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全漢文卷十一-全漢文
全漢文卷十一
烏程嚴可均校輯
元王皇后二
置宗師詔元始五年正月
蓋聞帝王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昔堯睦九族。舜惇敘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統國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之後。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雖有王侯之屬莫能相糾。或陷入刑罪。教訓不至之咎也。傳不云乎。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二千石選有德義者以為宗師。考察不從教令有冤失職者。宗師得因郵亭書言宗伯。請以聞。常以歲正月。賜宗師帛各十匹。
(漢書平紀。)
元王皇后 一
議九錫禮儀詔元始五年
可。唯公功德光于天下。是以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諸生吏民翕然同辭。連守闕庭。故下其章。諸侯宗室辭去之日。復見前重陳。雖曉喻罷遣。猶不肯去。告以孟夏將行厥賞。莫不驩悅。稱萬歲而退。今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願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位。方制作未定事須公而決。故且聽公。制作畢成。群公以聞。究于前議其九錫禮儀。亟奏。
(漢書王莽傳。)
封劉歆王惲等列侯詔元始五年正月
義[義當作羲]和劉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廱。令漢與文王靈臺周公作洛同符。太僕王惲等八人。使行風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皆封為列侯。
(漢書平紀。)
改葬傅太后及丁姬詔元始五年
因故棺為致過 作冢。祠以太牢。謁者護。
(漢書外戚定陶丁姬傳。)
封師丹為義陽侯詔元始五年
夫褒有德。賞有功。先聖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稱僭號。甚悖義禮。關內侯師丹。端誠於國。不顧患難。執忠節。據聖法。分明尊卑之制。確然有柱石之固。臨大節而不可奪。可謂社稷之臣矣。有司條奏邪臣建定稱號者已放退。而丹功賞未加。殆繆乎先賞後罰之義。非所以章有德報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鄉戶二千一百封丹為義陽侯。
(漢書師丹傳。)
詔賜免馬宮策元始五年
太師大司徒扶德侯上書言。前以光祿勳議定陶共王母謚曰。婦人以夫爵尊為號謚。宜曰孝元傅皇后。稱渭陵東園。臣知妾不得體君。卑不得敵尊。而希指雷同。詭經辟說。以惑誤上。為臣不忠。當伏斧鉞之誅。幸蒙灑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領。伏自惟念。入稱四輔。出備三公。爵為列侯。誠無顏復望闕庭。無心復居守府。無宜復食國邑。願上太師大司徒扶德侯印綬。避賢者路。下君章有司。皆以為四輔之職。為國維綱。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鮮明固守。無以居位。如君言至誠可聽。惟君之惡。在灑心前。不敢文過。朕甚多之。不奪君之爵邑。以著自古皆有死之義。其上太師大司徒印綬使者。以侯就第。
(漢書馬宮傳。莽以太皇太后詔賜宮策。)
元王皇后 二
出平帝媵妾詔元始五年十二月
皇帝仁惠。無不顧哀。每疾一發。氣輒上逆。害於言語。故不及有遺詔。其出媵妾。皆歸家得嫁。如孝文時故事。
(漢書平紀。)
令安漢公居攝詔元始五年十二月
蓋聞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為之立君。以統理之。君年幼稚。必有寄託而居攝焉。然後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書不云乎。天工人其代之。朕以孝平皇帝幼年。且統國政。幾加元服委政而屬之。今短命而崩。嗚呼哀哉。已使有司徵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後。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至于制作。與周公異世同符。今前輝光囂武功長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夫有法成易。非聖人者亡法。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具禮儀奏。
(漢書王莽傳。)
封劉嘉為師禮侯詔居攝元年
惟嘉父子兄弟。雖與崇有屬。不敢阿私。或見萌芽。相率告之。及其禍成。同共讎之。應合古制。忠孝著焉。其以杜衍戶千封嘉為師禮侯。嘉子七人。皆賜爵關內侯。
(漢書王莽傳上。)
封孔光孫等詔居攝元年
故太師光雖前薨。功效已列。太保舜、大司空豐、輕車將軍邯、步兵將軍建皆為誘進單于籌策。又典靈臺明堂辟雍四郊。定制度。開子午道。與宰衡同心說德。合意并力。功德茂著。封舜子匡為同心侯。林為說德侯。光孫壽為合意侯。豐孫匡為并力侯。益邯建各三千戶。
(漢書王莽傳上。)
元王皇后 三
進封莽二子及兄子詔居攝三年
進攝皇帝子 新侯安為新舉公。賞都侯臨為 新公。封光為衍功侯。
(漢書王莽傳上。)
冊罷董賢元壽二年六月
閒者以來。陰陽不調。菑害並臻。元元蒙辜。夫三公。鼎足之輔也。高安侯賢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非所以折衝綏遠也。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
(漢書董賢傳。哀帝崩。莽使謁者以太后詔即闕下冊賢。即日與妻皆自殺。 按。平紀載太皇太后詔曰。大司馬賢。年少不合眾心。其上印綬罷。即此冊約文。)
策免彭宣元壽二年七月
惟君視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昏亂。非所以輔國家綏海內也。使光祿勳豐冊詔君。其上大司空印綬。便就國。
(漢書彭宣傳。哀帝崩莽白太后策宣。)
策王莽為安漢公元始元年正月
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幹之。群僚眾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廟以安。蓋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賜嘉號曰安漢公。輔翼於帝。期於致平。毋違朕意。
(漢書王莽傳上。)
策遣龔勝邴漢元始二年六月
惟元始二年六月庚寅。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罷。太皇太后使謁者僕射策詔之日。蓋聞古者有司。年至則致仕。所以恭讓而不盡其力也。今大夫年至矣。朕愍以官職之事煩大夫。其上子若孫若同產同產子一人。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終高年。賜帛及行道舍宿。歲時羊酒衣衾。皆如韓福故事。
(漢書兩龔傳。哀帝崩。王莽秉政勝與太中大夫邴漢俱乞骸骨。於是王莽依韓福故事。白遣勝漢策。)
元王皇后 四
策安漢公九錫文元始五年五月
惟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臨于前殿。延登。請詔之曰。公進。虛聽朕言。前公宿衛孝成皇帝十有六年。納策盡忠。白誅故定陵侯 于長。以彌亂發姦。登大司馬。職在內輔。孝哀皇帝即位。驕妾窺欲。姦臣萌動。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僭坐。自是之後。朝臣論議。靡不據經。以病辭位。歸于第家。為賊臣所陷。就國之後。孝哀皇帝覺寤。復還公長安。臨病加劇。猶不忘公。復特進位。是夜倉卒。國無儲主。姦臣充朝。危殆甚矣。朕惟定國之計。莫宜于公。引納于朝。即日罷退高安侯董賢。轉漏之閒。忠策輒建。綱紀咸張。綏和元壽。再遭大行。萬事畢舉。禍亂不作。輔朕五年。人倫之本正。天地之位定。欽承神祇。經緯四時。復千載之廢。矯百世之失。天下和會。大眾方輯。詩之靈臺。書之作雒。鎬京之制。商邑之度。於今復興。昭章先帝之元功。明著祖宗之令德。推顯嚴父配天之義。脩立郊禘宗祀之禮。以光大孝。是以四海雍雍。萬國慕義。蠻夷殊俗。不召自至。漸化端冕。奉珍助祭。尋舊本道。遵術重古。動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祖考嘉享。光耀顯章。天符仍臻。元氣大同。麟鳳龜龍眾祥之瑞。七百有餘。遂制禮作樂。有綏靖宗廟社稷之大勳。普天之下。惟公是賴。官在宰衡。位為上公。今加九命之錫。其以助祭。共文武之職。乃遂及厥祖。於戲。豈不休哉。
(漢書王莽傳上。)
與成帝書
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復來。其能默虖。
(漢書敘傳。)
定陶傅太后
后。河內溫人。少為上官太后才人。元帝為太子得進幸。及即位。立為倢 。生定陶恭王。進號昭儀。恭王生哀帝。時成帝無子。徵立哀帝為皇太子。及即位。尊為恭皇太后。尋尊為帝太太后。後又更號為皇太太后。稱永信宮。
定陶傅太后 成許皇后 五
詔丞相御史遣傅喜就國
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不宜奉朝請。其遣就國。
(漢書傅喜傳。)
成許皇后
后。昌邑人。宣帝許皇后從弟嘉之女。元帝時選為皇太子妃。成帝即位。立為皇后。專寵無子。鴻嘉三年。坐姊謁等祝詛後官宮身者事發廢處昭臺宮。尋徙長定宮。後九年。坐姊 事賜死。
上疏言椒房用度
妾誇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義理。幸得免離茅屋之下。備後宮埽除。蒙過誤之寵。居非命所當託。洿穢不修。曠職尸官。數逆至法。踰越制度。當伏放流之誅。不足以塞責。迺壬寅日。大長秋受詔。椒房儀法御服輿駕所發諸官署。及所造作遺賜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寍以前故事。妾伏自念。入椒房以來。遺賜外家。未嘗踰故事。每輒決上。可覆問也。今誠時世異制。長短相補。不出漢制而已。纖微之閒。未必可同。若竟寍前與黃龍前。豈相放哉。家吏不曉。今壹受詔如此。且使妾搖手不得。今言無得發取諸官。殆謂未央宮不屬妾不宜獨取也。言妾家府亦不當得。妾竊惑焉。幸得賜湯沐邑以自奉養。亦小發取其中。何害于誼而不可哉。又詔書言。服御所造。皆如竟寍前。吏誠不能揆其意。即且令妾被服所為。不得不如前。設妾欲作某屏風張于某所。曰故事無有。或不能得。則必繩妾以詔書矣。此二事誠不可行。唯陛下省察。宦吏忮佷。必欲自勝。幸妾尚貴時。猶以不急事操人。況今日日益侵。又獲此詔。其操約人。豈有所訴。陛下見妾在椒房。終不肯給妾纖微。內邪若不私府小取。將安所仰乎。舊故。中宮乃私奪左右之賤繒。及發乘輿服繒。言為待詔補。已而貿易其中。左右多竊怨者。甚恥為之。又故事。以特牛祠大父母。戴侯敬侯皆得蒙恩以太牢祠。今當率如故事。唯陛下哀之。今吏甫受詔讀記。直豫言使后知之。非可復若私府有所取也。其萌牙所以約制妾者。恐失人理。今但損車駕。及毋若未央宮有所發遺賜衣服如故事。則可矣。其餘誠太迫急。柰何。妾薄命。端遇竟寍前。竟寍前於今世而比之。豈可邪。故時酒肉有所賜外家。輒上表迺決。又故杜陵梁美人歲時遺酒一石肉百斤耳。妾甚少之。遺田八子。誠不可若是。事率眾多。不可勝以文陳。俟自見索言之。唯陛下深察焉。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常寵於上。後宮希得進見。上無繼嗣。於是省減椒房掖廷用度。皇后迺上疏。)
成許皇后 六
班倢
倢 。樓煩人。班固之祖姑。成帝初選入後宮。拜倢 。鴻嘉中。求供養太后長信宮。
自悼賦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成。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絫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繈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共洒埽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屨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漢書外戚傳。列女傳八。蓺文類聚三十。)
班捷 七
擣素賦
測平分以知歲。酌玉衡之初臨。見禽華以麃
(一作麗。)
色。聽
(一作忽。)
霜鶴之傳音。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沈。雖松梧之貞脆。豈榮彫其異心。若乃廣儲懸月。暉水流清。桂露朝滿。涼衿夕輕。燕姜含蘭而未吐。趙女抽簧而絕聲。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曳羅裙之綺靡。振珠佩之精明。若乃盼睞生姿。動容多製。弱態含羞。妖風靡麗。皎若明魄之升崖。煥若荷華
(一作衣。)
之昭晰。調鉛無以玉其貌。凝朱不能異其脣。勝雲霞之邇日。
(一作月。)
似桃李之向春。紅黛相媚。綺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兩靨如點。雙眉如張。穨肌柔液。音性閑良。於是投香杵。扣玟砧。擇鸞聲。爭鳳音。梧因虛而調遠。柱由貞而響沈。散繁輕而浮楗。
(蓺文類聚作捷)
節疏亮而清深。含笙 筑。比玉兼金。不塤不篪。匪瑟匪琴。或旅環而紓鬱。或相參而不雜。或將往而中還。或已離而復合。翔鴻為之徘徊。落英為之颯沓。調非常律。聲無定本。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飆之遠近。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長卷。清寡鸞之命群。哀離鶴之歸晚。當是時也。鍾期改聽。伯牙弛琴。桑閒絕響。濮上傳音。蕭史編管以擬吹。周王調笙以象吟。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閑貞
(一作靜。)
專之性。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歌采綠之章。發東山之詠。望明月而撫心。對秋風而掩鏡。閱絞練之初成。擇玄黃之妙匹。
(一作逸。)
準華裁於昔時。疑形異於今日。想嬌奢之或至。許椒蘭之多術。勳陋製之無韻。慮蛾眉之為愧。懷百憂之盈抱。空千里兮飲淚。侈長袖於妍衭。
(蓺文類聚作袂。)
綴半月於蘭襟。表纖手於微縫。庶見跡而知心。訄沿
(蓺文類聚作計脩。)
路之遐敻。怨芳菲之易泄。
(一作絕。)
書既封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慚行客而無言。還空房而掩咽。
(古文苑。又見蓺文類聚八十五有刪節。)
班倢 趙皇后 八
報諸姪書
記言屬見所賜趙倢 書以相比。元帝被病無悰。但鍛鍊後宮貴人。書也類多華辭至如成帝。則推誠寫實。若家人夫婦相與書矣。何可比也。故略陳其長短。令汝曹自評之。
(御覽引婦人集。)
趙皇后
后號飛燕。本陽阿主家人。成帝召為倢 。永始元年立為皇后。哀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哀帝崩。貶徙北宮。尋廢為庶人。自殺。
奏牋成帝
臣妾久備掖庭。先承幸御。遣肆大號。積有歲時。近因始生之日。復加善視之私。特屈乘輿。俯臨東掖。久侍宴私。再承幸御。臣妾數月來內宮盈實。月脈不流。飲食美甘。不異常日。知聖躬之在體。辨天日之入懷。虹初貫日。聽是珍符。龍據妾胸。茲為佳瑞。更期蕃育神嗣。抱日趨庭。瞻望聖明。踴躍臨賀。謹此以聞。
(秦醇趙飛燕別傳。)
趙昭儀
昭儀名合德。飛燕女弟。成帝既幸飛燕。因召合德為倢 。後拜昭儀。居昭陽宮。屢殺皇子。成帝崩。太后詔問狀。自殺。
奏上趙皇后書賀正位
天地交暢。貴人姊及此令吉。光登正位。為先人休。不堪喜豫。謹奏上二十六物以賀。金屑組文茵一鋪。沈水香蓮心 一面。五色同心大結一盤。鴛央萬金錦一匹。琉璃屏風一張。枕前不夜珠一枚。含香綠毛狸藉一鋪。通香虎皮檀象一座。龍香握魚二首。獨搖寶蓮一鋪。七出菱花鏡一簽。精金彄環四指。若亡絳綃單衣一襲。香文羅手藉三幅。七回光雄肪髮澤一盎。紫金被褥香罏一枚。文犀辟毒箸一雙。碧玉膏簽一合。
(趙飛燕外傳。)
趙昭儀 九
今日嘉辰。貴姊懋膺洪冊。謹上襚三十五條。以陳踊躍之心。金華紫輪帽。金華紫羅面衣。織成上襦。織成下裳。
(一作下裾。)
五色文綬。鴛鴦襦。鴛鴦被。鴛鴦褥。金錯繡襠。七寶綦履。五色文玉環。同心七寶釵。黃金步搖。合歡
(一作合浦。)
圓璫。琥珀枕。龜文枕。珊瑚玦。馬瑙彄。雲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華扇。五明扇。雲母屏風。琉璃屏風。五層金博山香罏。回風扇。
(一作席。)
椰葉席。同心梅。合枝李。青木香。沈水香。香螺卮。九真雄麝香。
(一作九真雄黃麝香。)
七枝鐙。
(西京雜記上。)
與藉武詔記
取牛宮[宮當作官]令舍婦人新彥[彥當作產]兒。婢六人。盡置暴室獄。毋問兒男女誰兒也。
今夜漏上五刻。持兒與舜會東交掖門。
告武。以篋中物書予獄中婦人。武自臨飲之。
赫蹄書
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女自知之。
又與藉武詔記
告武。篋中有死兒。埋屏處。勿令人知。
(已上並漢書孝成趙皇后傳。)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不署撰人
宋·刘籍
清·王原祁
清·潘德舆
(清)范咸纂輯
宋·王溥
台湾地舆全图
岑参
(清)许重熙
唐·薛易简
清·万斛泉
清·朱浩文
唐·史崇
明·周嘉胄
(宋)邵博撰
清·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