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汤液本草-未知
汤液本草目录:
简介
序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简介
汤液本草 元 王好古 公元1298年
...更多
序
《汤液本草》序一
世皆知《素问》为医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芳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予集是书,复以《本草》正条,各从三阴三阳十二经为例,仍以主病者为元首,臣佐使应次之,不必如编类者,先玉石、次草木、次虫鱼,以上中下三品为门也。如太阳经当用桂枝汤、麻黄汤,必以麻黄、桂枝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阳明经当用白虎汤,必以石膏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少阳经当用三禁汤,必以柴胡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太阴、少阴
...更多
卷之一
[卷之一]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人参、黄、甘草。虚,以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以生姜补肝。
...更多
卷之二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随证治病药品
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顶巅痛,须用本,去川芎。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如心下痞,须用枳实、黄连。如肌热及去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如腹胀,用姜制浓朴(一本有芍药)。如虚热,须用黄,止虚汗,亦用。如胁下痛,往来潮热,日晡潮热,须用柴胡。如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去痰,用白术。如
...更多
卷之三
[卷之三\草部]防风
纯阳,性温,味甘、辛。无毒。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乃二经行经之药,太阳经本经药。《象》云∶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去芦并钗股用。《珍》云∶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邪。《心》云∶又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尔。《本草》云∶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游风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东垣云∶防风能制黄,黄得防风,其功愈大。又云∶防风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末
...更多
卷之四
[卷之四\草部]木香
气热,味辛、苦,纯阳。味浓于气,阴中阳也。无毒。《象》云∶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气结滞,须用槟榔为使。《珍》云∶治腹中气不转运,和胃气。《心》云∶散滞气,调诸气。《本草》云∶治邪风,辟毒疫瘟鬼,强志,主淋露,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瘟疟蛊毒,行药之精。《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卷之四\草部]知
...更多
卷之五
[卷之五\木部]桂
桂心、肉桂、桂枝附
气温,味甘、辛。有小毒。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本草》云∶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八月、十月采皮,阴干。有菌桂、牡桂、木桂、筒桂、肉桂、板桂、桂心、官桂之类。用者罕有分别。《衍义》所言,不知何缘而得官之名。予考《本草》有出观、宾、宜、韶、钦诸州者,佳。世人以笔画多而懒
...更多
卷之六
[卷之六\菜部]荆芥穗
气温,味辛、苦。《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脉,通宣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渴。杵,和醋,封毒肿。去枝、梗,手搓碎用,治产后血晕如神。动渴疾。多食,薰五脏神。破结气。
[卷之六\菜部]生姜
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细用。《心》云∶能制半夏、浓朴之毒。发散风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晋)皇甫谧
清·艸衣
清·吴世昌
(宋)无门慧开
明·霍韬
宋·赵令畤
邹必显
春秋郜·孙阳
南朝梁·沈约
宋·苏辙
清·马国翰
元·王志谨
清·贺龙骧
香莲博士方绚陶采
黄庭坚
杨伯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