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出言要顺人心-安士全书
出言要顺人心
[发明]言、行二端,君子立身之要务。作事循天理,则行寡悔矣。出言顺人心,则言寡尤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曰:"仁者其言也讱〖讱(rèn),说话缓慢而谨慎〗。"又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故知立言之道,千难万难。从来道高德厚之人,必不轻于出言。沉机观变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谦退守己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轻于出言者,大抵心志浮躁,遇事喜于见长,故其所发议论,但能形之于口,心中未尝三思筹划。纵使得罪于世,贻笑于人,有所弗顾,何暇计其言之当否乎。
人心者,至公至当之心,即苏子所谓"不言而同然"之情也。人心所在,即天理所在,故须顺之。然顺亦非谄媚之谓,但须察言观色,质直无欺,出之以详慎,示之以谦和,斯亦慎之至矣。至于大喜大怒大醉之时,必有过情之议论,尤当缄默无言,以防过咎。
前辈有云,凡宴会交接之时,稠人广众之际,其中人品不齐。或者素行有亏,或者相貌丑陋,或今虽尊显,而家世寒微,或前代昌隆,而子孙寥落,以类推之,忌讳甚多。必须检点一番,不可犯人隐讳,使之愧愤。若不能遍识,最忌妄谈时事,及呼人姓名,恐或犯其父兄亲戚之所讳,常有意外之祸也。昔有一友,于广座中,谈及一贵客,其人因言与彼交谊最厚。未几,贵客偶至,其人不识,与之揖让。因问旁人为谁,旁人曰:"此即顷所言与君交谊最厚者也。"举座皆相顾微笑。嗟乎!此亦可为轻于出言者之戒矣。
下附征事(三则)
鲁使对薛(《左传》)
滕侯、薛侯来朝于鲁,二国争长。薛侯曰:"吾先封。"滕侯曰:"吾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吾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人有言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君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贶(kuàng),馈赠,此处是请薛侯让步的意思〗,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按]薛词固嫌直遂,滕语亦太迫切。惟有羽父之言,谦和宛转,文彩动人。细玩其词,当分作六层看。首二句,叙明其事,以下便作宽缓之语。将"山有木"一层,陪起"宾有礼"一层,得借宾引主之法。不说宾无礼,反说宾有礼,犹之子产不言曲钧,而曰直钧,何其善于辞命也!"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正是推原欲长滕之故。要说"君若辱贶寡人",先说"寡君若朝于薛",其语谦婉和平,令人闻之自喜。正如秦伯对晋使,不言执其主以归,反说:"寡人之从君而西,亦晋之妖梦是践。"岂非巧于措词耶?此种皆出言顺人心处,初非谄媚逢迎可比。
随宜说法(《高僧传》)
宋高僧求那跋摩(此言功德铠),族姓刹利,罽宾国王兄也,元嘉八年正月,来至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殷勤,且曰:"寡人常欲持斋戒杀,而势有未能,奈何?"师曰:"帝王所修,与士庶异。士庶身贱名劣,号令不行,若不约己节物,何以修身?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神人以和。用贤使能,轻徭薄赋,则雨旸时若,桑麻遍野。以此持斋,斋亦大矣。以此戒杀,戒何如之。岂必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而后为宏济耶?"帝乃抚几叹曰:"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如师所言,真是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矣!"因敕住京祇洹寺。师临殁,头顶间有物,如龙蛇状,上冲于天,见者数千人。
[按]法师所言,句句是吾儒议论,然佛理亦在其中,正所谓出言顺人心也。
巧为讽谏(《懿行录》)
明王尚书友贤,山西宁乡人,尝买妾,困于妒妻。尚书宦游时,幽闭一楼上,饿且死。妻之子毓俊,甫数岁,谓母曰:"彼若饿死,人将谤母。不如日饲粥一碗,令其徐徐自死,人始不以母为不贤矣。"母从之。而俊阴以小布袋藏食于内,乘进粥时密授之,因得不死。逾年生一子,尚书潜育他所。及尚书卒,毓俊抚爱其弟特至。
[按]以言应世,固当顺乎人心。即以言事亲,亦不可逆乎亲志。孔子尝言"事父母几谏",几谏者,悦亲顺亲之谓也。王君谏母,庶几得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朱有燉
台湾舆地汇钞
(明)屠隆
(民国)李涵秋 著
宋·桂万荣
唐·易静
先秦·佚名
(明)楊英
清·万维鶾
清·汪宏
秦·商鞅
(明)郦琥
宋·乐史
唐·圆照
清·程林
(清)方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