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澎湖纪略卷之九-澎湖纪略
澎湖纪略卷之九
岭南胡建伟勉亭纂着
赋税纪
缘起
款项
度支
当税
·缘起(纂集闽省诸志)
赋出于田,什一而税,天下之中正;自禹贡以来无异也。秦用商鞅,开阡陌,随田之在民者而赋之,而不复问其多寡。而周之法壤,汉承其后,能轻其户税可也。乃汉不师古而袭秦,此亦田赋之一大关键也。闽盛于唐,请以唐论。唐武德二年,始定租、庸、调之法: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家则有调。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纩、布、麻。至于扬州则以钱,岭南则以米,安南则以丝,益州则以罗、绸、绫、绢,闽中盖赋钱也。肃、代而后,军旅烦兴,人户流亡,而籍仅存;按籍而责租、庸,民无所控。德宗建中元年,从宰臣杨炎议,遂更为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籍;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行商所至,税三十之一;度行货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则夏、秋两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其租、庸、调诸杂徭,名目悉省。法简易,民便之,后世相因而不可易。诚以定税以丁转徙难稽、定税以亩地章易核,故两税之不可废也。
五代时,伪闽王延钧弓量田土,第为三等;高膄以给僧道,其次以给土着,又次以给流寓。其科取之法,亦仿唐两税而加重焉。宋兴,行均田法,蠲伪闽钱五千三百二十一贯、米七万一千七百余石,遂以土田高下定出产钱,而第多寡五等为人户贫富之差。两税一以产钱为宗(产钱者,田以种子论:上等种子斗约二十文,中等斗约十五文,下等斗约十文);后乃产钱失实,五等人户无足据,乃议方田、议均税。及南渡军兴,名色繁多,至主者不能尽究。此宋代田赋之大凡也。
元之科取,略采唐法。取于内郡,曰丁税、曰地税;此仿唐租、庸、调也。取于江南者,曰夏税、曰秋税;此仿唐两税法也。丁地之税,自元太宗始令诸路验成丁之数,每丁岁科粟一石,验丁五升;新户丁、验各半之。或验牛具之数、或验地土之等;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工匠僧道则验地,凡官吏商贾皆验丁。于是会计之法皆备。至元十七年,定诸路差税课程增益者上报,隐漏者罪之。皇庆元年,遣官检核江南匿田,令民以私田自实于官。三年,始免诸路自实田。大约元代税轻、税重原无定额,随其主而已。惟耶律楚材定三则之税,实中正之良规也;无如奉行之不力何哉!
明之赋税,与前代略异。明初,籍天下田地、山塘、海荡之名数分官、民二等。其系之官者,有职田、学田、废寺田、没官田、官租田。民田,则一则而已,亦分两税,夏税征银、秋税征米。官田米,本、折中半;折色米征银解京、本色米存留各仓。民田,米着以十分为率。七分征本色派仓、三分折色征银解京。惟官田内,米有一斗至一石大相悬殊者,宣德四年,下减分之诏。凡官米亩征一斗至四斗者,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者,减十分之三。正德十四年,议以额重,官田折价轻賫轻额,民田加派耗米:于是官米皆折银解京,民米俱存留在仓;官田折解无徭役,民田征本色而有驿传、机兵、均徭等役:则是似轻而实重。于是鬻田之家急于出售,特以官则之轻而鬻之者。移重作轻,田去粮存,里胥诡飞、旁射,实始于此。弊至嘉靖之季而极矣。万历七年,履亩丈量,均匀摊补;视田高下为差,裁长补短,彼此适均。则壤成赋,民间无不税之田;计亩均粮,公家无不田之税。其后官吏更代,奸胥悉易其籍,亦无有能诘之者,可胜道哉!
今国家监古定制,筐篚有常;前代无名之征,悉从厘革。载在赋役全书,班班可考,无庸赘述。闽省官民田地、池塘、河荡等银,并本色米每亩实征银米,各州县起科则例不等;附征寺租、渔课、渡税等银,各州县科则亦不等。康熙五年,奉旨俱汇解户部,以存留充本省兵饷及经制官役俸食、驿站、宾兴、绅衿、吏承、削免匠班等项。其卫所归并州、县,屯田粮额起运存留,俱照州、县例。取民之制,实有超越千古者焉;岂唐、宋、元、明之所得而同也哉!
·款项
澎湖自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其地亩,则内郡民田之例也;俱下则起科,每亩征银五分六厘一毫八丝,概不征米。其船、缯、网、沪等项,即内郡渔课之例,总入正供项下。每年除存留支本衙门俸工役食外,起解台湾府库银二百二十七两七钱二分七厘。乾隆三十二年新开当铺一所,征当税银五两,起解藩库。此外,并无附征杂项钱粮以及官租、寺租等项。此则澎湖之赋税也。所有实征名目,备开于左:
澎湖一十三澳款项:
东西澳
正额地种三石零五升、溢额地种一石四斗八升、新收地种一十一石七斗六升三合,共地种一十六石二斗九升三合,共征银六两六钱九分一厘八毫六丝。
又新收地种一百亩零六厘四毫五丝,共征银五两六钱二分一厘六毫二丝三忽。
正额杉板二只,溢额杉板八只,首报杉板八只、新收杉板三只,共征银八两八钱二分。
溢额尖艚二只、新收尖艚一只,共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新收小缯二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二十五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八丝三忽。
嵵里澳
正额地种十石二斗、溢额地种七斗、首报地种三石五斗、新收地种六石二斗四升,共地种二十石六斗四升,共征银八两六钱六分八厘八毫。
又新收地种一百三十九亩三分六厘九毫四丝四忽,共征银七两八钱二分九厘七毫七丝五忽。
正额大网十二口、首报大网四口、新收大网二口,共征银六十三两。
正额小沪二口、溢额小沪七口、新收小沪一口,共征银四两二钱。
正额小网十口、新收小网二口、共征银二十一两。
溢额小缯二口、首报小缯一口、新收小缯五口,共征银六两七钱二分。
正额杉板八只、溢额杉板二十九只、首报杉板二十五只、新收杉板五只,共征银二十八两一钱四分。
正额尖艚船一只、新收尖艚船一只,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一百四十一两二钱三分八厘五毫七丝五忽。
通梁澳
正额地种八石四斗四升、新收地种一石一斗,共地种九石五斗四升,共征银四两零陆厘八毫。
又新收地种三十八亩三分四整六毫七丝五忽,共征银二两一钱五分四整三毫二丝。
正额杉板三只、溢额杉板八只、首报杉板五只、新收杉板三只,共征银七两九钱八分。
正额小沪二口,共征银八钱四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一十四两九钱八分一厘一毫二丝。
鼎湾澳
正额地种十二石三斗六升、溢额地种二石三斗九升、新收地种五石八斗八升,共地种二十石零六斗三升,共征银八两六钱六分四厘六毫。
又新收地种一百零九亩五分零八毫七丝五忽,共征银六两一钱五分二厘二毫一忽。
正额杉板五只、溢额杉板八只、首报杉板七只,共征银八两四钱。
溢额尖艚一只、新收尖艚一只,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溢额小缯一口、新收小缯一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正额小沪一口、溢额小沪七口、新收小沪一口半,共征银三两九钱九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三十两零五钱六分六厘八毫一忽。
赤嵌澳
正额地种二十三石六斗九升五合六勺、溢额地种七石二斗三升、新收地种六斗九升,共地种三十一石六斗一升五合六勺,共征银一十三两二钱七分八厘五毫五丝二忽。
又新收地种二十亩零七分零五毫七丝五忽,共征银一两一钱六分三厘二毫四丝九忽。
正额杉板一十三只、溢额杉板三十只、首报杉板三只、新收杉板二只,共征银二十两零一钱六分。
首报小缯一口,征银八钱四分。
正额小沪四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三十七两一钱二分一厘八毫零一忽。
林投澳
正额地种一十七石六斗、溢额地种一石二斗四升、新收地种七石八斗,共地种二十六石六斗四升,共征银一十一两一钱八分八厘八毫。
又新收地种一百三十三亩二分五厘八毫三丝,共征银七两四钱八分六厘四毫五丝一忽。
正额杉板七只、溢额杉板二十只、首报杉板十六只、新收杉板一十一只,共征银二十二两六钱八分。
正额大网二口、溢额大网二口,共征银十四两。
溢额尖艚一只,征银八钱四分。
溢额小缯三口、首报小缯二口、新收小缯九口,共征银十一两七钱六分。
溢额小沪二口、新收小沪三口,共征银二两一钱。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七十两零五分五厘二毫五丝一忽。
西屿澳
正额地种一十四石三斗五升、溢额地种五石八斗零六合七勺、首报地种一十二石六斗八升,共地种三十九石一斗八升六合七勺,共征银一十六两四钱五分八厘四毫一丝四忽。
又新收地种一百二十四亩八分三厘二毫五丝,共征银七两零一分三厘零八丝九忽。
正额杉板八只、溢额杉板二十九只、首报杉板六只、新收杉板十只,共征银二十二两二钱六分。
正额尖艚一只,征银八钱四分。
首报小网一十五口、新收小网九口,共征银四十二两。
新收小泊网一口,征银六钱三分。
正额小沪四口、溢额小沪十口、新收小沪七口,共征银八两八钱二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九十八两二分一厘五毫零三忽。
奎璧澳
正额地种二十一石八斗六升、溢额地种三石六斗五升、首报地种一石五斗、新收地种四石三斗四升,共地种三十一石三斗五升,共征银一十三两一钱六分七厘。
又新收地种一百三十八亩一分三厘八毫,共征银七两七钱六分零五毫九丝二忽。
正额杉板八只、溢额杉板一十三只、首报杉板一十五只、新收杉板一十四只,共征银二十一两。
溢额尖艚一只,征银八钱四分。
新收大网二口,征银七两。
溢额小缯四口、首报小缯一口,共征银四两二钱。
正额大沪一口,征银八钱四分。
正额小沪二口、溢额小沪二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五十六两四钱八分七厘五毫九丝二忽。
网垵澳
正额地种四石三斗六升、溢额地种四斗八升、新收地种一石二升,共地种五石八斗六升,共征银二两四钱六分一厘二毫。
又新收地种四十六亩一分二厘零七丝五忽,共征银二两五钱九分一厘六丝三忽。
正额杉板一十五只、溢额杉板十只、首报杉板一十三只、新收杉板一十九只,共征银二十三两九钱四分。
正额大网一口,征银三两五钱。
新收小沪一口,征银四钱二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三十二两九钱一分二厘二毫六丝三忽。
水垵澳
正额地种三石九斗九升、溢额地种一石三斗四升、新收地种一石,共地种六石三斗三升,共征银二两六钱五分八厘六毫。
又新收地种三十七亩五分二厘四毫五丝,共征银二两一钱零八厘一毫二丝七忽。
正额杉板九只、溢额杉板一十四只、首报杉板三只、新收杉板一十一只,共征银一十五两五钱四分。
溢额尖艚三只,共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新收小缯二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二十四两五钱零七厘零六丝三忽。
镇海澳
正额地种一十三石五斗九升二合、新收地种六斗七升,共地种一十四石二斗六升二合,共征银五两九钱九分零四丝。
又新收地种三十四亩三分八厘五毫,共征银一两九钱三分一厘七毫四丝九忽。
正额杉板七只、溢额杉板一十七只、首报杉板三只,共征银一十一两三钱四分。
溢额泊艚一只,征银四钱二分。
正额泊网二口,共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溢额小缯一口,征银八钱四分。
新收尖艚一只,征银八钱四分。
正额小沪一口、溢额小沪三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二十五两五钱六分一厘七毫八丝九忽。
瓦硐澳
正额地种一十八石四斗四升、溢额地种二石二斗、新收地种二石一斗九升,共地种二十二石八斗三升,共征银九两五钱八分八厘六毫。
又新收地种四十一亩七分一厘零五丝,共征银二两三钱四分三厘二毫九丝五忽。
正额杉板一十一只、溢额杉板一十七只、首报杉板十只、新收杉板三只,共征银一十七两二钱二分。
溢额尖艚一只,征银八钱四分。
溢额小沪三口、新收小沪二口,共征银二两一钱。
首报小缯一口、新收小缯二口,共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三十四两六钱一分一厘九毫。
吉贝澳
正额地种七石一斗六升、溢额地种一石七斗、新收地种二斗六升,共地种八石四斗九升,共征银三两五钱六分五厘八毫。
又新收地种二十亩一分八厘二毫五丝,共征银一两一钱三分三厘八毫五丝二忽。
正额杉板一只、溢额杉板一十七只、首报杉板三只、新收杉板五只,共征银一十两九钱二分。
正额大沪一口,征银八钱四分。
正额小沪四口,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澳内通共正、溢、首报、新收地船等银共一十八两一钱三分九厘六毫五丝二忽。
通澎计石起科地种共二百五十三石三斗零七合三勺(每石折地七亩四分七厘五毫,共折地四百五十亩零八分八厘五毫一丝五忽零八纤二沙),每石征银四钱二分,共征银一百零六两三钱八分九厘零六丝六忽。
通澎计亩起科地种共九百八十四亩一分四厘七毫二丝四忽,每亩征银五分六厘一毫八丝,共征银五十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五丝。
通澎共杉板五百二十只,每只征银四钱二分,共征银二百一十八两四钱。
通澎共尖艚一十五只,每只征银八钱四分,共征银十二两六钱。
通澎共小缯三十八口,每口征银八钱四分,共征银三十一两九钱二分。
通澎共大网二十五口,每口征银三两五钱,共银八十七两五钱。
通澎共小网三十六口,每口征银一两七钱五分,共征银六十三两。
通澎共大泊网二口,每口征银一两二钱六分,共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通澎共小沪六十九口半,每口征银四钱二分,共征银二十九两一钱二分。
通澎共大沪二口,每口征银八钱四分,共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通澎共舶艚一只,征银四钱二分。
通澎小舶网一口,征银六钱三分。
以上通澎共征正额、溢额、首报、新收地种船网缯沪等银六百零九两五钱二分七厘。
·度支
度支者,每岁征收存留支应、起运之数也。澎湖厅员秩正六品,岁支俸银六十两。役则有额设:门子二名,岁共支工食银一十二两四钱;马快八名,岁共支工食银四十九两六钱;皂隶十二名,岁共支工食银七十四两四钱;民壮二十名,岁共支工食银一百二十四两;轿伞扇夫七名,岁共支工食银四十三两四钱。至于祭祀关圣,每岁春、秋、诞辰三祭共支银一十八两。通共应支正项银三百八十一两八钱。除支外,实应起运银二百二十七两七钱二分七厘,每年批解台湾府库,历年造册奏销在案。
·当税
乾隆三十二年,据澳民澎兴呈请开设「文荣号」当铺一间,详奉批允照例开设;年征当税银五两,起解藩库。其铺现开在妈宫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萧廉泉
清·李佳
(明)戚继光
(清)严可均 辑
清·葛士浚
陶望龄
(清)韩菼 编
(清)李岳瑞
卢携
三国魏·邯郸淳
清·王氏
唐·定宝
(明)徐祯卿
清·汤贻汾
明·罗曰聚
清·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