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上 痢泻门·疟疾门·风瘫门·疝气门-奇方类编
卷上 痢泻门·疟疾门·风瘫门·疝气门
[卷上\痢泻门] 治泻痢
细茶二钱核桃仁五个生姜三钱红糖三钱水二碗,煎八分服。
[卷上\痢泻门] 治久痢噤口痢
人参一钱五分川连三钱(吴萸汤炒)为末,水调服。
[卷上\痢泻门] 胃苓汤治痢如神
苍术一钱(炒)浓朴一钱(炒)陈皮一钱猪苓一钱泽泻一钱白术二钱(土炒)白茯苓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肉桂三分炙草三分生姜为引,煎服。有热加炒连一钱;有寒加炮姜一钱;有泻加滑石一钱;食积加山楂、神曲各一钱。
[卷上\痢泻门] 治一切痢初起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酒炒)一钱五分川连(炒)一钱木香八分枳壳(炒)一钱槟榔一钱大黄二钱滑石三钱苍术(炒)二钱炙草五分黄芩(炒)一钱五分生姜为引,水煎服。
[卷上\痢泻门] 香参丸
治红、白痢极效。
木香四两苦参六两(酒炒)以甘草一斤熬膏,丸药桐子大,每服二钱。白痢姜汤下;红痢茶下。
[卷上\痢泻门] 四神治痢丸
治一切痢疾初起,腹痛后重。
川连八两(吴萸同炒)木香二两槟榔二两川大黄(蒸)二两吴萸一两(泡汤炒连)以上为细末,醋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服百丸。
[卷上\痢泻门] 加味香连丸
治痢如神。
川连(姜汁炒)四两吴萸(水泡去苦味醋水炒)五分白蔻仁(炒)三钱木香二两以乌梅肉四两,水泡捣烂,和药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卷上\痢泻门] 驻车丸
治一切久痢红白不止,口干发热,饮食无味。
川连三两(酒炒)当归三两(酒洗)乌梅肉一两五钱真阿胶一两五钱(蛤粉炒珠)炮姜一两五钱以神曲打糊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卷上\痢泻门] 单治久痢
一切久痢诸药不效,服此立效。黄丹一两(飞过)枯矾二两以铜勺熔黄蜡一两,入丹矾末,乘热为丸,如豆大。每服二丸,空心白汤下。
[卷上\痢泻门] 治瘟疫噤口痢水米不下食入即吐
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枳壳(炒)桔梗白茯苓川芎各一钱生草五分白芍(酒炒)一钱五分川连一钱(酒炒)以陈仓米三钱为引煎服。如白痢加连肉三钱(不去心);如疫痢噤口,发热合境,皆然服之,神效。
[卷上\痢泻门] 治水泻
如夏天瓜果食多,以致泄泻不休,漳州好橘饼一个切片,入茶盅内泼服。
[卷上\痢泻门] 治痢仙方
荸荠十数斤,浸火酒内,晒过三伏天,服数枚,即愈。
又方
用茜草一握煎水,浸两足底,即愈。
又方
用梧桐叶三、四斤煎水洗足,自愈。
[卷上\痢泻门] 治噤口痢
石蓬子肉(去青心一两)木香三钱同研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调服。
[卷上\痢泻门] 脾泻丹
治久泻,每早溏泻一、二次,此系脾虚。用此补脾养胃,而泻即止。
白术(土炒)二两白茯苓二两小茴香(炒)一两肉蔻一两(煨)故纸(炒)二两木香五钱生姜煮红枣肉,捣药为丸,桐子大。空心服三钱,白汤送下。
[卷上\痢泻门] 白虎丹
治水泻痢疾。
五月五日午时,以生白矾一两,枯白矾一两,共为末,用艾叶熬汤打面糊二两和丸,雄黄
[卷上\痢泻门] 交感丹
治妇人久泻。
香附子一斤(水浸三日晒干炒)白茯神四两(去皮木)炼蜜丸,弹子大。空心服一丸,白汤下。
[卷上\痢泻门] 饮酒过伤成病骨立不能食但饮酒即泻方
嫩鹿茸(酥炙透旋炙旋削)一两肉苁蓉(酒洗去鳞共末,陈粟米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立效。
[卷上\痢泻门] 五更时溏泻一二次经年不治名为肾泻
五味子二两吴萸(汤泡)五钱同炒为末,每旦陈仓米汤服二钱,神效。
[卷上\痢泻门] 治老人脾虚五更泄泻
老黄米(炒)三合莲肉二两(去心)泽泻(炒)五钱猪苓五钱白术(土炒)二钱木香一钱五分白砂糖一两干姜二钱(湿纸包煨热)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其效如神。
[卷上\痢泻门] 痢疾二妙丸
并治疟。
生半夏一斤好烧酒一斤泡透阴干为末,老米饭浓汁为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六十丸。赤痢清茶下,白痢姜汤下,如疟白汤下。
[卷上\痢泻门] 痢疾便方
陈茶(赤痢七钱,白痢三钱)连皮生姜(赤痢三钱,白痢七钱)砂仁一钱五分核桃仁一钱五分水碗半,煎七分,空心服。如红白痢,茶姜各五钱。
[卷上\痢泻门] 泄泻脾弱
山药切片炒,研末入粥内食之。
[卷上\痢泻门] 痢后脱肛
五倍子末三钱,白矾一块。
水煎洗。
又方
经霜浮萍草,新瓦焙干为末,热鞋底上熨之。
又方
五倍子炒黄,为末,放热鞋底上熨之。
[卷上\痢泻门] 阴症
麝香二分,纳脐内以布盖上,将锡壶盛热水熨之。
[卷上\痢泻门] 阳脱
因吐泻后四肢虚冷,元气不足,不省人事或伤寒初痊误行房事,小腹紧痛,外肾抽缩,面黑气喘,身出冷汗连根葱七根切碎研烂,以好酒三碗煎至一碗,分作三服灌之。
[卷上\疟疾门] 治疟屡效方
疟者,膈上停痰也。外受风寒,内停饮食所致。
青皮(醋炒)陈皮姜皮白术(土炒)柴胡桔梗制半夏各二钱水二碗煎六分,另用南山楂二两,水二碗煎四分,和在一处,露一宿,次早温服。
又方
不拘老少一服即愈。
苦参一味为末,用好醋打面糊丸,桐子大。临发之日早晨,桃枝七寸,柳枝七寸,泡水一茶
又方
临来时用白糖四两,烧酒半斤,烫最滚尽量饮之,即愈。
[卷上\疟疾门] 治久疟方
用荞麦、细面不拘多少,取活鳖刺血,丸之,阴干。未发之先预服三钱,白滚水下
又方
用大枣二个,去皮核,斑蝥二个,焙干,同研匀,以热猪油调,捏成饼,指头大,贴在印堂,一宿即愈。
又方
久疟方可用。
常山一钱五分槟榔一钱丁香七分乌梅一个上药同炒热,冲酒一盅半入药内,候滚三滚取起,露一宿,次早温服。
[卷上\疟疾门] 治三日一次疟疾方
生姜二两细茶二两山楂二两柴胡二两用酒、河、井水各一大碗,煎一碗,露一宿,次早温服,立愈。
[卷上\疟疾门] 治疟初来
南苍术(米泔水泡去皮,炒黄)二两浓朴(姜汁炒)二两陈皮二两生甘草一两藿香一两制半夏一两葱、姜自然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钱。
[卷上\疟疾门] 又治疟仙方
用草从左中指顶尖处量至中指根处为止捏断,即用此草从根量至掌,再从掌量至腕为度,用墨点记,用核桃半个,盛独蒜研烂敷于墨点处,以绵扎上一个时辰即去之,立
[卷上\疟疾门] 治小儿瘟疟方
用鸡炖黄皮灰存性,乳和服之(男雄女雌)。
又方
生鹿角灰存性,先发之时服一钱。
[卷上\疟疾门] 治久疟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透二钱)白术(土炒)一钱炙甘草五分黄(蜜炒)一钱白芍(酒炒)一钱川芎一钱水煎服。
[卷上\风瘫门] 定风丸
治半身不遂,日夜骨痛。酒方在后。
川乌附子草乌各三两(俱用生姜煮过)川椒二两共研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每日早、午、晚服三次,空心酒送下。一料可治数人。
[卷上\风瘫门] 药酒方
生地熟地枸杞木通牛膝川芎薏苡仁当归金银花各二两五加皮苍术各一两川乌草乌各五钱甘草黄柏各五钱松节四两以上好酒十六斤,煮三炷香,埋土内退火气,早、中、晚三服之。
[卷上\风瘫门] 治瘫痪中风
五灵脂四两草乌一两火炮过,去胡皮,共为末。核桃仁三两,去油,合一处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晚服白酒送下,取微汗禁风,初服一钱,次服一钱五分,又次服二钱五分,又次服三钱,止。再服如前起。
[卷上\风瘫门] 骨痛不拘何处并腰疼
五加皮三钱胡椒七粒鼠屎(头尖者,三粒;头圆者,四粒)姜三片,用好烧酒一斤煮一炷香,食饱略后,尽量饮,取微汗。轻者一次,重者二、三次
[卷上\风瘫门] 偏正头风
细辛、白芷等分为末,热痛水调,风痛酒浆调。笔涂痛处,立效。
[卷上\风瘫门] 远近偏正头风
川芎白芷各三钱共为末,用黄牛脑子一个切片,同药末入瓦器内,加白酒顿熟,乘热和酒食之,尽量一醉,睡醒如失。
[卷上\风瘫门] 中风中痰不省人事
香油一杯生姜汁半盏灌下,痰去立愈。
[卷上\风瘫门] 中风口噤遍身冷不知人事
独活四两好酒一斤,煎至半斤服。
[卷上\风瘫门] 肩背筋骨痛
槐花子核桃仁细茶叶芝麻每样或五钱或一两,共为一处,用瓦罐盛入水六、七碗,熬折一半,热服神效。
[卷上\风瘫门] 中风肢体难伸
羌活独活升麻柴胡秦归防风各等分,为末。每服五分,酒调下。
[卷上\风瘫门] 半身不遂仙方
牛膝三两藏鸭肚内,重汤煮,除牛膝,食鸭肉,每日常服。
[卷上\风瘫门] 历节风痛
独活羌活松节各等分,将酒煮一炷香,每日空心服一杯。
[卷上\风瘫门] 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及复
槐皮(黄白者)一两(切细)酒二盏,煎一盏,稍稍服之。
[卷上\风瘫门] 风瘙瘾疹心下迷闷
巴豆五十粒(去皮)水七盅煮二盅,以帛染拭之随手愈。
[卷上\风瘫门] 历节诸风痛不止
没药一钱虎胫骨二钱为末。酒调服,立效。
[卷上\风瘫门] 风痛瘫痪手足拽口眼斜,言语謇涩步履不正
川乌(去皮脐)五灵脂(去沙石)各二两为末。入龙脑、麝香各二分,滴水为丸,如弹子大。每一丸以生姜汁研化,暖酒调服,一日二服,五、七日便觉手抬足移,可以举动,渐愈。
[卷上\风瘫门] 诸凡瘫痪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草去根,入甑内,层层用酒同蜜水洗之,九蒸九晒,研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二丸,米汤送下。
[卷上\风瘫门] 年久瘫痪
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即垢树)茄枝蕲艾合煎。水三桶,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热水,以被盖出汗避风,未愈,再洗几次,神效。
[卷上\风瘫门] 牛黄清心丸
专治中风中痰,昏晕不醒,口噤痰喘及小儿惊风,发搐五痫等症。
胆星一两(姜汁炒)白附子一两(煨)郁金五钱半夏一两(皮硝汤泡五次;皂角汤泡五次上五味为粗末,腊月黄牛胆三个取汁,和药仍入胆内,扎口挂风檐下,次年可用,取胆内药一两四钱,加渡过芒硝、辰砂、硼硝各一钱,冰片、麝香各一分,研极细末和在一处,稀糊为丸,芡实大,金箔为衣,姜汤下。
[卷上\风瘫门] 牛黄丸
专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涎痰壅盛,卒然昏倒,牙关紧闭,怔忡健忘,眩冒烦闷及小儿惊风、发搐等症。
羚羊角一两白茯苓一两二钱五分防风一两五钱阿胶一两七钱五分(炒成珠)京牛黄一两二钱犀角二两镑龙脑一两白芍一两五钱炙草五钱麦冬一两五钱黄芩一两五钱大枣肉一百个(蒸去核)神曲二两五钱(炒)白蔹七钱五分肉桂一两七钱五分人参一两五钱川芎一两二钱炮干姜二钱五分白术(去梗土炒)一两五钱麝香一两金箔一千二百张(一半为衣)柴胡一两二钱五分真蒲黄二两五钱(炒)当归一两五钱杏仁(去皮尖,炒)二两桔梗一两二钱五分山药一两(炒)大黄豆卷一两七钱五分共为细末,蜜丸重一钱,黄蜡为壳。
[卷上\风瘫门] 苏合丸
专治男、妇中风中气,口眼歪斜,不省人事或卒暴心疼,鬼魅恶气,小儿惊痫,大人狐狸等症。
沉香木香丁香白檀安息香(酒蒸膏)麝香香附米白术(土炒)诃子肉荜茇以上诸药共为极细末。入脑、麝、安息、苏协议拌匀,蜜丸重一钱,黄蜡为壳。
[卷上\风瘫门] 搜风顺气丸
专治下冷上热,腰脚疼痛,四肢无力,多睡少食,日渐瘦弱,恶疮下注,口苦无味,憎寒毛竦,积年症瘕气块,丈夫阳气断绝,妇人久无子嗣,常患寒疟,呕吐泻痢,肠胃积热以致胁间痞闷,大便燥结,小便赤涩,肠风痔漏,肢节麻木不仁,步履艰难,语言謇涩,不问男妇并皆治之。
熟大黄五两(九蒸)火麻仁(炒去壳)二两郁李仁二两枳壳(炒)二两山药(炒)二两独活一两山茱萸肉(酒蒸)二两槟榔二两菟丝子二两(酒煮)车前子(炒)二两五钱牛膝三两(酒浸)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茶酒白汤皆可下。
[卷上\风瘫门] 健步虎潜丸
专治中风。左瘫右痪,手足不能转动,舌强语涩。
黄(盐水炒)一两五钱人参一两白术(土炒)二两白茯神二两当归一两五钱(酒洗)白芍(酒炒)二两生地(酒洗)二两熟地二两枸杞子一两五钱五味子五钱虎胫骨(炙)二两龟板(炙)一两五钱牛膝(酒炒)二两杜仲(盐水炒)二两麦冬二两故纸(盐水炒)一两五钱黄柏(盐水炒)三两知母(盐水炒)二两远志一两(甘草水泡)石菖蒲二两枣仁(炒黑)一两沉香五钱木香一两薏苡仁(炒)一两羌活(酒浸)一两独活(酒洗)一两防风(酒洗)一两大川附子童便浸三、四日,浸透面包煨熟,去皮脐,竹刀切四片,以甘草、防风同煮熟,晒
[卷上\风瘫门] 健步丸
专治膝下无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脚沉重,行动艰难。
防风一两羌活五钱柴胡五钱滑石五钱炙草五钱栝蒌根五钱泽泻二钱苦参一钱川乌一钱(煨)肉桂五分用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葱白汤下。
[卷上\风瘫门] 虎骨丸
专治风毒走注,疼痛不定,少得睡卧。
苍耳子(炒)五钱五加皮一两骨碎补三两天麻一两自然铜(醋淬细研)防风三两肉桂三两龟板(炙)二两没药(去油)三两(另研)赤芍三两当归三两虎骨三两(炙)血蝎二钱(另研)白附子三两槟榔一两羌活一两牛膝一两以上共为细末,研极匀,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白汤下,不拘时服。
[卷上\风瘫门] 鹤膝风
番木鳖四两(酒泡蒸去皮,用麻油四两熬枯,浮起为度。再用陈壁土炒干研细,只用二两)大枫子肉二两(灯草同水煮过研细去油,只用一两)大西附子二两(大者童便煮过去皮脐切片焙干研细,用一两)穿山甲(洗净土炒研细)一两以上四味共五两,和匀贮收瓷瓶中,患者每服七分,空心酒下,极醉出汗,七服除根。
[卷上\风瘫门] 史国公药酒方
专治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四肢麻痹,筋骨疼痛。又治三十六种风,二十四般气,无不立愈。
防风一两秦艽四两萆(酥炙)一两羌活二两牛膝二两虎胫骨(炙)二两鳖甲一两当归三两晚蚕砂(炒)二两苍耳子四两甘枸杞五两油松节二两茄根八两白术二两杜仲三两(姜炒)白花蛇四两上用烧酒二十斤,糯米酒十五斤,生绢盛药入坛内,煮三炷香,随量饮。
[卷上\风瘫门] 五加皮酒方
治脚膝疼痛,并手足疼。
五加皮八两杜仲三两(炒)当归三两生地三两地骨皮二两牛膝三两火酒五十斤,坛内煮过。
[卷上\疝气门] 治疝气偏坠
大茴香五钱萝卜子五钱共炒为末,加朱砂一钱八分作九服,每早盐汤下一服,九日即愈。
[卷上\疝气门] 肾囊风
鸡蛋炒出油,搽之自效。
[卷上\疝气门] 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
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共为细末。每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煮水,酒送下,神效。
[卷上\疝气门] 小肠疝气及阴间温痒成疮
吴茱萸一斤,分四分;酒、醋、盐、童便各浸一分,晒干;南泽泻二两,共为细末,酒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卷上\疝气门] 治疝气外肾肿大
小茴香(炒)山甲(炒)全蝎(炒)木香(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卷上\疝气门] 治疝气囊肿
用田间青蛙皮贴之自愈。
[卷上\疝气门] 治疝气神方
山楂肉一两枳实(炒)二两山栀子(炒)一两小茴香(炒)二两柴胡二两丹皮二两桃仁(去皮尖)二两八角茴香(炒)二两上共为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日空心服六十丸。
又方
将两脚第二指对缚一处,用箸顶大艾炷,从第二脚指顶上合缝处灸之,立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宋词格律
(宋)张邦基
清·俞正燮
宋·黄庭坚
(清)许南英
清·丁锦
明·丰坊
东山云中道人 编
(元)郑禧
南唐·佚名
五代宋·刘若拙
(唐)段公路
钟毓龙
宋·杨简
(宋)魏泰
(齐)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