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脉症治方-未知
脉症治方目录:
简介
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跋
简介
脉症治方 明·吴正伦辑著
脉症治方四卷,明代安徽籍医学大家吴正伦著。介绍了发病的原因和按脉审症,因症酌治,因治定方等。
...更多
序
序
余当读方技传。至扁鹊善治病。秦太医令李醯使人刺杀之。未当不废书而叹也。曰庸医之嫉能益至此乎?夫庸医者。当以药杀人。固囿于才。而暗于识矣。其心或本不欲误人。则犹有可原。使得秘术而传焉不转庸为良乎。今不自耻。其能之庸徒解妒贤嫉能。是泥方误人。与阴贼害人者。罪同实也。终其身为人之贼而已。又怪扁鹊者。明能洞见垣。一方而不能烛。李醯之嫉忌术。足以起死人智不能全身以还害岂非正道之难容从。古圣贤夫皆然。固不独医师技术之流乎语。曰。士无贤不肖。入门见嫉。名医国手间世而仅一。见嫉能之子。往往不绝于世。越
...更多
凡例
★此书专以六气四因为主。盖风寒暑湿燥火自外而致。气血痰郁自内而生。虽曰变幻多端。
大要皆不越此。
★治病。必以脉为先。脉不明。则无由识症。而阴阳寒热。亦无从辨。故引用脉义。专以崔真人脉诀为主。而以王叔和脉经参之。其有未备者。则附己意。一脉明。而后审症。症不审。则无以施治。故论症专以内经为主。次以刘张李朱四家议论为羽翼。或未备。则参以诸家之说。而直称某书云。或某云。使阅者知有根据。
★症明。而后论
...更多
卷之一
[卷之一] 风门
(中风瘫痪疠风惊风附伤风)
[卷之一\风门] 中风(附瘫痪疠风惊风)
脉脉诀云∶浮为中风。又云∶阳浮而滑。阴濡而弱者。为中风。寸浮而滑者为痰。微而弱者为虚。缓而涩者为血虚。微而迟或沉者为气虚。浮大为风。浮数为热。浮迟为寒。浮缓而涩为皮肤不仁。浮滑散大为瘫痪。浮弦急数为惊风发搐。大抵六经之脉。亦与伤寒同。但少瘥耳。
症
...更多
卷之二
[卷之二] 暑门
(伤暑霍乱泄泻痢疾疟疾)
[卷之二\暑门] 伤暑(附暑风)
脉脉诀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浮自汗。或浮大而散。或洪而大。或弦细芤迟而隐。
伏而弱。或虚迟无力中。得洪缓。皆曰暑病也。或浮而虚者。暑风也。
症戴氏云∶暑乃夏令炎暑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或腹痛泄泻水者。
...更多
卷之三
[卷之三] 火门
(火热颠狂附潮热阴虚火动附上部下部疮疡)
[卷之三\火门] 火热(颠狂附)
脉脉洪大而数。或燥疾而急。来往紧大坚实者。为火。左寸洪滑为心火。洪数为小肠火。
左关弦大而长为肝火。弦小而数为胆火。左尺沉数为肾膀胱火。右寸浮数为肺火。洪大而数为大肠火。右关洪数为胃火。洪实为脾火。右尺沉数为命门火。沉微为命门火衰。浮数为三焦火。沉细浮数
...更多
卷之四
[卷之四\痰门] 诸痰
脉脉滑者多痰。脉滑大为痰火。寸口洪滑为痰。右寸浮滑而疾为痰嗽。两关洪滑而细为胃中湿痰。宜下之。左寸关弦滑为痰厥头痛。关脉滑大者。膈中有痰。宜吐之。病患诸药不效。
两关脉。或伏或大者。痰也。按经云。浮滑为风痰。沉滑为痰气。紧滑为寒痰。或结或伏为郁痰。又曰痰饮。又脉弦甚者饮也。脉浮滑而紧为痰嗽。病患眼皮及眼下如灰烟黑者痰也。
症按丹溪云∶有热痰。食积痰。风痰。老痰。寒痰。郁痰
...更多
跋
先高祖春严公。幼孤而贫。生而有大志。性嗜书。力不能就塾。私蓄鸡积卵以易书。读或劝之习星卜以为游。尽发其秘。活人指不胜屈暇。则着书有活人心鉴、虚车录、养生类要、脉症治方等书。惟养生类要。昔已梓行。余悉存笥中。游于北都。遭太医之嫉。卒年未四十。先曾祖居易公暨。先君咸世传其学。先君素欲以公所遗诸书。梓以问世。自少力肩家政勤劳于外。有志未逮及耄。而始得经风休息于家。先以脉症治方一书付剖劂氏。余将次第以成益。脉症治方者。按脉审症。因症辨治。而后定方。其理至浅。而至深。其言至简,而至备。俾初学人见之。了如指掌。即三折肱者。究不能出其范围。洵乎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李浚等撰
(清)韩菼 编
张立斋
(宋)蔡襄
元·张理
(宋)王谠
清·周声炣
明·胡居仁
(清)孫詒讓
清·冯承辉
蒋芷侪
(清)不著撰人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清·袁三俊
清·厉鹗
宋·智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