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传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迁居至平陵。

  魏相少年时代学习《易经》,作过郡里的卒史,朝廷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时,因为对策好被选中,做了茂陵县令。

  不久,御史大夫的门客假称御史住宿县传舍,县丞没及时拜见,门客发怒把县丞捆起来了。

  魏相怀疑他有诈,把他拘捕起来,考察清楚后判了他的罪,在市上斩首示众,从此茂陵社会秩序好了。

  后来魏相被提升做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害怕而且都顺从他。

  丞相车千秋死了,在此前,千秋的儿子做洛阳武库令,其子看见父亲死了,而魏相治郡很严,怕时间长了犯罪,于是自己弃官走了。

  魏相派椽史追赶他回来,但终不肯转来。

  魏相独自遗憾说“:大将军听到武库令弃官而去,一定认为我因丞相死了不能好好地对待他的儿子,让当世的贵人责怪我,那么,我就很危险了。”武库令一到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谴责魏相的过失说:“幼主刚即位,以为函谷是京师的险要地方,是武库精兵屯聚处,所以用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都尉,用丞相的儿子做武库令。

  现在河南太守不深思国家大策,只见丞相不在了就驱逐他的儿子,怎么如此浅薄啊!”后来有人告魏相杀害无辜,此事下到有关官吏处治。

  从河南到京师,各官府充当卫士的二三千人,拦住大将军,说愿意再留下来服役一年替太守赎罪。

  河南守关的老幼打算进关内上书,函谷关的官吏把此事告诉了大将军,大将军借口驱逐武库令事,把魏相关进廷尉狱。

  关到过了冬天,才赦免出狱,朝廷又诏命他做兰陵令,升任扬州刺史。

  朝廷考核郡国守相,很多人被贬官罢官。

  魏相和丙吉相好,当时丙吉做光禄大夫,给魏相信说:“朝廷已深知弱翁善于治理政事,将要重用你了。

  希望你办事稍谨慎些,不要锋芒毕露。”魏相认为他的话很中肯,因此收敛威严。

  在刺史位置二年,被征召做了谏大夫,又出任河南太守。

  几年之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做大司农,升做御史大夫。

  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上想念他的功德,用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用他的兄长的儿子乐平侯霍山兼任尚书事。

  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书面上奏,说:“《春秋》指责世代承袭的世大夫,讨厌宋三世为大夫和鲁季孙的专权,他们都使国家危乱。

  从后元(前89~88)以来,薪俸由王室出,政事由冢宰治理。

  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大将军,兄弟掌握朝廷机要部门,兄弟及诸婿都占权势,在军中做官。

  霍光的夫人显及各个女儿都在长信宫门口有名籍,可以进出禁宫,骄奢放纵,恐怕渐渐不可支配。

  应该设法削减他们的权势,破散他们的阴谋,来巩固万世之基业,保全功臣一生的名声。”汉宣帝认为魏相上奏的事很好,便诏令魏相为给事中,听从魏相的议论。

  霍氏杀许后的阴谋才让皇上知道。

  皇上罢除霍氏三子的侯爵,让他们回家,亲属都从京官出外地做辅助小官。

  这时韦贤因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魏相代做丞相,被封为高平侯,享受八百户人家交纳的赋税。

  霍氏恨魏相,又怕他,便阴谋假传太后的诏令,先召见杀掉丞相,然后废除天子。

  事情被发觉,霍氏受死刑。

  宣帝开始亲自管理政事,振奋精神治理国家,选择群臣,考查他们的名与实,魏相总领百官,很合皇上心意。

  元康(前65~61)中,匈奴派兵攻汉朝屯田车师,没有攻下。

  皇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量,想趁匈奴衰弱,出兵攻打它的右地,使它不敢再骚扰西域。

  魏相上书规劝说:“我听说,救乱诛暴的叫做义兵,兵符合道义的为王;敌人侵犯我,不得已兴兵的,叫做应战,应战者胜;为小事争恨,不忍耐忿怒而兴兵者,叫做忿怒急躁之兵,忿怒急躁者失败;以夺取别人土地货宝为利者,叫做贪兵,兵贪的被人破灭;倚仗国家大,以人多为骄傲的,想向敌人显一显威风的,叫做骄兵,兵骄的被灭亡。

  这五种兵,不只是不得人心,天道也不会容许。

  中间,匈奴曾经有好意,把他们得到的汉民全部送回汉朝,没有侵犯过边境,虽然争夺屯田车师,还不足以招致出兵讨伐。

  现在听说诸将军要兴兵进入他们的土地,我不知此次兴兵用什么名义。

  现在边境贫困缺吃少穿,父子共穿一件犬羊裘,吃杂草的籽,常担心不能活命,动兵是很难的。

  ‘战争之后,必有荒年。’百姓因为他们的愁苦之气,伤了阴阳的调和。

  出兵即使胜了,还会有兵忧,恐怕灾害变化因此产生。

  现在郡国守相皆不得其人,风俗特别淡薄,水旱灾害随时到来,依据今年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情况,总计二百二十二人。

  我以为这不是小的事变。

  现在皇上左右近臣不担心这些,竟要发兵到遥远的匈奴报小仇,大概像孔子说的,‘我担心季氏的隐忧,不是颛臾,而是在鲁国国君啊!’希望陛下同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见识的人仔细讨论一下才行。”皇上听从他的话,停止了出兵匈奴的事。

  魏相通晓《易经》,有所师承效法,好观汉朝旧日的典章制度和对国家有利的奏章,认为古今虽然制度不同,但当今应努力奉行旧日好的制度。

  数说汉兴以来国家办的一些有益的事,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说的话,奏请皇上施行,他说“:臣听说英明的国君在君位上,贤能的臣子辅佐在下,那么国君就安乐而百姓相处得好。

  臣魏相幸运充数相位,不能进献明智的法度,扩大教化,治理四方,来发扬圣德。

  百姓多离开农业去经商,有的人有饥寒之色,成为陛下的忧虑,臣魏相罪当万死。

  臣智能浅薄,不明白国家的大体,不清楚适合时代实用的事宜,不知考虑百姓的处境,未能得知其中的原因。

  臣私下观察先帝圣德仁慈,施恩给百姓极厚,亲自勤劳治理天下,关怀百姓,担心水旱灾害,为贫穷百姓开仓赈饥;派遣谏大夫巡行天下,考察风俗,选拔贤良人才,平反冤狱,往来不绝;节省用度,放宽租税,让百姓上山入池谋生,禁止用粮食养马、酿酒,不准囤积居奇,而用来周济危急困苦,安慰平民,便利百姓的方法很周到。

  臣不能详尽地陈述,冒着死罪上奏旧日的典章制度诏书总计二十三件事。

  臣谨按王法规定:以农业为根本,并致力于积贮,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没有六年的积贮,国家仍然危急。

  元鼎二年(前115),平原、渤海、太山、东郡普遍遭灾,百姓饿死于道路。

  那些郡守不预先考虑百姓的困难,使百姓到这种地步,全靠皇上诏令赈救,百姓才得以复生。

  现今年成歉收,谷物价格猛涨,正当秋收时节尚且缺粮,到春季一定更加恐慌,没有办法救济。

  西羌未平,军队在外,战争又趁机而来,臣暗自担心,应早日谋划其预防,希望陛下关心百姓,遵循先帝盛德来安抚海内。”皇上施行了魏相的策略。

  魏相又屡次标明择取《易阴阳》及《明堂月令》上奏给皇上,说:“臣魏相侥幸充数相位,奉行职责不好,不能发扬光大教化。

  阴阳不协调,灾害未停止,罪在臣等。

  臣听说《易经》上讲‘:天地按照规律运动,日月的运行就无错误,四季的循环就无差错。

  圣人遵循规律行事,那么刑罚就清明,万民服从。’自然变化,一定由阴阳产生,阴阳的职分,以日为准则。

  太阳在冬季和夏季到位,八方之风按季节运行,万物的固有特点就形成了,各自有恒久不变的职责,互不干扰..英明的国君谨慎地尊敬天,慎重地养育人,所以建立羲和之官来治理四季,按季节授给百姓活路..高皇帝令群臣议定天子四季服饰,法天地顺四时以治国;令四臣掌四时施行政事;孝文皇帝于每年二月施恩天下,让民耕种。

  罢除兵役劳役等。

  臣魏相恐诏令不合当时,希望陛下选用通经术懂阴阳的四个人,各管一季,季节到了明言职责,使阴阳协调,天下就幸运极了!”魏相多次陈述应办的事,皇上都采用了。

  魏相嘱咐属吏到各郡国考问情况,请从家里休假回府的官吏报告四方的异闻,如有反贼风雨灾害,郡里不上奏,魏相就上奏皇上。

  当时丙吉做御史大夫,同心辅政,皇上都很重视。

  魏相为人严格,不及丙吉宽厚。

  魏相做丞相九年,神爵三年(前59),去世,谥曰宪侯。

  他的儿子魏弘继承,甘露(前53~50)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