏州。初,劉知俊誘沙陁振武賊帥周德威、涇原賊帥李繼鸞合步騎五萬大舉,欲俯拾夏臺,節度使李仁福兵力俱乏,以急來告。先是,供奉官張漢玫宣諭在壁,國禮使杜廷隱賜幣于夏,
廷隱,原本作「定隱」,下仍作廷隱,今據九國志改正。
及石堡寨,聞賊至,以防卒三百人馳入州。既而大兵圍合,廷隱、漢玫與指揮使張初、李君用率州民防卒,與仁福部分固守,晝夜戮力踰月。及鄜、延援至,大軍奮擊,敗之。河東、邠、岐賊分路逃遁,夏州圍解。
通鑑: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丙午,詔曰:「劉知俊貴為方伯,尊極郡王,而乃背誕朝恩,竄投賊壘,固神人之共怒,諒天地所不容。雖命討除,尚稽擒戮,宜懸爵賞,以大功名,必有忠貞,咸思憤發。有生擒劉知俊者,賞錢千萬,授節度使,首級次之;得孟審登者,錢百萬,除刺史;得將孫坑、卓瓌、劉儒、張隣等,賞有差。」
冊府元龜卷二百十六。
乙卯,宴會群臣于宣威殿。
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清溪徐曼仙畹兰
(清)赵执信
明·孙一奎
郭戈
明·徐元
清·杜文澜
宋·任越庵
清·胡廷光
明·元来
(宋)张拟
清·沈青芝
(宋)蘇軾
清·李光庭
阮元
刘熙载
后汉·支娄迦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