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漢文卷三十二


  烏程嚴可均校輯

  楊敞

  敞。華陰人。昭帝初為大將軍霍光軍司馬。歷長史搜粟都尉。始元末遷大司農。元鳳中為御史大夫。代王訢為丞相。元平元年九月卒。謚曰敬侯。

  楊敞   一

  奏廢昌邑王

  丞相臣敞、大司馬大將軍臣光、車騎將軍臣安世、度遼將軍臣明友、前將軍臣增、後將軍臣充國、御史大夫臣誼、宜春侯臣譚、當塗侯臣聖、隨桃侯臣昌、樂杜侯臣屠耆堂、太僕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農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樂成、廷尉臣光、執金吾臣延壽、大鴻臚臣賢、左馮翊臣廣明、右扶風臣德、長信少府臣嘉、典屬國臣武、京輔都尉臣廣漢、司隸校尉臣辟兵、諸吏文學光祿大夫臣遷、臣畸、臣吉、臣賜、臣管、臣勝、臣梁、臣長幸、臣夏侯勝、大中大夫臣德、臣卬眛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頓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廟總壹海內者。以慈孝禮誼賞罰為本。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臣敞等議。禮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後。遣宗正大鴻臚光祿大夫奉節使微昌邑王。典喪服斬縗。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從官更持節。引內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餘人。常與居禁空前未有闥內敖戲。自之符璽取節十六。朝暮臨。令從官更持節從。為書曰。皇帝問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黃金千斤。賜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嘉歌吹作俳倡。會下還。上前殿。擊鐘磬。召內泰壹宗廟樂人輦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眾樂。發長安廚三太牢具。祠閣室中。視已。與從官飲啗。駕法駕皮軒鸞旗。驅馳北宮桂宮。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宮奴騎乘。遊戲掖庭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要斬。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與從官宮奴夜飲。湛洒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復召太官趣具。無關食監。太官不敢具。即使從官出買雞豚。詔殿門內。以為常。獨夜設九賓溫室。廷見姊夫昌邑關內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嗣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及侍中傅嘉數進諫以過失。使人薄責勝。縛嘉擊。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臣敞等數進諫。不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臣雋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倉議、皆曰。高皇帝建功業。為漢太祖。孝文皇帝慈仁節儉。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後。行淫辟不軌。詩云。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屬。莫大不孝。過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鄭。繇不孝出之。絕之於天下也。宗廟重於君。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姓。當廢。臣請有司御史大夫臣誼、宗正臣德、太常臣昌與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廟。臣敞等昧死以聞。(漢書霍光傳。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太后詔曰可。)

  楊敞   二

  奏立皇曾孫

  禮曰。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太宗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武帝時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後。秦承祖宗廟子萬姓。臣昧死以聞。(漢書霍光傳。光復與丞相等上書。皇太后詔曰可。)

  楊惲

  惲字子幼。敞第二子。初為郎。補常侍騎。擢左曹。地節中封平通侯。遷中郎將。神爵初拜光祿勳。五鳳二年。與太僕戴長樂相失。免為庶人。後歲餘要斬。

  報孫會宗書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厎。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苦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唯君子察焉。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廷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埶。不能自退。遭遇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滅夷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

  楊憚   三

  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思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憚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 。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壞。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於今迺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毋多談。(漢書楊敞傳。文選。)

  間居

  養羊酤酪。以供伏臘之費。(御覽三十一。)

  眭弘

  弘字孟。魯國蕃人。以字行。為議郎。至符節令。元鳳三年坐祅言伏誅。

  上書預推昌邑王宣帝事

  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襢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後。以承順天命。(漢書眭弘傳。昌邑有枯社木復生。上林苑中有斷抑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日公孫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即說曰云云。使友人內官長賜上此書。)

  眭弘 路溫舒   四

  路溫舒

  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初為獄小吏。轉獄吏始元中。郡署決曹吏[獄吏及決曹吏兩吏字皆當作史]。舉孝廉。除山邑丞。坐法免。復為郡吏。元鳳中。廷尉解光請署奏曹掾。守廷尉史。宣帝即位。遷廣陽私府長。內史舉文學高第。遷右扶風丞。後為臨[臨下脫淮字]太守。卒於官。

  上書言宜尚德緩刑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迺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忘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咸寍。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繼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寍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敺。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

  路溫舒   五

  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晝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皇集。護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汙。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漢書路溫舒傳。宣帝初即位。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又見說苑貴德。少篇首二百五十字。)

  大鴻臚禹

  禹。史失其姓。

  奏平千王元不宜立嗣

  元前以刃賊殺奴婢子男。殺謁者。為刺史所舉奏。罪名明白。病。先令。令能為樂奴婢從死。迫脅自殺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故春秋之義。誅君之子不宜立。元雖未伏誅。不宜立嗣。(漢書景十三王傳。武帝以親親故。立趙敬肅王小子偃為平千王。子繆王元嗣。薨。大鴻臚禹奏云云。奏可。國除。 案。諸侯王表元薨於元鳳二年是時大鴻臚禹百官表失載。)

  張壽王

  壽王。元鳳中為大史令。

  大鴻臚禹 張壽王 丞相屬寶 王吉  六

  上書言不宜更厤

  厤者。天地之大紀。上帝所為傳。黃帝調律厤。漢元年以來用之。今陰陽不調。宜更厤。之過也。(漢書律厤志。元鳳三年。太史令張壽王上書言。)

  丞相屬寶

  寶。失其姓。

  劾張壽王

  壽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衣。誦不詳之辭。作妖言。欲亂制度。不道。(漢書律厤志。元鳳三年。丞相屬寶長安單安國。安陵抔育劾壽王。下吏。)

  王吉

  吉字子陽。琅邪皋虞人。以郡吏舉孝廉為郎。補若盧右丞。遷雲陽令。舉賢良。為昌邑王中尉。昭帝崩。迎王入嗣位。尋廢。以國臣坐髡為城旦。宣帝時起為益州刺史。病去官。徵為博士諫大夫。尋謝病歸。元帝即位。復徵為諫大夫。道病卒。遣使弔祠。

  王吉   七

  上疏諫昌邑王

  臣聞古者師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詩云。匪風發兮。匪車揭兮。顧瞻周道。中心制兮。說曰。是非古之風也發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揭揭者。蓋傷之也。今者大王幸方與。曾不半日而馳二百里。百姓頗費耕桑。治道牽馬。臣愚以為民不可數變也。昔召公述職。當民事時。舍于棠下而聽斷焉。是時人皆得其所。後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甘棠。甘棠之詩是也。大王不好書術而樂逸游。馮式撙銜。馳騁不止。口倦乎叱詫。手苦於菙轡。身勞乎車輿。朝則冒霧露。晝則被塵埃。夏則為大暑之所暴炙。冬則為風寒之所匽薄。數以耍脆[耍當作耎]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非所以全壽命之宗也。又非所以進仁義之隆也。夫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帥居前。勸誦在後。上論唐虞之際。下及殷周之盛。考仁聖之風。習治國之道。訢訢焉發憤忘食。日新厥德。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休則俛仰詘信以利形。進退步趨以賓下。吸新吐故以練臧。專意積精以適神。於以養生。豈不長哉。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必有堯舜之志。體有喬松之壽。美聲廣譽。登而上聞。則福祿其轃。而社稷安矣。皇帝仁聖。至今思慕未怠。於宮館囿池弋獵之樂。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聖意。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於屬則子也。於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加焉。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於以上聞。非享國之福也。臣吉愚戇。願大王察之。(漢書王吉傳。)

  奏書昌邑王

  臣聞高宗諒闇。三年不言。今大王以喪事徵。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己。慎毋有所發。且何獨喪事。凡南面之君何言哉。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願大王察之。大將軍仁愛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聞。事孝武皇帝二十餘年。未嘗有過。先帝棄群臣。屬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將軍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內晏然。雖周公伊尹。亡以加也。今帝崩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願留意常以為念。(漢書王吉傳。昭帝崩亡嗣大將軍霍光秉政。遺大鴻臚宗正迎昌邑王。吉即奏書戒王。)

  上宣帝疏言得失

  陛下躬聖質。總萬方。帝王圖籍。日陳於前。惟思世務。將興太平。詔書每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可謂至恩。未可謂本務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於三代之隆者也。其務在於期會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臣聞聖王宣德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備。難以言治。左右不正。雖以化遠。民者。弱而不可勝。愚而不可欺也。聖主獨行於深宮。得則天下稱誦之。失則天下咸言之。行發於近。必見於遠。故謹選左右。審擇所使。左右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德也。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寍。此其本也。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

  王吉   八

  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消。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王者未制禮之時。引先王禮宜於今者而用之。臣願陛下承天心。發大業。與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竊見當世趨務不合於道者。謹條奏。惟陛下財擇焉。(漢書王吉傳。又略見禮樂志。)

  夫婦。人倫大網。夭壽之萌也。世人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侯則國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絀於婦。逆陰陽之位。故多女亂。古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褎有德而別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趨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於冥冥。絕惡於未萌也。舜湯不田。三公九卿之世。而舉皋陶伊尹。不仁者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至於積功治人。亡益於民。此伐檀所為作也。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財。不宜居位。去角抵。減樂府。省尚方。明視天下以儉。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獨賢。政教使之然也。民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未成。(漢王吉傳。吉以為云云。又言云云。即前疏所謂條奏也。今錄於疏後。)

  王駿

  駿。吉子。以孝廉為郎。建昭初遷諫大夫。除趙內史。道病免歸。起為幽州刺史。遷司隸校尉。河平初遷少府。陽朔末拜京兆尹。鴻嘉初代薛宣為御史大夫。

  王駿   九

  諭指淮陽王欽

  禮為諸侯制相朝聘之義。蓋以考禮壹德尊事天子也。且王不學詩乎。詩云。俾侯於魯。為周室輔。今王舅博數遺王書。所言悖逆。王幸受詔策。通經術。知諸侯名譽不當出竟。天子普覆。德布於朝。而恬有博言。多予金錢。與相報應。不忠莫大焉。故事。諸侯王獲罪京師。罪惡輕重。縱不伏誅。必蒙遷削貶黜之罪。未有但己者也。今聖主赦王之罪。又憐王失計忘本。為博所惑。加賜璽書。使諫大夫申諭至意。殷勤之恩。豈有量哉。博等所犯罪惡大。群下之所共攻。王法之所不赦也。自今以來。王毋復以博等累心。務與眾棄之。春秋之義。大能變改。易曰。藉用白茅。元咎。言臣子之道。改過自新。絜己以承上。然後免於咎也。王其留意慎戒。惟思所以悔過易行塞重責稱厚恩者。如此。則長有富貴。社稷安矣。(漢書宣元六王淮陽王欽傳。)

  劾奏匡衡

  監臨盜所主守。直千金以上。春秋之義。諸侯不得專地。所以壹統尊法制也。衡位三公。輔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上以自益。及賜明阿承衡意。猥舉郡計。亂減縣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漢書匡衡傳。司隸校尉駿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衡。)

  于定國

  定國字曼倩。東海郯人。昭帝時為獄吏郡決曹。舉侍御史。遷御史中丞。宣帝即位為光祿大夫。平尚書事。遷水衡都尉。地節初超遷廷尉。凡十八年。甘露中遷御史大夫。代黃霸為丞相。封西平侯。永光元年後數歲卒。年七十餘。謚曰安侯。

  奏考問楊惲罪

  惲不服罪。而召戶將尊。欲令戒飭富平侯延壽。曰。太僕定有死事[死事之事當作罪]數事。朝暮人也。惲幸與富平侯婚姻。今獨三人坐語。侯言時不聞惲語。自與大僕相觸也。尊曰。不可。惲怒。持大刀曰。蒙富平侯力。得族罪。毋泄惲語。令太僕聞之。亂餘事。惲幸得列九卿諸吏。宿衛近臣。上所信任。與聞政事。不竭忠愛。盡臣子義。而妄怨望。稱引為訞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漢書楊敞傳。太僕戴長樂上告楊惲罪。事下廷尉。廷尉定國考問。左驗明白。奏。)

  于定國 冀州刺史林 龔遂  十

  冀州刺史林

  林。史失其姓。

  奏劾代王年

  年為太子時。與女弟則私通。及年立為王後。則懷年子。其婿使勿舉。則曰。自來殺之。婿怒曰。為王生子。自令王家養之。則送兒頃太后所。相聞知。禁止則。令不得入宮。年使從季父往來送迎則連年不絕。(漢書文三王傳。地節中。冀州刺史林奏。)

  龔遂

  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以明經為昌邑王郎中令。王入嗣位。尋廢。坐國臣髡為城旦。宣帝時選為勃海太守。徵拜水衡都尉。

  蠅矢對

  陛下之詩不云乎。營營青蠅。至于藩。愷悌君子。毋信讒言。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宜進先帝大臣子孫。親近以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讒諛。必有凶咎。願詭禍為福。皆放逐之。臣當先逐矣。(漢書武五子傳。昌邑玉徵即位。後夢青蠅之矢。積西階東。以問遂。遂云云。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

  嚴延年

  延年字次卿。東海下邳人。昭帝末以郡吏選補御史掾。舉侍御史。宣帝時坐法亡命。遇赦。復為御史掾。拜平陵令。免。後為丞相掾。擢好畤令。神爵中為涿郡太守。五鳳初遷河南太守。坐罪棄市。

  劾奏霍光

  光擅廢立。亡人臣禮。不道。(漢書嚴延年傳。)

  報張敞書

  河南天下喉咽。二周餘斃。莠盛苗穢。何可不鉏也。(漢書嚴延年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