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文明小史-清·李伯元
文明小史目录:
文明小史
楔子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九回
却说刘伯骥自从改换洋装,同了洋教士,正拟进城面谒傅知府,搭救几个同志,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设局开捐,弄得民不聊生,怨生载道。教士听了诧异,急急同着刘伯骥奔进城门,意思想见知府问个究竟。岂料走到将近城门的时候,只见从城里退出来的人越发如潮水一般。他二人立脚不稳只好站在路旁,等候这班人退过,再图前进。岂料这些人后面,跟了许多穿号褂子的兵勇,一人手里拿着一根竹板子,一路吆喝,在那里乱打人。吓得这些人一个个抱头鼠窜而逃,还有些妇女夹杂在内。
此番进城的这些妇女,也有探望亲戚的,也有提着篮儿买菜的,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
...更多
第十回
却说刘伯骥同了洋教士,跑到永顺府,亲自把几个同志要了出来,傅知府无可如何,也顾不得上司责问,只得将一干人松去刑具,眼巴巴看着领去。当下一干人走出了府衙,两旁看审的人不知就里,见了奇怪,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的私议,又有些人跟在后头,哄的满街都是。教士恐人多不便,便把刘伯骥手里的棍子取了过来,朝着这些人假做要打,才把众人吓跑。 教士见他们如此胆小,也自好笑。一路言来语去,不知不觉,已到了昨日所住的那丬小客栈内。栈里掌柜的见他们一个个都是蓬首垢面,心上甚是诧异,只因惧怕洋人,不敢说甚。这一干人恐怕离开洋人,又生风浪,只得相随同住,再作道
...更多
第十一回
却说傅知府听了舅老爷的话,一想此计甚妙,便把礼物办好,将信写好,次日一早,叫人送到教士住的客栈里。且说那教士自从送傅知府去后回来,便向众秀才说道:“诸位先生,我看此处断非安身之地,今日他虽回去,谅来未必甘心。我们一日不行,他的缠绕便一日不了。我乡下教堂里也容不得诸位这许多人,而见诸位年轻力壮,将来正好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如此废弃光阴,终非了局!”众人听了他话,都说不错,但是面面相觑,想不出一个主意来。怕的是离开洋人,官府就要来捉,踌躇了半天,终究委决不下。教士知道他们害怕,便说道:“诸位但肯出门,我都有法保护。只要把你们送到上海租
...更多
第十二回
却说上回书讲到博知府撤任,省宪又委了新官,前来管理这安顺一府之事。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
单说教士自从听了刘伯骥之言,把他同学孔君明等十一人,从府监里要了出来,就在府衙前面小客栈里住了些时。傅知府两次三番前来索讨,甚至馈送礼物,哀词恳求,无奈教士执定不允、然而这些人久住城厢,若是离了洋人,保不定何时就要祸生不测。所以教士力劝他们出门游学,暂且躲避几时,等他年此案瓦解冰消,再行回里。刘伯骥、孙君明等一干人,都是有志之士,也想趁此出门阅历一番,以为增长
...更多
第十三回
却说武昌府知府当时听了两造的话,心下思量,万想不到果真总督大人还要当当,真算得洁己奉公第一等好官了。现在想要仰承总督的意旨,却苦了百姓,想帮着百姓,上司面前又难交代,事处两难,如何是好?想了一回,说道:“也罢!你们几个暂且在我衙门里等一会儿,我此刻去见两司,大家商议一个妙法。制台大人跟前,一定有个交代就是。你们做生意的人,也不好叫你们吃苦。”差官及当典里人听了这话,一齐谢过。 武昌府便去先见藩台,禀明情形。他虽是个首府,乃是制台第一红人,藩台亦很佩服他,所以拿他另眼看待,而且为的又是制台之事,更没有不尽心的,便道:“这位制军实在
...更多
第十四回
却说湖广总督送出教士之后,回转内衙,独自思量,这些人倘若叫他们到了上海,将来认得的鬼子多了,无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都做得出,那时贻患正复无穷,如何是好?不如趁早想个法子,预把他们收伏,一来可以弭患无形,二来也可以量才器使用。主意打定,次日传见译书局、官报局两处总办,交下名条若干张,吩咐暂将这些人权为安插,薪水从丰,随后另有调动。两局总办遵办去后,制台又传谕洋务局,立刻写信通知教士。到了第二天,教士率领了众人前来,叩见制台,异常优待,即命分赴两局当差。教士又在武昌住了些时,辞别回湘,不在话下。 从此这班人有了安身之所,做书的人,不能
...更多
第十五回
却说贾子献兄弟三人,因为接到姚老夫子的信,约他三人新年正月同逛上海,直把他们三个人喜的了不得。谁知等到向老太太跟前请示,老太太执定不许,当时兄弟三个,也就无可如何,只得闷闷走回书房,静候过了年再作计较。正是光阴似水,日月如梭,转眼间早过了新年初五。兄弟三人,又接到姚老夫子的信,问他们几时动身。兄弟三人遂在书房中私相计议。
当下贾子猷先开言道:“我们天天住在乡间,犹如坐井观天一样,外边的事情,一些儿不能知道。幸亏从了这位姚老夫子,教导我们看看新书,看看新闻纸,已经增长不少的见识。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
...更多
第十六回
却说贾氏兄弟三人,跟了姚老夫子,从小火轮码头上岸,叫了六部东洋车,一直坐到三马路西鼎新巷口下车,付了车钱,进得春中福栈房。当由柜上管帐先生,招呼先在客堂里坐了一回,随见那个接客的,押着行李赶到。就有茶房开了三四两号房间,等他主仆六人安顿行李。诸事停当,姚老夫子因天色还早,便带了儿子、徒弟一共五人,走出三马路,一直向西,随着石路转湾,朝南走到大观楼底下,认得是丬茶馆,遂即迈步登楼。其时吃早茶的人毕竟有限,他师徒五众,就捡了靠窗口一张茶桌坐下。堂相泡上三碗茶,姚老夫子只肯两碗,堂官说他有五个人,一定要三碗,后来姚老夫子说堂倌不过,只得
...更多
第十七回
却说姚文通姚老夫子率领贾家三兄弟,从春申福栈房里出来,一走走到棋盘街文本书坊,刚刚跨进店门,正碰着一个人也在那里买书,见了姚文通,深深一揖,问他几时到得上海,住在那里。姚老夫子本是一个近视眼,见人朝他作揖,连忙探去眼镜,还礼不迭。谁知除了眼镜,两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仔细端详,不敢答话。那个朝他作揖的人,晓得他是近视眼,连忙唤道:“文通兄,连我的口音都听不出了?请戴了眼镜谈天。”姚文通无奈,只得仍把眼镜戴上,然后看见对面朝他作揖的不是别人,正是同年胡中立。这胡中立乃是江西人氏,近年在上海制造局充当文案,因总办极为倚重,重新又
...更多
第十八回
却说姚文通在春申福栈房里吃完了夜饭,正想同儿子、学生前往石路天仙戏圆,看《铁公鸡》新戏,忽然接到胡中立在万年春发来请客票头,请他前去吃大菜,他便嘱咐儿子、学生,先往天仙等候,自己到万年春转一转就来。当下出得栈房,踅至三马路各自东西。 话分两头。单说姚文通走出三马路,一直朝东,既不认得路径,又不肯出车钱,一路问了好几个人,才到得万年春。问柜上制造局胡老爷在那号房间请客,柜上人见他土头土脑,把他打谅了两眼,便叫他自己上楼去找。姚文通几年前头,也曾到过上海一次,什么吃大菜,吃花酒,都有人请过他,不过是人家作东,他是个读书人,并不在这上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孔传
明·王玉峰
(宋)叶绍翁撰
清·理藩院
宋·蔡伸
清·刘心缶
清·李西沤
(明)酉阳野史
孙希孟
金·尹志平
成公绥
唐·李世民
宋·晁说之
清·理藩院
孟棨
(唐)孟郊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