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北史-唐·李延寿
白话北史目录:
《北史》简介
魏先世纪
神元帝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孝武帝纪
西魏文帝纪
东魏孝静帝纪
齐高祖神武帝纪
世宗文襄帝纪
显祖文宣帝纪
废帝纪
孝昭帝纪
后主纪
幼主纪
周太祖文帝纪
宣帝纪
隋高祖文帝纪
炀帝纪
魏献明皇后贺氏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
齐武明皇后娄氏传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
彭城太妃尔朱氏传
冯翊太妃郑氏传
文宣皇后李氏传
武成皇后胡氏传
后主皇后穆氏传
冯淑妃传
周宣皇后杨氏传
隋文献皇后独孤氏传
宣华夫人陈氏传
炀愍皇后萧氏传
华山王元鸷传
元苌传
元子华传
上党王元天穆传
东阳王元丕传
河间公拓跋齐传
元志传
拓跋屈传
拓跋瞜君传
卫王拓跋仪传
元祯传
元寿兴传
元晖传
元赞传
元淑传
元亨传
陈留王拓跋虔传
朱提王拓跋悦传
拓跋崇传
义宁公元晖传
拓跋瞝传
毗陵王拓跋顺传
拓跋窟咄传
清河王拓跋绍传
元法僧传
元和、元鉴传
南平王元浑传
元霄传
江阳王元继传
元叉传
元善传
乐平王拓跋丕传
元..传
元孚传
元仲景传
元暹传
元遥传
元弼、元晖业传
元诞传
元修义传
元文都传
元褒传
东平王元匡传
任城王拓跋云传
元澄传
元顺传
元嵩传
南安王元桢传
中山王元英传
元熙传
东平王元略传
元徽传
安定王拓跋休传
元景山传
元琛传
元延明传
咸阳王元禧传
元坦传
赵郡王元干传
元谧传
元谌传
广陵王元羽传
高阳王元雍传
彭城王元勰传
元韶传
北海王元详传
元颢传
废太子元恂传
京兆王元愉传
清河王元怿传
汝南王元悦传
刘库仁传
穆崇传
穆寿传
穆亮传
穆绍传
奚斤传
叔孙建传
叔孙俊传
安同传
安颉传
庾业延传
王建传
楼宝传
和跋传
燕凤传
崔宏传
长孙嵩传
于栗瞡传
于烈传
于忠传
于谨传
王昕传
古弼传
刘洁传
王洛儿传
来大干传
慕容白曜传
公孙表传
公孙轨传
李先传
窦瑾传
李瞣传
毛..之传
寇瞦传
寇俊传
郦道元传
韩秀传
尧暄传
尧雄传
柳崇传
陆俟传
陆瞨传
陆腾传
陆丽传
陆子彰传
陆瞫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子邕传
源彪传
源师传
源雄传
刘尼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萧宝夤传
萧赞传
卢伯源传
卢思道传
卢叔彪传
卢同传
卢勇传
高..传
崔鉴传
崔伯谦传
崔仲方传
李绘传
李子雄传
高闾传
刘延明传
王劭传
郑道邕传
薛胄传
薛聪传
薛道衡传
薛瞮传
杨大眼传
裴安祖传
裴伯茂传
裴佗传
裴让之传
裴诹之传
裴矩传
裴侠传
裴肃传
裴文举传
房豹传
房彦谦传
毕义云传
羊祉传
韩麒麟传
韩子熙传
韩显宗传
程骏传
李彪传
甄琛传
高聪传
杨侃传
杨椿传
杨津传
杨逸传
杨..传
杨素传
杨玄感传
杨约传
杨宽传
王肃传
刘芳传
刘逖传
常景传
郭祚传
张彝传
邢峦传
邢邵传
李崇传
李平传
李谐传
李庶传
崔光传
崔亮传
崔光韶传
裴叔业传
裴植传
裴粲传
夏侯道迁传
夏侯..传
李元护传
江文遥传
张谠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
张烈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
鹿..传
董绍传
冯元兴、曹昂传
袁翻传
袁聿修传
阳尼传
阳固传
阳休之传
贾思伯传
贾思同传
祖莹传
祖[王廷]传
朱荣传
朱文略传
朱兆传
朱彦伯传
朱仲远传
朱世隆传
朱天光传
斛斯椿传
斛斯征传
樊子鹄传
侯深传
贺拔胜传
贺拔岳传
侯莫陈悦传
雷绍传
毛鸿宾传
辛雄传
辛琛传
辛术传
杨机传
高道穆传
高谦之传
山伟传
宇文忠之传
费穆传
齐赵郡王高睿传
清河王高岳传
高劢传
阳州公高永乐传
高元海传
高思好传
平秦王高归彦传
永安王高浚传
彭城王高氵攸传
上党王高涣传
任城王高蔆传
高阳王高..传
冯翊王高润传
河南王高孝瑜传
广宁王高孝珩传
河间王高孝琬传
兰陵王高长恭传
安德王高延宗传
渔阳王高绍信传
范阳王高绍义传
乐陵王高百年传
南阳王高绰传
琅邪王高俨传
韩贤传
薛孤延传
慕容绍宗传
薛修义传
慕容俨传
厍狄伏连传
潘乐传
彭乐传
皮景和传
綦连猛传
元景安传
独孤永业传
傅伏传
孙腾传
高隆之传
司马子如传
司马消难传
司马膺之传
窦泰传
尉景传
厍狄干传
厍狄士文传
韩晋明传
段韶传
段孝言传
斛律金传
斛律光传
斛律羡传
孙搴传
陈元康传
杜弼传
房谟传
张曜传
王瞺传
唐邕传
元文遥传
赵彦深传
冯子琮传
冯慈明传
魏收传
魏澹传
魏兰根传
周豳国公宇文广传
宇文护传
广川公宇文测传
宇文深传
宇文孝伯传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
宇文庆传
卫剌王宇文直传
齐炀王宇文宪传
赵贵传
李贤传
李崇传
李敏传
李远传
李穆传
梁睿传
李弼传
李密传
宇文贵传
宇文忻传
侯莫陈崇传
王谦传
王谊传
独孤信传
窦炽传
贺兰祥传
阎毗传
权景宣传
王罴传
王思政传
尉迟迥传
王轨传
苏绰传
苏威传
韦孝宽传
达奚武传
蔡..传
耿豪传
唐瑾传
韩禽传
贺若弼传
赵刚传
王悦传
杨..传
韩褒传
张轨传
李彦传
辛庆之传
辛昂传
杜杲传
宗懔传
刘..传
刘行本传
柳遐传
隋河间王杨弘传
房陵王杨勇传
秦王杨俊传
越王杨侗传
高赹传
牛弘传
李德林传
虞庆则传
元胄传
达奚长儒传
史万岁传
刘方传
杨义臣传
刘窻传
郭衍传
张衡传
裴蕴传
袁充传
元岩传
宇文瞖传
李圆通传
李安传
来护儿传
樊子盖传
卫玄传
裴政传
李谔传
鲍宏传
柳..传
赵绰传
鱼俱罗传
陈眣传
宇文述传
宇文化及传
王世充传
冯熙传
高肇传
胡国珍传
儒林传序
孙惠蔚传
徐遵明传
李业兴传
权会传
熊安生传
黎景熙传
何妥传
刘炫传
文苑传序
温子传
王褒传
庾信传
颜之推传
虞世基传
许善心传
孝行传序
张元传
王颁传
节义传序
张须瞓传
尧君素传
窦瑗传
孟业传
苏琼传
樊叔略传
酷吏传序
于洛侯传
李洪之传
田式传
隐逸传序
眭夸传
冯亮传
崔廓传
徐则传
张深传
李顺兴传
信都芳传
吴遵世传
皇甫玉传
陆法和传
庾季才传
萧吉传
杨伯丑传
张胄玄传
徐謇传
姚僧垣传
许智藏传
何稠传
谯国夫人洗氏传
刘昶女传
王睿传
仇洛齐传
抱嶷传
刘腾传
韩凤传
后秦姚苌传
高丽传
契丹传
流求传
氐传
吐谷浑传
西域传序
蠕蠕传
高车传
突厥传
达奚武传
达奚武,字成兴,代地人。他少年时倜傥潇洒,喜好骑马射箭。贺拔岳征讨关中,命他为副将。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他与赵贵替贺拔岳收尸并运至平凉,两人一起跟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他被封爵为须昌县伯。
大统初年,他出任东秦州刺史。高欢与窦泰、高敖曹三路人马前来侵犯,宇文泰准备合力进击窦泰,将领们大多持不同意见,惟有他和苏绰与宇文泰的意见相同。两军交战,生擒窦泰。宇文泰进而攻打弘农,派达奚武率两名骑兵前去侦察。他们与敌人的侦察部队相遇,双方交手,达奚武等斩杀敌兵六名,俘获三名返回。高欢进攻沙苑,宇文泰
...更多
蔡..传
蔡祐,字承先,祖先为陈留国人,后来徙居高平。他聪明敏捷,颇有道德。长大后臂力过人,宇文泰将他召至帐下当作亲信。宇文泰迁至夏州,任他为都督。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诸将迎接宇文泰。宇文泰准备出发,夏州官吏弥姐、元进等人暗中酝酿计谋,宇文泰知道了,便召集元进等人到府中议事,不久用眼色暗示
蔡祐。他立即到外面换上盔甲,握刀直接闯入,叱责元进并将他杀死,又将他的党羽全部处决。在座的人都惊恐颤栗。宇文泰于是与将领们设盟发誓,要同心诛杀侯莫陈悦。宇文泰因此很看重他,对他说:“我今天把你看作儿子,你要把我当成你的父亲。”他后来
...更多
耿豪传
耿豪,钜鹿人,原名令贵。他从小性情粗犷,身怀武艺,好使气以超过别人。贺拔岳西征,征聘他随侍帐中。贺拔岳被杀死,他归附宇文泰,以勇敢无畏被宇文泰所器重,他也自认为找到了好的主人。沙苑之战,他杀伤敌兵最多,敌兵的鲜血把他的衣甲都染成红色。宇文泰感叹道“:令贵勇猛威武,所向无敌,看他的衣甲就足以证明,不要再统计他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了。”他跟着宇文泰在邙山与敌兵交战,对部下说:“大丈夫杀贼,须右手握刀,左手提矛,直砍直刺,千万不要怕死。”便大声呼喊着单独闯入敌阵,敌兵的武器纷纷向他刺来,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必定会阵亡。他忽然又挥舞着战刀出现。
...更多
唐瑾传
唐瑾,字附粼,性情温和恭顺,有见识和度量,博览经史,善为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伟岸俊秀。十七岁时,宇文泰听到他的名望,写信给他的父亲唐永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唐陵和唐瑾。唐陵豪放达观,多有武略;唐瑾文雅大方,极富文采。可一齐送入朝中,我可以委任他们文武官职。”因而封唐瑾为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队中的各种文书布告,多出自唐瑾之手。
这时燕公于谨功勋甚高,名望颇重,朝野人士都很向往。他告诉宇文泰说,唐瑾品学兼优,愿和他同姓,以结为兄弟。希望子孙们也能接受他的影响,有益于培养他们做人的正道。宇文泰听
...更多
韩禽传
韩禽,字子通,从小就慷慨大度,以胆略著称。容貌魁伟,有英雄豪杰的仪表。又喜欢读书,博览经史子集,对各家的学说都能掌握大旨。宇文泰见到他很是惊异,命他与自己的儿子们在一起。他因建立军功迁任仪同三司,继承父爵为新义郡公。
开皇初年,隋文帝暗怀吞并江南的雄心大志,命韩禽为庐州总管,把平定南陈的重任委托给他,敌人很惧怕他。隋军大举讨伐陈朝,朝廷命韩禽为先锋。他带领五百人晚上渡过长江,进攻采石。南陈守卫的兵士都喝醉了酒,他轻易攻下采石。然后进攻姑苏,半天时间就已攻取。然后进军新林,江南父老平常听说过韩禽的威信,到军
...更多
贺若弼传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贺若敦之子。他少年就胸怀大志,既英勇无比,弓马娴熟,又善于写作,博涉典籍,文武兼备,颇有声望。周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对他十分钦佩,聘请他作记室。他与韦孝宽一起攻伐陈国,连克十余城,大多是出于他的计谋。
杨坚代周立隋,决心平定江南,访察可以担当此任的将领。高赹推荐贺若弼有文韬武略,于是朝廷封他为吴州总管,把平定南陈的事委托给他。他欣然接受,以平陈为己任。
开皇九年(589),隋军大举进攻陈国,贺若弼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祭奠,并祝告说“:我亲自接
...更多
赵刚传
赵刚,字缯庆,河南洛阳人。他从小机敏,有口辩,富有才干。奉朝请入仕、任阁内都督。孝武帝与高欢构隙成仇,他密奉朝旨召集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前来勤王,没有来得及出发,高欢已率军逼进洛阳,孝武帝被迫西迁。冯景昭召集幕僚和文武官员商量下一步的去就,司马冯道和请求占据本州以等待北面双方的形势发展,再作决定。赵刚抽出佩刀扔在地上,对冯景昭说:“你如果是忠臣,应该将冯道和斩首。如果想归顺高欢,可将我杀死!”冯景昭深受感动,便率军驰向关中。侯景率叛军进逼穰城,东荆州人杨欢等起兵响应,杨欢率领他的部下在路途上截击冯景略。景略战败,赵刚被蛮人俘获。后来他
...更多
王悦传
王悦,字众泰,京兆蓝田人。从小就有才干,因而被乡里所称赞。宇文泰刚平定关陇一带,他招募乡人从军,率领他们投奔宇文泰,多次立下战功。
大统元年(535),他任相府刑狱参军,封爵为蓝田县伯。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宇文泰率军救援,王悦率领乡兵一千多人跟随大军到洛阳。即将开战的前一天晚上,他拿出自己所有的东西,买牛犒劳战士。他率领的人马尽力奋战,斩获敌人最多。他迁升为大行台右丞,又转为左丞。
大统十三年,侯景献出河南投降西魏,请求派兵援应。宇文泰先派韦法保、贺兰愿德等人率众前往
...更多
杨..传
杨檦,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从小就豪爽任侠,胸怀大志。魏孝昌时,..朱荣大肆杀害朝臣,大司马、城阳王元徽逃难投奔他,他把元徽藏起来才免于一死。孝庄帝即皇帝位,元徽才出来,又任司马。
杨檦因此以侠义壮烈出名,被提拔为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入据路阳,孝庄帝被迫北上太行山躲避。..朱荣带着孝庄帝讨伐元颢,军至马渚,
杨檦备下船只让大军渡过黄河。元颢被平定,他被封爵为肥如县伯,又加封镇远将军等职衔。
他跟从孝武帝西入关中,晋爵为侯。这时东魏迁都邺城,宇文泰想知道他们的意图
...更多
韩褒传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祖父韩瞔,官魏平凉郡守、安定郡公。父韩演,曾任恒州刺史。
韩褒少年时就有不俗的志向,喜欢读书而又不拘守章句。他的老师感到奇怪,询问原因,韩褒回答说“:读书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至于商榷考较其异同,则是各有所好。”老师因此而把韩褒看作奇人。长大之后,韩褒熟读经史,深沉而有远大谋略。适逢魏国战乱,韩褒躲避到夏州。这个时候,周文帝任夏州刺史,平常就听说过韩褒的名字,将韩褒当作客人来对待。等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诸将派遣使者迎接周文帝。周文帝征询韩褒的意见,问他是去还是留,韩褒说“:这
...更多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邵博撰
(清)祝纯嘏
明·朱元璋
刘歆
南北朝·谢赫
晋·杨泉
明·兰陵笑笑生
明·钟惺
圆仁
清·刘起凡
宋·张炎
明·朱时恩
(清)梁溪坐观老人
清·周学霆
房千里
(戰國)呂不韋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