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第三十二-幼幼新书
卷第三十二
(水痰鬼持)凡九门
[卷第三十二] 痰饮第一
《婴童宝鉴》小儿痰饮候歌∶饮水并伤乳,为痰结在胸。令儿不下乳,吐沫与痫同。实即身多热,谵言入睡中。早须医治取,久即变惊风。
《外台》∶范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疗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肋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
半夏汤
方半夏(一升,洗)生姜(一斤)橘皮(四两)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肉桂心四两。若腹痛,内当归四两。羸瘦、老小者服之佳。忌羊肉、饧。儿小分减服。
《王氏手集》
倍术丸
治脾胃受湿,心下停饮,烦渴呕吐,肠间沥沥有声,胸膈痞满,短气,腹胁胀痛,小便不利,身面虚浮,全不思食方。
官桂干姜(各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米饮下。儿小减丸。
《王氏手集》
丁香开胃丸
治脾胃不调,停积痰饮,呕吐吞酸,胸膈痞闷方。
半夏(为粗末,用生姜汁浸,炒令黄色)甘草(炙)京三棱(炮,各一两)丁香(三分)干木瓜(半两)生姜(十二两,切,研入青盐一两,炒润,焙干为末)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沸汤化下,不计时候。儿小分减。
[卷第三十二] 肿满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肿满候∶小儿肿满者,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虚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皮肤,故令肿满。其挟水肿者,即皮薄如熟李之状也。若皮肤受风,风搏而气致肿者,俱虚肿如吹,此风气肿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气肿候。遍身黄肿,肿满,腹肚不和,气喘急,此候因吃物不度,或因泻久而虚至此。所治者,先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与调一日,(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后下甘遂散,通下黄水五升已来,(方见本门)即用匀气散夹醒脾散与服。五日后常下塌气散、(方见本门)。仍要断盐醋一月日即愈。如见气大喘,不吃食,阴肿唇缩,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论∶小儿头面、手脚浮肿,因疳积日久结风,此病或因久患用药不退,发渴喜饮水,变成虚浮二证。宜先用调胃气药补之,如观音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人参散(方见失食伤寒门中)之类,自然平愈。
如服调胃药不退,宜进内消丸。又未退,进红粉散取了,(二方并见本门)。再用药补之。
钱氏论∶肿病,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大胜而克退脾土,上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
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滂浸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张涣论∶小儿诸病后下痢不瘥,或有体肿满。盖脾肾虚弱,肾主水,其气不通于阴;脾主土,候于肌肉而克水。脾肾俱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流溢皮肤,则令肿满。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四肢浮肿,喘嗽者为何?答曰∶小儿寒热亏盈本是常度。一食失节,百病来辏,何况过有热壅诸毒,是积小成多,壅塞遍于胃管,日月深远,积结转深。杂食未离于口,三焦之气不通,四肢渐渐浮肿,小便或即赤黄,大便或通或秘,致喘促,盈盈虚胀,每每从兹食减转至羸,先要安和脾胃,次须利小肠,免伤枉矣。
《婴童宝鉴》小儿气肿水肿候歌∶小儿肿满一如吹,只为风邪与气为。若见皮肤熟李样,此名疳水定无疑。脾虚土坏难禁水,肿满从来只在皮。肿若赤时因热作,皆由气血各无归。但见此般须早辨,莫令差失致倾危。
《外台》∶刘氏疗小儿身体满,气急,卧不得方。
上用郁李仁一合捣末,和面搜作饼子,法与儿吃,微利即瘥。
《外台》刘氏又方上用郁李仁末六分,以水七合和调,去滓,煮粥与儿吃之。
茅先生小儿气肿、水肿
甘遂散
方甘遂大戟黑牵牛槟榔陈橘皮(去白)木香(以上各半两)上为末。每岁一钱,五更初用葱酒调下。不食吃酒、用葱汤调下。天明通下黄水来,可根据形证调理。
茅先生小儿肿后
塌气散
方中庸赤小豆橘皮红萝卜子槟榔甘草(以上各半两)木香(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姜枣同煎至六分。通口服,进四服,看大小用。
《婴孺》治小儿面目肿,胸膈中有热方。
黄芩芍药知母(各四分)虻虫(三十个,炒)当归大黄甘草(炙。各三分)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二丸,日四夜一。若睡中涎膈上有水者,加细辛、白术各三分,令儿强健。
《婴孺》治小儿通体洪肿,腹满坚胀,气喘急。
郁李仁汤
方郁李仁(三合)大黄(十二分)柴胡泽泻(各八分)赤茯苓(十分)黄芩麻黄(各十二分)杏仁(汤去皮尖)升麻(各七分)芍药猪苓(各八分)鳖甲(五分,炙)上以水二升半煮一升六合。七岁为三服,四、五岁为四服,随小大加减。
《婴孺》治小儿肿满
黄芩汤
方黄芩泽泻通草(各八分)柴胡桑白皮(各七分)杏仁(汤去皮尖)猪苓(去皮柴。各六分)泽漆叶(四分)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四、五岁儿为三服。一、二岁服二合。
《婴孺》治小儿肿满
小豆饮子
方槲皮白(切,七合)茯苓(二分)小豆(八分)上以七升水煮一升四合,去滓饮之,未效再合。
《婴孺》治小儿肿满不消,服汤不退。
葶苈煎
方葶苈子(三分,炒)防己(六分)柴胡(八分)茯苓泽泻杏仁(去皮尖,炒,研。各十二分)泽漆叶(炒)郁李仁(各五分)蜜(一升)上以水一斗,煮二升半,去滓,内杏、蜜煎至二升。二岁儿一合。量大小服之。
《婴孺》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不效。
甘遂丸
方甘遂(炒)芍药杏仁车前子黄芩猪苓葶苈子(炒。各三分)鳖甲(七分,醋炙)上为末,蜜为丸大豆大。竹叶饮下,二岁五、六丸。日再量之。
《婴孺》治小儿肿满,头面、身体壮热似伤寒者方。痫瘥肿者,除大青用。
龙胆葵子葳蕤大青茯苓前胡(各一分)上以水二升,煮八合,服半合,日再。
《婴孺》治小儿头面及身体浮肿。
卫矛丸
方卫矛羽(鬼箭用羽也,鬼箭一名卫矛)松罗(四分)防己黄(各三分)郁李仁(一钱,别研入)上为末,蜜丸大豆大。百日儿食后一丸。日再,以腰中身体汗出尽为度。
《婴孺》治少小手足、身体肿方。
咸菹汁上温浸之,汁味尽,易为度。
《婴孺》又方上温人溺,令暖渍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头面、手脚虚浮。
内消丸
方青橘(五个,汤浸去瓤)巴豆(七个,去壳)木香(二钱,炮)防己(一钱半)丁香(十四粒)上青橘同巴豆炒苍色,去巴豆不用,以其余药为末,蒸饼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二、三岁三丸,四、五岁七丸或十丸。男孩儿陈橘皮汤下,女孩儿煎艾叶汤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浑身虚肿,气喘,不思饮食。
红粉散
方朱砂(一分)槟榔(一钱)轻粉(半钱)上为末,每服一字及半钱,薄荷汤调下。吃一服则取下,仍用观音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人参散(方见夹食伤寒门中)调其胃气。忌生冷、粗硬等物。
张涣
海蛤汤
方治肿满,大小便不利。
海蛤桑根白皮(各一两)汉防己白术(炮)赤茯苓(各半两)甜葶苈(隔纸炒紫色)川朴硝木猪苓(去黑皮,各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乳食后。
张涣
郁李仁丹
方应肿满,皆可服。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槟榔(各半两)牵牛子(一分,炒)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十粒煎葱白汤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惠眼观证》
塌气散
大治虚肿胀满,虚烦,手足肿,宜服此方。
白术木香青橘皮(去瓤)甘草(炙)茴香(各半两)巴豆(三十粒)上将巴豆炒橘皮,候巴豆黑色,去巴豆,取橘皮,用诸药为末。每服一大钱,饭饮调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遍身肿
塌气散
方汉防己当归芍药紫菀黑牵牛杏仁(去皮略炒,先研。以上各一钱)槟榔(面,二钱)绵黄(二钱,蜜炙)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五分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遍身虚肿
枣肉丸
方石燕子(一个,捶为末)大枣(七个,去核)巴豆(七粒,去油)上二味入枣肉内,烧存性,细研,以蟾酥丸麻子大。看原因甚物所伤,以原伤物汁下,甚妙。
《庄氏集》俞穴灸法∶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纲各二壮。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五寸陷中。
[卷第三十二] 水气第三
《婴童宝鉴》∶小儿水气,是积聚久不治,并频下而脾胃虚,积散而成水气,及通身虚肿,但如熟李,即是水也。有疳气虚肿而不亮也。
《惠眼观证》∶水气浮肿,遍体如黄熟李色不能消。先调气,次日四更下中庸饮子,取下膜外浮水一两盆(方见专门),即调气后用粥补一月,断盐醋一月外,又服调气散(方未见),须安乐。若此候见脐凸肚肿,两肾如石,此死候不治。
《简要济众》治小儿水气腹肿,兼下痢脓血,小便涩方。
葶苈子(半两,微炒,捣如面)上以枣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枣汤下,空心晚后。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肿满喘促,坐卧不安,宜服
槟榔散
方槟榔川大黄(锉碎,炒)牵牛子(微炒)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二、三服。儿稍大增之,以利为效。
《圣惠》治小儿水气肿满,喘嗽不止。
赤茯苓散
方赤茯苓桑根白皮(锉)贝母(煨微黄。各半两)桔梗(去芦头)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川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肿满不消
楮皮汤
方褚树白皮(锉)赤小豆(各一合)赤茯苓(二两,锉)上件药都和令匀。每取一分,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水气肿满,小便涩。
狸豆根汤
方狸豆根桑根白皮车前草(各半两)葵子赤小豆(各半合)上件药细锉和匀。每取一分,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水气肿满,小便不利,脐腹妨闷,喘促。
猪苓散
方猪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赤茯苓海蛤(细研)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喘促,小便不利。
桑根白皮散
方桑根白皮(锉)射干赤茯苓黄芩木通(锉)泽漆汉防己泽泻(各十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煮赤小豆汤调下半钱,日三、四服。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面目肿,小便涩,心腹胀满方。
赤茯苓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汉防己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紫苏子(微炒)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五岁以下减丸服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通身肿满,心腹妨闷,坐卧不安,宜服
甜葶苈丸
方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牵牛子(微炒)雄雀粪(各半两)大戟(一分)腻粉(一钱,研入)巴豆(十粒,去皮心,别纸装,压去油)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枣瓤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茶下一丸,日二服。五岁以上加丸服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宜服
甘遂散
方甘遂(煨令微黄)槟榔川大黄(锉碎,微炒)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分)牵牛子(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字,以利为效。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水气,四肢浮肿,腹胁妨闷,宜服
木香散
方木香赤茯苓(各一分)牵牛子(三分,微炒)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以利为度。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槟榔(一分)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大麦面一两和作饼子,灰火内煨熟。量儿大小与吃,即得通利气下也,以温水下之。
《圣惠》治小儿水气,腹肚虚胀,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郁李仁粥
方粟米(一分)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桑根白皮(锉。各一两)上件药捣碎,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下米作粥,入少许生姜汁,任意食之。
《惠眼观证》治水气肿满,黄胆。
中庸饮子
方海金砂续随子(各一分)生姜中庸(樟柳根是也,各一两)蜜(二两)上五味细研,罨一宿,以次日五更时用绢帛滤汁,只作一服,温暖吃尽,食前。逼下黄水,乃服匀气药补,后用樟柳根煮粥吃。
《圣惠》灸法∶小儿水气,四肢尽肿及腹大,灸脐上一寸,三壮,炷如小麦大,分水穴也。
[卷第三十二] 中恶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中恶候∶小儿中恶者,是鬼邪之气卒中于人也。无问大小,若阴阳顺理,荣卫平调,神守强则邪不干正。若精气衰弱,则鬼毒恶气中之。其状先无他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凡中恶腹大而满,脉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生。余势不尽,停滞脏腑之间,更发后,变为疰也。
《葛氏肘后》救卒死,或先病痛,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救之方。
上取葱黄心刺其鼻,男左女右,入七、八寸。小儿量度之。若使目中血出佳。扁鹊法同。是后穴耳条中。
葛言此云刺鼻,故别为一法。
《葛氏肘后》又方上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两耳,极则易人。可以筒吹之,并捧其肩上,侧身远之,莫临死人上。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葱叶针耳、耳中、鼻中,血出者莫怪,无血难治,有血是候。时当捧两手忽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又男刺左鼻,女刺右鼻中,令入七、八寸余大效。小儿量度之。亦治自缢死。此与扁鹊方同。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绵渍好酒中,须臾置死人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并持其手足,莫令惊。
《葛氏肘后》又方上视其上唇里弦有儿如黍米大,以针决去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小便灌其面,数回即能语,此扁鹊法。
《葛氏肘后》又方上末皂荚如大豆,吹其两鼻中,嚏则气通矣。
《葛氏肘后》又方上割雄鸡头取血,以涂其面,干复途,并以灰营死人二周。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管吹下部,令数人互吹之,气通则活。
《葛氏肘后》又方上破白犬以拓心上,无白犬小鸡亦佳。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雄鸡,就死人口断其头,以热血沥口中,并以竹筒吹其下部,极则易人,气通下则火。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牛马粪尚湿者,绞取汁,灌其口中令入喉。若口已噤者,以物强拨之。若不可强者,乃扣齿下。若无新者,以人溺解,干者绞取汁。此扁鹊法。
《千金》治卒忤方。此病即今人所谓中恶者与卒死,鬼击亦相类为治。皆参取而用之。
上盐八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二服得吐即愈。《备急方》云∶治鬼击,若小便不通,笔头七枚烧作灰末和服之,即通。
《外台》《古今录验》
黄帝护命千金丸
疗羸瘦历年,胸满结疹,饮食变吐,宿食不下,中风鬼疰疾瘦方。
野葛(七寸,炙)斑蝥(二十枚去足、翅,熬)雄黄雌黄丹砂(各研)瓜丁鬼臼矾石(泥裹烧半日)沙参莽草(炙)椒(去目汗。各一两)地胆(十五枚,去足、翅,熬)上十二味捣、下筛,蜜和捣三十杵为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二。卒中恶气绝不知人,服如小豆二丸,老小半之。牛马所抵践痈肿,若虫毒所啮,取一丸,着掌中唾和,涂疮中毒上,立愈。正月日,以酒率家中大小各一丸,一岁不病。若伤寒身热,服一丸。若欲视病,服一丸。病者共卧不恐。忌生血物。
《圣惠》治小儿中恶,腹心坚胀,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
桃奴散
方桃奴(五枚)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麝香(一钱,细研)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去芦头)赤芍药黄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黄(锉,微炒)鬼臼(去毛。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中恶,心坚强,卒痛欲困。
鬼箭羽散
方鬼箭羽真珠(末,各一分)羚羊角(屑)桔梗(去芦头)川朴硝川升麻赤芍药柴胡(去苗)黄芩(各半两)桃仁(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一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中恶,心痛,辟除邪气。
雄黄丸
方雄黄(细研)真珠(末。各半两)麝香牛黄(各细研,一钱)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出油)上件药都研令匀,入枣瓤及炼蜜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小儿中恶,心腹坚强,卒痛欲困。
鬼箭羽汤
方鬼箭羽(二分)朱砂(一分)羚羊角(屑)桔梗鬼臼朴硝(汤成下。各四分)升麻芍药柴胡(各五分)黄芩(六分)大黄(八分)桃仁(四十二个,碎,去皮尖)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分。更量儿大小与服之。
《葛氏肘后》灸法∶以绳围其死人肘腕,男左女右毕,伸绳从背上大椎度以下,又从此灸横行各半绳,此法三灸各三即起,又令爪其病患人中,不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头,随年壮。又灸鼻中三壮也。又灸颐下宛宛中,名承浆穴,十壮,大效。又灸两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壮。此华佗法,一云三七壮。又灸脐中百壮也。
[卷第三十二] 卒死第五
《巢氏病源》小儿卒死候∶小儿卒死者,是三虚而遇贼风,故无病仓卒而死也。三虚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时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虚,复为贼风所伤。使阴气偏竭于内,阳气阻隔于外,而气壅闭,阴阳不通,故暴绝而死也。若腑脏未竭,良久乃苏,亦有兼挟鬼神气者,皆须邪退乃生也。此中客忤及中恶,卒死而邪气不尽,停滞心腹久乃发动,多变成疰也。
茅先生∶卒死候,眼合哜齿,遍身如绵软,面青黑,口鼻冷。此候因本生下而遍身热,或因有驾患,医人一向退热,不曾下得惊积及奶积,遂积聚被邪气至此候。
上前件三个候都来,一般只是要辨元初受患根源。所治者,急下夺命散与吐下风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醒后便下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二服补。除后,下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镇心丸与服。(方见一切惊门中)。如有伏热来时,即下大附子散,与调理三、五日安乐。(方见慢惊风门中。)前件三个形候,只是此一般调理。上件疾见鸦声上啼、偏搐、汗如珠、不得睡、眼障泪出,死候不治。
《婴童宝鉴》小儿三虚歌∶乘年之衰兮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兮五虚之中。卒中贼风兮成卒死,兼挟鬼气兮候亦同。脏腑未绝兮须再活,急令医治兮莫忽忽《金匮要略》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上以马屎一团绞取汁灌之。无湿者,水煮,干者取汁。
《葛氏肘后》救卒死而壮热者。
上用矾石半斤,水一升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葛氏肘后》又方救卒死而目闭者。
上用骑牛临面捣薤汁,灌之耳中。
《葛氏肘后》又方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
上取牛洞一升,温酒灌口中。洞者,稀粪也。
《千金》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治之方。
上用牵牛临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着盐汁涂面上,即牛肯舐。
《千金》又方上灸,熨斗熨两胁下。(《备急方》云∶及治尸厥。)《千金》治魇死不自觉者方。
上用慎灯火,勿令人手动,牵牛临其上即觉。若卒不能语,取东门上鸡头末之,以酒服。
《千金》治卒魇死方。
上捣韭汁灌鼻孔中。剧者灌两耳(张仲景云∶灌口中。)《千金》治鬼魇不悟方。
上末伏龙肝吹鼻中。
《千金》又方上末皂荚如大豆许,吹鼻中,嚏则气通,起死人。(《集验方》治中恶。)《圣惠》治小儿卒死方。
上取女青末半钱,用牛乳汁调服之。
《圣惠》又方上烧猪粪,水解取汁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苦参醋煮汁少许,内口中即苏。水煮亦得。又酒煮烂棺木板取汁,服少许。
《圣惠》又方上煎盐汤令极咸,以物拗口开灌之,令入腹即活。
《圣惠》又方上以热汤和灰,浓壅身上,逡巡即苏。
《婴孺》治小儿不知所病便所绝方。
上取雄鸡冠临儿口上割血,滴入口下即活。
《葛氏肘后》灸法∶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儿小者随年。
《千金》治卒死,针间使各百余息。
《千金》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厅。(《肘后》方云∶又治尸厥。)
[卷第三十二] 鬼持第六
(鬼气附)《巢氏病源》小儿为鬼所持候∶小儿神气软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录,其状不觉有余疾,直尔萎黄,多大啼唤,口气常臭是也。
《婴童宝鉴》小儿鬼持歌∶小儿气弱命中衰,魂魄多应被鬼持。其候萎黄多哭地,不须用药可求师。
《婴童宝鉴》又小儿鬼气歌∶鬼气皮肤里,相传脏腑开。肿虚如水病,似惊痫。热发浑身涩,心挛痛所攒。小儿还有此,服药急医看。
《图经》治鬼持方。
上用虎睛、爪,并指、骨、毛以系小儿臂上,辟恶鬼。
《外台》∶《深师》
五邪丸
疗邪狂鬼魅妄言,狂走恍惚不识人,此为鬼忤,当得杀鬼丸方。
丹砂雄黄(各别研)龙骨马目毒公鬼箭(各五两)鬼臼(二两)赤小豆(三两)芫青(一枚)桃仁(百枚,去皮尖,熬,别研)上九味捣、下筛,细绢筛,和诸药拌,令和调后内蜡和之,大如弹丸,绛囊盛之。系臂,男左女右,小儿系头。合药勿令妇人、鸡犬见之,所服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忌五辛、生血物。
[卷第三十二] 疰病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疰候∶疰之言住也,谓其风邪鬼气留人身内也。人无问大小,若血气虚衰,则阴阳失守,风邪鬼气因而客之,留住肌肉之间,连滞脏腑之内。或皮肤掣动,游易无常;或心腹刺痛;或体热皮肿,沉滞至死。死又疰易旁人,故为疰也。小儿不能触冒风邪,多因乳母解脱之时,不避温凉暑湿,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软弱而为鬼气所伤,故病也。
《千金》治小儿疰方。
上用灶中灰、盐等分相和,熬,熨之。
《千金》
太一备急散
主卒中恶、客忤、五尸入腹、鬼刺、鬼痱及中蛊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满,伤寒,热毒病六、七日方。
雄黄芫花桂心(各二两)丹砂蜀椒(各一两)藜芦巴豆(各一分)附子(五分,炮裂,去皮脐)野葛(三分)上九味,巴豆别治如脂,余合治下筛,以巴豆合和,更捣之,合和调以铜器中,密贮之,勿泄。有急候,水服一字匕,可加至半钱匕,老小半之。病在头,当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肢,当汗出。此之所为如汤沃雪,手下皆愈。秘之,非医不传。
《千金》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乱中恶,小儿客忤,长病方。
獭肝(一具)雄黄莽草丹砂鬼臼犀角巴豆(各一两)麝香(二分)大黄牛黄(各一两)蜈蚣(一枚)上十一味末之,蜜丸。空腹服如麻子大二丸,加至五丸,以知为度。
[卷第三十二] 尸疰第八
《巢氏病源》小儿尸疰候∶尸疰者,是五尸之中一尸疰也。人无问小大,腹内皆有尸虫,尸虫为性忌恶,多接引外邪,共为患害。小儿血气衰弱者,精神亦羸,故尸疰因而为病。其状沉嘿不的知病之处,或寒热淋沥,涉引岁月,遂至于死。死又疰易旁人,故名之为尸疰也。
张涣论∶小儿亦有疰病,与大人所病无是,久后疰易旁人,传染骨肉,如尸疰蛊毒之类是也。
《外台》张仲景治大人、小儿飞尸。
走马汤
方巴豆(去心皮,熬)杏仁(去皮尖。各二枚)上二味,取绵缠,槌令极碎,投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之,须臾瘥。未瘥,更一服。老小量之。通疗鬼击有尸疰者,常蓄此药用验。忌野猪肉、芦笋。《备急》同。
《圣惠》治小儿尸疰,心腹满胀,疼痛不可忍。
木香散
方木香鬼箭羽桔梗(去芦头)当归(锉,微炒)紫苏茎叶(各半两)槟榔(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尸疰,及中恶诸病皆主之。
犀角散
方犀角川升麻木香槟榔桑白皮(锉)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麝香(一钱,细研)桃仁(二钱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四、五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尸疰鬼癖,心腹往来疼痛。或加寒热恍惚,形色多般。
桃仁散
方桃仁(三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人参(去芦头)虎头骨(涂酥炙令黄)槟榔京三棱(微煨,锉)白芥子(微炒)麝香(细研)桂心(各一分)款冬花朱砂(细研,水飞过)干桃柳叶(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尸疰,鬼癖惊痫,魍魉三十六种,无辜天行急黄。并宜服
保童丸
方牛黄麝香(各细研)真珠(末)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赤芍药光明砂(细研。水飞过)赤茯苓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甘遂(七分,煨令微黄)虎睛(一对,酒浸,炙令微黄)巴豆(五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出油)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三、四岁儿,每服以荆芥汤下二丸。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尸疰,及诸蛊魅。精气入心腹,使儿刺痛,黄瘦。
雌黄丸
方雌黄雄黄朱砂(各细研)川大黄(锉碎,微炒)白头翁徐长卿羚羊角(屑。各一分)麝香(细研,半分)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青羊脂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尸疰,邪气入腹,痛。
立效方
雄黄(一分,细研)栀子仁(十枚)赤芍药(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雄黄令匀。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尸疰,劳瘦,或时寒热。
鬼臼丸
方鬼臼(半两,去毛)川升麻(三分)麝香(一钱,细研)柴胡(一两,去苗)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暖酒下十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桃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生研,用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与服,当吐为效。如不吐,即非是疰也。
《圣惠》又方上用鳖头一枚,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
《圣惠》又方上以鸡子一枚打破,生吞之。已困者内入喉中,摇头令下即瘥。
张涣
雌黄丹
方治尸疰病。
雌黄雄黄(各细研)川大黄(慢火炮黑)鬼臼(去毛,各一两)桃仁(三十个,汤浸去皮尖,研)白头翁(半两,以上并为细末,次用)麝香(一分,别研)巴豆(十粒,去皮心膜,纸裹出油)上件都研匀,以羊脂五两熔和诸药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荆芥汤冷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又方立效方川大黄(炮,锉)干桃柳叶(洗,焙干。各一两)栀子仁赤芍药(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麝香雄黄(各研一分)上件都拌匀,每服一钱,用蜜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卷第三十二] 蛊疰第九
《巢氏病源》小儿蛊疰候∶人聚虫蛇杂类,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余一存者,即名为蛊。能变化或随饮食入腹,食人五脏。小儿有中者,病状与大人、老子无异,则心腹刺痛、懊闷。急者即死。缓者涉历岁月,渐深羸困。食心脏尽利血,心脏烂乃至死。死又疰易旁人,故为蛊疰也。
《外台》∶范汪疗大人、小儿蛊疰百病,瘕积聚,酸削骨肉,大小便不利,卒忤,遇恶风胪胀腹满,淋水转相注,殚门尽户,延及男女外孙,医所不能疗,更生
十七物紫参丸
方紫参人参半夏(洗)藜芦代赭桔梗白薇肉苁蓉(各三分)石膏大黄牡蛎(熬)丹参(各一分)虾蟆(灰)乌头(炮。各四分)野狼毒(七分)附子(炮,三分)巴豆(七十枚,去心皮,熬)上件药捣、筛,蜜和为丸,以饮下如小豆一丸,日三服。老小以意减之。蜂虿所螫,以涂其上,神神。忌猪羊肉、冷水。一方无虾蟆,有干姜四分。
《圣惠》治小儿中蛊毒,腹中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羊角散
方羊角(屑)荷(各一两)栀子仁(七枚)赤芍药牡丹黄连(去须。各一两)犀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败鼓皮(三分,炙令黄)苦参(锉)荷根(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国中蛊毒,宜服
升麻散
方川升麻桔梗(去芦头)栝蒌根(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前至五分,去滓温服,日四、五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飞蛊,状如鬼气者,宜服
雄黄散
方雄黄麝香(各细研)犀角(末,各半两)上件药都研令匀,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四、五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五种蛊毒,悉主之方。
上捣马兜苓根,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空腹顿服。当时随吐蛊出,未快吐,即再服。
《圣惠》又方上用败鼓皮一片,烧为灰,细研为粉。空心以粥饮调服一钱。病患须臾当呼蛊三姓名,病便愈。
《圣惠》又方上用荠一两,捣罗为末,以粥饮调下一钱,甚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畏忌,中蛊欲死方。
上用甘草半两,生锉,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当吐蛊出。若平生预防蛊者,宜熟炙甘草,煮汁服之,即内消不吐,神效。
《圣惠》治小儿中蛊毒,令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病变无常方。
上用桃株、寄生二两捣,细罗为散,如茶点服之,日四、五服。
《圣惠》又方上用麝香半钱,细研,空腹以温水调服,即吐出蛊毒,未效再服。
《圣惠》治小儿中蛊,下血欲死方。
上取生赤雌鸡翅下血,服之立效。
《圣惠》又方上捣青蓝汁,频频与半合服。
《圣惠》治小儿疰病、诸蛊魅,精气入心入腹,刺痛,黄瘦骨立。
雄黄丸
方雄黄雌黄(各四分)丹砂野丈人徐长卿(各三分)大黄(五分)麝香(三枣大)羚羊角(屑,五分)上为末,以青羊脂和丸。百日儿酒服黍米大三丸,日进二服,或豆大亦可。
张涣
雄麝散方
专治蛊毒病。
雄黄(水磨者细研)麝香(别研)羊角(屑)赤芍药败鼓皮(炙黄。各一两)马兜铃根荠鬼臼(去毛。各半两,以上除雄黄、麝香外捣,罗为细末)上件八味都一处拌匀,研细,每服半钱。浓煎甘草汤调下,食前。
张涣又方
麝犀汤
犀角(屑)鬼箭安息香水磨雄黄(细研,各一两)苦参牡丹皮(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麝香(半两,细研)上件都拌匀,每服一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戴德
宋·桂万荣
元·王鹗
(清)汤球
清·郭士遂
清·魏谦升
唐·李绰
明·戒显
宋·何坦
唐·赵蕤
(清)李春芳 编次
(明)鄧士龍 編輯
明·张履祥
(清)汤球
關尹子
清·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