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一)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黄芪

  「释名」亦名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人参

  「释名」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3、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开胃化痰。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三次。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

  5、胃寒气满,饥不能食。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心服下。

  6、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即头)煮粟米粥吃。

  8、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10、喘急欲绝。用人参末煎汤,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11、产后发喘。用人参末一两;另有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调参末内服。有特效。

  12、产后诸虚、发热、自汁。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13、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参、麻子仁、枳壳(麦麸炒过),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14、横生倒产。用人参末、乳香末各一我,丹砂五分,共研细,加鸡蛋白一个,生姜汁三匙,搅匀后冷服。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气不足。用人参、当归各半两,和阉猪腰子一对(切片)同煎,空心服。药渣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

  16、肺虚久咳。用人参二两、鹿角胶(灸过)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薄荷豉汤(如葱)送下。

  17、喘嗽咳血,脉弱无力。用人参末三钱,鸡蛋白调匀,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卧。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两服有效。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用人参、黄芪、面粉各一两,百合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茅根汤送下。又方:人参、乳香、丹砂,等分为末,加乌梅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天服一丸,开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参五钱(焙)、侧柏叶(先蒸后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以水调成稀糊吃下。

  20、鼻血不止。用人参、嫩柳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

  21、阴虚尿血。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灸),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灸,灸过再灸,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

  22、水渴。用人参末,蛋白调匀。每服一钱。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玉壶丸”。又方:人参一两,甘草二两(雄猪胆汁浸后加灸),脑子半钱,共研为末,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开水送下。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共研为末。同时,在猪汤一升中,加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见效。

  23、痢久晕厥,六脉沉香。用人参、附子各一两半,每次取半两,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温服。

  24、禁口痢。用人参、莲肉各三钱,水煎成浓汤,一口一口细吞之。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

  25、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26、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27、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28、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29、小儿风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30、小儿惊后眼斜。用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两次。

  31、蜈蚣、蜂虿螫伤。用人参末涂敷。

沙参

  「释名」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咳嗽。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荠苠

  「释名」读如齐尼。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气味」(根)甘、寒、无毒。

  「主治」

  1、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荠、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荠汤”。又方:荠、大豆、茯苓、磁石、栝楼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共研细,加煮烂的猪肚子,捣匀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盐水送下。此方名“荠丸”。

  2、疔疮肿毒。用生荠根捣汁内服,外用药渣敷疮。三次可愈。

  3、脸上黑泡。用荠、肉桂各一两,研细。每服一茶匙,醋汤送下。

  4、中钩吻毒(钩吻的叶子类似一种芹类,误采食后有生命危险)。用荠八两,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长松

  「释名」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黄精

  「释名」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3、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萎蕤

  「释名」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荧、玉竹、地节。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眼红兼有涩、痛。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2、眼见黑花,红痛昏暗。用萎蕤(焙)四两,每取二钱,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睡前温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汤”。

  3、小便淋。用萎蕤一两、芭蕉根四两、滑石二钱,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涩,发热口干。用萎蕤五两,煎水服。

  5、后虚肿。用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知母

  「释名」亦名母、连母、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藩、苦心、心草。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次日必泻,痰嗽渐止。体弱者,不用巴豆。

  2、久嗽气急。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

  3、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4、紫癜风疾。用醋磨知母涂搽。

  5、甲疽。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肉苁蓉

  「释名」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2、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开水送下。

  4、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5、破伤风(口禁,身强直)。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列当

  「释名」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等症,用列当二斤,捣烂筛净

赤箭(天麻)

  「释名」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神农本草经》。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瘫患不随、眩晕头痛等症。李时珍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凡欲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以及治疗头晕、多睡、肢节痛、偏头风、鼻痈、面肿等症,都要服“天麻丸”。配方及服法:天麻半两、芎二两,共研为末,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服一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附]还筒子(天麻子)「主治」定风补虚,功同天麻。

术(白术)

  「释名」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此方名“倍术丸”。

  3、四肢肿满。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风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产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泽泻一两、生姜五钱,加水一升煎服。

  6、头忽晕眩,四体消瘦,饮食无味,好食黄土。用白术三斤、曲三斤,捣乱筛净,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鱼。

  7、中湿骨痛。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术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术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盗汗。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产后呕吐。用白术一两二钱、生姜一两五钱,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14、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豆蔻“>肉豆蔻煨为末。

  15、久泻肠滑。用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共研为末,加枣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儿久泻(米谷不化,饮食不进)。用白术二钱半(炒过),加半夏曲二钱半、丁香半钱,共研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儿年岁,酌量给服,米汤送下。

  17、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长期不愈。用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细;另用干地黄半斤,在饭上蒸熟。两药捣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妇束胎(按:束脂是指产期已到而迟迟不生)。用白术、枳壳(麸炒),等分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19、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这叫“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

苍术

  「释名」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4、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5、暑天暴泻。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曲术丸”。

  6、久痢。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此方称“椒术丸”。恶痢久者,加桂。

  7、脾湿下血。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8、青盲、雀目。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10、风牙肿痛。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11、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狗脊

  「释名」亦名强、扶筋、百枝、狗青。

  「气味」苦、平、无毒(或说微温)。

  「主治」

  1、男子各种风疾。用金毛狗脊,盐泥严封煅红,取出去毛。与苏木、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地十丸,温酒盐汤送下。此方名“四宝丹”。

  2、妇女白带。用金毛狗脊(去毛)、白蔹各一两,鹿茸(酒蒸后稍焙)二两,共研为末,加艾煎醋汁,和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3、固精强骨。用金毛狗脊、远志肉、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4、病后脚肿。除节食以养胃气之外,再用狗脊煎汤浸洗。

贯众

  「释名」亦名贯节、贯渠、百头、草头、黑狗脊、凤尾草。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贯众根研末,取一钱,水冲服。

  2、各种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肠风酒痢等)。用贯众去掉皮毛,焙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或加醋、糊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或将药烧存性,研细,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妇女血崩。用贯众半两,煎酒服。

  4、产后流血过多,心腹彻痛。用状如刺猥的大贯众一个,全用不锉,只去毛,以好醋蘸湿,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独对汤”。。

  5、赤白带下。治法同上。对久病者亦有效。

  6、长期咳嗽,痰带脓血。用贯众、苏方木等份。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生姜三片,煎服。日服二次。

  7、白秃头疮。用贯众、白芷,共研为末,调油涂搽。

  8、漆疮作痒。用贯众研末,调油涂搽。

  9、鸡鱼骨鲠。用贯众、缩砂、甘草等分,研为精末。棉包少许含口中,嚼汁呖下。久则骨刺随痰吐出。

巴戟天

  「释名」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远志

  「释名」苗名小草、细草、棘菀、绕。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

  2、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

  3、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

  4、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5、吹乳肿痛。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药渣敷患处。

  6、各种痈疽。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

  7、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淫羊霍

  「释名」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辛、寒、无毒。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主治」

  1、阳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此方名“仙灵脾酒”。

  2、偏风不遂。服仙灵脾酒。

  3、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4、日昏生翳。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红色的小栝楼),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5、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6、小儿雀目。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灸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另取羊肝一块,切开,纳入上制药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分二次吃完。

  7、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灵仙,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米汤送下。

  8、虚火牙痛。用淫羊藿煎汤,不时嗽口,很见效。

仙茅

  「释名」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玄参

  「释名」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

  2、年久瘰疬。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一天换药二次。

  3、用玄参研为末,取淘米水煮的猪肝,每日蘸药末吃。

  4、发斑咽痛。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温服。

  5、急喉痹风。用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新汲水一碗调服,立愈。

  6、鼻中生疮。用玄参末涂搽,或把玄参在水中泡软后塞入鼻中。

  7、小肠疝气。用玄参炒过,做成丸子。每服一钱半,空心服,酒送下。出汗即为有效。

地榆

  「释名」玉豉、酸赭。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3、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5、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6、小儿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7、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8、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9、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10、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丹参

  「释名」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2、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3、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4、小儿惊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5、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6、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紫参

  「释名」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2、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3、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成一两,共为末,加胡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紫草

  「释名」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紫草二两,锉碎,泡在百沸汤一碗中,盖严勿使漏气。汤温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2、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3、小便淋。用紫草一两,用成散剂,每服二钱,饭前服。井华水送下。

  4、产后淋沥不净。治法同上。

  5、恶虫咬伤。用紫草煎油涂搽。

白头翁

  「释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

  2、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3、肠坠偏肿。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4、包痔肿痛。治法同上。

  5、小儿秃疮。治法同上。

白及

  「释名」连及草、甘根、白给。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

  8、汤火伤。用白及粉调油涂搽。

  9、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10、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三七

  「释名」山漆、金不换。

  「气味」(根)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咳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3、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4、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6、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7、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黄连

  「释名」亦名王连、支连。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2、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3、骨热黄瘦。用黄连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4、小儿疳热(遍身疮蚀、潮热、肚胀、口渴)。用黄连五两,切碎,以水调湿,纳猪肚中,缝好,放在饭上蒸熟,连同少许饭烂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另服调血清心的药,使病速愈。

  5、消渴尿多。用黄连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黄连半斤,酒一升,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伏时,取出晒干,三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6、小便如油(按:这是消渴晚期病伏)。用黄连五两、栝楼根五两,共研为末,加生地黄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猪肉。

  7、破伤风。用黄连五钱,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黄蜡三钱溶化后,趁热服。

  8、白浊。用黄连、白茯苓,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补骨脂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9、痢症多血。用黄连一两,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烧热后空心服。又方:黄连一两,和鸡蛋白做饼,灸成紫色,研细,以浆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温米汤送下。单以鸡蛋白调黄连末为丸服亦可。又方:黄连二两,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当归一两(焙过),共研为末,再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

  10、冷热诸痢。用黄连一两半、龙骨一两、大附子一个、干姜一两半、胶一两半,切细,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复九次,最后约得药汁一升,一顿服下。

  11、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黄连、木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连丸”。

  12、鸡冠痔。用黄连末涂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13、痔病秘结。用黄连、枳壳,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4、水泄、脾泄。用黄连一两、生姜四两,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两药分开,各研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黄连末。每服二钱,空心服,开水送下。此方名“神圣香黄散”,亦治痢疾。

  15、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16、眼目诸病。用黄连不限多少,捣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后单取汁熬干。另用艾铺瓦上,燃艾,把熬干的药碗,盖在艾上,受到艾的烟熏。艾烟尽后,刮取碗底药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叶汤送下。

  17、眼睛突然红痛。用黄边锉碎,浸在鸡蛋清里,经过一夜,次日,滤去渣,以鸡毛蘸蛋清点眼。又方:用黄连和冬青叶煎汤洗眼。又方:黄连、干姜、杏仁,等分为末,用棉包裹浸入热水中,趁热闭目淋洗。

  18、双目痒痛。用黄连浸乳中,随时取汁点眼。

  19、泪出不止。用黄连浸水成浓汁搽洗。

  20、牙痛。用黄连末搽痛处。

  21、口舌生疮。用黄连煎酒,时时含漱。

  22、小儿口疳。用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如系走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23、小儿耳后疮(称月月蚀)。用黄连末搽敷。

  24、胎动出血。用黄连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5、妊妇心烦,不能睡眠。用黄连研末,每服一钱,清稀饭送下。

  26、无名肿毒。用黄连、槟榔,等分为末,加鸡蛋清调匀搽患处。疮已溃或未溃,皆可用此方。

  27、中巴豆毒,下泻不止。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取一茶匙,水冲服。

胡黄连

  「释名」亦名割孤露泽。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2、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

  3、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等伤胃的药物)。用胡黄连半两、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入雄猪胆汁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4、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用胡黄连半两、棉姜一两(炮过),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甘草汤送下。

  5、小儿黄疸。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6、吐血、鼻出血。用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加猪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临睡时服五十丸,茅花汤送下。

  7、血痢不止。用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茶送下。

  8、婴儿眼睛发红。用胡黄连研细,加茶调匀,涂手足心。

  9、痈疽疮肿。用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加茶或鸡蛋清调搽。疮已溃或未溃都可用此方。

  10、痔疮疼肿难忍。用胡黄连末和鹅胆汁调匀涂患处。

黄芩

  「释名」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1、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2、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3、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4、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豉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5、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6、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7、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用黄芩心二两,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9、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秦艽

  「释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2、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3、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4、急劳烦热(身体酸疼,骨蒸潮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5、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6、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7、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8、一切疮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茈胡(柴胡)

  「释名」亦名地熏、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2、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4、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6、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前胡

  「释名」《唐韵》作湔胡。

  「气味」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李时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防风

  「释名」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根、百枝、百蜚。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2、盗汗。用防风二两、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3、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4、偏头风与正头风。用防风、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5、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6、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

  7、妇女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灸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此方称“独圣散”。

  8、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风煎汁服。

独活

  「释名」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

  「气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

  1、中风,通风发冷,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2、瘫痪。用羌活二斤、构子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

  3、产后中风,四肢抽筋,不能言语。用羌活二两,煎酒服。

  4、产后腹痛,甚至肠出。用羌活二两,煎酒服。

  5、妊妇浮肿或风水浮肿。用羌活、萝卜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第一天服一次,第二天服二次,第三天服三次。

  6、关节痛。用独活、羌活、松节等分,酒煮过。每天一杯,空心饮。

  7、风牙肿痛。用独活煮酒热漱。又方:独话、地黄各三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服,连渣服下。睡前再服一次。

  8、喉闭口禁。用羌活三两、牛蒡子二两,煎水一大杯,加白矾少许灌下。

  9、睛垂至鼻(眼睛下垂到鼻部,大便下血,痛不可忍。病名“肝胀”)。用羌活煎汁服,几碗之后,病自全愈。

  10、太阳头痛。用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每取少许吸入鼻孔。

升麻

  「释名」亦名周麻。

  「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2、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6、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苦参

  「释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2、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用苦参一两,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后能吐即愈。

  3、谷疸(头昏、心慌、发黄。这是大病后暴食伤胃所引起)。用苦参二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麦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热足肿。用苦参煮酒多擦。

  5、梦遗食减。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三为末;另取雄猪肚一个,洗净,在沙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体转健,食量增加,不再梦遗。

  6、饮食中毒。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8、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9、齿缝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10、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12、大风癞(按: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月后,每取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碗后,即取食猪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肉汤调“无忧散”五、六钱服下。有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皮,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13、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热开水送下。

  16、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

  18、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白鲜

  「释名」鲜,音仙。亦名白、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李时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延胡索

  「释名」本名玄胡索。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9、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0、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山慈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石蒜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白茅

  「释名」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3、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4、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5、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6、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7、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8、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9、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0、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龙胆

  「释名」亦名陵游。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细辛

  「释名」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聪耳丸”。

及己

  「释名」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徐长卿

  「释名」亦名鬼督邮、别仙踪。

  「气味」(根)辛、温、无毒(陶弘景认为有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徐长卿(灸过)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再加朴硝一钱,温服。此方名“徐长卿汤”。

  2、晕车晕船。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等分捣碎,取半合装在袋子里悬衣带上。

  徐长卿亦治疫疾、邪恶气、温疟等。

白薇

  「释名」亦名薇草、白幕、春草、、骨美。

  「气味」(根)苦、咸、平、无毒。

  「主治」

  1、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用白薇、款冬花、贝母各一两,百部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2、妇女遗尿(不拘胎前产后)。用白薇、芍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血淋、热淋。治法同上。

  4、妇女血阙(平时无病,突然昏倒,目闭口禁,过很久才醒悟过来,这种病叫“血阙”,也叫“郁冒”)。用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半。每服五钱,加水二碗煮成一碗,温服。此方名“白薇汤”。

  5、刀伤。用白薇研末敷伤口。

  6、妇女产中虚烦呕逆。用白薇同桂树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加枣肉调成丸子。每服一丸,米汤送下。用热者白薇用量加倍。

白前

  「释名」亦名石蓝、嗽药。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

  1、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肉、白菜。

  2、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不能平躺卧下)。用白前二两,紫苑、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数次服。忌食羊内,饩糖。

锦地罗

  「释名」(根)微苦、平、无毒。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山岚、瘴毒、疮毒及其他中毒。用锦地罗根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檀香

  「释名」旃檀、真檀。

  「气味」白旃檀:辛、温、无毒。紫檀:咸、微寒、无毒。

  「主治」白旃檀:心腹痛、肾气痛、噎膈吐食、风热肿毒。紫檀: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

锁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略同肉苁蓉。“润燥、养筋、治痿弱。”体虚而大便燥结者,可服锁阳以代肉苁蓉。

铁线草

  「释名」微苦、平、无毒。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男女诸风。对妇人产后风,有特效。用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共研为末;另取一斤重的乌骨鸡一只,水内淹死(按:这是为了留血),去毛肠,砍为肉块,加入药末混匀,倒适量麻油炒肉块成黄色;再随人量加酒把鸡煮熟。病人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洗浴头、身,然后饮酒吃鸡,发现粘汁即愈。如不洗浴,则须发出风丹才见药效。

当归

  「释名」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空当归身二钱(酒洗)。棉黄氏一两(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一天吃两剂。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2、失血过多(伤胎、产后、崩中、金疮、拔牙等出血过多,心烦眩晕,不省人事)。用当归二两、芎一两,每用五钱,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成。一天服两次。

  3、鼻血不止。用当归,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4、小便出血。用当归四两,锉碎,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5、头痛欲裂。用当归二两,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饮下。一天服两次。

  6、手臂疼痛。用当归三两,切细,酒浸三天后饮之。饮尽,再配药照饮,病好为止。

  7、久痢不止。用当归二两、吴茱萸一两,同炒香。去掉茱萸,单以当归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胜金丸”。

  8、大便不通。用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9、妇女百病。用当归四两、地黄二两,共研细,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10、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温服。

  11、少女闭经。用当归尾、没药各一钱,共研为末。红化泡酒送下,一天服一次。

  12、妇女脐下气胀,月经不调,常作呕,睡不好。用当归四钱、干漆(烧存性)二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

  13、小产后流血不止。用当归一两、葱白一把。每服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14、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口噤欲死)。用当归二两、芎一两,碎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煎至将干,加酒一碗再煎开水后温服。过半小时,又服一次。不过三、五服,即可见效。此方名“神妙佛手散”。子尚活,可保胎;子已死,即产下。

  15、产后血胀(腹痛牵引到胁痛)。用当归二钱、炮干姜五分,研细。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许盐醋,热服。

  16、产后腹痛如绞。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无效时,再服一剂。

  17、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18、产后中风(口吐涎沫,手脚抽筋,不省人事)。用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许,共煎至七成灌服。如能吞下,即可救。

  19、小儿胎寒,好哭。用当归末一小撮(如小豆大)灌下,一昼夜灌三、四次。

  20、小儿脐湿(或红肿,或出水,不早治,成脐风)。用当归末敷搽。加一点麝香更好。又方:当归末、胡粉等分,和匀搽患处。

  21、汤火伤溃烂成疮。用麻油四两,煎当归一两至焦黄。去渣留油,加入黄蜡一两,搅成膏。等冷定后,取膏摊贴患处。

芎穷

  「释名」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穷。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1、气虚头痛。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2、产后头痛。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又方:加白术,水煎服。

  3、风热头痛。用川芎一钱、茶叶二钱,加水一蛊煎至五成,饭前热服。

  4、偏头风。用川芎,锉细,泡酒。每日饮少量。

  5、头晕目眩。用川芎、槐子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茶汤送下。又方:川芎一斤、天麻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送下。

  6、验胎(三个月月经不来,查验是否有孕)。取生川芎研细,空腹服一茶匙,艾汤送下。如觉腹内微动,则有胎;如不动,则无胎。

  7、跌扑胎动,或子死腹中。用川芎研细,服一茶匙,酒送下。连服两剂,死胎即上。

  8、崩中下血,昼夜不止。用川芎一两,清酒一碗,煎至五成,慢慢饮下。又方:与上方同,另加生地黄汁二合同煮。

  9、小儿脑热(好闭目,或太阳痛,或眼睛红肿)。用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少许吹入鼻中。

  10、牙烂口臭。用川芎煎水,随时含嗽。

  11、牙痛。用大川芎一个,焙干,加入细辛,共研为末擦牙。

  12、各种疮肿。用川芎煅后研细,加入适量水银粉,滴麻油调匀搽患处。

  13、产后乳悬(妇女产后,两乳变细、变长,有时垂到小腹,痛不可忍)。用川芎、当归各一斤,两相混合,取出半斤,切片,加水浓煎,随时饮服,不限量。另外的一斤半,锉成小块,烧烟,令病人吸处口鼻。药用尽,可再作一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