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旧唐书-五代·刘昫
旧唐书目录:
旧唐书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上
本纪第三 太宗下
本纪第四 高宗上
本纪第五 高宗下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
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
本纪第八 玄宗上
本纪第九 玄宗下
本纪第十 肃宗
本纪第十一 代宗
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
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
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
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
本纪第十六 穆宗
本纪第十七上 敬宗 文宗上
本纪第十七下 文宗下
本纪第十八上 武宗
本纪第十八下 宣宗
本纪第十九上 懿宗
本纪第十九下 僖宗
本纪第二十上 昭宗
本纪第二十下 哀帝
志第一 礼仪一
志第二 礼仪二
志第三 礼仪三
志第四 礼仪四
志第五 礼仪五
志第六 礼仪六
志第七 礼仪七
志第八 音乐一
志第九 音乐二
志第十 音乐三
志第十一 音乐四
志第十二 历一
志第十三 历二
志第十四 历三
志第十五 天文上
志第十六 天文下
志第十七 五行
志第十八 地理一
志第十九 地理二
志第二十 地理三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
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
志第二十五 舆服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
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
志第三十 刑法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列传第四
列传第五
列传第六
列传第七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四十五 睿宗诸子
列伟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九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九
列传第七十
列传第七十一
列传第七十二
列传第七十三
列传第七十四
列传第七十五
列传第七十六
列传第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九
列传第八十
列传第八十一
列传第八十二
列传第八十三
列传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五
列传第八十六
列传第八十七
列传第八十八
列传第八十九
列传第九十
列传第九十一
列传第九十二
列传第九十三
列传第九十四
列传第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六
列传第九十七
列传第九十八
列传第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
列传第一百一
列传第一百二
列传第一百三
列传第一百四
列传第一百五
列传第一百六
列传第一百七
列传第一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 突厥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吐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吐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北狄
列传第一百五十
列传第一百五十
附录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
夫龟文成象,肇八卦于庖牺;鸟迹分形,创六书于苍颉。圣作明述,同源异流。《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者非他,方策之谓也。琢玉成器,观古知今,历代哲王,莫不崇尚。自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汉兴学校,复创石渠。雄、向校雠于前,马、郑讨论于后,两京载籍,由是粲然。及汉末还都,焚溺过半。爰自魏、晋,迄于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尝不以图籍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购辑,卷帙未弘
...更多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
纵横家类六
杂家类七
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
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兵书类十二 五行类十三 杂艺术类十四 事类十五
...更多
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
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发闾左而海内崩离,汉武税舟车而国用以竭。自古有国有家,兴亡盛衰,未尝不由此也。隋文帝因周氏平齐之后,府库充实,庶事节俭,未尝虚费。开皇之初,议者以比汉代文、景,有粟陈贯朽之积。炀帝即位,大纵奢靡,加以东西行幸,舆驾不息,征讨四夷,兵车屡动。西失律于沙徼,东丧师于辽、碣,数年之间,公私罄竭,财力既殚,国遂亡矣。
高祖发迹太原,因晋阳宫留守库物,
...更多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咸亨三年,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运晋、绛州仓粟以赡之。上委以运职。河、渭之间,舟楫相继,会于渭南,自师顺始之也。大足元年六月,于东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诸州租船。神龙三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难运粮。 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奏,汴州东有梁公
...更多
志第三十 刑法
古之圣人,为人父母,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惧争心之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奸宄,用惩祸乱。兴邦致理,罔有弗由于此者也。暨淳朴既消,浇伪斯起,刑增为九,章积三千,虽有凝脂次骨之峻,而锥刀之末,尽争之矣。自汉迄隋,世有增损,而罕能折衷。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律令,除苛惨之法,务在宽平。比及晚年,渐亦滋虐。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
高祖初起义师于太原,即布宽大之令。百姓苦隋苛政,竞来归附。旬月之间,遂成
...更多
列传第一 后妃上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贤妃徐氏 高宗废后王氏 良娣萧氏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庶人 上官昭容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玄宗杨贵妃 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
...更多
列传第二 后妃下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张皇后 肃宗韦妃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崔妃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韦妃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女学士尚宫宋氏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敬宗郭贵妃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武宗王贤妃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弘农华阴人。曾祖士达,隋纳言,天授中,以则天母族,追封士达为郑王,赠太尉。父知庆,左千牛将军,赠太尉、郑国公。后景云元年八月选入太子宫。时太平公主用事,尤忌东宫
...更多
列传第三
○李密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廕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兒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兒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曰:“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
...更多
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祖支颓耨,早死。父收,随母嫁霸城王氏,因冒姓焉,仕至汴州长史。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法,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辞议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
大业中,累迁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世充知隋政将乱,阴结豪俊,多收群
...更多
列传第五
○薛举 子仁杲
李轨 刘武周 苑君璋附
高开道 黑闼 徐圆朗
薛举,河东汾阴人也。其父汪,徙居金城。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初,为金城府校尉。大业末,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募得数千人,使举讨捕。授甲于郡中,吏人咸集,置酒以飨士。举与其子仁杲及同谋者十三人,于座中劫瑗,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自称西秦霸王,建元为秦兴,封仁杲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有宗罗?者,先聚党为群盗,至是帅众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屈大均
清·徐沁
唐·李淳风
(宋)吕本中
清·沈葆桢
唐·房玄龄
(清)史册
李穆
元·朱震亨
晋-干宝
安·惟净
清·王闿运
石玉昆
嘉義管內采訪冊
清·黄钺
缪荃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