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八十四-皇明經世文編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八十四
華亭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陳子龍臥子 李雯舒章選輯
朱兆宣季方參閱
羅文毅公集(疏 書)
羅倫
◆疏
扶植綱常疏
○扶植綱常疏
【 疏論起復】
臣聞朝廷援楊溥故事起復李賢者。臣才識庸下、學問粗淺、項承 天問、賜對大廷、猥蒙 聖恩、親置首選、每自感勵、思酧獎遇凡 聖學大要、君道急務、朝政闕失、紀綱廢弛、官吏貪酷、生靈愁苦、風俗弊壞、士氣委靡、兵戈擾攘、饑僅薦臻、提其綱領、疏其節目、狀其情實、探其根源、為萬言書獻于 陛下、以舒天下之望、以酬 陛下之恩、顧筮仕未久、諳練未深、而又廟堂大臣百僚庶采、必有憂臣之所深憂、言臣之所欲言、行臣之所欲行、臣以疏遠驟進之人、恐蹈冐言越職之罪、是以心雖懷憂、口不敢言、口雖欲言、時未暇及、此臣之罪也、亦臣之分也、近者李賢遭喪之時、 朝廷下起復之命、臣竊謂李賢大臣、起復大事、綱常所關、風化所繫、天下所贍、後世所監、左右侍從、給舍臺官、有知義理、不顧流俗、必陳正論以扶綱常、即此四言知諫爭奪情者大者関係非好名不觧事也是用緘默、因循至今、言雖若迂所關甚大。事雖若緩所繫甚切。由前數事、臣既未暇陳、由此一事、臣又未敢論、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忠君愛國之心、固非 陛下求臣之本心、亦非愚臣報 陛下之夙願也、雖越職忤義、君子所嫌、未同而言、聖人不與、然先王立制、時政有失、庶人工藝、猶得匡諫、况臣備員近侍、蒙恩深重、扶植綱常、臣之志也、披寫悃憤、臣之忠也、惟 陛下亮之、伏讀 聖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綱、舉萬目、使人倫明于上、風俗厚于下、 陛下是言真可為 國家扶綱常、天地立民極、萬世開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綱、莫先於明人倫厚風俗、欲明人倫厚風俗、莫先於孝、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國而非此不可以為國、家而非此、不可以為家、人而非此、則禽獸矣、中華而非此、則夷狄矣、故先王制禮、子有父母之喪、君命三年不過其門、所以教人孝也、古者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誠以居家孝、故忠可移於君、為人臣者未有不孝於親、而能忠於君者也、為人君未有不教其臣以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昔子夏問三年之喪、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孔子曰、魯公伯禽有為而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例者。吾弗知也。 陛下於李賢以金革之事起復之歟。則賢所未聞也。以國家大臣起復之歟。則禮所未有也。似與先王制禮之意不同也。似與孔子之言不類也。似與 陛下策臣之初意不合也。以故事大臣當起復歟、則為君者當以先王之禮教其臣。為臣當據先王之禮事其君。臣不暇遠舉、請以宋言之、仁宗嘗以故事起復富弼矣。引故實有大體弼之辭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當據禮經。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從其請孝宗嘗以故事起復劉珙矣。珙之辭曰。身在草上之中。國無門庭之寇。難冒冐金革之名。以私利祿之實。孝宗卒允其辭。此二君者。未嘗拘當代之故事。以強起其臣。此二臣者。未嘗循當代之故事以苟從其君。故功澤加於當時。名聲垂於後世。史筆書之以為盛事。士夫誦之以為美談。此無他君能教其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於君也。自是而後。無復禮義。史嵩之欲援例起復為丞相。王黻起復為執政。陳宜中起復為宰相。賈似道起復為平章。此數君者。未嘗不以當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數臣者未嘗不以當代之故事從其君。然生靈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亂。社稷以之而傾。貽禍于當時遺臭於後世。此無他。君不教其臣以孝。臣無孝可移以忠其君也。詩曰殷監不遠、在夏后之世。臣願 陛下以宋為鑒。使賢盡孝於親。為萬世之大臣。 陛下以禮處賢。為萬世之君。此臣之願也。亦賢之分也、以賢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復之與。則仁宗之時。?丹桀驁。未為無虞也。孝宗之時。金虜盛強。未為無事也。 陛下必欲賢任天下之事、不專門內之私。則賢身不可起。口則可言。宜降溫詔。俾如劉珙不以一身之戚。而忘天下之憂。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則必言。言之則必盡。 陛下於賢之言。聞之則必行。行之則必力。則賢雖不起復猶起復也使賢於天下之事。知之而不言。言之而有隱。 陛下於賢之言。聞之而不行行之而不力。則賢雖起復猶不起復也 陛下無謂廟堂無賢臣。庶官無賢士。君盂也臣水也盂圓則水隨以圓盂方則水隨以方。君好諫則臣隨以直君好諛則臣隨以佞臣直則忤旨多。忤旨多則惡心生惡心生則祿不可保身不可安矣誰肯不保其祿不愛其身乎。臣佞則順旨多。順旨多則???心攵?心生???心攵?心生則寵愈可固位愈可安矣誰肯不固其寵不安其位乎。 陛下誠能於退朝之暇清閑之燕畧崇高貴重之勢親直諒博洽之士開懷訪納降禮尊筵講 聖學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務詢政事之得失。察生民之利病訪人才之賢否考古今之治亂。諏風俗之盛衰咨邊防之緩急。舍一巳之見而以眾人之見為見。舍一巳之知。而以眾人之知為知。順 旨之言則察而逐之。使貢諛保寵者無以自容忤 旨之言則容而受之。使輸忠為國者得以自盡羣策畢陳。眾賢並用則賢所欲言者人亦能言之又何必違先王之禮經拘先朝之故事。損大臣之名節。虧 聖明之清化而後天下可治哉。 朝廷舉措大臣出處天下觀之、史筆書之、清議雖不行於 朝廷天下以為何如。公為比言亦知其不行而以後世清議惧之公論雖不行於今日後世以為何如。誠不可不懼也。誠不可不慎也夫賢之起復。尤諉之曰負天下之重任。應先朝之故事。比年以來。 朝廷以奪情為常典縉紳以起復為美名。食稻衣錦之徒接踵廟堂據禮守經之士。寂寥無聞不知此人於天下之重任何所関耶此事於 先朝之故事何所據耶。 先朝自楊溥之外。未聞起復某人為某官也今起復之官何如此多耶。以其高謀遠慮足以定天下之大議耶。何未見其發也以其折衝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難耶。何未見其能也以其直節勁氣足以勵天下之士習耶。何未見其有也以其深仁厚澤。足以浹天下之民心耶。何未見其行也以其忠言讜論足以裨 朝政之闕失耶。何未見其敢也。 陛下何取於斯人而起復之哉意其平昔之計不過阿媚權勢。豫為已地及遭通喪之時則必曲為諛說上蒙 天聽不曰此人辦事理可奪情則曰此有故事例當起復既遂奸計畧為虗辭一不論允歡然就位未有堅請如富弼懇辭如劉珙者也。名曰奪情實則貪位。名曰起復。實則戀祿。且婦於舅姑喪亦三年。孫於祖父母禮有期服。奪情於夫初無與其妻。起復於父。初無于其子。今或舍舘如故。妻孥不動。乃號於天下曰。本欲終喪。 朝廷不容。雖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為人父者所以望其子之報。豈擬至於此哉。為人子者所以報其親之心。豈忍至於此哉。枉巳者未有能直。夫人忘親者。未有能忠於君。望其直人而先枉巳。望其忠君而先忘親。 陛下何所取於斯人。而起復之哉何不使之全孝於家。而後移忠於國哉。昔富弼有母喪。韓琦言起復非盛世事。而富公竟不可奪。史嵩之遭父喪。大學生羣攻之。至數百人。而嵩之竟乞終制。今大臣起復。羣臣不以為議。且從而為之辭。所以豫為巳地也。羣臣起復。大臣不以為非。且從而成其事。亦所以豫為巳地也。大臣既無忌。羣臣復何慙。羣臣既有例。大臣復何辭。今之大臣。固韓琦富弼之罪人。今之羣臣。又太學生之罪人也。上下成風、靡然同流、致有公道起復之例私為匿服之計、例在薄恩、如匿服以受封、例在得官。則匿服以聽選、例在掇科、則匿服以應舉、例在選官、則匿服次候遷、例在求賄、則若服以之任、率天下之人。為無父之歸。臣不忍 聖明之世風俗之弊。綱常之壞。一至於此也。夫愛親之心、孩提有之、短喪之說、下愚恥言、况在冠裳之列、聞聖賢之道、肯於其親無三年???心攵?乎、特以貪利。遂至忘親。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 陛下誠能守先王之遺禮、遵 祖宗之成憲、待之以禮義、而不縻之以爵祿、激之以廉恥、而不誘之以名位、使積習之弊脫然以除、則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向雖忘其親、今則為孝子、向雖後其君、今則為忠臣、亦理之所必有、勢之所必至也、特在乎 陛下轉移之間何如耳、 天子者以孝治天下者也、大臣者佐 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欲孝行於天下、必先行於大臣臣願 陛下不惑羣議、斷自 聖衷、取回內臣、許令李賢依富弼故事守制、依劉珙故事言事、其餘巳起復者、悉令追喪、未起復者、悉許終制、脫有金革之事。則從墨衰之制。任國事於外。盡心喪於內。 朝廷既正則天下自正、大臣既行、則羣臣自效、人心天理。不可泯滅、誰肯甘心為不孝子、靦顏為不忠臣乎、綱常由是而正、人倫由是而明、風俗由是而厚、士心由是而純、紀綱由是而張、國勢由是而振矣、臣言一出、犯者皆忤、眾怒羣積、將無不至、不曰狂生妄議、未諳國體、則曰腐儒迂談、不達時宜、不曰矯激于名、希求進用、則曰道理雖是、窒礙難行、近年以來、類為此語、阻塞言路、折挫士氣、臣雖愚昧、豈不自知、言忤於人、殃及於巳、議出於今、禍貽於後、然夙夜皇皇、惟恐上負 朝廷、下負所學、取議於天下、貽笑於後世、是以昧死為 陛下言之、惟 陛下矜賜優容、使讜言日進、曲加保護、使士氣日振、則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書
與府縣言上中戶書
○與府縣言上中戶書
【 請寬上中戶】
倫嘗聞程子曰、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王荊公行青苖、門人故舊遺書邵子、欲投劾去、邵子曰、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投劾去何益也、仁者用心、固如是乎、倫素性剛褊、好論世事、自臥病山中、杜門卻掃、凡有于謁、非獨公事、至於文字若非其人。皆拒之而弗答也。廼今而有言焉、何也、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朱子曰、凡民有患難、勢可言于官、則為言之、不可言則多方救護之、吾邑之民、困於苛歛、其患甚矣、予無力以救之、惡得巳於言耶、古之征者三、君子用其一、緩其二、今日有秋粮之征、有夏稅之征、有上中戶之征、用其五、用其六矣、欲民之不流離而去為盜也難矣、為民父母行政、何忍至於此也、諸征姑勿論、以上中戶言之、吾幼時猶未有也、 祖宗之時未有此法也、各布政司未有此例也、作俑者何人乎、始者一里或一二名。今一里有十數名者。一家有兩三名者。一都有百十名者。聞諸人云、合縣二千六百名、椽則曰一千四百八十名吁何其多也、詢之?縣、無如是之多也、徵諸往時、無如是之多也、度諸事勢、亦無如是之多也、吾鄉八九兩都、素號重難、永樂以來、雜役悉免、今不下二百名矣、所征人戶、逃絕者有之、無粮者有之、軍匠者有之、秀才者有之、鰥寡狐獨者有之、欲憑元報以盡征之可乎、若曰、戶有虗絕。田無逃亡。此可施之於經界既正之時。不可施之於賦藝之日。何也、民田畝數升、官田畝數斗下甲人戶、原佃官田、寒暑之衣食不給、橫豪之剝削無巳、官府之征求無藝、乃以官作民鬻于他主田居富屋粮坐下戶况里書作弊飛派詭寄、一區虗粮、有至數百石者、一里有至數十石者、一家有至數石者、欲執粮以定征可乎、吾見多矣、凡有科差、吏胥舞文、里老受託、以上而為下、以下而為上、田連阡陌者、許諸科不興、室如懸罄者、無差不至可痛也、可悲也、今所征人戶、賣屋者有矣、賣田者有矣、賣牛者有矣賣子女者有矣、脫婦人之簪珥者有矣、敲折之下何求不足冤號之聲、上徹于天、人事既乖、天道不順、苦雨連月、米珠薪桂、官吏里胥、?午鄉曲、雞犬不寧、為民父母行政、何忍至於此也、若求貱於粮里。巳貱虗粮。已貱鹽粮。又貱中戶。貱如是其多也。民有所不堪矣。然則何為而可也、吾聞紙價數萬四十六縣出之。一縣一千。則四萬六千矣縣加五百則六萬矣。吾縣以一千五百為率。除已征若干、尚欠若干、未征若干、其逃亡死絕軍戶生員貧難下戶悉應蠲免外、其餘人戶、多則朋合、少則獨征、足一千五百之數則已矣、事難懸度、其損益又在執事裁之也、主於不傷吾仁民之心而已、若據元甲之數、務求取盈、以媚上司之意、而失下民之望、恐仁者之用心、不如是、獨執事未知其情耳、使知之也、其有不從乎、或曰其如上司何、予應之曰、公卿大臣其天人耶、抑生於人間也方其困于閭閻。游于學挍、擊節伊周、高談孔孟、其志何如哉、一旦得行其道、其不能為吾民之福乎、民者邦之本也、財者民之命也、傷其財則傷其命、傷其命、則傷其本矣 朝廷建官分職、所以固其本也、諸公其肯傷邦家之本、而不能為吾民之福 鄭俠布衣一見民苦於新法、為流民圖以進、况名在從臣之列者、吾當披肝瀝膽以與爾百姓請命諸公宜無不從者、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八十四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陆德明
(清)叶德辉
元·黄元吉
宋·昙秀
唐·段成式
宗喀巴
清·文晟
清·江日升
(三国)曹操、曹丕、曹植撰
(清)嘉兴沈可培向斋
明·释智旭
明·晁瑮
海纳川
清·杨景淐
明·陈子龙
宋·刘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