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词徵-清·张德瀛
词徵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一
○古乐递变 乡饮酒义曰,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此古乐歌也。秦燔乐经,其绪乃绝。六代而後,靡音日兴。迄有唐之世,叠出新响,词肇其端。盖风会递变,若有主之者。王仲淹谓情之变声,即斯意也。 ○意内言外为词 词与辞通,亦作词。周易孟氏章句曰,意内而言外也,释文沿之。小徐说文系传曰,音内而言外也,韵会沿之。言发於意,意为之主,故曰意内。言宣於音,音为之倡,故曰音内。其旨同矣。[周易章句,汉孟喜撰。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事迹具汉书儒林传。喜与施雠、梁丘贺同受业於田王孙,传田何之易。世以意内
...更多
卷二
○十二律 十二律分寸毫厘丝数,吕氏、司马氏、郑氏、蔡氏,诸说各异。其后推算家以密率求今律调律数,皆连比例。戴锷士补校象数一原云:黄锺与大吕,大吕与太簇,距一位而成比例。黄锺与太簇,太簇与姑洗,距二位而成比例。故知乐记比音而乐之一言,已露其旨。使由宫声而得全律之声,由全律之声而通子声,则按诸十二律,皆有定位,不特律数之比而后合也。 ○乐之七调 乐之七调,传自龟兹人苏婆,以琵琶弦叶之。随郑译推演其声,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七调者,一曰婆ヌ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宫声或
...更多
卷三
○词不能舍音韵 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声出而音定焉,音繁而韵兴焉。论其秩序,则音居先,韵居後。若舍音韵以言词,匪特戾於古,词亦不能工矣。 ○音律本於人声 刘彦和声律篇云:夫音律所始,本於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惟词亦然,高下洪细,轻重迟疾,各有一定之响。解人正当於喉吻间得之。 ○唐宋人制词无韵书 齐永明时尚声韵之学,周撰四声切韵,沈隐侯撰四声谱,曩尝求其书读之而不可得,盖二书本未传於世也。然平上去入,互相通转,群经有之。其见於毛诗者,尤不可枚举。当发言之始,期合天籁,非拘牵於声韵者。故唐、宋人制词,别无韵书,而韵寓焉。陈献可云
...更多
卷四
○自五代至明之词集 唐人於歌咏之暇,兼制小词,忄互有遗佚。又轮廓初启,体犹未盛。延及宋代,大晟所掌,复备宗庙之乐,而学士抒其情愫,教坊习其声律,所作益繁。今取词集、词选、词谱、词话之具存於世者,稍加诠次,自五代始,迄於明止。若数阕流传,附诸篇末者则汰之。按籍以求,梗概略备矣。[唐五代时,如金荃、握兰集、谪仙集、兰畹集,目存书亡。至宋刘子词附屏山集、岳忠武词附金陀粹编、明王行俭词附抑庵集,此类均未成帙。若本朝钦定词谱外,则有秀水朱氏词综、王氏、陶氏续编、阳湖张氏词选、阳羡万氏词律、德清徐氏续词律、吴江徐氏词苑丛谈、萧山峰志氏、长洲彭氏
...更多
卷五
○唐昭宗词 唐昭宗菩萨蛮词,据新五代史暨中朝故事,是帝次华州,登城西齐云楼,望京师所作。其卒章云:“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寇盗充斥,越在草莽,故其言凄怆如此,非复汉高大风之曲矣。[沈存中云:“词凡三章,墨本在陕州一佛寺中,今仅存二章,而以卒章作首章云。”] ○唐词三家 李太白词,氵亭泓萧瑟。张子同词,逍遥容与。温飞卿词,丰柔精邃。唐人以词鸣者,惟兹三家,壁立千仞,俯视众山,其犹部娄乎。 ○元真子渔歌子 张子同碧虚篇有云“无元而元,是谓真元。无真而真,是谓元真”,故自称元真子。所制渔歌子词,凡五阕,西塞山前一阕,世尤称之。共时子同弟
...更多
卷六
○金主亮词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赠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语,金主亮闻之,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或云:“金主亮遣使臣朝贺,隐画工於中,图临安城邑,及吴山西湖之胜,既进,绘事间然,有垂涎杭越之想。”今观呈史及艺苑雌黄所载金主诸词,独具雄鸷之概,非但其武功之足纪也。 ○元虞萨词 前人评韩、柳文者曰,韩如静女,柳如名姝。殊觉未称。独元虞伯生、萨雁门二家词,则极相类。虞词幽,萨词繁丽,殆有别耳。 ○元人诗宜入小令 李宾之论诗云:“宋之拙者皆文也,元之巧者皆词也。”今观元人诗,如袁通甫之“象管乌丝题往事,玉箫锦瑟负华年”,郝伯常之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士雄
曹继武
(五代)徐铉撰
清·惠觉
宋·毛幵
唐·令狐德棻 等
五代·柳坤用
杨维桢
劉昫 等編
烟水散人
牛僧儒
明·刘伯温
宋·陈与义
(清)沈曾植
烟霞散人
清·金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