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21部分-通志
第21部分
通志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七十一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校雠略第一
秦不絶儒学论二篇
陆贾秦之巨儒也郦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召待诏博士数嵗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三十余而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以对是则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学也况叔孙通降汉时自有弟子百余人齐鲁之风亦未甞替故项羽既亡之后而鲁为守节礼义之国则知秦时未甞废儒而始皇所阬者盖一时议论不合者耳
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甞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耳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使学者不覩全书未免乎疑以疑然则易固为全书矣何甞见后世有明全易之人防臣向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絶盖为此发也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已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非秦人亡之也学者自亡之耳
编次必谨类例论六篇
学之不専者为书之不眀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有専门之书则有専门之学有専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以今之书校古之书百无一存其故何防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巫医之学亦经存没而学不息释老之书亦经变故而书常存观汉之易书甚多今不惟卜筮之易传法家之书亦多今不传惟释老之书彼异端之学能全其书者専之谓矣
十二野者所以分天之纲即十二野不可以明天九州者所以分地之纪即九州不可以明地七略者所以分书之次即七略不可以明书欲明天者在于明推歩欲明地者在于明逺迩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噫类例不眀图书失纪有自来矣臣于是捴古今有无之书为之区别凡十二类经类第一礼类第二乐类第三小学类第四史类第五诸子类第六星数类第七五行类第八艺术类第九医方类第十类书类第十一文类第十二经一类分九家九家有八十八种书以八十八种书而捴为九种书可乎礼一类分七家七家有五十四种书以五十四种书而搃为七种书可乎乐一类为一家书十一种小学一类为一家书八种史一类分十三家十三家为书九十种朝代之书则以朝代分非朝代书则以类聚分诸子一类分十一家其八家为书八种道释兵三家书差多为四十种星数一类分三家三家为书十五种五行一类分三十家三十家为书三十三种艺术一类为一家书十七种医方一类为一家书二十六种类书一类为一家分上下二种文类一类分二家二十二种别集一家为十九种书余二十一家二十一种书而已捴十二类百家四百二十二种朱紫分矣散四百二十二种书可以穷百家之学敛百家之学可以明十二类之所归
易本一类也以数不可合于图图不可合于音防纬不可合于注故分为十六种诗本一类也以图不可合于音音不可合于谱名物不可合于诂训故分为十二种礼虽一类而有七种以仪礼杂于周官可乎春秋虽一类而有五家以啖赵杂于公谷可乎乐虽主于音声而歌曲与管异事小学虽主于文字而字书与韵书背驰编年一家而有先后文集一家而有合离日月星辰岂可与风云气同为天文之学三命元辰岂可与九宫太一同为五行之书以此观之七略所分自为茍简四库所部无乃繁博
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理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其多也患处多之无术耳
今所纪者欲以纪百代之有无然汉晋之书最为希阔故稍略隋唐之书于今为近故差详崇文四库及民间之藏乃近代之书所当一一载也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图谱者可以知图谱之所始观名数者可以知名数之相承防纬之学盛于东都音韵之书于江左传注起于汉魏义疏成于隋唐覩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或旧无其书而有其学者是为新出之学非古道也
编次必记亡书论三篇
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阮孝绪作七録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四部所亡之书为一録隋朝又记梁之亡书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出于彼而出于此及唐人收书只记其有不记其无是致后人失其名系所以崇文四库之书比于隋唐亡书甚多而古书之亡尤甚焉
古人亡书有记故本所记而求之魏人求书有阙目録一卷唐人求书有搜访图书目一卷所以得书之多也【阙】 下诏并书目一卷惜乎行之不逺一卷之目亦无焉臣今所作羣书防纪不惟简别类例亦所以广古今而无遗也
古人编书必究本末上有源流下有沿袭故学者亦易学求者亦易求谓如隋人于厯一家最为详明凡作厯者防人或先或后有因有革存则俱存亡则俱亡唐人不能记亡书然犹纪其当代作者之先后必使具在而后己及崇文四库有则书无则否不惟古书难求虽今代宪章亦不备
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一篇
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有不可以不求者有不可求者文言略例虽亡而周易具在汉魏吴晋鼓吹曲虽亡而乐府具在三礼目录虽亡可取诸三礼十三代史目录虽亡可取诸十三代史常鼎寳文选著作人名目录虽亡可取诸文选孙玉汝唐列圣实録虽亡可取诸唐实录开元礼目録虽亡可取诸开元礼名医别录虽亡陶隠居已收入本草李氏本草虽亡唐慎微已收入证类春秋括甲子虽亡不过起隠公至哀公甲子耳韦嘉年号录虽亡不过起汉后元至唐中和年号耳续唐厯虽亡不过起续栁芳所作至唐之末年亦犹续通典续杜佑所作至宋初也毛诗虫鱼草木图盖本陆玑疏而为图今虽亡有陆玑疏在则其图可图也尔雅图盖本郭璞注而为图今虽亡有郭璞注在则其图可图也张频礼粹出于崔灵恩三礼义宗有崔灵恩三礼义宗则张频礼粹为不亡五服志出于开元礼有开元礼则五服志为不亡有杜预春秋公子谱无顾啓期大夫谱可也有洪范五行无春秋灾异应録可也丁副春秋三同异字可见于杜预释例陆淳纂例京相璠春秋土地名可见于杜预地名谱桑钦水经李腾説文字源不离説文经典分毫正字不离佩觽李舟切韵乃取説文而分声天寳切韵即开元文字而为韵内外转归字图内外铃指归图切韵枢之类无不见于韵海镜源书评书论书品书诀之类无不见于法书苑墨薮唐人小説多见于语林近代小説多见于集説天文横图圆图分野图紫微图象度图但一图可该大象赋小象赋周髀星述四七长短经刘石甘巫占但一书可备开元占经象应騐录之类即古今通占鉴乾象新书可以见矣李氏本草拾遗删繁本草徐之才药对南海药谱药林药论药忌之书证类本草收之矣肘后方鬼遗方独行方一致方及诸古方之书外台秘要太平圣恵方中尽收之矣纪元之书亡者甚多不过纪运图厯代图可见其略编年纪事之书亡者甚多不过通厯帝王厯数图可见其略凡此之类名虽亡而实不亡者也
编次失书论五篇
书之易亡亦由校雠之人失职故也盖编次之时失其名帙名帙既失书安得不亡也按唐志于天文类有星书无日月风云气之书岂有唐朝而无风云气之书乎编次之时失之矣按崇文目有风云气书无日月之书岂有宋朝而无日月之书乎编次之时失之矣四库书目并无此等书而以星禽洞微之书列于天文且星禽洞微五行之书也何与于天文
射覆一家于汉有之世有其书唐志崇文目并无何也轨革一家其来旧矣世有其书唐志崇文目并无四库始收入五行类
医方类自有炮灸一家书而隋唐二志并无何也人伦之书极多唐志只有袁天纲七卷而已婚书极多唐志只有一部崇文只有一卷而已四库全不收
见名不见书论二篇
编书之家多是茍且有见名不见书者有防前不防后者尉缭子兵书也班固以为诸子类寘于杂家此之谓见名不见书隋唐因之至崇文目始入兵书类顔师古作刋谬正俗乃杂记经史惟第一篇説论语而崇文目以为论语类此之谓防前不防后应知崇文所释不防全书多只防帙前数行率意以释之耳按刋谬正俗当入经解类
按汉朝駮议诸王奏事魏臣奏事魏台诏议南台奏事之类隋人编入刑法者以隋人见其书也若不见其书即其名以求之安得有刑法意乎按唐志见其名为奏事直以为故事也编入故事类况古之所谓故事者即汉之章程也异乎近人所谓故事者矣是之谓见名不见书按周易参同契三卷周易五相类一卷炉火之书也唐志以其取名于周易则以为卜筮之书故入周易卜筮类此亦谓见名不见书
收书之多论一篇
臣甞见鄊人方氏望壶楼书籍颇多问其家乃云先人守无为军日就一道士之尚不能尽其书也如唐人文集无不备又甞见浮屠慧邃收古人简牍宋朝自开国至崇观间凡是名臣及髙僧笔迹无不备以一道士能备一唐朝之文集以一僧能备一宋朝之笔迹况于堂堂天府而不能尽天下之图书乎患不求耳然观国家向日文物全盛之时犹有遗书民间所有秘府所无者甚多是求之道未至耳
阙书备于后世论一篇
古之书籍有不足于前朝而足于后世者观唐志所得旧书尽梁书卷帙而多于隋盖梁书至隋所失已多而卷帙不全者又多唐人按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搜访圗书所以卷帙多于隋而复有多于梁者如陶潜集梁有五卷隋有九卷唐乃有二十卷诸书如此者甚多孰谓前代亡书不可备于后代乎
亡书出于后世论一篇
古之书籍有不出于当时而出于后代者按萧何律令张苍章程汉之大典也刘氏七略班固汉志全不收按晋之故事即汉章程也有汉朝駮议三十卷汉名臣奏议三十卷并为章程之书至隋唐犹存奈何阙于汉乎刑统之书本于萧何律令厯代増修不失故典岂可阙于当时乎又况兵家一类任宏所编有韩信军法三篇广武一篇岂有韩信军法犹在而萧何律令张苍章程则无之此刘氏班氏之过也孔安国舜典不出于汉而出于晋连山之易不出于隋而出于唐应知书籍之亡者皆校雠之官失职矣
亡书出于民间论一篇
古之书籍有上代所无而出于今民间者古文尚书音唐世与宋朝并无今出于漳州之呉氏陆机正训隋唐二志并无今出于荆州之田氏三坟自是一种古书至熙丰间始出于野堂村校按漳州吴氏书目算术一家有数件古书皆三馆四库所无者臣已收入求书类矣又师春二卷甘氏星经二卷汉官典仪十卷京房易钞一卷今世之所者皆出吴氏应知古书散落人间者可胜计防求之之道未至耳
求书遣使校书久任论一篇
求书之官不可不遣校书之任不可不専汉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久矣至成帝时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遂有七略之藏隋开皇间竒章公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后嘉则殿藏书三十七万卷禄山之变尺简无存乃命苗发等使江淮括访至文宗朝遂有十二库之书唐之季年犹遣监察御史诸道搜求遗书知古人求书欲广必遣官焉然后山林薮泽可以无遗司马迁世为史官刘向父子校雠天禄虞世南顔师古相继为秘书监令孤徳棻三朝当修史之任孔頴逹一生不离学校之官若欲图书之备文物之兴则校雠之官岂可不久其任防
求书之道有八论九篇
求书之道有八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当不一于所求也
凡星厯之书求之灵台郎乐律之书求之太常乐工灵台所无然后访民间之知星厯者太常所无然后访民间之知音律者眼目之方多眼科家或有之疽痬之方多外医家或有之紫堂之书多亡世有紫堂之学者九曜之书多亡世有九星之学者列仙之类道藏可求此之谓即类以求
凡性命道徳之书可以求之道家小学文字之书可以求之释氏如素履子元真子尹子鬻子之类道家皆有如仓颉篇龙龛手鉴郭迻音诀图字母之类释氏皆有周易之书多藏于卜筮家洪范之书多藏于五行家且如邢璹周易略例正义今道藏有之亰房周易飞伏例卜筮家有之此之谓旁类以求
孟少主实录蜀中必有王审知闽中必有零陵先贤零陵必有桂阳先贤赞桂阳必有京口记者润州记也东阳记者婺州记也茅山记必见于茅山观神光圣迹必见于神光寺如此之类可因地以求
钱氏庆系圗可求于忠懿王之家章氏家谱可求于申公之后黄君俞尚书闗言虽亡君俞之家在兴化王棐春秋讲义虽亡棐之家在临漳徐寅文赋今莆田有之以其家在莆田潘佑文集今长乐有之以其后居长乐如此之类可因家以求
礼仪之书祠祀之书断狱之书官制之书版图之书今官府有不经兵火处其书必有存者此谓求之公书不存于秘府而出于民间者甚多如漳州呉氏其家甚微其官甚卑然一生文字间至老不休故所得之书多蓬山所无者兼藏书之家例有两目録所以示人者未甞载异书若非与人尽诚尽礼彼肯出其所秘乎此谓求之私
乡人李氏曽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之书前年所进褚方囬清慎帖防赐百匹两此则沈家旧物也乡人陈氏甞为湖北监司其家或有田氏之书臣甞见其有荆州田氏目録若迹其官守知所由来容或有焉此谓因人以求
胡旦作演圣通论余靖作三史刋误此等书卷帙虽多然流行于一时实近代之所作书之难求者为其久逺而不可迹也若出近代人之手何不可求之有此谓因代而求
编次之讹论十五篇
隋志所类无不当理然亦有错收者諡法三部已见经解类矣而汝南君諡议又见仪注何也后人更不考其错误而复因之按唐志经解类已有諡法复于仪注类出魏晋諡议盖本隋志
一类之昼当集在一处不可有所间也按唐志諡法见于经解一类而分为两处置四库书目以入礼类亦分为两也
唐志于仪注类中有玉玺国寳之书矣而于记类中复出此二书四库书目既立命书类而三命五命之书复入五行卜筮类
遁甲一种书耳四库书目分而为四类兵书见之五行卜筮又见之壬课又见之命书又见之既立壬课类则遁甲书当壬课类中
月令乃礼家之一类以其书之多故为専类不知四库书目如何见于礼类又见于兵家又见于农家又见于月鉴按此宜在嵗时类
太元经以讳故崇文改为太真今四库书目分太元太真为两家书
货泉之书农家类也唐志以顾烜钱谱列于农至于封演钱谱又列于小説家此何义防亦恐是误耳崇文四库因之并以货泉为小説家书正犹班固以太元为扬雄所作而列于儒家后人因之遂以太元一家之书为儒家类是故君子重始作若始作之讹则后人不复能反正也
有厯学有算学隋志以厯数为主而附以算法虽不别条自成两类后人始分厯数为两家不知唐志如何以厯与算二种之书相滥为一虽曰厯算同归乎数各自名家
李延夀南北史唐志类于集史是崇文类于杂史非吴纪九卷唐志类于编年是隋志类于正史非海宇乱离志唐志类于杂史是隋志类于编年非
唐艺文志与崇文总目既以外丹煆法为道家书矣奈何艺文又于医术中见太清神丹经诸丹药数条崇文又于医书中见伏火丹砂通元秘诀数条大抵炉火与服饵两种向来道家与医家杂出不独艺文与崇文虽隋志亦如此臣今分为两类列于道家庶无杂揉嵗时自一家书如嵗时广记百十二卷崇文捴目不列于嵗时而列于类书何也类书者谓捴众类不可分也若可分之书当入别类且如天文有类书自当列天文类职官有类书自当列职官类岂可以为类书而捴入类书类乎
谏疏时政论与君臣之事隋唐志并入杂家臣今析出按此当入儒家大抵隋唐志于儒杂二家不分
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记二曰杂家三曰小説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之书足相紊乱又如文史与诗话亦能相滥
凡编书每一类成必计卷帙于其后如何唐志于集史计卷而正史不计卷实录与诏令计卷而起居注不计卷凡书计卷帙皆有空别唐志无空别多为抄写所移隋志最可信缘分类不考故亦有重复者嘉瑞记祥瑞记二书既出杂又出五行诸葛武侯集诫众贤诫曹大家女诫正顺志娣姒训女诫女训凡数种书既出儒类又出捴集众僧髙僧梁皇大舍记法藏目录元门寳海等书既出杂又出杂家如此三种实由分类不明是致差互若廼陶景天仪説要天文类中两出赵政甲寅元厯序厯数中两出黄帝飞鸟厯与海中仙人占灾祥书五行类中两出庾季才地形志地理类中两出凡此五书是不校勘之过也以隋志尚且如此后来编书出于众手不经校勘者可胜道防于是作书目正讹
崇文明于两类论一篇
崇文总目众手为之其间有两类极有条理古人不及后来无以复加也道书一类有九节九节相属而无杂揉又杂史一类虽不标别然分上下二卷即为二家不胜冗滥及覩崇文九节正所谓大热而濯以清风也杂史一类隋唐二志皆不成条理今观崇文之作贤于二志逺矣此二类往往是一手所编惜乎当时不尽以其书属之也
泛释无义论一篇
古之编书但标类而已未甞注解其着注者人之姓名耳盖经入经类何必更言经史入史类何必更言史但随其凡目则其书自显惟隋志于疑晦者则释之无疑晦者则以类举今崇文总目出新意每书之下必着説焉据标类自见何用更为之説且为之説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説焉至于无説者或后书与前书不殊者则强为之説使人意怠且太平广记者乃太平御览别出广记一书専记异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説不及此意但以谓博采羣书以类分门凡是类书皆可博采羣书以类分门不知御览之与广记又何异崇文所释大槩如此举此一条可见其他
书有不应释论三篇
实录自出于当代按崇文捴目有唐实录十八部既谓唐实录得非出于唐人之手何湏一一释云唐人撰凡编书皆欲成类取简而易晓如文集之作甚多唐人所作自是一类宋朝人所作自是一类但记姓名可也何湏一一言唐人撰一一言宋朝人撰然崇文之作所以为衍文者不知其为防何此非不逹理也著书之时元不经心耳
有应释者有不应释者崇文总目必欲一一为之释间有见名知义者亦彊为之释如郑景岫作南中四时摄生论其名自可见何用释防如陈昌允作百中伤寒论其名亦可见何必曰百中者取其必愈乎
书有应释论一篇
隋志于他类只注人姓名不注义説可以睹类而知义也如史家一类正史编年各随朝代易明不言自显至于杂史容有错杂其间故为之注释其易知者则否惟覇史一类纷纷如也故一一具注盖有应释者有不应释者不可执一槩之论按唐志有应释者而一槩不释谓之简崇文有不应释者而一槩释之谓之繁今当观其可不可
不类书而类人论三篇
古之编书以人类书何甞以书类人防人则于书之下注姓名耳唐志一例削注一例大书遂以书类人且如别集类自是一类总集自是一类奏集自是一类令狐楚集百三十卷当入别集类表奏十卷当入奏集类如何取类于令狐楚而别集与奏集不分皮日休文数十卷当入总集类文集十八卷当入别集类如何取类于皮日休而总集与别集无别诗自一类赋自一类陆龟防有诗十卷赋六卷如何不分诗赋而取类于陆龟防按隋志于书则以所作之人或所解之人注其姓名于书之下文集则大书其名于上曰某人文集不着注焉唐志因隋志系人于文集之上遂以他书一槩如是且春秋一类之学当附春秋以显如曰刘向有何义易一类之书当附易以显如曰王弼有何义
唐志以人寘于书之上而不着注大有相妨如管辰作管辂三卷唐省文例去作字则当曰管辰管辂是二人共也如李邕作狄仁杰三卷当去作字则当曰李邕狄仁杰是二人共也又如李翰作张廵姚訚三卷当去作字则当曰李翰张廵姚訚是三人共也若文集置人于上则无相妨曰某人文集可也即无某人作某人文集之理所志唯文集置人于上可以去作字可以不着注而于义无妨也又如卢槃佐作孝子三卷又作髙士二卷髙士与孝子自殊如何因所作之人而合为一似此类极多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乃王叡撰若从唐志之例则当曰王叡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是王叡复为注解之人矣若用隋志例以其人之姓名著注于其下无有不安之理
编书不明分类论三篇
七略惟兵家一略任宏所校分权谋形势隂阳技巧为四种书又有图四十三卷与书参焉观其类例亦可知兵况见其书乎其次则尹咸校数术李柱国校方技亦有条理惟刘向父子所校经诸子诗赋冗杂不明尽采语言不存图谱缘刘氏章句之儒胸中元无伦类班固不知其失是致后世亡书多而学者不知源则凡编书惟细分难非用心精微则不能也兵家一略极明若他略皆如此何忧乎斯文之防也
史家本于孟坚孟坚初无独断之学惟依缘他人以成门户纪志则追司马之踪律厯艺文则蹑刘氏之迹惟地理志与古今人物表是其胸臆地理一学后代少有名家者由班固修之无功耳古今人物表又不足言也
古者修书出于一人之手成于一家之学班马之徒是也至唐人始用众手晋隋二书是矣然亦皆随其学术所长者而授之未甞夺人之所能而彊人之所不及如李淳风于志宁之徒则授之以志如顔师古孔頴逹之徒则授之纪以顔孔博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理图籍之学所以晋隋二志髙于古今而隋志尤详明也
编次有叙论二篇
隋志每于一书而有数种学者虽不标别然亦有次第如春秋三虽不分为三家而有先后之列先左氏次公羊次谷梁次国语可以次求类唐志不然三国语可以浑而杂出四家之学犹方圆氷炭也不知国语之文可以同于公谷公谷之义可以同于左氏者乎隋志于礼类有防服一种虽不别出而于仪礼之后自成一类以防服者仪礼之一篇也后之议礼者因而讲究遂成一家之书尤多于三礼故为之别异可以见先后之次可以见因革之宜而无所紊滥今唐志与三礼杂出可乎
编次不明论七篇
班固艺文志出于七略者也七略虽疎而不滥若班氏歩歩趋趋不离于七略未见其失也间有七略所无而班氏杂出者则踬矣扬雄所作之书刘氏盖未收而班氏始出若之何以太元法言乐箴三书合为一总谓之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入于儒家类按儒者旧有五十二种固新出一种则扬雄之三书也且太元易类也法言诸子也乐箴杂家也奈何合而为一家是知班固胸中元无伦类
旧类有道家有道书道家则老荘是也有法家有刑法法家则申韩是也以道家为先法家次之至于刑法道书别出条例刑法则律令也道书则法术也岂可以法术与老荘同条律令与申韩共贯乎不得不分也唐志则并道家道书释氏三类为一类命以道家可乎凡条例之书古人草昧后世详明者有之未有弃古人之详明従后人之紊滥也其意谓释氏之书难为在名墨兵农之上故以合于道家殊不知凡目之书只要明晓不如此论髙卑况释道二家之书自是矛盾岂可同一家乎
汉志于医术类有经方有医经于道术类有房中有神仙亦自微有分别奈何后之人更不本此同为医方同为道家者乎足见后人之茍且也
唐志别出明堂经脉一条而崇文总目合为医书据明堂一类亦有数家以为一条已自疎矣况合于医书而其类又不相附可乎
汉志以司马法为礼经以太公兵法为道家此何义也疑此二条非任氏刘氏所收盖出班固之意亦如以太元乐箴为儒家类也
汉志以世本战国防秦大臣奏事汉着记为春秋类此何义也
唐志以选举志入职官类是崇文总目以选举志入记非
通志卷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七十二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图谱略第一
索象 原学 明用 记有 记无
索象
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植物也书动物也一动一植相湏而成变化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扵左置书扵右索象扵图索理扵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举而措之如执左契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説故人亦难为学学亦难为功虽平日胷中有千章万卷及寘之行事之间则茫茫然不知所向秦人虽弃儒学亦未甞弃图书诚以为国之具不可一日无也萧何知取天下易守天下难当众人争取之时何则入咸阳先取秦图书以为守计一旦干戈既定文物悉张故萧何定律令而刑罚清韩信申军法而号令明张苍定章程而典故有伦叔孙通制礼仪而名分有别且髙祖以马上得之一时间武夫役徒知诗书为何物而此数公又非老师宿儒通古今者若非图书有在指掌可明见则一代之典未易举也然是时挟书之律未除屋壁之藏不啓所谓书者有防无非按图之效也后世书籍既多儒生接武及乎议一典礼有如聚讼玩嵗愒日纷纷纭纭縦有所获披一斛而得一粒所得不偿劳矣何为其然防歆向之罪上通扵天汉初典籍无纪刘氏创意总括羣书分为七略只收书不收图艺文之目逓相因习故天禄兰台三馆四库内外之藏但闻有书而已萧何之图自此委地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惟任宏校兵书一类分为四种有书五十三家有图四十三卷载在七略独异于他宋齐之间羣书失次王俭于是作七志以为之纪六志收书一志専收图谱谓之图谱志不意末学而有此作也且有専门之书则有専门之学有専门之学则其学必而书亦不失任宏之略刘歆不能广之王俭之志阮孝绪不能续之孝绪作七録散图而归部録杂谱而归记注盖积书犹调兵也聚则易固散则易亡积书犹赋粟也聚则易赢散则易乏按任宏之图与书防相等王俭之志自当七之一孝绪之录虽不専收犹有总记内篇有图七百七十卷外篇有图百卷未知谱之如何耳隋家藏书富于古今然图谱无所系自此以来荡然无纪至今虞夏商周秦汉上代之书具在而图无焉图既无书复日多兹学者之难成也天下之事不务行而务説不用图谱可也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可行于世者作图谱略
原学
何为三代之前学术如彼三代之后学术如此汉微有遗风魏晋以降日以陵夷非后人之用心不及前人之用心实后人之学术不及前人之学术也后人学术难及大槩有二一者义理之学二者辞章之学义理之学尚攻击辞章之学务雕捜耽义理者则以辞章之士为不达渊源玩辞章者则以义理之士为无文彩要之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谷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涂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也所以学术不及三代又不及汉者抑有由也以图谱之学不则实学尽化为虚文矣其间有屹然特立风雨不移者一代得一二人实一代典章文物法度纪纲之盟主也然物希则价难平人希则人罕识世无图谱人亦不识图谱之学张华晋人也汉之宫室千门万户其应如响时人服其博物张华固博物矣此非博物之效也见汉宫室图焉武平一唐人也问以鲁三桓郑七穆春秋族系无有遗者时人服其明春秋平一固熟扵春秋矣此非明春秋之效也见春秋世族谱焉使华不见图虽读尽汉人之书亦莫知前代宫室之出处使平一不见谱虽诵春秋如建瓴水亦莫知古人氏族之始终当时作者后世史臣皆不知其学之所自况他人乎臣旧亦不之知及见杨佺期洛京图方省张华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平一之故由是益知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且萧何刀笔吏也知炎汉一代宪章之所自歆向大儒也父子纷争扵言句之末以计较毫厘得失而失其学术之大体何秦人之典萧何能收扵草昧之初萧何之典歆向不能纪于承平之后是所见有异也逐鹿之人意在扵鹿而不知有山求鱼之人意在于鱼而不知有水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呜呼图谱之学絶纽是谁之过与
明用
善为学者如持军治狱若无部伍之法何以得书之纪若无覈实之法何以得书之情今总天下之书古今之学术而条其所以为图谱之用者十有六一曰天文二曰地理三曰宫室四曰器用五曰车旗六曰衣裳七曰坛兆八曰都邑九曰城筑十曰田里十一曰防计十二曰法制十三曰班爵十四曰古今十五曰名物十六曰书凡此十六类有书无图不可用也人生覆载之间而不知天文地理此学者之大患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辰之次舍日月之往来非图无以见天之象山川之纪夷夏之分非图无以见地之形天官有书书不可以仰观地理有志志不可以俯察故曰天文地理无图有书不可用也稽之人事有宫室之制有宗庙之制有明堂辟廱之制有居庐琧室之制有台省府寺之制有庭霤户牗之制凡宫室之属非图无以作室有尊彛爵斝之制有簠簋爼豆之制有弓矢鈇钺之制有圭璋壁琮之制有玺节之制有金鼓之制有棺椁之制有重主之制有明器祭噐之制有钩盾之制凡器用之属非图无以制噐为车旂者则有车舆之制有骖服之制有旟旐之制有仪卫卤簿之制非图何以明章程为衣服者则有弁冕之制有衣裳之制有屦舄之制有笄总之制有襚含之制有杖绖之制非图何以明制度为坛域者则有坛墠之制有邱泽之制有社稷之制有兆域之制大小髙深之形非图不能辨为都邑者则有京辅之制有郡国之制有闾井之制有市朝之制有蕃服之制内外重轻之势非图不能纪为城筑者则有郛郭之制有苑囿之制有台门魏阙之制有营垒斥之制非图无以眀闗要为田里者则有夫家之制有沟洫之制有原隰之制非图无以别经界为防计者则有货泉之制有贡赋之制有户口之制非图无以知本末法有制非图无以定其制爵有班非图无以正其班有五刑有五服五刑之属有适轻适重五服之别有大宗小宗权量所以同四海规矩所以正百工五声八音十二律有节三歌六舞有序昭夏肆夏宫陈轩陈皆法制之目也非图不能举内而公卿大夫外而州牧侯伯贵而妃嫔贱而妾媵官有品命有数禄秩有多寡考课有殿最缫籍有数玉帛有等上下异仪尊卑异事皆班爵之序也非图不能举要通古今者不可以不识三统五运而三统之数五运之纪非图无以通要别名物者不可以不识虫鱼草木而虫鱼之形草木之状非图无以别要明书者不可以不识文字音韵而音韵之清浊文字之子母非图无以明凡此十六种可以类举为学者而不知此则章句无所用为治者而不知此则纲纪文物无所施
记有
杨佺期唐洛阳京城图 唐长安京城图 吕大防唐长安京城图 唐太极宫图 唐大明宫图 唐兴庆宫图 三宫合为一图 洛阳宫阙图 宋朝宫阙图汴京图 唐九山昭陵建陵合为一图 梁元帝
二十八国职贡图 阎立本西域诸国风物图 大辽对境图 大金接境图 契丹地里图 西夏贺兰山图 山海经图 勃海图 三辅黄图 天文横图隔子横图 天文圆图 隔子圆图 紫微天心图璇玑图 日食图 月晕图 分野图 七曜灾祥图七曜厯文图 刻漏图 九江刻漏图 气象图
云气图 日出长短图 海潮时刻四应图 华夷图守令图 百川源委图 澚闸图 交广图 诸路
至京驿程图 江行备用图 禹穴图经 春秋世系图 春秋机要图 春秋盟防图 春秋列国图 春秋十二国年厯 杜预释例地名谱 杜预小公子谱春秋明例总括图 荆定易图 先天图 汉上易
图 八卦小成图 干生归一图 龙图 伏羲俯仰画卦图 陈希夷易图 刘牧钩隐图 稽览图 尚书治要图 郑康成诗图 小戎图 王制井田图方田图 鄊遂图 封建图 律吕图 聂崇义三礼图 博古图 考古图 释奠祭器图 考正礼器图鄊饮礼图 五服年月图 大宗小宗图 宫架图舞鉴图 琴式尚象图 景祐大乐图 三乐图
衙鼓格 投壶格 摴蒱格 象戏格 声韵图 指归图 僧守温三十六字母图 定韵清浊钤 内外转归字图 徐浩书谱 笔阵图 国相成名图 厯代君臣图 古今类聚年号图 帝王年代图 五运厯年纪 刘恕十国年表 闽中王氏啓运图 唐孟冬祫飨于太庙礼科 帝系图 唐贞元孟冬祫祭图唐朝功臣配享图 唐贞元孟夏禘飨图 司马温
公厯年图 宋氏绍宗图 仙源积庆图 衣冠盛事图 太庙图 治平八庙图 熈宁庙图 大宋配享功臣图 文武合班图 朔日视朝仪注图 正冬大庆殿朝防立班图 大庆殿再坐上夀立班图 垂拱殿五日一次起居门外叙班图 文徳殿常朝朝堂叙班图 文徳殿常朝立班图 东上閤门拜表立班图贺祥瑞胜防紫宸殿外叙班图 同天节紫宸殿上
夀图 集英殿大宴坐次图 大礼尚书省受誓戒图大礼大庆殿奏请致斋立班图 正冬御殿朝贺上
夀垂拱殿枢宻使以下称贺图 紫宸殿上夀赐宴图紫宸殿常朝起居图 垂拱殿常朝起居图 集英
殿大宴门外立班图 集英殿大宴枢宻使以下起居图 唐宰相表 唐官品图 武侯八阵图 攻守器械图 五阵图 文教图 阎立本厯代帝王图 厯代圣贤图 铜人俞穴鍼炙图 仙人水鉴图 明堂偃侧人图 难经图 素问气图 金丹图 烟萝图含象鉴图 黄庭五藏图 黄庭五藏道引图 六
气道引图 道源宗师图 仙班朝会图 告元图内外二景图 上清天闗三图经 上清混合变化图三五含景图 五常杂修行图 河图寳录 结璘
奔日月图 九宫紫房图 长生寳鉴图 八道秘言图 五岳真形神仙图 古今五岳真形图 岳渎名山图 大洞九天图 山水穴实图 万灵朝真图三皇真形图 列宿朝真图 摄生月令图 伏承图【艺文略作永此作承当考】狐刚子粉图 三才定位图 二十四鼎鑪图 黄帝鼎图 西传宗图 声钟图 赵少保辨才法师系念图 六想图 重元图 纲格图 北齐六学士勘书图 庆厯彩选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明皇击桐图【桐字当考】明皇试马图 王维春社图 王
维辋川图 莲社图 顾凯之列女图 月令图 郭子仪宴鱼朝恩图 选日立成图 三元遁甲图九宫八门图 山形总载图 寳星图 鬼谷子观气色出相图 勅律指掌图 姓氏谱 钱谱
记无
地理
地域方丈图 地域方尺图 僧道安江图 贾耽地图 裴矩西域图 华夷列国入贡图 马寔诸道行程血脉图 开元分野图 冀州图 十七路转运图河北四十四郡图 十七路图 蜀程图 沈括使
北图 洞庭谱 岳渎福地图 蒋炳西山图
会要
南卓唐朝纲领图 王彦威占额图 孙结大唐国照图 大唐国要图 曹臻图照 夏侯颇盐鐡转运图
纪运
王氏五运图 广五运图 年厯图 帝王正闰五运图 路惟衡帝王厯数图 薛珰唐圣运图 刘恕年略谱 魏森古今通系图 侯利建视古图 刘轲唐年厯 龚頴运厯图 徐锴厯年年谱 古今年表帝王接受图 卢元福共和以来甲乙纪 帝王真伪图 徐整三五厯纪 国朝年表
百官
唐宰辅谱 桞芳大唐宰相表 万当世文武百官图【缺】牧图
易
唐一行大衍元图 范谔昌易源流图
诗
成伯璵毛诗图 草木虫鱼图
礼
贺循防服图 子游防服图 蔡谟防服图 张荐五服图 仲陵子五服图 夏侯伏明三礼图 张镒三礼图 梁正三礼图 纪僧真玉玺谱 袁郊二仪实录衣服名义图 卤簿图 南郊图 唐志凶仪图梁隐列国祖庙式
乐
十二律谱 唐郊祀乐章谱 吕渭广陵正息谱 王大力琴声律谱 李良辅广陵正息谱 陈康士琹谱离骚谱 李约东杓引谱 琴式谱 阮咸谱 琴
指图 觱栗格 沈括乐律图
春秋
严彭祖春秋图 张杰春秋图 顾啓期大夫图 春秋车服图 春秋宗族名氏图 演左传氏族图 春秋名号归一图 春秋图鉴 春秋手鉴图
孝经
应瑞图
论语
井田义图 论语世谱
经学
授经图 韦表微九经归授谱
小学
郭璞尔雅图 辨字图
刑法
路仁恕五刑旁通图
天文
张衡灵宪图 髙文天文横图 孝经内记星图周易八野星图 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 大象列星图 长庆筭五星所在宿度图 南阳化元元黄十二次分野图
时令
王涯月令图
筭数
刘徽九章重差图
隂阳
三隂图 二宅图 五行家国通用图 太一游图五符图 八曜图 五虎图 古墓图 气神随日用局图 揲蓍图 皮日休支干定命图 遁甲天目图占气色要诀图
道家
二十八宿真形图 正一真人二十四治图 正一气化图 五帝修行图 四气摄生图 参同契大丹图太易隂阳手鉴图 鈆永五行图 八封真形图
掌诀图 八仙图 元化图 五禽道引图 大象握机图 皇人三一图 存五星图 火鉴周天图
释氏
法界僧图 道绰行图 古今译图
符瑞
玉芝瑞草图 灵芝图 侯亶祥瑞图 孙之柔瑞应图 顾野王符瑞图 张掖郡元石图 上党十九瑞图 贯怪图
兵家
解忠鲠龙武元兵图 神机灵秘图 五行阵图
艺术
欹器图 射鉴九图 礼图等杂画 董蕚画盘车图曹元廓画后周北齐梁陈隋武徳贞观永徽等朝臣
图 韩干画龙朔功臣图 王象画卤簿图 寳师纶画内库瑞锦对雉闘羊翔鳯游麟图 八骏图 辨马图
食货
于公甫古今泉货图
医药
孔穴虾蟆图 黄帝明堂五藏图 秦承祖明堂图明堂人形图 指难图 王惟一鍼炙图 五藏摄养明鉴图 崔知悌产图 安济图 侍膳图 原平仲灵秀本草图 药图
世系
帝系之谱 皇帝之谱 戚里之谱 百官族姓之谱诸家谱
通志卷七十二
<史部,别史类,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七十三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金石略第一
上代文字 钱谱 三代欵识 秦 两汉 三国 晋 两朝 隋 唐 唐六帝 唐名家金石序
序曰方册者古人之言语款识者古人之面貌以后学跂慕古人之心使得亲见其面而闻其言何患不与之俱化乎所以仲尼之徒三千皆为贤哲而后世旷世不闻若人之一二者何防良由不得亲见闻于仲尼耳盖闲习礼度不若式瞻容仪讽诵遗言不若亲承音防今之方册所者已经数千万之后其去亲承之道逺矣惟有金石所以垂不朽今列而为略庶防式瞻之道犹存焉且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此道后学安得而舍诸三代而上惟勒鼎彛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散佚无纪可为太息故作金石畧
厯代金石
苍颉石室记有二十八字在苍颉北海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自无人识逮秦李斯始识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二字 夏禹书十二字【见法帖未详出处】比干铜盘铭十六字【西京】史籕六字【见法帖未详出处】孔子书季札墓十字【润州】周穆王东廵四字【邢州】
右上代文字见于模刻
太昊金 尊卢氏币 神农氏金 黄帝货金 轩辕货金 帝昊金 帝喾金 髙阳金 尧泉 舜防乗马币 舜防币货金 夏货金 商货荘布 商货四布 商连币 商汤金 商子货金 周圜法货 周圜法别种 齐公货 齐刀别种 齐梁山币 莒刀齐布 齐刀
右见钱谱兵火以来今贑州尚有本
晋姜鼎 虢姜鼎 郑伯姬鼎 宋君鼎 周姜鼎文王鼎 孔文父鼎 鲁公鼎 宋公鼎 周公鼎单冏鼎 伯姬鼎 宋君夫人鼎 东宫方鼎 商鼎得鼎 庚鼎 乙鼎 大鼎 始鼎 栾鼎 趠鼎辛鼎 癸鼎 尨鼎 陀鼎 东宫鼎 盘鼎 公
诚鼎 丁斯鼎 王子吴鼎 师寏鼎 父乙鼎 叔夜鼎 氏鼎 公癸鼎 父甲鼎 父丁鼎 蝉文鼎 尨生鼎 召夫鼎 师□鼎 师毛鼎 师鼎周姜敦 周虞敦 雁侯敦 屈生敦 仲驹敦
孟金敦 刺公敦 叔敦 虢姜敦 散季敦 伯百父敦 冀师敦 尨敦 □敦 始敦 何敦 尹敦 戠敦 周敦 敦 牧郭 周公彛 召公彛曹侯彛 司空彛 内史彛 楚公彛 沈子彛
彛 单冏彛 伯宋彛 仲举彛 单从彛 品伯彛 李娟彛 防姬彛 楚王盏彛 祖戊彛 商兄癸彛 父癸彛 交父彛 祖乙彛 父乙彛 父丁彛 父已彛 父辛彛 母乙彛 师艅彛 仲父彛商彛 五彛 伯彛 防彛 甗彛 形彛 尹彛应彛 亚彛 伊彛 仲父彛 小子师彛 庚午
鬲 髙姜鬲 书鬲 丁父鬲 父已鬲 毛乙鬲乃子鬲 母鬲 虢叔鬲 诸旅鬲 莫敖鬲 窦徳鬲 聿逺鬲 伯鬲 慧季鬲 许子钟 钟 商钟 元子钟 走钟 迟父钟 南和钟 分宁钟许子小钟 盄和钟 召公尊 朝事尊 韦子尊鱼尊 叔寳尊 虎尊 父戊尊 祖戊尊 商从尊中爵 夫甲爵 父丁爵 祖辛爵 父癸爵 父
辛爵 大田爵 父庚爵 庚爵 丁青爵 商爵父戊爵 祖已爵 父已爵 已举爵 已爵 举爵篆带爵 父乙爵 祖乙爵 伯爵 饮爵 觯爵父甲爵 主人举爵 癸举 父辛举 寅簋 左
父簋 叔髙簋 师寏簋 师奕簋 弡中□ 刘公 太公缶 子斯 史防 姬寏 姬寏豆单疑豆 仲防洗 仲虞洗 田季匜 寒戊匜
叔匜 杞公匜 义母匜 弡伯匜 季姬匜 季毫匜 祖戊匜 齐侯匜 卭仲盘 伯盏盘 夀盘史孙盘 卭仲盫 伯戋□ 应妇甗 周阳侯甗仲信甗 防甗 孟嬭甗 父已甗 庚甗 饮甗伯温甗 冀师舟 师淮卣 周卣 冀卣 商卣兄癸卣 母辛卣 母乙卣 父甲卣 祖癸卣
父已卣 祖戊卣 伯王齍 趠齍 诸友盉 伯王盉 沈子盉 盉豪盉 父丁盉 兹女觚 象觚父庚觚 甲子觚 平周鉟 罄 丁举瓯 伯
索盂 熙之防 铜角 武安釡 轵家釡
右三代之款识见于博古图等
石鼓文【秦凤翔府宣和间移置东宫臣冇石鼓辨明为秦篆】秦封泰山碑【兖州】峄山颂徳碑【李斯篆郑文寳模兖州】秦相李斯等请刻始皇诏书【兖州】之罘山刻石【可辨者十九字登州】之罘大篆【可辨者六十字登州】始皇朐山碑【潞州】稽山颂徳碑【李斯篆疑在越州】刻二世诏文【李斯篆密州】残碑二十字【李斯篆登州州衙】祀巫咸大湫文【俗呼咀楚文李斯篆凤翔府又渭州州学本与凤翔小异】
右秦
陈留太守程封碑【东京】酸枣令刘熊纪绩碑有碑隂【东京】执金吾髙襃碑【东京】太保髙峻碑【东京】丞相陈平碑【东京】三老袁贡碑【永建六年东京】袁腾碑【贡之子在东京】西平令杨期碑【东京】征西大将军杨仅碑【东京】大司农陈君碑【中平四年有四碑在东京】邉让碑【东京】董袭碑【东京】八都神庙碑【镇州】封龙山碑【镇州】藳城长蔡湛碑有碑隂【光和四年镇州】无极山碑【光和八年镇州】上谷太守张碑【定州】孝子王立碑【定州】谯敏碑【蔡邕文冀州】贾敏碑【冀州】李固碑【懐州】左伯桃碑【安肃军】苏武碑【京兆府】乞复华下民田租状【华州】西岳石阙铭【永和元年华州】西岳和山亭碑【华州】司徒刘竒碑【华州】西岳华山庙碑【华州】刘党碑【华州】立教院君神祠碑【华州】太尉杨震碑并碑隂题名【华州】髙陵令杨君碑及碑隂【华州】繁隂令杨寻碑【熹平中华州】金城太守杨统碑【华州】郭有道碑【蔡邕文并书太原府】郭林宗碑【汾州】山阳太守祝睦二碑【延熹七年南京】阳翟令许叔台碑【南京】兖州从事丁仲礼墓碑【南京】太尉掾桥君墓碑【南京】宋国县绎幕令碑【南京】汉桥元碑【南京】慎令刘君墓碑【建宁四年南京】光禄勲刘耀碑【郓州】袁安碑【徐州】太傅龚胜碑【徐州】刘熙碑及碑隂【徐州】汉髙祖感应碑【延熹十年徐州】髙祖庙碑【徐州】太尉陈球碑【蔡邕文并书光和元年徐州】太尉陈球后碑【徐州】陈球碑隂 御史大夫郑宫碑 卜式墓碑【兖州】鲍宣碑【兖州】鲁相史晨等奏出王家谷祠孔子碑【建宁二年兖州】司徒吴雄等奏孔子庙置卒史碑【元嘉三年兖州】鲁相复顔氏繇发碑【永嘉三年兖州】太山太守孔宙碑【延熹六年兖州】孔彪碑及碑隂【建宁四年兖州】汉碑永夀三年婺州从事孔君徳立于孔子墓坛前【兖州】小篆碑【蔡邕书兖州】河东太守孔雄碑【建宁四年兖州】司农孔峡碑【建宁元年兖州】鲁相韩叔节修孔子庙碑永年【夀二兖州】博士孔志碑【兖州】御史孔翊碑【兖州】博士逢汾坟前石柱碑篆【潍州】竹邑侯相张夀碑【建宁元年单州】侯伯咸墓碑【建宁中立单州】孙嵩碑【宻州】王章碑【宻州】安平王相孙根墓碑【光和四年宻州】庐江太守范式碑【蔡邕书济州】中郎王政碑【光和元年济州】任城府君颂【济州】司校尉鲁峻碑【蔡邕书济州】执金吾武荣碑【济州】故司马城铁碑【济州】谒者景君二碑【安帝元初元年济州】御史大夫郗虑碑【济州】童恢墓双石阙题 太尉刘寛二碑中平二年门生故吏各一碑并碑隂姓名【西京】萧何碑【折作两叚西京】元儒先生娄夀碑【襄州】山阳太守碑【襄州】筑阳侯相景豹碑【襄州】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襄州】学生碑【襄州】侍中王逸碑【襄州】南阳太守秦君碑【熹平五年襄州】司徒从事郭君碑【建宁五年孟州】北军中侯郭君碑【建宁五年孟州】封观碑【陈州】蔡昭碑【隋州】桐栢神碑【延熹六年唐州】中常侍曹腾碑【建和元年亳州】老子铭【延熹八年唐州】老子碑铭【钟繇书亳州】幽州刺史朱龟碑有碑隂【中平二年亳州】赵王武臣碑【宿州】东海祠碑【永夀元年海州】楚相孙叔敖延熹三年固始令叚君立有碑隂【光州】堂邑令费君碑【熹平六年有碑隂湖州】梁相费君碑【湖州】曹娥碑【越州】罗训碑【衡州】南昌太守谷君墓碑【衡州】青州刺史刘君碑【衡州】胡腾墓碑【衡州】桂阳太守周府君勲徳碑【熹平三年桂阳监】桂阳太守周使君碑【韶州】周公礼殿石楹记【初平五年钟防书成都府】阳洎侯墓碑【成府】都文翁学生题名 析里桥郙阁铭【建宁五年李翕造汉州】刺史李顼碣【绵州】中宫令杨畅墓碑【嘉州】沛相范史墓阙文【劒州】王襃墓碑【资州】中常侍樊安碑【延熹元年故吏立未详】河间相张平子墓志有二碑【崔瑗篆邓州】赵国相雝劝石阙碑【劔州】秦君之碑【未详】泰山都尉孔宙碑【延熹七年未详】小黄门谯君碑【中平四年未详】改西岳庙民赋碑【卢仿文光和二年未详】孔宙碑隂题名【未详】孔徳让碣【永兴二年兖州】文歆碑【元光四年绛州】天禄辟邪字【篆书邓州南阳宗资墓前石兽】周公礼殿记【蔡邕书成都府】蔡邕石经【西京人收得残石赵殿撰家有遗字三卷】窆室铭【永建元年未详】周府君碑隂【桂阳监】麟凤赞并记【永建元年未详】巴官铁量铭【永平七年未详】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铭【永平八年未详】南武阳墓阙铭【元和三年未详】章和石记【章和三年未详】郯令景君阙铭【元初四年未详】北海相景君碑隂【汉安二年未详】敦煌长史武班碑【建和元年未详】武石氏阙记【建和元年未详】司阳厥开石颂【建和二年未详】吴郡丞武开明碑【建和二年未详】张公庙碑【和平元年未详】祝长严防碑【元嘉元年未详】从事武梁碑【元嘉元年未详】平都侯相蒋君碑【元嘉元年未详】东海相栢君海庙碑【永夀元年未详】吉成侯州辅碑有碑隂【永夀三年未详】故民吴公碑【熹平元年未详】议郎元賔碑【延熹二年未详】韩府君孔子庙碑有碑隂【永夀二年未详】丹阳太守郭旻碑【延熹元年未详】封邱令王元赏碑【延熹四年未详】冀州刺史王纯碑【延熹四年未详】河东地界石记【延熹四年未详】成臯令任伯嗣碑【延熹五年有碑隂未详】平舆令薛君碑【延熹五年未详】尧庙碑【延熹十年有碑隂未详】又尧庙碑【熹平四年有碑隂未详】苍颉庙人名【延熈五年未详】苍颉庙碑【光和二年又三年未详】西岳二碑【光和二年又三年未详】刘寻禹庙碑【光和二年未详】白石神君碑【未详】禹庙碑【有碑隂未详】荆州刺史度尚碑【未详】车骑将军冯绲碑【永康元年未详】广汉县令王君神道【建宁元年未详】冀州从事张表碑【建宁元年未详】堵阳长谒者刘君碑【建宁元年未详】金乡守长侯君碑【建宁二年未详】桞孝廉碑【建宁二年未详】卫尉卿衡方碑【建宁三年未详】沛相杨君碑【建宁三年有碑隂未详】淳于长夏承碑【建宁三年未详】中郎马君碑【建宁三年未详】武都太守李翕碑【建宁四年有碑隂未详】仲君碑【建宁五年未详】成阳灵台碑【建宁五年有碑隂未详】廷尉仲定碑【熹平元年未详】堂谿典嵩髙山石阙铭【熹平四年未详】斥彰长断碑【熹平六年未详】太尉郭禧碑【有碑隂未详】逢童子碑【光和四年有碑隂未详】汉三公碑【光和四年未详】郩阮君神祠碑【光和四年有碑隂未详】扬州刺史敬使君碑【光和四年未详】凉州刺史魏君碑【光和四年未详】成阳令唐君颂【光和六年有碑隂颂未详】都乡正卫弹颂【中平二年未详】尉氏令郑君碑【中平三年有碑隂未详】赵相刘衡碑【中和四年未详】圉令赵君碑【初平元年未详】巴郡太守樊君碑【建安十二年未详】绥民校尉熊君碑【有碑隂未详】司空宗俱碑【有碑隂未详】冯使君墓阙铭【未详】琅邪相王君墓阙铭【未详】武隂令髙君墓阙铭【未详】永乐少府贾君阙铭【未详】临朐长仲君碑【未详】富春丞张君碑【未详】蜀郡太守任君神道【未详】蜀郡属国都尉任君神道 益州太守杨宗墓阙铭【未详】巴郡太守张府君功徳叙【未详】河南尹苏君碑额【未详】武氏石室画像【未详】
右两汉
魏武帝受禅坛记【梁鹄书王明文未详】魏武帝大飨碑【子建文武帝篆钟繇书亳州】魏受禅表【梁喆书黄初元年许州】魏郡公上尊号表【相国歆等四十五人钟繇书】魏酸枣令母邱悦碑【东京】魏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碑【梁鹄书兖州】魏隐士程冲墓碑【东京】魏节妇白氏碑【冲妻也晋咸熈中建二碑同处】魏御史大夫袁涣碑【东京】魏钟繇碑【东京】魏征虏将军南州刺史王贤思碑【东京】魏横海将军吕君碑【黄初二年未详】魏豫州刺史贾逵碑【陈州】魏刘盆碑【正始二年未详】魏邴原碑【宻州】魏孙炎碑【甘露五年淄州】魏太尉满宠碑 魏管宁碑【宻州】魏太妃郭氏碑【正元二年西京】魏新野侯碑【黄初七年】魏立孔子庙碑【黄初元年兖州】魏又立孔子庙碑【太和三年】魏三断碑皆漫灭二碑无字【西京】魏范式碑【有碑隂青龙三年未详】魏太仆荀君碑【正始五年有碑隂】魏南阳太守卞统碑【嘉平二年未详】吴大帝碑【湖州】吴征北将军陆祎碑【泰宁三年秀州】魏襄州刺史刘君碑【正元三年有碑隂未】魏刘熹学生冢碑【详有碑隂未】魏太保任公神道【详未】吴九真太守谷府君碑 吴禅国山碑隂【详未】吴天玺元年纪功碑【详未】吴临海侯相谷府君碑【详未】魏大长秋游述碑【详秦始十年有碑隂未】
右三国
南乡太守司马整徳政碑颂【详秦始四年有碑隂】南鄊建国碑【未详】阮籍碑【未详】潘岳碑【东京】王戎碑【东京惟存数十字】陈武王碑【西京索靖书】丁议碑【汾州】老父严氏碑【南京咸康五年】郭文碑【杭州咸和中】广昌长暨逊碑【咸和中杭州】宣城内史陆喈碑【咸和七年秀州】巴西太守卢茂碑【绵州】纪穆侯碑【建康府】遂州刺史李豪碑【绵州】陈夀墓碑【果州】西平将军葛府君碑【建康府】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尉氏令陈君单碑【未详】周胙墓石柱题【单州】散骑常侍周处碑【陆机文王右军书后人重立常州】西平侯顔含碑【建康府】石柱文【太元十八年劔州】泰山君改髙楼碑【升平三年未详】黄庭经【永和十二年无名氏世传右军书未请】司马士防碑【亳州】堕泪碑【襄州岘山】杜预碑【襄州史山】路君墓石阙文【永和元年济州】魏兴郡太守覃毅徳政碑【均州】小字东方朔画赞【王右军书饶州】张恺碑【陜州】征虏将军杨亮碑【未详】天台观题【葛仙公飞白未详】遗教经【无书人名氏世言小王书京兆府】洛神赋【王献之书未详】平西将军墓铭【王右军书未详】定水寺题【王右京兆】府军兰亭修褉序【永和九年王右军书薛家本为上定武次之长安本次之】太子詹事裴权碑【元康九年有碑隂西京】裴权后碑【有碑隂未详】北岳祠堂颂【秦始六年未详】右将军郑烈碑【太康四年未详】太公碑【太康十年未详】云南太守碑【太熈元年未详】防羌校尉彭祈碑【元康元年有碑隂未详】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未详】光禄勲向凯碑【永康元年未详】鸿胪成公重墓刻【永宁元年未详】青山君神颂【永安元年未详】安邑令徐君碑【未详】金乡长薛君颂【未详】张子平碑【未详】夜郎太守母稚碑【隆安三年未详】乐毅论 方城侯邓艾碑 伪汉司徒刘雄碑【嘉平五年立即晋愍帝建兴三年也未详】伪赵浮图澄造像碑【刘曜光初五年即晋元帝永昌元年未详】伪赵横山神李君碑【建武六年即晋咸康五年也未详】伪赵西门豹祠殿基记【建武六年未详】
右晋
宋武帝受禅坛记【永康元年陆综分书夀州】宋武帝檄谯纵文【义熈九年未详】宋文帝神道碑【润州】宋宗慤母刘夫人墓志【谢眺文大明二年江宁府】罗含碑【衡州】江淹碑【越州】齐海陵王照文墓志【谢眺文江宁府】齐桐栢山金庭观碑【沈约文倪珪书齐永元二年越州】梁闗内侯盛绍逺碑【门人立杭州】梁茅君碑【孙文韬书或云张泽正书普通三年江陵府】梁贞白先生陶景碑【萧纶文分书江陵府】梁上元真人司命茅君九钖文碑【普通三年江陵府】梁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普通三年陶景文并书有碑隂江陵府】萧梁二帝碑【江陵府】梁重立羊祜碑【大同十年】瘗鹤铭【华阳贞逸文世即陶景也润州焦山或云顾况】梁改堕泪碑【刘灵正书】梁开善寺大法师碑【萧挹书普通三年建康府】梁招隐寺刹下铭【萧纶书普通二年普州】吴延陵季子二碑【晋殷仲堪文梁王僧恕书润州】夌积山应干寺重修七佛龛铭【庾信文秦州】慧逺法师碑【谢灵运文张野书江州】梁檀溪寺禅房碑【许璠书天监十一年未详】齐佛龛碑【天统三年立武平三年刋西京】后魏兖州刺史贾司伯碑【神龟二年西京】后魏兖州刺史元王匡碑【熈平二年】后魏孝侯碑【天平三年东京】后魏中山太守常通碑【定州】后魏宣武帝御射碑【景明三年沈馥书有碑隂虢州】后魏金乡县令徐公碑【景明中滁州】后魏侍中广平穆王碑【太昌元年西京】后魏章陵太守吕君碑【邓州】后魏司徒斛律斯公碑 后魏元成碑【正始五年祁州】后魏立宣尼庙记【延兴四年兖州】后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卫州有碑隂今亡】后魏并州刺史王坦墓碑【绛州】后魏石佛像碑【武定四年卫州】后魏松滋公兴温泉颂【京兆府】古碑三皆剥落似魏齐时字【陜府】后魏车骑将军穆祚碑【汾州】后魏侍中广平穆王碑【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西京】后魏景王碑 后魏汝南文宣王碑【西京】后魏碑【韩毅书天平四年西京】后魏末帝碑【西京】后魏升仙太子碑【梁雅文西京】后魏圣防寺碑【永熈三年北京】后魏鲁郡太守张猛龙清徳碑【正元三年有碑隂未详】敎戒经【后魏顺思王书未详】后魏崔浩碑【兴光二年华州】大代华岳庙碑【太武太延五年未详】后魏修华岳碑【兴光二年未详】后魏中岳碑【太安二年有碑隂未详】后魏孔子庙碑【太和元年未详】比干墓刻 后魏大鸿胪卿郑允伯碑【未详】后魏北廵碑【太和二十年有碑隂未详】后魏太尉于烈碑【景明四年未详】后魏瑶光寺碑【永平三年未详】后魏郑羲碑【又有上碑皆永平四年未详】后魏郑道昭登云峯山诗【永平四年未详】后魏天柱山东堪石室铭【郑道昭撰永平四年未详】后魏张夫人墓志【延昌元年未详】后魏郑道昭哀子诗【延昌四年未详】后魏王子晋碑【延昌四年未详】后魏宣武皇帝御讲碑【延昌四年未详】后魏淮阳太守梁鉴碑【延昌四年未详】后魏齐兖二州刺史傅公碑【熈平九年未详】后魏刘使君徳化颂【熈平三年有碑隂未详】后魏兖州刺史元康碑【熈平中立未详】后魏瀛州刺史孙恵蔚墓志【神龟元年未详】后魏叱闾神寳造像记【神龟元年未详】后魏定州刺史崔亮颂【神龟三年未详】后魏尧庙碑【正光元年有碑隂】后魏司空元晖碑【正光二年未详】后魏郭太妃碑【正光三年未详】后魏邑义一千人造像记【正光六年未详】后魏房昙渊等造像记【永安三年未详】后魏贺防岳碑【永熈三年未详】后魏孟思文等造像碑【正光六年未详】后魏化政寺石窟铭【大统九年未详】后魏镇阳诲碑【太昌元年未详】后魏御史台双塔颂【永熈三年未详】东魏镇东将军刘干碑【未详】东魏东平太守刘覇碑【天平元年澶州】东魏相州刺史徐雅碑【天平二年未详】东魏胶州刺史祖淮碑【天平三年宻州】东魏大觉寺碑【天平四年韩毅书有碑隂洛阳】东魏髙翻碑【元象元年未详】东魏贾思同碑【兴和二年青州】东魏张烈碑【元象元年未详】东魏张早墓志【兴和二年未详】东魏孔子庙碑【兴和三年未详】东魏魏兰根碑【兴和四年未详】魏岐州刺史王毅墓志【大统元年未详】东魏瀛州刺史李公碑【武定二年未详】东魏乐陵太守刘公碑【武定二年未详】东魏刘起贵造像碑【武定二年未详】东魏逢彦造像记【武定二年未详】东魏安州刺史赫连相碑【武定五年未详】东魏荀君像颂【武定七年未详】北齐楚阳太守张乐碑【澶州】北齐大将军兖州刺史刘杰碑【澶州】北齐太祖大师正觉寺重修佛殿二记【一后魏武定四年建一北齐大统三年建】北齐临清王假黄钺碑北齐二祖大师碑【西京】北齐造像记【天保四年未详】北齐郭道尊等造像记【天保四年未详】北齐孙士渊造像记【天保四年未详】北齐建陵山修靖馆碑【天保六年未详】北齐郁久闾业碑【天保七年未详】北齐石当门等造像记【天保七年未详】北齐东兖州湏昌县王像颂【天保八年】北齐二圣寺龙华讃佛碑【未详】北齐造释迦像碑【未详】北齐夫子庙碑【干明元年未详】北齐石像颂【皇建元年未详】北齐崇因寺碑【陆乂文姚淑分书皇建二年未详】北齐闗亮造像记【比邱道常书河清元年】北齐救疾经偈【河清二年未详】北齐云峯山题记【郑述祖撰河清二年未详】北齐华阳公主碑【河清二年未详】北齐权法师碑【河清二年未详】北齐天柱山铭【郑述祖撰天统元年未详】北齐邑义人造像记【天统二年未详】北齐造双塔碑【天统二年未详】北齐造石经并记【天统四年未详】北齐防山碑【王思诚八分书天统五年未详】北齐赵智和造像碑【天统五年未详】北齐陇东平感孝颂【在齐州平隂】北齐帝尧碑【武平二年有碑隂未详】北齐陇东王胡长仁碑【武平四年齐州】北齐观世音石像碑【武平二年未详】北齐唐邕造寺碑【武平三年未详】北齐长乐王平等碑【武平二年未详】北齐冯翊王平等碑【武平二年洛阳】北齐临淮王造像碑 北齐白长命碑【武平四年未详】北齐大安乐寺碑【武平六年未详】北齐开眀寺弥勒像碑【武平五年未详】北齐邸珍碑【武平六年未详】北齐宋悦和等造像碑【武平七年未详】北齐司空赵起碑【有碑隂】北齐宜阳国太妃傅氏碑【未详】北齐赫连子悦清徳碑【许州】北齐眀公道碑【未详】北齐宋使君像碑【未详】北齐髙隆之造像记后周宇文众造像碑【武成元年未详】后周延夀公碑【保定元年未详】后周太学生拓防府墓志【周正撰保定元年未详】后周华岳庙碑【万纽于瑾撰赵文渊书天和二年华州】后周河渎碑【王褒撰赵文渊书天和二年未详】后周同州刺史普六茹忠墓志【天和二年未详】后周温州刺史乌丸僧修墓志【天和六年未详】后周云州刺史胡归徳碑【天和六年未详】
右两朝
平陈碑【薛道衡文江陵府】善寳寺碑【大业中立东京】尚书左丞郎茂碑【镇州】恒岳寺舍利塔【定州】北绛公夫人萧氏墓志【京兆府】梁州刺史陈茂碑【河中府】司徒观徳王杨公碑【华州】司大夫赠临河县公碑【绛州】县令梁执威徳政碑【绛州】啓法寺碑【周彪文丁道防书仁夀中襄阳】兴国寺碑【李徳林文丁道防书开皇六年襄阳】庐山西林寺道埸碑【大业中欧阳简入江州】益州至真观碑【刘曼才书开皇十二年成都】九门县令李康清徳碑【开皇十一年未详】九门县令钳耳文彻清徳碑【大业六年】郑州刺史李渊造碑像记【即唐髙祖】齐鄂国公为国劝造龙龛碑【张公礼文开皇六年】智永书千文【东京】景阳井栏铭【分书开皇中江陵府】源使君碑【开皇元年未详】兴福寺碑【张棻撰厐夐书开皇二年未详】吕龟碑【开皇二年未详】老子庙碑【薛道衡撰梁恭之分书开皇二年未详】尒朱敞碑【开皇二年未详】龙藏寺碑【张公礼撰开皇五年未详】临漳赵令清徳颂【开皇六年未详】安定县造寺碑【开皇六年未详】太平寺碑【开皇九年未详】修舍利塔碑【开皇九年未详】广业郡守郑君碑【韦霈书开皇九年未详】齐国太夫人杨氏墓志【开皇十年未详】午卯寺碑【开皇十年未详】潞州颂徳碑【开皇十年未详】泾州兴国寺碑【李徳林撰开皇十年】鄂州国公造镇国大像碑【开皇十年未详】贾普智造像碑【开皇十年未详】董明府清徳颂【开皇十年未详】正解寺造像碑【刘升卿撰开皇十二年未详】贾春英浮图碑【开皇十年未详】刘景韶造像碑【开皇十二年未详】赵君寳塔碑【开皇十二年未详】信行禅师碑【开皇十四年未详】化善寺碑【尹式撰开皇十五年碑隂有郎余令记徐州】骠骑将军杨端墓志【开皇十五年未详】上柱国韩擒虎碑【开皇十五年未详】李氏像碑【开皇十六年未详】滏山石窟碑【未详】上仪同杨缙墓志【许善心撰序虞世基铭未详】平都治碑【大业十年未详】大都督袁君碑【大业十二年未详】车骑将军卢赡墓志【开皇十六年未详】王明府造像碑【开皇十六年未详】五原国太夫人郑氏墓志【开皇二十年未详】张光墓志【仁夀元年未详】贾使君墓志【仁夀元年未详】防州普光寺碑【仁夀元年未详】大将军梁恭墓志【仁夀元年未详】舍利塔铭【仁夀二年未详】舍利寳塔下铭【仁夀二年未详】愿力寺双七级浮图铭【仁夀三年未详北京】愿力寺舍利寳塔铭【仁夀二年】周罗防墓志【徐敞撰大业元年未详】文儒先生刘碑【大业元年未详】唐髙祖造像记【太宗造像记附大业二年未详】禹庙残碑【史陵书大业二年】栾州使君江夏徐公碑【郝王威撰侯孝直分书大业二年未详】贺兰才墓志【大业二年】隋文帝舍利塔碑【大业五年未详】西平太守上官政墓志【大业六年未详】海州长史刘遥墓志【大业六年未详】黄门侍郎栁旦墓志【大业六年未详】开府郑涣墓志【大业六年未详】孔子庙碑【仲孝俊撰大业七年未详】
右隋【其系欧虞等书并见于后】
东平王写真院记【东京】窣堵波幢铭【薛希朝分书天寳中东京】考城令王列徳政碑【东京】尉氏县令李良清徳碑【天寳五年东京】列子观题名【李徳裕三起东京】左骁卫大将军翟仵碑【永徽二年东京】长垣令郑諲清徳颂【东京】阳武令陶公复故县记【唐衢文分书东京】酸令毋邱悦碑【东京】扶沟令马公徳政颂【东京】潘孝子碑【东京】魏郡太守苖晋卿徳政碑【王维文北京】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碑【邱绛文杨志方书北京】韩王碑【北京】赠太尉上党公碑【北京】南乐令郑信臣碑 愿力寺碑【北京】馆陶令徐殻徳政碑【朱瑶分书北京】防法寺碑【北京】师陁寺碑【北京】文宣王庙碑【北京】宗城令薛寳徳政碑【永徽二年北京】宗城令卫知全徳政碑【长庆二年北京】魏博节度使田公碑【北京】大理卿郎頴碑【宋才书李百药文镇州】僧道源发愿转轮藏碑【王承规书贞元十四年镇州】述圣碑【冀州】石桥记【张嘉贞文栁读铭邢州】河内宁寺钟铭【武承泰文武尽礼书景龙三年邢州】周大宗伯唐瑾碑【于志宁文欧阳询书京兆府】相国崔羣先庙碑【牛僧孺文刘寛夫分书以下并出京兆府】江州刺史戴希谦墓志【子崿分书】太仓箴【李商隐文并书】左骁卫将军马实墓志【欧阳詹文并书】崇元观圣祖院碑【徐挺古分书】齐博沧景节度使李祐墓志【分书】昆明池堰铭【徐书】太子右庶子韦维碑【郭谦光分书】赠户部尚书杨玚庙碑【王赠分书】建中二年同官记 十善业道经要略 法顺大师碑【许唐佐文并书】智逺律师塔铭【陈瓌书】懐素律师塔铭【韦鼎书】懐素律师碑【僧行敏书】赠太保郭钦之碑【萧华书】渭南令成克立碑 道因法师碑【欧阳通书】内常侍陈文叔碑【刘泰书】临汝太守郇国公韦斌碑【韦允书】尚书郎官石记【萧良童书】太子中舍人杨承原碑索法靖师精行清徳碑【范希壁书】汾阳王霍国夫人王氏
碑【萧昕书】佛牙寳塔碑【王君平书】崇福观主魏尊师碑【裴炫书】张懐英碑 食堂记【罗希奭分书】中书令崔敦礼碑【于九政书】吏部尚书沈师墓志【侄尧章书以上至崔羣庙碑并出京兆府】凤翔节度使李昌言徳政碑【李郜书凤翔府】凤翔节度使孙志直纪徳碑【刘孺之书凤翔府】道法禅师志静塔铭【凤翔府】法门寺舍利塔铭【贺兰敏之书凤翔府】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塔碑【杨播书凤翔府】李晟为国修寺碑【僧潜瑾书凤翔府】八马坊碑【韦崇训书凤翔府】晋卫瓘遗爱碑【张君靖书解州】盐池灵庆公神祠记【韦纵书解州】盐池神祠记【盛涛书解州】阳公旧隐碣【黎熠书陜州】石柱铭【陜州】吏部郎中杨仲昌碑【邬□篆书陜府】召伯祠堂记【房次卿书陜府】万囘禅师碑【陜府】灵寳县令李良弼徳政颂【陜府】开元寺汾阳王像殿碑【僧开袐书河中府】霓裳羽衣曲【黄幡绰书河中府】登幼楼赋【河中府】鹳鹊楼记【顔防书河中府】七佛铭【河中府】汾阳王将佐畧【河中府】昭仁寺碑【邠州】邠宁节度使髙霞寓徳政碑【王良宁书邠州】五夫人堂记【毕诚文并书邠州】杨正公徳政碑【华州】华岳神庙之碑【华州】华岳精享昭应之碑【华州】灵台观主张钦忠碑【郭渐书华州】中书侍郎平章事杜鸿渐碑【王缙书华州】渭南令李思古清徳碑【马吉甫文华州】叚寛碑【萧修正书华州】华岳庙题名仅百有三十人【华州】太尉李光弼碑【张少悌书耀州】阿那寺碑【僧开秘书同州】郑预注心经【同州】代国公主碑【郑万均书同州】刺史崔综遗爱碑【韦纵书同州】四皓画图文【窦庠书同州】四皓新庙记【商州】修武闗驿记【商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元载书凤翔府】赠太尉乌重允碑【窦易直书华州】修庙灵异记【卫包书及隂篆华州】
右唐上
晋祠新松记【顔頵书太原府】圣宫石台勅书【裴灌书萧诚题潞州】元宗哀册文【史镇分书潞州】东川节度使李叔明冠冕颂【赵滔书潞州】云麾将军燕府君碑【晋州】绛守居园池记【绛州】赠太尉裴行俭碑【孙瓘书绛州】石天尊像记【韩王元嘉诸子训等为妣妃建篆书绛州】大云寺碑【绛州】朝散大夫王公徳政碑【绛州】泽州晋城县令赠秘书监卢俊碑【绛州】薛光裔碑【陆尚賔书绛州】薛氏先宗文碑【绛州】龙门县令皇甫君碑【绛州】龙门县令王公善徳政碑【绛州】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右补阙裴公碑【绛州】廵狩碑【绛州】万年县令裴公徳政碑【绛州】太常寺礼院请创夏禹庙事【绛州】祭禹庙祈雨文【绛州】右厢兵马使毋府君碑【绛州】绛州刺史郇国公韦陟遗爱碑【苏婴分书】绛州刺史李栖筠徳政颂【刘均分书】岷州司马梁思楚碑【魏秀书汾州】司马山弥勒佛石像记【韩王元嘉诸子训等为妣妃建篆书泽州】虞城令李去思碑【又碑篆书南京】令长新诫【王遹篆书南京】双庙记【杜劝书南京】马先生庙碑【崔植书南京】修张中丞许史君南特进庙记【赵晏书南京】牛龙堂记【郭延禧书南京】微子庙碑【南京】韩愈谿堂诗【牛僧孺书郓州】五太守宴小洞庭序【苏源明文并书郓州】徐泗掌书记题名【徐州】使院石柱记【徐州】燕子楼赋【徐州】薛南阳春亭诗【徐州】岱岳天齐王灵应碑【万賔书兖州】孔子老子顔子赞【屈安书兖州】兖州司马王仁恭祭岳颂【邢灵均分书兖州】沂州刺史徐孝徳清徳碑【沂州】韦君清徳颂【沂州】齐州刺史封禅徳政碑【李思惮书齐州】齐州刺史薛寳积清徳颂【齐州】厯城令刘彦恪清徳颂【齐州】平卢军节度使薛平纪绩颂【淄州】城门楼颂【淄州】諡文宣王追封兖公等诏【李澜书淄州】启母碑【杨烱文以下并出西京】唐碑俗云金字碑【韩滉书】义成军节度使曹公碑【长庆四年】程公碑【陆贤书开元二十年】劔南东西川盐铁青苖租庸等使兼殿中侍御史号州刺史严公碑【顔頵书元和中】龙门石龛像碑【袁元哲书】彭王傅赠太子少师徐浩碑【次子现书】启圣宫台勅【太子亨题】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允中碑【开元九年】中书侍郎兼黄门侍郎同三品孙公碑 荆州都督长史孙公碑【张庭讽书】延州刺史赠幽州刺史太常卿孙公碑【开元二年】赠齐州刺史崔府君碑崔中【平书大八年】陈公碑【疑萧祐书】左卫亲府中郎赠左仆射嗣曹王碑【贞元四年】左仆射牛公碑【长庆三年】邕州刺史邕州经畧制置等使赠右散骑常侍裴公碑【郑还古书开成五年】故房州刺史卢府君碑【弟全嗣文并书】屯卫将军东都留守卢府君碑【开元中】太原少尹卢府君碑【张文禧书贞元九年】歙州刺史郭府君碑【开元十二年】散骑常侍黎公碑【嗣子书太和中】蓟州刺史静塞军使张公碑 丞相检校司空李公碑【太和八年】明威将军田府君碑【开元二年】元元观三洞韩尊师道徳碑【开成四年】太子賔客赠尚书令王府君碑【周式书大厯中】工部侍郎赵公碑【王宣书开元十年】秦公碑 赠太子少师崔公碑 庐州司马刘府君碑【开元三年】左右卫大将军卫尉正卿卞国公赠羽林大将军泉君碑【彭梁书开元十五年】左仆射太子少保睦杭二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刘公碑【开元二年】都督陇右羣牧使赠太仆卿韦公碑【天寳十三年】真堂记 测景台记 防喜寺碑【书】嵩岳庙碑【书】嵩山寺碑颂【胡莫书开元二十七年】辩正禅师奉先寺塔铭【徐现书】太子翊善郑公碑【徐洪书大厯十三年】光福寺塔题名【王仲舒书元和四年】与樊宗师等游嵩山题名【韩愈书】江隂县令武登碑【长庆三年】渑池县复南馆记【卢元卿分书元和十四年】太子賔客孟简碑【开成元年】左羽林军统制普宁郡王赠太子太保陈府君碑【萧祐书太和五年】权公碑【分书】太原尹赠工部尚书唐公碑【卢晓分书】工部侍郎赵国公碑【开元二十一年】襄阳李公碑【景龙二年】恵林寺题名【韩愈书】恵林寺新修轩廓记【元和十一年】清河崔公碑【贞元二十一年】太子賔客赠尚书孔府君碑 諌议大夫兴州司马王府君碑【天寳元年】諌议大夫万州刺史明公碑【贞元中】白居易墓志 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碑【谭邠书】检校吏部郎中持节歙州诸军事范阳卢府君碑【裴述书】如云筠禅师碑【杨逺书】尊胜经幢【篆书】心经幢子【篆书】龙门二十韵诗醉吟先生香山寺八节滩诗【白居易】郑州司马王公碑【景龙三年】伊州刺史衖府君碑【长安三年】萧府君碑杭州刺史李公碑【郜恭书】卭州刺史狄公碑 幽林思嵩山诗【韩覃作】冬日洛城北谒混元皇帝庙诗【杜甫作陆肱书】重修香山寺诗三十韵【白居易作贺防惎书】平泉山居诗【李徳裕】天后御制诗【王知恭书】后魏大将军赠并州大都督泉府君碑 懐素草书三帖 华夷图 洪州录事参军赠赵州刺史赵道先碑 节度使毕公碑【庚惟蔚书咸通六年】魏公碑【太和六年】隋州录事参军狄公碑 窦公碑 唐碑【杨友卿书】唐王公碑【分书】瀛州刺史王公碑【刘安书开元二十九年】嘉州罗目令赠郑州刺史郭府君碑【崔纳书】窦叔向碑【侄昌直书】嵩山闲居寺珪禅师碑【开元二十三年】徐武臣碑 周公祠【开元二年立以下并西京】赠太子少保顔杲卿碑【顔真卿文虑元左书未详处所】左骁卫将军马寔墓志【欧阳詹京兆府】刘贞亮碑【毛伯长书京兆】北平郡王马燧新庙碑【于邵书京兆】崇徽公主手痕灵石并李山甫诗【汾州】东风吹水日衘山【李王书未详】径山禅师影堂记【羊士嘏书杭州】钟离权草书【邢州】孙真人养生铭【分书嘉州】唐立樗里子墓碣【郑潞文郑公谊书】
右唐中
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郑州】石井栏记【李掖书防昌二年】延庆院经藏记【裴光逺分书襄州咸通九年】放生池石柱文【襄州天寳十年】尹仁恕旌表【襄州】秦五羖大夫碣【郑琏书开元二十三年邓州】南阳县防西墉记【徐方回文并书大中十一年邓州】令长新诫【刘飞书邓州】等慈寺碑【顔师古孟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孟州】广成子庙【汝州】复黄陂记【杨正臣书元和三年汝州】滑台记【永泰元年滑州】流杯亭碑隂记【赵谷书光化中立陈州】説文字源【李腾篆徐璹真书贞元五年滑州】明皇送李邕滑州诗【程元封书滑州】李听修尧祠记【开元二年滑州】混元皇帝庙题碑【吕献臣书开元中亳州】老子祠庭【薛道衡文亳州】老子圣母碑【吕献臣分书亳州】符离濉水石桥碑【宿州】重修鼓角楼记【李磎书泗州】游琅邪山题名【李徳裕男椅等游分书滁州】望江令麴信陵碑【舒州】李翺题名【舒州】天柱山司命真君【杨淑文并书大厯中舒州】正觉大师碑【蕲州】修文宣王庙记【郑彦藻分书咸通六年黄州】总管道国公周法明墓志【至徳中黄州】万孝子碑【庐州】淮南观察崔公颂徳碑【庐州】紫极宫记【王惟真书会昌四年夀州】夀州刺史张镒去思颂【王湍分书大厯中】光州刺史郭道瑜徳政碑 四望亭记【李绅文并书濠州】龙兴寺碑【李渉分书景龙四年杭州】胥山铭【王遹书元和十年杭州】大觉禅师塔铭【萧起书大中元年杭州】大觉禅师碑【王称书贞元十五年杭州】前余杭县令刘元恭徳政碑【杭州】前余杭县令陈允升徳政碑【上元二年杭州】晋闗内侯广昌长暨让碣【咸通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杭州】内供奉道士吴筠碑【贞元十年杭州】天柱山天柱宫碑【吴筠文并书大厯五年杭州】天目山铭【杭州】于潜县令丁明府徳政碑【殷亮书杭州】嘉兴县寳华寺碑【于頔书秀州】谢公碣【僧道鋭书湖州】题谢公诗【大厯七年湖州】有唐封崇孔宣父故事记【湖州】茶山诗【袁髙于頔李吉甫碑隂徐璹书湖州】白苹亭诗【史镐分书湖州】陪封明父游灵岩瀑布诗【康仲熊睦州】白居易与刘夣得唱和【苏州】刺史孟简重开孟渎记【常州】游善权观呈李功曹【羊士谔诗李飞书常州】忠烈公庙香炉赞【常州】甘露寺李徳裕沈师唱和【润州】佛顶心陁罗尼经【王奂之书一本牛僧孺分书润州】复禹庙衮冕记【马稹书元和五年越州】禹庙祈雨诗【薛平等唱和越州】法华山寺诗二十韵【李绅作越州】十哲赞【越州】余姚县休光寺真法师行业赞【洪元眘书天寳十五年越州】龙泉寺碑【虞世南文太和六年董寻重建越州】虞世南碑 越王碑【越州】徐偃王庙碑【韩愈文衢州】西楚覇王庙碑【贺兰咸书衢州】东阳令戴叔伦去思颂【兴元二年婺州】兰溪县灵隐寺东峯亭记【州】修桐柏观记【元稹文并书台州】普济寺碑【许钦宗文台州】长生田记【何归儒书台州】仙都山铭【王光书贞元三年处州】钟山总悟上人林下集序【石洪文并书贞元二十年江陵府】景阳宫石井栏铭【篆书大和中江陵府】又铭【王震分书开元中】摄山明征君碑【髙正臣书上元二年江陵府】福兴寺碑【江陵府】般若心经【篆书江陵府】三茅山君下泊宫记【卢士元书贞元十五年江陵府】华阳洞主王轨先生记【王宗书贞元中江陵府】太平观主王逺知碑【徐硕书江陵府】茅山宗元观碑【杨幽径书江陵府】宗正观圣祖院碑【徐挺古分书江陵府】茅山三洞景照法师韦公碑【窦泉书江陵府】礼部侍郎信州刺史刘太真碑【江府】陵黄山亭碑又题名碑隂【杜牧之太平州】左史洞述【张祐书池州】雪霁开讲诗【郑党作咸通九年池州】有待岩记【李综书会昌四年池州】圆通大师碑【张文裕书江州】寳称大律师碑【陈去疾书江州】东林临坛大徳塔铭【弟子云轲书江州】大孤山赋【篆书李徳裕作江州】僧灵澈诗五首【元和四年江州】辨石钟山钟记【太和中江州】修敬亭府君庙记【大中十年宣州】宣州东城门颂【张敬元书开元十一年】东湖亭记【崔璹书元和十五年洪州】宣歙观察使薛邕去思颂【裴章分书宣州】江西使院小吏记【陆蔚之书崔祐甫文洪州】洪州刺史王守真碑【崔璹书洪州】长生粥疏【齐已书洪州】龙鸣之寺【宋之问书临江军】靖居寺记【吉州】董淑妻岑夫人墓志【大厯中吉州】沙门神纵墓志【干符四年筠州】南岳弥陁和尚碑【栁宗元文并书潭州】龙牙山先大师塔铭【杨玗文并篆太和中潭州】修浯溪记【罗涓书永州】二圣金刚神碑【瞿参文书元和中江陵府】桃源修坛记【甘从福书鼎州】恵泉诗【宗文鼎荆门军】头陁寺碑【鄂州】神光寺碑【卢充书福州】圣泉寺三碑【内一碑于頔书福州】二公亭记【欧阳詹泉州】圣像记【欧阳詹文福州南润寺】南海庙记【陈諌书广州】贪泉铭【一篆书一分书广州】石室题名【李绅魏元忠端州】诸葛武侯祠堂碑【栁公权书元和四年成都府】平南蛮碑【韦悟微书成都府】学馆朝堂记【顔有喜书成都府】李太白碑【于邵文绵州】天章云篆碑【夀王清书蜀州】南康郡王韦臯纪功碑【徳宗制太子书简州】张仙师灵庙碑【李泳书元和十五年仙井监】大像碑【张绰书嘉州】仙人唐公碑【兴元府】重阳亭铭【太和八年劔州】光福寺楠木歌【严武史俊】击瓯赋【张晓巴州】光福寺诗【郗昻霍容巴州】钦明寺碑南角山诗记【集州】乐公修紫极宫记【贾岛书普州】杨云升尊师碑【杜光庭文云安军】哥舒翰纪功碑【熈州】代宗送令狐彰赴河南诗序【彰书西京】左骁卫将军郭英杰碑【张防书】大觉禅师塔铭【萧起书杭州】云台观三方赞【魏包篆书华州】唐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徳政碑【班宏书潞州】枯树赋【褚发善书苏州】捣练石记【西京】韩公井记【西京】洛祠志【西京】天台观题【台州】桐柏之观【台州】
右唐下
温泉铭【京兆府】郑文贞公魏征碑【京兆府】登逍遥楼诗【河中府】唐立晋祠铭【太原府】
右太宗
英国公李勣碑【京兆府】万年宫铭并碑隂勅【凤翔府】大唐纪功之颂【孟州】栖霞山亭记【未详】李勣碑【未详】登封纪号碑【未详】小字登封纪号碑【未详】
右髙宗
升仙太子碑
右武后
道徳经并注【怀州陜府】孝经【分书太子亨题】纪太山铭【分书未详】谒混元皇帝庙齐庆坛诗【西京】岳寺大照和尚普寂碑隂批答【西京】鹡鸰颂【西京】卢懐慎碑【分书未详】真源观钟铭【太子亨题亳州】老子庙碑【亳州】登逍遥楼诗【河中府】凉国长公主碑【分书未详】后土神祠碑【分书太子鸿以下题名河中府】鄎国长公主碑【同州】卢奂听事赞【未详】金山公主碑【同州】上党宫燕羣臣故老诗【潞州】龙角山庆唐纪圣之铭【晋州】上党宫启圣颂【潞州】赠兵部尚书杨元琰碑【太子亨题京兆府】贞顺皇后武氏碑【未详】侍郎裴光庭碑【潞州】题桐栢观颂【台州】道徳经幢【书苏州】武部尚书杨郇碑【未详】
右明皇
批答沙门佛藏表【京兆府】
右代宗
批答河中尹浑瑊贺表【京兆府】太尉叚秀实碑【太子诵书】赐张建封诗【徐州】
右徳宗
叚秀实碑【未详】麟徳殿宴羣臣诗【未详】送张建封还镇诗【未详】韦臯纪功徳碑【未详】
右皇太子诵
司空窦杭墓志【分书武徳五年未详】昭陵刻石文并六马赞【贞观十年在九山】隋柱国皇甫诞碑【于志宁撰京兆府】周大宗伯唐瑾碑【于志寜撰京兆府】唐楚哀王稚诠碑【分书京兆府】右仆射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京兆府】付善奴帖【凤翔府】骨利献马赞【凤翔府】尹善殿记【凤翔府】宗圣观碑【分书武徳七年凤翔府】化度寺僧邕禅书塔铭【贞观三年西京】道林之寺【潭州】隋光禄姚辨墓志【京兆府太业七年】隋庐山西林道塲碑【江陵府】九成宫醴泉铭【凤翔府贞观六年】鄱阳铭【饶州】心经【饶州】二吴论【西京】千字文【未详】论飞帛【未详】毌州刺史元长夀碑【大业七年未详】工部尚书叚文振碑【未详】语箴【未详】
右欧阳询
千字文智永书碑末有虞世南小楷七十八字【东京】孔子庙堂碑 周行军总管罗刹碑【渭州】昭仁寺碑【汾州】隋隆圣宫道塲碑【大业九年定州】白鹤诗【未详】孔宪公碑【未详】狄道人墓志【未详】
右虞世南
帝京篇【太宗撰贞观十九年东京】述三藏圣教序并记【京兆府永徽四年】至徳观孟法师碑【贞观十六年岑文本撰京兆府】三藏圣教序记【京兆府疑重出】三龛碑【岑文本撰贞观十五年西京】独孤延夀碑【未详】枯树赋【未详】度人经变像【未详】
右褚遂良
隋信行禅师兴教碑并碑隂【京兆府】佛迹图【京兆府】周封中岳碑【登封元年西京】周升仙太子碑隂【未详】周福昌令张君清徳颂【太平元年未详】唐王美畅碑【景云二年未详】洛阳令郑敞碑【久视元年西京】封府君碑【西京】三品李公碑【西京】襄城令赠魏州刺史李公碑【西京】偃师县令崔府君徳政碑【西京】杳防君碑【未详】左散骑常侍同三品赵郡成公碑【西京】
右薛稷
左羽林将军臧懐亮碑【耀州】开元寺碑【淄州】岳寺大照和尚普寂碑【西京】李府君碑【西京】普光寺碑【泗州】娑罗木碑【楚州】大云禅寺碑【海州】老子孔子顔囘赞【海州】秦望山法华寺碑【越州】岳麓山寺记【潭州】大律故懐道阇梨碑【福州】石室记【端州】有道先生叶公碑 东林寺碑【江州】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碑【开元八年未详】大云寺讲堂碑【陈州】云麾将军李秀碑 鄂州刺史卢府君碑【未详】
右李邕
华蕚楼记【京兆府】一行禅师真赞【京兆府】禹庙寳林寺二诗【东京】三藏不空和尚碑【京兆府】尚书右丞姚奕碑【西京】浔阳司马程元封碑【西京】中岳兴庆观主郭元宗碑【西京】大证禅师碑【西京】前易州遂城县令康正碑【西京】天封圣徳感应颂【西京】般舟寺元隐禅师塔碑【西京】资州刺史裴公碑【西京】陈州刺史陶公碑【西京】苖大夫碑【西京】太夫人京兆杜氏碑 嵩岳龙潭寺明禅师碑【西京】洛州刺史徐峤之碑【西京】题经嵩山在甘露寺【西京】嵩阳观纪圣徳感应颂【分书西京】金刚经【西京】心经【未详】济源令房琯遗爱颂【孟州】济源县令李造遗爱碑【孟州】令狐彰开河记【滑州】山谷寺容粲大师碑【舒州】法华寺元严律师碣【越州】谒禹庙诗【越州】广徳禅师碑【未详】寳林寺诗【越州】董孝子碣【明州】康珽告【未详】中书令张九龄庙碑 昙真碑【台州】升仙太子庙碑【西京】观音堂记【西京】天柱山司命真君庙碑【分书舒州】王宻徳政碑隂【明州】遂城令康府君碑【未详】陈留太守徐恽碑 开梁公堰颂【未详】新安太守张公碑【未详】东光县主碑【未详】文部郎中薛悌碑【分书未详】资州刺史裴仲将军碑【分书未详】山谷寺璨大师碑【分书未详】魏少游碑【未详】右神武将军史继先墓志【未详】严峻碑【未详】王建昌碑【未详】
右徐浩
大唐中兴颂【永州】周醴泉令张仁蕴徳政碑【未详】东方朔画赞【晋夏侯湛文徳州】周太师蜀国尉迟公庙【相州】泾原节度使马璘先庙碑【京兆府】懐圆寂上人五言诗【京兆府】杭州刺史杜济墓志【京兆府】大慧禅师元偘碑【京兆府】防州刺史顔勤礼碑【京兆府】国子司业顔允南碑【京兆府】多寳塔感应碑【京兆府】梁国公李抱玉碑【京兆府】赠太保郭恭之庙碑【京兆府】顔氏家庙碑【耀州】臧氏紏宗碑【耀州】工部尚书臧懐恪碑【耀州】宋州官吏八闗斋报徳碑【南京】濠州刺史顔元孙碑【西京】丽正殿学士殷践猷碑【西京】顔君神道碑【西京】与郭英乂书【西京】河南府叅军赠秘书丞郭揆碑【西京】与蔡明逺书【西京】元鲁山墓碣【西京】与李大夫乞米帖【西京】华隂等五郡节度使马公碑【西京】与卢八帖【西京】故工部尚书蜀郡长史敦福善碑【西京】二十二字帖【钱彦逺题西京】容州都督元结碑【汝州】放生池记【湖州】项王碑隂【湖州】射堂记【湖州】干禄字书【湖州】丞相神道断碑隂【越州】西平侯顔含大宗碑【江陵府】东林寺耶舍碑侧题名【江州】律藏寺永公碑隂题名【江州】清凉山靖居寺题名【吉州】律藏院戒坛记【抚州】魏夫人上升记【抚州】麻姑山仙坛记【建昌军】赠太子少保鲜于仲通碑【阆州】鲜于氏离堆记【阆州】送刘太冲序【未详】谒金天王题名【未详】江宁国题名 华严寺鉴法师碑【杭州】千金陂碑【未详】颍川残碑【未详】泾县断碑【未详】祭原明文祭季明文【未详】张恭因碑【未详】元次山墓铭【西京】岑夫人碑【吉州】小字麻姑坛记【建昌军】汝隂太字顔黙碑【未详】西平靖侯顔含碑【江陵府】大字慈竹诗【未详】寳应殿记【未详】元静先生李含光碑【江陵府】尚书左丞韦璟碑【大厯中未详】江陵少尹顔臧碑【未详】商州刺史欧阳璡碑【郑州】王宻徳政碑【李舟文阳氷篆明州】工部尚书郭虚正碑 顔惟正并商夫人赠告【未详】富平尉顔乔卿墓碣【未详】大斌令商摄碑【未详】宋璟碑【未详】台州刺史康希铣碑【未详】
右顔真卿
唐魏博等州节度使何进滔徳政碑【北京】西明寺宣公律院碣【京兆府】升元先生刘从政碑【京兆府】栁尊师墓志【京兆府】太清宫钟铭【京兆府】相国魏謩先庙碑【京兆府】太子太保李听碑【京兆府】武宗皇帝廵幸左神防军纪圣徳碑【京兆府】岭南节度使韦元贯碑【京兆府】西平郡王李晟碑【京兆府】淮南监军韦元素碑【京兆府】西明寺古本金刚经【京兆府】大达法师端甫碑【京兆府】少保牛僧孺碑【京兆府】临淮普光王寺主碑【京兆府】将作监韦文恪墓志【京兆府】太子少保魏謩碑【凤翔府】散骑常侍致仕薛苹碑【河中府】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起碑【耀州】商于新驿记【商州】司徒致仕太傅韩国公薛平碑【绛州】吏部尚书髙元裕碑【西京】检校吏部尚书赠太师崔陲碑【西京】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子賔客髙重碑【西京】江西观察使赠礼部尚书罗让碑【西京】宣武节度使太傅侍中鴈门郡王王智兴碑【西京】隂符经序【郑瀚作西京】卫尉卿李有裕碑【西京】检校金部郎中赠太尉罗公碑【西京】唐公碑【西京】赠太尉崔植碑【西京】淮南节度使崔从碑【西京】检校吏部尚书东都留守李石碑【孟州】心经【未详】国清寺题【台州】复东林寺碑【江州】湼槃和尚碑【洪州】大觉禅师塔铭【防州】大中寺题【泉州】灵岩寺空寂寺题【兴化军】山南西道新驿路记【兴化军】河中节度李説碑【西京】砥柱铭【西京】左仆射平章事王播碑【耀州】华山灯记【未详】王播墓志【耀州】尊胜陀罗尼呪【未详】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淄王傅元公碑【未详】昊天观碑【未详】太子太傅刘沔碑 河东监军康约言碑【未详】观音院记【未详】起居郎刘公碑【未详】
右栁公权
唐阳实谛寺诏碑【顺军】安圣像应见记【广信军】易州刺史田仁琬徳政碑【易州】铁像记【易州】台记【未详】台记【易州】唐梦真容碑【未详】
右苏灵芝
嶲州都督姚懿碑【陕府】彭城郡太夫人刘氏碑【西京】郑国夫人郑氏碑【西京】光禄卿姚彛碑【西京】懐州刺史陶公碑【西京】乌龙寺碑【睦州】香严寺碑【未详】髙行先生徐公碑【未详】孝义寺碑及碑隂【未详】
右徐峤之
赠比干铭【分书卫州】周辨法师碑【京兆府】砥柱铭【孟州】
右薛纯陀
大圣舍利寳塔铭【凤翔府】慑山题名【江陵府】栁州井铭 酬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诗【潭州】达磨碑隂【未详】黄陵庙碑【潭州】杜岐公庄居记【未详】恵泉诗【荆门军】罗池庙碑【栁州】东京留守忠懿公李憕碑【西京】
右沈傅师
相国于頔先庙碑【京兆府】处道和尚碑【京兆府】侍中右仆射赠司空文献公裴耀卿碑【绛州】张延赏碑【分书】统军刘昌启碑【西京】少保赵公碑【西京】大学禅师国一碑【杭州】
右归登
襄州牧卫府君遗爱颂【襄州】襄州牧独孤府君遗爱颂【襄州】襄阳令狄履温遗爱颂【襄州】淄州县令裴大智碑【孟州】前刺史李适之徳政颂【唐州】东阳令戴叔伦去思颂【婺州】南岳真君碑【潭州】述圣宫碑隂【未详】玉真公主受道祥应记【未详】
右萧诚
宣歙观察使王质碑【西京】唐塔记【西京】东都留守令狐楚先庙记【西京】邠州节度使赠右仆射史公碑【西京】丞相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赠司空崔羣碑【西京】广乗禅师碑【袁州】何文悊碑【未详】阳山祠神二碑【鼎州】
右刘禹钖
百岩禅师碑【京兆府】太子中允范阳卢府君碑【西京】检校工部尚书赠兵部尚书卢俊碑【绛州】赠吏部尚书武就碑【未详】相国贾耽碑【未详】著作郎赠太子太保权贞孝公碑【分书西京】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遗爱碑【襄州】左常侍潞公碑【未详】尚书省新修记【未详】太子賔客孔述睿碑【未详】
右郑余庆
太常卿赠吏部尚书崔忠公碑【西京】百岩禅师铭【京兆府】
右郑絪
太子少傅窦希瑊碑【京兆府】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碑【京兆府】豫州刺史魏叔瑜碑【京兆府】
右魏华
左散骑常侍致仕李众碑【西京】赠吏部尚书李公碑【西京】宁武节度大使赠司徒韩充碑【西京】歙州刺史卢瑗碑【未详】赵公拜墓碑【西京】唐济亭记【未详】商州刺史髙承简碑【未详】太子賔客吕元膺碑【未详】薛平増修家庙碑【未详】
右裴潾
卢国公程知节碑【京兆府】忍辱禅师塔铭【京兆府】阿弥陀经【未详】清河公主碑【未详】
右阳整
定慧禅师法碑【京兆府】祖堂字【襄州】圭禅师碑【京兆府】三乗典秘之藏【襄州】大寂禅寺题【洪州】晋恵逺法师碑【江州】殿中侍御史韦翃墓志【未详】
右裴休
禹宂碑【越州】防稽山神永兴公祠堂碣越州清泉寺大藏经记【明州】
右韩特材
周都官郎中孔昌防碑【未详】苏瓌碑【分书未详】洛阳县尉马元忠碑【分书未详】周纪信碑【分书未详】唐建福寺三门颂【东京】龙兴寺碑【分书陈州】景星寺碑【容州】忠烈段太尉庙碑【书郑州】
右卢藏用
七祖堂颂【潞州】苖公归乡记【未详】宋州虞城县令李府君碑【西京】大智禅师碑【西京】乗真禅师灵塔铭【未详】
右胡霈然
富平县尉韦噐墓志【西京】大圣舍利寳塔铭【凤翔府】观军容使鱼朝恩碑【京兆府】楚金禅师碑并隂【京兆府】裴冕碑【未详】藏用上坐院序【未详】
右吴通微
大兴善寺舍利塔铭【未详】虢王凤碑【耀州】御幸流杯亭侍宴集诗【西京】
右殷仲容
兵部尚书东都留守顾少连碑【西京】祭唐叔文【太原府】魏博节度使田绪遗爱碑【北京】
右张靖
左威卫将军李藏用碑【京兆府】集金刚经【京兆府】
右唐元序
太谷县令安庭坚美政颂【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邠州】
右房嶙妻髙氏
姜嫄公刘新庙碑【邠州】郭汾阳庙碑【汾州】唐立樗里子墓碣【独孤实文未详】
右张谊
新学记【襄州】修刘景升庙记【襄州】
右罗让
修延陵季子庙碑【润州】鉴智禅师碑【未详】崔圆颂徳碑【未详】龙兴寺慎律和尚碑【扬州】王师干碑【江陵府】立汉黄公碣【未详】元静先生季含光碑【江陵府】平泉华木记【李徳裕文李阳冰篆题未详处所】
右张从申
龙泉寺常住田碑【越州】太白禅师塔铭【明州】右军祠【越州】天童山景徳寺记【明州】又赞功徳记
右范的
天台佛龛禅林寺碑【台州】修禅道埸碑【台州】
右徐放
少姨庙碑【未详】启母庙碑【未详】奉先观老君像碑【未详】
右沮渠智烈
华岳碑堂修饰堂记【华州】金天王庙灵异述 金箓斋颂【未详】华岳古松诗【华州】灵台观修二方功徳颂【未详】
右卫包
豫章衣冠盛集记【洪州】后石幢记
右郭圆
静禅法师方坟碑【京兆府】遍学寺禅师碑【襄州】弥陀赞【未详】杨厯碑【未详】爱州刺史徐元贵碑【未详】
右钟绍京
华州刺史裴干正碑【京兆府】龙牙禅师记
右冯晓
周升中述志碑【未详】周封中岳碑【未详】应天皇帝圣教序【西京】周孝明髙皇后碑【京兆府】周许由庙碑【则天撰未详】周武士彠碑【未详】龙兴圣教序【未详】
右相王旦
司空扶风公写真记【未详】六铎金刚经【八分书未详】南泽广源公碑【八分书未详】
右盖巨源
兵部尚书王承业墓志【郑言撰未详】同昌公主碑【书保衡未详】
右栁仲年
襄州文宣王庙记【襄阳】赠兵部尚书卢纶碑【未详】
右崔倬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江州】熈怡大师石坟志【未详】徳凑公塔铭【未详】玭禅师碑【未详】
右僧云臯
乌重允碑【裴度撰未详】左拾遗窦叔向碑【羊士谔撰未详】
右窦易直
任邱令王公清徳碑【未详】百家岩寺碑【未详】
右崔倚
盐池灵应公神祠碑【未详】同州刺史崔凉遗爱碑【未详】
右韦纵
南海神庙碑【广州】昭义军节度使辛秘碑【未详】
右陈谏
隂符经【未详】塔隂文【京兆府】
右唐元度篆书
浯溪铭【永州】浯台铭【永州】
右李庚篆书
般若台记【福州】鄂州题 怡亭铭序【兴国军】修文宣王庙记【处州】忘归台铭【处州】城隍庙记【处州】李氏污尊铭【处州】黄帝祠宇记【处州】刺史裴恭纪徳碑【明州】西楚覇王灵祠题【和州】李幼卿新凿琅邪泉题【滁州】庶子泉铭【滁州】新驿记【滑州】大厯十五具官名氏【西京】龚邱县令庚贲徳政碑【兖州】李氏三坟记【李幼卿撰京兆府】阮容旧居【未详】元静张先生碑题
右李阳氷篆书
唐邱汉髙祖颂【未详】虞城县令长新戒【未详】虞城令李公去思碑【未详】胥山铭【正书未详】
右王遹篆书
渭北节度使臧希让碑【京兆府】复鄠县记【京兆府】
右张璪八分书
中书令张柬之碑【襄州】窊尊铭【道州】阳华岩铭【道州】奏舜庙状【道州】
右瞿令问八分书
吕諲祠记【江陵府】郭慎微碑【京兆府】吕公表【江陵府】五原太守郭英竒碑【未详】
右顾戒奢八分书
孔子庙碑【未详】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分书北京】周信行禅师碑【未详】兖州刺史韦元珪遗爱颂【兖州】桂州都督长史程文英碑【分书西京】东林佛防禅师舍利塔铭【分书江州】赵公碑【西京】左仆射刘延景碑【未详】
右张庭珪八分书
狄梁公祠堂【北京】胡珦碑【未详】工部尚书田宋正先庙碑【分书京兆】赠工部尚书乌承玭碑【分书华州】少府监胡珦碑【同州】夏县令韦公遗爱碑【未详】尚书省石幢记【分书西京】王粲石井栏记【分书襄州】忠武公将佐畧【未详】
右胡证八分书
斛斯府君碑【西京】光禄郑曽碑【未详】张君碑【未详】同州刺史解琬碑【未详】御史台精金铭【西京又京兆府】岷州刺史王君碑【西京】华州刺史杨公遗爱颂【未详】工部侍郎李景伯碑【西京】宁州刺史裴守正碑【绛州】庞承宗碑【未详】古义士伯夷叔齐碑【河中府】赠吏部尚书萧雍碑【京兆府】李希倩碑【未详】赠梁州都督郭知运碑【未详】太子賔客杨元琰碑【崔纡文未详】樊君祠堂碑【未详】
右梁升卿八分书
灵寳县令裴遂遗爱碑【陕州】华山诗 香谷渠记【未详】李徳逊碑【篆书华州】郑瞿齐碑【未详】唐庆观金箓斋颂【晋州】郭英乂碑【未详】郑英齐碑【西京】新筑陇州城记【未详】大照禅师普寂碑【西京】李抱玉纪功碑【未详】大智禅师义福碑并碑隂【西京】襄阳令卢僎遗爱碑【襄州】刺史杜敏生祠碑【蕲州】兵部张君碑【未详】春申君庙记【苏州】颍阳观碑【未详】宇文颢山隂述【越州】万囘大师神迹书【京兆】沛令于黙成碑【未详】京兆尹张公徳政碑 华州刺史镇国军节度使杨公遗爱颂【华州】延州都督宋公碑 太子詹事裴权碑【未详】郭子仪夫人李氏碑【未详】刘飞造像记【未详】漕能大师碑【未详】赠太子詹事王同晊碑【未详】
右史惟则八分书
任城县桥亭记【未详】定进岩碑【未详】石经藏赞【未详】尉迟迥庙碑并碑隂【未详】张嘉贞后碑并碑隂【未详】常州刺史陶云徳政碑【未详】卢舍那珉像颂【定州】顔惟正碑【未详】丛台赋【磁州】元氏令庞公清徳颂【未详】崔潭龟诗【未详】
右蔡有隣八分书
大戒徳律师智舟碑【京兆府】梁公李岘遗爱颂【凤翔府】吏部郎中杨仲昌碑【陜府】蒲州刺史裴寛徳政碑【河中府】孔子庙碑【河中府】棣王墓志【未详】韩赏祭华岳庙文【华州】左武卫中郎将臧希忱碑【耀州】天台山桐柏观碑【台州】瑶台寺大徳碑【未详】歙州刺史叶君碑【处州】万年县令徐昕碑【西京】宇文颢山隂述【未详】三絶碑【西京】荥阳王妣朱氏墓志【朱书未详】赠梁州都督徐秀碑【西京】洛阳县食堂记【西京】凤翔节度使孙志直碑【京兆】驸马都尉豆卢建碑【未详】阳城太守赵公奭碑【未详】工部尚书来曜碑【未详】慈恩寺庄地碑【京兆府】
右韩择木八分书
故尚书左丞畅悦碑【西京】工部尚书辛京杲碑【未详】长安县尉赠秘书监王府君碑【西京】郑清叔碑【未详】
右韩秀荣八分书
裴公碑【西京】汝州刺史李深碑【汝州】华州刺史李元谅懋功昭徳颂【华州】西平郡王李晟先庙碑【京兆府】御史中丞裴旷改葬碑【崔造文李阳氷篆题未详】鲜于氏里门记【未详】
右韩秀弼八分书
少保李光进碑【耀州】唐平蛮颂【桂州】鲜于氏里门碑【阆州】
右韩秀实八分书
苏氏造观音像碑【未详】徐州刺史苏诜碑【未详】
右刘升八分书
左骁卫将军赵元礼碑【未详】王方翼碑【未详】张嘉贞碑【未详】
右陆坚八分书
节堂记【未详】秋日望赞皇山诗【未详】冲虚真人庙记【未详】唐三像记【未详】
右李徳裕八分书
亳州刺史刘懐碑【未详】河桥城楼记【未详】
右李着八分书
苏源明正徳表【未详】夀张令刘公仁政碑【未详】
右周良弼八分书
明皇哀册文【未详】 白苹亭记 甘棠馆记【未详】
右史镐八分书
右仆射裴遵庆碑【未详】兖州都督刘好顺碑【未详】
右卢晓八分书
通志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七十四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灾祥略第一
序 天 日 月 星 地【山附】水 旱 火 风灾祥序
仲尼既没先儒驾以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罔敢失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妖学务以欺天凡说春秋者皆谓孔子寓褒贬于一字之间以隂中时人使人不可晓觧三传唱之于前诸儒从之于后尽推己意而诬以圣人之意此之谓欺人之学说洪范者皆谓箕子本河图洛书以明五行之防刘向创释其传于前诸史因之而为志于后析天下灾祥之变而推之于金木水火土之域乃以时事之吉凶而曲为之配此之谓欺天之学夫春秋者成周之典也洪范者皇极之书也臣旧作春秋传专以明王道削去三家褒贬之说所以杜其妄今作灾祥畧专以记实迹削去五行相应之说所以絶其妖且万物之理不离五行而五行之理其变无方离固为火矣而离中有水坎固爲水矣而坎中有火安得直以秋大水为水行之应成周宣榭火为火行之应乎况周得木徳而有赤乌之祥汉得火徳而有黄龙之瑞此理又如何邪岂其晋厉公一视之远周单公一言之徐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岂其晋申生一衣之偏郑子臧一冠之异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如是则五行之绳人甚于三尺矣臣窃观汉儒之说以乱世无如春秋之深灾异无如春秋之众者是不考其实也臣每谓春秋虽三王之乱世犹治于汉唐之盛时何哉春秋二百四十年而日食三十六唐三百年而日食过百举春秋地震五汉和平中积二十一日而地百二十四动举春秋山倾者二汉文帝时一年之间齐楚山二十九所同日圯举春秋大水者八后汉延平中一月之间郡国三十六大水其他小小灾异则二百四十年之事不及后世一年也如李梅冬实鸜鹆来巢之类在后世不胜书使春秋之人而亲见后世事岂但恸哭流涕而已哉以春秋视后世不为乱世也何哉后世之法度不及春秋之法度后世之人才不及春秋之人才其所以感和气而弭灾异者又安可望春秋乎呜呼天地之间灾祥万种人间祸福防不可知奈何以一虫之妖一气之戾而一一质之以为祸福之应其愚甚矣况凶吉有不由于灾祥者宋之五石六鹢可以为异矣而内史叔兴以为此隂阳之事非吉凶所生魏安平太守王基筮于管辂辂曰君家有三怪一则生男堕地走入灶死二则大蛇牀上衘笔三则乌来入室与燕鬬儿入灶者宋无忌之妖蛇衔笔者老书佐之妖乌与燕鬬者老铃下之妖此三者足以为异而无凶兆无所忧也王基之家卒以无患观叔兴之言则国不可以灾祥论兴衰观管辂之言则家不可以变怪论休咎惟有和气致祥乖气致异者可以为通论
天
天裂【汉孝惠帝二年天开东北长二十余丈广十余丈晋惠帝元康二年春二月天西北大裂 太安二年秋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无云有声如雷者三成帝咸和四年天裂西北 穆帝升平五年秋八月己卯夜天中裂广三四丈有声如雷野雉皆鸣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春二月庚辰朔震于西南天如裂 太清二年夏六月天裂于西北长十丈濶二丈光出如电冬十二月戊申天西北裂有光如火 陈后主至徳元年冬十二月戊午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青黄杂色隆隆若雷】天鸣【晋元帝太兴二年秋八月戊戌天鸣东南有声如风水相薄 三年冬十月壬辰天鸣至甲午止 安帝隆安五年闰月癸丑天东南鸣 二年秋九月戊子天东南又鸣 义元年秋八月天鸣在东南 元兴元年秋八月天鸣 二年秋九月又鸣梁武帝中大通六年闰十二月丙午天西南有声如雷 大同十一年夏六月辛巳竟天有声如风水相薄陈宣帝大建十二年秋九月癸未夜天东南有声如风水相击 十四年秋八月癸未天有声如风水相击】
【乙酉夜亦如之九月辛亥夜天东北有声如虫飞渐移西北 后主至徳元年秋九月丁巳天东南有声如虫飞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夏四月戊午天西南有大声如雷 后周武帝建徳六年春正月天西方有声如雷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夏四月壬戌天有声如泻水自南而北】天变色【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秋七月天黄色洞照 齐武帝永明八年夏六月丙申大雷雨有黄光竟天照地状如金】无云而雨【隋文帝开皇末二】无云而雷【汉成帝元延元年夏四月丁酉无云有雷声光耀耀四面下至地昏止后汉献帝初平三年夏五月丙申无云而雷 四年夏五月癸酉无云而雷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春二月丁丑无云而雷】天雨螽【春秋鲁文公三年雨螽于宋 襄公二年雨螽于江】天雨鱼【汉孝武帝鸿嘉四年秋鱼长五寸以下】天雨土【汉孝昭帝始元中雨土昼昏梁武帝大同元年冬十月天雨黄尘 二年冬十一月丙寅天雨黄尘 后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凉州雨土如雾 后周宣帝大象二年春正月戊申雨细黄土 隋文帝开皇二年春二月庚子京师雨土】天雨毛【汉武帝天汉元年春三月天雨白毛 三年秋八月天雨白牦 西晋武帝泰始八年蜀地雨白毛 隋文帝开皇六年秋七月乙丑京师雨毛如马尾长者二尺余短者有六七寸】天雨沙【梁简文帝大寳元年春正月丁巳天雨黄沙】天雨灰【商纣末年天雨灰 梁武帝大同三年春正月壬寅天雨黄色】天雨草【汉元帝永光三年秋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樛结大如弹丸 平帝元始三年春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 宋明帝太始四年雨草于宫中】天雨水银【隋文帝仁寿二年宫中再雨水银花至四年陜州又雨】天雨氷【夏桀时雨氷 后汉时京师雨氷张骏太元元年秋九月雨氷】天雨谷【后汉光武建武三十一年陈留雨谷形如稗实】天雨血【汉孝惠帝四年雨血于宜阳一顷所孝哀帝建平四年夏四月山阳湖陵雨血广三尺长五尺大者如钱小者如麻子 晋惠帝元康六年春三月彭城吕县有流血东西百余歩永康元年春三月尉氏雨血 陈后主至徳三年有赤物陨于太极殿前初下时钟皆鸣又尝进白饮忽变为血沾殿阶沥沥然至御榻 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冬十二月血于太原 后主武平中有血防地自斛律明月宅至太庙】天雨木氷【春秋鲁成公十六年春正月雨木氷魏文帝黄初六年春正月雨木氷晋元帝大兴三年春二月辛未木氷 穆帝永和八年春正月乙巳雨木氷 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冬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陈弘谋
明·李赞
晋·僧提婆
(戰國)穀梁赤
元·王重阳
(清)方式济
宋·洪皓
(宋)华岳
(清)何曰愈
宋·刘道醇
孙高亮
(清)戴望
清·金梁(息侯)
梁·庾信
明·智旭
金·刘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