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女科折衷纂要-未知
女科折衷纂要目录:
简介
弁言
序
调经门
胎前门
临产门
杂症门
产后门
简介
女科折衷纂要 清·凌德 公元1644-1911年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嘉六)纂辑。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分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及产后6门,凌氏概述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及其证治方药。学术上重视养血补气、扶脾护胃,治疗多以十补丸、四物汤为主。全书条分缕晰,纲目分明。传本甚少,现有《三三医书》本。
...更多
弁言
甚矣,吾道之不孤也。沪上行医人多于鲫,然求其精通三坟五典绩学之士,惜焉罕觏。
良以频年兵火灾,致入山之吏、失幕之儒为饥驱所迫,略知汤头本草,陡然大胆悬壶。世有以耳代目之俦,乐为揄扬,十失三四,偶尔徼幸时髦,遂以成名。以此例彼,皆因成本尚轻,不惜以医为市,遑论利害死生。性命攸关,出必高车驷马,俨然医界万能,询以《素问》、《灵枢》、《难经》、《金匮》、《外台》、《千金》、《神农本草》、《太素》、《脉经》、《巢氏病源》、《圣济总录》、《王氏准绳》、《医宗金鉴》,以及前后四大名家诸先贤医学薪传
...更多
序
中华素称礼教之邦,男女分别甚严。妇人寂处深闺,罔知交际,故于生殖器讳莫如深。
而自生殖器发生之疾患亦秘而不宣,对家人然,对医生亦然。医者欲于三指盈寸之地断明其为何病,殊戛戛乎难矣。是以昔人有“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之谚也。而稽考古籍,如《内》《难》《金匮》,对于女性生殖器之解剖、生理、病理,大都语焉不详,学人既莫能于载籍了解生殖器之生理病理,复无由取尸体解剖而实地验查,徒以个人之管窥妄测身内之脏器,于是诸说纷起,莫衷一是,使读者如堕五里雾中矣。迩者欧风东渐,社交公
...更多
调经门
[调经门] 总论
尝闻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夫天为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阴阳之气以冲任为都会也。盖冲属血海,任主胞胎,胎脉流通,经水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与之从事,故曰天癸(仲圭曰∶天癸在男子为精虫,在女子为卵子,故两性同具而为媾胎之要素。世以月事当之,荒谬甚矣)。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又曰月信(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属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天真,天一也,天一之气升而为
...更多
胎前门
[胎前门] 总论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手少阴之脉动甚者(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右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者,当妊子也(尺脉更直)。巢氏论云∶妇人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一名晖),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厥阴脉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行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
...更多
临产门
[临产门] 临产
立斋云∶欲临产之时,觉腹内转动,即当正身仰卧,待见转身向下(催生药切不可早,若儿未转顺身,宜以补血为主,而宽气有之),腰腹痛甚者,将产也。盖肾候于腰,胞系于肾故也。若但觉腹痛者,未产也,不可服催生滑胎等药,亦不可令人抱腰(抱腰则儿不能转身,故不可)动手(稳婆之手)。产母亦不可妄乱用力,以致横生逆产。若未产而水频下,此胞衣已破,血水先干,而不能分娩也,宜保生无忧散以固其血(固血之说宜玩,八珍益母配法服治俱妙),自然生息。如血过于耗损,八珍汤(料一斤)加益母草(半斤水数碗)煎熟,
...更多
杂症门
[杂症门] 霍乱
《大全》云∶饮食过度,触风冷,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谓之霍乱。其间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于热也。若头痛体疼发热,是挟风邪也。若风折皮肤,则气不宣通,而风热上冲为头痛。若风入肠胃则泄利呕吐,甚则手足逆冷,此阳气暴竭,谓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伤胎也。万密斋曰∶霍乱者,阳明胃经之病名也。盖因平日五味肥酿,腐积成痰,七情郁结,气盛为火,停蓄胃中,乍因寒热之感,邪正交争,阴阳相混,故令心腹绞痛,吐利并作,挥霍变乱,故名霍乱。如邪在上脘,则当心而痛,其吐多。邪在下脘,则当脐而痛,其利多。
...更多
产后门
[产后门] 论产后当大补气血为主
丹溪曰∶产后当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症,以末治之(产后虽当大补,亦须审恶露有无,内外感虚实何如,庶为合理)。产后补虚用参、术、黄、陈皮、归身、川芎、炙草。如发热轻则加茯苓渗之,其热自除,重则加干姜。
凡产后有病,先固气血,产后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新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大抵胎前毋滞,产后毋虚(法言)。
[产后门] 新产三病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杨同桂
宋·卢天骥
明·唐寅
楚辞
明·熊三拔
明·罗懋登
邗上蒙人
南北朝·傅昭
叶梦得
陈思
明·田艺衡
清·杨夔生
宋·陈显微
宋·沈义父
明·朱权
清·杨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