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要方第三卷所治如下∶治渴利诸方治虚劳诸方治梦泄诸失精众方治多汗诸方治百病后虚烦扰不得眠诸方上五件
  [卷第三] 治渴利诸方

  论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医者多不知其疾,所以古方论亦缺而不言,今略陈其要。按《洪范》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气则下入骨髓,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臊气者,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皆精气不实于内,则便羸瘦也。

  又肺为五脏之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即肺润,若下冷极,即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热,故《周易》有否卦,干上坤下,阳阻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痞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盖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上,此板终不可得润也。火力者,则为腰肾强盛也。常须暖将息,其水气即为食气,食气若得暖气,即润上而易消下,亦免干渴也。是故张仲景云∶宜服此八味肾气丸,并不食冷物及饮冷水,今亦不复渴,比频得效,故录正方于后耳。

  凡此疾与香港脚,虽同为肾虚所致,其香港脚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凡消渴,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月、三月,其故何也?夫香港脚者,拥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阳气上,故拥疾发,即宣疾愈也。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即拥疾愈也。审此二者,疾可理也。又宜食者,每间五六日空腹一食饼,以精羊肉及黄雌鸡为,此可温也。若取下气,不食肉,菜食者,宜煮牛膝、韭、蔓菁;又宜食鸡子、马肉,此物微拥,亦可疗宣疾也。拥之过度,便发香港脚,犹如善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随事制度,使宽猛得所,定之于心,口不能言也。

  又庸医或令吃栝蒌粉,往往经服之,都无一效。又每至椹熟之时,取烂美者,水淘去浮者餐之,候心胸间气为度,此亦甚佳。生牛乳暖如人体,渴即细细呷之亦佳。

  张仲景云∶足太阳者,是膀胱之经也,膀胱者是肾之腑也,而小便数,此为气盛,气盛则消谷,大便硬;衰则为消渴也。

  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茯苓(三两)山茱萸(五两)泽泻(四两)牡丹皮(三两)附上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少少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芜荑、胡荽、酢物、生葱。

  说曰∶少时服五石诸丸散者,积经年岁,人转虚耗,石热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小便数利,则作消利。消利之病,不渴而小便自利也,亦作消渴,消渴之疾,但渴不利也。又作渴利,渴利之病,随饮小便也。又作强中病,强中病者,茎长兴,终不痿,溺液自出。亦作痈疽之病。凡如此等,宜服猪肾荠汤,制其肾中石势,将饵鸭通丸便瘥也。

  猪肾荠汤猪肾(一具)大豆(一升)荠石膏(各三两)人参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绵裹)知母葛根黄芩栝蒌根甘草(各二两)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鸭通汤方白鸭通(五升,沸汤二斗半淋之,澄清取二斗汁)麻黄(八两)豉(三升)冷石(二两)甘草(五两)石膏(三两)栀子仁(二十枚)上六味,咀,以鸭通汁煮六升,去滓,纳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觉体冷小便快,阔其间。

  若热犹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劳之,渐进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铅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铅丹(二分)栝蒌(十分)泽泻(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胡粉(二分)甘草(十分)凡八物,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年壮服半匕。得病一年,服药一日愈,二年二日瘥。甚者夜以水服,勿用酒。

  治日饮一石许,小便不通,栝蒌丸方。

  栝蒌(三分)铅丹(三分)葛根(三分)附子(一分,炮)凡四物,冶下筛,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斗,以江水一石养之,倾取冷汁,饱饮之。经日放去,更取新者渍之。

  夫内消之为病,皆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去,而不渴也,治之枸杞汤。

  枸杞枝叶(一斤,冬根三两)栝蒌根(三两)石膏(三两,一方无)黄连(三两)甘草(二两)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五合,日三。

  治小便多,昼夜数十起方。

  小豆生霍(一把)凡一物,捣绞取汁,顿饮三升便愈。亦治小儿利。

  消渴家忌食猪肉。

  [卷第三] 治虚劳诸方

  黄汤,治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头痛,上重下轻,目视,惚惚志损,常躁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临黄(三两)人参(一两)芍药(二两)生姜(半斤)肉桂(三两)大枣(十四枚)当归(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浓朴二两。忌生葱、海藻、菘菜。

  增损肾沥汤,治肾气不足,消渴引饮,小便过多,腰背疼痛方。

  肾(一具,猪羊并得)远志(二两)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五味子(二合)泽泻(二两)干地黄(二两)茯苓(一两)桂心(二两)当归(二两)芎(二两)黄芩(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三两)枣(二十枚)螵蛸(二十枚,炙)鸡里黄皮(一两)上十七味,以水一斗五升,煮肾取一斗三升,去肾煎药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生葱、芜荑、酢物。

  加减肾沥汤,治大虚内不足,小便数,嘘焦,引水浆,膀胱引急方。

  肾(一具,猪羊并可用)远志(二两,去心)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一两)大枣(四十枚)芎(二两)五味子(二两)当归(二两)泽泻(二两)桂心(四两)干姜(二两)干地黄(三两)黄连(二两)桑螵蛸(二十枚)龙骨(二两)甘草(三两,炙)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如常法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猪黄汤,治虚劳少气,小便过多方。

  黄(二两)麦门冬(二两,去心)大枣(三十枚,擘)芍药(二两)干地黄(二两)黄芩(一两)桂心(二两)生姜(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炙)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猪肉、冷水。

  治心虚惊悸,羸瘦者方。

  荆沥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服,日三夜一。

  肾虚腰痛,治之方。

  牡丹(二分,去心)萆(三分)白术(三分)桂心(三分)上四味,捣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作汤服之。忌生葱、胡荽、桃李、雀肉等。

  治腰痛少气,阴弱寒冷,小便清冷沥滴,阴下湿痒,少腹急,无子息方。

  甘草(十四分,炙)续断(三分)麦门冬(三分)薯蓣(三分)附子(三分,炮)干姜(二分)棘刺(四分)上七味,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治腰痛,皆积年痛者方。

  干地黄(十分)白术(五分)干漆(五分)桂心(八分)甘草(五分,炙)上五味,捣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芜荑等。

  治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鹿角(长六寸,烧)上一味,捣筛为末,以酒服方寸匕。

  腰疼方。

  鳖甲(一枚,炙令黄,刮削令净洁)上一味,捣筛,空腹以汤、饮、酒服方寸匕,日三。忌人苋菜治腰中常冷如带钱方。

  甘草干姜(各二两)茯苓术(各四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为三服。

  [卷第三] 治梦泄诸失精众方

  龙骨汤,治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

  龙骨甘草(炙,各二分)牡蛎(三分,熬)桂心芍药(各四分)大枣(四枚,擘)生姜(五分)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薰草汤,治梦失精方。

  薰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各三两)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

  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葱。

  韭子汤,治失精方。

  韭子(一升)龙骨(三两)赤石脂(三两)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龙骨散,治男子失精,百术不治方。

  龙骨(大如指,赤理锦纹者)熏草(二两)桂肉(二两)干姜(二两)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

  [卷第三] 治多汗方

  治大病后,虚汗出不禁方。

  粢粉豉凡二物,分等,火熬令焦,烧故竹扇如掌大,取灰合冶,以绢囊盛,敷体立止,最验。

  当先熬豉末之,与粉等也。

  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方。

  杜仲牡蛎凡二物,分等,冶之,向暮卧以水服五钱匕,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

  治发汗后,遂漏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此为胃干也,桂枝汤加附子主之方。

  大枣(十四枚,擘)桂枝(三两)附子(一枚,碎之八片)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三] 治百病后虚烦扰不得眠诸方

  流水汤,主虚烦不得眠方。

  半夏(二两,洗十遍)粳米(一升)茯苓(四两)上三味,切,以东流水二斗,扬之三千遍,令劳,煮药,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

  忌羊肉、饧、醋物。有半夏必须着生姜四两,不尔,戟人咽,不审古方,何以如此,今改正之。

  大乌梅汤,治被下之以后,虚烦燥不得眠,剧者颠倒,心中懊方。

  大乌梅(十四枚,擘)好豉(七合)凡二物,以水四升煮梅,令得二升半,纳豉令四五沸,得一升半,分二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