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职官畧 【一】

  (臣)等谨按郑志职官畧本杜典而删润之以唐六典为准溯前古三代秦汉以来设官之制存其累代相因者而于后世所不置者则
阙焉粤惟帝王设官分职因时制宜不相沿袭自云鸟纪官五鸠九扈之职因事更名虞之四岳九官夏之道人官师主夫啬人陶正车正殷之
六大五官六府六工名爵递更典司亦异记曰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盖官制若是其不相沿也即以周官考之六官分治为周公
致太平之书而春秋传所载王朝列国诸官如周有御士尉氏鲁有左宰周人晋有执秩元尉齐有舟鲛祈望宋郑皆有褚师以及楚之莫敖右
尹箴尹芉尹秦之不更庶长皆为周礼所无因时创置在一代之中已不能无变更矣而况秦汉以后九寺三省之分设州部军府之轻重代有
增损或仿周官或仍秦制或创新名繁简异宜裁并异制必不能据周官汉百官志以强配魏晋南北朝之设官亦必不能据唐六典以傅会周
秦之分职但以宋代建官率因唐旧故郑志原本杜典详于近而畧于古亦著作之体宜尔也考唐自肃宗至德以德藩镇日重名器渐紊五代
事多草创至宋神宗元丰闲更定官制犹存六典之遗意然损益多寡不必尽合于唐矣至如辽之北面官金初建国之贝勒等官元之侍正府
中政院内宰司承徽寺经正监明之督理侍郎协理戎政总理抚治诸职皆前所未有而各为创置者也宋以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分典制诰
谓之两制而明之两房舍人为内阁之属宗正寺旧列于诸卿而明之宗人府居文职之首主事旧为令史至明则与郎中员外郎同为六部郎
官巡检在宋为边徼典军之要职而元明则属于州县宋之安抚司宣抚司元之宣慰司多领以大臣统理军民总辖郡县而明则授诸土官此
前后名实之不相因也其余内外之迁移班秩之崇卑委任之繁省五朝制度彼此互殊视唐以前为尤甚夫郑志之述唐官制祗取近代章程
备当时法鉴未尝以六典为至当不可易之圭臬则后之述官制者又奚必一一傅会六典勉强以求合哉且如殿阁大学士自明以来为宰辅
之任而唐六典则无之太尉司徒司空古称三公近代久不复置中书门下唐宋谓之政府至明仅存舍人给事中而已枢密院始于五代权在
宰相之右宋与宰相称两府辽金元皆为重任至明乃革畧举其大端已难强以相附此亦如封建郡县古今异宜必欲举春秋侯国之封域以
配合唐之十道宋之二十三路明之两京十三布政司多见其拘而鲜通矣兹续修职官畧始自唐中叶讫于元明上下八百余年沿革不同自
毋庸更袭六典之旧惟是建官列职一代有一代之规模若专据近代以溯往古则凡宋辽金元之官明代所不设者皆阙而不载又未免挂漏
之病今参酌古今取其大畧相因者区而别之曰唐五代宋官制曰辽官制曰金元官制曰明官制次第列陈不紊不漏其中或名称虽异而职
守相因或名目似同而崇卑攸别并详加案语以通古今之邮以存通史之例若一代所剙置后世无相同者亦按时代增入以存当日之掌故
其禄秩官品各门仍依郑志之例总其大纲载于序官之后焉

  唐五代宋官制上

  ○唐五代宋官制上

  唐以六典设官三省九寺六军十六卫诸司一代无所更易肃宗至德以后国有重事辄以宰相兼领其官崇儒学则为集贤大学士理财
用则兼盐铁转运使治军旅则领行营都统至太微宫使太清宫使皆为荣宠之任又增置枢密院使掌内外表奏传宣出纳其时方镇之有功
者多加平章事至僖宗光启间率加司徒司空藩镇之重极于唐末非复六典之旧矣五代多仍唐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昭文馆大
学士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皆以宰相分领之其三省六曹诸司则因而不改惟梁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亲信大臣知院事后唐复为枢密院
领自宰相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之政悉领焉至总理诸司则归诸宣徽院经治财赋则责之三司使职任之重亚于枢密然五代典章散佚三
公赴上不备其仪而藩镇多领三省长官及三公三师之职其信任惟六军马步都指挥使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复有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
左右厢都指挥使随时更名得亲近者即为重任后又置端明殿学士掌四方章奏佐枢密使所未逮亦因时而立制也宋初参用唐五代之制
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别置中书禁中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皆出入
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着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
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勋爵邑以分差等外官则惩唐以后藩镇之专恣颇用文臣知州事复设通判以贰之凡一品以下谓之文武官未尝
参者谓之京官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而下谓之内职殿前都校以下谓之军职外官则有亲民厘务二等而监军巡警皆比亲民之任
焉神宗熙寍末始命馆阁校唐六典元丰三年以摹本赐羣臣乃置局中书命官详定遂肇新官制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
及详定所上寄禄格明堂礼成即用新制迁秩而省台寺监之名各还所职矣五年省台寺监法成六年尚书新省成帝亲临幸召六曹长贰以
下询以职事因诫敕焉哲宗元佑以后二府不分班奏事枢密加置签书户部则不令右曹专典常平而总于其长起居郎舍人则通记起居馆
阁则增置校勘黄本稍更元丰之制高宗南渡复讨论元丰故事而加润色然政尚权宜如御营使国用使诸职宰相执政并有兼官因事刱名
殊非经久诸部或长贰不并置或并郎曹使相兼之唯吏部户部不省不并后乃稍为增置继又增馆阁之员广环卫之官厘正庶务盖自元丰
定制以后屡议增损然于大而分政任事之臣微而筦库监局之官便于时政者沿袭不革犹存六典之遗也
  (臣)等谨按唐六典设官之先后与夫内外诸司之职掌详见郑志欧阳修五代史不志职官其散见于纪传者参考五代会要诸书畧
存梗槩惟宋史职官志以唐典为本于宋时增设之官依类分见条理整齐今据宋代官制以上朔唐至德以后及五代之设官沿革俾前后相
通且不使增置各官有所阙畧焉其官秩次第亦以宋史为叙

  三师
  三公
  三孤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枢密院
  宣徽院
  三司
  翰林学士院
  东宫官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唐制三师不常置至德以后太傅太保多为藩镇勋臣及宰辅优礼之官唯太师不轻授五代仍唐制宋初为宰相亲
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赴上于尚书省徽宗政和三年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唐制三公非有大功者不授五多为藩镇加官及赠官宋初仍唐制其特拜者赴上仪与三师同凡除授则自司徒迁
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政和三年罢太尉司徒司空不置】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唐五代皆不置宋政和三年八月始立三孤亦称三少为三次相之称】
  (臣)等谨按公孤之职昉自周官唐六典仍汉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曰三司而周官之三公则号为三师后遂因而不改宋政
和中诏以司徒司空周六卿之职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罢之仍考周制并建三公三孤于是公孤之名始正然宣和之末三公至十
八人而郓王楷肃王枢皆以皇子出合为太傅太保识者讥其非制乃改授他官后复置太尉为武阶之首秩在节度使上非复三公之任矣
  宰相 【唐制侍中中书令为宰相至德以后宰相仍称平章事五代以中书门下两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承唐制以同平
章事为宰相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或置三相则昭文集贤学士与监修国史并
除元丰更制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官高不除而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
职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两省侍郎钦宗靖康中复改为左右仆射建炎三年诏左右仆射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干道
八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参知政事 【唐制宰相亦称参知政事五代不置宋太祖干德二年始置以副宰相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开宝六年诏参政于都
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太宗至道元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并马元豊更制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中书省二侍郎
尚书左右丞代之建炎三年复置参知政事】
  平章军国重事 【唐制宰相亦称平章军国重事宋元佑二年特置以优硕德老臣后不恒置寍宗开禧元年改称平章军国事】
  (臣)等谨按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复以三省事相统制乃设官参掌以要其成其见于唐书宰相表者如知政事平章政事参知政
事平章军国重事名称不一要皆宰相之任肃宗以后宰相皆称平章事至宋则以参知政事为平章事之佐而平章重事则以优礼文彦博吕
公着而特置虽仍唐代之名而职任稍殊矣干道中改设左右丞相以正宰臣之名当时叶适尝谓名虽正而委任不得其人仍无益于治夫左
右辅弼祇以布职分猷其襄治理如其事权旁寄无论谓之丞相谓之平章事皆能窃政柄以自专故道揆之任不在乎轻重其名而在审其实
也论者称其切于时政焉又唐中叶后藩镇多领平章事五代因之宋制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称使相不预
政事不书敕惟宣敕除授敕尾存其衔亦尚仍唐末之制也

  △门下省

  侍中 【唐至德以后侍中不常置五代为藩镇加官宋制侍中一人掌佐天子议大政审中外出纳之事以官高罕除元丰更制以左仆
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职别置侍郎以佐之南渡后省侍中不置】
  门下侍郎 【唐肃宗干元元年改门下侍郎为黄门侍郎代宗大厯二年复为门下侍郎五代时多以宰相兼之宋制侍郎一人掌贰侍
中之职省中外出纳之事为执政官南渡后不置】
  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 【唐制左散骑常侍二人左谏议大夫四人德宗建中二年改谏议大夫一人为知匦使五代亦置左散骑常
侍左谏议大夫宋制左散常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各一人与司谏正言同掌规谏讽谕以登闻检院隶谏议大夫】
  左司谏左正言 【唐制左补阙左拾遗各六人宋初改为左司谏左正言各一人置谏院知院官以司谏正言充职而他官领者谓之知
谏院正言司谏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元丰更制始皆正名以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
  给事中 【唐肃宗宝应元年以给事为理匦使五代仍置给事中宋置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若政令失当除授
非人则论奏而驳正之故事诏旨付银台司封驳元丰更制给事中始正其职而封驳司归门下通进司进奏院俱隶给事】
  起居郎 【唐置二人五代因之宋置一人掌记天子言动元丰六年诏与起居舍人分记言动元佑元年仍诏不分】
  符宝郎 【唐制四人掌天子八宝五代因之宋置二人掌外庭符宝之事而禁中别有内符宝郎】
  (臣)等谨按唐制弘文馆典仪城门郎皆属于门下省考宋代官制校书郎掌昭文馆图籍隶秘书监别置合门使皇城司无所隶属元
佑间以诏令稽留吏员冗多徒为重复议废门下省后虽不行然散骑常侍多不置人唯给事中仍司封驳之职云

  △中书省

  中书令 【唐至德以后为勋臣加官不轻授五代时宰臣多加此职宋制令一人掌佐天子议大政受所行命令而宣之未尝特拜元丰
更制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南渡以后不置】
  中书侍郎 【唐制二人五代时拜中书侍郎即为宰相宋制侍郎一人掌贰令之职参议大政南渡后不置】
  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 【唐置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五代亦置此官宋制各一人所掌与门下省同】
  右司谏右正言 【唐制右补阙右拾遗各六人宋初改为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与门下省司谏正言通谓之两省官高宗南渡诏谏院
不隶两省绍兴二年诏并仍旧】
  中书舍人 【唐宝应元年以中书舍人为理匦使五代亦置中书舍人宋制四人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初为迁转官实不任职复
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为学士对掌内外制元丰更制始正名判后省之事复诏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
  起居舍人 【唐制二人宋置一人所掌同门下省起居郎】
  (臣)等谨按中书省旧列门下省之后宋制事有论奏门下省必先关白中书听其可否故中书省之任视唐代较重其自中书侍郎迁
门下侍郎者虽晋其秩实夺其权也又唐以集贤殿史馆属之中书省宋时馆职次于翰林院及殿阁学士之后与唐制亦稍殊焉

  △尚书省

  尚书令 【唐制尚书令总领百官高祖武德元年太宗为尚书令自后阙其官不置代宗广德二年以郭子仪为尚书令固辞不拜后不
复除五代为勋臣宰臣加官宋制令一人掌佐天子议大政奉所出命令而行之建隆以来不除政和二年诏不置宣和七年复置亦无除者南
渡后并省】
  左仆射右仆射 【唐制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五代仍之宋左右仆射各一人掌佐天子议大政与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之任元丰更
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事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靖康元年复旧南渡后不置】
  左丞右丞 【唐制左丞总吏户礼三部右丞总兵刑工三部五代亦尚书丞宋制左右丞各一人掌参议大政通治省事以贰令仆射之
职旧班六曹尚书下元丰更制升其秩为执政南渡以后不置】
  左右司郎中员外郎 【唐制左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右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如唐制掌受六曹之事而举正文书之稽失分
治省事建炎中诏减左右司郎官二员置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二员次年复旧干道七年复增右司郎官二人】
  (臣)等谨按唐书百官志尚书省居三省之首以太宗尝为尚书令一代无特拜者唯以仆射总尚书省事六部尚书分职而统属焉宋
制以仆射行宰相之任而六曹各治其事故宋史职官志列六部尚书于诸卿之首不隶尚书省与初设三省之制异矣徽宗大观中置议礼局
宣和六年置讲议司皆在尚书省则一时权设之官也

  △枢密院

  枢密院 【唐代宗永泰元年始置枢密院设内枢密院使以宦者为之职掌内外表奏凡奏诏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梁改为崇政
院更用士人备顾问参谋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复为枢密院命宰臣兼使又置院使一人晋高祖天福四年废枢密院出帝开运元年复置汉
隐帝干佑元年为藩镇加官旋复置使宋枢密使掌军国机务出纳密命佐天子执兵政元丰更制罢使不置高宗绍兴七年复置】
  知院事 【晋天福元年始置知枢密院事宋太宗淳化二年始置知院事与院使不并除熙寍元年院使二人复置知院事一人元丰更
制定知院事一人为制绍兴四年诏宰臣兼枢密者惟兼知院事】
  同知院事 【周世宗显德元年设参知枢密院事宋淳化二年始置同知院事二人元丰更制定置同知院事一人】
  枢密副使 【后唐废帝清泰元年置枢密副使周显德元年与参知院事并除宋初置副使为枢密使知院事之贰与同知院不并除元
丰更制废副使不置绍兴七年复置】
  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始置签书院事英宗治平中始置同签书院事元丰更制并废政和中复置寻改同签书
院事为权领枢密院南渡后复置签书同签书为端明殿学士恩数特依执政或以武臣为之】
  都承旨副都承旨 【五代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宋制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太平兴国中始置都承旨与副都承旨多用士人
参谋议真宗景德后用院吏递迁熙寍改用儒臣兼领元丰时复用武臣其后则文武兼用焉】
  检详官编修官计议官 【宋熙寍四年始置检详官元丰初定用三人后废元佑四年定编修官以四人为制建炎三年复置检详官二
人四年置计议官四人绍兴三年置编修官二人后复用三人】
  (臣)等谨按枢密院掌枢密文书始于唐沿于五代其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实自宋始元丰中言者以唐六典无枢密使议从省并既
乃考定旧制以军国机务不当分隶有司宜以亲信大臣专司其事遂仍置知枢密院事其细务则归之兵部诸曹焉南渡初置御营使以宰臣
为之旋以其事归枢密院机速房开禧后胥以宰相兼使视元丰之制又一变矣
  长春宫使 【唐武德二年命太宗镇长春宫自后凡牧同州者多带长春宫使梁太祖开平元年废后唐同光元年复置晋天福四年又
废后不复置】
  太清宫使 【唐德宗兴元元年以检校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勉为太清宫使唐以后不置】
  太微宫使 【唐兴元元年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翰为太微宫使唐以后不置】
  建昌宫使 【梁开平元年置建昌院以博王友文为使所管四镇兵车税赋诸色课利后改为建昌宫使以宰臣判其事侍郎为副使梁
以后不置】
  兴圣宫使 【后唐同光元年以皇子继岌为兴圣宫使判六军诸卫事唐以后不置】
  景灵宫使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创建景灵宫命辅臣为使】

  △宣徽院

  宣徽南院使北院使 【唐末始置宣徽使五代分南北院使宋制分为南北院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
仪二使共院而各设厅事故事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以先后入叙位熙寍四年诏位参政枢副同知下元丰更制罢宣徽院以
职事分隶省寺而使号犹存哲宗绍圣三年罢自后不复置】
  延资库使 【梁开平三年置延资库使多以执政大臣兼之梁以后不置】

  △三司

  三司使副使 【五代置三司使总理邦计治四方贡赋之入宋制位亚执政号曰计省淳化中置使一人总领三部又分天下为十道在
京东者曰左计在京西者曰右计置使二人分掌后又置总计使判左右计事罢十道左右计使其正使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充
副使以员外郎以上厯三路转运使及六路发运使充元丰后裁归户部】
  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副使 【唐末以重臣兼领盐铁度支租庸五代分置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宋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司三部副
使各一人通佥逐部之事又各置判官三人分掌逐案之事孔目官一人都句押官一人句覆宫四人元丰更制并废】
  (臣)等谨案宣徽院三司使皆元丰后删并之官宋史职官志仍分载于枢密院后考五代时宣徽南北院使多迁枢密使宋初宣徽院
礼均二府专以待勋旧大臣三司使自五代总计财赋宋制选除执政侍从必先厯钱谷有自度支副使擢知制诰者有先除权三司使乃拜枢
密使者其职綦重诚不得阙其官而不载也然计省本户部之职三司分置复无异于户部诸曹元丰之裁并未尝不归画一而当时论者多言
其非便是徒见元丰以后户部不得其人而不知财用之裕绌不在三司之废置也平赋通财均量出入择人以任职盖户部已足总其成否则
增置三司使亦奚益哉至熙寍中又有制置三司条例司三司会计司权宜立制固不足为久远之模也
  (臣)等又案唐五代诸使名号不一唐有开稻田使回造使秘书省图书使梁有天骥使飞龙使庄宅使太和库使丰德使仪鸾使干文
院使五坊如京使洛苑使宫苑使大内皇墙使西京大内皇墙使武备库使弓箭库使闲厩使左右军巡使教坊使内园栽接使后唐有中门使
支度务使内句使宫苑使武德使捧圣军使西南供馈使三州搜图籍使庄宅使内园栽接使晋有左飞龙使缘河巡检使引进使侍卫使作坊
使周有尚食使■〈氵公〉江招讨使要皆废置不常不足为法又五代有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桥道顿递使宋有封禅大礼使经度
制置使祀汾阴经度制置使奉迎使刻玉使天书扶持使因事设官无常员焉宋有宫观诸使则皆优礼臣下之虚衔故宋志不载云

  △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承旨 【唐元宗开元初置翰林侍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以中书务剧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
士分掌制诰书敕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宪宗元和中复置学士承旨五代时学士承旨多与谋议宋制学士院承旨不常置
以学士久次者为之】
  翰林学士知制诰 【唐制学士院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入院一岁则选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
宴则居宰相之下五代亦置翰林学士后唐复置护銮书制学士盖庄宗初建号特立此名非故事也宋制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凡他官入院
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院中文书谓之翰林权直孝宗淳熙五年更为学士院权直后复与翰林权直互除】
  (臣)等谨案唐置翰林学士本在至德以前惟其与三省无所系属故郑志阙而不载今据唐书百官志详其职守以补郑志之遗宋初
以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典内外制诰谓之两制元丰更制凡职名之不丽于三省寺监者皆从裁革惟翰林学士与诸学士待制犹存旧典
  翰林侍读学士 【宋初惟置侍读真宗咸平二年始置侍读学士二人元丰更制废学士不置为侍从以上兼官元佑七年复增学士之
号元符元年省去建炎元年诏以侍从官四人充讲读官】
  翰林侍讲学士 【宋咸平二年始置翰林侍讲学士故事两省台端以上兼侍讲其由庶官兼者必以特命元丰以后宫观多兼侍读南
渡后多以台谏兼之】
  崇政殿说书 【宋仁宗景佑元年始置说书四人日轮二员祗候后为庶官兼经筵者之称】
  (臣)等谨案侍读侍讲学士及崇政殿说书宋时谓之经筵后乃择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侍读其秩卑资浅而可备讲说者则为
说书岁以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长至日遇只日入侍迩英阁轮官讲读元佑间程颐以布衣为说书范祖禹司马康以著作佐郎兼侍讲
皆出于异数不为常制
  观文殿大学士 【唐制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宋仁宗庆厯七年始更旧延恩殿为观文殿皇佑元年置观文殿大学士诏今后曾任宰
相乃得除授】
  观文殿学士 【宋初置文明殿学士庆厯七年改为紫宸殿寻又改为观文殿学士非曾任执政者不除】
  金銮殿大学士 【梁太祖干化元年置金銮殿大学士一人命崇政院使敬翔为之梁以后不置】
  资政殿大学士 【宋景德二年置资政殿学士在翰林学士下寻置资政大学士班文明殿学士下翰林学士承旨上仁宗康定中大学
士置一人学士置二人】
  端明殿学士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始置端明殿学士以翰林学士充班在翰林学士上宋仁宗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复置端
明殿学士在翰林学士下以待学士之久次者以前执政为之】
  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 【唐元和二年置御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初永徽中高宗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宋
制以优行义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典校雠大中祥符初建龙图阁以奉太宗御书置直学士学士待制其后沿为定制天章阁以奉真宗御
制宝文阁以藏仁宗御集显谟阁以藏神宗御集徽猷阁以藏哲宗御集学士直学士待制亦并设焉南渡后复置敷文阁藏徽宗御制后又增
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以藏高宗孝宗光宗寍宗理宗之御制并设学士直学士待制】
  (臣)等谨案大学士之称始于唐中宗景龙中至德以后如杨绾裴度皆加弘文馆大学士李勉裴垍李德裕皆加集贤殿大学士自宰
辅而下固不轻授之矣宋时观文殿资政殿大学士以待宰执之就闲者与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并称侍从焉
  集英殿修撰 【唐置集贤殿修撰官宋初仍唐制政和六年始置集英殿修撰下待制一等】
  右文殿修撰 【唐置集贤殿学士宋绍圣二年易集贤殿学士为修撰政和改为右文殿修撰与集英殿修撰为贴职之高等】
  秘阁修撰 【宋政和六年置以待馆阁之资深者多自直龙图阁迁授】
  直阁 【宋祥符九年始置直阁凡馆阁久次者必选直龙图阁为擢待制之渐南渡后直阁为庶官任藩阃监司者贴职随高下而等差
之直天章阁至显文阁并同】
  直秘阁 【唐制弘文馆有直馆集贤院有直院史馆有直馆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皆寓崇文院太宗端拱元年诏就崇文
院建秘阁置直秘阁直馆直院谓之馆职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元丰更制废崇文院为秘书监列为职事官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阁为
贴职】
  (臣)等谨案宋初以三馆为储材之地直馆直阁皆谓之馆职仁宗天圣中修史即以三馆秘阁校理编修元丰以后馆阁尽为贴职史
局无定所修史无定员而三馆职事悉归诸秘书监

  △东宫官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唐制各一人官不备五代多为加官宋初不常置后多以待宰相未及仆射者及枢密使致仕官随高
下除授晋至太师即迁司空】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唐制各一人五代亦为加官宋景德中始置太子三少后为前执政致仕官惟少师非特命不除南渡
多以宰相兼少师少傅】
  太子宾客 【唐制置四人五代亦置太子宾客宋至道元年初置二人以他官兼之后以执政兼领南渡后不设开禧三年复置】
  太子詹事 【唐制詹事一人少詹事一人宋景德中置詹事二人以他官兼干道七年以直学士待制为太子詹事不兼他官】
  左庶子右庶子左谕德右谕德 【唐置左庶子二人左谕德一人右庶子二人右谕德一人宋景德中庶子谕德各置二人南渡后各置
一人开禧中始并置又有主管左右春坊事二人以内臣兼同主管春坊事以武臣兼承受官一人以内侍充】
  太子侍读侍讲 【唐制侍读一人宋置侍读侍讲各一人】
  中舍人舍人 【唐制中舍人二人舍人四人宋各置一人或二人】
  资善堂翊善赞读直讲 【唐置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宋设资善堂自仁宗为皇子时肄业之所每皇子就外傅选官兼领南渡后增置
说书皇子宫小学教授资善堂小学教授】
  家令寺家令 【唐置家令一人掌太子出入及财赋之事率更寺丞一人仆寺仆一人五代宋不置】
  率府 【唐制东宫环卫官有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监门左右内并置率府率及副率宋承唐制官存而无职司南渡后惟以
监门率府副率为环卫官】
  (臣)等谨按唐时东宫设官详备左春坊以比门下省右春坊以比中书省又尝改司经局为桂坊比御史台宋代储闱之建随宜制官
多用他官兼领景德中以丁谓兼少师冯拯兼少傅曹利用兼少保东宫三少始备其官绍兴后复增置说书教授以广辅导然如中允洗马诸
职一代未尝置官视唐制为简云

  △吏部

  吏部尚书 【唐置尚书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因之掌文武二选曰尚书左选尚书右选文臣自京朝官武臣自大使臣以上选授封爵功
赏课最所隶官分掌其事而总于尚书】
  吏部侍郎 【唐置二人五代如唐制宋因之分左右选侍郎左选掌文臣之未改官者侍郎右选掌武臣之未升朝者皆定其选授注拟
之法】
  吏部郎中员外郎 【唐制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宋制郎中员外郎各置四人分尚左尚右侍左侍右参掌选事】
  司封郎中员外郎 【唐制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宋因之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
  司勋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宋各置一人掌勋赏之事绍兴元年省并以司封官兼领】
  考功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亦一人宋因之掌文武官选叙磨勘资任考课之政令】

  △户部

  户部尚书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太祖建隆时止置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元丰更制始置尚书一人掌军国政用以周知其
出入盈虚之数】
  户部侍郎 【唐制二人五代如唐制宋因之为尚书之贰】
  户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宋置郎中二人分左右曹员外郎二人亦分曹治事】
  度支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至德以后多以大臣判度支宋置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参掌计
度军国之用】
  金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量度之数】
  仓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

  △礼部

  礼部尚书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初置礼仪院掌其事以枢密院参知政事等官充止设判部事一人元丰更制始设尚书一人掌
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校贡举之政令建炎三年诏鸿胪光禄并归礼部太常国子监亦隶焉】
  礼部侍郎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制掌内严外办同省牲及视馔腥熟诸礼节元丰更制置侍郎一人绍兴七年置二人后复置一
人】
  礼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参与尚书侍郎所掌之事】
  祠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祀典道释祠庙医药之政】
  主客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二王后及诸藩朝见之事】
  膳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陵庙之牲豆诸司供奉之事】

  △兵部

  兵部尚书 【唐制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初设判部事一人以两制充元丰更制设尚书一人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番军番官
承袭之事与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建炎三年诏卫尉寺并归兵部】
  兵部侍郎 【唐置二人五代如唐制宋因之绍兴后止置一人为尚书之贰】
  兵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宋各置一人参掌本部长贰之事】
  职方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地图远近及番国归化之事】
  驾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兴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
  库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戎器卤簿仪仗】

  △刑部

  刑部尚书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淳化二年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大中祥符三年置纠察在京刑狱司二
人以两制以上充元丰更制悉归刑部置尚书一人掌天下刑狱之政令】
  刑部侍郎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置二人佐尚书治制勘体量奏谳纠察录问之事徽宗崇寍二年诏侍郎一治左曹一治右曹】
  刑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宋因之分左右厅掌详覆叙雪之事】
  都官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徒流配隶凡天下役人在京百司吏职皆有籍以考其役放及增损废置之
数】
  比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
  (臣)等谨案杜佑通典魏有比部曹隋刑部所属有比部侍郎一人又案唐六典及唐书百官志刑部所属有比部郎中员外郎宋史职
官志刑部亦有比部郎中员外郎宋以后不置葢比部之名起于魏至隋始属刑部而唐宋因之也
  司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门关津梁道路之禁令及废置移覆之事】

  △工部

  工部尚书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初置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元丰更制置尚书一人掌百工水土之政令凡制作营缮计置
采伐所用时物按其程序以授有司绍兴中以文思院属工部】
  工部侍郎 【唐置一人五代如唐制宋因之为尚书之贰】
  工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宋因之凡营缮计置按程序以授有司则参掌之】
  屯田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屯田职田及塘泺堤堰修筑之事】
  虞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山泽苑囿场冶辨其地产而为之厉禁】
  水部郎中员外郎 【唐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宋因之掌津济船舻渠梁沟洫渔捕运漕之事】
  (臣)等谨案唐承隋制六部分领四司五代尚书多进平章事或领枢密使宋初以他官兼摄特以万禄秩品位而已咸平至治间廷臣
屡请复二十四司之旧未及施行元丰中讨论官制欲采昔时苏绰建议上自朝廷下至州县悉分为六曹体统如一其推行之序先自京师始
于是六部长贰曹司皆复其职然其时惟除李清臣为吏部尚书安焘为户部尚书而礼兵刑工四部之长犹未除授乃以谢景温为礼部侍郎
许将试兵部侍郎崔台符为刑部侍郎熊本为工部侍郎司其职守焉又唐制吏部兵部分掌文武铨选而元丰更制则文武之选并归吏部其
兵部惟掌军籍故元佑中苏轼表言古今殊制闲剧异宜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干枢辅司马之职独有文书盖正名授职虽复六典之遗而尚
书之职掌已不相符矣至绍兴时兵部工部皆一司兼领四曹二十四司之属多不备其官此宋制之异于唐典也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