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五帝本紀第一-史记三家注
五帝本紀第一
五帝本紀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義,稱徐姓名以別之。餘者悉是駰注解,并集眾家義。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鄭玄注中候敕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繫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眾事,繫之年月,名之曰紀;第者,次序之目;一者,舉數之由:故曰五帝本紀第一。禮云:「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正義云:「左陽,故記動。右陰,故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案:春秋時置左右史,故云史記也。
黃帝者,〔一〕少典之子,〔二〕姓公孫,名曰軒轅。〔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四〕幼而徇齊,〔五〕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六〕 〔一〕集解徐廣曰:「號有熊。」索隱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猶神農火德王而稱炎帝然也。此以黃帝為五帝之首,蓋依大戴禮五帝德。又譙周、宋均亦以為然。而孔安國、皇甫謐帝王代紀及孫氏注系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唐、虞為五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號軒轅氏。皇甫謐云:「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又據左傳,亦號帝鴻氏也。正義輿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案: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封泰山,禪亭亭。亭亭在牟陰。
〔二〕集解譙周曰:「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閒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後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案:秦本紀云「顓頊氏之裔孫曰女脩,吞鳥之卵而生大業,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即少典氏後代之子孫,賈逵亦謂然,故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亦謂其後代子孫而稱為子是也。譙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騎常侍徵,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說也。皇甫謐字士安,晉人,號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紀也。
〔三〕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 〔四〕索隱弱謂幼弱時也。蓋未合能言之時而黃帝即言,所以為神異也。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正義言神異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書云「人惟萬物之靈」,故謂之神靈也。
〔五〕集解徐廣曰:「墨子「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駰案:徇,疾;齊,速也。言聖德幼而疾速也。索隱斯文未是。今案:徇,齊,皆德也。書曰「聰明齊聖」,左傳曰「子雖齊聖」,謂聖德齊肅也。又案: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叡,慧,皆智也。太史公採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濬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濬」,濬,深也,義亦並通。爾雅「齊」「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多聞而齊給」。鄭注云「齊,疾也」。今裴氏注云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濬雖異字,而音同也。又爾雅曰「宣,徇,遍也。濬,通也」。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言黃帝幼而才智周遍,且辯給也。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五」,非是。案:謂年老踰五十不聰明,何得云「十五」?
〔六〕正義成謂二十冠,成人也。聰明,聞見明辯也。此以上至「軒轅」,皆大戴禮文。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一〕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二〕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四〕治五氣,〔五〕蓺五種,〔六〕撫萬民,度四方,〔七〕教熊羆貔貅貙虎,〔八〕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九〕三戰,然後得其志。〔一0〕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一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一二〕遂禽殺蚩尤。〔一三〕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一四〕披山通道,〔一五〕未嘗寧居。
〔一〕集解皇甫謐曰:「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農,故號曰神農。」索隱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謂「參盧」,皇甫謐所云「帝榆罔」是也。正義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列山氏。」括地志云:「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二〕索隱謂用干戈以征諸侯之不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訓直,以征諸侯之不直者。
〔三〕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瓚曰:「孔子三朝紀曰「蚩尤,庶人之貪者」。」索隱案:此紀云「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則蚩尤非為天子也。又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蓋諸侯號也。劉向別錄云「孔子見魯哀公問政,比三朝,退而為此記,故曰三朝。凡七篇,並入大戴記」。今此注見用兵篇也。正義龍魚河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山海經云:「黃帝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以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殺蚩尤。」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
〔四〕正義振,整也。
〔五〕集解王肅曰:「五行之氣。」索隱謂春甲乙木氣,夏丙丁火氣之屬,是五氣也。
〔六〕集解駰案:蓺,樹也。詩云「蓺之荏菽」。周禮曰「榖宜五種」。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索隱藝,種也,樹也。五種即五穀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見詩大雅生民之篇。爾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鄭氏曰「豆之大者」是也。正義蓺音魚曳反。種音腫。 〔七〕集解王肅曰:「度四方而安撫之。」正義度音徒洛反。
〔八〕索隱書云「如虎如貔」,爾雅云「貔,白狐」,禮曰「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是也。爾雅又曰「貙獌似貍」。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周禮有服不氏,掌教擾猛獸。即古服牛乘馬,亦其類也。正義熊音雄。羆音碑。膍音毗。貅音休。貙音丑于反。羆如熊,黃白色。郭璞云:「貔,執夷,虎屬也。」案:言教士卒習戰,以猛獸之名名之,用威敵也。 〔九〕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謐曰:「在上谷。」正義阪音白板反。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晉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案:阪泉之野則平野之地也。
〔一0〕正義謂黃帝克炎帝之後。
〔一一〕正義言蚩尤不用黃帝之命也。
〔一二〕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谷。」索隱或作「濁鹿」,古今字異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縣,然則服虔云「在涿郡」者,誤也。
〔一三〕集解皇覽曰:「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使應龍殺蚩尤于凶黎之谷」。或曰,黃帝斬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轡之野。」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冢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故日皇覽。是魏人王象、繆襲等所撰也。 〔一四〕正義平服者即去之。 〔一五〕集解徐廣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蓋當音詖,陂者旁其邊之謂也。披語誠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隱披音如字,謂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徐廣音詖,恐稍紆也。
東至于海,登丸山,〔一〕及岱宗。〔二〕西至于空桐,〔三〕登雞頭。〔四〕南至于江,登熊、湘。〔五〕北逐葷粥,〔六〕合符釜山,〔七〕而邑于涿鹿之阿。〔八〕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九〕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一0〕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一一〕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一二〕獲寶鼎,迎日推筴。〔一三〕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一四〕以治民。順天地之紀,〔一五〕幽明之占,〔一六〕死生之說,〔一七〕存亡之難。〔一八〕時播百穀草木,〔一九〕淳化鳥獸蟲蛾,〔二0〕旁羅日月星辰水波〔二一〕土石金玉,〔二二〕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二三〕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二四〕
〔一〕集解徐廣曰:「丸,一作「凡」。」駰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虛縣。索隱注「丸,一作「凡」」,凡音扶嚴反。正義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界朱虛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紈。守節案:地志唯有凡山,蓋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諸處字誤,或「丸」或「凡」也。漢書郊祀志云「禪丸山」,顏師古云「在朱虛」,亦與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二〕正義泰山,東岳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也。
〔三〕集解應劭曰:「山名。」韋昭曰:「在隴右。」
〔四〕索隱山名也。後漢王孟塞雞頭道,在隴西。一曰崆峒山之別名。正義括地志云:「空桐山在肅州福祿縣東南六十里。抱朴子內篇云「黃帝西見中黃子,受九品之方,過空桐,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禹貢涇水所出。輿地志云或即雞頭山也。酈元云蓋大隴山異名也。莊子云廣成子學道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蓋在此。」案:二處崆峒皆云黃帝登之,未詳孰是。
〔五〕集解封禪書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長沙益陽縣。正義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縣西十里,齊桓公登之以望江漢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六〕集解匈奴傳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索隱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正義葷音薰。粥音育。
〔七〕索隱合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於釜山,猶禹會諸侯於塗山然也。又案: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云「東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如堯時有赤雲之祥之類。蓋黃帝黃雲之瑞,故曰「合符應於釜山」也。正義括地志云:「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三里,山上有舜廟。」
〔八〕正義廣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見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黃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九〕正義環繞軍兵為營以自衛,若轅門即其遺象。
〔一0〕集解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張晏曰:「黃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
〔一一〕正義監,上監去聲,下監平聲。若周邵分陝也。
〔一二〕集解徐廣曰:「多,一作「朋」。」索隱與音羊汝反。與猶許也。言萬國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禪祭祀之事,自古以來帝皇之中,推許黃帝以為多。多猶大也。
〔一三〕集解晉灼曰:「策,數也,迎數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隱封禪書曰「黃帝得寶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則神策者,神蓍也。黃帝得蓍以推筭曆數,於是逆知節氣日辰之將來,故曰推策迎日也。正義筴音策。迎,逆也。黃帝受神筴,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曆是也。
〔一四〕集解鄭玄曰:「風后,黃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大鴻,見封禪書。正義舉,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藝文志云:「風后兵法十三篇,圖二卷,孤虛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鄭玄云:「風后,黃帝之三公也。」案:黃帝仰天地置列侯眾官,以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也。封禪書云「鬼臾區號大鴻,黃帝大臣也。死葬雍,故鴻冢是」。藝文志云「鬼容區兵法三篇」也。 〔一五〕正義言黃帝順天地陰陽四時之紀也。
〔一六〕正義幽,陰;明,陽也。占,數也。言陰陽五行,黃帝占數而知之。此文見大戴禮。
〔一七〕集解徐廣曰:「一云「幽明之數,合死生之說」。」正義說謂儀制也。民之生死。此謂作儀制禮則之說。 〔一八〕索隱存亡猶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難猶說也。凡事是非未盡,假以往來之詞,則曰難。又上文有「死生之說」,故此云「存亡之難」,所以韓非著書有說林、說難也。正義難音乃憚反。存亡猶生死也。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一九〕集解王肅曰:「時,是也。」索隱為一句。正義言順四時之所宜而布種百穀草木也。
〔二0〕索隱為一句。蛾音牛綺反。一作「豸」。(豸)言淳化廣被及之。正義蛾音魚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蟻,蚍蜉也。爾雅曰:「有足曰蟲,無足曰豸。」
〔二一〕集解徐廣曰:「一作「沃」。」
〔二二〕索隱旁,非一方。羅,廣布也。今案:大戴禮作「歷離」。離即羅也。言帝德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謂日月揚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廣被也。正義旁羅猶遍布也。日月,陰陽時節也。星,二十八宿也。辰,日月所會也。水波,瀾漪也。言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
〔二三〕正義節,時節也。水,陂障決洩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黃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大戴禮云「宰我問於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二四〕索隱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螾音引。正義螾音以刃反。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一〕 〔一〕索隱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國語胥臣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玄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黃帝居軒轅之丘,〔一〕而娶於西陵之女,〔二〕是為嫘祖〔三〕。嫘祖為黃帝正妃,〔四〕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五〕青陽降居江水;〔六〕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七〕。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八〕黃帝崩,〔九〕葬橋山。〔一0〕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一〕集解皇甫謐曰:「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曰「在窮山之際,西射之南」。」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二〕正義西陵,國名也。
〔三〕集解徐廣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義一作「?」。
〔四〕索隱案:黃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國語夷鼓、蒼林是二人。又案:漢書古今人表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不得如謐所說。太史公乃據大戴禮,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陽也。皇甫謐以青陽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見異也。
〔五〕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
〔六〕正義括地志云:「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里。應劭云古江國也。地理志亦云安陽古江國也。」
〔七〕索隱降,下也。言帝子為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南過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八〕正義華陽國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娶蜀山氏,後子孫因封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母曰昌僕,亦謂之女樞。」河圖云:「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九〕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索隱案:大戴禮「宰我問孔子曰:「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正義列仙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一0〕集解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索隱地理志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冢也。正義括地志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陽周縣橋山南有黃帝冢。」案:陽周,隋改為羅川。爾雅云山銳而高曰橋也。」
帝顓頊高陽者,〔一〕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二〕載時〔三〕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四〕治氣〔五〕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六〕南至于交阯,〔七〕西至于流沙,〔八〕東至于蟠木。〔九〕動靜之物〔一0〕,大小之神,〔一一〕日月所照,莫不砥屬。〔一二〕
〔一〕集解皇甫謐曰:「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索隱宋衷云:「顓頊,名;高陽,有天下號也。」張晏云:「高陽者,所興地名也。」 〔二〕索隱言能養材物以任地。大戴禮作「養財」。
〔三〕索隱載,行也。言行四時以象天。大戴禮作「履時以象天」。履亦踐而行也。
〔四〕索隱鬼神聰明正直,當盡心敬事,因制尊卑之義,故禮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是也。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謂山川之神也。能興雲致雨,潤養萬物也,故己依馮之剬義也。剬,古制字。
〔五〕索隱謂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人也。
〔六〕正義幽州也。
〔七〕正義阯音止,交州也。 〔八〕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張掖居延縣。正義濟,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張掖縣東北千六十四里是。」
〔九〕集解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一0〕正義動物謂鳥獸之類,靜物謂草木之類。 〔一一〕正義大謂五嶽、四瀆,小謂丘陵墳衍。
〔一二〕集解王肅曰:「砥,平也。四遠皆平而來服屬。」索隱依王肅音止蜀,據大戴禮作「砥礪」也。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一〕顓頊崩,〔二〕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一〕索隱系本作「窮係」。宋衷云:「一云窮係,謚也。」正義帝舜之高祖也。
〔二〕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覽曰:「顓頊冢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頓丘者城門,名頓丘道。」索隱皇甫謐云:「據左氏,歲在鶉火而崩,葬東郡。」又山海經曰:「顓頊葬鮒魚山之陽,九嬪葬其陰。」
帝嚳高辛者,〔一〕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二〕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三〕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一〕集解張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名;顓頊與嚳皆以字為號:上古質故也。」索隱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為號。嚳,名也。」皇甫謐云:「帝嚳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张彦远
明·杨尔曾
(唐)杨筠松
(清)佚名
清·沈又彭
清·吴趼人
宋·宋祁
元·娄元礼
元·李志常
宋·曾恬
唐·地婆诃罗
清·王中书
唐·李德裕
唐·张读
清·沈祥龙
王水照 朱刚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