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王恽传-白话元史
王恽传
王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曾祖父名王经。祖父名王宇,在金朝做过敦武校尉。父名王天铎,金正大初年,以其精于律学而首选入仕,官至户部主事。
王恽有才干,品行端正,好学且善于文辞,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等齐名。史天泽领兵攻宋,路过卫州,初见王恽就优加礼遇。中统元年(1260),左丞姚枢任东平宣抚使时,荐举他为评议官。当时元朝政府初建,令各路推荐一名善于管理财政的官吏,王恽被推荐至京师。王恽到京后上书评议当时政治,因而与渤海周正并提升为中书省评定官。中统二年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兼任中书省左右司都事。王恽善于管理财政,识别和任用人材,评议典礼,研考制度,同僚无不佩服。
至元五年(1268),建御史台,最先拜王恽为监察御史。王恽知无不言,奏论时政一百五十余章。当时都水刘..交结权势,受到重用,损失官粮四十余万石,王恽进行弹劾,揭发其营私谋利的罪恶,权贵们恐惧不安。王恽揭发刘..“:监修太庙,因功特蒙升官赐赏,但仅过几年,太庙的梁柱就腐朽毁坏了。这是对祖宗的不敬,应依法论罪。”..忧愤而死。王恽任监察御史期满,陈天佑、雷膺都奏请朝廷挽留。
至元九年,王恽受任为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绛州太平县民陈氏杀其兄,行贿缓刑,株连三百余人,以致历时五年不能判决,朝廷委任王恽去审理此案,一审即得实情,将株连者尽行释放。至元十四年任翰林待制,拜为朝列大夫、河南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不久调燕南河北道,巡察诸州郡,罢黜许多贪官污吏。十八年拜中议大夫、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但未赴任。
裕宗为皇太子,王恽进呈《承华事略》二十篇,计为: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
至元十九年春,改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仅一年因病回归卫州。二十二年春,召为左司郎。当时右丞卢世荣大肆搜括民财而被朝廷重用,因此,虽多次催王恽赴任,他始终不应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卢世荣本无能之辈,而担此理财重任,不过是剥削民众以肥己而已,像这样的人没听说能保持名节的,离他远的人还怕受其不好的影响,同他一块共事又怎能避免!”卢世荣终于身败名裂,众人都佩服王恂的卓识远见。
至元二十六年(1289),授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在任期间,罢黜贪官污吏数十人,查明被下狱的冤屈者并释放归家,禁止戍边士兵不得住民房,自建营房。他常说治国之本在于得人材,建议朝廷:“福建所辖郡县五十余,连山濒海,实为边境重地,但自平定该地区以来,由于官吏的贪残,致使民情不安,往往聚集为寇,一些无知之民也响应附和,以至剽掠村落,加上官兵镇压时又蹂躏百姓更加厉害,违背朝廷一视同仁之意。今虽将各处守令不能一一加以选择,但行省的官僚如平章、左丞这些尚空缺官员,应选派素有重望,才干足以安抚百姓,武略足以抵御外侮者,使之镇守边防,也许福建地方可望治理好。”
当时行省镇压钟明亮反叛无功,王恽再条陈其利害说“:福建归附之民户几百万,而黄华一变,十去四五。今强贼猖獗,又加上黄华之变,非同寻常。况该地有溪山之险,东击则西走,出没难测,招之则不降,攻之又不克。宜挑选精兵,严申号令,专委重臣统领,用计征讨,使彼势穷力竭,或可能取胜。”
至元二十八年(1291),召恽至京师。二十九年春,叩见帝于柳林行宫,上万言书,透彻陈述当时政治弊端。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
成宗即位,王恽进呈《守成事鉴》一十五篇,所论都是根据经书精神。元贞元年(1295)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他从中集录《圣训》六卷进呈皇帝。大德元年(1297),进升中奉大夫。二年,赐钞万贯。恽请求退休,未准。五年再上书乞退,朝廷准许,并授其子公孺为卫州推官,以便就近奉养。大德八年六月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进封太原郡公,谥“文定”。王恽的著述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华事略》、《中堂事记》、《乌台笔补》、《玉堂嘉话》等,并杂著诗文,合为一百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李毓秀
明·田艺衡
清·翁广平
明·如惺
清·王符曾
(明)严从简
(宋)包拯
元·曾世荣
(唐)杜牧著
汉·张苍
宋·王千秋
(宋)朱肱
(北齐)颜之推 著,王利器 集解
包世臣
唐宋词格律
(南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