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赵令畤-全宋词
赵令畤
令畤字德麟,燕王德昭玄孙。生于治平元年(1064)。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坐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后官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四年(1134)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侯鲭录、聊复集。聊复集今不传,有赵万里辑本。
蝶恋花
商调十二首
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或举其末而忘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全
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
先叙前篇之义。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
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传曰:馀所善张君,性温茂,美丰仪,寓于
蒲之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
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
乃异派之从母。是岁,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
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
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措。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
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
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弱子幼女,犹君之所生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
以仁兄之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乃命其子曰欢
郎,可十馀岁,容甚温美。次命女曰:莺莺,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
保尔之命。不然,尔且虏矣,能复远嫌乎?又久
之,乃至。常服晬容,不加新饰。垂鬟浅黛,双脸断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
礼。因坐郑旁,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张问其
年岁。郑曰:十七岁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
终席而罢。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锦额重帘深几许。绣履弯弯,未省离朱户。强出娇羞都不语。绛绡频掩酥胸素。
黛浅愁红妆淡伫。怨绝情凝,不肯聊回顾。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张生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
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翌日,
复至,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
崔之族姻,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媒而求娶焉!张
曰:予始自孩提时,性不苟合。昨日一席间,几
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饭,恐不能逾旦
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
我于枯鱼之肆矣。婢曰:崔之贞顺自保,虽所尊
不可以非语犯之。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
怨慕者久之。君试为谕情诗以乱之。不然,无由
得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懊恼娇痴情未惯。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万语千言都不管。兰房跬步如天远。
废寝忘餐思想遍。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密写香笺论缱绻。春词一纸芳心乱。
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云:“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
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
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张亦微谕其旨。是夕岁二月旬又四日矣。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无几红娘
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谓必
获济。及女至,则端服俨容,大数张曰:兄之恩,
活我家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见依。奈何因
不令之婢,致淫泆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
终掠乱而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
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于婢妾,又恐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于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
以求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
逾而出,由是绝望矣。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屈指幽期惟恐误。恰到春宵,明月当三五。红影压墙花密处。花阴便是桃源路。
不谓兰诚金石固。敛袂怡声,恣把多才数。惆怅空回谁共语。只应化作朝云去。
后数夕张君临轩独寝,忽有人惊之。惊欻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至矣,
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俄而红娘捧崔而至,则娇羞融冶,力
不能运支体。曩时之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荧,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也。有顷,寺钟鸣晓。
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而去。终夕
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耶?所
可明者,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
茵席而已。奉劳歌伴,同和前声。
数夕孤眠如度岁。将谓今生,会合终无计。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嫦娥至。
玉困花柔羞抆泪。端丽妖娆,不与前时比。人去月斜疑梦寐。衣香犹在妆留臂。
是后又十数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
十韵未毕,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
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
者,几一月矣。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谕之。崔
氏宛无难词,然愁怨之容动人矣。欲行之再夕,
不复可见,而张生遂西。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一梦行云还暂阻。尽把深诚,缀作新诗句。幸有青鸾堪密付。良宵从此无虚度。
两意相欢朝又暮。争奈郎鞭,暂指长安路。最是动人愁怨处。离情盈抱终无语。
不数月张生复游于蒲,舍于崔氏者又累月。
张雅知崔氏善属文,求索再三终不可见。虽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异时,独夜操琴,
愁弄凄恻。张窃听之,求之,则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张生俄以文谓及期,又当西去。当去之
夕,崔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今弃之,
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始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没身之誓,有其终矣,又何必深憾于
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君尝谓我善鼓琴,今且往矣。既达君此诚。因命拂琴,鼓霓裳
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左右皆欷歔,张说遽止之。崔投琴拥面,泣下流
涟,趣归郑所,遂不复至,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碧沼鸳鸯交颈舞。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洒翰赠言终不许。援琴请尽始衷素。
曲未成声先怨慕。忍泪凝情,强作霓裳序。弹到离愁凄咽处。弦肠俱断梨花雨。
诘旦,张生遂行。明年文战不利,遂止于京。
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
此,曰:“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
之饰,虽荷多惠,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便于京中就业,于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鄙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以来,尝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笑语。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梦寐之间,亦多叙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情,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枕席,义盛恩深。愚幼之情,永谓终托。岂期既见君子,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栉。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偿若仁人用心,俯遂幽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谓要盟之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忱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殁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别后相思心目乱。不谓芳音,忽寄南来雁。却写
花笺和泪卷。细书方寸教伊看。
独寐良宵无计遣。梦里依稀,暂若寻常见。幽会未终魂已断。半衾如暖人犹远。
“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之佩。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致
彩丝一絇,文竹茶合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
意者欲君子如玉之洁,鄙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
愁绪萦丝。因物达诚,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佳。慎言自保,毋以鄙为深念也。”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彩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张之友闻之,莫不耸异。而张之志固绝之矣。
岁馀,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
乃因其夫言于崔,以外兄见。夫已诺之,而崔终
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
一诗寄张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君将行,崔又赋一诗以谢绝之。词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梦觉高唐云雨散。十二巫峰,隔断相思眼。不为旁人移步懒。为郎憔悴羞郎见。
青翼不来孤凤怨。路失桃源,再会终无便。旧恨新愁无计遣,情深何似情俱浅。
逍遥子曰:乐天谓微之能道人意中语。仆于是益知乐天之言为当也。何者?夫崔之才华婉美,词彩艳丽,则于所载缄书诗章尽之矣。如其都愉
淫冶之态,则不可得而见。及观其文,飘飘然仿佛出于人目前。虽丹青摹写其形状,未知能如是
工且至否?仆尝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词十一章,
示余友何东白先生。先生曰:文则美矣,意犹有
不尽者,胡不复为一章于其后,具道张之于崔,
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于义。始相遇也,如是之笃;终相失也,如是之遽。必及于此,则
完矣。余应之曰:先生真为文者也。言必欲有终
箴戒而后已。大抵鄙靡之词,止歌其事之可歌,
不必如是之备。若夫聚散离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又况崔之始相得而终至相失,岂得
已哉。如崔已他适,而张诡计以求见;崔知张之
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乐
天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岂独在彼者耶?予因命此意,复成一曲,缀于传
未云。
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天仙子
宿雨洗空台榭莹。下尽珠帘寒未定。花开花落几番晴,春欲竟。愁未醒。池面杏花红透影。
一纸短书言不尽。明月清风还记省。玉楼香断又添香,闲展兴。临好景。心似乱萍何处整。
浣溪沙
刘平叔出家妓八人,绝艺,乞词赠之。
脚绝、歌绝、琴绝、舞绝
稳小弓鞋三寸罗。歌唇清韵一樱多。灯前秀艳总横波。
指下鸣泉清杳渺。掌中回旋小婆娑。明朝归路奈情何。
菩萨蛮
轻鸥欲下春塘浴。双双飞破春烟绿。两岸野蔷薇。翠笼熏绣衣。
凭船闲弄水。中有相思意。忆得去年时。水边初别离。
又
长淮渺渺寒烟白。凭栏人是霜台客。时句妙春豪。风云不啻高。
樽前人已老。馀恨连芳草。一曲酒醒时。梧桐月欲低。
又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好事近
急雨涨溪浑,小树带山秋色。轻棹暮天归路,袅芙蓉烟白。
酒醒香冷梦回时,虫声正凄绝。只觉小窗风月,与昨宵都别。
小重山
楼上风和玉漏迟。秋千庭院静,百花飞。午窗才起暖金卮。匀面了,阑畔看春池。
何事苦颦眉。碧云春信断,尽来时。鸳鸯游戏镇相随。云雾敛,新月挂天西。
又
雨霁风高天气清。玉盘浮出海,转空明。小窗帘影冷如冰。愁不寐,独自傍阶行。
情似浪头轻。一番销欲尽,一番生。无言惆怅到参横。人欲起,鹎鵊几声鸣。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沈烟香一缕。宿雨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又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西江月
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明窗千古探遗编。不救饥寒一点。
更被维摩老子,不教此处容言。炉熏清炷坐安禅。物物头头显现。
满庭芳
玉枕生凉,金缸传晓,败叶飞破清秋。雨馀翻浪,渺渺阻行舟。暂系汀洲侧畔,风夜起、荻叶添愁。银屏远,龙香渐尽,还是梦扬州。
更筹。何太永,当年情事,今日堪酬。最苦恨红
楼,笑我飘浮。为寄相思细字,教字字、愁蹙眉头。凄凉久,渔人唱晓,随月过横沟。
清平乐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思越人
素玉朝来有好怀。一枝梅粉照人开。晴云欲向怀中起,春色先从脸上来。
深院落,小楼台。玉盘香篆看徘徊。须知月色撩人恨,数夜春寒不下阶。
临江仙
阿方初出
枝上粉香吹欲尽,依前庭院春风。更谁同绕摘芳丛。漏残金兽冷,信断锦屏空。
看结灯花愁不睡,酒阑无梦相逢。凄凉长判一生中。不如云外月,永夜在房栊。
虞美人
光化道中寄家
画船稳泛春波渺。夕雨寒声小。紫烟深处数峰横。惊起一滩鸥鹭、照川明。
西楼今夜归期误。恨入栏干暮。可堪春事满春怀。不似珠帘新燕、早归来。
浣溪沙
王晋卿筵上作
风急花飞昼掩门。
一帘残雨滴黄昏。
便无离恨也销魂。
翠被任熏终不暖,
玉杯慵举几番温。
个般情事与谁论。
又
槐柳春馀绿涨天。
酒旗高插夕阳边。
谁家墙里笑秋千。
往事不堪楼上看,
新愁多向曲中传。
此情销得是何年。
又
一朵梦云惊晓鸦。
数枝春雨带梨花。
坐来残月冷窗纱。
钗凤谩曾留得半,
枕山犹是枕时斜。
对花今日奈天涯。
又
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
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鬥棋时。
又
少日怀山老住山。
一官休务得身闲。
几年食息白云间。
似我乐来真是少,
见人忙处不相关。
养真高静出尘寰。
鹧鸪天
前改张文潜诗,但有此四句,正为咸平
刘生作。馀作后改为鹧鸪天赠之
可是相逢意便深。为郎巧笑不须金。门前一尺春风髻,窗内三更夜雨衾。
情渺渺,信沉沉。青鸾无路寄芳音。山城钟鼓愁难听,不解襄王梦里寻。
又
蓝良辅知阁舟中晚坐会上作
麝发雕炉小袖笼。天教我辈此时同。橼经雪重香方满,菊到秋深色自浓。
船槛内,月明中。插花归去莫匆匆。人生更在艰难内,胜事年来不易逢。
失调名
脸薄难藏泪,眉长易觉愁。
临江仙
翠袖卷纱红映肉,无风玉骨生寒。可堪新晓雨初残。颦眉谁恼著,粉泪滴阑干。
闻道谪仙歌妙语,新妆再发愁颜。雾帘云幕荐金盘。笔间长借句,直莫放春还。
乌夜啼
春思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雪樵主人回
(清)曹庭栋
明·陈汝元
元魏·瞿昙般若流支
宋·陈善
(清)谷应泰
元魏·毗目智仙
清·蔡锷
(东汉)佚名
清·张起南
清·顾仲
五代·王朴
(明)沈德符撰
明·胡文焕
宋·江少虞
明·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