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八 吏政一吏论上-皇朝经世文续编
卷十八 吏政一吏论上
训廉
汤鹏
浮邱子曰。凡与人家国天下事者。盖其恩有所授也。则不能毋以赤心古义酬之。事有所错也。则不能毋以精心果力治之。赤心古义酬其恩。精心果力治其事。则不能毋割其私以从公。公与私不两营。私则不得复公。公则不得复私。曷其奈何弗廉。贵贱富贫。各自其命为之也。贵不耀贱。则贱不歆贵。富不耀贫。则贫不歆富。不相耀。则心不生。不相歆。则计不乱。心不生。计不乱。则破石为志操名节以肥其躬者亡有也。曷其奈何弗廉。造物之精英。生人之美利。毋撄之使独也。毋撄之使独。则必均。均则毋丰于己毋啬于人。毋丰于己。是故不能以其所无为其所有。毋啬于人。是故不能以其所有为其所为。曷其奈何弗廉。人心亡厌。其必见造物之精英而备取之。夺生人之美利而独享之。备取之则精英必竭。独享之则美利又所必争。精英必竭。则造物怒。美利必争。则生人怨。造物怒。则惨不可言。生人怨。则变不可支。曷其奈何弗廉。侈心而崇贿者。肥其躬也。肥其子孙也。肥其躬。则躬有尽时。肥其子孙。则子孙无已时。躬有尽则将焉享。子孙无已则将焉保。躬不享。子孙不保。贿贵耶。德贵耶。德贵于贿。则其泽数世而不斩。贿贵于德。则其泽及身而斩。曷其奈何弗廉。大臣者。小臣之所视听也。内臣者。外臣之所望风旨者也。大臣廉。则小臣不能毋自爱。内臣廉。则外臣不能毋自谨。小臣自爱。外臣自谨。则心志清而职事举。曷其奈何弗廉。大臣弗廉。小臣以其贿先之。贿先则誉至。贿后则毁至。誉至则迁擢。毁至则迟滞。迁擢由贿先。则才能者于廉耻蔑如也。迟滞由贿后。则德行者于显荣阙如也。才能者亡廉耻。则愚效其为人。德行者亡显荣。则士气积于不振。愚效其为人。则风俗坏。士气积于不振。则人心枝。风俗坏。人心枝。则谁氏之忧也。曷其奈何弗廉。内臣弗廉。外臣以其贿通之。贿通则有喜。贿塞则有怒。喜则为外臣粉饰朝评。虽有罪弗得彰焉。怒则为外臣谣诼万端。虽有功弗得彰焉。外臣思掩其罪以掠其功。则贡其喜以柔其怒。内臣思固其交以厚其贿。则护其非以扬其功。外臣贡其喜。柔其怒。则朋友爱憎。岂不重于朝廷赏罚耶。内臣护其罪。扬其功。则疆隅治忽。岂不壅于朝廷听视耶。爱憎重于赏罚。则纲纪裂。治忽壅于听视。则元气衰。纲纪裂。元气衰。则谁氏之咎也。曷其奈何弗廉。小臣毋自爱则必贪。贪则与左右吏胥作奸。与左右吏胥作奸。则遇事持其短长。遇事持其短长。则小臣所获有几。而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则积久必败露。积久必败露。则所获有几者。不能毋与左右吏胥坐其刑诛。曷其奈何弗廉。外臣毋自谨则必贪。贪则括取百姓脂膏。以从己之欲。从己之欲。则豢养弥甚。豢养弥甚。则嗜欲横多。嗜欲横多。则外臣括取无已。而百姓脂膏有穷。百姓脂膏有穷。则必积为怨毒。形为谤讪。怨毒谤讪不已。则必郁为旱干水溢。激为狂怒雷。旱干水溢狂怒雷不已。则饥民不能毋为盗。盗不能毋为乱。饥民为盗。盗为乱。则血彼于锋刃以吐其愤已耳。曷其奈何弗廉。
不情之请。非分之财。必藉其所密之人授之。其所密之人。见可欲。必不能毋动。动必不能毋奢。奢必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则言必泄。言必泄。则众渐闻。众渐闻。则愚民憾而士族羞。愚民憾。则诉之天以遫其死。而士族羞。则且笔之于书以世其。曷其奈何弗廉。贪者嗜财。廉者嗜名。贪廉之常也。世运驳。人才诡。则贪廉不能毋变本加厉。贪廉变本加厉。则贪者嗜财也。更嗜名也。廉者嗜名也。更嗜财也。尔乃嗜财更嗜名。则饰之乎俭壹可风。尔乃嗜名更嗜财。则饰之乎取与有节。饰之乎俭壹可风。则奴仆料其伪。朋友忘其贪。饰之乎取与有节。则朋友料其伪。朝廷谓其廉。朋友忘其贪。则出死力以捍非议。朝廷谓其廉。则借宠荣以便私计。出死力捍非议。尔乃成其终身之贪。无一朝之败也。借宠荣便私计。尔乃成其近似之廉。无刻苦之累也。一贪一廉。互相为根。乍阴乍阳。孰测其然。巧伪以丛。蛊惑以翩。物望以杂。国是以捐。曷其奈何弗廉。几希之界。夜气之存。贪未尝不省。省未尝不悔也。贪又未尝竟悔也。尔乃狃于故。则曰不可更也。尔乃溃厥声。则曰不可湔洗也。勿谓不可更。更之而故者新。勿谓不可湔洗。湔洗之而臭者馨。故者新。则盗跖化为伯夷。臭者馨。则鲍鱼化为芝兰。盗跖化为伯夷。鲍鱼化为芝兰。则为善有力。为恶无谓。为善有力。为恶无谓。则凡天下之贪者举可悔。天下之悔者举可化也。曷其奈何弗廉。诗礼之宗。仁义之杰。贪未尝不近。近未尝不敬也。贪又未尝竟近。近又未尝竟敬也。尔乃危言笃论以激之。则曰其虑事过也。尔乃正言庄论以晓之。则曰其执理腐也。勿谓虑事过。失其守者身将。勿谓执理腐。失其正者心焉处。君子知身之不可也。故安之。知心之不可离其处也。故操之。安之为泰山之重。堕之为鸿毛之轻。操之为豪厘之是。离之为千里之谬。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化民成俗。则整躬帅物。欲整躬帅物。则壹志絜行。欲壹志絜行。则读书考理。尔乃弗读书考理。则曰壹志絜行。强摄之已矣。尔乃弗壹志絜行。则曰整躬帅物逆施之已矣。尔乃弗整躬帅物。则曰化民成俗。虚縻之已矣。縻之者虚则不详。施之者逆则不昌。摄之者强则不常。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去迫塞蔽亏之窦穴。则禁辗转轇轕之苞苴。欲禁辗转轇轕之苞苴。则拒消沮闭藏之请谒。尔乃弗拒请谒。则曰苞苴禁矣。是犹摄强暴入室中。而辨其不污也。尔乃弗禁苞苴。则曰窦穴去矣。是犹纵蝼蚁穿啮堤防。而反扬扬夸其障川之力也。摄强暴入室中。百喙其能解乎。纵蝼蚁穿啮堤防。一其能存乎。曷其奈何弗廉。民不能毋供于官也。官不能毋取于民也。欲取之以廉。则用之以舒。欲用之以舒。则需之以简。用之舒。需之简。则戒其宫室妻妾之艳也。不然。则节其宾客燕享之费也。不然。则删其舆马仆从之繁也。不然。则惩其子弟纨之习也。不然。则田宅骈填而勿有之。不然。则龟贝璀璨而勿宝之。不然。则屏弃一切奇邪淫巧而勿作之。
此七端者禁。则官不恣其所取。官不恣其所取。则民不厌其所供。民不厌其所供。则官民壹体。官民壹体。则阴阳和。风雨时。阴阳和。风雨时。则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则以润乎民以尉乎君而臣道毕。曷其奈何弗廉。众皆汶汶。我则察察。众皆靡靡。我则介介。众以独。则疑于不情。疑于不情。则异己者反唇噬之。异己者反唇噬之。则无知者一唱而百和之。噬之和之者众。则必不可以动。动则首尾如出两人。不动则孤行而有契于天神。曷其奈何弗廉。诚为廉吏。其不若贪吏者三。而胜之者一。钱帛玩好。填户塞牖不若也。名誉赫奕。超等拜官不若也。巧言令色。伎艺毕给不若也。然而贪吏得其一瞚。廉吏得其千年。得其一瞚。则身未死而心先亡。得其千年。则骨枯而名强。此谓三不若而一胜之。曷其奈何弗廉。于乎。周官以六计獘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管子亦以四维训于国之人。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是故古以廉教。今以廉承。尔乃为圣贤之功臣也。上以廉试。下以廉持。尔乃不为君父之罪人也。[毋](母)鼠守仓。使仓不供。毋虎牧牢。使牢不繁。尔乃造于而福。无毒于而世也。毋鱼自智其渊。卒中于饵。母鹰鸢自增其巢。卒絓于弓。尔乃见于而几。无焚于而身也。穿舟不可止漏。猛爨不可止沸。尔乃捐宠利而心自泰也。石破不可夺坚。丹磨不可夺赤。尔乃结性始而累自芟也。曷其奈何弗廉。
书马文渊语
高延第
稼轩读吕成公随会能贱而有耻文。举马文渊语来询。因检伏波传凡人为贵使可复贱如公等欲不可复贱语答之。按成公此论。精当峻切。可为百世箴砭。而伏波语梁窦。则引而未发。辄申其义为之说曰。人必贵而能贱。然后能全其耻。若欲长贵不复贱。则必至于无耻。而天下且被其祸。伏波此语。固不仅为贵戚安全之策也。试观两汉卿士大夫。罢官则退耕于野。或筑墼牧豕佣保杂作以自给。此皆世人所谓劳苦困辱之事。中人所不措意者也。不知惟能如此。故当官则计日受禄。不以财货自污。履正奉公。不以利害自怵。义所当为。断而敢行。虽杀身亡家而不顾。当世赖之。后世纪之。功着于一时。名标于百祀。岂以区区一官之有无为荣辱而挫其志哉。自世人以一官为性命。虽穷巷绳枢之人。一旦策名居位。顿忘其所从来。志满意得。踞公府为家庭。倚吏胥为爪牙。待仆从如子弟。视部民为食邑户。穷泰极侈。恣睢偃蹇。日习日忘久矣。不知其非己所固有也。及一闻仕涂有罢黜。则悚然骨惊。谄附权贵。交通贿赂。以保禄位。百方黩货。广植财产。冀为他日归老之资。家人亦习其如此。故虽老病将死。犹恋栈不忍去。偶欲引退。妻子亲友奴仆。百方阻之。必使老死而后已。其窃居公卿者。亦以保富贵畜妻子为事。虽跛曳阶陛。瞌睡殿廷。为道涂所指骂。终不言休官二字。皆不使复贱之一念误之也。呜呼。一身不自主。犹能辅国保民乎。自昔少时所见大僚守令多如此。无有出身犯难实心为国之人。每与友人言及。辄太息。以为天下将有乱。不数年而大盗起。向之拥厚赀称贵人者。或躬为贱役囚奴而不耻。前车已折。来轸方遒。岂必如是而后谓之真贵。彼服劳执业。自食其力。于人无干求者。反谓之不知耻哉。读书立节之士。苟即能贱而有耻。与贵可复贱之说。深思而详味之。毅然以古人自期。将一命以上。皆能有所树立。而穷巷绳枢之人。知服田力穑。乃古昔贤士大夫。藉以洁身全节之事。虽处贫贱。铮铮佼佼。自不与凡民同科。将无往而非掉臂游行之境矣。
读史记循吏传
杨绍文
太史公作循吏传。列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五人。且迁之书。上自五帝。下至秦汉。而此五人者。皆在周之末世。又孙叔敖子产公仪休。非以吏治为名。而奢与离。又绝不载其政迹。世多以为疑。余读其叙曰。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其意盖慨自汉之吏。不师圣人之道。不知孝弟廉耻之教。而为一切之治。民俗日以偷。奸伪滋起。上不知所以移易。则务以刑罚相胜。酷吏自兹用法峻。而不得其平。上下相。浸以诬冒。故推其本。以为为政之道莫如修身。导民于善。事有统纪。上下有体。奉职莫如任官。守法莫如不阿。故五人者。莫不先自修而后及于民。而奢与离者。尤较然不欺其君者也。若夫上不及三代之政。下不及王成文翁者。盖以为古道远矣。其下者则不足道也。
官宜久任疏道光二年
张鉴
臣伏见我 皇上励精图治。于外任督抚司道等官。严行澄汰。不次擢用。诚欲甄拔俊良。整饬吏治也。无如升调太骤。各员履任未几。旋即更往他处。贤者功效未彰。不肖者劣迹未着。其何以课殿最而臻上理乎。况本省属员。有迎新送旧之扰。冲途驿站。有承应供亿之劳。而该员于民风土俗。既不暇周悉情形。属吏之姓名。甫经记忆。而貌尚未识。贤否更茫乎莫辨。任之日少。奔驰之日多。徒然仆仆道途。舟车来往。家口搬移。抑亦殊形况瘁矣。至于系囚之待质。案牍之迟延。胥吏乘新旧交代之际。玩法舞文。家人利本官历任之多。饱索规礼。其獘俱相因而至。在 圣主勤求司牧。黜陟至公之盛心。事因出于不获已。然臣管窥蠡测之见。窃谓求治不宜太急。是在课其治绩而徐观其效。如该员在任。赋敛宽平。讼狱衰息。盗贼屏迹。吏民蒸蒸向化者。其人为该地方有益之官。然后增秩超迁。未为晚也。傥该员在任。并无卓卓可纪之绩。徒凭大僚荐剡虚辞。所称人品端方。民情爱戴。不过空言溢美。毫无实据。殊难凭信。臣请嗣后如该员因有事故出缺。固不得不为更换。其余甫经履任之员。暂缓升调。以省烦劳。俟数年后。察看该员确有治效。再为升调。于吏治庶有裨益。而才能出众之人。亦得尽其所长矣。至若督抚两司。满汉参用。乃 本朝开创之初。人情未定。不得不稍用防检之法。方今承平日久。中外一体。凡属臣僚。皆系股肱心膂。似当无分畛域。以免更调之繁。果其宣力有为。熟悉地方情形。则皆满员可也。皆汉员亦可也。所谓为官择人。非为人择官也。臣言是否有当。伏祈 皇上圣鉴。
敬陈整顿吏治四事疏咸丰五年
监察御史李鹤年
臣窃见 皇上御宇以来。惟日孜孜。勤求治理。而逆氛频年未息。各省疲玩因循之习。亦未革除。 国法日轻。官常日紊。不可不急图整饬。臣谨胪陈四事。曰申法纪。杜规避。儆庸懦。禁欺朦。请为我 皇上陈之。军兴以来。失事诸臣。如赛尚阿徐广缙等。俱以失律获咎。荷蒙 皇上宽仁。不予刑诛。而罪名已定。彰彰在人耳目。凡百臣工。孰不惕息。然臣窃有疑者。曾国藩兵抵江西。两湖余。业已净尽。杨霈身统全军。仅遇数千窜逸之贼。未能防御。节节退避。以致武汉失陷。全局震动。殃民糜饷。贻误至今。该员革职之后。如果天良激发。尚可勉赎前愆。乃因循数月。辄托病恳请回旗。便其顾恋妻孥之计。是偾事于前。又巧避于后。其罪实擢发难数。统兵大员。若皆相率效尤。逆贼何日可平。天下何时可定。臣所谓申法纪者此也。近来用兵省分。在在需人。月选拣发人员。无不视为畏途。延不赴任。至 特旨放之员。或藉团练为名。逗留原籍。或称有经手未完事件。经督抚保留本任。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道府之缺。到任者寥寥可数。既遂其远避锋镝之心。复豫为夤缘保举之地。居心诡谲。莫此为甚。夫 皇上用人。本无成见。人臣奉职。义不顾身。今各该员巧于趋避。畏难苟安。奔竞钻营。必期得善地而后止。此后服官政。望其洁己奉公。鞠躬尽瘁耶。臣所谓杜规避者此也。例载失守城池。罪名綦重。近来兼辖道府。既未暇查办。而州县之避贼者。贼至之先。辄称出城堵御。贼去之后。又称带兵收复。该管上司受其朦蔽。亦谓功过相抵。奏请免议。伏思该员等既能出城抵御。何若登陴固守。既能事后力图收复。何至临时重误事机。且无论寇至先逃。寇退则反。其罪不可胜诛。即令收复之时。该员亦有微劳。而罪名自在。岂能概从宽免。此风一开。恐巧滑之徒。以临难苟免为见机。以婴城死守为迂拙。纷纷避就。视 国事如楚越。于大局殊有关系。应请 饬下各督抚。凡失守城池之员。仍照例审拟罪名。不得巧为开脱。庶人知儆戒。可以力挽颓风矣。臣所谓儆庸懦者此也。外省督抚。遇有查办参员之案。往往含糊了事。如安徽知州绣纶。河南道员周煦征。劣迹昭著。经人纠劾。该抚既为消弭罪案。又为保全功名。较寻常化大为小。尤为宽纵。且该员等或膺民社。或任监司。全在舆情爱戴。方可藉资抚驭。今既物议腾沸。为众论所不容。如再令服官原省。则官与民为仇敌。恐至激成事端。应请 申谕该巡抚悉心察看。如该员等果能痛改前习。再出具切实考语。保留本省。此后如有贪鄙劣迹。别经发觉。即治该抚以滥保匪人之罪。则回护属员之习。庶可稍戢矣。臣所谓禁欺朦者此也。臣知识梼昧。无补时艰。谨就管见所及。据实直陈。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整饬吏治疏同治八年
监察御史袁方城
窃维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一州县得人。则一州县治。各州县皆得其人。则天下无不治。 皇上澄叙官方。勤求民隐。其以察吏安民之道。 诰诫督抚者。至详且悉。而吏治仍未振兴者。臣尝推原其故。一由于军务省分。督抚之精神才力。俱用之于练兵筹饷。而于吏未治或未暇兼顾。一由于文诰相承。督抚虽有整饬之心。而未知所以整饬之术。以致粉饰因循。积重难返。臣愚以为不澄其源。则流无由洁。不去其獘。则利亦无由兴。不揣冒昧。谨拟六条。敬为我 皇上陈之。一道府大员不宜用捐纳人员也。巡道膺考察属吏之任。知府有表率僚之职。秩渐崇。责亦綦重。内而部院司员。外而厅州知县。或由 特旨简放。或由保荐升转。其人必皆历炼十余年或二十年。方与其选。惟捐纳人员。不计年劳之浅深。亦不问才守之优绌。但舍厚赀。便膺方面。及履任之后。有不厌观听而为属吏所轻者。有不谙政令而为吏胥所欺者。夫己则不明。安能察人。己则不正。安能率属。吏治之不振。未必不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捐纳道府人员。必老成谙练。才守兼优。方准留补。其余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捐输衙门。以后除由进士举人五贡出身者。仍准报捐道府外。其余一概不准报捐道府。庶名器愈重。而仕途渐肃矣。一军营保举不许擅保文员也。查军营中。惟办理文案总办营务处。须用文员。不过数人十数人足矣。其余带队打仗。皆武夫事耳。乃近来军营习气。一仗之胜。保举文员动辄百余人。并有无谋无勇。优游戎幕。徒以亲戚情面。师友属托。亦得滥膺荐牍。夫以陷阵摧锋之能。而责以簿书钱谷之事。实已用违其才。况其人由钻营请托而来。安能洁己爱民有益地方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由军功保举文员。必深谙吏治。有守有为。方准留用。若祗有军功。而吏治未谙者。请按其品级。改为武职。其由钻营请托而得者。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军营保举。除办理文案及总办营务数人外。凡带队打仗得有军功者。只准保升武阶。不许擅保文职。庶用当其才。而治效可矣。一军功开复人员宜严加甄别也。夫官至被参。复经部议斥革。则其人之不可用明矣。向来吏部设有不准捐复之条。所以严立限制。近因军务繁兴。凡被参革及大计甄别人员。明知不能捐复。乃多方夤缘投入军营。一仗之胜。厕名其间。遂已公然开复。此等人员。或营私罔利。或暴虐病民。才力心术已可概见。岂在军营奔走一番。遂可长其才力。换其心术乎。变乱之兴。未始非贪酷之员阶之为厉。乃既酿祸于前。彼反因祸而得福。又何怪贪酷之员肆无忌惮也。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军功开复人员。果能涤虑洗心。力图上进。方准留用。傥稍萌故态。即具实严参。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凡参革人员。不得擅行留营。违者重治其罪。庶劣员有所儆惧。而官常可饬矣。
一各省实缺州县不宜数数更调也。古来循吏之多。无过两汉。汉宣帝有言。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其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故服习其教化。迩来捐例大开。捐纳人员。每省多至数百人。上司垂怜。倡为调剂之说。往往将实缺州县。调往他处。而令穷员往署。无论宋斤鲁削。迁地不能为良。彼穷员者。知上司调剂之也。又知己之不能久任。于是视民生之休戚。地方之理乱。漠然不一动于心。而日朘月削。惟一己之囊橐是肥。吏治之坏半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凡实缺州县。如有贪暴劣迹。或才力不胜。即当据实严参。否则毋得数数更调。即有署事缺出。亦须为缺择人。不可徒悯穷员。意存见好。庶长材得以展布。而久道化成矣。一文员朦捐本籍宜令自行检举也。 国家定制。凡文员选缺在本籍五百里内者。俱令回避。所以杜瞻徇报复之獘。法至善也。乃近来捐生意存趋避。往往冒他省之籍。捐本籍之官。履任以后。或因睚之嫌。而意图报复。或徇亲友之托。而变乱刑章。种种獘端。皆从此出。夫人臣筮仕。何地不可效忠。顾先卖祖父以求荣。其居心已不可问。而况百獘丛生不可究诘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明切宣示。凡朦捐本籍文员。许其自行检举。改归他省。如始终朦混。别经发觉。即治以欺罔之罪。庶公道大昭。而人知奉法矣。一司道与属员不许拜认师生也。夫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古人所耻。乃近来州县。往往于司道中。窥其为督抚所信任者。不惜重赀。执贽门下。一经列入门墙。即使造无穷。其师为之维持徇庇。四川前数年。此风甚炽。今督臣吴棠到任。力加整饬。若辈稍知敛。但恐日久。故态复萌。更恐此风。他省亦所不免。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严切示禁。凡司道中有与属员拜认师生者。即具实严。如督抚徇纵不言。别经发觉。并将督抚严加议处。庶奔竞之风绝。而吏治可清矣。以上六条。俱积獘相沿。有关吏治。欲扩清而振作之。惟在各督抚之公忠体 国。实力遵行。将源清而流自洁。獘去而利自生。于以察吏安民。上副我 皇上宵旰勤求之至意。则元气可复。而太平立至也。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力戒因循疏同治八年
江苏巡抚丁日昌
窃臣准部咨。于同治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内阁奉 上谕。昨据毛昶熙奏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等语等因。钦此。仰见 圣主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臣恭读之余。无任钦感。伏维自古天下国家之治乱安危。在于因循与不因循而已。然当丰亨豫大之余。利之当兴者。议论多而不能折衷一是。獘之当除者。顾忌多而不敢轻议更张。始则中于因循而不自知。继则安于因循而不能知。终且囿于因循。虽明知而不克自振。故非力戒因循。终难期久安长治。而或者以积重难返为虑。是犹乘敝舟而泛江河。当其浅而弃之。辄以濡足为虞。骎骎乎入于中流。人力无所施。手足无所措。惟有坐听其不可为而已矣。我 皇太后 皇上勉励臣工。首以力戒因循为谕。此诚我 国家亿万年无疆之休。岂特一时治安之计哉。臣谨当恪遵 圣训。尽虑竭忠。择时事之尤为切要者。敬一一缕晰陈之。一贤才宜亟求也。国家之有贤才。犹鱼之有水。木之有根。火之有膏。故一县得人。则一县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一省得人。则一省治。然必其才足以任一省之事。而后一省治。足以任一郡之事。而后一郡治。足以任一县之事。而后一县治。若不审其才力之所至。辄付以抚字之权。犹之负荷者。其力仅足以举十钧。而付以百钧之任。其不颠覆者几何哉。且夫百工技艺。皆须习而后能。亦须能而后用。故治宫室。则必延匠人。治疾病。则必延医士。今身系地方之责。除趋跄应对以外。遇谳狱则不知刑名。而付之幕友。遇催科则不知钱谷。而付之吏胥。皆由其平日所学不能推之于用。故临事所用不能本之于学。犹之强匠人以治疾病。强医士以治宫室。疾病必危。宫室必倾。夫宫室疾病。一人一家之事也。尚不可轻且易如此。顾于牧民大事。可令贸贸者操刀而试割哉。夫今日之贼盗。皆昔日之百姓也。百姓何以忍为盗贼。则以偪于饥寒。百姓何以致于饥寒。则以有司不能抚字。然则此时有司之循良贪酷。即关系异日之治乱安危。故在今日而求贤才。尤不可淡漠视之矣。臣观三代两汉之初。治理最盛。循吏最多。皆由登进之途广。而任用之势专。登进广。则贤才不致见遗。任用专。则贤才得以尽力。应请 敕下中外大臣各举所知。并开贤良方正之科。以行举。不以言举。称职者。举主共其荣。不称职者。举主同其罚。但严责大吏以地方治与不治。不苛求用人与资格合与不合。天下者。各省之所积。各省者。州县之所积。各省之大吏得人。则州县得人。州县皆治。则天下治矣。一员宜变通也。军兴以来。捐纳四开。而又减价以招之。军功本易。而又积年以致之。其不能不者势也。从前之捐输为济饷计。今日之捐输不惟不足以济饷。而且足耗饷。何也。捐输减至数成。可谓体恤极矣。而又有铁钱票本米捐筹补捐归补捐诸名目。名为一成二成。核其实银到部。不过数厘。且即此数厘之中。有书吏之费。有局员之费。除捐铜一局外。其余外省捐输。足恃以济急者。恐寥寥矣。况捐例既宽。人怀侥幸。不独家仅中赀者。弹冠而来。即赤贫无以为生者。往往醵费集赀。以官为市。以为千数百金。捐一官职到省。一有差使。月支数十金。更可收数分之息。如或署事补缺。少者数千。多者数万。但图一身之有益。不顾大局之有损。
然则捐员以所入较所出。其本可谓极微。其利可谓极厚。 国家以所得较所失。其失可谓极重。其得可谓极轻。譬如富家偶值缺乏。啬用可也。藉债可也。若以所有田宅。贱租于人。任其荒芜毁坏。是现在之租息既不能收。而田之荒者须复垦。屋之毁者须复修。为计岂不甚左。今减价开捐。令其牧民。是何异以田宅贱租于人。而任其荒芜毁坏也。且各省请开捐例之时。以为捐员所得者。不过部文一纸而已。而不知该员持文到省。得缺之后。从此可以侵吞正款。从此可以欺压小民。听讼可使曲者为直。缉捕则可使诬良为盗。设当收捐之时。即预计其造孽之时。则虽捐数盈千累万。亦何作饮酖止渴之计哉。凡人情于得之不甚艰难者。其视之不甚爱惜。今以自视不甚爱惜之官。而令治甚可爱惜之百姓。则吏治之不能蒸蒸日上也亦固其所。至于军功保举一途。贤否亦属不一。在帅臣当星火燎原。不能不宽其格以资指臂。在疆臣当疮痍满目。不能不苛其格以觅循良。现在捐班军功二途。纷至沓来。处处有人满之患。尤不可不预筹变通。以防滞。即如江苏一省言之。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同通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数十余员。而候补道约有六七十人。候补同通州县约有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码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按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其捷足先登者。非善于钻营。即有所系援者也。此辈性成浮薄。安望其能牧养小民。至于十余年而得署事一年。此前十数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皆须于一年署事中取偿。而后十余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又须于一年署事中预蓄。置犬羊于饥虎之前。而欲其不搏噬。虽禁以强弓毒矢。而势固有所不能。然则无恒产因而无恒心。非独人尽无良。抑亦穷困有以致之也。为今之计。惟有将已然之官。设法裁汰疏通。未然之官。暂且停捐截选。拟请 旨敕部通计京铜局每年所收实银。上库共有若干。酌提外省洋关厘捐拨补。外省捐例。尤宜暂停。庶根本既清。而枝叶可渐茂矣。一廉俸宜加增也。窃惟我 朝定例。正俸之外。更加 恩俸。常禄之外。更给养廉。固以体恤臣僚。实以预绝贪冒也。惟自二百年来。风俗由质而趋文。日用有增而无减。京外官所入。已有不敷所出之势。加以丁耗画为军饷。漕白绌于转输。扣俸折廉。所得弥寡。故京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不能不典质挪移。以免饥寒之偪。外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上司不能不取之下属。下属不能不取之百姓。上下相渔。以为利薮。是非由之不明。举措由之不公。侵吞所至。仓库之盈者可虚。掊克所及。百姓之富者可贫。极其终。足致祸乱之相寻。原其始。则由支用之不给。夫古者重禄劝士。庶人在官。禄足代耕。汉张敞萧望之之言。亦曰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盖必使其心无内顾之忧。然后其身能为国家之用。且京外官同系努力从公。何以京官廉俸不及外官十分之一。厚薄悬殊。必驯致外重内轻之渐。
臣愚以为今日欲正人心。澄吏治。当自各官之加廉俸始矣。京官有职掌之员。似应分别等差。或如外官之半。使一身一家。终岁足以自给。外官督抚。廉俸较重。足额之后。自可毋庸再加。司道以下。或酌量加增公费。而将所有陋规全以充公。如此。而犹有法营私。则严刑峻法以随其后。庶法令可行。而政体可肃清矣。或恐骤增巨款。费无所出。殊不知廉俸足则吏治清。吏治清则正款涓滴无亏。盐漕丁厘诸大政。丝毫可无獘混 国帑自可日充。此利之在显然者也。上下实事求是。官吏不致贪赃枉法。驱民为盗。则军务之供给可停。荒废之地利可尽。此利之在隐然者也。而且今之道府。养廉之外。皆靠节寿。州县养廉之外。皆靠平余。不过未经上达 天听耳。则何如明定章程。给予办公之费。而挈私者而归之于公。使受者无徇纵之獘。与者无挟制之情。其裨益公家。何可计数。臣面与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卞宝第李瀚章等熟商。皆以为京官困苦如此。加廉一层。实为目前急不可缓之事。即使数目稍巨。各省督抚于奉 旨酌议之后。皆当钦遵竭力筹办。伏望 敕下中外大臣酌议施行。庶可变积重之势矣。一书吏宜整顿也。唐臣刘晏理财。不用胥吏而用士类。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办理厘金。亦不用吏而用士。诚以士之心名重于利。吏之心利重于名。夫至利重于名。则非舞獘无以遂其营私之愿矣。近来书吏。尤为积重难返。内而部院。外而督抚司道州县衙门书吏。皆有缺主。每一缺主。或万余金。或数千金。自为授受。奸黠之人。买一书吏缺其利息强于置产十倍。与在署办事之书吏。朋比为奸。而无须见官之面。即或误公。而官但能革在署办事之书吏。不能革外间坐缺把持之书吏。官有迁调。而吏无转移。是以世俗有官去衙门在之语。前人亦有官无封建吏有封建之说也。然权归书吏至于积重难返者。其故有三。官之任事。多者四五年。少者不过二三年。而书吏则长子孙于其中。官于律例。不过浅尝辄止。治兵者未必知兵。治礼者未尝习礼。而书吏则专门名家。各有所司。夫以视同传舍之官。而驭世长子孙之吏。是欲去獘而不能。专门名家之术。非浅尝辄止者所能窥其底蕴。是虽有獘而不知。此其故在任不久而术不精也。官仅一人。而朝综兵刑之任。暮有钱谷之司。案仅一事。而有律中之例。有律外之条。同一案也。有贿赂。则可援从前已准之案。以偿其欲。无贿赂。则可援从前已驳之案。以神其说。即因有獘而设法以防之。乃法甫立。而吏即藉法以售其奸。一人之精神有限。而律例之变化无穷。此其故由于任太繁而法太密也。汉廷公卿。由吏掾出身者。不可胜数。今假之以事权。而又限之于流品。是禁其杀人。而又授之以刃也。古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身于版筑。或托足于鱼盐。今书吏孜孜汲汲于案牍之中。其于民事。或较之寻章摘句者有一日之长。而反限之以所至。是绝之而复用之。彼既不能自奋于功名矣。则必将财利之是求。而且人多财薄。以有限制之辛工。养无限制之书吏。若奉公守法。则其势将不足以自存。此其故由于出身不优而禄不厚也。
臣愚以为宜专设律例一科。三考得隽。然后准充书吏。优给薪水。仍复每年一考。士类皆得入选。数不在多而在精。限满者优予升转之阶。与正途无异。其有才识闳远者。准本官加结特保。人既不以书吏薄之。彼亦庶知自爱。官复久任而专其责。任久则底蕴可尽知。责专则嫌疑不必避。并请 旨敕下军机六部王大臣。选举精通律例之员。原本会典则律例法等书。仿照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分别门类。以律为经。以例为纬。定为画一不变之条。删繁择要。勒成一书。 颁行天下。凡百有为。不出此书范围。在 朝廷抱一以式。天下百尔臣工。得以确然有所遵守。庶书吏之权。将不收而自轻矣。
示庆藩论任事
郭昆焘
近来风气不任事而好议事。席丰厚之势。处崇高之境。身兼富贵。安享荣华。不顾人之嫉忌。而专务嫉忌他人。自快私欲。般乐怠傲。虽费重资不惜。而输助公家。利济寒素。则锱铢必较。亦可谓之三反。后一反。乡里富家子亦优为之。前二反。则皆出于搢绅世族之有才气势力者。此三十年前所无。君子于此知世变矣。军兴以来。营中亲兵散勇。亦多屡膺保荐。花翎红顶。几城市。既无官职可以自效。复无资财可以自存。即又不能遂厥初衣。重理故业。愚懦者则到处求人。黠滑者则流入戈会。尝谓粤贼之起。其始磨厉湖南之豪杰。其后乃败坏湖南之风气。极盛难继。理固然也。闻汝营中规矩尚好。惟哨弁多用提督总兵。究恐难于驾驭。且须密察其从何军出。身有无戈会形迹。如有此等人。便须设法处办。察其无积恶之才。不足为患者。则远遣之。不特为目前驱策着想。兼须为异日遣散着想。此未宜曲徇人情兼收并蓄者也。来谓办事难于忍气。吾谓不办事则已。办事未有不受气者。办大事受大气。办小事受小气。此虽盛时亦所不免。要须谨操守。勤职分。持大体。略细务。毋好为矫激。毋自炫才华。语言之间。留人地步。酬对之顷。常存谦退。久之人必能相谅。不可不知。
示庆藩论处世
郭昆焘
君子讷言敏行。敏事慎言。讷与慎。即深沈之谓也。喜怒不形于色。臧否不出诸口。人不得窥爱憎以为迎合。古人担当大事。身任天下之重。未有浅露躁率而能成功者。不独英雄豪杰。须深沈以立事。即奸雄之徒。亦必藉深沈以济其欲。特其深沈正其阴险耳。学问以培其本。体察以充其识。涵养以蓄其气。历练以发其才。随事留心。随处自省。犹有浅露躁妄者寡矣。此君子之深沈。异于小人之阴险也。汝天姿识解。均尚有过人处。惟轻于发言。时不免涉于浅躁。但能力矫其偏。使知虑专而神识定。则所以进德在此。所以广才亦在此矣。知之勉之。人不可以不精明。然自诩精明。往往受精明之蔽。盖自以为精明。则凡处事用人之误。必不自承其误。或更信为无误。且不乐人之道其误。而耳目之蔽多矣。又精明者易流于苛细。事事而察之。其精神必不能无疏漏。转将详于细而略于大。可以理繁剧。而不可以总纲维。古人所以贵寓精明于浑厚也。
劝诫浅语
曾国藩
劝诫州县四条上而道府下而佐杂以此类推
一曰治署内以端本。 宅门以内。曰上房。曰官亲。曰幕友。曰家丁。头门以内。曰书办。曰差役。此六项者。皆署内之人也。为官者欲治此六项人。须先自治其身。凡银钱一分一毫。一出一入。无不可对人言之处。则身边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亲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凡文书案牍无一不躬亲检点。则承办之人不敢舞獘。而书办差役二者皆治矣。
二曰明刑法以清讼。 管子荀子文中子之书。皆以严刑为是。以赦宥为非。子产治郑。诸葛治蜀。王猛治秦。皆用严刑以致乂安。为州县者。苟尽心于民事。是非不得不剖辨。谳结不得不迅速。既求迅结。不得不刑恶人。以伸善人之气。非虐也。除莠所以爱苗也。惩恶所以安良也。若一案到署。不讯不结。不分是非。不用刑法。名为宽和。实胡涂耳。懒惰耳。纵奸恶以害善良耳。
三曰重农事以厚生。 军兴以来。士与工商。生计或未尽绝。惟农夫则无一人不苦。无一处不苦。农夫受苦太久。则必荒田不耕。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大乱无了日矣。故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病商之钱可取。病农之钱不可取。薄敛以纾其力。减役以安其身。无牛之家。设法购买。有水之田。设法疏消。要使农夫稍有生聚之乐。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俭朴以养廉。 近日州县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计惟有节用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俭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用之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劝诫营官四条上而统领下而哨弁以此类推
一曰禁骚扰以安民。 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故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百姓最怕者。惟强掳民夫强占民房二事。掳夫则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则器物毁坏。家口流离。为营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淫抢压买等事。一一禁止。则造福无穷矣。
二曰戒烟赌以儆惰。 战守乃极劳苦之事。全仗身体强壮。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败。洋烟赌博二者。既费银钱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断无不误军事之理。军事最喜朝气。最忌暮气。惰则皆暮气也。洋烟瘾发之人。涕洟交流。身瘫软。赌博劳夜之人。神魂颠倒。竟日痴迷。全是一种暮气。久骄而不败者。容或有之。久惰则立见败亡矣。故欲保军士常新之气。必自戒烟赌始。
三曰勤训练以御寇。 训有二端。一曰训营规。二曰训家规。练有二端。一曰练技艺。二曰练阵法。点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将领教兵勇之营规也。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为营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勇感之矣。练技艺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枪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赴水不杂。总不外一熟字。技艺极熟。则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极熟。则千万人可使如一人。
四曰尚廉俭以服众。 兵勇心目之中。专从银钱上着意。如营官于银钱不苟。则兵勇畏而且服。若银钱苟且。则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讥议。不特扣减口粮缺额截旷而后议之也。即营官好多用亲戚本家。好应酬上司朋友。用营中之公钱。谋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虚糜饷银。也难免兵勇讥议。欲服军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不独兵勇畏服。亦且鬼神钦伏矣。
劝诫委员四条向无额缺现有职事之员皆归此类
一曰习勤劳以尽职。 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心也。大抵动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二曰崇俭约以养廉。 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昔年举贡生员在外坐馆。不过每月数金。今则增至一两倍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地饿莩。则吾辈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气运可挽回矣。
三曰勤学问以广才。 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凡来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习一事。习军事。则讲究战攻防守地势贼情等件。习吏事。则讲究抚字催科听讼劝农等件。习饷事。则讲究丁漕厘捐开源节流等件。习文事。则讲究奏疏条教公牍书函等件。讲究之法。不外学问二字。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
四曰戒傲惰以正俗。 余在军日久。不识术数占验。而颇能预知败征。大约将士有骄傲气者必败。有怠惰气者必败。不独将士然也。凡委员有傲气者亦必偾事。有惰气者亦必获咎。傲惰之所起者微。而积久遂成风俗。一人自是。将举国予圣自雄矣。一人晏起。将举国俾昼作夜矣。今与诸君约。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不避。有功不矜。人人如此存心。则勋业自此出。风俗自此正。人材亦自此盛矣。
劝诫绅士四条本省乡绅外省客游之士皆归此类
一曰保愚懦以庇乡。 军兴以来。各县皆有绅局。或筹办团练。或支应官军。大抵皆敛钱以集事。或酌量捐资。或按亩派费。名为均匀分派。实则高下参差。在局之绅耆少出。不在局之愚懦多出。与局绅有声气者少出。与局绅无瓜葛者多出。与局绅有夙怨者。不惟勒派多出。而且严催凌辱。是亦未尝不害民也。欲选绅士。以能保本乡愚懦者为上等。能保愚懦。虽伪职亦尚可恕。凌虐愚懦。虽巨绅亦属可诛。
二曰崇廉让以奉公。 凡有公局。即有经管银钱之权。又有劳绩保举之望。同列之人。或争利权而相怨。或争保举而相轧。此不廉也。始则求县官之一札以为荣。继则大柄下移。毫无忌惮。衙门食用之需。仰给绅士之手。擅作威福。藐视官长。此不让也。今特申戒各属绅士。以敬畏官长为第一义。财利之权。归之于官。赏罚之柄。操之自上。即同列众绅。亦互相推让。不争权势。绅士能洁己而奉公。则庶民皆尊君而亲上矣。
三曰禁大言以务实。 以诸葛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韩之经纶。不能制夏之一隅。知兵事之成败利钝。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近年书生侈口谈兵。动辄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年书生多好攻人之短。轻诋古贤。苛责时彦。此亦大言也。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与诸君子约。为务实之学。请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请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四曰扩才识以待用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用世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进。才亦渐充。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以上十六条。分之。则每一等人各守四条。合之。则凡诸色人皆可参观。圣贤之格言甚多。难以备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难周知。祗此浅近之语。科条在此。黜陟在此。愿我同人共勉焉。
重刻陈文恭公五种遗规序
吴慈鹤
余吴人也。知桂林陈文恭公事较悉。盖公抚吴日久。以清操亮节风率僚属。吏治民俗为之一变。闻其时繁剧州县署。傔仆不过一二人。衣服中单皆布素。赋敛无升斗斛面耗羡之增。即俸所入。充公私用。已宽然有余。有稍不谨者。同僚即屏不与交。故上下赡足。风气厚。畏清议而重犯法。其治如此。后得公所著四种遗规。及在官法戒录。读之。而后知公以大儒而为名臣。其经济原本于学问。不同于矫情干誉者为也。夫无源之水。其流必竭。不根之木。其末必摽。矫揉刻厉以为之。而欲其足以信于下而孚于民。未之有也。公所著书。首养正。端告蒙之始也。曰从政。裕临民之略也。曰训俗。迪民彝也。曰教女。修内则也。曰在官法戒录。盖为府史胥徒辈说法。而公之用心于是至矣。开封太守王君。以京东右族。久官中土。克循克能。所在称治。台省赏其才。自怀移汴。于公暇出是编。倡诸郡伯割俸重梓。盖能以文恭之心为心。而欲以文恭之所以正己率属教民成俗者。相劝勉也。今之有司牧之责者。拥专城。居方面。孰不欲其名声之垂于无穷。而吏若民尽从其教哉。乃能言之未必能行之。能行之未必尽能应之者。岂勤于始而怠于终欤。抑厚于人而薄于己欤。由于所为者不必尽。由于所习内外之闲有所壅阏锢蔽。师友之规。明哲之训。不能日至于前也。善乎。公之书首正蒙也。少长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端其教于舞勺舞象之时。使之是非邪正。了然于中。恭敬撙节退让。娴习于外。迨既壮既老。而偭规错矩。易其素守者。吾知鲜矣。吾之所以能养吾廉者。俭也。躬为布被脱粟。而闺房之内。一簪珥之费动辄千金。其为廉也。必不能以长保。必吾能为公仪休之拔葵。而助于内者。亦能如乐羊子之妻。郑善果之母。庶几可以持久。公之教女。所以教为妇也。曾是从政者而可忽乎。曾是有教民之责者而可忽乎。自两汉察举之法不行。而功曹掾吏亭长三老之属。希有士人为之者。问其职。奉法者也。其所为者。皆舞文弄法之事也。必将多方以投上之所好。百出以愚上之耳目。而难乎其为上矣。惕之以威。威多则玩。驭之以术。术久亦穷。不如去其桀黠者。而进其可教者。日讨而训之。万一有所感悟。幡然入于为善。安在如胜国徐况诸贤。不可再见耶。虽然。职无大小。权所在。即人所属。凡奔走给事者。皆容悦我者也。往来之戚尚宾客。皆有待于我者也。如是而得闻其过者寡矣。师友之箴规。不可骤得。得古人一编。日摩而三复之。若者吾所已能。若者吾所未至。勉其所未至。而益修其所已能。则随在皆师保也。闼户犹境内也。治己以率属。劳身以勤民。犹之表立于此而影应于彼。其效未有不彰明较着。而非矫情干誉者所可袭而取矣。今两河吏治。方蒸蒸日上。王君又首倡重刊是编。以为有位者劝。泛海而得舟筏。登高而悬梯桄。使读之者照然共睹。知学之有益于仕。而仕之必资于学。且今之所谓迂阔而远于事情者。乃古之所谓贤也。余虽不克身被文恭之教。而喜得见是编之行于中州。中州犹三吴也。今日之治。犹当日之治也。是则王君重刊之志也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中黄真人
唐·爱同录
(宋)钱世昭
(清)刘献廷
清·郑端
春秋鲁·曾参
清·惠周惕
宋·卢祖皋
索靖
金·佚名
(元)盛熙明 述
明·钱椿年
宋·鲍云龙
宋·徐兢
梁·宝唱
清·潘荣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