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华亭宋征璧尚木 陈子龙卧子 徐孚远闇公 周立勋勒卣选辑
  李雯舒章参阅
  徐武功文集(疏 碑畧)
  徐有贞
  疏
  言河湾治河三策疏
  条议五事疏
  言河湾治河三策疏【河湾治河】
  计开
  一置造水门臣闻水之性可使之通流。不可使之堙塞昔禹凿龙门辟伊阙。无非为疏导计故汉武之堙瓠子。终弗成功、汉明之疏汴渠。正俞年着绩。此其明验也世之言治水者虽多。然于沙湾。独乐浪王景所述制水门之法可取。葢沙湾地土皆沙。易致土册决。故作坝作闸。皆非善计。臣请依景法为之。而加损益于其间。置门于水而实其底。令高常水五尺。水小则可拘之以济运河。水大则疏之使趋于海。如是则有通流之利。无堙塞之患矣
  一开分水河凡水势大者宜分小者宜合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今黄河之势大。故恒冲决。运河之势小。故恒干浅。必分黄河水。但苦沙多易淤耳合运河。则可去其害而取其利。请相黄河地形水势。于可分之处。开成广济河一道。下穿濮阳博陵二泊。及旧沙河二十余里。上连东西影塘。及小岭等地。又数十里余。其内则有古大金堤。可倚以为固。其外则有八百里梁山泊。可恃以为泄。至于新置二闸。亦坚牢可以宣节之。使黄河水大。不至泛滥为害。小亦不至干浅。以阻漕运。
  一挑深运河。臣惟水行地中。避高趋卑。势莫能遏。故河道深。则能蓄水。浅则弗能。今运河自永乐间。尚书宋礼即会通河浚之。其深三丈。其水丈余。但以流沙。汶四之水清尚有此患安可引入黄河耶地形口可缓胡桃浚急则严闸禁可也恒多淤塞。后平江伯陈瑄为设浅铺。又督军丁兼挑故常疏通。久乃废弛而河沙益圩不已。渐至浅狭。今之河底乃与昔之岸平其视塩河上下固悬绝。上比黄河来处。亦差丈余下比卫河接处。亦差数尺。所以取水则难走水则易诚。宜浚之如旧。
  条议五事疏【武备五事】
  一国之武备莫先于治兵葽使国兵足以制边兵边兵足以制夷狄可也我朝 太宗岂帝建都北京、镇压北虏、乘冬遣将出塞烧荒哨瞭、今宜于每年九月尽、敕坐营将官廵边分为三路。一出宣府以抵赤城独石。一出太同以抵万全。一出山海以抵辽东。各出塞三五百里。烧荒哨瞭。如遇虏寇出没。即相机剿杀每岁冬出春归。休息一月。仍于教场操练、如此则京军皆习见边情。临敌不惧。虏寇慑伏。无敢窥边矣。
  一西边去京师窵远自延安绥德以至宁夏甘肃地方数千里。关山隔绝寇人路多。遇有警急。猝难应救。恐即用近边一带之民为便取于西凤内地或致扰民今西安八府之民。不下二十余万户。其中大户有四五十丁者。有二三十丁者。有十余丁者。乞差御史给事中与兵部官。会同陕西都督都御史并方面堂上官。集民点选五丁以上者。户取一人为兵。愿两三丁为兵者听从。免其粮差每府立为一营。委廉干官管领。教之战阵。遇有征进官军。一例关支行粮。有功一日。一体升赏。如此则兵力不患于不足。守备充实而朝廷无西顾之忧矣
  一任将之法。在乎用之当其才。御之得其道。今朝廷大臣举用将官。并不问其才之长短智勇有无。一槩举之。有指挥即升都指挥、都指挥即升都督者初虽署事。旋复实授。曾无功实。遽登重任。及至用之。鲜不悞事。虽加黜责。无补前亏。宜令兵部堂上官会同公侯伯老成大臣、从公察举、务要酌知其才能智勇。佥以本职。参随各处总兵官分领军马勾当边事。如果能干。乃可命为参将等职。待其显立战功然后升其官爵。如此则为将臣者。皆知激劝。奋立功效矣。
  一兵不贵多。而贵精。兵精则一可当百临敌之际。一夫奋勇。而千百随之矣。宜令兵部堂上官会同御史给事中公侯伯等官于教场内公同点选逐队阅视军士有年及六十以上衰老残疾怯弱者、并皆拣退令归卫所、户有壮丁。即令替役。补队。其各处边关之兵。亦各差官依在京例。一体拣选。立为定法。或三年五年一行经久无弊则中外之兵皆精矣
  一国家用兵。必资智勇之人。岂必尽出于将军之中大凡天下之民有心计者皆能运智有膂力者皆能効勇如唐有军谋之科。宋有武举之选是也。方今 圣朝一统之盛。欲设法选举。岂患无才。乞敕兵部行移天下军卫有司。访察军民之家。低有军谋勇力之人。并从选举。不限南北不拘额数。举选到京。问以攻守之策。试以弓马膂力。取勇士则可若智士岂能以二石米羁之取中者月给。口粮二石。分隶在京各营。然后差拨各处总兵官参随使用。有功之日。照例授以武职。如此则凡天下智勇之士。举无遗憾。为国家之用矣。
  碑畧
  敕修河道工完碑畧
  敕修河道工完碑畧
  臣闻凡平水土。其要在知天时地利人事而巳。天时既经。地利既纬。而人事于是乎尽。且夫水之为性。可顺焉以导。不可逆焉以堙。禹之行水。行所无事。用此道也。今或反是。治所以难。葢河自雍豫。出险固而之夷斥。其水之势既肆。又由豫而兖。土益疏。水益肆。而沙湾之东。所谓大洪之口。适当其冲。于是决焉。而夺济汶入海之路以去。诸水从之而泄。堤以溃。渠以淤。涝则溢。旱则涸。此漕途所为阻者与。然欲骤而堙焉。则不可。故溃者溢溃。淤者益淤。而莫之捄也。今欲捄之请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因为之防以时节宣俾无溢涸之患必如是。而后有成。制曰可。臣有贞乃经营焉。作治水之闸。疏水之渠。起张秋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于濮阳之泺。又九里而至于博陵之陂。又六里而至于寿张之沙河。又八里而至于东西影塘。又十有五里而至于白岭之湾。又三里而至于李山隼之涯。由李山隼而上。又二十里而至于竹口莲花之池又三十里而至于大伾之潭。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凡数百里。经澶渊以接河沁。河沁之水。过则恐南溢于运河微则资北流而已过则害。微则利。故遏其过而导其微。用平水势。既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渠有分合。而闸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袤皆至丈。九堰既设。其水遂不东冲沙湾。乃更时出以济漕渠之涸。阿西鄄东曹南郓北之区。出余波而资灌溉者。为顷百数十万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贞知事必集。乃参综古法。第而为之加神用焉。既作大堰。其上捷以水门。其下缭以防堤。堰之崇三十有六尺。其厚什之。长伯之门之广二十有六丈。厚倍之。堤之厚如门。崇如腹。而长倍之。架涛截流。栅木络竹实之石而键之铁葢合土木火金而一之即至人欲以铁制龙之事也用平水性既乃导汶泗之源。而出诸山、汇澶濮之流。而纳诸泽。遂浚漕渠。田沙湾而北至于临清凡二百四十里。南至于济宁。凡二百一十里。复作放水之闸于东昌之龙湾魏湾凡八。为水之度。其盈过丈。则放而泄之。皆通古河以入于海。上制其源下放其流既有所节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害以除。水利以兴。初议者多难其事。至欲弃渠弗治而由河沁及海以漕。然卒不可行也。时又有发京军疏河之议。有贞因奏蠲濒河州县之民马牧等役。而专事河防。以省军费。便民力。天子从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