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天忏生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二编 洪宪后及诸妃之历史
高丽姨太太与小白菜争长之趣闻
美人试马肇奇祸
何妃艳事
干儿购妾赠假父
红红断颈刀头
洪述祖恃妹为奥援
侍婢为姬妾
居丧纳妾
桂儿与贵儿
南极星帝两小星
牺牲人命为红颜
女校书为女秘书之趣谈
阿香轶事
翠媛与洪姨之关系
候补姬妾之异闻
第三编 洪宪太子与公主及皇孙皇女等之历史附皇媳与驸马
皇二子之历史及其文学与疏狂态度
袁诸子之历史及其行状
洪宪公主之韵事及艳史
第四编 改元前之官闱艳史
豹房轶闻
敕封嫔妃之趣谈
内监与女官及诸妃争执之交涉
陆建章绝世奇闻之奏摺
第五编改元后之宫闱艳史家庭朝贺之怪剧
太子典学问题与改良教育之谕旨
家庭大闹革命两则
请办贡货之动议与解决
皇帝总统之双料头衔
电话中之秽亵秘史
手订祖训四大纲及宠妃之奢侈
御干儿之笑史四则
侍从女官之轶闻六则
琐事拾闻
第六编 帝制取消后之官闱艳史新华宫中之娇异
诸妃诅咒蔡将军之轶闻
袁太子劝止取消帝制书
一片娇喉啼泣声
周妈大闹新华宫
为呼陛下餐白刃
请愿书劝进表之珍藏
四皇子之风流艳史
诸妃窃取冕服上之珠钻
陈将军之夫人与洪妃
第七编 袁帝升遐后之宫闱艳史 附染疾及弥留时致疾之原因及诸妃子女侍疾之轶闻
高丽姨太殉袁皇帝始末记
大典筹备处改设治丧所
诸妃争执服制之怪现状
死后祈福形形色色之轶谈
分产活剧
出丧声中之轶事种种
诸妃风流云散之琐谈种种
第八编 结论
死后祈福形形色色之轶谈
袁皇帝大殓既毕,乃供奉梓宫于新华宫中之正殿上。此际于后以刲股受创甚重,病莫能兴。袁氏大殓时,尚须人扶掖至灵前成服,礼毕,仍还寝室。其余诸妃及袁之子女,皆使人粪除停丧处之两旁室中,以安被褛,谓之守灵。俟四十九日后,始去。宫中一日三供,届时家族必齐集举哀,哭声悠扬,宛似呖呖莺声花外啭也。自袁成殓之日起,以至终七止,宫中每日必建水陆道场,而绕吹声、唪经声、赞礼声、啼泣声喧哗纷杂。 又延聘喇嘛数百人为袁皇帝祈福,于三海空地上,高搭七级板台,设香花果供,昼夜灯火不熄。喇嘛以七人为一组,团团环绕升降台之左右上下,口中喃喃诵咒。更制泥人四十九
...更多
分产活剧
袁氏在日,筦钥出纳机关之大权,悉畀诸洪妃一人经承之,以故,洪之私囊所有较他妃而优厚。历年蓄积,竟达数百万之多,悉存储某某外国银行,事极秘密,当时无有知之者。惟克定稍稍悉其底蕴。及袁升遐后,克定悉举内部此指宫中一部分而言财政权,夺为已有。盖克定素知洪妃平时非常跋扈,屡于袁前媒孽己之短处,故今兹藉是以报复之也。洪妃因与力争,谓先帝遗诏,曾严令家族毋许妄更旧制,今口血未乾,遽违谆嘱,揆诸势理,似有未合。克定置之不答。由是,对于洪之感情大恶,即应给之月支,或不予,或愆期。洪妃不面索之,不给也。克定尝谓所亲曰:“洪氏为害群之
...更多
出丧声中之轶事种种
自袁氏升遐之日,至出丧,共九阅月。乃循古者天子之礼,至大出丧之奢移淫佚,当时证以京师人士之所见,各埠报章之所载,可以略见一斑,著者似无庸赘述。惟其间之种种遗闻轶事,不可不点缀一二,以为阅者诸君告焉。当出丧前一月,克定舆诸弟曾广刊讣告,遍散京内外各当道,及袁氏之门生故吏,敦请其届时齐集送丧。至一应赙仪,概不受领。惟诔词鞔章,敬谨拜赐。凡此皆普通之习见语,实则隆仪厚礼,仍照章受纳也。相传讣告上关于袁氏一生事实叙之甚详。先叙前清时之官阶,从叙民国时之政绩,兼收并用,遂成非驴非马之怪文,此亦极可笑之点也。其最奇者,篇中竟述及帝制失败之事,
...更多
诸妃风流云散之琐谈种种
当袁氏在日,诸妃及诸子中,除少数之感情契合外,其余皆意见甚深。为保全袁之面子起见,袁面上不得不虚与委蛇,实则各自水火也。今袁氏升遐后,丧务既毕,财产又分,雅不愿再与克定同居。矧克定白奉乃父梓宫归葬以来,倡言升将重行整顿家庭规则。于是手订简章若干条,种种限制。极端严酷,兹志录之如下:一全族虽经分产,仍宜共居。二各自炊饮,不得有侵越情事。三不得无故出外,其有戚友家交际应酬上之关系,不在此例,然亦不许在外留宿。四禁止赌博及一切不规则之事。有犯之者,即没收其分得之财产,而驱逐之。五各个人不得时起勃谿及冲突情事。有犯之者,当听凭于夫人按照情
...更多
第八编 结论
嗟往!阅吾书者诸君,余著洪宪宫闱秘史,已达十余万言矣。篇中由袁氏涉世起,以迄死后,凡关于宫闱中之遗闻轶事,无不搜罗殆遍,而且分统系编目次,依序纪载。有条分缕晰之功,无颠倒错乱之弊。更于吾前著之《袁世凯轶事》及《八十三日皇帝之趣谈》,无一意相犯,无一语雷同。即此可以对阅者诸君而问心无愧矣。顾或者谓,宫闱森严之地也;秘史,不与人知之事也,子之所著是书,安得有如许事实与材料,而供子摭拾,以成此洋洋洒洒十余万言之巨制哉?窃恐子之纪载,无非向壁虚造想当然耳之文。不然,又安得有如是至详且细哉?夫凡此之语,吾亦无庸与之哓哓致辩。第念吾之书中事实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遁庐
(西漢)戴聖
宋·谢伋
明·罗懋登
唐·余知古
清·天休子
(宋)王谠
(明)王守仁撰
(明)朱棣 主编
元·朱丹溪
(唐)刘知几
宋·黄儒
金·张行简
宋·李昉
(清)谢宸荃 主修,洪龙见 主纂
(清)郁永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