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臧榮緒晉書卷二-九家舊晉書輯本
臧榮緒晉書卷二
天文志
天裂
惠帝元康中。天西北裂。時人主昏闇。賈后專政。
御覽八百七十四。
大安。天裂為二。聲如雷。是時長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穎河間王顒迭威專命僭亂之象。
同上。
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四。此時蘇峻之子以萬人入吳興。天下有兵。關河轉亂。明年石勒僭位。
同上。
穆帝昇平五年。天裂廣數丈。聲如雷。
同上。
袁帝初即位。天中裂。廣三四丈。聲如雷。野雉皆雊。時帝荒疾不識萬機。太后臨朝。桓溫專政。
同上。
天光
晉穆帝永和十年。前涼張祚之元年正月夜、天有光如車蓋。明年祚被殺。
同上。
天鳴
武帝末。天東有聲如雷。
同上。
元帝太興元年。天鳴。東西有聲、如風水相薄。三年。又鳴。其後王敦入石頭。王師敗績。元帝屈辱。制於強臣。
同上。
虹
愍帝建興五年正月。帝在平陽。虹蜺彌天。其年帝為劉聰所殺。
御覽八百七十八。
彗星
彗星出西方。長可二三丈。名曰天槍。受之者其國方有土功。
占經八十八。
天狗
惠帝永興元年七月。流星有聲。二年又有星隕有聲。後二年、懷帝、愍帝、蒙塵。劉元海、石勒、攻掠。遂亡中夏。
御覽八百七十五。
懷帝永嘉元年。有大流星日月自南流于東北。小者如斗相隨。天盡赤。有聲如雷。是年、汲桑殺東燕王騰。明年劉元海僭號。
同上。
穆帝永和十年。流星大如斗。色赤黃。出織女。沒造父。有聲如雷。其年、慕容俊據臨漳。諸將奔散。
同上。
海西公太和四年十月。有大流星西下。有聲如雷。明年、廣漢妖賊李洪反。自稱聖王。又慕容暐剋鄴。盡有其地。明年。桓溫廢帝。
同上。
孝武太元十三年。天狗東北下有聲。占曰。此交戰流血。是後慕容垂、翟遼、姚萇、符登、慕容永、並阻兵爭強。
同上。
枉矢
惠帝元康四年。枉矢北行竟天。次年夜。枉矢自北斗魁東南行。占曰。以亂伐亂。北斗主殺伐。是後趙王倫殺司空張華。廢賈后。終自屠滅。
御覽八百七十五。
光熙元年。有枉矢西南流。懷帝永嘉四年。劉聰嘉平三年。星起牽牛。委曲蛇形入紫宮。其光照地。其年帝為劉聰所害。後三年聰死國亡。
愍帝建興三年。枉矢自文昌北流至斗東。如一匹布。絳蛇行有手足。因變為雲氣。如人象二臂一足。至五年。北平人吳祚聚千人立沙門為天子。四年帝降劉曜。
御覽八百七十五。
穆帝昇平二年。枉矢自東南流于西北。其長半天。時所在擁兵。政非己出。
同上。
白氣
懷帝永嘉三年十二月。有白氣如帶。自地昇天。南北各二。至五年。石勒、劉曜、王彌、皆寇洛陽。帝蒙塵于平陽。劉聰封帝為會稽公。
御覽八百七十七。
成帝咸和元年。後蜀李雄玉衡二十四年。雄死、太子班立。有白氣如帶經天。太史占有陰謀。班不悟。為李奇所殺。
御覽八百七十七。
赤氣
惠帝大安二年。赤氣竟天。又永興二年十二月夜。有赤氣竟天。其年十二月。成都王穎攻洛陽。
御覽八百七十七。
懷帝永嘉元年正月。天氣晝赤氣。有聲如雷。明年劉元海僭位。
同上。
桓元使陶謙屯覆舟山。劉毅至蔣山。裕羸弱登山。多張旗幟。元不之測。裕與毅分為數隊。進突謙陣。皆殊死戰。無不一當百。謙等諸軍一時奔散。
御覽三百九十九。
又職官志曰。左衛將軍、領熊渠武賁。右衛將軍、領佽飛武賁。
同上。
又天文志。武賁一星。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靜室旄頭之騎官也。
同上。
地理志
司州。
晉仍魏都洛陽。
初學記二十四引晉書。
豫州。
汝陰縣有陶邱鄉。
初學記八。
譙國、魏明帝分置也。
初學記八。
華陽、黑水惟梁州。部巴東郡。
文選江賦注。
益州、梁州之南地。部蜀郡。
文選江賦注。
海岱及淮惟徐州。部廣陵郡。
文選江賦注。
荊州。
建平郡有信
或作江。
陵縣。
文選江賦注。
揚州。
至永嘉南居建康。
初學記二十四。
江州、本荊州之東界。揚州之南境也。
文選江賦注。
禮志
太尉荀顗先受太祖敕述新禮。太康初、尚書僕射朱整奏、付尚書郎摯虞討論之。虞表所宜增損條目。改正禮。新昔異狀。凡十五事。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元會設白獸樽于殿上。樽蓋上施白獸。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案禮、白獸樽乃杜舉之遺式也。為獸監後代所為。示不忌憚也。
御覽二十九。類聚事類賦注四。
七祀曰、司命、中霤、國門、行、太厲、戶、灶。
行、舊說黃帝子纍祖。好遠遊。道死。故祭以為道神也。
事類賦注十六引晉書。
樂志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章郡僑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章郡。亦是太元年。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
御覽五百七十一引晉書。 按新無殷允以下數句。
職官志
御覽二百九十九。又二百三十四。二百四十四。
丞相、秦官。趙高為丞相。指鹿為馬。持蒲作肉。
初學記二十六。御覽八百六十三。
光祿大夫、騶六人。
文選北山移文注。
大司農、哀帝興寧二年。省司農之職。至孝武寧康中復置。
類聚。
輿服志
張曜日之靈旄。
書鈔旄。
中朝大駕鹵簿。
下四字見選注。
先象車鼓吹一部十三人。中道。 次靜室令駕一。中道。式道候二人駕。一分左右也。 次洛陽尉。二人騎分左右。 次洛陽亭長。九人赤車駕一。分三道。各吹正二人引。 次洛陽令。皁車駕一。中道。 次河南中部掾。中道。河橋掾在左。功曹吏在右。並駕一。 次河南尹。駕四戟。吏六人。 次河南主簿。駕一。中道。 次河南主記。駕一。中道。 次司隸部、河南從事。中道。都部從事居左。別駕從事居右。並。駕一。 次司隸校尉。駕三。戟吏八人。 次司隸主簿。駕一。中道。 次司隸主記。駕一中道。 次廷尉明法掾。中道。五官掾居左。功曹史居右。並駕一。 次廷尉卿。駕駟。戟吏六人。 次廷尉主簿、主記、並駕一在左。太僕引從如廷尉在中。宗正引從如廷尉在右。 次太常、駕駟中道。戟吏六人。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掾功曹吏居右。並駕一。 次光祿引從。中道。太常主簿主記居左。衛尉引從居右。並駕一。 次太尉外督令使。駕一。中道。 次西東賊倉戶等曹屬。並駕一引從。 次太尉駕駟。中道。太尉、主簿、舍人、各一人。祭酒二人。並駕一在左。 次司徒引從駕駟中道。 次司空引從駕駟。中道。三公騎令史戟各八人。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中護軍中道。駕駟鹵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弓矢在內、鼓吹一部七人。 次步兵校尉在左。長水校尉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右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射聲校尉在左。翊軍校尉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驍騎將軍在左。游擊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在右。引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騎隊、五在左。五在右。隊各五十四。命中督二人分領左右。各有戟吏二人麾幢。獨揭鼓在隊前。 次左將軍在左。前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內。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黃門麾騎中道。 次黃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駟八。校尉佐杖左右各四行。外大戟楯。 次九尺楯。 次弓矢。次弩。並熊渠佽飛督領之。 次司南車駕駟中道。 護駕御史騎夾左右。 次謁者僕射駕駟中道。 次御史中丞駕一中道。 次武賁中郎將騎中道。 次九游車中道。武剛車夾左右。並駕駟。 次雲罕車駕駟。
五字見選注。
中道。 次戟車載闟。
選注如此。唐修晉書作闒。戟車闟闒同鈒也。
駕駟中道。長戟邪偃向後。 次皮軒車。駕駟中道。 次鸞旗車中道。建華車分左右並駕駟。 次護駕尚書郎三人。都官郎中道。駕部在左。中兵在右。並騎。又有護駕尚書一人。騎、督攝前後無常。 次相風中道。 次司馬督在前。中道左右各司馬史三人引仗。左右各六行。外大戟楯二行。 次九尺楯。 次刀楯。 次弓矢。 次弩。 次五時車。左右有遮列騎。 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攝前卻無常。 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監並騎。 次高蓋中道。左罼右罕。 次御史中道左右節郎各四人 次華蓋中道
四字見選注。
次殿中司馬中道。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右各四行。 細楯一行在弩內。又殿中司馬一行。殿中都尉一行。殿中校尉一行。 次〈木罡〉鼓中道。 次金根車駕六馬中道。太僕卿大將軍參乘左右。又各增三行為九行。 司馬史九人。引大戟楯二行。九尺楯一行。刀楯一行。由基一行。 弩一行。跡禽一行。椎斧一行。力人刀楯一行。連細楯。殿中司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為左右。各十二行。 金根車、建青旂十二。左將軍騎在左。右將軍騎在右。殿中將軍持鑿腦斧夾車。車後衣書主職步從。六行。合左右三十二行。 次曲華蓋。中道。侍中、散騎常侍、黃門侍郎、並騎分左右。 次黃鉞車、駕一在左。御麾騎在右。 次相風中道。 次中書監騎左。秘書監騎右。 次殿中御史騎左。殿中監騎右。次五牛旗。赤青在左。黃在中。白黑在右。 次大輦中道。
此亦見選注。
太官令丞在左。太醫令丞在右。 次金根車駕駟不建旗。 次青立車。 次青安車。 次赤立車。 次赤安車。 次黃立車。 次黃安車。 次白立車。 次白安車。 次黑立車。 次黑安車。合十乘。並駕駟。建旗十二如車色。
立安十乘。共十四句同。見選注。
立車正豎旗。安車邪拖之。 次蹋豬車。駕駟中道無旗。 次耕根車。駕駟中道赤旗十二。熊渠督左。佽飛督右。 次御軺車。 次御四望車。 次御衣車。 次御書車。 次御藥車。並駕牛中道。 次尚書令在左。尚書僕射在右。又尚書郎六人分次左右並駕。 又治書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二人分次左右。又蘭臺令史分次左右。並騎。 次豹尾車。駕一。自豹尾車後而鹵簿盡矣。但以神弩二十張夾道。至後部鼓吹。其五張神弩。置一將。左右各二將。 次輕車二十乘。左右分駕。 次流蘇馬六十匹。 次金鉞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尚書郎并令史並騎。各一人。 次金鉦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侍御史并令史等並騎各一人。次黃門後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 次戟鼓車。駕牛二乘。分左右。 次左大鴻臚外部掾。右五官掾功曹史。並駕。 次大鴻臚駕駟鉞吏六人。 次大司農引從中道。左大鴻臚主簿主記。右少府引從。 次三卿並騎。吏四人。鈴下二人。執馬鞭辟車六人。執方扇羽林郎十人。朱衣。 次領軍將軍、中道鹵簿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矢在內。鼓吹如護軍。 次後軍將軍在左。右將軍在右。各鹵簿鼓吹如左軍前軍。 次越騎校尉在左。屯騎校尉在右。各鹵簿鼓吹如步兵射聲。 次領護驍騎游軍校尉皆騎。吏四人。乘馬夾道。都督兵曹各一人。乘馬在中騎。將軍四人。騎校、鞉角、金鼓、鈴下信幡、軍校並駕一。功曹吏主簿並騎從。〈巾散〉扇幢麾各一騎。鼓吹一部七騎。 次領護軍、加大車斧。五官掾騎從。 次騎十隊。隊各五十匹。將一人持幢。一人鞉。一人並騎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並騎在後。羽林騎督、幽州突騎督、分領之郎簿一隊。隊各五十人。絳袍將一人。騎鞉各一人。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騎皆持矟。 次大戟一隊。九尺楯一隊。刀楯一隊。弓一隊。弩一隊。隊各五十人。黑蔥褶將一人。騎校鞉角各一人。步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金顏督將并領之。
此段因略見文選藉田賦。注引臧榮緒晉書。或稱大駕鹵簿。或稱鹵簿。曰知臧書有中朝大駕鹵簿之文。故依唐修晉書錄出。蓋唐時所修。原以臧書為藍本也。
軺車者。古之將軍車也。一馬曰軺。二馬曰軺傅車。
書鈔軺車。
帝之姑姊妹皆為長公主。加綠綬。
初學記十。 御覽一百五十二。
晉令。六品以下得服羅綃。
初學記三十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姜夔
清·墨憨主人
清·张之洞
明·杨抡
清·瞿镛
宋·张功甫
明·徐上瀛
宋·鲁訔
白朴
(宋)曾布
宋·士衡
周·辛銒
宋·王衮
清·朱祖谋
李贺
苏曼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