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医经原旨-未知
医经原旨目录:
简介
绪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简介
医经原旨 清·薛雪 公元1644-1911年
...更多
绪言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经,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之风远矣!且是时始命大挠作甲子,其干支节序占候岂符于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恶之。当其玄酒味淡,人谁嗜以为浆,以致经满络虚、肝浮胆横耶?至于十二经配十二水名,彼时未经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济、方隅畛域,竟与后世无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会稽张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学博,胆志颇坚,将二书串而为一,名曰《类经
...更多
卷一
[卷一] 摄生第一
今时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节饮食以养内,慎起居以养外,不妄作劳以保其天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谓风从冲后来者,主杀主害,如避矢石,治外之道也。)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志闲而无贪,何欲之有?心安而无虑,何惧之有?形劳而神逸,何倦之有?)高下不相慕。(高忘其贵,下安其分,两无相慕,知止不殆也。)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和,合也,合阴阳之变化。调,顺也,顺四时之往来。)积精全神,此能益寿而强者也,从
...更多
卷二
[卷二] 脉色上第四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也。夫脉,气血之先也。盛则脉盛,衰则脉衰,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微则脉弱,平则脉和;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此皆其常也,反者为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更多
卷三
[卷三] 经络下第五
十五别络者,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此下即十五络穴也。不曰络而曰别者,以本经由此穴而别走邻经也。手太阴之络名列缺,在腕后一寸五分上侧分肉间,太阴自此别走阳明者。其太阴本经之脉,由此直入掌中,散于鱼际也。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见者,俗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气口三倍者是也。)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kt,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掌后高骨为手锐骨。实为邪热有余,故手锐掌
...更多
卷四
[卷四\疾病第九] 病机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气之正者为化,气之邪者为变,故曰“之化之变”也。)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随气动,必察其机,治之得要,是无失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类不一,故曰“诸风”。掉,摇也。眩,运也。风主动摇,木之化也,故属于肝。其虚其实,皆能致此。如发生之纪,其动掉眩巅疾;厥阴之复,筋骨掉眩之类者,肝之实也。又如阳明司天,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者,燥金之盛,肝受邪也;太阴之复,头顶痛重而掉螈尤甚者,木不制土
...更多
卷五
[卷五\疾病第十一] 五气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五味各从其类,同气相求也。)五气所病∶心为噫,(噫,嗳气也。心痹者,嗌干善噫,是皆言噫出于心也。又太阴终者善噫善呕,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由此观之,是心、脾、胃三脏皆有是证,盖由火土之郁而气有不得舒伸,故为此证。
噫,饱食息也。又曰不寤之声。)肺为咳,(肺
...更多
卷六
[卷六\疾病第十三] 胎孕
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身有病,谓经断、恶阻之类也。身病者脉亦当病,或断续不调,或弦涩细数,是皆邪脉,则真病也。若六脉和滑而身有不安者,其为胎气无疑矣。)人有重身,九月而喑。(妇人怀孕,则身中有身,故曰“重身”。喑,声哑不能出也。)胞之络脉绝也。(胎怀九月,儿体已长,故能阻绝胞中之络脉。)何以言之?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胞中之络,冲任之脉也,胞络者,系于肾而上会于咽喉,故胞中之络脉绝则不能言,十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崔令钦撰
明·吕坤
欧阳修
(北魏)崔鸿
清·蒋埴
(宋)郑文宝撰
清·沈三白
清·西湖居士
汪国垣
三国·管辂
唐·毛文锡
宋·高先
(明)余邵鱼
唐·温大雅
南齐·龚庆宣
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