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祁州城 旧土城明成化二十年重修周围四里三

  百三十九歩髙二丈五尺广七尺东西南三门正

  徳十二年知州韩士竒増广之隆庆二年知州周

  济用増筑外城天启六年知州郭应响増修砖甃

  南门瓮城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

 束鹿县城 旧城元至正十八年筑明天启二年滹

  沱河渰没遂废廵抚张凤翔于旧城之南三十五

  里新圏头市筑今城四年知县张履端创建土城

  周围六里一百四十歩髙三丈一尺广一丈六尺

  门四池深阔俱二丈崇祯九年知县杨琦内筑瓮

  城外筑夹墙髙七尺开重池深一丈五尺阔二丈

  五尺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刘昆补修

 安州城 土城相传宋杨延朗所筑周围五里三

  十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

  一丈明景泰中知州陈纶成化中知州王钦增

  修弘治中知州宋经增筑四门瓮城建重门正徳

  中知州李鋐嘉靖中知州樊鹏张寅程着郑镐李

  应春相继修葺建城楼垜墙万厯中知州王思睿

  马鸣毂复加修

 髙阳县城 明天顺中知县鲁能创筑土城周围

  四里一百一十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二尺门四

  池深三丈阔二丈嘉靖中増建重门厯经知县贺

  锐王继宗张经纶种云龙马仑郑元乔继科侯

  提封屡加増修万厯间易女墙以砖増髙一丈

  复浚池深三丈五尺阔四丈崇祯时邑绅孙铨捐

  输甃以砖石

 新安县城 旧有土城金章宗所筑元至元二十二

  年没于水明洪武中重修周围七里十三歩髙四

  丈广一丈门四池深一丈阔四丈成化四年知县

  赵夔弘治十四年知县周伦正徳九年知县王举

  嘉靖十七年知县张梅相继修葺万厯中知县

  罗启先増开一门于南门之左修筑垜墙髙八

  尺崇祯中増筑四门瓮城易土以砖浚重池规

  制益偹

河间府 河间县 附郭 

 府城 旧土城宋熙宁中安抚使李肃之建明初

  重筑万厯六年知府朱裳娟用砖砌敌台十年

  知府燕好爵奏准以砖为陴二载完工周围十

  六里髙三丈二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池深二丈阔

  五丈

 献县城 旧土城金天会八年知州髙揆建明成化

  二年知县卢渊重筑周围六里髙二丈五尺广二

  丈门四池深一丈阔三丈正徳间知县张大威县

  丞史华万厯间知县赵完璧石维屏刘重庆崇

  祯间知县王调鼎王竒才相继重修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王扆补修

 阜城县城 始建莫考明成化二年知县林恭奏

  拓东城二里正徳间知县梁恺嘉靖间知县姜密

  増修隆庆元年知县王臣易以砖陴周围五里髙

  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池深一丈阔三丈池

  外有堤

本朝顺治中知县萧应聘张昌祚康熙九年知县曹邦

  复修葺

 肃宁县城 宋景泰二年建元中统间知县李义至

  元间知县李稷大徳间知县焦徳用相继増筑周

  围六里有竒髙二丈八尺广二丈东西二门池深

  一丈五尺阔四丈池外又为土墙周八里明天顺

  间知县刘伯川黄霆増修天启五年始甃以砖

 任邱县城 旧传汉平帝时筑元至正二十二年没

  于水明洪武七年知县云霄建土城永乐间知县

  谢鲁弘治间知县毕玺正徳间知县李献丞刘明

  俱増筑周围五里九十九歩髙三丈七尺广三丈

  门四池深三丈阔五丈隆庆间知县胡峻徳万厯

  间知县顾问俱重修万厯三十八年知县侯提封

  始易以砖池即玉帯河池外有护城堤

 交河县城 明洪武间知县周以仁创建正徳间知

  县李天叙増修周围六里髙一丈五尺广二丈门

  四池深一丈二尺阔三丈嘉靖间知县崔云鹤隆

  庆间知县龎沱增修易垜以砖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墙鼎重修并浚城濠

 宁津县城 金始建周围三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

  门四池深一丈阔一丈五尺明洪武初知县朱逢

  吉増修景泰间知县谢聪弘治间知县孔公华正

  徳间知县刘秉鉴嘉靖间知县熊爵叶绍先隆庆

  间知县宼靖各増修始甃以砖

 景州城 即元蓨县城天厯间知县吕思诚修筑明

  天顺七年知州杨琼増筑周围四里髙二丈三尺

  广一丈门四池深一丈阔二丈弘治十一年知州

  马驭正徳间知州徐政判官裴杰嘉靖间知州谢

  思道胡择万厯间知州贾朝官崇祯十年知州董

  硕儒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州张一魁俱重修

 吴桥县城 明正统二年因旧土城増筑弘治间知

  县李钦正徳间知县刘钺増修周围四里有竒髙

  二丈五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池深二丈阔三丈万

  厯间知县龚勉恽兹毛焯崇祯间知县陈燝俱重

  修十一年知县余尚春改建砖城

 东光县城 旧土城周围三里有竒髙二丈五尺广

  二丈门四明崇祯十一年改筑砖城周围六里髙

  三丈六尺池深一丈阔三丈

 故城县城 明成化二年知府贾忠知县唐髙筑周

  围五里髙二丈五尺广一丈九尺门四池深一丈

  阔二丈五尺万厯间知县李承露崇祯间知县茍

  永兴

本朝康熙六年知县吴友闻俱重修

 天津府 天津县附郭  

  府城 明永乐二年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

   指挥陈逹筑弘治间副使刘福甃以砖石周围九

   里髙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门四临河无池万厯

   十四年副使王来贵

 本朝顺治十年总兵甘应祥副使梁应元康熙十三年

   总兵赵良栋俱重修雍正三年奉

勅修理

  青县城 宋始建周围五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池

   深一丈阔三丈明成化中知县唐振増修正徳间

   知县张大鸣刘绎刘瑅崇祯十三年知县马玉清

   俱重修

  静海县城 始建无考周围六里髙二丈五尺广一

   丈八尺池深一丈阔三丈

  沧州城 明永乐初自旧沧州迁今治天顺五年知

   州贾忠始筑砖城周围八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

  五尺门五池深一丈五尺阔四丈五尺嘉靖间知州

  贾希周万厯间知州卢廷选崇祯间知州吴襄俱

  重修

 南皮县城 旧土城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李廷増

  修周围四里有竒髙二丈一尺广一丈五尺门四

  池深一丈阔二丈万厯四十二年重筑周围二

  千三百丈崇祯九年知县简仁瑞増筑瓮城砖

  甃垜口

 盐山县城 原在大留里明洪武九年知县吴文靖

  移于今治成化二年知县武震増筑周围八里

  髙二丈五尺广二丈门三无北门池深一丈阔

  三丈弘治间知县喻岳张旸増修万厯间知县

  刘子诚増辟小南门后又浚池逹刘公渠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朱鸾鷟重修浚池深阔各一丈

  五尺

 庆云县城 明洪武六年知县杨思义建成化二

   年知县张彪増筑周围四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

   池深一丈阔二丈正徳间知县孙辅典史商玫万厯

   间知县马任仁修

 本朝顺治十一年重修康熙十一年知县李居一増葺

 正定府 正定县附郭  

  府城 汉东垣故城在正定南八里晋移治常山郡

   始建后魏迁安乐垒后周复治正定俱建石城唐

   肃宗宝应中成徳军节度使李宝臣因滹沱水

   灌城复拓建之周围二十四里髙三丈余广二丈

   五尺门四池深二丈余阔十余丈正统巳巳都御

   史陆矩御史陈金増筑城址浚治濠堑万厯以后

   池复塞淤知府侯应珍重浚筑堤髙丈余阔如

   之

 本朝雍正六年奉

勑修理

  获鹿县城 旧有土城明成化十六年増筑甃以砖

  周围四里髙二丈七尺广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

  池深一丈三尺阔一丈五尺正徳九年知县刘鈇

  重修

 井陉县城 即唐天长镇旧基宋熙宁中移县治于

  此元移治洺水本县基址遂废明洪武元年复于

  此置县周围三里二十歩髙三丈广二丈五尺东

  南有门共门五池深一丈三尺阔九尺嘉靖二十

  年都御史丁汝夔甃以砖石天启元年知县罗

  懋汤崇祯八年知县杨攀桂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洪之杰雍正五年知县锺文英

  各増修

 阜平县城 旧土城明成化五年因旧址修筑周围

  三里有竒髙三丈

本朝顺治十六年县裁城圮康熙二十二年复置县权

  治于王快镇

 栾城县城 始自晋大夫栾宾受封及栾枝栾书世

  食采于此故名栾城明洪武十年知县沈贞因旧

  址创修门四景泰间知县米进成化间知县李文

  弘治间知县郭宾増修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杜潮

  赵文奎周文化耿继武相继营治砌垜以砖周围

  三里余髙二丈八尺广二丈并浚池引冶河之水

  深一丈八尺阔三丈崇祯间知县陈心镜柯士芳

  改营砖城十五年始就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赵炳重修

 行唐县城 唐至徳间始建明景泰元年知县王哲

  重修周围五里七十五歩髙三丈广二丈西南北

  三门池深八尺阔一丈五尺外有堤崇祯十一年

  知县陈其诚増修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何琛补修

 灵寿县城 旧有土城明正统四年知县茹公用修

  葺周围三里髙二丈二尺广二丈东西南三门池

  深二丈阔一丈五尺成化十八年知县尚亷改为

  砖堞弘治间知县张黻嘉靖间知县李廷璋罗章

  隆庆间知县张宗信万厯间知县张照相继重修

  崇祯十二年知县曹良直増建瓮城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卫秦龙补修

 平山县城 金大定二年知县贾彦始建土城明嘉

  靖三年知县李应奎増筑周围四里一百二十歩

  髙三丈一尺广二丈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

  二尺并筑护城堤隆庆间知县李迟春万厯间知

  县李天宪王宇清崇祯间廵按卫贞固知县杨调

  元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汤聘先后重修

 元氏县城 隋开皇六年建明景泰四年知县杜确

  重修东西南三门成化间知县王鉴之正徳间知

  县姚文明嘉靖间知县沈鉴周居鲁先后重修万

  厯三十年知县卢永改作石城知县刘泽深续成

  之周围五里髙二丈七尺广一丈六尺旧池深一

  丈七尺阔二丈五尺崇祯六年开浚引槐水入渠

  十二年复浚阔三丈十三年筑土墙于四周以为

  外郭

本朝顺治六年并外郭营治又葺城池康熙十一年复

  营内城益加完固

 赞皇县城 隋开皇六年始建土城明景泰元年重

  修东西南三门槐水环抱为池正徳嘉靖间知县

  张璞何傧戈正相继重修又南关展筑新城周围

  四里髙三丈池阔一丈五尺

 新乐县城 唐郭子仪李光弼始建明景泰元年知县

  崔献天顺八年知县韩文相继修筑周围三里髙三

  丈广二丈东南二门池深八尺阔一丈増筑围墙嘉

  靖二十五年易土垜以砖万厯中知县吕克恭赵

  璇崇祯九年知县刘淐各修葺

本朝康熙十年重修

 晋州城 旧土城元知州葛天民始建明景泰间知

  州靳祺増修周围四里东西二门弘治乙卯知州

  孙玘正徳间知州王用贤张士隆増修辟南门筑

  瓮城隆庆间知州叶臣万厯间知州赵翰崇祯间

  知州顾白骐王皋

国朝顺治壬辰知州李佐圣康熙乙酉甲寅丙寅知州

  许嗣华郭建章孟之尧各重修

 无极县城 唐郭子仪李光弼始建明洪武间知县张

  凯重筑周围五里一百四十步东西南三门嘉靖

  间知县郭允礼张鹤张新増修万厯间知县吕士

  伟易垜以砖

本朝康熙七年复加营治

 藁城县城 旧有土城周围仅三里余止有东西二

  门明正徳九年因旧址展筑髙三丈砖甃二门十

  五年廵抚都御史伍符知县事陈素増筑新城广

  袤四里改设四门周围共六里髙三丈广二丈池

  深一丈五尺阔二丈崇祯间复加修葺

本朝顺治间重修

顺徳府 邢台县 附郭 

 府城 春秋时齐桓公率曹卫二国所筑宋元旧

  址周九里有竒门四隍深丈许阔五丈引达活

  水入城明天顺四年成化二十二年相继修筑万

  厯十年知府王守诚甃以砖石周围十三里一百歩

  髙三丈五尺广五丈有竒池深二丈阔五丈十八年

  知府张延庭知县朱诰以隍水旱涸复浚治

本朝顺治年重加修葺

 沙河县城 旧土城先是甞罹水患居民苦之暂移

  城于山西小屯地方明弘治十八年仍迁还旧地

  知县事张瑾重加展筑周围五里二十歩有竒髙

  三丈广一丈有竒南北二门池深二丈阔如之

本朝顺治十五年知县事冯源沿城栽植栁树堤岸

  以固

 平乡县城 即古南栾城也明成化初修筑周围三

  里二十三歩髙三丈广二丈池深一丈阔二丈正

  徳万厯中屡经修葺崇祯八年増筑外郭周围七

  里有竒

 南和县城 旧本土城元至正中知县事尹泰所筑

  明正统十四年始砖建四门成化二十二年弘治

  三年正徳九年官民协力相继増修周围四里髙

  三丈广一丈池深二丈有竒阔如之嘉靖二十三

  年易垜口以砖崇祯十二年重修尽甃以砖

本朝顺治间重修

 广宗县城 土城明正统四年修筑成化元年増修

  周围四里九十八歩髙二丈三尺广二丈七尺池

  深一丈有竒阔二丈正徳十五年重修隆庆四年

  知县张民范易土堞以砖万厯二十二年知县马

  协増建瓮城甃以砖石捍以铁门四十六年复为

  营治

本朝顺治间重修

 巨鹿县城 旧土城唐垂拱元年建明成化中重筑

  周围七里二十三歩髙三丈广三丈五尺门四池

  深一丈五尺阔二丈嘉靖七年于东増筑一门曰

  小东门万厯间又营外郭去城里许崇祯十二年

  知县孙接武改砌以砖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刘拱进十七年知县王鼐各増修

 唐山县城 土城金时筑周围八里元至正间县令

  齐光祖建明成化中重修周围三里有竒髙三丈

  余广二丈有竒南北二门池深二丈阔一丈五尺

  正徳嘉靖间各有増修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孙瓒复修葺城南隅有附城广如

  县城之制而袤倍之髙如城之半辟三门启闭一

  如内城

 内邱县城 土城唐太和九年建明正徳九年重修

  周围四里三十歩外増副城围七里髙三丈广二

  丈门四池深二丈许阔一丈有竒嘉靖二十二

  年重葺

 任县城 旧土城元至大中建明景泰五年増修周

  围五里五歩髙三丈广四丈东西北三门池深一

  丈五尺阔一丈万厯元年増辟南门四十四年复

  塞崇祯十三年知县卢时升始甃以砖

本朝顺治八年康熙八年屡加修葺

广平府 永年县附郭  

 府城 窦建徳旧基元侍郎王伟増筑之明正统间

  因旧址修葺嘉靖间知府陈爼甃以砖石其隍先

  无水成化间知府李进引水种荷沿岸植栁知府

  崔大徳又加重垣于郛以防漳滏之患周围九里

  十三歩髙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门四池深二丈

  阔十五丈

本朝康熙七年知府刘光荣重修

 曲周县城 明成化四年知县王佐筑土城周围五

  里十三歩门四正徳七年増筑髙二丈四尺广九

  尺池深一丈五尺阔四丈五尺嘉靖间推官罗鼒

  甓其堞万厯四十六年建砖城又増筑南北二瓮

  城崇祯间知县李岩

本朝顺治间知县李时茂各重修

 肥郷县城 相传旧在列人堤东后迁于其西宋濮

  阳李令修其垣墉周围五里一百一十八歩髙四

  丈广一丈门四池深一丈阔一丈明嘉靖间知县

  梁承福易以砖堞天启二年为滏水冲圮旋修筑

  崇祯十三年知县郝綗改建砖城周七里

本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张翼重修西瓮城康熙四年七

  月漳河汜溢城圮寄治于城东旧店营雍正九年

  三月内知县王建中及同城各官倡率士民捐输

  修筑于十一月十五日迁复旧城

 鸡泽县城 金时寄治北抬头村大定中始筑城元

  知县霍安道重修周围五里髙一丈五尺广一

  丈三尺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二丈明成化十八

  年没于水知县谭肃増瓮城以御之弘治十八

  年知县邵锦正徳五年知县银镜嘉靖十一年

  知县周文定十五年知县于慧二十年知县曹

  希鲁三十六年知县张廷槐四十二年知县常世

  勲万厯八年知县张受道二十年知县曹孔荣俱

  有増修崇祯十三年知县贾益谦改建砖城髙

  三丈八尺池深三丈阔五丈

 广平县城 旧有二城一在鸡泽一在鹅城明初始

  治今地天顺中创建土城成化间知县何琮缭垣

  浚隍周围三里一百六十八歩东西南三门正徳

  中辟小东门旋塞崇祯十二年知县张弘志改

  建砖城髙三丈六尺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二

  丈

 邯郸县城 古赵国城址在城西南新城南北不及

  二里东西不及半里明成化间重修拓东北隅三

  里许嘉靖二十五年知县董威改筑周围八里髙

  四丈广三丈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二丈余隆庆

  六年知县张第増修

本朝康熙七年秋雨城圮知县张慎发修葺

 成安县城 旧土城明正统中知县张云因旧址重

  筑周围三里有竒东西南三门成化四年知县刘

  荛辟门建楼其上嘉靖二十二年知县郑寅易以

  砖堞二十五年知县万文彩四十二年知县刘希

  尹増修崇祯十二年改砖城髙三丈九尺广二丈

  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公楷重修东城

 威县城 即宋宗城在金为洺州元为威州明降为

  县城仍州制周围六里六十四歩髙三丈二尺广

  三丈门四池深一丈二尺阔二丈五尺成化间知

  县李圆王政弘治间知县刘鉴正徳间知县姜文

  魁崔节嘉靖间知县钱木胡容俱有增修隆庆三

  年知县焦冕始易垜口以砖万厯二十一年知县

  史学迁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袁天秩康熙十一年知县李之栋

  各修葺

 清河县城 旧土城周围九里宋元佑六年监官赵

  荐之筑复圮明正徳七年同知何宗伊知县张一

  鹏于旧城东南隅重筑周围三里髙二丈一尺广

  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阔二丈嘉靖间

  知县孟仲遴万厯间知县向日红王守礼各修葺

  万厯十一年知县张民綗改修砖垜崇祯十一年

  知县曹亭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夏琮十四年知县卢士杰相继

  増修

 磁州城 相传赵简子筑隋开皇十年改筑宋宗泽

  修明洪武二十年知州包宗达成化间知州张梦

  辅重筑正徳十三年知州张珂甃以砖万歴二十

  四年知州刘安仁复改造外用砖甃周围八里二

  十六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门四池深阔各二丈

  正徳六年复浚深一丈阔倍之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任塾三十八年知州蒋擢各

  増修

大名府 元城县附郭  

 府城 唐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建城周围八十里号

  为河北雄镇宋庆厯间建为北京明洪武三十四

  年圮于水都指挥吴成始徙建今城周围九里髙

  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池深四丈五尺阔倍之成

  化间知府熊祥弘治间御史韩福石禄相继増筑

  嘉靖四十年甃以砖万厯二十年知府涂时相重

  加修葺

本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陈伟二十年知府鲍复昌再葺

  四十九年知府俞品増修女墙

 大名县城 本金时屯营明景泰间典史郜瑢重筑

  土城周围五里髙二丈六尺广二丈五尺东西二

  门池深一丈阔一丈二尺嘉靖二十七年増设南门

  隆庆三年知县李本意万厯三十八年知县赵一

  鹤以水圮重修

 魏县城 明正统十四年筑土城周围五里有竒门

  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二丈四尺寻于东北増辟一

  门弘治四年知县鲍琦増辟西北门外筑土堤周

  八里余正徳二年因旧堤以筑为外郭髙二丈外

  复为濠深一丈八年改筑内城髙二丈五尺浚濠

  深二丈嘉靖间知县冯惟讷董威三十二年知县

  陆东复増修甃以砖万厯三年知县李幼淑二十

  一年知县田大年天启二年知县陈序相继修葺

  崇祯九年尽甃以砖

 南乐县城 旧土城元季枢密副使雕鹗建明弘治间

  知县王徳陈邦器増修周围六里一百三十歩髙

  二丈五尺广二丈门四池深一丈阔一丈嘉靖

  三十四年尽甃以砖崇祯十二年知县锁青缙

  増修

本朝顺治五年水圮知县蔡琼枝补修康熙十二年知

  县方元启复修葺

 清丰县城 旧土城宋时建明成化初重筑弘治间

  知县陆昆嘉靖间知县李汝寛俱增筑周围五里

  有竒髙四丈广三丈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

  嘉靖三十七年増髙七尺万厯间知县黄文星

  天启四年知县潘士闻重修崇祯八年知县张

  星甃以砖

本朝康熙十三年知县杨燝捐资修葺

 东明县城 明弘治四年知县宫显建十年知县邓

  钺重修周围七里四十歩髙二丈五尺广二丈门

  四池深一丈五尺阔六丈正徳间知县刘鸾嘉靖

  间知县王确王嘉言髙文卿万厯间知县区大伦

  常澄裴栋増修崇祯十二年知县崔育楩甃以砖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杨日升修葺

 开州城 五代晋时建明弘治十三年知州李嘉祥

  増筑周围二十四里髙三丈五尺广三丈门四池

  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嘉靖间知州李一元万厯二

  十年知州张三聘二十二年知州沈尧中二十六

  年知州李之藻崇祯五年知州王直臣増修

本朝康熙七年知州孙棨捐俸补葺

 长垣县城 金元故城栁冢明洪武元年县丞刘彦

  昭徙筑今地为土城周围仅二里有竒正统十四

  年知县萧翼増拓成化十年知县王辅复加修筑

  周围八里有竒门四正徳间知县卢昭张治道嘉

  靖间知县马聪隆庆间知县孙錝胡宥万厯间知

  县袁和俱重修崇祯十年知县王虚白始改砖城

  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四丈六尺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宋琮补修二十七年知县秦毓竒

  孙子昶相继重修雍正元年知县赵国麟建护城

  堤

宣化府 宣化县附郭  

 府城 即元宣徳府城明洪武二十七年谷王命所

  司展筑周围二十四里有竒髙二丈八尺广如之

  门四宣徳初永宁伯谭广来镇増建城楼角楼各

  四座正统五年都御史罗亨信疏请砖石包砌隆

  庆二年加修崇祯七年増四瓮城楼

本朝康熙十五年重修三十八年知县周徳荣补修

 赤城县城 古炎帝榆罔氏时诸侯蚩尤所都也明

  宣徳间阳武侯薛禄筑为城堡周围三里一百四

  十八歩髙二丈九尺广二丈二尺门二景泰初都

  督杨洪重修万厯二十四年増修

 万全县城 旧系万全右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筑

  周围六里三十歩髙三丈五尺广二丈三尺东西

  南三门池阔二丈永乐二年甃以砖石

 龙门县城 明宣徳六年建隆庆二年甃以砖周围

  四里五十六歩髙二丈五尺东南二门崇祯九年

  从举人窦维辂条议浚城濠

 懐来县城 元旧有城明永乐二十年展筑正统初

  游击将军杨洪以石甃其北面景泰五年叅将夏

  忠尽甃以砖周围七里二百二十二歩髙三丈五

  尺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阔如之万厯四十七年

  兵偹道胡思伸重浚西闗通西门另设一城周围

  三百二十歩髙二丈七尺池深阔各一丈万厯二

  十五年砖砌

 蔚州城 后周大象二年建明洪武七年徳庆侯廖

  允中开濠堑甃石改筑甲于诸邉号曰铁城周围

  七里一十三步髙三丈五尺角楼四座敌楼二十

  四座嘉靖戊戍知州文三省重建城楼

 蔚县城 即蔚州城  

 西宁县城 东西二城皆明天顺四年建西城周围

  四里十三歩髙二丈五尺广二丈门四嘉靖二十

  四年叅将杨钺重修万厯二年甃以砖东城周围

  四里髙三丈二尺广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阔三丈

  五尺嘉靖四十二年重修万厯四年甃以砖

本朝康熙十一年通判邉安捐俸修葺

 懐安县城 明洪武二十五年筑周围九里十三

  歩髙三丈五尺顶阔一丈门四西南北三面有池

  深一丈隆庆三年重修甃以砖石

本朝顺治年重修

 延庆州城 明永乐中建周围四里一百三十歩髙

  三丈五尺广四丈三尺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一

  尺阔二丈宣徳五年阳武侯薛禄景泰二年知州

  胡琏増修五年千戸刘政导沽水环流城下天启

  七年知州师宗文守备汪溶甃以砖石万厯中知

  州师嘉言展筑北门阔五十歩杨惟相开西水门

本朝顺治间重修

 保安州城 明永乐十三年城守指挥使王礼因旧

  补筑周围七百九十四丈髙三丈五尺门四池深

  二丈五尺嘉靖四十四年知州贺溱守备周应岐

  重修崇祯十三年知州李振珽増辟东门

本朝康熙五年知州寗完福塞东门康熙三十七年知

  州易枚重开

易州

 州城 旧土城相传战国时孙操所筑周围九里十

  三歩明正统间廵抚御史郭纪知州冯恺増修隆

  庆间副使河东叙知府饶孚始甃以砖石万厯间

  廵抚都御史孟重大以巨石为基城始完固

本朝顺治间重修

 涞水县城 旧城在拒马河西被水冲圯明永乐中

  徙置今地景泰初増修周围三里八十五歩髙二

  丈广一丈南北二门池深八尺阔二丈成化中县

  丞乔登主簿吴登十一年知县姜盛李宪相继修

  葺增开西门嘉靖二十九年知县唐治复増修崇

  祯七年知县袁懋功易土以砖未竣十年知县桂

   辂续成之

 本朝顺治间重修

  广昌县城 始建无考明洪武十三年千戸李贞监

   修砖城周围三里一十八歩髙三丈五尺垜口八

   百一十七个上盖角楼四座东西南北四门又东

   北二小门池深一丈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奉

旨查修完固知县事杜登春捐银一百两协助完工复建

   魁星阁于城上

 冀州

  州城 汉冀城周围十二里宋建隆初増修至二十

   四里明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水溢入城水退重修

   旧城四面后渐倾頺弘治元年乃于东南北三面

   改筑内城方十四里髙二丈南北西为三门东面西

   南隅为二水门正徳六年砌塞东水门嘉靖二十

   一年増筑内城周围浚池外筑小堤崇祯九年知

  州李弘祯砖甃城楼敌台垜口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州陈嘉会康熙三年知州杨遇春

  五年知州李显忠相继重修

 南宫县城 旧在县西三里明正统十四年建成化

  十四年衡漳泛滥官民廨舍尽没知府余瓒知县

  李麟议迁今地周围八里髙二丈门四城外为隍

  隍外为堤堤外为重堤正徳七年缭以瓮城嘉靖

  十八年砖甃陴堞隆庆四年更加修葺髙三丈

  七尺广一丈五尺六年复浚池周十里深五丈广

  三丈并筑护城堤髙三丈基广二丈五尺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胡景铨重修

 新河县城 旧在县西三十里元至正间大水壊城

  知县王元移建于此工未就明景泰间筑周围四

  里髙二丈广如之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阔如之

  成化三年知县萧智正徳六年通判李志学増

  修嘉靖三十三年砖甃垜堞四十二年知县蔡懋

  昭复筑外堤万厯十一年知县王文炜二十一年

  知县徐治民先后补修连垜口髙三丈二尺池深

  一丈二尺阔二丈外为土堤髙七尺阔一丈

本朝康熙十四年知县王汝翰重修

 枣强县城 县自秦汉迄宋当黄河之冲金天会四

  年河溢城圯乃议迁于县西三十里到马村即今

  治周围四里髙二丈八尺东西南三门池绕之明

  成化六年典史于晟因旧址重修正徳中浚隍

  阔五尺益以护城堤嘉靖二十九年知县张珉増

  筑易土陴以砖加髙五尺池深广亦各加五尺崇

  祯间知县王士英沈戬榖相继増修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何之图补葺康熙十年重修

 武邑县城 旧有土城明初渐圯正统十四年知县

  张赟循旧址重筑周围四里髙二丈四尺门四池

  深一丈一尺弘治十四年滹沱河涨城复坏正徳

  元年知县成文重修嘉靖二十一年知县魏廷増

  筑加髙八尺广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阔如之万厯

  十七年知县王学易重修

 衡水县城 旧在县西南十五里明永乐五年大水移

  县治于范家疃即今地景泰元年知县欧复始创建

  正徳七年知县张文佑増修周围四里有竒髙二

  丈广一丈三尺门四池深一丈三尺阔七尺正徳

  七年増髙八尺嘉靖间知县郝铭李完严修相继

  补修万厯三年知县孙梦麟易垜以砖崇祯九年

  知县王询修敌台十四座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张恒重修

赵州

 州城 旧有土城明成化四年知州潘洪因旧修葺

  周围十三里髙三丈广二丈门四池深一丈阔十丈

  弘治七年知州张清于西南两门外各建石门二座

本朝康熙七年复修筑

 柏郷县城 隋开皇中始建明嘉靖二十三年知县

  李承节重修易堞以砖周围五里三十歩髙三丈

  广二丈门四隆庆三年知县刘储筑台三十二座

  浚池深二丈阔二丈崇祯七年知县丁茂桂増筑

  砖台十六座

 隆平县城 旧在县东十二里宋宣和间渰没迁此

  元末复毁于兵明洪武十四年知县罗敏中重建

  正统成化间知县黄友栁绅各増修周围六里三

  百一十二歩髙三丈广二丈门四池深一丈三尺

  阔三丈复筑堤以护城正徳中浚池植栁万厯间

  知县黄荣林天秩天启七年知县陈所学崇祯六

  年知县关燫相继重修

本朝康熙七年复修筑

 髙邑县城 始建无考明洪武初因旧址修筑嘉靖

  十四年知县周志徳増筑周围四里五十六歩髙

  二丈三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池深一丈阔三丈万

  厯三十九年知县晋承节于南闗厢建设重闗崇

  祯间知县薛向阳于四门外増建敌楼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瑜重修

 临城县城 旧土城明正统十年知县阮居仁重修

  成化二年知县张佐増筑周围三里髙二丈五尺

  广一丈五尺西南北三门池深二丈阔三丈正徳

  间知县王希佑嘉靖间知县刘皥相继重修万厯

  二十八年盛治征易南面为石城崇祯中邓绍禹

  王继祖各加増修

本朝康熙十二年浚池二十九年知县杨寛重修

  宁晋县城 唐天宝初始建土城周十余里明成

  化九年知县陆瑜改筑周围六里髙二丈广二丈

  五尺东南北三门洨水环遶可通舟楫弘治十八

  年知县吴仪増髙至三丈嘉靖二年知县阿其麟

  増筑三子城以卫三门二十六年复于东门外増

  筑月城天启四年知县曹铨衡崇祯十一年知县

  胡应瑞相继重修

深州

 州城 旧在州南二十五里明永乐十年没于水知

  州萧伯辰徙治于吴家庄即今地时城垣未建景

  泰初知州喻彤创筑成化初知州尤献増筑周围

  九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门四正徳六年増髙五

  尺池深一丈三尺阔二丈万厯二十二年知州张

  凤翼甃以砖石

本朝顺治中知州任三竒朱衣助韩志道康熙中知州

  崔岱焦服祖张泰阶孟振裕相继修葺

 武强县城 周显徳二年冀州刺史张晖始建明天

  顺中重筑成化十八年水圮知县吴凤鸣展筑周

  围四里一百五十六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门四

  池深八尺阔一丈五尺正徳间知县韩宥宋锐张

  相张籍马充姚潓胡慥钱博学相继修葺崇祯

  间知县傅蒙休易以砖垜

本朝顺治庚寅知县李道宗重修康熙甲戊知县洗国

  干补修

 饶阳县城 明成化五年知县张干土筑周围四里

  余髙三丈广二丈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二尺阔

  二丈万厯二年知县李守真筑护城堤周八里广

  一丈五尺髙二丈绕堤植栁以为固崇祯十年知

  县唐顺征改筑砖城髙广増半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刘世祚重修

 安平县城 旧有土城明成化中修筑周围五里有

  竒髙二丈八尺广二丈三尺门四正徳六年知县王

  翊重修谓之内城又于西南北三面増筑土垣谓

  之外城周八里髙二丈门三池深一丈阔二丈嘉

  靖二十一年砖砌垜口二十六年又増筑土堤六

  里有竒广一丈髙三尺以御水患堤外植栁为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陈宗石捐俸率绅士耆民

  重修

定州城

 州城 旧有土城魏王珪筑明洪武初都督平安増

  筑周围二十六里一十三歩髙三丈广二丈门四

  池深二丈阔十丈万厯四十四年知州宋子质重

  修四十七年知州沈庭英补修岁久倾圯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秦生镜捐俸率绅士复加修

  葺

 曲阳县城 唐至徳间始建明景泰元年知县田兴

  因旧址増修周围五里一十三歩髙三丈广三丈

  五尺门五池深一丈阔二丈正统间知县王宾嘉

  靖间知县周寅杨早隆庆间知县陈可大万厯间

  知县鲍献书许东周崇祯间知县杨音増修

本朝顺治十一年始用石固其下址并浚城濠深一丈

  二尺阔一丈五尺康熙十一年知县刘师峻重修

 深泽县城 旧土城明正统中知县髙文修筑周围

  四里一百六十七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门三池

  深一丈阔二丈景泰中知县陆通成化中知县梁

  骥正徳中知县李文绣嘉靖中知县李承式隆庆

  中知县宋之范各増修万厯中増筑三门瓮城

本朝康熙十三年知县许来音重修十四年开浚城濠

  筑夹墙一道髙八尺厚五尺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六

   公署

  周官宫正掌宫中之官府次舍盖公卿大夫士居有

  宅舍而治事则于官府士庶子宿卫者则入直有次

  所居有舍所以顺人情而便事体也举宫中而六官

  之属可知矣乡士掌国中其治在国中也遂士掌四

  郊其治在四郊县士掌野其治在野也治在此则官

  府亦设于此举秋官之属而地官之有民治及都家

  之各治其采地者可知矣王畿之制然则侯国视此

  矣歴代相仍官必有署古今之通义也而我

皇上加惠臣邻优恤备至凡公卿大夫百吏之承事于

 行宫者入直之庐聴事之所退食更衣之舍莫不毕具

  且

圣聪旁达无微不烛保定督臣公署旧在城北隅苦庳隘

特命相度肇建于城中崇闳爽垲规制所宜细大必备 臣  等

  承乏于此实躬享其安

圣恩隆洽所以曲体乎羣情者自书传以来盖未之有也

  凡为臣子而不思竭智尽诚勉张其职以仰荅

髙厚者尚得自比于人也哉故因志畿内公署而首揭斯

  义俾备官者有所兴起焉

 总部

  总督部院

   旧署在保定府城西北隅雍正八年奉

旨遣官相度于府治西参将旧署改建今院九年二月二

   十日署总督 臣  唐执玉恭请

御书恪恭首牧四字匾额悬奉大堂复撰文立碑以记

  顺天府尹

   署在 京师北城迎春坊明洪武年建

  顺天府府丞

   署在府尹署东南

  总督仓场户部

  署二一在 京师崇文门外朝阳坊一在通州

 总督河道部院

  署在天津府雍正九年置

 营田观察使

  署二一在霸州一在丰润县雍正九年置

 提督学政

  署在易州旧为驻札之所其各府行署顺天府三

  一在 京师正阳门内西雍正二年置一在通州

  一在昌平州保定府永平府河间府正定府深州

  顺徳府广平府大名府宣化府俱在本城内

 巡察顺天永平宣化察院

 巡察保定正定河间察院

 巡察顺徳广平大名察院

  在各州县皆置察院旧无定署

 巡盐察院

  在天津府

  天津钞关户部

   署在天津府

  布政使司

   署在保定府旧为直隶守道雍正二年

诏改布政司署仍旧署 经歴司在司署南 理问廨在司 署北 库大使廨在司署左 

  按察使司

   署在保定府旧为直隶巡道雍正二年

诏改按察司署仍旧治 经歴司在司署西 司狱司在司署东 

  分巡通永道

   署在通州旧城内户部运署右

  分巡霸昌道

   署在昌平州旧为察院明崇祯间改为道署

  分巡天津道

   署在天津府

  分巡清河道

   署在保定府旧为大名道雍正四年改设移驻

 分巡大名兵备道

  署在大名府裁缺后久废雍正十一年复置

 分守口北道

  署在宣化府

 分巡永定河道

  署在固安县雍正四年置

 [长芦]盐运使司

  署在沧州今移驻天津府

 古北提督军门

  署在密云县古北口康熈三十二年置

 马兰镇总兵官

  署在马兰峪即旧副将署

 天津水师都统

  署在天津芦家嘴新城内

 天津镇总兵官

  署在天津府

 正定镇总兵官

  署在正定府

 宣府镇总兵官

  署在宣化府

 顺天府

  治中署

  通判署

  经歴司

  照磨所

  司狱司 以上俱在府治内

  东路捕盗同知署 在通州

  南路捕盗同知署 在黄村

  西路捕盗同知署 在芦沟桥

  北路捕盗同知署 在沙河

 大兴县署在北城教忠坊明洪武年建

  县丞廨 在县治内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递运所 在县治内

  礼贤庄巡检司

  采育巡检司 在县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前

 宛平县署在北安门西积庆坊明洪武年建

  县丞廨

  主簿廨

  典史廨 以上俱在县治内

  芦沟桥巡检司

  齐家庄巡检司

  石港口巡检司 以上俱在县西

 良乡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年建

  县丞廨 在县治东康熈七年丞陈锺捐修

  主簿廨 在县治西久废

  典史廨 在县治东

  固节驿 在县治旁

  阴阳学 医学 在县仪门外久废

 固安县署在城内西北隅明洪武二年建九年重修

  天顺四年知县李端成化十年知县朱善各重修

  管河县丞廨 管河县丞主簿等员多无定署歳给 公署银于所管地方僦民舎以居 

  管河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治后西北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分巡永定河道署 详总部

 南岸同知署 在县城内

 永清县署在城内西街明洪武七年知县盛本初建

   十二年知县刘子初万歴三十八年知县王嘉

   绩四十二年知县杨梦熊俱重修

  管河县丞廨

  管河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旧志在县治西今邑志无

 东安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三年主簿华得芳建

   永乐二年知县李骥重修

  管河县丞廨

  管河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香河县署在城内西街明洪武初建

  主簿廨

  典史廨 俱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通州署在旧城内北门迤西明洪武三年建

  州同廨 在州署东

  州判廨 在州署西康熈十八年州判陆谦修三

   十六年州判李桂芳重建二堂

  吏目廨 在州治西南

  弘仁桥巡检司 在州城南

  潞河水马驿 在州旧城东关

  合河驿 在州城东南

  递运所 在潞河驿西今废

  阴阳学 在儒学东

  医学 在旧城东门内久废

  行署

 分巡通州运河道署 详总部

 户部穵运分司署 今裁

 坐粮厅署 在新城西门内

 工部抽分司署 在南门外西岸今废

 三河县署在城内北明洪武初建正统间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泥洼铺巡检司 旧在泥洼铺后改移夏店今废

  三河驿 在南关今废

  递运所 在驿西今废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武清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初建

  县丞廨 在杨村

  管河县丞廨二 一在耍儿渡 一在宋流口

  管河主簿廨三 一在杨村 一在河西务 一

   在淘河

  典史廨 在县治内

  河西水驿 在河西务

  杨村驿 在杨村

  河西务巡检司 与驿同城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京东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北运河同知署 在河西务

 北运河通判署 在杨村

 寳坻县署在城西门内

  主簿廨 在县署西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宁河]]县署在城内东街

  典史廨

 昌平州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间建

  州判廨 在州治内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左右

  行署

 分巡霸昌道署 详总部

 顺义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初建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顺义驿 在县北街今废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京北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密云县署在城内西街明万歴二年知县邢玠张世

   则建

  县丞廨 在县治内

  典史廨 在县治内

  密云驿 在县旧城南门外明洪武十二年建

  石匣驿 在石匣城明洪武十一年建今裁

  阴阳学 医学 在旧城县治西

  行署

 提督军门 详总部

 古北口同知署 在古北口

 热河同知署 在热河

 热河通判署 在八沟

 懐柔县署在城内西街明洪武年建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涿州署在城内东南隅明洪武初建

  州判廨 在州治内

  吏目廨 在州治内

  涿鹿驿 在州治西南知州郭子治重修

  递运所 在州治南今废

  阴阳学 在州治前

  医学 在州治东

  行署

 京西路管理旗庄官 在州城内

 房山县署在城内西街金元间创建明洪武四年主

   簿胡用宾拓而新之后知县王敔曹俊李琮陈

   庭训马永亨张肇林

本朝康熈三年知县佟有年相继修葺

  典史廨 在县治左

  磁家务巡检司 在磁家务知县马永亨建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霸州署在城内西隅明洪武庚戌年建

  州判廨 在州治西

  吏目廨 在土地祠东

  巡检司 在苑家口明景泰间建今废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前

 文安县署在城内正中汉县令赵夔建元皇庆元年

   知县李佑明洪武初县丞邓士龙俱重修

  主簿廨 在县署西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大城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铭创

   建成化三年知县唐镛正徳九年知县石恩嘉

   靖四十年知县余尚贡修葺隆庆三年知县赵

   徳光撤而新之万歴十一年知县狄同煃重修

  县丞廨 在县治西今废

  典史廨 在县署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万厯十年知县狄同煃重修

 分司署 在县治南

本朝顺治八年添设大城营县令马腾升改作营署

 保定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十四年知县张仲谦

   创建弘治四年知县张泰十六年知县王大辂

   重修

  管河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仪门外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蓟州署在城内东北始建无考元至正间达噜噶齐

   拓旧址而更新之明洪武初重建成化间知州

   王溥重修

  管河州判廨

  吏目廨 在州署东北

  渔阳驿 在城南门外即旧兵备道署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前

  行署

 试院 在州治东北隅

本朝康熈四十四年知州张朝琮建

 平谷县署在城内东街明洪武初建成化三年知县

   郭铭万歴四年知县宋仕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北

 遵化州署在城内东北隅明洪武初主簿徐成建正

   徳元年知县郭仪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内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遵化驿 在戴京门外西南明崇祯时废

  石门驿 在州西明洪武门主簿赵节建万歴中

    知县张至重修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东

   行署

  察院 原系遵化卫明崇祯四年改为察院

  马兰镇总兵官署 详总部

  承徳州 雍正十一年奉

旨添设署在热河

 永平府

  府署 在城内平山上明洪武二年建万歴中重

    修

  清军同知署 在府治西

  理事同知署 在府治西

  山海关通判署 在山海关

  粮捕厅 理刑厅 马政厅 以上俱裁

   经歴司

   照磨所

  司狱司 以上在府治内

  阴阳学 在府治东南

  医学 在府治西

  行署

 试院 在县治北永丰北巅

 卢龙县署在府治东南旧在府治后明隆庆二年知

   县赵敬简移此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魏师段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滦河驿丞廨 在城南关

  芦峯口驿丞廨 在城内

  东关递运所 在城东今并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迁安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建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张自涵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迁安马驿 在山海关西城

  滦阳马驿 在县西北

  七家岭驿 在县西南

  新店递运所 在县南今并七家岭驿

  阴阳学 在县治南

  医学 在县治西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南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王永命修

 京北东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抚宁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七年建弘治中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榆关马驿 在县东

  西关递运所 在县东南今并芦峯口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西明成化中建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王文衡重修

 昌黎县署在城内西南明正统中建万歴中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北

 滦州署在城内正东明洪武初建嘉靖中修

  管河州判廨

  吏目廨 在州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西

 乐亭县署在城内东南明洪武三年建成化中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南

  巡检司 在县西南今移榛子岭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北

 玉田县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初建

  典史廨 在县治西

  杨樊驿 在城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南

 丰润县署在城东北隅金大定二十七年建元至元

   七年知县孙庆瑜修明洪武初重建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南隅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南

保定府

  府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中建成化二年知府章

   律重修

  清军同知署 在府治内

  清河同知署 在雄县

  理事同知署 在今督院西

  粮马厅 在府东北

  理刑厅 今俱裁

  经歴司 在府治内今废

  照磨所 在府治内今裁

  金台驿 在府治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东

  行署

 试院 在府治北

 清苑县署在城内西南即宋保塞军故地也明洪武

   中建成化五年知县陈瓛重修

  县丞廨 在县署东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递运所 在县治西南

  张登巡检司 在县南

 满城县署在城内西北金眀昌二年建明正徳中知

   县张宪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陉阳驿 在县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安肃县署在城正中金元为刺史总管治明洪武六

   年改为县

  县丞廨 在县署西

  典史廨 在县署东

  白沟驿 在县治东

  递运所 在瀑河之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定兴县署在城内西南金大定二年建元毁于兵明

   初复剏如制嘉靖三年知县宗钺修

  县丞廨 在县治西

  典史廨 在县治左

  河阳巡检司 在县治南

  宣化驿 在县治东

  递运所 在县东郭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南

 新城县署在城中古督亢亭址汉时建歴唐宋金元

   代有修葺明隆庆中知县李志学増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南

  巨河巡检司 在县治南隅今废

  汾水驿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中衢

 唐县署在城中近北鲜虞故治应劭地理志有左人

   亭县治即其地也明洪武中剏建县署天顺五

   年知县林孔仁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军城镇巡检司 在县西北

  周家堡巡检司 在县北

  横河口巡检司 在县西

  岳岭口巡检司 在县西北

  军城驿 在县西

  阴阳学 在县治西南

  医学 在县治内

 博野县署在城中稍西古博陵地汉时建元至元中

   省入蒲阴寻复成化中知县斐太重修崇祯十

   一年毁十二年知县宋珍修建大堂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柯荣修建内宅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庆都县署在城东南隅金大定中建明嘉靖四年知

   县胡谐重修崇祯中毁知县赵世英段纬

本朝知县李世程陈自徳王迪钱振龙相继増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翟城驿 在县治北

  递运所 在城东关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北

 容城县署在城西隅汉唐宋隶雄州明洪武中始置

   县嘉靖四十四年知县张国贤重修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赵士麟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

  医学 在县治东北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完县署在县治西北即曲逆故地汉时建唐宋金元

   明未改嘉靖中知县刘儒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税课司 在县治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京南西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蠡县署在城中西偏本蠡吾侯故第嘉靖中建后毁

   崇祯十六年知县张世溶倡建

本朝顺治四年知县祖建明增修

  典史廨 在县署东

  税课司 在城东北

  阴阳学 医学在县治东

 雄县署在城东隅周显徳六年建明隆庆中知县王

   述修葺

  管河县丞廨 在县署西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归义驿 在县西

  递运所 在木厂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行署

 察院 在县治前

 祁州署旧在城中衢歴汉隋唐皆县治景福三年升

   为州金移治于西城后因之明成化三年知州

   贾真力新之天启中知州郭应响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左

  吏目廨 在州治右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北

 束鹿县署在城中明天启二年滹沱河决旧城没于

   水知县张履端移建于此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刘昆修

  管河县丞廨 在县署东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安州署在城中明洪武嘉靖年増修

  州判廨

  吏目廨 在州署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西南

 察院 在州治西北

 髙阳县署在城正中明嘉靖中知县马仑修

  管河县丞廨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察院 在县治东

 新安县署在东门内元建明知县张冕重修

  管河县丞廨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河间府

  府署在城内正北明永乐初建弘治初知府谢文

   始増修

  清军厅 巡捕厅

  管粮厅 管河厅

  理刑厅 今俱裁

  河捕同知署 在府治西

  通判署 在泊头

  经歴司 在府治东

  照磨所 检校所

  司狱司 今俱裁

  瀛海马驿 在府治西

  税课司 在府治西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前

 察院 在府治前

 试院 在府治东南

 兵备道 一在察院西 一在察院南

 河间县署府治南明洪武三年建

  县丞廨 在县治东

  典史廨 在县治西

  景和镇巡检司 在县东

 献县署在城内东南明洪武间建弘治癸丑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乐城马驿 在县治西

  单桥巡检司 在县城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行署

 督学署 在县治西南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王尽忠建

 府馆 在县治西南

本朝康熈四年知县丁荫炜建

 阜城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间创始永乐二年建

   修正徳辛未毁知县梁恺重修崇祯十五年毁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张昌祚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阜城马驿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行署

 察院 在县治西南即旧府馆改建

 肃宁县署在城内西南明洪武二年建永乐三年知

   县刘贤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北

 任邱县署在城西隅明洪武年建永乐间知县云霄

   谢鲁相刘守臣重修

  管河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预备仓东

  行署

 京南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交河县署在城东南隅

  管河主簿廨 在泊头镇

  典史廨 在县治西

  新桥驿 在泊头镇

  泊头镇巡检司 在县东

  富庄驿 在县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京南东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宁津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建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景州署在城内正南明洪武三年建崇祯十年知州

   董硕儒改建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州张一魁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东

  吏目廨 在州治东

  东光马驿 在州治西南

  安陵巡检司 在州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前

 吴桥县署在城内东南明洪武二年建正徳元年知

   县刘钺万歴五年知县毛焯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即旧主簿廨

  连窝马驿 在县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西

 东光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二年建弘治五年知

   县张英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故城县署旧在卫河之濵明隆庆元年知县李绍先

   移建城内正北

  县丞廨 在城外南关

  典史廨 在县治西即旧主簿廨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七

  公署

天津府

  府署在城内西北旧为卫署

本朝雍正三年改州署九年改为府署

  清军同知署

  理事同知署 在西门内

  通判署 今裁

  总督河道都察院

  巡按盐课察院

 试院雍正十一年巡盐御史鄂礼知府李梅宾知县

   徐而发捐建

 水师都统署

 天津镇总兵官署

 分巡天津河道署

 [长芦]盐运使司署 以上俱详总部

 天津县署

  管河县丞廨

  典史廨

 青县署旧在卫河西岸洪武间改州为县去城一里

   隆庆戊辰知县李镐移建城内正北

  管河主簿廨 在县北流河镇

  运河主簿廨 在县治东

  典史廨 在县治内

  兴济巡检司 在县治南

  流河马驿 在县东北

  干宁驿 在废兴济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行署

 察院 在县治南

 静海县署在城内西北永乐元年建宣徳九年知县刘

   弁重修

  主簿廨 在县治东

  子牙河主簿廨 在县西南子牙镇

  典史廨 在县治内

  奉新马驿 在县城外

  杨青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县治南

 府馆 在县治东

 沧州署在城内东北明天顺六年建

  州判廨 在州治西

  吏目廨 在州治西

  分司署 在小南门内

  砖河马驿 在州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州治东南

 [长芦]盐运司 在州治西南

 沧州分司署 在城内西南隅

 南皮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永乐元年建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南

 盐山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九年建

本朝康熈五年知县朱鸾鷟増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河泊所 在县东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东南

 庆云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六年建

本朝康熈元年知县卢元培十年李居一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正定府

  府署在城内西北即元正定路旧署明洪武十年

   建弘治八年正徳元年修

  清军厅

  理刑厅 今俱裁

  同知署

  通判署

  经歴司 以上俱在府治内

  照磨所

  税课司 今俱裁

  司狱司 在府治内

  恒山驿 在府治南

  伏城驿 在府城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左右

  行署

 督抚行台 在府治西南明景泰中知府张玉创建

 察院 在府治东南始建莫考成化六年知府邢简

   重修

 正定县署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四年建万厯五年修

  县丞廨 在县治东北

  典史廨 在县治西北

  递运所 在县治西北

 获鹿县署在城内正中元至元乙巳知县王公与建

   明嘉靖中重修

  县丞廨 在县署东北

  典史廨 在县署西北

  镇宁驿 在县治西

  鹿泉递运所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南察院 在县治东南

 西察院 在县治西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赵惟勤建

 太仆寺 在县治西

 兵备道 在县治东北嘉靖中副使王崇建

 井陉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九年建嘉靖三年修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县洪之杰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即旧县丞廨

  陉山驿 在县治东

  递运所 在县东门外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阜平县署在城西距今县治五十里

本朝顺治十六年裁县城圮署亦颓废今县署在胜东

   社王快镇东康熈二十二年复因刹立署无城

   郭

  典史廨 在县西王快镇市

 栾城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十年建崇祯十一年

   改建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赵炳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即主簿旧廨

  关城驿 在县治东南

  递运所 在县治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崇祯十四年知县柯士芳重建

 行唐县署在城内西南明洪武七年建崇祯十四年

   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两岭巡检司 在县西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灵寿县署在城内西北元至元二十三年达噜噶齐

   聂古伯建明永乐元年知县王盛重修崇祯十

   一年毁十五年知县曹良直重建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陈可进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巡检司 在县西北义头镇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府馆 在县治东明万厯四年张照重修崇祯十二

   年知县曹良直改为行台

 平山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初年建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县汤聘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巡检司 在县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南察院 在县西南明万厯中知县苗焕建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汤聘重修

 西察院 在县治西明成化二十年知县董玺修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汤聘重修

 元氏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初建成化四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左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南

  行署

 南察院 旧为书院明知县成守节改为察院崇祯

   三年戈允礼复改书院

 南寺察院 知县张书建

 赞皇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中修葺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新乐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成化十一年建万歴中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南

  西乐驿 在县治西南

  递运所 在县城外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晋州署在城内迤北明洪武四年建万厯间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东

  吏目廨 在州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左右

 无极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二年建嘉靖三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藁城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三年建弘治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顺徳府

  府署在城内正北元至正间建为府治明初始建

   堂署

本朝康熈十六年知府殷作霖重修

   按府旧志相传署即赵襄子殿址明初建大堂

   及东槐院三楹作霖广为五楹増建对厅及左

   右翼十四间门楼一座退思堂三间署后地势

   卑下培土丰隆筑后乐亭于其上

  漳河同知署 在府治东

  粮捕通判署 在府治西明隆庆中归有光有厅

   壁记

  理刑厅 今裁

  经厯司 在府治西

  照磨所

  司狱司 今俱裁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前

 邢台县署在府治西明洪武二年县丞游洪建

  典史廨 在县治东

  西王巡检司 在县西黄村

  龙冈驿 旧在城内今在南关明万厯元年知府

   邓楚望改建

  递运所 在龙冈驿街西

  行署

 察院 在玉泉寺前明嘉靖间兵备道陈大宾建

 试院 在府治西北

 沙河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元年建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南和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典史李孝源建明

   末毁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胡以泓典史赵希寅重建

  典史廨 在县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平乡县署在城内西南明洪武初知县王藻建

  典史廨 在县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广宗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永乐初知县丁直建

本朝顺治四年知县雷鸣皋重建康熈二十七年知县

   吴存礼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巨鹿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永乐年建万厯中知县何

   文极修

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县郎鉴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万厯十一年知县何文极重修

 太仆寺 在县治西后改西察院

 唐山县署在城内正西创始于宋元间其后屡加修

   葺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孙纉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内邱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主簿彭焕建

  典史廨 在县治西

  中邱驿 在县治东南主簿彭焕建

  递运所 在北关迤东马旭建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任县署在城内西北元至大中建明永乐中重建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广平府

  府署在城内正北元末兵毁明初知府史昭重建

   知府蒋以忠程世昌

本朝知府许文秀张思明沈奕琛相继修葺

  清军同知署 在府署左

  通判署 在临洺关即旧巡检司廨

  粮马厅

  理刑厅 今俱裁

  经厯司

  照磨所

  司狱司 以上俱在府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前

  行署

 察院 一在府治东 一在东南隅

 试院 在府治东南明万厯间知府乔因羽建郡人

   杜縻记

 永年县署在府治东南明初知县陆礼建后知县孙

   允中宋瑛耿鸣雷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右

  临洺驿

  递运所

  巡检司 以上俱在临洺镇

  行署

 察院 在县东南隅今为试院

 行太仆寺 在县治东明崇祯中改兵备道署今为

   守备借驻

 曲周县署在城内正东明初知县杨文颀建后知县

   王鋭皇甫汸张鹏翼雷鸣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正徳中建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县李时茂重修

 肥乡县署在城内东北隅金洗马赵秉良为邑宰创

   建元末兵毁明初知县韩淑昭重建后知县钱

   朝鳯张博古杨时晦李春英相继修葺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崇祯己夘知县王三俊重修有壁

   记

 鸡泽县署在城正中明初知县沈仁寿建后知县车

   棠唐音常世勲相继増葺

本朝康熈元年知县袁鸿谟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南

 广平县署在城内西北隅明初建知县顾璘孙翱李

   良翰申溪张鹏翰俱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南明万厯中知县陈鎜王一龙重

   修邑人太保王世扬记

 邯郸县署在城内东北隅明初主簿雷庆建后知县

   郑伦刘维业萧察邓云台萧曰兰俱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南

  丛台驿 在县治西南

  递运所 在县治西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成安县署在城内东北明初知县彭子润建后知县

   赵士元章允贤刘永脉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陈正已九年王公楷俱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干侯驿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北

  行署

 东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建后屡修葺

本朝康熈七年知县王公楷重建

 威县署在城西北隅仍州制元知州王伯大明知县

   王政方澜钱术胡容俱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建久圮

本朝康熈十年知县李之栋重建

 府馆 在察院东

 清河县署在城北隅明初知县马骏建后知县林瑱

   张济王纮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右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府馆 在县治东

 磁州署在城内政化坊隋开皇中建元季毁于兵明

   洪武三年复建嘉靖中重修

本朝康熈年知州任塾康善述蒋擢相继修葺

  州判廨 在州署西南

  吏目廨 在州署西北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东左右

  行署

 东察院 在州治西今改常平仓

 西察院 在东察院之右明太仆分司后改都察院

   每歳秋冬巡抚移驻于此

本朝罢遂改为西察院知州任塾蒋擢俱有修葺

大名府

  府署在城内旧治在东北隅永乐初知府倪天兴

   自故城徙置万厯中知府涂时相重加修建

  漳河同知署 在府治内

  河捕通判署 在府治内

  巡捕厅

  清军厅

  管粮厅

  理刑厅 今俱裁

   按府旧志本府厅署先是有五其一在仪门西

   为捕厅今仍之其四在仪门东一为刑厅今晩

   香堂一为军厅今仍之一为粮厅今刑厅也刑

   厅歳久渐且前厅湫隘万厯二十年秋水溃

   垣推官方大镇捐俸新之一为马厅即今粮厅

   盖兼隶也万厯十一年通判阎立构镇宅楼有

   记勒石

  经厯司 在府治内

  照磨所

  司狱司 今俱裁

  阴阳学 医学 在府治前

 元城县署在府治北明洪武间知县米智随府徙今

   治万厯三年知县万世徳重建

本朝知县陈伟李俊有王曰恭相继修葺

  县丞廨 在县署东即旧主簿廨

  典史廨 在县署内

  小滩镇巡检司 在县治东北

  行署

 察院 在府治西南今为试院

 大名县署在城内正北创自明洪武间嘉靖六年知

   县髙道建后厯有増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南乐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永乐元年知县陈朝琮建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蔡琼枝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左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南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县方元启重修

 府馆 在县治东

 太仆寺 在县治东今为察院

 魏县署在城内正西明初避漳水迁五姓店为今治

   县丞蒋徳弘建永乐七年知县杨文亨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清丰县署在城内东南

  典史廨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前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建后厯有修葺

本朝康熈十五年知县杨燝重修

 后察院 在儒学东即旧太仆寺明崇祯三年知县

   宋应亨改建知县杨燝重修

 府馆 在城南门迤西明嘉靖中知县李汝寛重修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徐廷栋改建

 东明县署在城内西北明弘治间知县邓钺建万歴

   中区大伦修

本朝康熈九年知县杨日升重建大堂自为记

  典史廨 在县治西

  杜胜集巡检司 在县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南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南

本朝康熈十年知县杨日升重修

 开州署在城西北元大徳中建后歴有増葺

本朝康熈二年知州林逊六年知州孙棨五十二年知

   州满云骕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内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东

 长垣县署在城内正中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县宗琮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南

   大冈集巡检司 在县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年建

 本朝康熈十二年知县宗琮重修

 宣化府

   府署旧为巡抚都察院明成化十九年建

 本朝裁后为废署康熈三十二年重修三十五年

圣祖御书亲民二字悬额大堂

   东路同知署 在懐来县西新保安城内

   张家口理事同知 在张家口

   西路通判廨 在西宁县东

   经歴司 在府治西

   司狱司 在府治

   行署

 试院 在府治西

 布政分司 县志明景泰中建嘉靖十六年设布政

   参议一员有署今移置大街西

 分守道新署 在大街西

本朝康熈十二年监司徐元珙置民房为公署

 河间行司 万歴十一年建以居刑官后移槐栊遂

   为废署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改卫为县即为县治

 正定行司 旧分理军储属正定通判今右营游击

   驻此

 宣化县署明旧为河间行司旋驻理刑厅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改卫为县因立县治三十五年知

   县周徳荣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宣化驿 在县治东旧驻把总康熈三十二年改

   县把总裁置驿

  鸡鸣驿 康熈三十二年置

  行署

 京北西路管理旗庄官 在县城内

 赤城县署旧为开平卫署康熈三十二年直隶巡抚

   郭世隆奏改宣化等卫为州县改为县署

  典史廨 在县治内

  云州驿 在县西北

 万全县署在城西南隅

  典史廨 在县署西

 龙门县署在城东北隅正徳间建旧为下北路粮储

   公署康熈三十二年改为县署

  典史廨 在城东南隅旧系卫经歴廨裁后守备

   移驻今改为尉廨

 懐来县署在城东隅旧为懐来卫康熈三十二年改

   为县署

  典史廨 在县署北

  榆林驿 在县东

  土木驿 在县治西

 蔚州署在城西南隅

  吏目廨 在州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东南

  行署

 察院 在儒学东

 屯牧道 在州城内

本朝顺治十年裁今为参将署

 蔚县署在州治东北

  典史廨 在县署东

  行署

 察院 在儒学西

 西宁县署在城西明嘉靖中建为分守藩司署后为

   粮储署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署

  典史廨 在县治即旧分司署

 懐安县署在城内东南旧为懐安卫明万歴丙午年

   建为粮储厅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署

  典史廨 在城东

 延庆州署在城中稍西明永乐中创建知州事陆震

   权为草舍以居宣徳九年知州事杨宾始易以

   瓦正统十四年毁景泰中重修后知州宋云霄

   増葺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西

 保安州署明永乐十三年建崇祯七年毁通判署州

   事宋之鳌重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知州李学礼修康熈二年知州颜尧

   揆后知州宁完福徐天时杨汝楫梁永祚増葺

  吏目廨 在州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州治东今改为仓

 布政分司行署 在州治东久圮今改为射圃

 按察分巡行署 在州治西

本朝康熈四十九年知州杨汝楫改为涿鹿书院集士

   子课读其中

易州

  州署在西门内元至正五年知州王云建明弘治

   中知州戴敏重修

  金陂镇巡检司 在州城西

  五虎岭巡检司 在州西南

  竒峯岭巡检司 在州西北后迁于龙堂

  官座岭巡检司 在州西北

  清苑驿 在州治东

  上陈驿 在州西北

  税课司 在州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东

 督学署 在州治东

 戸部分司 在州治东南

 工部分司 在州治西北

 涞水县署在城正中元至元中县尹李伯甫建明嘉

   靖中知州唐治修

本朝康熈元年知县许书十四年知县陆扆箴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干河口巡检司 在县东北

  塔崖驿 在县西今改为河北驿隶易州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广昌县署在城内西街

  典史廨 在县治西北

  倒马驿 在城外

冀州

  州署在城内正西明洪武中建正徳十五年重修

   崇祯十六年毁今僦民舍立署

  州判廨 在州治东

  吏目廨 在州治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左右

 南宫县署在城内正西明成化间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县胡景铨重修

  县丞廨

  典史廨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新河县署在城内正西明弘治年建嘉靖间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枣强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九年建永乐三年修

本朝康熈六年知县胡梦龙重修

  县丞廨 在县治内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武邑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三年建嘉靖四十二

   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建万歴十七年修

 府馆 在县治西

 衡水县署在城正中明永乐十三年建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张恒重修十一年知县任弘孝増

   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赵州

  州署在城内正北即古赵郡明洪武四年建嘉靖

   万歴中重修

  州判廨 在州署西

  吏目廨 在州署东

  鄗城驿 在州治西北

  递运所 在州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左右

 柏乡县署在城内东南明洪武二年建隆庆万歴中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西

  槐水驿 在县治西北

  递运所 在县治南门外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行署

 南察院 在县治前明天启间知县于跃云建

 隆平县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年建嘉靖四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明崇祯间知县陈所学重修

 府馆 在县治西知县陈所学重修

 髙邑县署在城正中明洪武十五年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县牟嘉荫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南知县牟嘉荫重修

 临城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成化元年建嘉靖年修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知县杨寛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利瓦伊城重修

 府馆 在县治东南

 宁晋县署在城内正北县自唐始唐县令李懐仁徳

   政碑尚存并有元大徳七年布尔罕呼喇去思

   碑明洪武三年修弘治十七年重修

  典史廨 在县署右

  百尺巡检司 在县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深州

  州署在城内西北明永乐十年建

本朝顺治年知县韩志道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西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阴阳学 在州东门外

  医学 在州西门外

  行署

 督学署 在州城南门外雍正三年知州朱更武创

   建

 武强县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年建

本朝康熈年知县李道光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饶阳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八年建万歴五年重

   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南

  阴阳学 在县治西

  医学 在城隍庙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府馆 在县治西

 安平县署在城东南明洪武年建嘉靖万歴中修

  典史廨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县治东

定州

  州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年建万歴中重修

  州同廨 在州治东南

  吏目廨 在州治西

  永定驿 在州治北

  递运所 在州南门外

  阴阳学 医学 在州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学宫西因旧道署改建

 曲阳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六年建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葛绥重修

  典史廨 在县西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行署

 察院 在县治西南

 府馆 在县治西南

 深泽县署在城内西北汉唐皆为州治宋分于蒲皷

   二邑元改为县明嘉靖中知县韩达重修

  典史廨 在县治内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八

    学校

   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

   国有学所以兴礼乐砺贤能厚人伦美风俗也教化

   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故稽古礼文始立学而释奠

   大昕鼓征兴秩节以事先师以及宪老乞言卜禘而

   视学天子皆躬亲焉葢建极以绥猷由近以及逺所

   以树之风声以为四方所则效也我

  国家崇儒重道典学右文一准三代盛时之法我

世祖章皇帝躬亲庶政首举释奠之礼万邦黎献莫不喁然

   乡风我

圣祖仁皇帝躬临太学者三

御制

 至圣先师孔子及四贤赞又为文以训饬士子康熙五十

   四年

诏曰畿辅之地乃王化所先朕频年春巡水淀厯村庄诵读

  者少虽穷乡僻壤皆宜立义学移风易俗莫善于斯

圣谟洋洋虽虞帝之教胄周王之作人岂是过欤我

 皇上嗣位之初

 特谕礼官前古视学皆曰幸非所以尊先师正名义也自

  今以往凡公牒祝词并宜称诣追封孔子以上五世皆

  王爵增加乡会试及岁科入学定额而京兆所举礼部

   所进惟直?为多

列圣相承所以陶冶羣材者教思无穷海隅日出莫不风动

   而况地近首善沐教化之尤先者乎夫奉扬德意以

   彰文治者有司之责也故因谱畿内之学校而究宣

   焉

  顺天府

   顺治九年奉

勅刊立卧碑设于明伦堂之左晓示生员永为遵守

   康熙四十一年

御制训饬士子文颁行直省各学每月朔望令儒学教官传

   集该学生员宣读训饬务令遵守

   雍正元年题定直省学臣通饬府州县卫教授教谕

   训导凡所管生员立定程课令其时至学宫面加考

   校其新进生员照国子监坐监之例令在学舍肄业

   俟下案新生至学为满或有家贫亲老势难乆居学

   舍者亦必分题校艺每月定期几次无使旷业三年

圣谕广训万言谕

 御制朋党论颁发各省学政刊刻刷印赍送各学令教官

   朔望宣讲岁科两试覆试童生令其墨写

圣谕广训一条

   顺天府学在府治东南教忠坊明洪武初以元大和

   观地为大兴县学国子监为府学永乐元年改北

   平布政使司为顺天府仍以府学为国子监大兴县

   学为府学即今所也 大兴宛平二县 生员俱属府学 九年同知甄仪

   建明伦堂东西斋舍十二年府尹张贯建大成殿又

   建学舍于明伦堂后宣德三年府尹李庸正统十一

   年府尹王贤相继扩而新之歴经成化间府尹张谏

   阎尹铎万厯间督学御史商为正杨四知府尹朱孟

   震相继修建规制始备内建大成殿两庑神库戟门

   泮池棂星门明伦堂进德修业时习日新崇术立教

   六斋尊经阁敬一亭文昌祠奎星楼庖舍牲房射圃

   廪庾会馔堂左右斋舍及学官衙署门外牌坊二额

   曰育贤东西对峙 其规制各府州县大畧皆同或庙 学有左右前后不同者则各因地 

    便 耳 岁乆渐頺

  本朝顺治己亥府丞王登聫题请修葺旋以迁官去接

   任府丞刘鸿儒继理其事筑立崇垣重修大成殿及

   两庑泮桥康熙四年府丞髙尔位补修大成殿大成

   门棂星门儒学大门二门奎星楼明伦堂并启圣名

   宦乡贤各祠康熙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庙中雍正元年

 皇上特发帑金遍加修葺庙貌维新又奉

旨追封

先师孔子五代王爵改启圣祠为崇圣祠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悬于庙中

  文庙

 正殿安设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

  四配

 复圣颜子    述圣子思子

   在殿内东旁西向

 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

   在殿内西旁东向

  十一哲

 先贤闵子 名损    先贤冉子 名雍  

 先贤端木子 名赐   先贤仲子 名由  

 先贤卜子 名商  

   在殿内次东西向

先贤冉子 名耕    先贤宰子 名予  

先贤冉子 名求    先贤言子 名偃  

先贤颛孙子 名师  

  在殿内次西东向

先贤朱子 名熹  康熙五十一年升配  

  在殿内次东西向

 东庑

先贤蘧瑗    先贤澹台灭明

先贤原宪    先贤南宫适

先贤商瞿    先贤漆雕开

先贤司马耕   先贤有若

先贤巫马施   先贤颜辛

先贤曹恤    先贤公孙龙

先贤秦商    先贤颜髙

先贤壤驷赤   先贤石作蜀

先贤公夏首   先贤后处

先贤奚容蒧   先贤颜祖

先贤句井疆   先贤秦祖

先贤县成    先贤公祖句兹

先贤燕伋    先贤乐欬

先贤狄黑    先贤孔忠

先贤公西蒧   先贤颜之仆

先贤施之常   先贤申枨

先贤左邱明   先贤秦冉

先贤牧皮    先贤公都子

先贤公孙丑   先贤张载

先贤程颐    先儒公羊髙

先儒孔安国   先儒毛苌

先儒髙堂生   先儒郑康成

先儒诸葛亮   先儒王通

先儒司马光   先儒欧阳修

先儒胡安国   先儒尹焞

先儒吕祖谦   先儒蔡沈

先儒陆九渊   先儒陈淳

先儒魏了翁   先儒王柏

先儒许衡    先儒许谦

先儒王守仁   先儒薛瑄

先儒罗钦顺   先儒陆陇其

 西庑

先贤林放    先贤宓不齐

先贤公冶长   先贤公晳哀

先贤髙柴    先贤樊须

先贤商泽    先贤梁鳣

先贤冉孺    先贤伯虔

先贤冉季    先贤漆雕徒父

先贤漆雕哆   先贤公西赤

先贤任不齐   先贤公良孺

先贤公肩定   先贤鄡单

先贤罕父黒   先贤荣旗

先贤左人郢   先贤郑国

先贤原亢    先贤亷洁

先贤叔仲曾   先贤公西舆如

先贤邽巽    先贤陈亢

先贤琴张    先贤步叔乘

先贤秦非    先贤颜哙

先贤颜何    先贤县亶

先贤乐正克   先贤万章

先贤周敦颐   先贤程颢

先贤邵雍    先儒谷梁赤

先儒伏胜    先儒后苍

先儒董仲舒   先儒杜子春

先儒范宁    先儒韩愈

先儒范仲淹   先儒胡瑗

先儒杨时    先儒罗从彦

 先儒李侗    先儒张栻

 先儒黄干    先儒真德秀

 先儒何基    先儒赵复

 先儒金履祥   先儒陈澔

 先儒陈宪章   先儒胡居仁

 先儒蔡清

  雍正二年

勅谕附飨庙庭诸贤皆有羽翼圣经扶持名教之功然歴

 朝进退不一而贤儒代不乏人或有昔罢而今议复有

 旧缺而今宜增其从祀崇祀者周程朱蔡外或有可升

 而附并先贤先儒之后孰当增置五经博士以昭崇报

 九卿翰詹议 准复祀者六人林放蘧瑗秦冉颜何郑

  康成范?宜增祀者二十人县亶牧皮乐正子公都

  子万章公孙丑诸葛亮尹焞魏了翁黄干陈淳何基

  王柏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宜

  入崇圣祀者一人张廸宜增置博士者四人冉雍冉

 伯牛子张有若

 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先期斋戒省牲一如会

 典

 正位陈设

  礼神制帛一 白色  白磁爵三 牛一 羊一 豕

  一 登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 豆十

  酒罇一

 四配位陈设 每位 一案 

  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三 羊一 豕一 铏

  一 簠二 簋二 笾八 豆八 酒罇一

 十一哲陈设 东五位五案 又朱子一位一案

  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各一 豕一 铏各一

  簠各一 簋各一 笾各四 豆各四 豕首一

  西五位五案陈设同

 东庑陈设

  礼神制帛一 铜爵各一 豕三 每案簠一

  簋一 笾四 豆四

 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崇圣祠 原为启圣祠雍 正二年改今名 安设

肇圣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

裕圣王祈父公东一室南向

诒圣王防叔公西一室南向

昌圣王伯夏公东二室南向

启圣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配位

先贤颜氏 无繇   先贤孔氏 鲤   在祠内东旁西向

先贤曾氏 点   先贤孟孙氏 在祠内西旁东向

 东庑

先儒周辅成   先儒程珦

先儒蔡元定    俱西向

 西庑

先儒张廸    先儒朱松

         俱东向

 正位陈设五案

  每位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三 羊一 豕一

  铏一 簠二 簋二 笾八 豆八 酒罇一

 配位陈设 每位 一案 

  礼神制帛一 豕首一 每位铜爵三 簠一

  簋一 笾四 豆四 豕肉一

 东庑陈设

  礼神制帛一 每位铜爵三 簠一 簋一

  笾四 豆四 豕肉一

 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乐器

  麾 金钟 玉磬 鼓 搏拊 柷 敔 琴

  瑟 排箫 笙 箫 笛 埙 箎

 舞器

  节  羽  钥  干  戚

  以上各府州县并同

 旧设京卫武学雍正四年题准外省府州县卫俱以

 儒学教官兼理武学今京卫大宛两县武生亦应属

 儒学训诲约束原设武学官役槩行裁去

 良乡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建正统十二年

  重修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张士彪增修

 固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建八年增修成化

  中重修

 永清县学在县治西南辽寿昌元年都哩军都押司

  官萧萨巴建明洪武六年知县盛本初永乐六年

  知县王居敬重修成化四年知县许健迁于南门

  内大街东万厯三十二年知县郝修平三十九年

  知县王嘉绩四十一年知县杨夣熊崇祯五年知

  县李鉴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丁棅康熙九年知县连应郑十

  五年知县万一鼒相继修葺

 东安县学在县治西唐开元间建学于耿就桥行市

  前元中统四年改县为州升为州学至正二十三

  年因浑河水患移于州治东明洪武二年改州为

  县又为县学三年复因浑河水患随县迁于今地

  宣德五年知县王友信天顺七年知县冯珍重修

  嘉靖二十八年知县成印隆庆五年知县王邦直

  万厯三十九年知县郑崇岳教谕冦光裕

本朝康熙十一年训导马元调各有修建

 香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知县韩琚建嘉靖

  二十七年知县刘耀武重建万厯二十年知县陈

  增羙拓而新之后知县焦元卿徐一鸣各有修葺

 通州学在州治公元大德二年知州赵居礼建明永

  乐十四年重修正统十二年巡按御史罗经俞本

  暨镇守指挥陈信知州李经成化中知州傅皓相

  继修葺弘治间知州邵蕡建棂星门

本朝知州?完福阎兴邦于成龙吴存礼学正尹澍训

   导戴璇各补修

 三河县学在县治西南金太和间建明宣德间重建

 武清县学在县治南旧在白河西十七里邱家庄南明洪

  武初迁于县治东北嘉靖十六年知县赵公辅始迁于今

  处隆庆三年巡抚杨兆重建文庙万厯二年知县李贲

  迁明伦堂于文庙西北九年知县宋兰十二年知县陶允光

  巡按御史毛堪屯田院董应举崇祯五年知县姚择扬

本朝康熙九年邑绅吏科给事中赵之符十二年知县

  邓钦桢相继增修

 宝坻县学在县治东北元至正间邑绅刘深朱斌布

  延等同建监邑事哈斯彦名重修明洪武弘治嘉

  靖中屡有增修

 [[宁河]]县学在县治西南隅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李卫

题建

 昌平州学在州治东本在旧治西明天顺三年与治

  俱徙万厯二年兵备副使任彬岳汴知州牛若虚

  扩大成殿立诸祠堂丙申年兵备副使陈一简知

  州赵堪田廓天启四年兵备副使药济众主事萧

  思似知州徐士俊崇祯十二年兵部侍郎李日宣

本朝顺治十四年叅议石在阊佥事戴圣聪知州蔡廷

  辅康熙三年知州赵之张十一年兵备副使耿继

  先知州吴都梁相继增修

 顺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八年建崇祯七年重修

  后渐颓圮

本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邹琬重建

 宻云县学在县治东唐贞观十一年渔阳刺史韦宏

  机建金季兵毁元至元二十八年知州杨琏重建

  至正六年知州聂守节又扩而新之明成化十一

  年知县唐忠万歴十三年知县康丕扬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刘应奇教谕李奇荫康熙四

  十八年教谕刘炳雍正二年知县薛天培各有增

  修

 懐柔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建正统五年重

  修万厯二十二年知县蒋守浩凿泮池

 涿州学在州治西南辽统和中建明洪武五年又拓

  而新之正德成化间知州朱巽张逊相继修葺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州傅镇邦移建城东南隅

 房山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延佑间佥徽政院明埒创

  建明嘉靖间知县张汝能县丞任璋隆庆庚午知

  县李琮邑人王禄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佟有年相继增修

 霸州学在州治东元元贞间知州刘甫建至大间知

  州王崇道皇庆间知州杨世彬郭渥王从善相继

  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州马从龙撤而大之正统间

  知州张需成化间知州李廷训蒋恺刘永寛弘治

  间知州刘珩相继重修嘉靖间副使周复俊陈效

  古知州刘璋袁廷相万厯间督学御史傅孟春副

  使钱?知州钱达道

本朝顺治七年副使于变龙知州田来鳯王来聘王度

  程万仞训导王嘉言康熙五年知州胡献瑶学正

  纪肇修邑绅郝惟讷崔应鳯知州朱廷梅学正赵

  璧俱有修葺

 文安县学在县治西宋大观八年建旧有大观阁帖

  碑宋徽宗手临上石元皇庆元年县尹杨润李佑

  教谕董荣重建明景泰二年知县何源嘉靖十三

  年知县李时中崇祯二年知县唐绍尧

本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韩文康熙十二年知县崔启元

  二十七年知县张朝琮四十一年同知杨朝麟相

  继重修

 大城县学在县治西金天会十二年知县姚璧建元

  至正二十三年达噜噶齐杨甫重建明洪武五年

  县丞王峦成化二十年知县阎茂修弘治三年知

  县张津正德十年知县石恩嘉靖四十四年知县

  张应武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徐伸康熙二十五年教谕黄华

  蕃相继增修

 保定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知县张仲谦建

  景泰三年知县王遂嘉靖十四年知县冉崇儒四

  十一年署知县事典史党世雄万厯十年知县孔

  承倜二十七年知县张四聪相继修葺

 蓟州学在州治西北明洪武初建正统九年重修岁

  乆渐颓

本朝康煕中知州于际清胡国佐陈廷柏董廷恩余时

  进张朝琮先后增修

 平谷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间建明成化五年知县

  郭铭嘉靖二年御史熊荣巡抚孟春总兵马永叅

  将吕昌副使熊相嘉靖四十年屯田御史秦嘉楫

  知县任彬相继增修

 遵化州学在州治西南金正隆三年建元大德元年

  县尹卢珪明宣德景泰间教谕毛达训导张辉总

  兵王彧宗胜各补修正徳间守备马永巡按李贡

  孟春万厯间巡抚杨兆知县李杜天启间巡抚申

  用懋崇祯间知县刘开文

本朝顺治四年巡抚柳寅东知县郭皇畿十二年巡抚

  王来用康熙元年署事通州州判范铁铉二年知

  县孙锡蕃教谕李若升三年州人张德裕八年训

  导髙履恭十一年州人汪之洙戴维蕃张德生相

  继修葺

 延庆卫学在城南西山之麓明初建天顺癸未年拓

  而新之后多倾圮

本朝康熙七年重建十六年教官奉裁生员归并昌平

  州学

永平府

 府学在府治北始建未详元延佑中总管府达鲁噶

  齐伊逊图至正中总管贾惟贞重修明正统中知

  府李文定天顺中知府周晟成化中知府王玺王

  问弘治中知府吴杰正德中知府何诏唐夔嘉靖

  中知府李逊隆庆中兵备沈应干知府刘庠万厯

  中兵备宋守约知府辛应干张世烈

本朝顺治间兵备副使宋琬知府杨呈祥康熙六年知

  府李兴元十六年知府常文魁三十六年知府梁

  世勲同知彭尔年四十八年知府张朝琮相继修葺

 卢龙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二年知县胡昺建景泰

  中知县胡宗天顺中教谕李伦成化中教谕徐润

  训导王论郭淳弘治中知县李景华吴杲知府吴

  杰嘉靖中同知张守知县王大猷吴道南杨保庆

  兵备沈应干万厯中知县潘愚兵备叶夣熊知府

  孙维城推官沈之唫知县王衮王象恒天启中知

  县孙止孝崇祯中知县张煊

本朝顺治间知县梁应元赵汲康熙六年知县闵峻俱

  增修康熙十年积雨坍倾知县魏师叚吕宪武教

  谕朱持正知县卫立鼎陈夣熊晏宾教谕胡仁济

  相继修葺

 迁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萧颐建永乐

  中知县邢冕宣德中巡按御史余思寛正统中知

  县商辂景泰中知县费永宁成化中教谕胡宪嘉

  靖中都御史孟春知县洫志敏陈策王锡韦文英

  罗鳯翔万厯中知县王淑民冯露申安张鉴张廷

  拱崇祯中知县任明道

本朝顺治间教谕蒋文灿康熙间知县武綋周王永命

  张一谔屈明基教谕杜维桢相继重修

 抚宁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一年建成化中知

  县姜镐弘治中知县刘玉嘉靖中知县叶宗荫通

  判李世相万厯中知县张彝训徐汝孝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王文衡十八年知县刘馨教谕辛

  进修二十年知县赵端相继重修

 昌黎县学在县治西南始建未详元大德四年县尹

  刘懋修明永乐十五年知县杨禧重建弘治中知

  县殷玘张云鳯嘉靖中知县阎鳯胡溪楚孔生隆

  庆中知县孟秋万厯中知县吴应选吴望岱徐汝

  孝石之峰杨于陛崇祯中知县秦士英

本朝顺治间推官刘增知县宋荐教谕吴鳯起孙兆祯

  王渠康熙十一年知县王曰翼训导利瓦伊楫相继

  重修

 滦州学在州治西辽清宁五年建元至正四年知州

  孙明撤而新之明洪武四年知州李益谦重修后

  知州刘政重修永乐中知州谭辉陶安正统中知

  州刘弁天顺中知州郑鼐成化中知州杨鼐弘治

  中知州吕镒汪晓嘉靖中知州陈溥髙堂刘体元

  张士俨陈士元通判陈大为隆庆中推官陈训万

  厯中知州郑珫张元刘从仁林养栋李乔岳周宇

本朝顺治间朱伸府同知署州事刘曰永州同知史在

  德康熙间知州张勿执学正白学曾王子梴训导

  韩文煋相继增修

 乐亭县学在县治西金天会中邑人李杭建知县韩

  昶邑人鲜于仲权佟元至元中县尹柴立本明洪

  武中知县王文贵正统中知县吕渊天顺中知县

  董昱成化中知县王弼李翰弘治中知县郝本田

  登嘉靖中知县杨鳯阳万厯中知县林景桂于永

  清杜和春天启中知县刘檄

本朝康熙间知县于成龙金星瑞训导柴育德相继增

  修

 玉田县学在县治西辽干统中建明嘉靖癸巳改建

  西闗外庚戍督学御史阮鹗复移城内万厯六年

  知县胡兆麒稍迁而东十年知县张伟二十八年

  教谕贺君恩三十九年知县缪思启增修四十七

  年知县徐廷松凿泮池建尊经阁

本朝康熙四年教谕鲁斯十年知县叶戴天教谕张元

  相继重修

 丰润县学在县治东南金大定二十七年建元至元

  十二年修明洪武初重建永乐十二年知县邓文

  心正统六年知县吴昌相继修葺弘治十六年知

  县靳宣又拓而新之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训导骆在中重修

 山海卫学在卫治西明正统元年建正统中指挥王

  整教授张恭天顺中指挥刘纲成化中主事尚纲

  嘉靖中主事黄景夔邬阅万厯中主事孟秋任天

  祚遵化巡抚李颐崇祯中山永巡抚朱国栋兵备

  道范志完

本朝顺治八年闗内道杨茂魁康熙三年教谕韩国龙

  相继重修通判陈天植周廷润教授张朴训导梁

  薛一各增修

保定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元中统二年顺天总管万户张弘

  畧建明正统十年知府常景先成化二年知府章

  律修增修弘治中知府赵英以堂斋卑隘撤而新

  之嘉靖中知府王坚增修知府张烈文建聚奎楼

  于南城上万厯四十二年巡抚梁见孟重修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李光地重修明伦堂及东西

  斋舍六十年知府马兆辰重修尊经阁雍正三年

  总督利瓦伊钧四年总督李绂俱重修

 清苑县学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八年建永乐二年修

  文庙在学东百步许景泰三年知县吴宗庆改

  建于学前成化四年知县陈瓛增修嘉靖十六年

  知县李廷宝改建学于文庙西四十一年知县叚

  绣开拓地址万厯十六年知县王政三十四年知

  县王之宷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马崇诏重修康熙二十八年知

  县邵嗣尧重建奎楼雍正二年知县姜任修四年

  知县祝翼曾重修东西庑十年知县徐德泰教谕

  王枢修葺明伦堂重建东西斋舍及大门二门

 满城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大二年县尹刘汉臣建明

  正统六年知县王义修明伦堂旧在文庙西南天

  顺初知县李景芳迁置文庙后弘治十五年知县

  金山创尊经阁嘉靖十一年知县汪鋐二十八年

  知县袁钦儒增修创建名宦乡贤二祠万厯中知

  县张峣齐作霖侯大节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堵廷棻康熙十五年知县裴国正

  相继修葺

 安肃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县刘烱创建景

  泰六年知县王正重修弘治四年知县裴伦十一

  年知县王维翰嘉靖元年知县武昊相继修葺二

  十九年知县赵定建敬一亭隆庆四年知县周以

  庠重修置祭器万厯中知县徐臬郭璲周三聘重

  修完固三十一年知县杨世增建尊经阁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卢应魁重修

 定兴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三年县尹孟伯英创建

  泰定二年县尹梁羡建东西两庑元统元年知县

  王居敬作泮池棂星门后毁于兵明洪武四年知

  县卞礼十八年知县熊文美重修置馔堂学仓射

  圃嘉靖四年知县宗钺增正殿为五间扩两庑规

  制三十七年知县韩宁赵讷各有修补万厯中知

  县毕自肃崇祯中知县薛綦隆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其珍相继增修

 新城县学在县治西北汉桓帝时新城令刘梁建辽

  知县马人望金武畧将军行新城县事李彦成元

  县尹李天佑刘恭刘安定相继重修明洪武三年

  知县孔文永乐二年知县郑谦天顺中知县殷礼

  成化中知县李循弘治中知县髙龙正德中知县

  杨泽嘉靖中知县陈玑张仁房韫玉隆庆中知县

  李志学相继修葺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周世禄康熙六年知县王宜亨

  九年知县阎兴邦十一年知县周家柱俱重修

 唐县学在县治西唐开元中建金天眷间知县权某

  修泰和四年邑人郭兴孙左松寿重修元至和间

  县尹马誉撤堂建殿以崇其基泰定中县尹张景

  文至正中县尹王好德复修治之明成化中知县

  宋约唐相嘉靖中知县马训王国生隆庆中知县

  洪济逺万厯中知县彭芹孙希夔黄巍崇祯六

  年知县向列星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周日宣十一年知县张问政康熙

  十二年知县王政本府通判署县事吴绍管相继

  重修

 博野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李太创建永

  乐正统间知县乔俊黎亨重修弘治中知县何正

  秦玘增建号舍十楹嘉靖中知县王尚志改馔堂

  为尊经阁知县王应祯张舜臣泰昌元年署教谕

  李克振天启六年知县巨道凝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郭尧都训导张轮相继重修

 庆都县学在县治西北剙置无考元至正十年修明

  洪武九年北平按察司佥事徐淑名重修弘治中

  知县宋文袁汝弼置祭器修学门嘉靖中知县丁

  宝熊右通建启圣祠修戟门棂星门知县张弛修

  东西庑十五楹崇祯十一年灾知县叚纬重建

本朝康熙间知县周士璇钱振龙李天机相继增修殿

  堂祠亭皆撤旧更新

 容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剙置无考明洪武七年归并

  雄县积乆倾圮十四年复设县知县唐益建于县

  治东北天顺七年知县林璟葺补嘉靖十九年知

  县王懋元增修制备于前嘉靖三十八年知县张

  大经凿泮池万厯中知县张与行蒋如苹

本朝顺治十年署教谕柴应辰康熙十二年训导周映

  斗相继重修

 完县学在县治东创建无考元至正中同知额琳沁巴

  勒知州赵文冕髙存诚相继重修后毁于兵明洪

  武初知县李志敏重建永乐中知县时习成化中

  知县沈琛赵璘嘉靖中知县张承芳万厯中知县

  杨有成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刘安国相继修葺

 蠡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天厯三年建皇庆二年监州

  事蒙古彻尔特穆尔修明永乐四年重修正统九

  年知县事费恭增修弘治九年知县事萧鹏置学

  仓射圃嘉靖九年知县事张鳬作东西两序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祖建明修补复建魁星楼于学

  之东

 雄县学在县治北元时建于治东北夫子洼明洪武

  八年知县程九鼎改创于此嘉靖中知县王齐建

  镜堂于明伦堂后知县王子麒重修知县鲁直增

  明伦堂为五间嘉靖壬子巡按御史马斯藏复加

  修葺

 祁州学在州治东元副元帅贾文备创建大德初知

  州成克敬皇庆初通判王荣祖明宣德中知州余

  徽相继增修正统末毁于兵成化初知州贾贞弘

  治中知州魏廷相正德中知州徐受嘉靖中知州

  陈则清州判栾尚约相继增修隆庆初通判张烛

  修庙学置祭器知州周济用改建敬一亭启圣祠

  乡贤名宦祠

 束鹿县学在县治东剙始莫考金天会中知县韩某

  元至正初县尹袁彦通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李

  子仪永乐中知县髙楫正统中知县黄子嘉天顺

  中知县盛颙成化中知县胡海戈福嘉靖中知县

  白镒髙翀崔廷槐相继重修四十年知县王溢撤

  旧更新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事马登祥捐俸倡率重新更加补

  修

 安州学元时在州治东明洪武八年知县王思祖移

  建州治西正统中知州陈纶金铎成化中知州王

  钦弘治中知州宋经相继重修正德中知州孙鉴

  增广大成殿七间嘉靖中知州张寅李应春曹育

  贤各有增修学正邓镛建尊经阁后毁于火州判

  栾尚约重建万厯中州判冯鸣毂

本朝康熙四年知州夏毓龙捐俸率博士弟子员重修

 髙阳县学在县治东元时在旧城明洪武中省入蠡

  学越十年县复置主簿徐原创建庙学天顺中知

  县鲁能重建殿庑堂序斋舍及库廋庖厨嘉靖中

  知县张经纶种云龙郑元复教谕王质训导宋沂

  万厯中知县冒守愚马庭训乔继科崇祯六年知

  县孔弘顺

本朝康熙二年知县张志禧教谕黄道启相继重修

 新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元年创建明永乐六

  年知县武全建大成殿正统八年知县李缙修景

  泰七年建明伦堂及东西二斋成化五年知县赵

  俊重修弘治十六年知县周伦又增廓之正德中

  知县王举李升修棂星门戟门号舍嘉靖中知县

  周冕典史王纯建名宦乡贤二祠知县邢尚简胡

  璇相继重修

河间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元至元六年户部侍郎万嘉闾出

  守河间创建总管蔡受益治中袁遵道增修明洪

  武初重建永乐二年知府崔衍正统六年知府许

  侃成化初知府贾忠弘治间知府谢文恢施盘陈

  珂正德十五年知府张羽俱重修嘉靖十年建启

  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

  五箴碑其后知府郜相徐文亨陈大宾隆庆四年

  知府朱裳万厯中知府丁诚利瓦伊翰杜应芳推官

  简麒知府王逢元俱有修葺

本朝顺治八年巡抚董天机康熙三年督学侍讲萧惟

  豫各重修

 河间县学初在县北明正统己巳毁于兵知府孙睿

  奏请归并府学景泰元年吏科给事中邑人程信

  奏复原学知府王俭知县李贵重建成化六年知

  府贾忠知县史彬增修弘治四年知府谢道显迁

  于城之西南隅万厯间知县王遇宾重修

 献县学在县治公元至正九年知州郭时敏修明洪

  武九年改州为县知县韩廷威教谕储延重修永

  乐间典史王励教谕刘泳正统间知县吴希文嘉

  靖间知县曾烶锺鉴万厯间知县张汝藴俱修葺

本朝康熙间知县王扆陈石麟刘征亷训导郑大纲典

  史崔芳相继补修

 阜城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毁于火永乐四年

  教谕袁茂宗创建正统间知县端澄成化间知县

  刘恭曹玺正德间知县梁恺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曹邦各重修

 肃宁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大德六年县尹焦得用创

  建皇庆元年诸军奥鲁劝农使陈从政重建明景

  泰二年主簿李经五年知县刘子俭正德十六年

  知县黄震俱重修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诸应爵隆

  庆六年知县文应奎万厯六年知县郝承徤十六

  年知县崔校相继修葺

 任邱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甲申县尹唐慧创建明

  洪武三十年主簿石士贤重修知县毛文周佑继

  修成化间知县侯明郑德弘治间知县孙镛万厯

  间知县玊洽翟鳯翀俱重修

 交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九年并入献县十四年

  复置知县周以仁创建宣德间知县林俊训导卢

  志谦天顺间知县张亷成化间知县袁纪正德间

  知县李泰嘉靖间知县崔云鹤万厯间知县马中

  良党中畴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王琰邑绅苏铨苏铣知县墙鼎相

  继重修

 宁津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大二年河间路宁津漫散

  户长官李进创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逢吉重建

  景泰间知县谢聪天顺间主簿王俨弘治间知县

  王辅孔公华正德间知县刘秉鉴嘉靖间同知姜

  佐孙介知县熊爵郑用时叶绍先髙儒俱重修万

  厯间知县黄居敬余镗马悫张修德相继修葺

本朝康熙中训导康宏重修

 景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四年同知蔡景丰建永

  乐二年知州刘深重修正统二年刘深复修天顺

  间知州杨琼弘治间知州马驭正德间知州徐政

  谢思道嘉靖间知州张洧隆庆间知州白元万厯

  间知州贾朝宦蒋大用梁仲仁李伯元许东周

本朝康熙九年知州石继祖十一年知州张一魁俱重

  修

 吴桥县学在县治东始建无考旧碑云元元贞二年

  知县邢玉重修明永乐十四年知县吴原重建天

  顺二年知县叶茂弘治十年知县李钦正德元年

  知县刘钺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李节用万厯间知

  县龚勉恽兹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常文魁各重修

 东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典史李从道建七

  年并入阜城十四年复置知县祝仲英重建永乐

  间知县罗荥正统间督学御史程富知县钱铎景

  泰间主簿崔兴成化间知县陈廉弘治间知县崔

  腾张瑛万厯间知县余良弼俞思冲教谕沙涞天

  启间知县杨应震崇祯间知县邵建伟教谕李本

  实

本朝顺治八年教谕卜昌运训导于鳯鸣康熙十年知

  县王九鼎教谕宋可继各重修

 故城县学旧在县治东北明洪武二年知县薛庸训

  导王哲创建永乐二年知县王善训导苏润修补

  宣德间知县戴恕正统间知县李康祖成化间知

  县唐髙度弘治间知县党俊杨凯相继修葺嘉靖

  二年邑人太仆卿孙绪重修三十二年知府宋岳

  知县任鲁重葺隆庆元年知县李绍先移于今县

  治东南万厯间知县杨光明教谕吴遇知县李元

  忠教谕沈元昌训导米从荐俱重修

本朝康熙六年教谕柴应辰邑人礼部主事王开期诸

  生贾润贾泓重修

天津府

 府学即旧卫学在今府治东南明正统间建景泰五

  年工部主事解延年弘治八年兵备刘福正德十

  一年兵备髙屿俱重修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改为州学九年改为府学十一年

  盐院鄂礼知府李梅宾知县徐而发各捐修

 天津县学在城东门内府学西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李卫

题建

 青县学旧在城内元末颓废明洪武初知县瞿子贞

  奉诏创建四年知县李敬移建于城外[卫河]之濵

  永乐三年知县曹继成化十一年知县苏俊弘治

  三年知县刘素十四年知县周忠俱重修万厯十三

  年因逼近[卫河]知县王思贤移建于学西

 静海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

 沧州学在州治西南明洪武元年判官纪惟仁创建

  宣德六年知州刘谨学正潘振增修正统八年巡

  按御史丁澄知州上官仪嘉靖十三年巡盐御史邓直

  卿运使郭五常二十七年知州左翼万厯间知州

  王尧封李梦熊王腾蛟学正顾震宇俱重修

本朝顺治九年知州龎宗周十四年知州李进孝十八

  年运使卢綋运判杨引昌知州王世亨相继修葺

 南皮县学在县治东南隅元至元三年监县库克新同

  县尹司谳改建明永乐初知县张通正统间知县

  陈毅江汉景泰间知县牛增弘治间典史张瓘正

  德间本府通判刘宝隆庆间知县齐场万厯间知

  县王允中李正华崇祯四年知县蓝再茂俱重修

本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吴之镆十八年教谕韩玕各

  加修葺

 盐山县学旧在城东南明洪武九年知县吴文靖徙

  置今县治西正统八年知县潘恕训导祁鳯天顺

  七年知县林惟盛成化三年知县武震隆庆元年

  知县苏性愚主簿王引万厯四十二年知县刘子

  諴俱重修崇祯十年教谕陈国祯重建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张仲科教谕田震康熙十二年知

  县黄贞麟相继修葺

 庆云县学在县治东南隅旧在无棣古城明洪武六

  年知县杨思义移建今所永乐中县丞石璞正统

  间知县王恭李文辅成化间知县张彪唐瓒宋汉

  弘治间知县赵廷麟龎廷辅嘉靖间知县李世臣

  李宋隆庆间知县熊杰万厯间知县薛居方林之

  盛王之宷崇祯间知县李扶

本朝康熙五年知县卢元培九年知县李居一各补修

正定府

 府学在府治东金粟冈宋以前建置不可考熙宁三

  年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修元佑三年蔡

  京守成德军始迁而大之金明昌元年吴王宗宪

  元至顺二年府尹张蒙古岱次第增修规制乃备

  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四年知府郭勉重建正统间巡按

  御史郑颙提学御史王琳景泰间通判周彦宇各

  有修治天顺三年推官吴箎增修五年巡按御史

  卢秩建尊经阁及梯云步月楼于阁之左右成化

  四年知府邢简十一年知府田济各重修弘治八

  年知府张琡复学之侵地改建明伦堂复鼎新文

  庙建名宦乡贤二祠正德中知府彭泽嘉靖中知

  府喻茂坚胡效才增修十四年知府宋宜增广泮

  桥建大坊与棂星门并万厯二十七年知府秦邻

  晋增建魁星楼崇祯年间庙东庑灾知府范志完

  更新之

 正定县学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七年知县洪子祥创

  建前庙后学天顺六年巡按御史卢秩迁庙居左

  学居右成化十二年知府田济十六年知府余瓒

  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邢尚简各增修万厯十八年

  都御史宋仕四十五六年知县苏继欧王琨各重

  修

 获鹿县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元至元十年县尹

  何金重修明嘉靖二十三年井陉兵备道王崇知

  县沈宠增修

 井陉县学在县治西北金明昌二年建元至正丙申

 县尹崔克新增修明景泰五年知县陈璘成化

  七年知县牛恭正德十年监生髙绅嘉靖十年

  知县鲍文缙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洪之杰二十二年知县周文煊

  各重修五十六年知县吴茂陵雍正五年教谕吴

  道纯补修

 阜平县学在县治东康熙五十八年建

 栾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大德五年县尹马彦文创

  建泰宁四年知县赵彦才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县

  沈贞成化中知县李文正德中知县乔震相继重

  修隆庆三年知县周文化增修崇祯十一年兵毁

  知县柯士芳重修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赵炳十六年知县沈廷劢二十年

  知县王玑各补修

 行唐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七年建正统十年重修

  正德二年知县赵洁增修天启五年知县徐允荐

  迁建于城东南隅崇祯二年知县解光炜开泮池

本朝康煕三年知县连倜十二年知县何琛补修雍正

  五年教谕黄叔瑄立两坊重修两庑魁楼

 灵寿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天厯中县尹王可荣建

  至元中县尹萧承事同邑人宋秉善增修明洪武

  中主簿金荣惠重修成化中知县于恭尚濂张黻

  嘉靖中知县李廷璋沈浚石如鳌天启二年知县

  张成规崇祯十二年知县曹良直相继增葺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丁象鼎二十四年教谕张垲各重

  修

 平山县学旧在县治东宋崇宁二年知县韩实建明

  洪武三年县丞叶瑀改建县治西南正统十二年

  知县张璟重修成化四年知县员升嘉靖十六年

  知县郭滋隆庆四年知县李迟春先后增修万厯

  间知县李际春苗峨然补葺崇祯七年知县桞锦

  增

本朝顺治十五年知县王勤民重修

 元氏县学旧在县治西北宋皇佑二年知县田照邻

  创建元佑间知县曹景移建东南即今地元泰和

  中祭酒张德辉重修大德五年县尹董继升修葺

  元末兵毁明洪武初知县谢止重建正统中知县

  张昊成化中知县周溥王鉴之弘治中知县李岩

  先后重修万厯中知县刘从仁薛正各补修

 赞皇县学旧在县治东南宋嘉佑二年知县曹九章

  迁建县治东元至正十六年同佥书枢宻院事赵

  良弼重修明弘治正德嘉靖间知县任喜王廷学

  韩锦相继修

 新乐县学在县治东南唐末始建宋大观中重修元

  末毁明洪武三年知县郭养恭重建永乐十七

  年知县王瑛正德九年知县邓广天顺八年知县

  韩文弘治十七年知县杨浚嘉靖三十五年知县

  王言大汪镒隆庆元年知县解知几万厯间知县

  郑札吕允恭张正蒙相继增修

 晋州学在州治公元中统间节度使王安仁建明正

  统元年知州崔瑭成化戊申知州沈林嘉靖中知

  州万焵张应时相继增修

本朝康熙元年知州崔尔仰补修

 无极县学在县治东元县尹元颜宣建明洪武四年

  知县邱子贞天顺七年知县石伦弘治十七年知

  县于训嘉靖间知县郭乆礼张新相继修

 藁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元佑六年知县祝安上建

  明洪武六年知县张处恭增修正统七年知县徐

  荣成化五年知县李兴正德十六年知县周宝嘉

  靖十年知县王来问重修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知县頼予宣教谕张增复修

顺德府

 府学在府治西北元至元间建明天顺三年知府杨

  浩改修成化间郡人吏部尚书崔恭通判李观重

  构明伦堂四斋知府林恭增号舍嘉靖七年知府

  于桂十四年知府孙锦万厯十一年知府王守诚

  重修

 邢台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知府郭纴王

  守诚知县康恕郝持王大受相继增修

本朝知县张重龄蒋昶髙显重修

 沙河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大观初建寻废明弘治十

  八年知县张瑾重建

本朝顺治十五年知县冯源增修康熙十七年知县徐

  人龙二十七年知县谈九干各补修

 南和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九年典史李孝源建

  永乐七年知县张英修弘治六年知县门宁陈世

  良正德十六年知县刘璋万厯十四年知县郑懋

  询天启中邑人太常卿白储玿相继修葺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髙尔位重建

 平乡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六年知县王藻建永乐

  三年知县白彝修正统后知县邱陵复唐泽丁惩

  陈九畴通判赵完知县朱启元各补修

本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唐衍敬康熙十一年教谕张鼎

  铨増修

 广宗县学在县治东南元中统间邑人李仲济以其

  私地建明永乐元年重建知县魏谅刘干张民范

  马协增修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萧兴国十八年知县刘檝各补修

 巨鹿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元贞间建大德初重修明

  知县张纪增修

 唐山县学在县治公元至正三年建明洪武二年知

  县刘安礼重建正统十二年知县孔彦雍成化十

  一年知县祁司员弘治初知县谢鹏正德十二年

  知县赵聪嘉靖十二年知县张天禄万厯三年教

  谕谢君锡四十年知县郑宗周补修

本朝顺治五年邑人佥事徐养元康熙七年知县孙缵

  各重修

 内邱县学在县治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三年重建

  永乐二年重修明知县王洪灏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王秉干增修

 任县学在县治东元延佑七年建明洪武三年重建

  正德十二年知县张瓒嘉靖七年知县陈玑四十

  三年署县事教谕孙光裕万厯八年知县陈复彝

  十八年知县李希尹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杜天成康熙七年训导蒋泰征

  各重修

广平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金建元末废明洪武四年知府吴

  文修重建同知王庸知府杨浩熊懐卢瑀张潜华

  津李腾霄蒋以忠陈简刘芳誉焦源清程世昌推

  官张鳯翔

本朝知府许文秀许荣昌署府事保定府同知何玉如

  俱有修葺

 永年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在城东北十一年知

  县陆礼徙今地正统八年典史王云弘治五年知

  县王铎正德九年知府华津嘉靖二十七年知县

  沈铨四十五年知县朱泰万厯三十二年署事推

  官张鳯翔四十七年知县李宜培崇祯六年知县

  张毓泰各重修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王报春十四年知县余维枢康熙

  五年知县王家祯七年知县梁炳宸十年知县朱

  世纬俱有修葺

 曲周县学在县治东金大定中建明洪武二十七年

  知县刘信嘉靖十六年知县张鹏翼二十七年知

  县方逢时万厯二十七年知县王象□三十年知县

  髙出三十七年知县张自悟天启四年知县赵引昌

  七年邑绅霍允猷崇祯十三年邑绅路振飞相继

  修葺

 肥乡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天圣中建金泰和四年主

  簿张利用重建元至正乙酉知县张皥明洪武二

  年知县韩淑昭弘治十四年知县钱朝鳯正德四

  年知县李干十一年知县张博古嘉靖元年知县

  吕渭十五年知县赵廷瑞隆庆元年知县李栻四

  年知县陈明经万厯十八年知县廉靖天启间知

  县李春英谭诚言侯君招署县事范志懋

本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李文盛相继重修

 鸡泽县学在县治东金承安三年知县髙琢建元延

  佑至元间知县髙师颜张崇重建明永乐十二年

  知县宋铨修弘治三年知县倪英九年典史张本

  正德六年知县银镜十五年教谕李一宁嘉靖四

  年义民郭周梁汉五年知县张时启十一年知县

  周文定三十一年知县唐音三十三年知县黄鉴

  三十六年教谕张景晹四十四年知县常世勲隆

  庆四年通判王之藩万厯二十年知县曹孔荣崇

  祯十六年知县贾益谦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吴应文康熙元年知县袁鸿谟二

  年知县常志昆十一年训导张玮各有修建

 广平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知县髙立建永

  乐间知县李昉何琮弘治十五年知县顾麟万厯

  十七年知县陈鎜各有修建

 邯郸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年县

  丞王成徙建今所永乐十年知县鹿琇正统十一

  年知县史善天顺四年知县董策成化五年知县

  刘翀正德六年知县张伟嘉靖十年知县赵时吉

本朝知县许侃相继重修

 成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二年知县牛天章建

  后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彭子润重建正统间知县

  张云韩温成化四年知县刘荛嘉靖间知县王铃

  隆庆二年知县王琢玉万厯十二年知县刘永脉

  四十一年知县李天祺教谕王孙昌四十二年知

  县李三畏四十四年知县贾三策崇祯十三年知

  县陈熙训导葢国彦

本朝康熙十二年知县王楷训导要引昌相继重修

 威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元佑间通直郎牛直修建在

  雉川崇宁间迁于邵固金正隆元年徙今地元

  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袁思孟重建正统中知

  县王润成化中知县阎缙王政嘉靖间知县髙自

  卑

本朝顺治十八年知县缑酉生康熙七年知县陈永升

  十一年知县李之栋相继重修

 清河县学在县治东南金大定四年徙于今地元至

  元三年达噜噶齐巴鄂修葺至正十七年达噜噶

  齐托郭斯特穆尔县尹赵范葛义方重修明洪武

  八年十三年接修正统十四年知县赵文弘治三

  年知县林瑱正德元年知县许谏嘉靖中知县王

  纮卢汝翼傅延耆万厯中知县向日红张民纲崇

  祯中知县曹亭秦际皡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王世勲康熙四年知县胡文焕相

  继增修十四年知县卢士杰重修

 磁州学在州治东旧在州治东北明洪武五年知州

  周敏徙建今所永乐间知州张士回正统间知州

  谢钊天顺间知州顾正相继修葺成化十六年知

  州张梦辅增修正德十六年知州张珂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州任塾三十七年知州蒋擢各

  重修

大名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宋在旧城元至正间兵毁明永乐

  元年随府治徙此知府倪天兴创建宣德三年知

  府夏忠李辂重修成化十四年知府沈浩凿泮池

  廓门序建斋庑弘治中知府李瓒韩福复加增修

  嘉靖七年建启圣祠万厯中知府涂时相构四亭

  于仪门外以覆厯代碑珉知府赵慎修尹应元相

  继修葺

 元城县学在县治西北明永乐元年知县赵玉自故

  城徙建万厯十八年知县刘三英重修二十年秋

  圮于雨知县李炳重葺

本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冯缵京康熙十二年知县陈伟

  雍正四年知县王曰恭复加修葺

 大名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三年县丞秦本即元

  季旧址创建后知县施诚谢雯原瑢任英张鸾徐

  士彬嘉靖十年知县李汝梅各修葺隆庆三年圮

  于水知县李本意重修万厯间知县郑得书赵一

  鹤教谕郜纯谦训导杨于廷刘若愚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陈灴六年知县徐衮字相继重修

 魏县学在县治东宋元时在于村渡迁洹水镇明初

  圮于漳水徙此洪武三年县丞蒋德弘创建永乐

  五年知县刘钦正统八年县丞赵和天顺三年知

  县杨春成化二十二年知县白绳武弘治元年知

  县鲍琦九年知县林世逺县丞张诚俱重修正德

  十六年佥宪刘秉鉴嘉靖中知县李冕连登陆柬

  周咏李栻杨廷选徐元泰相继修葺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江日跻康熙二十年知县李尚

  斌各重修

 南乐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主簿叶伯瑾建

  二十四年废永乐五年知县吴文质复建正统四

  年典史周郁弘治间知县陈邦器嘉靖隆庆万厯

  间知县叶本路王道刘弼寛钱博学吴定柯挺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卜世昌七年知县蔡琼枝康熙十

  年知县方元启相继重修

 清丰县学在县治北宋建后兵毁金皇统五年知德

  清军事赵儒林重建元至元初达噜噶齐铨部竒

  塔特令髙松至正四年县尹陈执中重修明洪武

  七年知县金雍增修正统四年知县马杰八年知

  县徐同成化元年知县潘瑄嘉靖间知县王宠李

  汝寛相继重修隆庆六年陆从平天启四年知县

  潘士闻复加修葺

本朝康熙十三年知县杨燝教谕刘璸十五年教谕何

  来似重修

 东明县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明弘治十一年知

  县邓钺重建嘉靖四年知县沈大楠二十八年知

  县黄国用隆庆五年知县张正道万厯十八年知

  县区大伦三十二年知县常澄四十年知县李遇

  知天启间知县顾其仁张福臻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陆峤龄训导张皇灵九年知县杨

  日升各重修

 开州学在州东门内本宋金时故址元大德间建明

  洪武二十五年知州文有祯重建永乐六年判官

  李珣徐是增修景泰间知州李迪天顺间知州谢

  鳯弘治间知州李嘉祥嘉靖间知州孙巨鲸隆庆

  间知州潘云祥万厯间知州沈尧中张之厚赵琦

  周之谟天启间知州董象□崇祯七年府同知谢

  传显相继重修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州景文魁康熙二年知州林逊七

  年知州孙棨三十四年知州贾国橿雍正七年知

  州张镠学正陈芝秀各补修

 长垣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元年县丞刘彦昭建二

  十一年县丞娄哲重修景泰间知县刘弘弘治间

  知县贡安甫正德间知县张治道嘉靖间知县王

  三省刘体元锺崇武隆庆间知府王叔杲知县孙

  錝胡宥教谕吴嵚万厯间知县髙知止各增修

本朝康熙九年署县事通判何英修明伦堂五十六年

  知县邵锡章谢蕃南先后修葺

宣化府

 府学在府治东明宣德七年建

 宣化县学在府城东南隅明宣德七年置万全都司

  学镇守都督谭广创建弘治十七年嘉靖八年九

  年万厯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俱有增修

本朝康熙八年改为宣府前卫学三十二年改为宣化

  县学

 赤城县学在县治东旧系社学明景泰五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置县即以社学为县学而开平卫

  学并裁入焉

 万全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五年建天启六年同知

  张聚垣重修原系万全右卫学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为县即以卫县为县学

 龙门县学旧在卫治东南明正统元年建十四年毁

  景泰中叅政叶盛复建寻又废巡抚都御史张锦

  奏请重建弘治元年叅将都指挥周贤改建于卫

  治之东北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学为县学

 懐来县学旧系卫学在东山之南创建莫考明初提

  学御史戴仁请改建城东万厯十六年兵备道孙

  化龙复移于东山之南万厯二十一年又以旧学

  狭隘移建城中西北隅今即其处也万厯三十六

  年兵备道任应征重修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学

 蔚州学在州治东创建无考明天顺间知州史魁重

  修弘治七年知州姜鄗增修万厯间知州熊明诚

  洪有声

本朝知州陈鹏举曹士琦俱加修葺

 蔚县学即蔚州学

 西宁县学在县治东明天顺年建嘉靖间修万厯三

  十七年屈可贤重建崇祯十年王文诰重修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县学

 懐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三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县学并裁万全左卫学归此

 延庆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熙元年知州杨宾创建

  正统九年增修成化三年知州李鼒撤其旧而新

  之万厯间知州王大益

本朝顺治初知州迟日豫相继重修康熙三十二年裁

  永宁卫学归并本州岛

 保安州学在州治东明景泰二年建成化三年知州

  俞泽学正朱升修隆庆三年知州嵇巅重建

本朝康熙四十年知州杨汝楫增修

易州

 州学在州治东南元至正二十五年知州蔺茂创建

  明宣德七年知州许铨景泰二年知州王铸成化

  二十二年知州罗绮弘治十三年知州戴敏相继

  修葺嘉靖三十年兵备毕竟容重修四十年巡抚

  李迁兵备张渊增修移敬一亭于前建尊经阁于

  东南隅

本朝顺治元年知州朱懋文十三年知州刘启复修

 涞水县学在县治公元至元初建至正中县尹宋着

  重修明洪武中知县董孟宗宣德中知县韩嵩正

  统中知县李灿景泰中知县张厚天顺中知县李

  森相继增修成化中教谕张才知县李宪修弘治

  初教谕刘洁重修嘉靖中举人徐富李廷陈修大

  成殿知县夏易唐治毕应午修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许书康熙五年知县陆扆箴重

  修

 广昌县学在县治东始建无考明隆庆六年知县成

  逊万厯五年知县张若愚崇祯元年知县刘世治

  相继增修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杜登春重修

冀州

 州学旧在州治西南肇自宋金天会六年节度使贾

  霆重建大定二十七年节度使王鲁重修明洪武

  九年知州王子章因其废址加葺永乐十三年沦

  于水知州桞义移于州治东权置庐舍以行礼即

  今地十九年知州吴廉重建正统十年判官孙礼

  景泰七年知州林思承成化七年知州胡琏十五

  年知州李德美嘉靖九年知州樊臣相继修葺

 南宫县学在县东南明洪武元年知县杨绳建宣德

  中知县陆英重修成化四年同知曾达嘉靖四年

  知县张木十一年知县种云龙十五年知县王楫

  三十八年知县蔡□嵩四十三年知县王中孚隆

  庆三年知县胡嘉谟万厯五年知县邢侗先后增

  修

 新河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二十七年县尹阎思

  齐建泰定二年县尹魏鉴重修明永乐四年知县

  萧智重建成化二十年知县冯彦弘治十六年知

  县王廷珪正德二年知县蒋镛嘉靖七年知县穆

  形增修四十二年知县蔡懋昭教谕徐应解万厯

  十八年知县陈士秀二十一年知县徐治民各修

  葺

 枣强县学在县治东金天会间建明洪武九年知县

  李源清拓修永乐二年知县赵礼成化十七年知

  县史英重修二十三年知县应杰弘治八年知县

  张环嘉靖四年知县陈言万厯四十三年知县郑

  升

本朝顺治间知县张鳯起何之图康熙五年知县胡夣

  熊相继增修

 武邑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延佑七年县尹李愍建至

  顺壬申县尹朱明至元六年县尹刘彦昭增修明

  永乐三年知县车贷重建正统三年知县李琰成

  化五年知县杨琇重修十三年知县马昭增修正

  德二年知县成文嘉靖三年知县王纪重修万厯十

  八年知县王学易增修

 衡水县学在县治东旧在旧县东元大德中县尹靳

  守良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八年知县韩羽重修永

  乐五年水没随县移范家疃即今地十二年知县

  陈敏创建正统正德嘉靖万厯间知县欧复蔺佩

  孙锺许份孙梦麟相继修葺

赵州

 州学在州治东南始建无考金天会皇统贞佑中相

  继增修明洪武十三年知州周诚重建景泰天顺

  成化嘉靖间知州胡宏何浚潘洪陈瑄范昕先后

  重修

本朝顺治间知州陶鼎铉训导张登龙康熙十一年学

  正阎永龄各补修

 柏乡县学旧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壬辰县尹刘世英

  建至治癸酉主簿贺良佐重修明洪武二年知县

  何礼迁建于城北成化三年知县汪巨重修嘉靖

  中知县马写杨拱极增修

 隆平县学在县治东南原在旧城宋大观中被水迁

  于县东明洪武十四年知县罗敏中复改建于县

  之东南正统间知县黄友重修成化弘治正德嘉

  靖中知县栁绅闗瑜纪世相杨自効万厯中知县

  林天秩徐彬仙克谨相继增修

 髙邑县学在县治西南宋庆厯中建崇宁二年知县

  李侁修元至元中县尹宋明善重修明洪武永乐

  正统成化弘治万厯中知县王藻罗克昌县丞沈

  义知县李本芳蔡庆谭绶金四科先后修葺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瑜重修

 临城县学在县治南元至正中主簿实喇布哈登仕

  建至顺三年县尹李世基修明正统九年知县阮

  居仁因旧址重建成化二年知县张佐弘治元年

  知县张清正德九年知县王希佑嘉靖二十六年

  知县刘哻万厯三年知县王廷孚二十二年知县

  杨应丙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王国柱十四年知县髙科康熙三

  十年知县杨寛各重修

 宁晋县学在县治南宋重宁二年知县齐世卿建元

  至正中监县大都闾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孙毅

  修葺成化嘉靖中府同知曾逵知县陆愉徐以贞

  王宝吴仪陈棐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赵汝斌各重修

深州

 州学在州治东明洪武七年知县朱英建后圮于水

  永乐十年知州萧伯辰迁建于此成化二年知州

  尤瓛十一年知州韩儒相继修葺弘治十一年知

  州郭骞嘉靖二十六年知州余一鹏增修

本朝顺治间知州任三奇韩志道州判沈以曦康熙八

  年学正赵吉征雍正十年知州徐绶重修

 武强县学在县治东南宋时建金末兵毁元至元十七

  年县尹要德润重建至正中县尹周宗鲁重修明

  洪武成化弘治嘉靖万厯中知县夏安礼王思道

  吴鳯鸣曹文通刘沛然阎銶先后修葺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刘朝宗重修康熙二年知县李道

  三十一年邑绅张星法各增修

 饶阳县学旧在县治西北元元贞二年县尉李世先

  迁于县治北明洪武八年知县左良弼修景泰成

  化嘉靖间知县刘用张干教谕李应元相继修葺

  万厯二十九年知县翟耀增修

 安平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县尹石林建县尹马惟良

  重修明永乐正德嘉靖中知县薛朂陆载郭学书

  万厯中知县李时芳相继修葺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陈宗石重修

定州

 州学在州治西北唐范阳卢某始建刺史王处直增

  修宋韩琦复加拓修元义士周源重修明洪武十

  三年知州项昌铭正统九年知州许让成化六年

  知州李谔七年知州韩文相继重修二十一年知

  州裴泰正德二年署事推官邵廷嘉靖十三年知

  州王诏四十四年署事通判邢化四十五年署事

  同知林德万厯间知州王録杨现彭天补张镕张

  邦贵宋子质相继重修

 曲阳县学在县治东元县尹齐伯春始建至正间县

  尹李脱因重修明天顺四年知县事毕玉成化八

  年知县孙乔良正统十年通判杨琳嘉靖三十年

  知县杨早万厯十八年知县鲍献书相继增修

本朝顺治十二年知县葛缓康熙十一年知县刘师峻

  十九年训导黄华蕃相继修葺

 深泽县学在县治东宋元佑三年知县许安石创建

  岁乆增葺不一元至顺三年县尹毛景谦重修明

  洪武二十八年知县李珪永乐十四年知县王源

  增修成化十八年知县梁骥正德十二年知县张

  廷举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阎奉恩相继修葺

  入学额数

 顺治四年定入学分大学中学小学大学取四十名

 中学取三十名小学取二十名十五年入学大府取

 二十名大州县取十五名小学取四五名十六年定

 顺天府儒童入学取二十五名宛平大兴二县各取

 二十名又懐来卫永宁卫学归并延庆州保安卫学

 归并保安州龙门所学归并开平州昌平卫学归并

 昌平州俱取州县官廪保结不必另立卫册

   康熙九年定各直省府学二十名大州县学十五名

   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名二十六年题准懐来

   永宁保安三卫仍各取童生八名令各州兼摄三十

   三年定宣化府学生员酌拨二名以足数宣化懐安

   二县作大学定额十五名懐来万全蔚三县作中学

   定额十二名西宁龙门赤城三县作小学定额八名

   武生亦随文生额取五十四年以直隶人文日盛增

   广学额除顺天府学大兴宛平县学无庸增加其余

   府学各增三名共取二十三名州县卫大学各增三

   名共取十八名中学各增三名共取十五名小学各

   增二名共取十名六十一年十一月

 恩诏直?各省大学加取七名中学加取五名小学加取

   三名雍正元年直省各府学遵

 恩诏内大学例加取七名二年

 上谕我

圣祖仁皇帝寿考作人六十年来山陬海澨莫不家弦户诵

 直省应试童子有垂老不获一衿者其令督抚会同学

 臣查明实在人文最盛之州县题请小学改为中学中

 学改为大学大学照府学额取録遵

旨题定顺天府大兴宛平照三大学例俱加七名各取进

  二十五名文安通州宝坻丰润蠡县髙阳河间任邱

  景州冀州定州南宫枣强清丰东明开州长垣等十

  七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二十三名蓟州

  卢龙迁安昌平乐亭博野祁州安州新安献县阜城

  静海宁津天津卫万全蔚县衡水安平鸡泽成安清

  河魏县南乐等二十三州县卫所向系中学今改为

  大学各取十八名香河顺义深泽青县西宁灵寿行

  唐赞皇新河髙邑无极新乐曲阳广宗唐山内邱等

  十六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十五名又蔚州

  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十八名其余州县仍照

  原额

  直省各学廪生顺治四年定府学四十名州学三十

 名县学二十名卫学十名增广生额数同

 商籍入学顺治十一年定直隶附河间府照大学考

 取拨入府学充附肄业

 别籍寓学顺治元年题准设寓学于京师逺方士子

 游学者取的当保结准附顺天府学一体考试又设

 廪额十名照县学例充贡二年题准寓学诸生本年

 乡试准分监生中额三名嗣后俱发回本省如父母

 坟墓向在北方即系土著学臣察核果真许令入籍

 一体应试

 京卫武童雍正二年定额取一百名应考者多系九

 府倩代顶冒教授不能尽识嗣后将此百名额数分

 派九府大兴宛平二县各取十五名保定河间大名

 三府各取十名正定府取二十名宣化永平顺德广

 平四府各取五名俱就本籍考试令州县查明廪保

 识认真正卫籍出具印结送考学臣于取进后移拨

 京卫武学督率遇岁考时亦令京学教官起送

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九

   义学

  顺治九年题准每乡置社学一区择其文义通晓行

  谊谨厚者补充社师免其差役量给廪饩优赡

  康熙五十四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勅谕朕毎年行幸水淀近见村荘之中诵读

 尚少况移风易俗莫过读书非此无可上进朕思畿辅

 之地乃王化所先宜当穷乡僻壤皆立义学觅人教读

 亦勉励孝弟可望成人矣可即遍示荘村俾知朕崇学

 好文之深意焉

  雍正九年题定州县于大乡巨堡各置社学一区择

  生员学优行端补充社师免其差役量给廪饩凡近

  乡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以内有志学文者俱令入

  学肄业仍造姓名册结于学臣按临申报查考分别

  奨赏褫革务期启发蒙童成就俊乂以备三代党庠

  术序之法又奉

上谕各直省现任官员自立生祠书院令改为义学延师

 授徒以广文教

 顺天府

  府义学

   在正阳门外金鱼池北康熙四十一年府尹钱晋

   锡题准建造内奉

圣祖仁皇帝御书乐育英才匾额至五城各设一小学延

   师教育有成材者选入义学共计每年廪饩银三

   百两于府县按月支领

  良乡县义学

   一在城东     一在琉璃河

   一在窦店

    已上俱康熙五十八年建

  固安县义学

   一在城北闗    一在栁泉

  一在知子营    一在牛它

  一在马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永清县义学

  在韩荘      雍正八年建

 东安县义学

  一在西门外    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王里村    雍正九年建

 香河县义学

  在城内东街    雍正二年建

 通州义学

  一在新城红牌楼西 一在张家湾南门内

  一在烟郊镇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三河县义学

  一在城西街    一在南闗

  一在夏店东    一在南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段家岭    雍正七年建

 武清县义学

  一在县前     一在河西务

  一在杨村     一在王庆坨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宝坻县义学

  在城西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宁河]]县义学

  在城内大街    雍正九年建

 昌平州义学

  在城南街     雍正五年建

 顺义县义学

  在城东门内    雍正五年建

 密云县义学

  一在城      一在石匣

  一在古北口

   已上俱康熙六十年建

 怀柔县义学

  在城南门     雍正五年建

 涿州义学

  一在南闗瓮城内  一在北闗

   俱康熙五十八年建

  一在城内文昌祠右 雍正四年建

 房山县义学

  在学宫旁     雍正四年建

 霸州义学

  一在学宫旁    一在南孟镇

  一在煎茶铺    一在苑家口

  一在髙家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文安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一在苏桥

  一在胜芳镇    一在左家荘

  一在围河镇    一在狼虎庙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大城县义学

  在东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保定县义学

  在城内东街    雍正九年建

 蓟州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别山

  一在马伸桥

   已上俱雍正二年建

 平谷县义学

  在城内北街    雍正四年建

 遵化州义学

  一在城东街    一在城西石门

  一在城南党峪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巡抚旧署   雍正五年建

  一在城西门外   雍正八年建

永平府

 府义学

  在府署后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卢龙县义学

  在城南街     雍正五年建

 迁安县义学

  在城小南街    雍正七年建

 抚宁县义学

  一在学宫前 旧设    一在东路海洋店

  一在南路樊各荘  一在西路卢峯口

  一在北路台头营

   已上俱雍正二年建

 昌黎县义学

  一在城北街    一在套里堡东街

  一在城西史家口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滦州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康熙五十五年建

  一在城西榛子镇  雍正五年建

  一在城南长宁   雍正六年建

 乐亭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一在城南汤家河

  一在城东胡家坨  一在城北汀流河

  一在城西阎各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七年建

 玉田县义学

  在明伦堂后    康熙五十四年建

 丰润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一在魁星楼旁

  一在城西南丰台  一在城南老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六年建

 山海卫义学

  一在文昌祠旁   一在范家店

   俱雍正四年建

保定府

 府义学

  在南门外     雍正二年建

 清苑县义学

  一在西闗     康熙四十三年建

  一在城内老郎庙  一在南门瓮城

  一在北门瓮城

   已上俱雍正九年建

 满城县义学

  一在北闗 旧设     一在南闗 旧设  

  一在陉阳驿    一在方顺桥

   俱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一在市头村    一在紫口村

  一在石井村    一在李小店

  一在阎童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六年建

 安肃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一在白塔铺

  一在田村铺    一在大王店

  一在樊村     一在遂城

  一在大新荘    一在谢芳营

   已上俱康熙五十五年建

 定兴县义学

  一在城内慈云阁 旧设  一在城南北河店

  一在城南固城店  一在城东南留村店

  一在城东南杨村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新城县义学

  一在城内大街   一在南闗

  一在方官     一在髙碑店

  一在髙桥

   已上俱康熙五十六年建

 唐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髙昌店

  一在叔吕荘    一在连颐荘

  一在安乐荘    一在北罗荘

  一在倒马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博野县义学

  一在套里村    雍正四年建

  一在南小王村   雍正六年建

  一在北彦村    雍正八年建

  一在杜村     雍正九年建

 庆都县义学

  在城内学宫旁   康熙五十四年建

 容城县义学

  在城内文昌宫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完县义学

  一在北堡店    一在下叔村

  一在尧城村    一在郭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年建

 蠡县义学

  一在城内 旧设     一在北闗

  一在南王村    一在东滑村

  一在南大留    一在刘陀村

  一在孟常村    一在洪善保

  一在林铺村    一在北玉田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雄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城南一铺

  一在城南十里铺  一在城东史哥荘

  一在王克桥    一在黄湾村

  一在大歩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祁州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东路石佛村

  一在中羊村    一在安固城

  一在南路军诜村  一在西路西伍女

  一在北路段村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束鹿县义学

  一在城      一在北营村

  一在耿虔寺 俱旧设   一在孟观村

  一在赵古营村   一在王口村

  一在南智邱村   一在北贤邱村

  一在安古城村   一在东良马村

  一在和睦井村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安州义学

  一在曽家荘    康熙五十九年建

  一在北闗     雍正二年建

 髙阳县义学

  在城内东街    雍正七年建

 新安县义学

  在城内东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河间府

 府义学

  在府城南闗    康熙五十四年建

 河间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新村

  一在泥马头    一在鱼儿荘 俱旧设  

  一在景和镇    雍正元年建

 献县义学

  一在城内     康熙五十五年建

  一在淮镇     康熙五十七年建

  一在大薖村    雍正三年建

  一在邵家荘    雍正五年建

 阜城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东南闗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肃宁县义学

  在魁星阁后    雍正九年建

 任邱县义学

  在学宫右     雍正元年建

 交河县义学

  一在冯家荘 旧设    一在髙川镇

  一在东新店    一在泊镇

  一在官鲁屯    俱雍正九年建

 宁津县义学

  一在城内 旧设     一在东乡柴胡店

  一在西乡长象牙  一在南乡小店

  一在北乡大栁店  已上俱雍正二年建

 景州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南闗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吴桥县义学

  一在学宫前    一在连镇苇厂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东光县义学

  一在儒学门前   一在马家荘

  一在于家荘    一在沙河头村

  一在土山村    一在连镇

  一在烟台村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故城县义学

  一在东门内    一在南门外

   俱康熙六十年建

天津府

 府义学

  在城内西大街   雍正十年建

 天津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一在城内北街

  一在东门外南街  一在河东

   已上俱康熙四十七年建

 青县义学

  在东闗      康熙五十三年建

 静海县义学

  一在城隍庙旁   一在独流镇

   俱雍正五年建

 沧州义学

  在城内东街    康熙五十四年建

 南皮县义学

  一在城内南街   一在城内北街

  一在南闗     一在董村镇

  一在泊头     一在大吴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盐山县义学

  一在城南帽围镇  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城内西大街  雍正二年建

  一在城东北羊二荘 雍正九年建

 庆云县义学

  在城内学宫旁   康熙五十四年建

正定府

 府义学

  一在府墙东    一在县学前

   俱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正定县义学

  一在东门瓮城内  一在西门瓮城内

  一在南门瓮城内  一在北门瓮城内

  一在新城铺    俱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获鹿县义学

  在东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井陉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南闗

  一在微水村    一在核桃园

  一在河东村    一在横口村

   已上俱雍正五年建

 阜平县义学

  一在旧城     一在王快镇

  一在龙泉闗    俱雍正八年建

 栾城县义学

  一在龙冈讲院 旧设   一在县治东隅 旧设  

 行唐县义学

  在城南街     雍正七年建

 灵寿县义学

  一在东闗     一在西闗

  一在牛城村    一在纪城村

  一在木佛村    一在慈峪镇

  一在乂头镇    一在秋山村

  一在韩家洼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平山县义学

  一在城西街    一在回舍镇

  一在白砂村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元氏县义学

  在城内南街    雍正九年建

 赞皇县义学

  在城内马神庙旁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晋州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沙头村

  一在南四吕村   一在韩荘

  一在北辛荘    一在元头村

  一在常营村    一在彭召村

  一在周头村    一在武邱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无极县义学

  一在西闗     一在北苏堡

  一在郭荘堡    一在苏村

  一在丁验村    一在牛辛荘

  一在张叚固村   一在陈村堡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藁城县义学

  一在旧城 旧设     一在新城 旧设  

  一在美化村    一在周挂村

  一在两河村    一在南孟村

  一在只都村    一在奉化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新乐县义学

  一在南闗木厂   一在木村

  一在南苏村

   已上俱雍正七年建

顺徳府

 府义学

  在府署前     雍正二年建

 邢台县义学

  在霍楼村     雍正二年建

 沙河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北隅  一在食膳铺

  一在城北十里   一在普通铺

  一在城南十里   一在褡裢店

  一在城南二十里

   已上俱雍正四年建

 南和县义学

  一在和阳书院   康熙十八年建

  一在城隍庙东   雍正三年建

 平乡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马荘村

  一在田禾村    已上俱旧设

  一在辛荘村    雍正四年建

 广宗县义学

  一在城内     康熙四十三年建

  一在焦家荘    雍正三年建

  一在太平台    一在东董里村

   俱雍正八年建

 巨鹿县义学

  一在城隍庙旁   雍正五年建

  一在三明寺左   雍正七年建

 唐山县义学

  一在邢村     一在毕村

  一在大霍村    一在大宁铺

  一在北山口村

   已上俱雍正九年建

 内邱县义学

  在城内北街    康熙五十八年建

 任县义学

  在学宫旁     康熙五十四年建

广平府

 府义学

  在城内西街    康熙五十年建

 永年县义学

  一在城内东街   一在东乡大由集

  一在南乡牛家堡  一在西乡临洺镇

  一在北乡曲陌集  已上俱旧设

  一在长桥集    一在南坛张家荘

  一在东苏村    一在屯荘村

   已上雍正六年建

 曲周县义学

  在县治前     雍正二年建

 肥乡县义学

  一在积善村    一在屯荘营

  一在北髙村    一在贾儿荘

  一在屯子堡    一在前黄儿寨

  一在郑家堡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旧店集    雍正九年建

 鸡泽县义学

  在县治东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广平县义学

  在县治东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邯郸县义学

  一在城内南街   一在南闗

  一在北闗     一在北十里铺

  一在南二十里铺  一在北泊子村

  一在河沙堡    一在东里堡

  一在堤西堡    一在代召镇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成安县义学

  一在西闗     一在小郭儿荘

   俱雍正七年建

 威县义学

  一在南街     一在西街

  一在北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清河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大寨村

  一在谢炉集    一在连塜屯

  一在窦家坞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磁州义学

  一在南闗     一在北闗

  一在城阜才铺   一在王家店

  一在车骑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大名府

 府义学

  在南闗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元城县义学

  一在杨家桥    一在西店集

  一在司从楼    一在董家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大名县义学

  一在西街     康熙五十一年建

  一在李茂堤    一在罗胜屯

  一在边马集    一在大营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魏县义学

  一在城内     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沙口集    一在髙儿寨集

  一在方里集

   已上俱康熙五十八年建

 南乐县义学

  一在城内大街   一在城东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六年建

 清丰县义学

  一在聂家荘    一在固城集

  一在焦夫村    一在赵店村

  一在永固集    一在齐王庙

  一在察院东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东明县义学

  一在南门内    一在北门内

   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开州义学

  一在明道祠    康熙五十六年建

  一在文昌祠    康熙六十年建

 长垣县义学

  一在城隍庙旁   一在双忠祠

  一在板邱集    一在南岳集

  一在樊相集    一在学堂冈

   已上俱康熙五十五年建

  一在蘧公祠    雍正三年建

宣化府

 府义学

  在城内大街    康熙五十四年建

 宣化县义学

  一在米市街    一在崇善寺街

   俱康熙四十五年建

 赤城县义学

  一在县署东    一在云州堡

  一在独石堡    已上俱旧设

  一在滴水崖堡   雍正七年建

 万全县义学

  一在武成王庙   一在张家口下堡

   俱康熙四十三年建

  一在洗马林堡   雍正三年建

 龙门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鵰鹗堡

  一在长安岭    一在赵川堡

   已上俱旧设

  一在葛峪堡    一在龙门闗

   俱雍正七年建

 怀来县义学

  一在本城 旧设     一在沙城堡 旧设  

  一在土木堡    雍正五年建

  一在窑子头    雍正六年建

  一在新保安城   雍正七年建

 蔚州义学

  在州署前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蔚县义学

  在城内西街    雍正九年建

 西宁县义学

  一在县署前    一在开阳堡

  一在白马营    已上俱旧设

  一在学宫旁    雍正八年建

 怀安县义学

  一在武庙     一在学宫旁

   俱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延庆州义学

  一在文昌祠旁   雍正四年建

  一在岔道城    雍正五年建

  一在观音堂    雍正六年建

 保安州义学

  在州署西     康西五十四年重建

易州

 州义学

  一在大市铺    一在北白涧村

  一在东白涧村   一在向阳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涞水县义学

  在西闗外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广昌县义学

  在县西闗内    雍正七年重建

冀州

 州义学

  一在陆疃村    一在陈家荘

  一在大寨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城      一在内章村

   俱雍正二年建

 南宫县义学

  一在城东街    一在宁花镇

  一在开河村    一在吴镇

  一在髙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岳悦村    雍正八年建

 新河县义学

  一在髙荘村    一在董家荘

  一在耿家荘    一在杜兴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县治前    雍正五年建

 枣强县义学

  一在城东闗    一在城西闗

  一在城南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武邑县义学

  一在审婆集    一在白塔集

  一在李店     一在圏头集

  一在赵桥集    一在马回台

   已上俱雍正六年建

 衡水县义学

  一在城西闗    一在新集堡

  一在景官村    一在张馆铺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留中堡    雍正二年建

  一在赵常村    雍正四年建

赵州

 州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西闗

  一在大石桥    一在新泰店

  一在沙河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栢乡县义学

  在东街      雍正六年建

 隆平县义学

  一在西街 旧设     一在城东旧城村 旧设  

  一在牛家桥    一在魏家荘

  一在水饭荘    已上俱雍正四年建

 髙邑县义学

  在学宫东     雍正七年建

 临城县义学

  一在镇内     一在羊泉口

  一在赵村     一在尹村

  一在白鸽村    一在冈西村

  一在驾回北    一在留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宁晋县义学

  一在城贤林坊   一在城都谏坊

  一在北闗     一在南闗

  一在张家荘    一在周家荘

  一在清善头桥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一在乔家寨    一在百尺口

  一在南里村    已上俱雍正九年建

深州

 州义学

  在城隍庙路西   康熙五十四年建

 武强县义学

  一在城内西街 旧设   一在郭家荘

  一在堤南村    一在陈家荘

  一在林东村    一在小范镇

  一在南召实    一在古分山河

  一在台南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饶阳县义学

  一在南闗    一在小堤

  一在北李家荘   一在小屯

  一在北官村    一在南张保

   已上俱旧设

  一在何家荘    雍正六年建

 安平县义学

  一在学宫左侧   一在长汝村

  一在马店     一在子文村

  一在宅侯村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定州

 州义学

  一在城内南街   一在城北清风店

  一在城南明月店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深泽县义学

  一在城内     一在南值腰

  一在铁干     一在西马

  一在西内堡    一在南赵八荘

  一在北赵八荘

   已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

 曲阳县义学

  一在北岳庙内   康熙三十八年建

  一在学宫侧    雍正四年建

  书院

 太极书院 在 京城内元中书行省杨维中建

 首善书院 在 京师宣武门内左方对城明天启

  初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构为都人士

  讲学之所御史周宗建董其事少师叶向髙撰碑

  宗伯董其昌书御史倪文焕等诋为伪学因毁书

  院崇祯时礼部尚书徐光启率西洋人汤若望等

  借院修厯署曰厯局

 金台书院 在东安县城内明万厯四十六年知县

  陆燧建

 谏议书院 在昌平州西南五里元泰定间为唐谏

  议大夫刘蕡建

 讲书堂 在密云县城内明万厯二十一年知县康

  丕扬建

 文靖书院 在房山县西南七十里元里人总管赵

  密教授贾壤尝从容城刘因游归以其学教乡人

  乃建书院立祠祀之诏赐额曰文靖

 益津书院 旧在霸州南十里宫家荘元宫君祺建

  明万厯初改建城内

 崇正书院 在文安县城内明万厯四年建

 孤竹书院 在永平府城东北隅望髙楼下今废

 北平书院 在永平府学南卢龙县旧基明隆庆六

  年知府辛应干建

 昌黎书院 在昌黎县静安社南七里许

 横渠书院 在滦州西闗明嘉靖八年知州赵叶建

 育贤书院 在滦州榛子镇明隆庆四年推官辛如

  金建

 莲池书院 在保定府治正南即古莲花池故址

本朝雍正十一年总督李卫建

 上谷书院 在保定府治西北久废

 白河书院 在定兴县治西北

 忠孝书院 在完县元至正间建

 正学书院 在安州葛乡城内

 静修书院 在新安县台城村

 瀛州书院 在河间府治西知县王遇宾建一在南

  皮县城外东北明万厯三十年知县李正华建

 毛公书院 在河间县尊福乡毛精垒元至正间总

  管王思诚以其地有汉儒毛苌冢宅奏建书院立

  山长主之

 献陵书院 在献县治西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汪銮

  修

 见麟书院 在献县城内

 珍谟书院 在任邱县

 董子书院 在景州广川镇即汉董仲舒乡祠元至

  正中总管王思诚奏建今置学宫东隅

 天门书院 在沧州治东明万厯二十五年运使何

  继髙知州卢廷选创建

 崇正书院 在正定府治北明嘉靖初知府王腾建

 恒阳书院 在正定县治西北明嘉靖中建万厯四

  十年重建赵南星为记

 大行书院 在获鹿县北元学士髙健置

 封龙书院 在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相传汉李躬

  授业之所唐郭震宋李昉张蟠叟元李治安熙皆

  讲学于此

 西溪书院 在元氏县龙首峯西唐隐士姚敬栖遁

  之所宋有九经张着为山长

 中溪书院 在元氏县龙首峯下宋李昉常讲业于

  此后张蟠叟等亦于此相继授徒

 文清书院 在元氏县学宫之左因薛瑄父为学官

  瑄生于学舍故祀之明万厯中知县田劝建

 三台书院 在元氏县西二十五里西贾村邑人髙

  用宾建文昌阁后设数楹为四方有志者肄业之

  所

 李徳裕书院 在赞皇县西水峪寺

 滹阳书院 在藁城县治东明嘉靖十一年知县尹

  耕建

 壁里书院 在新乐县西四十里笔头村内有先师

  庙邑人赵恕张愿赵士亷建明成化二年知县张

  静同邑绅马宗仁重修

 滋阳书院 在新乐县西南新市元苏天爵读书处

 国士书院 在顺徳府文庙西旧名龙冈书院明嘉

  靖间提学御史阮建后又题为连城书院

 资治书院 在唐山县宣嵍山邑人赵渔建

 林公书院 在内邱县中邱驿前元林起宗聚徒讲

  学处旧在处士庵

 漳川书院 在广平府府学西明正徳十三年知府

  张羽建后改为皇华馆

 紫山书院 在广平府东闗

本朝顺治年巡按御史苏京建

 安仁书院 在曲周县东北马罗堡今废

 公善书院 在曲周县东闗明崇祯中邑人路振飞

  建

 崇徳书院 在肥乡县李文靖公祠西明知县李栻

  建

 偃武书院 在肥乡县城西南明知县郝絅建

 春熙书院 在广平县徳化街

 洺阳书院 在威县治西明嘉靖中知县钱本建后

  知县胡容重建

 滏阳书院 在磁州西南七里明嘉靖三十年建

 元城书院 在大名府治西南明正徳十五年建祀

  宋刘安世

 应龙书院 在大名县南堤下明嘉靖间知县宋湘

  创建

 洹阳书院 在魏县治西明万厯间知县章正岳建

 扶义书院 在东明县东南隅明隆庆六年知县张

  正道建

 明道书院 在开州城隍庙东祀宋程颢明正徳间

  知州龙大有建万厯中知州王圻重建

 崇义书院 在开州东十八里元国子生唐兀崇喜

  建请于朝赐名崇义

 河内公书院 在长垣县北街明嘉靖八年知县王

  懋建九年増修三十五年知县锺崇武重修改名

  曰求仁书院

景贤书院 在宣化府城南一十里元相喀喇托克托

  建

 绿阴书院 在懐来卫西南隅旧学后

 二贤书院 在懐来卫南明髙邮李士龙建祀范文

  正公欧阳文忠公

 独石书院 在旧开平卫治东南隅

 云州书院 在云州堡东隅

 西闗书院 在龙门卫治东南

 暖泉书院 在蔚州西三十里元工部尚书王敬建

 棠阴书院

 成徳书院 俱在易州城内

 东郭书院 在南宫县城东明御史刘濓谢仕归筑

  为读书处

 紫微书院 在南宫县儒学东

 彤塔书院 在南宫县旧城北

 槐川书院 在栢乡县东北隅凤凰冈后

 蒙泉书院 在宁晋县西北隅

 正学书院 在宁晋县文庙西

 洨濵书院 在宁晋县城外东南隅

 恒麓书院 在深州治东南隅明嘉靖二十六年巡

  按御史刘瑶建

 乐善书院 在深泽县故罗村元邑人杜儒建

  学田

 顺天府学田八十四顷七十九亩八分二厘八毫租

  银四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厘三毫钱四万二百四

  十文租榖一十八石一斗八升一合杂粮六斗三

  升

 永平府学田六百一十一顷一亩五分九厘四毫租

  银七十九两八分一厘六毫租榖八十二石三斗

  五升五合米七百八石八斗七升二合

 保定府学田二十七顷四亩九分八厘八毫租银一

  百七两五钱八分四厘五毫零租榖二十三石九

  升黑豆二石

 河间府学田二十五顷三十四亩二分二毫租银四

  十八两一分八厘三毫租榖一百六十一石九斗

  六升五合

 天津府学田二十一顷七十亩四分二厘九毫租银

  八十二两六钱六分五厘二毫

 正定府学田八十顷八十九亩三分五厘七毫租银

  二百六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一毫租榖一百七

  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四勺

 顺徳府学田四十顷七十五亩零租银一百四十六

  两二钱七厘五毫零

 广平府学田一百一十五顷六十九亩三分六毫租

  银三百六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九毫租榖六十

  三石五斗七升四合

 大名府学田一百一十三顷二十三亩三分九厘租

  银六百五十二两九钱四分六厘三毫租米四十

  二石一斗二升七合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宣化府学田四十一顷一十五亩九毫租银一百三

  十五两一钱六分五厘三毫租榖四十八石一斗

  一升四合米三十九石九斗三升五合三勺黑豆

  五石

 易州学田九顷一十四亩八分租银三十九两三钱

  一分五厘九毫

 冀州学田九十三顷三十亩四分五厘九毫租银二

  百五十五两一钱五分六厘三毫租榖一百一十

  二石六斗六升一合

 赵州学田三十二顷八十六亩一分一厘六毫租银

  二十五两七钱六分九厘一毫钱六千六百二十

  一文租榖二百四十五石七升五合

 深州学田一百二十二顷八亩三分八厘七毫租银

  九十一两六钱九分五毫租榖三十三石五斗八

  升

 定州学田三顷八十二亩三分二厘租银一十七两

  五钱九分七厘八毫租榖四十五石三斗四升一

  合九勺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

  户口

 赋以田科役由方制力役之征旧矣周官制役之法

 任以地之媺恶辨以国野之逺近均以岁之上下而

 实则以家为率也顾其为役甚烦或于乡或于官或

 于兵佗若追胥守政治城郭沟渠涂巷共牛马车辇

 委输六乡皆然而大司徒掌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

 夫家九比之数下逮族师闾胥无时不以校登民数

 为务则畿辅户役为尤艰矣汉唐以来名稍更而实

 同名错出则吏易缘以为奸自明定条鞭之法然后

 名简而弊清而地媺恶国野逺近岁上下之别则后

 世无闻焉我

国家爱民如子恐民力不齐贫户丁钱不能时输乃酌

 盈剂虚视地缓急稍均丁于地以纾丁困盖天下有

 贫丁无贫地役科于田则地与岁之别在其中矣而

  其法尚未行于直?雍正元年

皇上饬令畿辅丁役悉均于粮于是户役之征下丁弗扰

  视条鞭之法愈益简明矣夫民者天之心也户口之

  繁以征昌运非徒制役而已周官孟冬祀司民小司

  寇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明制每岁郊祀

  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蔵之其重若

  此我

圣祖仁皇帝膺图既久念生齿益繁

特降徳音丁口编审如例而丁钱永不加増盖数千年以

  来所未有之盛事煌煌

圣典垂为世法庶几天下后世知户口之重不专在力役

  之征而民数之稽其义至深逺焉耳

  汉

  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

  一十六右北平郡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

  二万七百八十辽西郡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

 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涿郡户十九万五千六

 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渤海郡户二十

 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

 广阳郡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赵国

 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

 巨鹿郡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

 千一百七十七常山郡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

 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清河郡户二十万一

 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河间

 国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三

 中山国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

 十信都国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

 三百八十四正定国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

 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广平国户二万七千九百八

 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东郡户四十万一

 千二百九十七口一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上谷

 郡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

  按西汉户口元始二年为最盛故地理志举以为

  数

 后汉

 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万五千

 七百四十右北平郡户九千一百七十口五万三千

 四百七十五辽西郡户一万四千一百五十口八万

 一千七百一十四涿郡户十万二千二百一十八口

 六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四渤海郡户十三万二千

 三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万六千五百广阳郡户四

 万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万六百赵国户三万二

 千七百一十九口一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巨鹿

 郡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

 常山国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

 十四清河国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

 万四百一十八河间国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

 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中山国户九万七千四

 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安平国户

 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东郡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

 十三上谷郡户一万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

 四

  按后汉户口莫盛于永寿三年郡国志所载即是

  年数也

 晋

 燕国户二万九千范阳国尸一万一千上谷郡户四

 千七十北平郡户五千辽西郡户二千八百广寗郡

 户三千九百三十渤海郡户四万赵国户四万二千

 巨鹿国户一万四千常山郡户二万四千中山国户

 三万二千清河国户二万二千安平国户二万一千

 河间国户二万七千章武国户一万三千髙阳国户

 七千博陵国户一万广平郡户三万五千二百阳平

 郡户五万一千顿邱郡户六千三百濮阳国户二万

 一千

  按晋书地理志所载盖太康元年西晋极盛时户

  口数也

 魏

 幽州燕郡户五千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二千五百五

 十九范阳郡户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口八万八千

 七百七渔阳郡户六千九百八十四口二万九千六

 百七十安州密云郡户二千二百三十一口九千一

 十一广阳郡户二千八口八千九百一十九安乐郡

 户一千一百一十六口五千二百一十九南营州乐

 良郡户四十九口二百三昌黎郡户五百九口二千

 六百五十八东燕州平昌郡户四百五十口一千七

 百一十三上谷郡户九百四十二口三千九十三平

 州辽西郡户五百三十七口一千九百五北平郡户

 四千三百口一千八百三十六瀛州髙阳郡户三万

 五百八十六口十四万一百七河间郡户三万五千

 八百九口十四万八千五百六十五章武郡户三万

 八千七百五十四口十六万二千八百七十沧州浮

 阳郡户二万六千八百八十口九万八千四百五十

 八冀州长乐郡户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三口十四万

 三千一百四十五渤海郡户三万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一十四万四百八十二武邑郡户二万九千七百

 七十五口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九定州中山郡

 户五万二千五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五千二百四

 十二常山郡户五万六千八百九十口二十四万八

 千六百二十二巨鹿郡户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二口

 一十三万二百三十九博陵郡户二万七千八百一

 十二口一十三万五千七北平郡户一万三千三十

 四口六万五千一百二殷州赵郡户三万一千八百

 九十九口一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四巨鹿郡户一

 万三千九百九十七口五万八千五百四十九南赵

 郡户三万二千四十六口十五万一百一十三司州

 广平郡户二万三千七百五十口十万三千四百三

 北广平郡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一口九万一千一

 百四十八广宗郡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五万

 五千八百九十七顿邱郡户一万七千一十二口八

 万七千六十三清河郡户二万六千三十三口十二

 万三千六百七十

  按后魏户口正光以前倍于晋之太康作史时已

  不可考惟录东魏武定之世为志

 隋

 涿郡户八万四千五十九渔阳郡户三千九百二十

 五安乐郡户七千五百九十九北平郡户二千二百

 九十九上谷郡户三万八千七百河间郡户十七万

 三千八百八十三博陵郡户十万二千八百一十七

 恒山郡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一信都郡户十六

 万八千七百一十八赵郡户十四万八千一百五十

 六襄国郡户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三武安郡户十一

 万八千五百九十五清河郡户三十万六千五百四

 十四武阳郡户二十一万三千三十五

  按隋之户口以大业五年为盛隋地理志所载盖

  即是年之数

 唐

 幽州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三口三十七万一千三

 百一十二檀州户六千六十四口三万二百四十六

 蓟州户五千三百一十七口一万八千五百二十一

 平州户三千一百一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六妫州

 户二千二百六十三口一万一千五百八十四易州

 户四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二十五万八千七百七十

 九沧州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万五千七

 百五冀州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

 五百二十深州户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五口三十四

 万六千四百七十二瀛州户九万八千一十八口六

 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一莫州户五万三千四百九

 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定州户七万八

 千九十口四十九万六千六百七十六镇州户五万

 四千六百三十三口三十四万二千一百三十四赵

 州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

 三十八洺州户九万一千六百六十六口六十八万

 三千二百八十邢州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

 万二千七百九十八贝州户十万一十五口八十三

 万四千七百五十七魏州户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

 六口一百一十万九千八百七十三蔚州户五千五

 十二口二万九百五十八

  按唐户口莫盛于开元天宝地理志盖以开元二

  十八年户部帐为正者也其新武二州本志云阙

  涿景澶恵四州俱置于开元以后故志中皆无户

  口

  又按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俱有开元户数

  与此互异盖二书又据一年故也今因二书所纪

  不全故舍彼而录此元和郡县图志有元和户数

  不及开元之盛太平寰宇记有太平兴国户数不

  及崇宁之盛故俱未录

 辽

 析津府析津县户二万宛平县户二万二千昌平县

 户七千良乡县户七千潞县户六千安次县户一万

 二千永清县户五千武清县户一万香河县户七千

 玉河县户一千漷阴县户五千顺州懐柔县户五千

 檀州密云县户五千行唐县户三千涿州范阳县户

 一万固安县户一万新城县户一万归义县户四千

 易州易县户二万五千涞水县户二万七千容城县

 户五千蓟州渔阳县户四千三河县户三千玉田县

 户三千景州遵化县户三千平州卢龙县户七千安

 喜县户五千望都县户三千滦州义丰县户四千马

 城县户三千石城县户三千营州广宁县户三千大

 同府懐安县户三千宏州永宁县户一万奉圣州永

 兴县户八千矾山县户三千龙门县户四千望云县

 户一千归化州文徳县户一万可汗州懐来县户三

 千儒州缙山县户五千蔚州灵仙县户二万定安县

 户一万

  按辽地理志所属直隶三分之一其户数视宋金

  俱不及而视元则稍过之盖有辽极盛之数也

 宋

 霸州崇宁户一万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万一千五

 百一十六沧州崇宁户六万五千八百五十一口一

 十一万八千二百一十八清州崇宁户六千六百一

 十九口一万二千七十八冀州崇宁户六万六千二

 百四十四口一十万一千三十深州崇宁户三万八

 千三十六口八万三千七百一十永清军崇宁户三

 万四千一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二十二河间府崇

 宁户一万一千九百三口六万二百六莫州崇宁户

 一万四千五百六十口三万一千九百九十二雄州

 崇宁户一万三千一十三口五万二千九百六十七

 保州崇宁户二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口二十三万二

 百三十四顺安军崇宁户八千六百五口一万六千

 五百七十八安肃军崇宁户七千一百九十七口一

 万四千七百五十一广信军崇宁户四千四百四十

 五口八千七百三十八中山府崇宁户六万五千九

 百三十五口一十八万六千三百五祁州崇宁户二

 万四千四百八十四口四万九千九百七十五正定

 府崇宁户九万二千三百五十三口一十六万三千

 一百九十七庆源府崇宁户三万四千一百四十一

 口六万一百三十七洺州崇宁户三万八千八百一

 十七口七万三千六百信徳府崇宁户五万三千六

 百一十三口九万五千五百五十二恩州崇宁户五

 万一千三百四十二口八万五千九百八十六大名

 府崇宁户十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三口五十六万八

 千九百七十六开徳府崇宁户三万一千八百七十

 八口八万二千八百二十六信安军崇宁户七百一

 十五口一千四百三十七保定军崇宁户一千二十

 九口二千四百八十四磁州崇宁户三万六千四百

 九十一口九万六千九百二十二

  按宋户口莫盛于崇宁故宋史取以为志其燕山

  府涿檀顺蓟景平经儒易营武蔚妫奉圣归化十

  五州崇宁时尚属辽宣和四五年间始属宋寻入

  于金故宋史地理志俱但有地名而无户口

 金

 大兴府户二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二涿州户一十

 一万四千九百一十二霸州户四万一千二百七十

 六通州户三万五千九十九顺州户三万三千四百

 三十三蓟州户六万九千一十五平州户四万一千

 七百四十八滦州户六万九千八百六徳兴府户八

 万八百六十八蔚州户五万六千六百七十四宣徳

 州户三万二千一百四十七易州户四万一千五百

 七十七沧州户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四清州户四

 万七千八百七十五冀州户三千六百七十深州户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景州户六万五千八百二十八

 河间府户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一献州户五万六百

 三十二雄州户二万四百一十一保州户九万三千

 二十一安州户三万五百三十二安肃州户一万二

 千九百八十遂州户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四蠡州户

 二万九千七百九十七中山府户八万三千四百九

 十祁州户二万三千三百八十二正定府户一十三

 万七千一百三十七威州户八千三百一十沃州户

 三万八千一百八十五洺州户七万三千七十邢州

 户八万二百九十二大名府户三十万八千五百一

 十一开州户三万三千八百三十六莫州户二万二

 千九百三十三磁州户六万三千四百一十七

  按今直隶之属金者兼辽宋故地户数合辽宋而

  倍之虽汉唐极盛之数不是及矣

 元

 大都路户一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万一千

 三百五十上都路户四万一千六十二口一十一万

 八千一百九十一永平路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九

 口三万五千三百保定路户七万五千一百八十二

 口一十三万九百四十正定路户一十三万四千九

 百八十六口二十四万六百七十顺徳路户三万五

 百一口一十二万四千四百六十五广平路户四万

 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万九千八十二大名路户六

 万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三百二十九河间

 路户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六口一十六万八千五百

 三十六

  按元地理志户口用至元七年抄籍数为正至元

  二十七年至顺元年又俱籍之其数各增于前然

  终不及金时三分之一盖户数视前为最少而本

  志以为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何也

 明

 顺天府大兴县编户三十六里宛平县编户七十五

 里顺义县编户二十七里昌平县编户二十七里良

 乡县编户二十五里密云县编户一十九里懐柔县

 编户一十四里固安县编户三十八里永清县编户

 二十一里东安县编户四十四里香河县编户十里

 通州编户三十二里三河县编户三十五里武清县

 编户二十八里漷县编户一十五里宝坻县编户三

 十二里涿州编户四十六里房山县编户一十六里

 霸州编户三十一里文安县编户三十四里大城县

 编户二十三里保定县编户六里蓟州编户二十六

 里玉田县编户一十八里丰润县编户二十二里遵

 化县编户二十里平谷县编户一十三里

 永平府卢龙县编户一十五里迁安县编户二十九

 里抚宁县编户一十七里昌黎县编户二十六里滦

 州编户二十七里乐亭县编户二十七里

 保定府清苑县编户一十四里满城县编户一十一

 瑞安肃县编户一十六里定兴县编户二十一里新

 城县编户三十六里唐县编户二十二里博野县编

 户二十一里庆都县编户八里容城县编户六里完

 县编户一十八里蠡县编户二十七里雄县编户一

 十七里祁州编户一十四里深泽县编户一十一里

 束鹿县编户一十七瑞安州编户二十二里髙阳县

 编户一十四里新安县编户一十一里易州编户三

 十八里涞水县编户二十五里

 河间府河间县编户二十五里献县编户二十四里

 阜城县编户二十五里肃宁县编户一十三里任邱

 县编户三十二里交河县编户一十四里清县编户

 六里兴济县编户一十里静海县编户一十五里宁

 津县编户二十二里景州编户二十八里吴桥县编

 户一十一里东光县编户七里故城县编户八里沧

 州编户二十七里南皮县编户九里盐山县编户二

 十三里庆云县编户一十一里

 正定府正定县编户一十三里井陉县编户一十三

 里获鹿县编户一十二里元氏县编户一十七里灵

 寿县编户一十三里藁城县编户一十四里栾城县

 编户一十二里无极县编户一十三里平山县编户

 二十一里阜平县编户一十一里定州编户三十四

 里新乐县编户一十一里曲阳县编户二十五里行

 唐县编户二十二里冀州编户一十七里南宫县编

 户二十里新河县编户一十二里枣强县编户一十

 七里武邑县编户二十三里晋州编户一十七瑞安

 平县编户一十四里饶阳县编户一十七里武强县

 编户一十四里赵州编户一十七里栢乡县编户一

 十里隆平县编户一十一里髙邑县编户一十里临

 城县编户一十三里赞皇县编户一十二里宁晋县

 编户一十八里深州编户一十七里衡水县编户七

 里

 顺徳府邢台县编户二十八里沙河县编户一十九

 里南和县编户一十三里广宗县编户一十三里巨

 鹿县编户一十三里唐山县编户一十四里内邱县

 编户一十八里任县编户一十三里

 广平府永年县编户二十九里曲周县编户二十八

 里肥乡县编户二十六里鸡泽县编户九里广平县

 编户一十七里邯郸县编户二十七里成安县编户

 三十四里威县编户八里清河县编户六里

 大名府元城县编户六里大名县编户一十一里南

 乐县编户二十里魏县编户三十六里清丰县编户

 二十五里内黄县编户二十里浚县编户四十里滑

 县编户六十七里开州编户六十八里长垣县编户

 四十六里

 隆庆州编户一十四里永宁县编户五里

 保安州编户七里

 河南彰徳府磁州编户三十八里

 山西大同府蔚州编户一十六里 已上详天 顺统志 

  按明洪武十四年创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

  为一里如大兴县三十六里则三千九百六十户

  宛平县七十五里则八千二百五十户之类是也

  宣化府属宣化龙门等县明时皆置卫所不在编

  户里之内今大名府属之浚滑内黄三县改属河

  南山西之蔚州改属宣化府河南之磁州改属广

  平府其编户之数稍不符云

 北京畿

 洪武二十六年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

 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弘治四年户三十九万四千五百口三百四十三万

 五百三十七

 万歴六年户四十二万五千四百六十三口四百二

 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已上详明 职方图 

  按歴代州郡治之在今直隶布政司者其户数西

  汉二百三万八千四百二十四后汉一百一十七

  万三千六百七十九晋四十二万一千三百后魏

  六十三万五千四十二隋一百六十五万一千七

  百四唐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一百七十辽三十三

  万四千宋九十万一百一十八金二百二十七万

  七千一百三十一元六十三万八千一百九十其

  口数西汉八百七十四万三百六十后汉七百三

  十七万六千二百一后魏二百八十万六千六十

  八唐七百九十八万七千八十二宋二百二十五

  万八千四百二十八元一百四十四万八千九百

  五而晋隋辽金四史之口数无传焉以今计之西

  汉之盛率十户为四十八口有奇东汉十户为五

  十二口后魏十户为四十四口有奇唐十户为五

  十八口有奇宋十户为二十一口有奇元十户为

  二十二口有奇明洪武中十户为五十九口有奇

  弘治初十户为八十口有奇万歴初十户为百口

  有奇此其大较也

卷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一

  户口

本朝

 顺治十八年丁徭总数

 顺天府人丁一十万四千三百九十二丁徭银二万

  九千一百四十二两九钱三分 会典  

 永平府人丁九万三千五百九十一丁徭银一万八

  千一百两二钱一分 同上  

 保定府人丁四十一万七千八百二丁徭银四万一

  千七百八十两二钱 同上  

 河间府人丁二十一万九千七百五丁徭银三万八

  千七百九十八两八钱六分八毫 同上  

 正定府人丁一百八万六千二百九十九丁徭银一

  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两四钱 同上  

 顺徳府人丁一十七万九千四百三十七丁徭银一

  万四千七百四十八两四钱三分九厘 同上  

 广平府人丁二十七万六千一十丁徭银二万七千

  八百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同上  

 大名府人丁四十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二丁徭银六

  万五千三百二两三钱一厘零 同上  

 延庆州人丁七千七百九丁徭银二千六百六十八

  两一钱五分七毫 同上  

 保安州人丁五千五百五丁徭银二千七百九十一

  两四钱六分二厘 同上  

 康熙二十四年丁徭总数

 顺天府人丁一十三万五千一百三十一丁徭银三

  万五千六百九十一两三钱一分七厘七毫零 会典 

 屯丁五千七百八十二丁屯丁银一千七百九十八

  两四钱 同上  

 永平府人丁九万六千四百九十丁徭银一万八千

  七百一十三两四钱三分二厘零 同上  

 屯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七丁屯丁银四千一百九

  十七两七钱四分七厘零 同上  

 保定府人丁四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二丁徭银四

  万五千八百八十三两八钱四分零 同上  

 屯丁一万九千二百五十四丁屯丁银二千六百五

  十二两八钱 同上  

 河间府人丁二十三万七千一百六十三丁徭银四

  万一千九百九十九两三钱五分九厘零 同上  

 屯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丁屯丁银二千九百六十

  九两五钱八分六厘零 同上  

 正定府人丁一百一十七万一千七百九十丁徭银

  一十一万七千四百九十七两六钱 同上  

 屯丁二万三千二百八十七丁屯丁银四千九百八

  十一两七钱五分 同上  

 顺徳府人丁一十八万八千八十丁徭银一万五千

  五百九十八两三钱三分七厘八毫 同上  

 广平府人丁三十一万二千二百七十丁徭银三万

  二千四百一十六两四钱四分零 同上  

 大名府人丁五十八万八千六百五十八丁徭银七

  万四千六百六十九两二钱三分六厘零 同上  

 延庆州人丁七千四百一十八丁徭银二千六百七

  十六两八钱九分六厘零 同上  

 保安州人丁五千四百八十四丁徭银二千八百一

  十一两五钱七分七厘零 同上  

 屯丁三万四千八百九十六丁屯丁银六千一百五

  十三两二钱五分 同上  

 雍正二年丁徭总数

 顺天府人丁一十五万八千一百三十三丁徭银四

  万一千五百一十九两六钱零 会典  

 各府州人丁三百二十四万八千七百一十丁徭银

  三十七万八千四百七十两七钱二分四厘零 同 上 

 屯丁一十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丁屯丁银二万三千

   九百五十两八钱三分四厘零 同上  

  雍正十二年丁徭总数

  直隶十府五州人丁三百三十万五百八十八丁内

   除

盛世滋生人丁四万七千九百一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并优免身本人丁二万四千四百九十一

   丁外

  实在人丁共三百二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六丁内

   分

  吏承供屯丁四万九千二百三十八丁

  新更人丁五千一百一十九丁

  灶丁一千六百五十九丁

  门头门丁三百一丁

  行差人丁三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一十九丁

  额外归并人丁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七丁

   以上额内额外丁门共三百二十八万八千八十

    三丁各则征银不等共征银四十一万一千八

    百六十五两七钱三分二厘八丝一忽五微八

    纎九沙七尘五埃四渺九漠内除宣化府属新

    归并蔚州及易州属新归广昌县人丁银一万

    一千六百九十四两一分四厘五毫不摊入地

    粮外尚应征银四十万一百七十一两七钱一

    分七厘五毫八丝一忽五微八纎九沙七尘五

    埃四渺九漠于雍正二年奉

旨照依浙江等省之例摊入地粮银内征收

  顺天府人丁一十四万五千四百五十二丁内除

盛世滋生人丁六千七百一十六丁钦奉

恩诏永不加赋又优免人丁二千四百八十二丁外

  实在人丁共一十三万六千二百五十四丁内分

  吏承供丁三千四百八十一丁

  新更人丁四千四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