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二 宿食门-严氏济生方
卷十二 宿食门
[宿食门] 宿食论治
难经云∶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是知谷味五味,莫不经由口舌而入于胃也。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滞留之患。若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滞。轻则吞酸呕恶,胸满噎噫,或泄或利,久则积聚,结为症瘕,面黄羸瘦,此皆宿食不消而主病焉。大率才有停滞,当量人虚实,速宜克化之,不可后时,养成沉也。
[宿食门\宿食论治] 黑丸子
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气,或心腹疼痛,及中虚积聚,飧泄白痢下。
乌梅肉(七个)百草霜(三钱)杏仁(去皮尖,别研,三七枚)巴豆(去壳并油、二枚)半夏(汤泡七次,九枚)缩砂仁(三七枚)上为细末,和匀,用薄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用熟水送下,姜汤亦
[宿食门\宿食论治] 如意丸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不能传化,心下坚痞,两胁胀满,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米谷不消,久痢赤白,脓血相杂,久病黄色羸瘦,及腹中一切食症之疾,并皆治枳壳(去瓤)槟榔橘红半夏(汤泡七次)莪术京三棱干姜(泡)黄连(去须。
上件,除巴豆外,锉如豆大,用好醋合巴豆煮干,去巴豆,余药焙,为细末,薄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茶清姜汤任下,食后临卧服。有孕妇人不宜服。
[宿食门\宿食论治]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面,或食生果,停滞中焦,不能克化,致腹胀疼痛,呕恶不食或痢或秘,悉主之。
阿魏(酒浸,化,旋入)官桂(不见火)莪术(炮)麦(炒)神曲(炒)青皮(去瓤)罗卜(炒)白术干姜(炮。各半两)百草霜(三钱)巴豆(去壳油,三、七个)上件,为细末,和匀,用薄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姜汤送下。面伤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归有光
宋·陈与义
清·黄元御
台湾府赋役册
(清)不著撰人
宋·卢天骥
唐·寒山子
清·魏文中
(北宋)王巩撰
秦·商鞅
(西汉)戴德
宋·范成大
(民国)汉史氏
春秋·孙武
(清)玉泉樵子 填词
明·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