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舊五代史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
列傳第八
盧質,字子微,河南人也。曾祖偲,唐太原府祁縣尉,累贈右僕射。祖衍,唐刑部侍郎、太子賓客,累贈太保。父望,唐尚書司勳郎中,累贈太子少傅。質幼聰慧,善屬文。年十六,陝帥王重盈奏授芮城令,能以色養。又為同州澄城令,從私便也。秩滿改秘書郎,丁母憂,歸河南故里。天祐三年,北游太原,時李襲吉在武皇幕府,以女妻之。武皇憐其才,承制授檢校兵部郎中,充河東節度掌書記,賜緋魚袋。
武皇厭代,其弟克寕握兵柄,有嗣襲之望,質與張承業等密謀,同立莊宗為嗣,有翊贊之功。及莊宗四征,質皆從行。十六年,轉節度判官、檢校禮部尚書。十九年,莊宗將即帝位,命為大禮使,累加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僕射。二十年,授行臺禮部尚書。莊宗既登極,欲相之,質性疎逸,不喜居高位,固辭獲免。尋以本官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事,未赴任,改戶部尚書、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承旨。
同光元年冬,從平大梁,權判租庸事,踰月隨駕都洛,旋有詔權知汴州軍府事。時孔謙握利權,志在聚歛,累移文于汴,配民放絲,質堅論之,事雖不行,時論賞之。俄又改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仍賜論思匡佐功臣。會覆試進士,質以「后從諫則聖」為賦題,以「堯、舜、禹、湯傾心求過」為韻,舊例賦韻四平四側,質所出韻乃五平三側,由是大為識者所誚。
天成元年,制授特進、檢校司空、同州節度使。時宰相馮道以詩餞別,其警句云:「視草北來唐學士,擁旄西去漢將軍。」儒者榮之。明年,改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就加檢校司徒。三年,入拜兵部尚書,判太僕卿事。
案:歐陽史作判太常卿事。
四年,進封開國公。長興二年,授檢校太保、河陽節度使,未幾,移鎮滄州,入為右僕射。及秦王得罪,奉詔權知河南府事。應順初,遷檢校太傳,正拜河南尹,後改太子少師。清泰末,復為右僕射。高祖登極,質以微恙分司洛宅。少帝嗣位,拜太子太保。天福七年秋,卒于洛陽,年七十六。累贈太子太師,諡曰文忠。
五代會要:漢乾祐元年九月,其子尚書兵部員外郎盧瓊上章請諡,下太常議,諡曰文忠。
子十一人,唯第六子瓊,任至省郎,餘歷州縣焉。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十二。
李專美,字翊商,京兆萬年人也。曾祖隨,光祿卿。
案: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隨秘書監。
祖正範,尚書庫部郎中。專美少篤學,又以父樞唐昭宗時常應進士舉,為覆試所落,不許再入,專美心愧之,由是不遊文場。偽梁貞明中,河南尹張全義以專美名族之後,奏為陸渾尉,秩滿,改舞陽令。專美性廉謹,大著政聲。後唐天成中,安邑榷鹽使李肅辟為推官,時唐末帝鎮河中,見其敦雅,心重之。末帝一日曾召肅讌于衙署,專美亦預坐,末帝謂肅曰:「某夜來夢主上召去,與宋王同剃却頭,何也?」坐客都無對者,專美屏人謂曰:「將來必為嗣主。」由是愈重焉。末帝留守長安,奏為從事,及移鎮鳳翔,遷為記室。末帝即位,除尚書庫部郎中,
案:歐陽史作比部郎中。
賜金紫,充樞密院直學士。
初,末帝起自鳳翔,大許諸軍厚賞。洎至洛陽,閱內庫金帛不過二三萬;尋又配率京城戶民,雖行捶楚,亦所獲無幾,末帝憂之。會專美宿于禁中,末帝召而讓之曰:「卿士人子弟,常言有才術,今致我至此,不能度運以濟時事,留才術何施也!」專美惶恐待罪,良久奏曰:「臣才力駑劣,屬當興運,陛下猥垂錄任,無以裨益聖朝,然府藏空竭,軍賞不給,非臣之罪也。臣思明宗棄代之際,是時府庫濫賞已竭,繼以鄂王臨朝,紀綱大壞,縱有無限之財賦,不能滿驕軍谿壑之心,所以陛下孤立岐陽而得天下。臣以為國之存亡,不專在行賞,須刑政立于上,恥格行于下,賞當功,罰當罪,則近于理道也。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今宜取見在財賦以給之,不必踐前言而希苟悅。」末帝然之。及其行賞,雖不愜于軍士,然洛陽戶民獲免鞭笞之苦,由專美之敷揚也。尋轉給事中,明年,遷兵部侍郎、端明殿學士,未幾,改檢校尚書右僕射、守秘書監,充宣徽北院使。高祖入洛,以例除名。三年,復授衞尉少卿,繼遷鴻臚、大理卿。開運中,以病卒,時年六十二。
專美之遠祖本出姑臧大房,與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盧氏、昭國鄭氏為四望族,皆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軒冕為貴,雖布衣徒步,視公卿蔑如也。男女婚嫁,不雜他姓,欲聘其族,厚贈金帛始許焉。唐太宗曾降詔以戒其弊風,終莫能改。其間有未達者,必曰:「姓崔、盧、李、鄭了,餘復何求耶!」其達者,則邈在天表,敻若千里,人罕造其門,浮薄自大,皆此類也。唯專美未嘗以氏族形于口吻,見寒素士大夫,恆恂恂如也,人以此多之。
專美職岐下,曾夢具裳簡立嵩山之頂。及為端明殿學士,學士李崧同列而班在其上,因以所夢告崧,且言:「某非德非勳,安可久居此位,處吾子之首乎!」因懇求他官,尋移宣徽使,崧深德之。及高祖臨朝,崧為樞密使,與桑維翰同列,維翰與專美亦有舊,乃協力以奏之,遂復朝序,位至九卿。專美曾使閩中,遇風水漂至兩浙,踰歲無恙而還,至是善終,人以為神道福謙之所致也。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百九十。
盧詹,字楚良,京兆長安人也。唐天祐中,為河中從事。莊宗即位,擢為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天成中,拜禮部侍郎、知貢舉,歷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尚書左丞、工部尚書。詹性剛直,議論不避權貴,執政者常惡之。天福初,拜禮部尚書,分司洛下,與右僕射盧質、散騎常侍盧重俱在西都,數相過從。三人俱嗜酒,好遊山水,塔廟林亭花竹之地,無不同往,酣飲為樂,人無間然,洛中朝士目為「三盧會」。常委順性命,不營財利。開運初,卒于洛陽。詹家無長物,喪具不給,少帝聞之,賜布帛百段,粟麥百斛,方能襄其葬事,贈太子少保。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十二。
崔梲,字子文,博陵安平人。累世冠冕。曾祖元受,舉進士,直史館。
案新唐書世系表:元受直史館、高陵尉。
祖銖,安、濮二州刺史。父涿,刑部郎中。梲少好學,梁貞明三年,舉進士甲科,為開封尹王瓚從事。梲性至孝,父涿有疾,謂親友曰:「死生有命,無醫為也。」梲侍之衣不解帶,有賓至,必拜泣告于門外,請方便勸其進藥,涿終莫之從。及丁憂,哀毀過制。明宗朝,授監察御史,不應命,踰年詔再下,乃就列焉。累遷都官郎中、翰林學士。
天福初,以戶部侍郎為學士承旨。嘗草制,為宰相桑維翰所改,梲以唐故事,學士草制有所改者,當罷職,乃引經據爭,維翰不能詰,命權知二年貢舉。時有進士孔英者,素有醜行,為當時所惡。梲受命往見維翰,維翰語素簡,謂梲曰:「孔英來矣。」梲不諭其意,以謂維翰以孔英為言,乃考英及第,物議大以為非,遂罷學士,拜尚書左丞,遷太常卿。後以風痺改太子賓客,分司西京,卒年六十八。
梲平生所著文章、碑誄、制詔甚多,人有借本傳寫者,則曰「有前賢,有來者,奚用此為!」凡受託而作者,必親札致之,即焚其藁,懼泄人之假手也。梲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接新進後生,未嘗無誨焉。羣居公會,端坐寡言,嘗云非止致人愛憎,且或干人祖禰之諱。指命僕役,亦用禮節,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嘗自話于知友云:「某少時,夢二人前引路,一人計地里,曰:『一舍矣,可以止。』一人曰:『此君當更進三十有八里。』復行如所言,二人皆止之,俄而驚覺。」梲常識是夢,以為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請退,明年果終焉。
兄棆,
棆,新唐書世系表作榆。
有隱德,好釋氏,閑居滑州。嘗欲訪人于白馬津北,臨岸歎曰:「波勢洶湧如此,安可濟乎!」乃止。後徵拜左拾遺,辭疾不赴。
永樂大典卷二千七百四十。
薛融,汾州平遙人。性純和,以儒學為業。初從雲州帥李存璋為幕職,唐莊宗平河南,歷鄆、徐二鎮從事。明宗初,授華州節度判官。長興四年,入為右補闕,直弘文館,歲餘,改河東觀察判官,會高祖鎮太原,遂居于幕府。清泰末,高祖將舉義,延賓席而歷問之,次及融,對曰:「融本儒生,祇曾讀三五卷書,至于軍旅之事,進退存亡之機,未之學也。」座中聳然。及登極,遷尚書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天福二年,自左諫議大夫遷中書舍人,自以文學非優,不敢拜命,復為諫議。詔修西京大內,融以鄴下用兵,國用不足,上疏復罷之,
通鑑:薛融諫曰:「今宮室雖經焚毀,猶侈于帝堯之茅茨;所費雖寡,猶多于漢文之露臺。況魏城未下,公私困窘,誠非陛下修宮館之日。俟海內平寕,修之未晚。
優詔嘉許。俄轉御史中丞,秩滿改尚書右丞,分司西都。天福六年,以疾卒,年六十餘。
案:歐陽史作年六十。 永樂大典卷二萬一千三百六十七。
曹國珍,字彥輔,幽州固安人也。曾祖藹,祖蟾,父絢,代襲儒素。國珍少值燕薊亂離,因落髮被緇,客于河西延州,高萬興兄弟皆好文,辟為從事。國珍常以文章自許,求貢禮闈,且掌書奏,朞年,入為左拾遺,累遷至尚書郎。每與人交,傾財無恡。性頗剛僻,經藝史學,非其所長,好自矜衒,多上章疏,文字差誤,數數有之,為搢紳所誚。高祖在藩時,嘗通私謁,以兄事之。及即位,國珍自比于嚴陵,上表敘舊,由是自吏部郎中拜左諫議大夫、給事中。
歐陽史張彥澤傳:國珍與御史中丞王易簡率三院御史詣閤門,連疏論張彥澤,不報。
又求為御史中丞,時宰怒,不復為請,國珍銜之。李崧之母薨,遣諸弟護喪歸葬深州。崧既起復,乃出北郊路隅設奠,公卿大夫皆送喪而出,國珍固爭不行,眾咸推其讜直。高祖晏駕,朝廷以宰臣馮道為山陵使,及靈輴既發,國珍上疏言:「馮道既為山陵使,不得復入都城,請除外佐,以桑維翰入輔。李崧請罷相位,俾持喪制。」少帝覽奏,以所言侵越,出為陝州行軍司馬。至任悒怏,遘疾而卒。
永樂大典卷四千五百十三。
張仁愿,字善政,開封陳留人也。祖晸,唐右武衞大將軍。父存敬,梁河中節度觀察留後,累贈中書令,梁書有傳。仁愿,梁貞明初,以勳臣之子起家為衞尉寺主簿,改著作佐郎、左贊善大夫,賜緋魚袋。唐同光初,遷大理正。天成元年,自將作少監轉大理少卿。長興中,歷昭武、歸德兩鎮節度判官。四年,復入為大理少卿。清泰中,除殿中監。天福五年,拜大理卿。八年,轉光祿卿。仁愿性溫雅,明法書,累居詳刑之地,議讞疑獄,號為稱職。兄仁頴,梁朝仕至諸衞將軍,中年以風恙廢于家凡十餘年,仁愿事之,出告反面,如嚴父焉,士大夫推為孝友。仁頴善理家,勤而且約,婦女衣不曳地,什物多歷年所,如新市焉。仁愿,開運元年再為大理卿,時隰州刺史王澈犯贓,朝廷以澈功臣之後,欲宥之,仁愿累執奏不移,竟遣伏法,議者賞之。開運二年,以疾卒,年五十一。贈秘書監。
永樂大典卷六千三百五十一。
趙熙,字績巨,唐宰相齊國公光遠之猶子也。起家授秘書省校書郎,唐天成中,累遷至起居郎。數上章言事,以稱旨尋除南省正郎。天福中,承詔與張昭遠等修唐史,竟集其功。開運中,自兵部郎中授右諫議大夫,賞筆削之功也。及契丹犯闕,偽旨遣使于晉州率配豪民錢幣,以實行橐。始受命之日,條制甚嚴,熙出衣冠族,性素輕急,既畏契丹峻法,乃窮理搜索,人甚苦之。及晉之三軍殺副使駱從朗,
通鑑:契丹以節度副使駱從朗知晉州事,大將藥可儔殺從朗。
百姓相率持仗害熙于館舍,識者傷之。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一。
李遐,兖州人也。少為儒,有節操,歷數鎮從事,及升朝,累遷尚書庫部員外郎。高祖即位,以皇子重乂保釐洛邑,知遐強幹有守,除為西京留守判官,使之佐理;復重其廉勤,兼委監西京左藏庫。會張從賓作亂,使人輦取繒帛以賞羣逆,遐曰:「不奉詔書,安敢承命!」遂為其下所害。高祖聞而歎惜,賻贈加等,仍贈右諫議大夫。其母田氏,封京兆郡太君,仍給遐所食月俸,終母餘年。其子俟服闋與官。後又遣兖州節度使李從溫就其舊業,賜牲幣綿帛等物,以旌其忠也。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百九十。
尹玉羽,京兆長安人。唐天復中,隨計京師,甚有文稱。會有苴杖之喪,累歲羸疾,冬不釋菅屨,期不變倚廬。制闋,隱居杜門,無仕宦之意。
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一。
梁貞明中,劉潯辟為保大軍節度判官,歷雍、汴、滑、兖從事。後唐清泰中,為光祿少卿,退歸秦中,以林泉詩酒自樂,
冊府元龜卷八百一十三。
自號自然先生。
永樂大典卷八千五百七十。
宰臣張延朗手書而召,高卧不從,謂人曰:「庶孽代宗,不可仕也。」及高祖入雒,即受詔而來,以所著自然經五卷貢之,且告其老。即日璽書褒美,頒其器幣,授少府監致仕,月給俸及冬春二時服。
冊府元龜卷八百九十九。 案:尹玉羽傳,原本止存二條,今采冊府元龜以存大槩。 案:以下有闕。攷宋黎持移石經記:石經舊在務本坊,自天祐中韓建築新城,而石經委棄于野。至朱梁時,劉潯守長安,從幕吏尹玉羽之請,輦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書省之西隅也。
鄭雲叟,本名遨,雲叟其字也,以唐明宗廟諱,故世傳其字焉,本南燕人也。
案:歐陽史作滑州白馬人。
少好學,耿介不屈。唐昭宗朝,嘗應進士舉,不第,因欲攜妻子隱于林壑,其妻非之,不肯行,雲叟乃薄游諸郡,獲數百緡以贍其家,辭訣而去。尋入少室山,
案:歐陽史作入少室為道士。
著擬峯詩三十六章,以導其趣,人多傳之。後妻以書達意,勸其還家,雲叟未嘗一覽,悉投于火,其絕累如此。俄聞西嶽有五粒松,淪脂千年,能去三尸,因居于華陰。與李道殷、羅隱之友善,時人目為「三高士」。道殷有釣魚之術,鈎而不餌,又能化易金石,無所不至,雲叟恆目覩其事,信而不求。
雲叟與梁室權臣李振善,振欲祿之,拒而不諾,及振南遷,雲叟千里徒步以省之,識者高焉。後妻兒繼謝,每聞凶訃,一哭而止。時唯青衿二童子、一琴、一鶴,從其游處。好棊塞之戲,遇同侶則以晝繼夜,雖寒風大雪,臨簷對局,手足皸裂,亦無倦焉。唐天成中,召拜左拾遺,不起,與羅隱之朝夕游處,隱之以藥術取利,雲叟以山田自給,俱好酒能詩,善長嘯。有大瓠,云可辟寒暑,置酒于其中,經時味不壞,日攜就花木水石之間,一酌一咏。嘗因酒酣聯句,鄭曰:「一壺天上有名物,兩箇世間無事人。」羅曰:「醉却隱之、雲叟外,不知何處是天真。」
高祖即位,聞其名,遣使賫書致禮,徵為右諫議大夫,雲叟稱疾不起,上表陳謝。高祖覽表嘉之,賜近臣傳觀,尋賜號逍遙先生,以諫議大夫致仕,月給俸祿。雲叟好酒,嘗為詠酒詩千二百言,海內好名者書于縑緗,以為贈貺。復有越千里之外,使工潛寫其形容列為屏障者焉。其為時望所重也如此。天福末,以壽終,時年七十四。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八百八十一。
史臣曰:自古攀龍鱗,附鳳翼,坐達于雲衢者,豈獨豐沛之士哉!苟懷才抱器,適會興王,亦可以取貴于一時,如盧質而下數君子是也。至如國珍之讜直,仁愿之友悌,趙、李二子沒于王事,皆無忝于士林矣。唯玉羽之貞退,雲叟之肥遯,足可以挽奔競之風,激高尚之節也。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八百八十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宋濂 等
清·遁庐
清·李冠仙
颜真卿
明·戚继光
清·文海
明·张丑
(唐)杨筠松
(清)法式善撰
周明泰
梁·任昉
(西漢)戴聖
清·樊增祥
唐·慧琳
明·杨尔曾
周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