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之十二-皇明经世文编
卷之十二
华亭陈子龙卧子 徐孚远闇公 宋征璧尚木 周立勋勒卣选辑
夏允彝瑗公参阅
王翰林奏疏(疏)
王叔英
疏
资治策疏
资治策疏【富民之术】
叶居升之疏似贾生此疏似仲舒皆盛世石画之文
臣闻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曰庶富教是也、为人君者、将欲遂民之庶、必先有以富之、既富之然后可以教之、今天下之民、未甚庶、未能从上之教者。以富之之道有未至焉耳。富之之道、臣尝读大学而知之矣、有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怕足矣、是则平治天下之道实本于此、臣窃观之、天下凡有害于此者、亦颇知其畧矣怕产未制而贫富不均。赋敛未平而田多荒芜。此二者。生之乏本之害也。军卒有多余之丁。而惟务于工商。僧道有污杂之众。而失力于耕稼。民之务未者常胜。而务本者常负。此三者。生之未众之害也。养兵太多。而有徒食之军。冗食未汰。而有素餐之员。此二者。食之未寡之害也。官司役民。或夺其时。或尽其力。此二者。为之未疾之害也。土地有可养之物而不养。民粟有可储之时。而不储。民用有可省之费。而不省。此三者。用之未舒之害也。臣请得而详言之、古者井田之制、一夫授田百亩、故民生业均一、后世井田既废。故民业不均。至于后魏有均田之法。北齐有永业之制。唐有口分世业之田。虽非先王之道。然亦庶几使民有怕产者。自唐以后怕产之制不行。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田可耕。故往往租耕富民之田。亦输其收之半。繇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此怕产未制之害。是以贫富不均也。古者田皆在官。故什一之税。通乎天下。而赋敛以平。后世田有官民之分。税有轻重之异。官既事繁。而需于民者多。故田之系于民者。其赋不得不重。惟系于官者。其赋轻而亦有过于重者。高帝时法严田册一定吏不敢请民不敢诉故肥瘠轻重多有未均者官民之田。肥瘠不等。则赋税有差。然或造籍徇私以肥为瘠。赋当轻而反重者。往往有之。若夫官田之赋。虽比之民田为重。而未必重于富民之租。然输之官仓。道路既遥。劳费不少。收纳之际其弊更多。故亦或有甚于输富民之租者。繇是官民之田其实有可输富民之余。而又有可酬其力者。民然后可得而耕。其不然者。则民不可得而耕矣。此赋敛未平之害。是以田多荒芜也。斯二者岂非有害干生之之本乎。古者兵出于农。则兵固自耕而食者也。今为兵者。既不耕而食于农者多。而又多余丁。不为商则为工。是亦不耕而食于农者。人之务末者众。而务本者寡。实繇乎此。此军卒有多余之丁。可以裁减归农而未裁减之故也。古之为民者四。曰士农工商而巳后世益之以僧道。而为民者六。故务农者益寡。况二氏之教。本以清净无为为宗。而后世为其徒者。多繇避徭役而托于此。又倚其教。能使人尊奉。有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之利。繇是为之者众。往往食肉饮酒。华衣美食肆欲营利。无异于污民。是则于其本教既忍违之。况可律之以圣人之教乎。其人可耕稼而不耕稼。乃托佛老以为生。无补于世道。而有败于风俗。愚民不知彼之身巳获罪难免。犹谓人之事彼者。足以获福。且辍巳之衣食以奉之。其惑世诬民甚矣。昔唐高祖尝议除之。正以人之坐食者众。而资食者少。实繇于此。此僧道有汗杂之众。可以省除助农。而未省除之故也。古者制民之法。以农为本。故常厚之。以商贾为末。故常抑之。后世抑末之法犹存。而厚本之法每病于费广食众。不能行之。故为商贾者益多。然商贾获利既厚。而财货有余。农民往往衣食不给。反称贷于商贾。况又有工艺之家。男女或尽弃耕织不务。而施奇技淫巧为服用之物。以渔厚利。徒多费工力。而无益于实用。农人竭一家之力者。或不足以当其一夫之获。积一岁之收者。或不足以侔其一旦之售繇是务末者怕有余。而务本者怕不足。斯三者岂非有害于生之未众者乎。古之王者止以六军布畿内耳若合天下皆自守之如今制则列国之兵何啻数万哉古者天子六军。诸侯用兵不过三军。近世宋太祖定天下。精兵不过二十万。十万屯京师。十万屯外郡。今京师之兵巳十万而在外郡者不知其几以此推之。今之兵过多。而有徒食者可知矣。天下赋敛之难平。储蓄之未丰。实繇于此。昔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后世事渐繁密。故官亦渐增。然唐太宗省内外之官。定制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之贤足矣。今内外大小之官。数以万计。以此推之。今之官有冗员而多素餐者。亦可知矣。天下赋敛之难平储蓄之难丰。亦繇于此。斯二者。岂非有害于食之未寡者乎。古者用民岁不过三日然役之必于农隙之时。后世事繁故徭役寖多。唐太宗制租庸调之法。岁不过役民二十日。盖繇其能省事故也故其法至今称之。今天下有司役民无度四时不息。繇其不能省事故也至于民稀州县。人丁应役不给。丁丁当差。男丁有故役及妇人。奈何而民不穷困乎。葢繇州县有应并省而不并省者。其民既稀。其役自繁。是以民稠州县。虽不尽其力。亦夺其时民稀州县。既夺其力。又夺其时。斯二者岂非有害于为之未疾者乎。古者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是以斧斤以时入山林而材木不可胜用。数罟不入洿池。而鱼鳖不可胜食。后世之民。困于徭役者多。故其入山林不能限之以时。急于近利者众。故其人洿池多以数罟。繇是材木不给。鱼鳖不充。此所谓土地有可养之物而不养者也。古者三年耕而有一年之储。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积。故虽有水旱之灾。而民无菜色。后世赋重役多。故民无余蓄。然汉宣帝时以岁数丰谷贱。农人少利。因置常平仓。令谷贱则增价而籴以利农。谷贵则减价而粜以利民。至隋唐皆有义仓。于收获之后。劝农出粟。以防饥馑。皆良法也。今皆未行。或有水旱之灾。何以备之。此所谓民粟有可蓄之时而不蓄者也。古者制民之用。宫室饮食器用衣服之制。婚姻丧葬祭祀宾客之礼。贵贱各有等差。不得过侈而又无有释斋醮之设。妖淫鬼神之祠故民无妄费。而财用常足。后世虽或有制。而未必尽行。故以庶民之贱。苟富有财货之家。其居处服用之物。与夫吉凶之礼拟于公侯者有之。其贫无财货者虽居处服用之物。无以自给。至于婚姻之事。往往假借于人。务为浮靡者有之。及有亲戚之丧。亦穷竭家资。设作斋醮者有之。若疾病则访之巫祝。祷之淫祠苟乏祭物。或竭巳赀。而致衣食窘乏者有之。必举债于人。而致田庐典卖者有之。此所谓民用有可省之费而不省者也。此三者岂非用之未舒之害耶。凡此数者特其大畧耳、若其它固非臣之所能尽知而徧举也、 陛下诚能因臣之所知而益求其所未知。明其为害则除之、明其为利则兴之、将见富庶之效、不数年而可致、而教化之行不难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庾肩吾
宋·孙光宪
明·胡宗宪
清·王晫
(宋)曾敏行著;朱杰人标校
战国·申不害
宋·郑文宝
清·惠栋
明·来知德
杨伯峻 等
(清)李雨堂
(清)珊城清远道人
宋·陈长方
宋·黄公度
宋·李清照
清·徐灵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