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文心雕龙义证-(南朝梁)刘勰 著;詹锳 义证
文心雕龙义证目录:
序 例
《文心雕龙》板本叙录
引用书名简称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卷 四
卷 五
卷 六
卷 七
卷 八
卷 九
卷 十
序 例
我于四十年代在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诸生授《文心雕龙》,深感作者刘勰熟读群经,博览子史,于齐梁以前文集无不洞晓,而又深通内典,思想绵密。原书大量运用形象语言,说明极其复杂的抽象问题,许多句法都是化用古籍,非反复钻研难以探其奥义。至于其中所阐述的理论,就更加难以明其究竟。建国以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及文艺理论,对于《文心雕龙》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近二十多年来,又曾先后为中文系教师和研究生讲授《文心雕龙》,对原书的理解逐步深入,因而有写《文心雕龙义证》之意。
通过几十年的摸索,我感到《文心雕龙》主要是一部讲写作
...更多
《文心雕龙》板本叙录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着作,可是由于古本失传,需要我们对现存的各种版本进行细致的校勘和研究,纠正其中的许多错简,才能使我们对《文心雕龙》中讲的问题,得到比较正确的理解。现在就把多年来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所见的各种版本和抄校本加以介绍,希望能引起《文心雕龙》研究者的注意。
《宋史.艺文志》载辛处信《文心雕龙注》十卷。这部书久已亡佚,明清两代文献中,都没有征引过。今存各种板本中,元刻本就是最早的了。
一、元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刊本《文心雕龙》十卷。
...更多
引用书名简称
梅注 梅庆生《文心雕龙》注,万历三十七年刻本,天启二年校定本。
《训故》 王惟俭《文心雕龙训故》,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黄注 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养素堂本,纪昀批本。
《补注》 李详《文心雕龙补注》,龙溪精舍丛书本。
《札记》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
范注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
《杂记》 叶长青《文心雕龙杂记》,自印本。
《集注》 颜虚心《文心雕龙集注》
...更多
卷 一
原道 第一
《淮南子》首列《原道训》,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本书《序志》篇:“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刘勰所谓道,就是《易》道。
元钱惟善《文心雕龙序》:“自孔子没,由汉以降,老佛之说兴,学者趋于异端,圣人之道不行,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固自若也。当二家滥觞横流之际,孰
...更多
卷 二
明诗 第六
这是一篇诗史,它具体地说明了诗体源流和诗歌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根据他的理论来说明各个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的成就,还根据政治社会的升沉,来解释各个时代的诗风。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一〕。”圣谟所析〔二〕,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三〕,舒文载实〔四〕,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五〕;三百之蔽,义归无邪〔六〕,持之为训,有符焉尔〔七〕。
〔一〕
“歌”,唐写本作“哥”,下并同。《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
...更多
卷 三
铭箴 第十一
《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注:“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
...更多
卷 四
史传 第十六
纪评:“彦和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当行,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稀,无甚高论,特敷衍以足数耳。学者欲析源流,有刘子玄之书在。”
范注:“案《史通》专论史学,自必条举细目;《文心》上篇总论文体,提挈纲要,体大事繁,自不能如《史通》之周密。然如《史通》首列《六家》篇(《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特重《左传》、《汉书》二家,《文心》评论《左传》《史》《汉》,其同一也;《史通》推扬二体(编年体,纪传体),言其利弊,《文心》亦确指其短长,其同
...更多
卷 五
封禅 第二十一
《大戴礼.保傅》:“封泰山而禅梁父。”
《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郑注:“《孝经说》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也。”正义:“封乎泰山者,谓封土为坛,在于泰山之上;考绩燔燎者,谓考诸侯功绩,燔柴燎牲以告天。禅乎梁甫者,禅读为墠,谓除地为墠,在于梁甫,以告地也。梁甫是泰山之旁小山也。刻石纪号也者,谓刻石为文,纪录当代号谥。”
《白虎通.道德论.封禅》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
...更多
卷 六
神思 第二十六
《庄子.达生》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论衡.卜筮》篇:“夫人用神思虑,……一身之神,在胸中为思虑。”
孔融《荐弥衡表》:“思若有神。”
曹植《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
谯周云:“神思独至之异。”(见《三国蜀志.杜琼传》)
吴华覈《乞赦楼玄疏》:“宜得闲静,以展神思。”
韦昭《鼓吹曲》:“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
...更多
卷 七
情采 第三十一
《礼记.表记》:“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桓宽《盐铁论.殊路》:“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巧。”
《论衡.超奇》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着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又:“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赵学敏
(清)四明西亭凌雪
五代·王松年
(宋)钱塘陈思
明·刘基
明·杨时乔
清·彭继先
(晋)常璩,任乃强校注
明·汪天锡
清·胡廷光
清·冯煦
(清)许南英
清·陈宏绪
明·周怡
(宋)尹洙
(后唐)冯贽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