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传


  长孙晟,字季晟,生性通敏,略涉书史,善于骑射,矫捷过人。

  当时周朝崇尚武艺,贵族子弟都因有武艺而觉得了不起,每每与他骑马射箭,那些人都在他之下。

  十八岁,任司卫上士,初不出名,人们还不认识他。

  只有隋高祖一见他,就嗟叹不已,于是携起他的手而对人们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与他交谈,他又有很多奇策。

  以后的名将,难道不是他吗?”北周宣帝时,突厥的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朝廷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嫁给他为妻。

  但北周与摄图各相夸耀实力,都选拔骁勇之士以作使者,北周因派长孙晟为汝南公宇文神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摄图的牙旗之下。

  前后使者数十人,摄图多不礼遇,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每每与他一起游猎,留他在突厥到年底。

  曾有二雕飞着争肉吃,摄图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射取它们。”长孙晟于是弯弓奔去,遇雕相夺,于是一发而射穿两雕。

  摄图欢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他亲近,以学习弹射。

  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名叫突利设,尤得众心,但被摄图忌恨,因此密派心腹,偷偷与长孙晟结盟。

  长孙晟和他一起游猎,因便考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全都知道了。

  当时隋高祖为北周丞相,长孙晟把情况告诉高祖。

  高祖大喜,升他当奉车都尉。

  到开皇元年(581),摄图说:“我是周家的亲戚,现在隋公自立为帝,我不能制服他,又有什么面目见人呢?”因此与高宝宁攻陷临渝镇,与各部落相约,一起南侵。

  高祖刚刚登基,因此很害怕,就修筑长城,发兵屯驻北境,命令阴寿镇守幽州,虞庆则镇守并州,屯兵几万人以为防备。

  长孙晟早就知道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都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好。

  对他们难以力征,容易离间。

  因此上书高祖说:“我听说,丧乱到极点,必然招致升平。

  因此上天启其机运,圣人成其要务。

  皇帝陛下正在百王之末,遇千载之期,中原虽然安定,但戎敌尚为梗阻。

  这时发兵讨敌,还不是时候;放着他们不管,又会遭到侵扰。

  所以应该秘密策划,渐渐攘除他们。

  计策失当则百姓不宁,计策合适则是万代之福。

  吉凶所系,诚请详思。

  我在北周末年,曾经忝列外使,匈奴实情,我都知道。

  玷厥与摄图相比,兵强但位下,表面上属摄图管,内地里矛盾已很突出。

  如鼓动他的不平之情,他们必将打内战。

  另外,处罗侯是摄图的弟弟,奸诈多谋而势力弱小,他曲己迎众,国人喜欢他,因此被摄图忌恨,他的心里很不安定,迹象已显示出矛盾,他心里实际上很是疑惧。

  又,阿波是个首鼠两端的人,他在几个人中间,很怕摄图,受到他的牵制,谁强大他就跟谁,没有一个定心。

  现在应该远交近攻,离间强者,而联合他们中的弱者,派使者到玷厥那里去,与阿波联合,那么,摄图就会回兵,自防其右边的地盘。

  另引导处罗侯,让他连结奚人、靅人,那么摄图就会又分兵马,去防备他左边的地盘。

  摄图首尾猜疑,心腹离心,十几年后,我国再乘机讨伐,必可一举歼敌了。”皇上看表大喜,因此召长孙晟来和他说话。

  长孙晟又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写出突厥的虚实,都了如指掌。

  皇上叹赏不已,全部采纳他的计谋。

  朝廷因此派太仆元晖出伊吾道,让他拜访玷厥,赐给他狼头纛,假装对他很钦敬,对他很礼貌。

  玷厥的使者来朝,让他处在摄图的使者之上。

  反间之计既已推行,突厥果然互相猜忌。

  朝廷任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送一些钱给奚人、靅人、契丹人,让他们当向导,得以到处罗侯的住处,与他深深交好,引诱他,让他内附朝廷。

  开皇二年(582),摄图的四十万骑兵从兰州入侵,到了周盘,打败达奚长孺的部队,还想南侵。

  玷厥不同意,带兵而去。

  当时长孙晟,又游说染干,让他假告摄图说:“铁勒等谋反,想袭击你的牙地。”摄图于是很害怕,带兵出塞去了。

  几个月后,突厥人大举入侵。

  朝廷派八道元帅分兵拒敌。

  阿波到了凉州,与窦荣定交战,贼帅屡屡败北。

  当时长孙晟是偏将,窦荣定派他对阿波说:“摄图每次来打仗,都获得很大的胜利。

  阿波才到内地,就被打败了。

  这是突厥人的耻辱,难道你心里不惭愧吗?而且摄图与阿波,兵力本来差不多。

  现在摄图天天取胜,被众人推崇,阿波出师不利,为国家带来耻辱。

  摄图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阿波头上,成就他早有的计谋,消灭你这一支北牙。

  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能对付摄图吗?”阿波的使者来了,长孙晟又对他说:“现在,达头已与我隋国联合,但摄图却拿他没办法。

  可汗何不依附隋国天子,连结达头,互相联合,成为强者,这是万全之计。

  何必丧失兵马,自遭罪过,归去在摄图手下,受他的凌辱和杀戮呢?”阿波采纳了这个建议,因而留兵塞上,派人随长孙晟入朝。

  摄图与卫王的军队相遇,在白道一带作战,败走到碛。

  他听说阿波心怀二意,于是掩袭北牙,全部俘虏了阿波的部众,杀了阿波的母亲。

  阿波无法回家,往西跑到玷厥那里,借了十几万人马,向东袭击摄图,又得到了北牙失地,收到了散兵几万,与摄图作战。

  阿波屡屡得胜,其势力更大。

  摄图又派使者到隋朝来上贡,北周公主也请求改姓杨,乞求当高祖的女儿,皇上同意了。

  开皇四年(584),派长孙晟当虞庆则的副使,出使到摄图处,赐北周公主姓杨,改封她为大义公主。

  摄图奉诏,却不肯下拜。

  长孙晟上前说:“突厥与隋,都是大国天子,可汗不起身下拜,怎敢违逆你的意愿?但你的夫人是隋帝之女,那么你就是大隋的女婿,你为什么无礼,不孝敬你岳父呢?”摄图于是笑着对他的达官们说:“应该下拜岳父,我听就是了。”于是才下拜授受诏书。

  长孙晟出使突厥,能按圣旨办事,因此被授为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

  开皇七年(587),摄图死去。

  朝廷派长孙晟持节授他的弟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让他的儿子雍闾为叶护可汗。

  处罗侯请长孙晟上奏朝廷说:“阿波被老天爷所灭,只与五、六千骑兵在山谷间,愿听圣旨,当取他献给朝廷。”高祖于是召文武百官商议这事。

  乐安公元谐说:“请让他到阿波处,砍下阿波的头,以惩罚他的罪恶。”武阳公李充说:“请把他活捉入朝,当众杀他。”皇上对长孙晟说:“你以为如何?”长孙晟回答说:“若论突厥人背叛,那应该都予以施刑。

  现在,他们兄弟互相消灭。

  阿波有罪,但不是对国家。

  如在他穷困时捉来杀他,恐怕不是招致远人的办法。

  不如让阿波与处罗侯两存之。”皇上说:“好!”开皇八年,处罗侯死了,朝廷派长孙晟前往吊口言,并把陈国所献的宝物送给雍闾。

  开皇十三年(593),内地流放者杨钦逃到突厥,诈言彭公刘昶和宇文氏女谋划反隋,说是他们派他来突厥,秘密地告诉公主的。

  雍闾信了这话,就不向朝廷上贡了。

  朝廷又派长孙晟出使突厥,观察情况。

  公主见了长孙晟,出言不逊,又派她的相好的安遂迦与杨钦谋议,煽动迷惑雍闾。

  长孙晟回到京师,把情况全部报告朝廷。

  朝廷又派长孙晟去突厥要索杨钦。

  雍闾想不给,假装说:“查了客人,没有这个人。”长孙晟于是贿赂他的达官,知道杨钦所在之处,夜里掩袭,抓住了他,给雍闾看,就便还揭发了公主偷汉子的事,突厥人感到很耻辱。

  雍闾抓住安遂迦等人,都交给长孙晟。

  皇上大喜,加授长孙晟开府,仍派他到突厥,亲自督杀大义公主。

  雍闾又上表请求和亲通婚,朝廷将许可。

  长孙晟又上奏说:“我看雍闾,反复无常,没有信义,只因与玷厥有矛盾,所以才依附我们国家。

  即使与他联姻,最终肯定会反叛。

  现在,他若得以娶公主为妻,承借国家威力,玷厥、染干肯定又会受他制约。

  他强大以后再反叛,以后恐怕难以对付。

  而且那染干是处罗侯的儿子,他家一向忠诚,到现在有两代了。

  我此前与染干相见,也求与朝廷通婚,不如答应他,让他南迁,他兵少力弱,容易驯服,让他对付雍闾,以作边境的保卫。”皇上说:“好!”又派长孙晟告诉染干,同意他娶公主。

  开皇十七年(597),染干派五百骑兵随长孙晟来朝廷迎接公主。

  皇上以宗室之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他。

  长孙晟劝染干率众南迁,住在度斤旧镇。

  雍闾很恨朝廷,动不动就来抢掠。

  染干得知动静,马上派人上奏朝廷,因此贼人南下,朝廷总是先有防备。

  开皇十九年(599),染干请长孙晟上奏,雍闾正在作攻城的器具,想攻打大同。

  下诏发六总管兵,都由汉王节度,分路出塞讨伐。

  雍闾十分恐惧,又与达头结盟,合力袭击染干,大战于长城之下。

  染干失败,雍闾杀了他兄弟子侄,部落都逃散了。

  染干与长孙晟只与五个骑兵连夜往南跑,天亮时,走了一百多里,收得几百骑兵,于是谋划道:“现在兵败入朝,只是一个降人罢了,大隋天子怎么会礼遇我?玷厥虽来袭击我,我们之间本无仇怨,如去投奔他,他必定会帮我。”长孙晟知道他心怀二志,于是秘密派随从到伏远镇,让他们快举烽火。

  染干见四个烽火都举起来了,问长孙晟说:“城上为何燃烧烽火呢?”长孙晟骗他说:“那里城池很高,必定是远远地看见贼人来了。

  我大隋国的办法是,如贼人少就举二烽,多了举三烽,很多举四烽。

  让人知道贼人又多又逼近罢了。”染干很害怕,对部众说:“追兵已经逼迫,我们暂且进城去罢。”进镇后,长孙晟留下染干的达官执室率领部众,自带染干由驿道回朝廷。

  皇上大喜,升长孙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让他持节保护染干。

  长孙晟让投降的突厥人侦察雍闾,知道雍闾的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虹,光照几百里,天狗星陨落,下了三天血雨,流星坠落在雍闾的营内,声音像打雷。

  突厥每天夜里都自相惊扰,说隋军将到了。

  长孙晟派人把这些都报告朝廷,仍请出兵讨伐突厥。

  都速等人归附染干,前后来的男女人口一万多。

  长孙晟安置好他们。

  由此突厥人很高兴内附朝廷。

  不久,朝廷让染干当意利珍豆启人可汗,赏他在武安殿上行射礼。

  选拔善射的十二个人,分为两队。

  启人可汗说:“我因长孙大使得以朝见天子,今天赐我射箭,我愿加入他那一队。”皇上同意。

  给长孙晟箭矢六侯,都射进了鹿,启人所在的这一队取胜了。

  当时有鸦在天上成群地飞,皇上说:“你善射箭,为我射取它们。”长孙晟十发俱中,鸟都随弹丸落下。

  这天百官得赏,长孙晟最多。

  不久派他率领五万人马,在朔州修筑大利城,以让染干居住。

  安义公主死了,长孙晟又持节送义城公主嫁给染干。

  长孙晟又上奏说:“染干的部落回来的多了,虽然住在长城之内,仍被雍闾抄略,跑来跑去很辛苦,不得安宁,请让他迁居五原,以黄河为险固,在夏州、胜州之间,从东往西到黄河,从南往北四百里,挖出大沟来,让他住在里头,随意放牧,免得被抄略,他的人马必定会安定下来。”皇上都听从了。

  开皇二十年(600),都蓝部落大乱,可汗被部下杀死。

  长孙晟因此上奏说:“现在王师面临突厥境地作战,屡有功勋,贼人内部离心,主子被杀。

  乘机招降,必然都来投降。

  请派染干的部下,分头去招降。”皇上同意,果然都来降附。

  达头恐怖,又大集兵马。

  下诏让长孙晟率领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任秦川行军总管,归晋王杨广指挥,出兵讨敌。

  达头与晋王杨广相抗。

  长孙晟献计说:“突厥人饮水时,可以下毒。”因此在水上流下毒,达头的人畜饮水大多死去,于是大惊说:“老天爷下这种毒水,这是要灭亡我吧?”因此连夜逃走。

  长孙晟追赶敌人,斩首一千多级,活捉一百多人,得到几千头牲畜。

  晋王大喜,带长孙晟到内帐,一起饮酒,极其欢乐。

  有突厥达官来投降,当时也在座,说:“突厥境内,很怕长孙总管,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见他跑马,说是闪电。”晋王笑着说:“将军发怒,威风震动域外,于是以雷霆为比,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官军班师,授长孙晟上开府仪同三司,又派人到大利城,安抚那些新近归附的突厥人。

  仁寿元年(601),长孙晟奉表上奏说:“我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一百多里,都像雨足下垂于地一样,按验兵书,这叫下血雨,它下面的国家必将破亡。

  想灭匈奴,应在今日。”下诏杨素任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送染干北伐。

  仁寿二年,官军到北河,适逢贼帅思力俟斤等人领兵抗拒。

  长孙晟和大将军梁默打跑他们,转战六十多里,贼人大多投降。

  长孙晟又叫染干分头派遣使者,往北方的铁勒等部落招降。

  仁寿三年,有铁勒、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十几个部落,都背叛达头,请求投降内附。

  达头的部众都溃散了,他往西投奔吐谷浑。

  长孙晟送染干,把他安置在碛口。

  事情完毕后,长孙晟入朝,遇上高祖去世,朝廷匿丧不发。

  炀帝把长孙晟带到高祖的灵柩前,委托他当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授左领军将军。

  遇上杨谅造反,炀帝令长孙晟以本官身份兼任相州刺史,调发华山以东的兵马,与李雄等人一起共同经略相州。

  长孙晟推辞说:“我有个叫行布的儿子,现在在逆党所在的地方,我忽然承受这一重任,心里感到很不安。”炀帝说:“你的忠诚和勤勉,我很清楚。

  现在这相州地方,本是齐国故都,人情很薄,容易骚动。

  如发生动乱,贼人的势力就大了,我想能镇守那里的,只有你了。

  你对国家有深情,不会因儿子而害忠君大义,所以委托你去,你别推辞了。”于是派他任相州刺史。

  杨谅被打败后,让长孙晟还京,转任武卫将军。

  大业三年(607),炀帝巡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过突厥,到达涿郡。

  担心染干惊恐,先派长孙晟往染干处说明此行用意,表达炀帝的意思。

  染干听了,召来所辖各国,奚、靅、室韦等部落几十个酋长都来集合。

  长孙晟因考虑到牙中草多而脏,想让染干亲自除草,给各部落看,以显示炀帝的威望,于是指着军帐前的草说:“这草根很香。”染干马上去闻,说:“一点都不香。”长孙晟说:“天子巡幸这里,诸侯应该亲自洒水扫地,清除御路,以表示至敬之心。

  如今这牙中芜秽,所以我说是留的香草罢了。”染干于是领悟说:“这是我这个奴才的罪过!我的骨肉,都是天子赐的,得以出点力气,岂敢推辞?只因边鄙之人不知法度罢了。

  幸有将军施恩,教导我,将军的恩惠,是奴才我的大幸啊!”于是拔出所佩带的刀,亲自砍除杂草,那些贵人和各部落的酋长,争着仿效。

  于是调发榆林北部的百姓,一直到其牙地,又东到蓟地,长三千里,宽百步,全国百姓都来割草开御道。

  炀帝听了长孙晟的计策,于是更加赞赏他。

  后授他为淮阳太守,没有赴任,又改任右骁卫将军。

  大业五年(609),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炀帝十分痛惜,赠予很多东西。

  后来突厥人围困雁门,炀帝感叹说:“假使长孙晟在,不会让匈奴人猖狂到如此地步!”长孙晟爱出奇计,务求功名。

  生性孝顺,居丧时身体毁坏,为朝廷人士称赞。

  唐贞观中(627~649),追赠他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叫“献”。

  小儿子长孙无忌继承爵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