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千金宝要-未知
千金宝要目录:
简介
序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简介
千金宝要 唐 孙思邈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更多
序
自序
孙真人《千金方》,一部三十卷,三百一十八门,门中各有论,论下各有方。论以论说人所以得病之由,君子小人皆宜熟知。方以治人之已病,而人有未尝得见此集者,并药有物多而难合者,贫下细民因此不获治疗,枉坏躯命者,可胜言哉。况一州一县,几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难于日日示人。因此孙君之仁术仁心,格而不行处有之,郁而不广处有之。孙《肘后》、《龙宫海上》,而下及当时之名公方论药术,并自撰经试者。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概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金》一集,号为完书,有源有证,有说有方,有古有今,有取
...更多
卷之一
[卷之一] 妇人第一
妊娠难产,烧车脂内酒中服。亦治腹中痛并咳嗽。妊娠忽苦心腹痛,烧盐令赤热,三指撮,酒服之立产。又方∶吞槐子二七个。又方∶菟丝子或车前子末,以酒或米汁服方寸匕即生。又方∶水或酒服家中黑尘。子死腹中及小难、横生、倒生、难生者,半夏、白蔹各二两,末之,服方寸匕。亦可加代赭、瞿麦各二两佳。小难一服,横生二服,倒生三服,子死四服。又方∶榆白皮细切,煮三升服之。子死衣不出,上抢心者,急取蚁蛭土三升,熬之令热,囊盛熨心良。又方∶末灶突中墨三指撮,水或酒服之。乳无汁者,土瓜根末之,一服半钱
...更多
卷之二
[卷之二] 解百药毒第五
凡解百药毒,甘草、荠、大小豆汁、蓝汁、蓝实汁、蓝根汁并解。雄黄毒,防己解。石毒,大豆汁解。金银毒,服水银数两即出。鸭屎解。水和鸡屎汁、煮葱汁并解。铁粉毒,磁石解。防葵毒,葵根汁解。桔梗毒,白粥解。甘遂毒,大豆汁解。芫花毒,防己、防风、甘草、桂汁并解。大戟毒,菖蒲汁解。蜀椒毒,葵子汁、桂汁、豉汁、人尿、冷水、土浆、蒜、鸡毛烧吸烟及水调服解。斑蝥、芫青毒,猪脂、大豆汁或盐、蓝汁、盐汤煮猪骨并解。马刀毒,清水解。杏仁毒,蓝子汁解。野芋毒,土浆、人
...更多
卷之三
[卷之三] 霍乱吐泻第九
霍乱转筋,蓼一把,去两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一方作梨叶。又方∶烧故木梳灰末之,酒服一枚小者,永瘥。又方∶车彀中脂,涂足下瘥。又方∶作极咸盐汤,于槽中暖渍之。又方∶以醋煮青布拓之,冷复易之。转筋不止,若男子,以手挽其阴牵之。女子,挽其乳近左右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膻中、中府、巨关、胃管、尺泽。并治筋拘,头足皆愈。霍乱引饮,饮辄干呕,生姜五两,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高良姜大佳。中热霍乱,暴利,心烦,脉数,欲得冷水者,新汲井水,
...更多
卷之四
[卷之四] 头风吐逆第十四
凡食后吐酸水,干姜、茱萸各二两,治筛,酒服方寸匕,日二。胃冷服之立验。呕哕,芦根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干呕吐逆涎沫出者,半夏、干姜等分,咀,以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日三。干呕,酒浸马屎一宿,取汁服之。又方∶灸心主,尺泽亦佳。又方∶灸乳下一寸,三十壮。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不停,灸手间使三十壮。若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治哕,煮豉三升,饮汁佳。又方∶空腹饮姜汁一升。又方∶浓煮芦根汁饮之。又方∶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更多
卷之五
[卷之五] 疫瘴渴淋第十五
令瘟不相染人,汲水瓶上绳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良。又方∶以绳度所住户中壁,屈绳则断之。又方∶桃木蠹屎末之,水服方寸匕。又方∶术、豉等分,酒渍服之妙。又方∶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三七枚。又以二七枚投井中。又方∶新布袋盛大豆一升,内井中一宿,出,服七枚。又方∶松叶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又方∶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向日,吞赤小豆二七枚。又方∶常以七月七日男吞大豆七枚,女吞小豆二七枚。又方∶正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长七寸,以丹涂之,持门户上,又令带之。又方∶常以月望日,细锉东引竹
...更多
卷之六
《千金》论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思以谓知病于未病之前者,此上智之所能也。知病于欲病之初者,此中智之所及也。若夫已病而求医,则常情同然,不必论其智不智也。孙氏曰∶圣人设教,欲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尊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斯言可谓切至矣。气不调,百病自生。众病积聚,皆起于虚。又曰∶虚生百病。药石有相欺者,入人腹中,遂相门争,力甚刀剑。言不知性气者,不可服也。凡服食药饵,须量自己性理所宜,不可见彼得力我便服之。人患疮痍未瘳,不得合阴阳。妇人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驴肉,延月。食兔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陈文达
钟毓龙著
明·杨慎
(宋)邵伯温撰
(清)谈迁
清·王初桐
元·牧常晁
清·皮锡瑞
清·纪荫
清·清溪道人
清·唐彪
明·单本
隋·萧吉
清·郑鹏云
清·汤贻汾
清·张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