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历代诗话-未知
历代诗话目录:
诗 品
二十四诗品
乐府古题要解
诗人主客图
六一诗话
藏海诗话
沧浪诗话
诚斋诗话
杜工部草堂诗话
优古堂诗话
庚溪诗话
观林诗话
诗 谱
梅磵诗话
吴礼部诗话
归田诗话
国雅品
诗镜总论
麓堂诗话
逸老堂诗话
南濠诗话
四溟诗话
姜斋诗话
续诗品
答万季埜诗问
钝吟杂录
庚溪诗话
宋 陈岩肖
卷上
艺祖皇帝尝有《咏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又窃闻上微时,客有咏初日诗者,语虽工而意浅陋,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盖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极,僭窃之国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於言,规模宏远矣。
太宗皇帝既辅艺祖皇帝创业垂统,暨登宝位,尤留意斯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必制诗赐之,其後累朝遵为故事。宰相李昉
...更多
观林诗话
宋 吴聿
汉武《析梁台》,群臣皆联七言,或述其职,或谦叙不能,至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尤。”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则又有规警之风。及宋孝武《华林都亭》,梁元帝《清言殿》,皆效此体。虽无规儆之风,亦无佞谀之辞,独叙叨冒愧惭而已。近世应制,争献谀辞,褒日月而谀天地,恐不至。古者赓载相戒之风,於是扫地矣。
谢灵运有“蘋苹泛沈深,菰蒲冒清浅”,上句双声叠韵,下句叠韵双声。後人如杜少陵“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杜荀鹤“胡卢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更多
诗 谱
元 陈绎曾
○古体
《周南》,不离日用间,有福天下万世意。
《召南》,至诚谆恪,秋毫不犯。
《邶风》,君子处变,渊静自守。
《齐风》,翩翩有侠气。
《唐风》,忧思深远。
《秦风》,秋声朝气。
《豳风》,深知民情而真体之。
《小雅》,忠厚。
宣王《小雅》,振刷精神。
...更多
梅磵诗话
元 韦居安
卷上
山谷云:"俞清老作景陶轩,名为未当。《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明也。高山则仰之,明行则行之耳。魏晋间所谓‘景庄’‘景俭’,从一人差谬,送相承谬。"余观叶靖逸《四朝闻见录》云:"真文忠公德秀字景元、楼定量献公钥尝从容扣之以字义,真公答以慕元德秀之为人,故曰‘景元’。楼公取《诗》注‘景行行止’处示之,则‘景’之义为‘明’,谓‘高山仰止’对‘明行行止’也,真遽易为希元。盖‘景元’乃‘明元’,无谓也。.今人命字,以"景"为"希"者滔滔皆是,亦承袭之误欤?<
...更多
吴礼部诗话
元 吴师道
仲长统《述志》诗,允谓奇作,其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昌黎志辟异端,而汉三贤赞,统与焉,殆未之察也。
汤伯纪注陶渊明《述酒》诗,定为瘦辞隐语,盖恭帝哀诗。发千古之未发,诸否之韪之,其难解处,亦不敢决,得存疑之意,愚尝有一二管见补之。“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汤注:“司马氏出重黎之后,此言晋室南渡,国虽未末,而势之分崩久矣。至于今,则典午之气数遂尽也。素砾未详。修渚
...更多
归田诗话
明 瞿佑
◎序
古诗《三百篇》,孔子取《思无邪》一言以盖之。夫思无邪者,诚也。人能以诚诵诗,则善恶皆有益。学诗之要,岂有外於诚乎?余观历代工诗者,在汉魏晋则有曹刘陶谢辈,在唐则有李杜柳岑辈,在宋则有欧苏黄陈辈,在元则有虞杨揭范辈。诸贤诗,刊行久,固足以为後学法矣。余同乡宗吉瞿先生早以明经荐,筮仕於仁和临安宜阳三邑庠,升国子助教,文名播於篇章,脍炙人口旧矣。复升籓府长史,克胜辅导之任。无何居闲寓多台,太师英国张公延为西宾,甚加礼貌。先生不以夷险易心,暇日则笃嗜评古人篇什,取其旨趣微
...更多
国雅品
明 顾起纶
夫韩婴作传,聿兴触感之情;匡鼎说《诗》,颇适解颐之趣。彼荆筑悲歌,而燕丹变色;嵇琴雅春天,惟向秀擅聆。岂同声起予,合志发愤邪?余作《国雅》既成,复就选中若干名家,逆自洪初,以迄嘉末,怜高哲之既往,嘉英篇之绝倒,辄一赏雀之。偶有所得,僭附鄙见,从世代编次,非敢谬诠甲乙。迨今名达乡范,固多阙文,特标品目,尚俟知方言,为之扬榷。盖采音吴札,会阝得无讥;藻品梁嵘,没者斯撰。例当窃比於是,名之曰《国雅品》。若夫品之源流,前贤叙论,代有高鉴,惟严仪卿一家,颇称指南。至我盛明弘嘉间,又谆谆刻迪。如昌穀《谈艺
...更多
诗镜总论
明 陆时雍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三百》乎?
十五《国风》,亦里巷语,然雍雍和雅,骚人则萧萧清远之音。西京语迫意锓,自不及古人深际。
诗人一叹三咏,感寤具存,庞言繁称,道所不贵。韦孟《讽谏》,恺直有馀,深婉不足。韦玄成《自劾》诗,情色未定量,末段数语,庶为
...更多
麓堂诗话
明 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独步斯世,若杜之在唐,苏之在宋,虞伯生之在元,集诸家之长而大成之。故其评骘折衷,如老吏断律,无不曲当。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予於是亦云。用托之木,与《沧浪》并传。虽非先生意,亦天下学士大夫意也。於戏!先生人品行业,有耳目者皆能知之。文章乃其馀事,诗话云乎
...更多
逸老堂诗话
明 俞弁
◎序
余性疏懒,平居自粝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翻阅披校,竟日忘倦。古人有云:“缓步当车,晚食当肉。”此林下人一种真乐。余亦自谓有真乐三,而此不与焉。读经史百家,忽然有悟,朗诵一过,如对宾客谈论,而无迎送之劳,一乐也。展玩法书名帖,追想古人笔法,如与客弈棋临局,而无机心之劳,二乐也。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三乐也。以此三乐,日复一日,盖不知老之将至,何必饫膏粱,乘轻肥,华居鼎食,然後为快哉?遂扁一室曰“逸老堂”。日居其中,铅椠编帙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孙光祖
宋·叶隆礼
明·蒋一葵
元·王结
唐·僧彦悰
明·兰茂
明·杨宏
唐·李翰
(民国)汉史氏
明·程宗猷
清·张咏
苏曼殊
唐·徐道符
唐·许嵩
汉·王符
明·陆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