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调和类-随息居饮食谱
调和类
胡麻一名脂麻,俗名油麻甘平。补五内,填髓脑,长肌肉,充胃津,明目,息风,催生,化毒。大便滑泻者勿食。有黑、白二种,白者多脂。相传谓汉时自大宛来,故名胡麻。生熟皆可食,为肴为饵,榨油并良,而不堪作饭。《本草》列为八谷之麻,误矣。古人救饥用火麻,即《本经》之大麻,殆即八谷之麻也。 小儿初生,嚼生脂麻,绵包与咂,最下胎毒,频咂可稀痘。妇人乳少,脂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此方可作小菜,杭人呼为脂麻盐,余最喜之。且可治口臭,孕妇乳母,尤宜常食,甚益小儿也。腰脚疼痛,新脂麻炒香杵末,日服合许,温酒蜜汤任下,以愈为度。溺血,脂麻杵末,东流水浸一宿,平旦绞汁,煎沸服。头面诸疮,妇人乳疮、阴疮,生脂麻嚼烂敷。谷贼,稻芒阻喉也。脂麻炒研,白汤下。汤火伤,诸虫咬伤,脂麻生研涂。 麻酱脂麻炒如法,磨为稀糊,入盐少许,以冷清茶搅之,则渐稠,名对茶麻酱。香能醒胃,润可泽枯。羸老、孕妇、乳媪、婴儿、脏燥、疮家及茹素者,藉以滋濡化毒,不仅为肴中美味也。 脂麻油甘凉。润燥,补液,息风,解毒杀虫,消诸疮肿。烹调肴馔,荤素咸宜。诸油惟此可以生食,故为日用所珍,且与诸病无忌,惟大便滑泻者禁之。凡方书所载香油,即麻油也。久藏泄气,则香味全失,故须随制随用。渣亦香甘,可为食料。笋得之,则味美质软,故麻渣不可以壅竹。 漏胎、难产,因血液干涩也。麻油、白蜜各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小儿丹毒、汤火灼伤,生麻油涂浸,并饮之。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葱涎入麻油内,手指蘸油,摩擦小儿五心、头面、项背诸处,辄愈。蛊毒及砒石、河豚毒,多饮生麻油即吐出。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虽大毒初起,若内服一二斤,毒气自不内攻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晉)袁宏,周天游 校注
(明)徐祯卿
清·钱钖宝
(宋)熊蕃
(战国)尸佼撰;(清)汪继培校正
华岳
(宋)曾布
清·刚毅
清·吴廷燮
清·曹雪芹
宋·叶隆礼
陈述
(清)牢骚子
唐·全真
李斯
明·邵经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