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何武传-白话汉书
何武传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
宣帝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年间多次承蒙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
而益州刺史王襄让能言善说的士人王褒颂扬汉朝政德,创作了《中和》、《乐职》、《宣布》等三篇诗。
何武年纪有十四、五岁,与成都人杨覆众等人一同研习并把它们编成歌曲演唱。
当时,遵循汉武帝时期的典章制度,寻求博识卓越的人才,于是在宣室殿召见了何武等人。
皇上说“:这大德之事,我怎么配得上呢!”于是起用王褒担任待诏,赏赐何武等人以布帛才完结。
何武跟随博士学习,研习《易经》。
以后以射策甲科的资格担任郎官,与翟方进志趣相投互为好友。
光禄勋推荐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四行时,何武被提升担任..县令,后犯法免官回家。
何武兄弟五人,都担任郡吏,郡县之人都敬畏他们。
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总是不交纳租税,总是亏欠县里的租赋。
县里的啬夫官求商捉拿侮辱何显家,何显愤怒,想用官吏之事中伤求商。
何武说“:因我家租赋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完成,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不也就应该这样吗!”何武最后告诉了太守,太守征召求商担任卒吏,州里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敬服何武。
很久以后,太仆王音推举何武为贤良方正,何武被征召进行对策考试,结果被提拔担任谏大夫,调任扬州刺史。
他所纠举的二千石长吏,一定先显露出来,使被劾者知道,知而服罪者减除其罪状,免官而已;知而不服罪者,将其上奏,施行最重的刑罚,使其抵罪或者处死。
九江太守戴圣,是因《礼经》称为小戴的人,政行大多不循法规,前任刺史因为他是著名的儒生,宽容了他。
到何武担任刺史,便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审察并记录囚犯的罪状,有被检举的则将其交给郡国。
戴圣说“:何武这后进生知道什么,只是想扰乱别人的治理工作!”都没有什么决断。
何武派从事查获了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动辞职。
戴圣后来做了博士,在朝廷里诋毁何武。
何武听说这件事,最终没有公开他的罪行。
而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成群盗,官吏将其捕捉,拘囚在庐江,戴圣自认为他的儿子一定会被处死。
何武公平地判决了这件事,他的儿子最后没有被处死。
从此以后,戴圣内心惭愧而敬服何武。
何武每次到京城奏事,戴圣没有不登门谢恩的。
何武担任刺史,二千石有罪,他就随时列举其罪状而上奏,其他有才能与没有才能的都敬之如一,因此郡国之人都尊重他们的守相,州中太平。
何武巡视其部属时,一定先到学校,让学生出来,考试他们讲说一书,询问他们所得收获,然后进入传舍,拿出教命之书询问垦田多少,五谷好坏,完了后才拜见二千石,何武巡视时总是按照这一顺序。
起初,何武担任郡吏时,侍奉太守何寿。
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与其同姓,所以特别厚待他。
后来何寿担任大司农,他的侄子担任庐江长史。
当时何武奏事住在旅馆,何寿的侄子正好也在长安,何寿摆酒宴招待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旧友杨覆众等,酒兴正浓时,何寿让他的侄子出来拜见何显等人,说:“此人为扬州刺史,才能低下,至今没有被识拔。”何显等人很惭愧,走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自古以来为地方官,皇上任命我担任这一职务,是要求做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在于进善退恶。
官吏的政绩有特别卓越的,百姓有隐居的,就应当召见,不能暗地里询问点滴事情。”何显、杨覆众极力劝说他,没办法召见了何寿的侄子,赐给他一卮酒。
这一年中,庐江太守推荐了他。
何武谨慎守法到这种程度。
何武担任扬州刺史五年后,进朝担任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他。
后出任清河太守,几年后,因受到郡中百分之十四以上的地方遭受灾害的牵连被免官。
很久以后,大司马曲阳侯王根推荐何武,皇上征召他担任谏大夫。
调任兖州刺史,进朝担任司隶校尉,调任京兆尹。
二年后,因举方正,被推举的人在被召见时行礼容拜,有司认为这是违众虚伪之举。
何武获罪降职担任楚内史,后升任沛郡太守,又进朝担任廷尉。
绥和三年,御史大夫孔光降职担任廷尉,何武升任御史大夫。
汉成帝想修建大学,开三公馆,就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何武改任大司空,被封为氵己乡侯,食邑一千户。
氵己乡在琅笽不其,汉哀帝刚即位,奖赏大臣,又把南阳郡韜县的博望乡作为氵己乡侯的封国,增加食邑一千户。
何武为人仁慈厚道,喜欢引荐士人,劝勉、赞许别人的长处。
担任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两人,在沛郡时看重唐林、唐尊二人,到担任公卿后,就将他们向朝廷推荐。
这四人之所以能在世上出名,是因为何武的大力推荐,世人因此对何武进贤很尊重。
但何武憎恨拉帮结派,察问文官一定要察问读书人,察问读书人一定要察问文官,以相参照。
打算提升官吏,首先制定法令条例以防止私相嘱托。
他在所任官职上也没有赫赫名声,但离开后总是被人思念。
到担任御史大夫司空时,何武与丞相翟方进共同上奏说:“过去诸侯王审理、判决案件处理政事,内史管理监狱之事,郡相统管法纪辅佐诸侯王,中尉防备盗贼。
现在诸侯王不处理案件参与政事,中尉官被废置,其职掌并入内史,郡国守相放弃重任,是为了让百姓相信而依附他。
现在内史地位卑下而权力重大,威信和职权大大超过,这些不在尊者的统领之下,就难以治理好国家。
我们请求郡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来使尊卑秩序顺通,使轻重权力公正。”诏书批示说“:行。”以内史为中尉。
起初何武担任九卿时,上奏说应设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同上奏罢停刺史,改置州牧,后来都又恢复原样,这件事记载在《朱博传》。
只有内史职事在施行。
何武举奏很多,称得上繁杂细碎,但不能称得上贤能的三公官。
其功绩名位与薛宣差不多相同,但其才却赶不上,而经学正直超过了他。
何武的后母在郡国,他派官回去接来。
正碰上成帝驾崩,官吏恐怕在道路上有盗贼,后母停止前往,皇上的侧近之臣有的指责何武侍奉亲人不忠诚。
哀帝也想改换大臣,于是下诏免掉何武的官职。
说:“你举置繁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没办法做众人表率。
应当上交大司空印绶,罢官回到封国。”过了五年,谏大夫鲍宣多次声称冤枉了他,皇上感于丞相王嘉的奏对,而高安侯董贤也荐举何武,因此又被征召担任御史大夫。
一月后,调任前将军。
在这之前,新都侯王莽回到封国,过了几年,皇上因太皇太后的缘故征召王莽回到京城。
王莽的堂弟成都侯王邑担任侍中,假称太皇太后旨意来告诉哀帝,替王莽求取特进给事中。
哀帝又召请他,但事情被发觉。
太后替王邑道歉,皇上因太后的缘故不忍心杀死他,但将王邑降职担任西河属国都尉,削减一千户。
以后皇上又下诏召举太常,王莽暗中跟随何武请求被举荐,何武不敢举荐。
几月后,汉哀帝驾崩,太后当日引导王莽进入朝廷,收回大司马董贤的印绶,下诏有司举荐能够担任大司马的人。
王莽原来是大司马,让位以躲避丁、傅两家,众人称赞王莽,认为他贤能,再加上他是太后的近亲,故从大司徒孔光以下全朝廷都举荐王莽。
何武为前将军,平常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好,二人单独谋划,认为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乎危及国家,现在成帝、哀帝接连几代没有继嗣,应当选立皇上的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不应让异姓大臣掌权,亲疏相杂,对国家的方针大计有利。
于是何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也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
太后最终自己起用王莽担任大司马。
王莽暗示有司上奏揭发何武、公孙禄互相荐举的罪状,结果何武、公孙禄二人都被免官。
何武回到封国后,王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担任了宰相,暗地里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
元始三年(3),吕宽等人的事发生。
当时大司空甄丰秉承王莽的旨意,派遣使者乘坐传车查处其同党,把所有自己想杀的人牵连进去,上党的鲍宣、南阳的彭伟、杜公子、郡国中的豪杰受牵连被处死的有几百人。
何武也在指控中,大理正用监车征召何武,何武自杀。
众人多认为何武冤枉,王莽想满足众人的意思,让何武的儿子何况继承侯爵,给何武谥号为刺侯。
王莽篡位后,把何况免为庶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陆西星
清·陈希魁
唐·王方庆
(宋)叶隆礼
(春秋魯)左丘明
(西汉)戴德
明·朱时恩
唐·张彦远
许德邻
明·钟惺
宋·释惠洪
宋·陈槱
(明)延陵吴从先
韦续
魏·曹操
清·褚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