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初生有病)凡十七门
  [卷第五] 初生不作声第一

  《千金》论云∶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又云∶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

  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儿始生即当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断脐。

  《婴孺》云∶凡小儿落地不作声,便取冷水一器灌浴之,须臾作声也。(《千金》用暖水,此用冷水既。

  《千金》云∶由难产少气,恐不宜用冷水也。)《仙人水鉴》∶子初生七日以前不作声者方。

  胎风生下不能啼,须使园中小叶葵。捣取汁调熊胆末,才交入口免倾危。

  上用葵菜叶捣取自然汁,调熊胆末,滴三、两滴入口,立便能作声,神妙。

  [卷第五] 初生眼不开第二

  《秘要指迷》论∶凡小儿生下才一七,目不开,此乃在母胎中受热,食面毒,致令受患。用药令母服,方可愈。

  《惠眼观证》∶凡小儿生下,中胎热,眼闭口开,常作呻吟声,因受胎中热,只用凉五脏药,天竺黄散(方见重舌门中)及与母吃,后以竹筒煎汤洗眼。

  《惠眼观证》

  洗眼方

  黄连秦皮灯心大枣(等分)上用竹筒煎汤洗之,治小儿胎热,眼不开。

  [卷第五] 初生辄死第三

  《千金》论小儿初生辄死治之法,当候视儿口中悬痈前,上上有胞者(《千金翼》云∶赤胞。)以指取头决,令溃去血(《千金翼》云∶以绵拭血净,)勿令血入咽,入咽杀儿,急急慎之。

  [卷第五] 初生不吃奶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难乳候∶凡小儿初生,看产人见儿出,急以手料拭儿口,无令恶血得入儿口,则儿腹内调和,无有病疾。若料拭不及时,则恶血秽露儿咽入腹,令心腹痞满短气,儿不能饮乳,谓之难乳。又儿在胎之时,母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令儿着冷,至儿生出,则喜腹痛,不肯饮乳,此则胎寒,亦名难乳也。

  《仙人水鉴》∶子初生七日内不开口,滴乳不下,宜服此方。

  土虫三个水研之,少许牙硝力莫欺。雄黄少使须宜上,一片金箔分四时。(用一角半。)不论四季调冷水,一滴入口命能追。此方自有仙人力,偏能立救小新儿。

  《外台》∶刘氏又疗小儿初生不吃奶方。

  上以乳两合,葱白一寸,和煎一两沸,去葱与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灌之。

  《圣惠》治小儿壮热肚胀,不饮乳。

  龙胆散方

  龙胆(去芦头)川升麻(各半两)犀角(屑)槟榔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ht。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分减渐渐与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痛不食乳。

  人参丸方

  人参龙胆(各去芦头)黄连(去须)马牙硝甘草(炙微赤,锉)枳实(麸炒微黄。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圣惠》治小儿三岁以下,胃口闭,不吃乳。

  朱砂丸

  方。

  朱砂牛黄麝香(并细研)丁香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各一分)犀角(屑)黄(锉)石膏(细研,水飞过)五灵脂(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儿腹胀,不吃乳方。

  赤茯苓黄连(去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儿,以乳汁化三丸灌之,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儿腹痛,不肯哺乳方。

  赤茯苓甘草(炙微黄,锉)黄连(去须。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丸研破,着奶头上令儿吮奶,或研点口中亦得。

  《孔氏家传》∶新生小儿牙关紧,不食乳。

  上以麝香一字,研细,乳汁下。

  《圣惠》灸法∶小儿初生二、七日内着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脏之经,遂使舌强,唇痉,嗍奶不得。此疾若施方药,不望十全尔,大抵以去客风无过。灸承浆一穴七壮,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在耳下曲颊骨后,炷并如雀屎大。

  《圣惠》又灸法∶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一穴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庄氏集》俞穴灸法∶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卷第五] 初生吐不止第五

  钱乙论∶初生下拭掠儿口中,秽恶不尽,咽入喉中故吐。凡初生儿急须拭掠口中令净,若啼声一发则咽下,多生诸病。

  《外台》∶刘氏疗小儿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篾(少许)盐(两粟米大)上三味,煎三、两沸,牛黄两米许,研和与服,即瘥止。

  《仙人水鉴》∶小儿不能饮乳,气喘,乳入口便吐,神效。

  桃花人参(务二分)干枣栀子当门子(各一枝)白芷元精黄牙(各少许。黄牙即金牙也)黄盐(少许。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及咸菹)上件同研令细匀,蜜丸如麻子大。煎生姜汤下二丸,神效。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多爱吐不止,兼不饮乳方。

  乳鲋鱼(一滴)大腹头(七个,用蒂头)干姜香茂(各烧成灰)黄盐(以上各少许。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及咸菹)上同研令细,空心一捻,水服之效。

  《圣惠》治小儿生下十日至半月,呕逆不止。

  藿香散方

  藿香紫菀(洗去苗土。各一分)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麦门冬(三分,去心,焙)桂心(半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以绵点取滴口中,一日次第取尽。

  钱乙治初生吐不止。

  木瓜丸方

  木瓜木香槟榔(各末)麝香腻粉(各一字)上同研,面糊为丸小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无时。

  [卷第五] 初生不小便第六

  (初生不大便附)《惠眼观证》∶小儿生下中脐风,撮口。此因受胎后母食鸡、猪、酒、面、姜、醋之毒,热气流入胎中,儿因饮血,是以生下肚膨胀,脐肾肿。所治以豆豉膏贴脐,(方见本门中。)及服牛黄丸。(方见风热门中。)如觉脐四边青黑,口撮即死矣,不须用药。豆豉膏(亦名葱涎膏)贴初生儿脐下,治大小便不通。

  《外台》∶刘氏治小儿初生不小便方(《圣惠》兼治初生不饮乳,云∶服此即小便通及饮乳也。)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婴孺》治未满十日不小便方。

  上以蒲黄一升,以水和,封横骨上立通。

  《惠眼观证》

  豆豉膏

  (亦名葱涎膏)黑豆(一匀)田螺(十九个)葱(一大把)上捣烂,用芭蕉汁调,贴脐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生下三、五日,脏腑不通,并六十日内诸患。

  粉蜜膏

  轻粉(一钱)上用蜜少许,熟水解开。调粉时点在儿口中极少许,令泻下一、二行,不可再服。

  [卷第五] 初生有悬痈病第七

  《千金》论曰∶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泻,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如此者名重。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

  [卷第五] 初生有重舌第八

  《巢氏病源》小儿重舌候∶小儿重舌者,心脾热故也。心候于舌,而主于血,脾之络脉,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脏,母子也。有热即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进舌根,生形如舌而短,故谓之重舌。

  《千金》论曰∶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有肿起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皆刺去血汁也。

  《惠眼观证》∶凡生下中鹅口、重舌、重、口疮,皆上焦热所致。此亦受胎时,大受极热。急以鸡内金为末,干掺口内,及以朱砂膏、(方见惊热门中。)地黄膏(方见本门中)。轮流掺之,仍以天竺黄散服之。(方见本门中。)《惠眼观证》

  地黄膏

  治初生儿鹅口、重舌、重方。

  郁金(皂荚水煮干,切细,焙干用)豆粉(各半两)甘草(一分,炙)马牙硝(研、一钱)上用生地黄汁及蜂糖对合,入盏内约二分许,熬成膏,和成药。每服两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鹅翎扫涂口内亦得。

  《惠眼观证》

  金朱饮子

  治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重舌,口鼻生疮疹,致赤眼方。(本名天竺黄散。)川郁金(锉碎,皂荚水煮干,细者如胆肚极佳)天竺黄甘草(炙)牙硝(别研。各半两)朱砂(一分,研)蝉壳(十四个,水浸去土)麝香(少许)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以蜂糖熟水调下,此药除烦退热。

  《葛氏肘后》治卒重舌方。

  上烧蛇蜕皮为末,唾和,涂舌上瘥。(姚和众方同。只干敷。《婴孺》方同,用醋调,沾舌下。)葛氏又法上用釜下土,苦酒和,涂舌下。(《千金》、《婴孺》皆云∶釜丹下土。)《千金》治小儿重舌方。

  上用田中蜂房烧灰,酒和涂喉下愈。

  《千金》又方上以衣鱼涂舌上。(《千金翼》及《婴孺》方皆烧灰,研,敷。)《千金》又方上用三家屠肉,切令如指大,摩舌上,儿立能啼。(《婴孺》首用此方。)《千金》又方上用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又方上烧簸箕灰,敷舌上。(《圣惠》簸箕尖烧灰,细研。)《千金》又方上用黄柏,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良。

  《千金翼》治重舌,舌强不能收乳方。

  上取鹿角末如大豆许,安舌上,日三即瘥。

  《千金翼》治小儿重舌,舌生疮涎出方。

  上以蒲黄敷舌上,不过三度愈。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重舌欲死方。

  上以乱发烧灰,末之,敷舌上甚佳。(张涣用猪脂和,涂之。)姚和众治小儿重舌方。

  上用马牙硝涂舌下,日三度。

  《子母秘录》治小儿重舌方。

  上用黄丹如豆大,内管中以安舌下。

  《子母秘录》治小儿重舌方。

  上用乌贼鱼骨烧灰,和鸡子黄,敷喉及舌上。

  《子母秘录》治小儿童舌方。

  上用蜣螂烧,研未,和唾,敷舌上。

  孟诜治小儿重舌方。

  上用小豆煮汁,和鹿角灰,安重舌下,日三度。

  日华子治小儿重舌、鹅口疮方。

  上用鹿角炙,熨之。

  《圣惠》治小儿重舌,及口中生疮涎出方。

  上用白羊尿,涂少许口中,瘥。

  《圣惠》又方上用桑根上取汁,涂口中,瘥。

  《圣惠》又方桂心(一分)白矾(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干敷舌下,日三上。

  《圣惠》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

  蒲黄散方

  蒲黄露蜂房(微炙。各一分)白鱼(一钱)上件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调,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儿重舌、舌肿方。

  上取牯牛乳,少许与饮之。

  《圣惠》治小儿重舌方。

  上以桂心半两为末,生姜汁相和令匀。每用少许涂舌下,日再涂之。

  《圣惠》又方上用甑带,烧灰细研,敷舌下。

  《圣惠》又方上用桑根白皮一两,细锉,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渐渐以匙子抄少许,令儿吮之。

  《圣惠》又方上用釜底墨,水调,涂舌下。

  《婴孺》治重舌方。

  上取木兰皮一尺,广四寸,去皮皴,切细,以苦酒一升煮半升。适寒温浸两手,食久小歇,须臾干,复渍两足,干,复渍之,大良。(《子母秘录》用醋一升煮木兰皮取汁,注重舌上。)《婴孺》治小儿心极热,口中生疮、重舌、鹅口方。

  上用柘根枝叶五升,以水一斗煮二升,去滓;煎五合,细细敷疮上。无根柘弓材亦可。

  张涣

  乌鱼散

  方治重舌病。

  乌鱼骨(一两,烧灰)干蜣螂(烧灰)蒲黄(研。各半两)枯白矾(一分,研)上件同研为粉。每服半钱,以鸡子黄调,涂舌下,咽津无妨。

  《千金》灸法∶治重舌。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指歧中。

  《千金》又灸法∶两足外踝上三壮。

  《千金翼》∶小儿重舌,灸左足踝七壮。(《婴孺》方灸三壮。)《外台》∶《古今录验》疗儿重舌欲死。灸右足踝三壮,立愈。又灸左右并良。(《千金》云∶灸两足外踝。)《婴孺》治重舌。以儿置其内,东向门中,灸其舌三炷。

  [卷第五] 初生有重重龈第九

  《千金》论曰∶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有肿起着颊里及上,如此者名重。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重、重舌形候。重为上肉浓者是,重舌为舌上更加一重白。满口生疮,此为心热。此候乃心家大热壅滞,遂如此。所治者先用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涂舌上,然用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奶上吮下,一日下三服牛黄膏,如此调理,二日即愈。

  张涣∶婴儿初生六、七日间,胎毒上攻,血气不敛。重、重龈、喉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名垂痈。

  有气胀起者,急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以刺之,令儿气泻,出青黄血水。用盐汤洗拭,急用如圣散。

  (方与《圣惠》牛黄散同。见本门中)。

  《圣惠》治小儿重,重龈肿痛,口中涎出,宜服

  牛黄散

  。(张涣名如圣散。)牛黄白龙脑朱砂(各一分)太阴元精石(一两)铅霜(半两)上件药同细研为散,每度用药半钱。先于肿起处以铍针铍破出血,用盐汤洗拭口,然后掺药于口中,神效。

  《圣惠》又方上用驴乳、猪乳各一合,相和,煎至一合,时时与儿服之。

  《圣惠》又方元明粉太阴元精石(各一分)铅霜(半分)上件药同研令细,少少敷之。

  《万全方》小儿初生,口中有物胀起,有着颊里及上者名重。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

  上用蛇蜕皮烧灰,细研,敷之。

  《万全》又方上用田中蜂房烧灰,细研,敷之。

  《万全》又方上用煤,水调涂之。(三方皆与《圣惠》同。)

  [卷第五] 初生口中有虫第十

  《外台秘要》刘氏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者方。

  上烧竹取沥半合,少许牛黄,与吃即便瘥。

  《外台》刘氏又方上取猪肉少许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卷第五] 初生着噤第十一

  (犯风噤附)《巢氏病源》小儿噤候∶小儿初生,口里忽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在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圣惠》论凡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着噤,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撮口、着噤尤甚,过一腊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者,是撮口状候已重,善救疗者十不得四、五。若牙关紧急,吃乳不稳,啼声渐小,口吐涎沫,是着噤。常人见大小便皆通,以为冷热所得,殊不知病在喉舌之间,据状亦极重矣,善救疗者十不得三、四。但根据将护法,防于事先,则必无此患。

  《圣惠》又云∶夫小儿初生口噤,此由在胎之时,热入儿心脾,心脾偏受于热,故令口噤者也。

  《千金》治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方。

  上用鸡屎白枣大,绵裹,以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圣惠》治口噤方同用,如豆大三枚,以水下。)《千金》治小儿口噤方。

  鹿角(粉)大豆(末)上二味等分,和乳涂上饮儿。

  《千金》又方上用驴乳、猪乳各二升,合煎,得一升五合。服如杏仁许,三、四服瘥。

  《千金》治小儿口噤,不能乳方。

  上用雀屎四枚末之,着乳头上饮儿,儿大十枚。

  《外台》治小儿初生,口噤不开,不收乳方。

  上用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绢筛,以猪乳二合和之。三、四服,分与之差。(《圣惠》及《图经》同。)《外台》崔氏又儿着口噤体热者方。

  上暖竹沥二合,分四、五服之。(《兵部手集》、《圣惠》同。)《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着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哺方。

  上取水银如黍米大,与服,觉病无早晚,水银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过小麻子许。(《圣惠》同。)《食疗》治孩子口噤方。

  上以蛇莓研取汁,灌口中,死亦再活。(蛇莓生下湿处,茎端三叶,花黄子赤,似覆盆子。)《简要济众》治小儿口噤方。

  上以晚蚕蛾二枚,炙令黄,为末,蜜和,敷儿口唇内。

  《圣惠》治小儿着口噤方。

  上刮却上白ht了,取雀儿饭瓮子并虫细研,和奶汁绵滤,点口中及涂两颊、齿龈、上、舌上下。

  《圣惠》又方上用新乌驴粪捩取汁,涂口中,咽亦无妨。

  《圣惠》又方上用川椒一大两,搜面裹为三角ht样,烧令黄熟,以绵盖儿口,掏去尖如箸头许大,使椒气入口即效。如未觉,即可作两、三枚,时用一角,气力即盛。

  《圣惠》又方看儿上有白点子,火急以指甲刮却,仍烧胡粉,纸烛子ht之,瘥。

  《圣惠》治初生儿口噤不开,舌不能吮乳方。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细研)猪乳(一合)上以猪乳和上件散,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

  《圣惠》又方上用牛口ht草,取绞汁,涂上瘥。

  《圣惠》又方上用白牛尿,取涂口中瘥。

  《圣惠》又方上用东行牛口沫,取涂儿口及额上,即便效。

  《圣惠》又方上用葛蔓烧灰细研,以一字和乳汁,点口中即瘥。

  张涣治小儿口噤

  立圣散方

  干蝎梢(七个,为末)腻粉(末,一钱)干蜘蛛(一个,去口足,先以新竹于火上炙,取竹油一蚬壳许,乃竹沥也。浸蜘蛛一宿,炙令焦,取末)上件并同研令极细,每服一字。用乳汁调,时时滴口中。

  《万全方》治小儿着口噤。

  上凡遇儿初饮乳后,以发缠指沾清水点拭了,看齿根上有黄筋两条,便以苇刀子割断,点猪乳便瘥。如儿口难开,但先点猪乳自开。

  《秘要指迷》治小儿生下一月日内,牙关紧急,不能饮乳,口噤方。

  上用木梳先于怀内令暖,却于耳门尖下腌一七次,其病即安。

  《张氏家传》治新生儿口噤方。

  蜈蚣(全,一枚)蝎梢(七个)硼砂朱砂(各三铢)梅花脑麝香(各一铢)上件入乳钵研,婴儿口噤以乳母唾调,涂口唇四畔并牙关后,小儿以舌搅药即是安。如有一切急惊,生姜蜜水调一字服。

  附∶犯风噤方茅先生∶小儿生下一百二十日内,有犯风噤候。口噤眼开,啼声渐小,吃奶不便,吐出白沫。此候为儿在胎未见日月先受此病,本因母受胎有疾,故受毒瓦斯。生来血气未调,又被风邪所击,故有如此候。所治者,先下夺命散与吐风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后下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夹匀气散与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又下雄朱散(方见惊痫门中)夹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常服即愈。如见手捉拳,噤口不开,死之候。

  [卷第五] 初生有鹅口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儿鹅口候∶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之口里,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

  《千金》论曰∶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外(外,一作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有喉痹、木舌、鹅口候。喉中忽壅一块肉瘤闭却喉,此为喉痹。及身大热,舌硬都不转得,为木舌。口更开殊不合,满口都黄如膏,此名鹅口。此三个候,皆因热甚生风,风盛壅热毒,至此为实积实热。得此候所治者,先用积实牛黄丸(方见实热门中)微与通;吐恶涎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然用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夹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与服即愈。如见喉内加空响似锯及眼视面青黑,不下奶食,死候。《葛氏肘后》治新生出腹鹅口方。

  上以发缠箸,沾井华水拭之,三日一如此便脱去。不脱可煮粟茭汁令浓,以绵缠箸拭之。如春夏无粟茭,粟木皮亦得。

  用井华水法(《千金》作粟茯,治法皆与葛氏同。)后徐王神效方治小儿鹅口噤。

  矾石朱砂(末。各半分)右二物合研极细,敷舌上。药烈,唯薄薄敷之,日三。以冷水洗舌,以发拭白垢也(《外台秘要》方同。)《千金》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方。

  上用鹅屎汁沥儿口中。(《圣惠》取白鹅粪,以水绞取汁。)《千金》又方上用黍米汁涂之。(《子母秘录》用黍米汁。)《千金》又方上用取小儿父母乱发,净洗缠桃枝,沾取井华水,东向向日以发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过沥洗,三朝作之。(《圣惠》云∶以指缠乱发,蘸温水拣之,三日勿绝,效矣。)《简要济众》治小儿鹅口方。

  上用马牙硝细研,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圣惠》云∶调于舌下涂之。)《子母秘录》∶小儿鹅口方。

  上用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

  《子母秘录》∶小儿鹅口不乳方。

  上用鸡黄皮烧末,乳和服。

  《千金》治小儿鹅口方。

  上用柘根净洗,细锉五升。无根,只以弓材亦佳。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频频拭齿口即瘥。

  张涣∶婴儿初生七日内胎毒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连舌上,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儿语不发如鹅口状,名曰鹅口。

  保命散方

  朱砂(研细,水飞,令干)白矾(烧灰。各一分)马牙硝(半两,细研)上同再研细,每服一字。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颌颊内。未用药时,先以手指缠乱发揩拭舌上垢,然后使药敷之。

  《孔氏家传》治小儿鹅口方。

  上以桑汁,用新绵惹之。(日华子用桑东行根研汁。)

  [卷第五] 初生有木舌第十三

  《圣惠》论∶夫脾脉络于舌,舌者,心之候。若脏腑壅滞,心脾积热,邪热之气随脉上冲于舌本,则令舌肿胀,渐渐粗大。若不早疗,满塞口中,故谓之木舌。小儿尤多斯疾也。

  《千金》论云∶夫小儿木舌,其状舌渐粗大,若舌大满口,当塞杀儿也。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口中有木舌方。

  木舌要可待黄葵,更入铅牙两相知,(黄丹也。)点之七遍立便可,神方不暇药多期。

  《圣惠》治小儿木舌方。

  上以鲤鱼切作片子,贴于舌上,效。

  《圣惠》又方上用煤,醋和,涂舌上。当脱涎膜,又涂之,以涎膜尽,舌如故,即止。

  《圣惠》又方紫雪(一分)竹沥(半合)上研紫雪为末,用竹沥调下一字,日三、五服。

  《圣惠》又方衣中白鱼(五枚)川朴硝(一分)盐(少许)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少少敷之。

  《圣惠》治心脾热毒,生木舌,肿满妨闷。宜服

  大黄散方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犀角(屑)射干川升麻玄参大青络石木通(锉)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治心脾壅热,生木舌肿胀。宜服

  元参散方

  元参川升麻川大黄(锉碎,微炒)犀角(屑。各三分)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治木舌热肿,渐大满口。宜含

  马牙硝丸方

  马牙硝(三分,细研)川大黄(锉碎,微炒)大阴元精石铅霜麝香(各细研)寒水石(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白矾(半分,烧灰)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圣惠》治热毒攻心脾,致生木舌肿痛,兼咽喉不利。

  射干散方

  射干川升麻木通(锉)马蔺(微炒)甘草(炙微赤,锉)漏芦(以上各三分)当归川大黄(锉碎,微炒)桂心(各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又方犀角(屑)黄芩木通(锉。各一两半)漏芦川升麻麦门冬(去心)羚羊角(屑。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养生必用》治木舌方。

  大青患鱼胆(北方谓之青患,亦云谓浓鱼,似鲤鱼,头尖,鳞青黑,身狭长。用胆一枚,入五铢。钱乙文∶在胆内线扎定,外面墨涂三次,挂梁上阴干。)上每用少许,冷水化开服。

  张涣

  川消散

  治小儿木舌方。

  川朴硝(半两)紫雪(一分)盐(半分)上件研匀细。每服半钱,入竹沥三、两点,白汤调,涂舌上,咽津无妨。

  [卷第五] 初生有撮口第十四

  《千金》论曰∶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荣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

  《圣惠》论∶凡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着噤,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撮口尤甚,过一腊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者是也。撮口状候已重,善救疗者十不得四、五。但根据将护法,防于事先,则必无此患矣。

  《圣惠》又云∶小儿撮口者,由在母胞中挟于风热。儿生之后,气血未调,或洗浴当风,袍失度,一腊之内,遂有斯疾。但看面赤,啼声不出,哺乳艰难,即是撮口。若过一腊,方免此厄,最为急疾,宜速疗之。

  茅先生∶小儿中撮口候。一来因在胞中受热毒,又因在母胞挟于风热,又因儿生之后,气血未就,洗浴当风,有贼风吹着。故受此症,是为恶候。

  汉东王先生《家宝》脐风证候云∶孩儿生下三、四日之间,有脐风、撮口者。盖因生下之时,坐婆不谙看,掌剪脐带不定,伤动脐带,外风入脐,故有脐风、撮口。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啼声不出,唇青撮口。若口出白沫,四肢逆冷,此是恶候。

  张涣云∶婴孩胎气挟热,亦因母有邪热传染,或生下洗浴当风,襁褓失度,致令婴儿啼声不出,乳哺艰难,名曰撮口不开。病七日之内尤甚。

  《飞仙》论小儿生下有脐风、撮口者,多是剪脐带有所伤动,被贼风入脐,撮口不开,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哭声不出,多撮唇口。若是吐出白沫,四肢觉冷必死。

  小儿宫气方治小儿撮口。

  上用白僵蚕二枚为末,以蜜和,敷于小儿口内即瘥。

  《子母秘录》治小儿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疮如粟米大是也。

  上用蜈蚣取汁,刮破指甲研,敷两颊内。如无生者,干者亦得。

  陈藏器治小儿撮口方。

  上先嫠小儿口傍令见血,碎雀瓮,取汁涂之。又产育时,若开诸物,口不令闭,多使儿患撮口。

  《圣惠》治小儿新生发噤撮口候。宜服

  钩藤散方

  钩藤川升麻黄芩(各半两)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入芦根一分,煎至四分去滓,徐徐温喂之。

  《圣惠》治孩子风热,撮口。

  神效方

  白米(五十粒)朴硝(半钱)豉(三十粒)甘草(生切)葱白(各一寸)上以童子小便一中盏,煎取三合。儿初生未吃奶前,便以绵濡,点药口中二、七滴,逡巡儿腹中转,即利出脐粪,然后与奶吃。至七日以来,每日滴三、七滴,永无撮口。极经效方。

  《圣惠》治撮口。当两乳中高下,平以线量。灸之三壮,起死。仍用后方。

  乌驴乳(一、二合)东引槐枝(十枚,各长三寸)上以火煨槐枝,入火一半,看不煨头津出,即取拭却;内于乳中浸,须臾,便以槐枝点乳于口中,大验。

  《圣惠》治小儿胎热撮口方。

  牛黄(细研,一钱)竹沥(一合)上件药调令匀。时时与少许服之。

  《圣惠》又方蜗牛子(十枚,去壳,细研如泥)莳萝(末,半分)上件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立瘥。

  《圣惠》又方麝香朱砂(各一分,研)蛇蜕(一尺,细切,微炒)上件药都细研如粉。每用半字,以津粘儿口唇上,日五、七上用之。

  《圣惠》治小儿撮口及发噤方。

  上用生甘草一分,细锉,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微温与儿服之。令吐出痰涎,后以猪乳点口中即瘥。

  《圣惠》又方上用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

  《圣惠》又方上用鼠虫绞取汁,与儿少许服之。

  《圣惠》又方赤足蜈蚣(一枚)雀儿饭瓮子(不开口者五个)上和烧为末,细研。每服以粥饮调下二字。

  《圣惠》又方上用初生豆茅烂研,以乳汁调与儿吃。或生研绞取汁,少许与服亦得。

  《圣惠》又方上用晚蚕蛾三枚,炙黄研为末,和蜜涂口即效。若凡儿患毒,必须防吐。用油麻一小升,去皮研,绞汁二合以来,用甘草半寸炙为末,和油微暖,日为五服。(《婴孺方》与《圣惠》壁鱼方,以下诸方皆同治撮口。)《圣惠》又方上用蜗牛子五枚,去壳,取汁涂口上,以瘥即止。

  《圣惠》又方上用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瓮子内物和奶汁研灌之。

  《圣惠》又方上用柏白皮穿作小孔子,安于脐上,以艾炷入柏皮孔中,灸之即瘥。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儿因剪脐伤于外风,致唇青撮口,口出白沫。

  神妙定命散方

  赤脚蜈蚣(半条,酒炙令干)麝香(少许,别研)川乌头尖(三个,生)上为末,同麝香研极细。每服半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

  张涣急风散方治撮口。

  蛇蜕皮(微炒)干蝎梢钩藤(各一分)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一分,细研、水飞)好麝香牛黄(各半钱。并研极细)上件都拌匀,再研为细末。每服一字。取竹沥一、两点,同乳汁调下。

  [卷第五] 初生中脐风第十五

  《圣惠》论夫小儿脐风者,由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水在袍之中,乳母不觉,湿气伤于脐中。亦因其解脱,风冷所乘,遂令儿四肢不利,脐肿多啼,不能乳哺。若不急疗,遂致危殆者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三腊,有中脐风候。腹脐肿满,口撮身热,不太故乳哺。此候因母受胎时,好吃猪、鸡、酒、面,恣情餐啜,遂流热毒聚在胞中,牙儿饮母热,血脉五脏未成就,故受风邪而得。若生下腹脐肿满,所治者先以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用蜜化,奶上吮下。然后用豆豉膏(方见本门中)涂脐下四边。十日之中下六服朱砂膏,其疾方愈。如见脐四边黑,口撮不开,此为内搐,不可治之,不在用药。爪甲黑,当日死。

  茅先生∶小儿中脐风,本因在胎受风热,又因断脐后水湿所伤,便是恶候。

  《圣惠方》小儿脐病候∶古方小儿有脐风候,有脐湿候,有脐疮候,三者皆因断脐之后,为风湿所伤而成疾也。夫风入脐,令儿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哺,谓之脐风。其中湿,令脐肿湿,经久不干,谓之脐湿。其风湿相搏,令脐生疮,久而不瘥,谓之脐疮。三者有一不已,则入于经脉,多变为痫。其已成痫者,作痫治之。

  《圣惠》∶小儿初生至七日以来,脐风肿欲落。

  封脐雄鼠粪散方

  雄鼠粪(七枚,微炒)胡粉(半两)大枣(三分,去核)绵帛灰麝香(细研。各一钱)上件药捣,研为散。看脐欲落不落,即用药以敷之,所以不令风入故也。

  《圣惠》治孩子才生下,断了脐,便敷此散,冀免一腊内脐风撮口方。

  乱发(鸡子大,烧令烟,欲断不断即堪用)蜈蚣(一寸许,烧灰)羚羊角(烧灰,一钱)麝香(一小豆大)雀儿饭瓮子(三枚)上药相和,细研令匀,割脐了,便用敷之,效。

  《圣惠》又方上以瓜蒂烧灰研,敷之良。

  茅先生∶小儿贴脐风。

  豆豉膏方

  豆豉天南星白蔹赤小豆(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大钱,用芭蕉自然汁调涂脐四边,一日只一次调涂,两日两次,涂即安乐。(注在前。)《良方》治褓中小儿脐风撮口法。每视小儿上下断当口中心处,若有白色如江豆大,此病发之候也。急以指爪正当中掏之,自外达内掏,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处两尽头,亦根据此掏,令内外断,只掏令气脉断,不必破肉。指甲勿令大,恐伤儿甚。予为河北察访使,日到赵郡,有老人来献此法云∶笃老惜此法,将不传,愿以济人。询之,赵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余儿矣,环赵数邑人皆就此翁治,应手皆愈。

  《吉氏家传》治脐风锁口。

  金头蜈蚣(一个)青州蝎梢(四个)白僵蚕(七个)瞿麦(二字)上为末。用一字许吹鼻内,啼时可医。更用薄荷水下一字在口。

  [卷第五] 初生脐肿湿第十六

  (气脐、腌破脐附)《圣惠》论曰∶夫小儿脐湿者,亦由断脐之后,洗浴伤于湿气,水入脐中,致令肿湿,经久不干也。凡断脐后,便多着艾浓裹,不得令儿尿湿着脐,切须慎之。往往中湿致肿,至百日以后,不可瘥也。

  《婴孺》论曰∶凡儿尿清者,冷与脐中水同,此当令儿腹中疼痛,夭纠呼啼,面目青黑。此脐令至肿者,当看脐肿轻重。重者,便即灸之八、九十壮。轻者,脐不大肿者,但出汗时啼呼者,捣当归、胡粉末敷之。仍灸粉絮,日日熨之,或至一日乃瘥,以啼呼止为候。

  《颅囟》治孩子脐中不干。

  白矾(一钱,过)龙骨(一分)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使拭脐干,掺之,用帕裹避风。(《圣惠》方同,不用麝香。)《千金》治小儿脐汁出不止,兼赤肿。

  白石脂散方

  上用白石脂细研,熬令微暖,以粉脐疮,日三、四度。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风脐汁出。

  甘草散方

  甘草(炙)蝼蛄(熬。各三分)上二味捣散,以安脐中瘥止,甚妙。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脐汁不瘥。

  黄柏黑散方

  黄柏(炙,一两)釜底墨(四分)上二味捣,和作散,以粉脐中即瘥。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脐着湿。

  暖盐豉熨方

  上用盐、豉等分,捣作饼如钱许。安新瓦上炙令热用,熨脐上瘥止。亦用黄柏末以粉之,妙。

  《外台》∶《备急》治小儿脐赤肿方。

  杏仁(二分,熬令紫色)猪牙车骨中髓上二味先研杏仁,入此髓和令调,涂之脐上。(《千金》同。)《外台》∶《备急》急治儿生过月脐汁出方。

  上用绛帛烧灰研,敷脐中。(《千金》同。)姚和众治小儿脐肿方。

  上用桂心,炙令热熨之,日可四、五度。

  《子母秘录》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方。

  上用蜂房烧灰,末敷之。

  《子母秘录》治小儿脐赤肿方。

  上用杏仁杵如脂,掌中相和,敷脐上。

  《圣惠》治小儿脐肿湿,久不瘥。

  封脐散方

  胡粉(一分)雄鼠粪(七枚,烧灰)甑带(一围,烧灰)干姜灰绵帛灰白石脂(各半两)上件药相和细研,加麝香末一钱。看脐欲落不落,即封脐便瘥。如未患敷之即终不患。烧药时不得令有别灰也。

  《圣惠》治小儿脐湿肿,逾月不止方。

  干虾蟆皂荚子白矾(并烧灰。各一分)上件药细研令匀,少少敷脐中。

  《圣惠》治小儿脐中赤肿,汁出不止方。

  虾蟆牡蛎(各一枚)上件药并烧为灰,细研如粉,每取少许敷脐中。日三、两上即瘥。

  《圣惠》治小儿脐湿不干方。

  白矾(烧灰)龙骨(各一分)上件药细研,敷脐中取瘥为度。(《颇囟经》汉东王先生方同,皆有麝香少许。)《圣惠》又方上用白矾烧灰,细研敷之。

  茅先生治小儿脐常湿不干方。

  上用蚕蜕烧灰,入轻粉干贴。

  钱乙

  柏墨散

  治小儿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所乘,故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疗之。

  黄柏(锉)釜下墨煤乱发(烧。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儿因剪脐伤于外风,故脐疮不干方。

  上以绵不拘多少,烧灰,旧绵亦佳,为末。每用少许,干掺之。

  张涣∶婴儿脐疮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方。

  胡粉(细研)干姜(烧灰,细研)白石脂(烧存性,细研。各一钱)上件同再研。用药一字至半钱,敷脐中,时时用。

  《良方》治小儿脐久不干出脓,赤肿及清水出。

  上用当归焙干为末,研细,着脐中,频用自瘥。予家小儿常病脐湿伍十余日,贴他药皆不瘥,《圣惠》有十余方,从上试之,至此方一敷而干。后因尿湿疮复病,又一贴愈。

  《庄氏家传》∶小儿患气脐,脐大如栗,虚肿而软痛。

  上用竹沥涂之,日数上自消。

  《庄氏家传》治婴儿缚尿湿腌破。

  上用屋烂草为末,频掺效。

  《圣惠》灸法∶小儿脐肿,灸腰后对脐骨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卷第五] 初生有脐疮第十七

  《巢氏病源》小儿脐疮候∶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也。脐疮不瘥,风气入伤经脉,则变为痫也。

  《葛氏肘后》治风脐及脐疮久不瘥方。

  上用干虾蟆烧为灰敷之,日三、四佳。(《千金翼》脐有汁,亦用此方,见裹脐法。)《千金》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上用桑汁敷乳上,使儿饮之。

  《千金》又方上用羊乳及血令饮之。

  《千金》治小儿风脐,遂作恶疮,历年不瘥,汁出不止方。

  上烧苍耳子粉之。

  《千金》又方上用干蛴螬虫末粉之,不过三、四度瘥。

  《千金》治小儿脐不合方。

  上用大车辖脂烧灰,日二敷之。

  《千金》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上用甑带烧灰,和膏敷之。

  《子母秘录》小儿脐疮不合方。

  上用黄柏末涂之。

  《圣惠》治小儿脐疮,久不瘥方。

  干虾蟆(一分,烧灰)白矾(一分,烧灰)上件药合研令细,以敷脐中。

  《圣惠》又方黄连(末)胡粉(各半两)上件药合研令细,以敷脐中。

  《圣惠》又方上用马齿苋,曝干为末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龙骨烧,细研为末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香豉,炒令黄焦,捣、罗为末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伏龙肝,细研敷之。

  张涣∶婴儿脐疮不瘥,风气传于经络,变为痫疾者,宜急用

  金黄散方

  川黄连(一分,别为末)胡粉(别研)龙骨(烧灰,别研。各五钱)上件同再研,为细末。每用少许敷脐中,时时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