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华亭陈子龙卧子 徐孚远闇公 宋征璧尚木 李雯舒章选辑
  彭容有如参阅
  邹庶子奏疏(疏) 李忠文奏疏(疏)
  邹庶子奏疏(疏)
  邹缉
  疏
  奉天殿灾疏
  奉天殿灾疏 修省实政】
  臣伏奉敕书、以今月初八日、奉天殿灾、敕谕文武羣臣、询求所以致灾之由、令臣等逐一条陈无隐、俾知警惧、以回天意、臣惟 陛下、敬天勤民之意、至深至切、未甞少怠而羣臣奉行、或失初意、故不能无少过误、致使下民失所、怨讟上兴、上天眷怀、遂加谴罚、 陛下心存警惧、咨访羣臣、惟臣愚昧浅陋、不足以识致灾之由、但有所见、不敢遂隐、谨采耳目所闻、上尘圣览、伏惟少垂察焉、切以 皇上绍嗣 太祖高皇帝之统绪、建立两京、所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丕基天下万民尊仰之根本、爰自肇建北京以来、焦劳圣虑、几二十年、工力浩大、费用不赀、调度既广、科派亦繁、羣臣不能深体圣心、致使措置失宜、所需无艺掊克者多、冗官滥员、内外大小、动至千百、使之坐相蚕食、耗费钱粮、而无益于事、是竭尽生民之膏髓、犹不足以供工作之用、由是财用匮乏、莫知所图、民穷无告、犹不之恤、夫民之所赖以为生者衣食也。而民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官供役。既不得保其父母妻子。遂其乐生之心。又不能躬亲田亩。以事力作。使耕种不时。农蚕废业。犹且征求益深。所取无极。至于伐斩桑枣。以供薪爨。剥取桑皮。以为楮料。而民之衣食无所资矣。加之官司胥吏。横征暴敛。日甚一日。闻之先正钱粮加派之多由于物料岁增故也民生无聊、愁叹满室。且如前两岁买办青绿颜料。本非出产之所。而科派动辄千数百斤。民无可得。此时钞法尚行则相率敛钞。遍行各处收买。每大青一斤。至万六千贯。及至进纳。又多以不中。不肯收受。往复展转。当须二万贯钞。方得进收一斤。而所用不足以供一柱一椽之费。其后既巳遗官采办。于出产之处。而府县买办。犹不为止。葢缘工匠计料之时。惟务多派以为滥取之利。而不顾民之艰苦难办。此又其为害之甚也。然此特买办之一尔。其它又有不可胜言者矣。且京师者天下之根本也。人民安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国本固。而天下安。此自然之势也而自营建以来。用事之人。不思人民为国之本。谋所以安辑之。乃使羣辈工匠小人。假托威势。驱迫移徙号令方出。即欲其行。力未及施。屋巳破坏。或摧毁其墙壁。或碎其屋瓦。使孤儿寡妇。坐受驱迫。哭泣号呌。力无所措。或当严冬极寒之时。或当酷热霖污之际。妻子暴露。莫能自蔽。仓遑逼迫。莫知所向。所徙之处屋室方完。又复驱令他徙。至有三四迁移而不能定者。及其既去而所空之地。经月逾时。工犹未及。 陛下之爱民本甚深。而工作小人。横害下民。如此其甚。 陛下皆有所不知。此京师人民之受害而不能无怨讟者也。贪官污吏。徧布内外。剥削之患。及民骨髓。朝廷每遣一人出差。即是其人养活之计。诛求责取。至无限量。州县官吏。答应奉承。惟恐不及。间有廉洁自守。心存爱民。不为承应。及其还也即加谗毁。以为不肯办事。朝廷不为审察。遽加以罪。无以自明。是以在外藩司府县之官。闻有钦差官至。望风应接。惟恐或后。上下之间。贿赂公行。略无畏惮剥下媚上。有同交易。贪污成风。恬不为怪。夫小民之所积几何。而内外上下。诛求如此。岂能无所怨讟乎。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诸处人民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簸稗子以为食。而官无储蓄。不能赈济。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民穷财匮如此、而犹徭役不休、征敛不息、京师之内、聚集僧道。几万余人。日食廪米百余石。而使天下之人。糠粃不足。至食草木。此亦耗民食以养无用者也。至于报効军士。朝廷厚与粮赐。使之就役。而乃骄傲横恣。不执常役。闲游往来。扰害良民。此乃奸诡之人。惧还原伍。科徭不堪。假此为名。以图规避。非真有报効之心。此其可以信用之乎。朝廷岁令天下有司。织锦叚。铸铜钱。遣内官赍往外蕃。及西北买马收货。所出常数千万而所取曾不能及其一二耗费中国。糜敝人民。亦莫甚于此也。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与之。此可谓失其宜矣。马至虽多。类皆驽下。散与人民畜养。是时寄养马匹之害巳如此马多人少。畜养不前。及至死伤。辄令赔偿。马户贫困。则复鬻卖妻子。犹不能偿。夫国家之所赖者人民也。人民巳耗。土地空虗。养马虽多。亦何所用。此又其害之大者。昔晋武帝徙胡人于河南内地。羣臣皆谏以为不可。恐贻他日之患。武帝不听。其后卒致五胡之乱。今乃许令鞑靼胡人入中国。成祖志欲干胡故抚养降胡以为巳用以鞍马弓矢居室牛羊衣服盛具供帐以待之。此等皆窥觇中国奸细之人。尤其所不可者。夫人莫不安土重迁。不乐远徙。况此蕃夷习俗既殊所性岂肯背其本主。违去乡土。而居中国乎。是必有可疑。不可以不察也今宜使之来朝之后即遣归本国不必留之以为后日子孙之患也至于官观祷祠之事。自古有国者。所当深戒。汉武帝尝极意以求之。而卒无其验。取讥后世。亦宜去而绝之也。古人有言。淫祀无福况事无益以害有益。蠹财妄费。国用无度。亦其一耳。凡此数事。皆足以损伤和气。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于此。夫奉天殿者。 陛下正朝之殿。所以朝羣臣发号令。出政之所。古之所谓明堂也。而灾首及焉。其为灾之大。自古以来。未之或有诚所谓非常之变也。非省躬责巳。深察所以致灾之由。大布恩泽。改革政化。以疏涤天下穷困之人。不能以回上天谴怒之意也。夫应天以实不以文。臣愿 陛下深下明诏散遣工匠营造之人。停止役作。使天下之人。得遂其父母妻子相安相乐之心。罢绝下蕃买马之役。勿令复出。四夷外国来朝贡者。赐赉而遣之。勿使久居中国。有愿留者。亦宜遣令出塞。俟三四年余。后复议之葢四夷归附朝贡。虽足以为中国之盛然使之久居于此。窥见中国之虗实。恐非今日之所宜亦非他日之利也彼皆人面兽心。不识恩义。徒以贪求中国之货贿而巳。一旦待之有不至。必且为中国患矣。冗官滥员。宜沙汰之。使归田里。有可用者。亦使暂归。俟其官有阙则取用之。简拔贤才。申行荐举严考官吏。有贪赃蠹政坏法为民之害者。在内则令六卿大臣及监察御史。在外则令按察司官按核其实而罪黜之。勿复宽贷。若有廉能之官。善绩昭著。许令保荐于朝量加升擢。使有激劝。大抵敦教化。厚风俗。励廉耻。劝善良。此有国之先务。善有所劝。恶有所惩。则廉耻之道立。而奸贪之俗。自止息矣。前者常有监生生员告乞单丁侍亲。因而获罪发充军者。亦乞赦原取回。使得遂其初心。葢其间亦有先告侍亲。后以亲终。巳行出仕。有司不行分理。一槩查发充军。此皆有亏治体。难以垂训将来。至于宫庙祷祠之事。亦宜罢绝无听其妄。近者大赦天下之时。法司执滞。当条罪者无大干涉。所当赦宥者。尚复拘系。亦乞重加湔洗。使之自新。常为京职者。则降出于外。复还旧职。蠲除租赋。一切勿征敛科需。不急之务。悉乞停罢。饥荒之民。则令所在有司发廪赈济。或官廪不敷。则劝令大户之家。出粟以赈之。官为之主。俟有丰收。则俾偿之。凡此皆天下之大计。所以保安宗社收拾人心。挽回天意。而为国家千万年无穷之命脉。今皆举行之。则人心欢悦。和气可臻。民心既固。国本益安。欲为天下苍生之福。子孙帝王万世之基。莫有大于此者矣。夫国家之所恃以久长者天命也。人心也。而天命所在。常视人心以为去就。未有不得人心而可以保天命也。未有人心既归。而天命不归之者。欲和人心。必敦教化。必修礼让。必使之遂其生养于闾阎之下。教化行而礼让兴。则人知父子君臣之教。尊君亲上之义。则任之以事。驱之以役。虽劳而不怨。生养遂衣食足。则人知重廉耻。乐妻子。保亲族。盗贼息而无争夺凌暴之风矣如此则人心和附。天命凝固、国家久长之利、又莫有过于此者矣、奸人细民。有以诡术异道而惑人者。则抑绝而禁止之。使不乱吾民之教。信赏罚。一号令。使人有所守而不为疑惑。赐予有节。而不至于滥恩。财出有经。而不至于妄费。则国本充实。财用可舒。而不至于空乏。有司百官全其禄廪、使有以养其廉耻天下之人。得以休养于田里之间。而有司官吏。无贪残虐害之政。则灾沴不作。太平可臻。人心既和。天命攸属。而国之基本自固。此诚国家之至计。保安天下消弭灾变之大者也。至于边防守御之臣。则令其修方军伍。谨察烽堠。以防寇盗。此又其所当虑于未然者也。今天意如此。灾变巳极。不宜复有所造作以重劳其民。当还南京。奉谒陵庙。告以灾变之故。保养圣躬。休息于无为。数年之后。天意既回。始可为之。不宜听信小人之言。复有所兴作以误 陛下于其后。彼小人者不知国家忧戚之大计。惟欲谄谀顺旨以希幸恩宠而巳。若复听其言以为无害。则误 陛下益甚。殆非国家之利也
  李忠文奏疏(疏)
  李时勉
  疏
  便民事疏
  论政治疏
  便民事疏【察吏漕运恤军】
  天下有司官吏、不能皆贤、屡蒙敕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黜陟、而所司不加详察、其重厚廉介。不能逄迎阿附者。多考平常。而贪墨奸诡。善于趋媚者。反考称职。人无惩劝。宜岁敕按察司廉正官徧历郡县。察其治行。仍命监察御史覆核具奏。果勤慎廉能政续显著者。请加赉增秩。以励其志。贪黩掊克怠政废职者。请实时黜罚以警其余。如有善不举有恶不紏。致贤否混淆。他日廉勘得出。罪坐所考之官。又连年四方蛮夷朝贡之使。相望于道。实罢中国。宜明诏海外诸国近者三年。远者五年。一来朝贡。庶几官民之便。又江西湖广浙江。并直隶应天等府州县秋粮。每岁运赴北京。道路险远。困敝不堪。□□□搬运之法宜于淮安徐州济宁滨河。置立仓廒。量地远近。分拨运纳。别设法运至北京少纾民力又近年营建北京官军悉力赴工役。及余丁不得生理。衣食不给。有可矜悯。宜敕军官加意抚恤。增给月粮。宽余丁差傜役使给其家。又比来兵政不修。武备废弛。宜敕内外武臣各整部伍。以时操练用备不虞。
  论政治疏【备边褒忠求贤】
  此景泰初年所上
  忧国忘家者臣子之诚心、听言致治者、人君之大德臣身居草野、心在朝廷、方卧病床帷、忽闻大驾有沙漠之征、恨不面陈利害、未几又闻被留之报、臣拊心痛哭而不能止、既而 皇上即位。诏下人始欢忻踊跃。有太平之望。臣惟国家之事。巳往者付之无可奈何未来之治。伏望 陛下敬慎以制之。臣闻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者。此治国之要道。昔在李唐当开元天宝之间。正车书混同之日。使有忧危之心则后来安有夷狄之祸惟 陛下鉴前古之失。究方今之弊。留心政务加意武备。以安中国。以御四夷则不胜幸甚。所有可言之事、略举一二以闻、一备边之道在选将练兵二者而巳选将在通兵法将不知兵法虽使日练精兵亦无所用臣见今武臣子弟袭职惟走马跳沟射箭而巳。京师无赖之徒。多买快马教习以规厚利。就使试中。问以兵法。皆不能对。故武臣子弟。宜先令熟武经七书。使知兵法者教之。及至通晓。令教场演武军官。既试以走马射箭走阵之法。又出题问以团营列阵。破敌攻守之事。中有能铺陈应对者即知兵法者也可以择而用之。昔人学剑者。以剑为一人敌。不足学。去学万人敌。今走马射箭正所谓一人敌也。兵法则万人敌也。夫为将固当知古兵法。而用兵又在审日时之利。日时之利。在用奇门葢奇门乃黄帝战蚩尤时所立法也。专于行兵用之。古之为将。未有不用此者。乞择武臣子弟年少聪明者。俾学习之。既知兵法又谙此术。则用兵之际。必多取胜也一臣闻蹈危难而殒身者。人臣之至行。以美名而得谥者。朝廷之大恩然如宋信国公文天祥之孤忠大节。而尚无谥。将作监丞欧阳珣之死于使事。亦无谥元信丰尹李廉率众保障县境。与其子先后俱死于贼至今俱无谥诚为缺典。今文武从臣扈驾北征。必有横罹兵戈。仗节死义者多。俱宜抚恤孤穉。优给其家。其有应谥赠祭吊者。令礼官稽考。加之恩典以劝方来。一旁求俊义固国家之盛典简命大臣尤国家之重务。此诸葛武侯所以拳拳以亲贤臣。远小人为其君告也。夫贤臣日亲。则可以致治道之兴隆。小人日远则可以免纲纪之颓废。此万世之劝戒也 陛下嗣位之初。宜择正直大臣。有德望冠于当时者。以为辅弼。使朝夕纳诲于前。其于庶位。亦以求贤能练达之才。而用之以干理庶务。则政治兴而万事理矣曩者在朝用人。多有出于阉宦之口。是以用之多不得其人。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至于国人皆曰贤然后察而用之此诚王政之大端不可以不慎者也。夫以将帅之选既得其人。在廷在外。又得正直有为之才。若用之以抚中国则恩泽流而人民安用之以驭夷狄。则干戈振而边患息然后特遣使祗迎大驾还于中土。有日矣唐史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惟其时矣。臣年老日薄西山不能负弓矢以任劳力姑述所闻以进惟赐裁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